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第1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转贴于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20年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价值观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层面从单纯的技术、产品、品牌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通过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整合和利用,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和技术,以达到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的竞争,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以下几项构成:强势品牌和信誉;具有创造能力、掌握先进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企业家、管理队伍;具有同化其他同类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具有垄断性的原材料及其他如政府资源和特殊人际关系等。主要特征有:价值优越性、差异性、不可仿制性、延展性、可变性等五种特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并弥漫于企业群体之中,把每个个体的行为整合起来,引导所有成员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它是企业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是决定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一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思想保证,是企业凝聚力的思想基础;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借助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南针;四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体系和创新体系提供必要补充,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五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和进一步提升,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和提高,影响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鼓舞作用。其次,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能够丰富企业文化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推动企业文化开拓创新。因此,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又为培育优秀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了成熟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四、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通过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袄尔玛,之所以能走在世界500强的前列,纵然有诸多成功因素的驱动,但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其创始人Sam Walton先生作为袄尔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十条业务经营原则,成为了袄尔玛文化的核心,至今指导着袄尔玛全球业务的发展。企业家文化理念、经营理念对一个企业优秀文化的形成,有着最为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提高企业家的素质,首先企业家要有明确而坚定的价值取向。如“松下精神”,就是通过松下幸之助的言传身教,逐渐成为全体员工所信奉的价值观。(二)通过塑造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尽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转化为全体员工都能融会贯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团队学习产生决策并将决策化为共识。因此,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在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80%已经按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入了企业再造;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40%企业进入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轨道,通过这样的改造,这些公司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塑造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势在必行。(三)通过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市场经营中商业欺诈行为的猖獗,使人们对诚信理念重新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诚信提出了要求,作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诚信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诚信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是品牌和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海尔确立了“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理念,使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可口可乐也能在一无所有之时凭借信誉筹资重建一个新的“可口可乐”。由此可见,唯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核心力量,才能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四)打造知名品牌,通过塑造品牌文化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产,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它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是企业信用的标志。要全方位提高品牌竞争力,一要做到保持和提高品牌的质量,不断拓展品牌发展空间和创新领域,使品牌长存常新;二要重视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注重增加品牌的文化底蕴,是品牌文化新颖、深厚而永不褪色;三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四要全心全意依靠企业员工长期的自觉维护和提升品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五)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要做到尊重员工人格,尊重人才,注重员工技能提高;二要努力营造一个员工工作开心,生活舒心的环境,使员工潜和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三是要使企业员工当家作主,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职代会、党代会等各种形式让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发挥对管理者的民主监督作用;四是要企业强化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形式激励贡献,使员工得到合理回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五、结语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为此,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文化应随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唯有保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为企业提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郭纯金.企业文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发展已不再依赖于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的生产要素,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利用。在这之中,知识创新又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能否迅速作出反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对知识资本这一特殊的无形资本不断地进行积累、管理、更新和运用,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从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知识创新及知识创新的基本模式

知识按其表述方式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种分类概念是日本的两个教授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在他们合著的《知识创造型公司》一书中提出的。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正规化、系统化的语言清楚表达并可在人际中传播的知识,它存在于企业的各种文献之中;隐性知识是指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不易表达清楚的主观知识,它分散在员工的脑海里,是员工所取得经验的体现,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和观点等。

1. 知识创新的含义。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价值,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它是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发明和创造的源泉,是促进组织变革、管理理念更新的革命性力量和根本动力。

企业的知识创新是一个知识采集、选择、吸收、创造的整体过程,是通过把企业内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整合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在企业中,知识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是某一阶段、某一部门专有的活动或任务。它是存在于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中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存方式。

2. 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存在于一个共同体内,可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模式有四种:(1)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是个体之间分享经验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个人的经历、经验,从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隐性知识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实现的。(2)外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部化是挖掘隐性知识,并发展为显性概念的过程。它是将那些不易表述、却又时时刻刻存在着的隐性知识明确地表达出来,成为大家都可以方便地共享的知识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创新过程的关键。(3)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即把外化产生的概念转化为系统知识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对已获得的显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重新构架产生新的知识。组合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学习掌握现有知识,加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知识的吸收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4)内部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内部化是将显性知识体现在隐性过程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个人的经验在通过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后,再拓展、延伸,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成为个人有价值的知识资本。内部化是知识创新的前奏。

这四个转化过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发生着动态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连续、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逐渐扩大的、连续动态的过程中,随着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以及由个体到群体、再到整个组织的知识扩散,组织不断创造出新知识,知识得到不断的积累和更新。其中外部化和内部化是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关键步骤。

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特点与本质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核心竞争力是哈墨尔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关键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创新的源泉。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棵大树,树干和大树是核心产品,小树枝是业务单位,叶、花、果实是最终产品,那么提供养分、营养和保持稳定的根系就是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1)异质性。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独一无二的、稀缺的资源,未被竞争者或潜在竞争对手所拥有。(2)难以模仿性。如果核心竞争力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很容易达到,则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3)不可替代性。一般产品和能力很有可能受到替代品的威胁,而核心竞争力很难被替代。(4)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从而提高企业效率,为企业带来超额垄断利润。(5)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大的辐射作用或溢出效应,企业一旦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以核心产品或核心技术为平台将其组合到相关的不同创新中,构