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陈利平(196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任长安(1980-),男,山东荷泽人,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信息科学学院,讲师。(湖南 衡阳 42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十一五”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湘教通[2006]165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1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而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各种弊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造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没有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培养的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时都要进行社会调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针对学生进行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1-2]经过十多年时间的不断实践与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湖南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一、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从2000年开始招生,于2006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自专业开办以来,学校一直着力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等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3-5]增加技能训练。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后,我们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目标、三个层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是培养工程师,三个层次是“应用(培养网络管理员)、设计(培养网络工程师)、开发(培养网络编程工程师)”。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定位来制订。
IT人才市场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有不同层次。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要求个性化培养。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则引导他们以网络管理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或编程能力较弱,则引导他们以网络工程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或编程能力较强,则引导他们以软件设计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以人为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获得个性化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认识自己的个性,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依据其个性和专业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大一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
为每个新生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还聘请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做辅导员,并开设一系列的讲座,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生涯。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关注规划的实施,有时还需要调整、充实和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一年开设的是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电路等。大一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63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90%的学生目标明确,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计划。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自考本科的目标,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中级(网络工程师、程序设计师)目标,还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专升本的目标。
2.大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施职业目标
大二相对来讲比较紧张,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是学生实施职业目标关键的一年。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在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认证考试。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是我国最有权威的职业考试,它由人事部和信息部共同组织,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的考试,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网络管理员的考试,有5人通过,同时有1人通过网络工程师的考试。有14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加CSTP的软件开发培训。
关键字: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近几年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职位需求有所增多,网络基础技能人才出现紧缺。据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高涨不下,而实际拥有量却有不足,网络人才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国家信息部统计显示:今后几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超过百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
我国的IT事业正在不断的做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才缺乏的局面。重大IT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重点,急需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掌握国际先进IT技术的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网络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因此,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市场需要的网络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向网络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反思职业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学校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企业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搭建就业平台。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背景
我校做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财经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致力于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建设。通过获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构建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职业课程体系,率先开创更加实用高效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专业成为同行业的示范。
锐捷网络做为引领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的网络设备厂商,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了解行业对于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广泛的行业客户群、近千家设备销售和服务渠道。同时,有着成熟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锐捷网络愿意帮助院校客户建立更加贴近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希望在教育行业寻找有着先进办学理念的院校深度合作,通过与院校开展深入校企合作,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共享,共同培养人才,满足行业合作伙伴及用人的需求,同时打造锐捷网络精英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的全国样板。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范围
基于中职院校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双方的合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通过调研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中职计算机网络类学生适合的职业、岗位及所需匹配的能力、素养要求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案、配套所需的硬件设备资源等。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双方以锐捷CPPI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为基础,从职业技术、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应用四个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建设核心职业技术课程,夯实学生必备的的职业技术基础;通过开展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应用能力,以提升就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内容方面,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并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参与企业项目、到企业实践培养双师与骨干教师;以帮助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落地为目标,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的创新机制。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合作
合作目标:经过调研,计算机网络类的中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以“计算机网络类管理人员”、“网络工程实施类人员”为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对于“网络管人员”、“网络工程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以“局域网组建”和“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为核心技术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需要建立起相关方面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以满足网络类人才培养的职业技术需要。同时,根据CPPI人才培养理念及社会用人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开发贴近用人需求的配套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合作内容: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构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共同规划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专业核心课程。
建设以“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课程做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将“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做为专业核心课程
2)共同完成 “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
完成精品课与核心课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PPT课件开发;课程建设电子资料开发:电子教案、课程大纲、模拟试题等;课程建设视频开发。
3) 师资队伍建设合作
合作目标:培养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使教师可以独立胜任《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胜任讲授锐捷系列职业认证课程及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
2.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使教师同时具有教师工作经验和工程师工作经验、同时具备讲授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使骨干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实施“传、帮、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经验,改善教师结构;丰富课程体系,落地人才培养方案,开辟第二课堂。
外派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岗位锻炼和课程开发项目,教师可以在锐捷网络及其合作伙伴参加挂职锻炼。
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实施《企业网综合实战》实训专场,校企联合建立竞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技能竞赛经验与能力,聘请企业专家与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参与教学。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方向
通过锐捷网络大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成立“锐捷网络学院”,向在校学生提供锐捷职业认证培训服务。建立锐捷“授权培训基地”,向行业用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加入锐捷人才供需联盟,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联盟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应用和发展。通过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加贴近需要的网络精英人才;通过便捷的人才交流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高效的人才交流服务,降低招聘和求职的成本。通过为学生提供对口的的面试机会,为更多的网络类学生敲开了网络工程师的就业之门,也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毕业生。
结束语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企业急需的计算机网络“蓝领”或“灰领”人才。
参考文献:
[1]锐捷网络大学————校企合作.
[2]陈康,沈孟涛.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实践.
1.网络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21世纪初,伴随社会发展和新技术的光放应用,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类岗位发生巨大的调整,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信息化技术中重要核心之一。作为核心技术他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中,更为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于一体。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为止,据统计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85亿,中国互联网覆盖率高达36.2%。如此高的覆盖率,网络维护需要大量人才,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尤其是高水平的人才,比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方面据信息产业部调查显示IT企业每年的增长高大71.2%,网络人才的需求预计在今后五年会高大60-100万人,但是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现有人员还不到20万。
目前我国的企业网络工程师据信息产业部相关资料统计90%属于传统网络管理人员,在目前的新形势下由于其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滞后、掌握的职业技能简单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远不能满足。同时应届高职毕业生被许多企业拒之门外因为对企业岗位需求分工及职业能力定位不熟悉,在专业技能上不能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培养高职计算机网络人才在21世界信息和经济新视角下。
2.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2.1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1)深入调查研究社会和行业在知识、素质结构和能力方面对毕业生的要求,对本专业人才明确目标,使人才培养方案最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理论教学体系上做到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做到实验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
2)建设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用于职业资格培训、专业教学、科技研究和服务社会,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应该具有较好的设施条件,较强的培训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应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具有较高水平和较高的素质。
3)建立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保证良好、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校企合作运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对“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与企业积极的进行合作探索。
4)建立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职业直观认证教育来紧密结合专业技能,国家、行业和著名厂商等职业直观证书都应包括在内。
2.2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来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的一线工作,把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
2)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行规范。
3)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专业教学中,把应用作为基础理论教学的目的,做到必须够用,教学重点是掌握概念、强化应用;注重培养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严格训练职业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
4)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对企业和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把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缩短为零,通过把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5)为了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校企合作教育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花大力气进行培养;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且要行之有效;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来建立素质培养体系和育人环境。
常规的教学形式一般是先讲理论在上机,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到了机房同学们发现老师在教师里讲过的东西都忘了。对同学们通过了解会发现有的东西他们因为从来没有了解过而根本听不懂,因为没有及时的上机实践那些听懂的同学也会变得很陌生在一周后上机的时候,因此不妨在机房里老师边进行讲解学生一边进行练习,学生在老师讲完一个使用方法后进行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牢固的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
3.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特色
1)对教改思想要彻底贯彻,采取以IT行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为主线的培养模式,统一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价教学体系,结合校内外环境把高职学生培养成高职人才来满足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的需要。
2)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形成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做到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训室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全方位的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对网络管理与安全、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进行重点改革,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和环境开展实践教学。
总结,在企业需求中高职计算机网络人才仍然是热点,但是企业已经变得非常的理性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传统的单一的网络技术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职业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一岗多职人才才能满足目前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有日益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对于人才培养理念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对于新形势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才能满足。
关键字:计算机专业 就业 分析 对策
一、计算机行业分析
2011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817亿元,呈现高成长态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761和1073亿元;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867和1673亿元。数据显示,软件开发行业前景广阔。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推进,推动了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金融行业现代化服务等产业热点都需要信息化服务的支持,从工信部数据和国家政策可以看出,IT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计算机行业热门岗位
(一)3G工程师
现状: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行业对人才有着更高的标准和需求,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3G移动市场,但是,3G相关的人才却严重失调。3G人才短缺现状,使得3G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薪行业,基于3G软件开发人员变得格外抢手。人力资源专家表示,3G工程师是目前位居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榜首。
(二)软件测试工程师
现状:软件测试工程师基本处于“双高”地位(地位高、待遇高),但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置软件测试专业,导致需求量大却没人才的尴尬局面。
(三)网络工程师
现状:随着IT行业发展,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人才,最急需的就是系统掌握网络技能的专业人士。
(四)JAVA工程师
现状:企业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五)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现状:嵌入式系统是当前IT行业发展前途较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手机、电子字典、可视电话、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技术人才其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并且目前嵌入式行业人才也相对匮乏。
三、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数据
2012届湖工大计通学院共有毕业生4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37人(通信工程11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4人,软件工程80人),专科毕业生92人。总就业人数为393人,就业率91.61%。统计分析数据以就业人数为基准,对毕业生就业区域进行分析。( 表-毕业生本专科生、分专业区域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分析及对策
(一)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从总体而言,计通学院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为主,占到了总比例的79.23%。国有企业为2.09%,三资企业为0.9%,其他(即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为78.9%。自主创业0.2%,升学人数为9.5%,其中通信工程的升学人数为18.58%。这些数据位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是“铁饭碗”的观点,而是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了充满生机活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去。
(二)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1)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以省内和广东省为主,其中湖南省占34.97%,广东省占35.2%。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在经济发达的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三)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本科生就业区域的选择已有省内转向广东省等发达地区,专科生就业区域依然首选湖南省内。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应用型本科 培养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类本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市场人才需求方面,体现出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混合型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应用型本科又在市场上占据大部分市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了高等院校思考的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如几种模式。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以我校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来探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2.5+X“多方向动态人才培养模式
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应用技术上体现在诸如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分布式计算、数字媒体技术等诸多具体的技术方向分类上。
我们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我们实施了2.5+X的分方向培养体系,即将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学生入学后的两年半时间里,重点解决基础教学和专业基础教学,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构建了“分方向的专业教学动态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
第一阶段:两年半的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阶段
作为一门学科,无论其内涵如何丰富,应用分支如何广阔,都应该有其自身的专业基础,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在学生入学的前五个学期中重点抓好通识教育基础和数理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两个层次的教学,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提高学习奠定基础,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阶段:分方向培养阶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新技术、新热点以浪潮形式快速发展,几年来,嵌入式技术、电子商务、动漫与游戏制作、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与HPC等等,每个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我们根据专业的内涵和市场的发展,实施多方向、多层次动态培养模式,结合我院的特点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兴趣,为学生设置以下三个应用分支方向:
方向1 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
方向2 软件工程与服务外包
方向3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每个方向都确定4 到5 门核心课程并配以项目实训,再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变化,在教学方向3 计划中规划了2 到3 门动态选修课,从专业教学、实践实训、就业创业的实际出发,开展三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使不同的专业方向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各具特色又相互兼容,使学生按需选择,因材施教,学有所成,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企业的需求,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兴趣大,有利于人才市场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学历证书+职业(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书培养模式
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国家对计算机各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互补,拓宽就业渠道,多年来,我院在专科层次上一直实行“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二合一的特色教育,学生经过学习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文凭同时也获得国家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及行业资格认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内容时,力求涵盖相应职业资格和技能考核认定、鉴定的内容,从而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达到企业用人标准,使学生毕业后熟悉行业技术要求、具备行业技能和融入团队的能力,可直接投入岗位工作,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坚持职业资格证培训,以大部分学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认证为教学重点,以部分学生能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努力的目标。目前学生们可参加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NCNE)(一、二、三级)、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考试(NCSE)、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试(NCAE)、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技术员、多媒体技术员,中级: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 软件测评师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等)。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社会上有许多著名的公司都有认证的职业证书,这些职业证书社会的认可度很高,有的就是行业规范,因此像联想、Oracle、NIT、ACCP等都有认证体制,另外像思科网络教育学院、神州数码、锐捷网络和H3C公司都有行业规范,与这些公司企业建立与实践教学内容配套、实践技能配套、与岗位结合的综合行业认证体系,学生可考取Cisco、神州数码、华三等行业职业认证,如H3C认证网络工程师、CCNE等,从而形成“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书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在掌握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有力打造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实验-实训-实战”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就要加强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我们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直观效果,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按照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开出的题目独立动手完成。题目大多是验证前人在书本中论述的结论是否正确,且涵盖的知识点单一,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为此,人们构造了实训教学的环境。实训教学环境是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实训突出了学校的主体性,每一个实训项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实训突出了职业技术应用性,要求学校加强投入,更新设施,积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为了更进一步的联系行业技术实际,提高学生课程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综合应用,将省及全国各类大赛项目和企业中、大型工程案例引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又设立了实战教学层次。
这样我们将实践培养过程分成实验-实训-实战三个层面,基于这一思想,利用“虚拟/现实”实验条件相结合,以实际案例引出工作任务,从虚拟环境中的设计,到实际设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验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全面提高。
在实验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环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结合企业的就业岗位重点,强化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战环节运用课程理论和可运用教学资源及根据大赛项目和企业中、大型工程案例需求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以赛促学、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最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是教育部提出来的未来长时间内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它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是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的一项新的“质量工程”,它挑战了我们传统的人才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三个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共同完成人才建设和培养过程;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课堂理论教学和企业现场的实践训练同步进行;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相结合,高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学生成长的双导师。主要面向区域经济,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工程,强调宽基础、重实践、重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环节和企业实习环节,学生将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我们创建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班,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校完成二年半年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第3学年下学期进入企业学习方向选修课和与该企业结合紧密的实践性强的课程,并在企业完成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即学生下派企业的同时,由企业指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辅导老师,同时学校也指定教师为指导教师,即采用“双导师制”。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共同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并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实施中做好双导师的协调工作,防止实施过程的脱节和脱岗失职。
五、赛训结合的技能训练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简单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在的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面向社会的教学培养体系。经过教学改革,现在有了项目式、案例式及讲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法,但这些教学法与行业等单位实际过程结合又不太紧密。
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职能部门旨在推动教学与人才市场的实际相结合,利用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推动教育与人才市场相结合。“赛训结合”指的是,赛指职业技能大赛,训为教育训练(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赛训结合技能训练模式旨在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更加有效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如何更好地与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此教学模式:
1.打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分离的形式,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平台,以“以赛带训,以训带练,以练带学,赛训结合,重在技能”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
2.建立赛事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融合的模式,该赛训模式与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学生学以致用,与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大大缩短了差距,趋近于零距离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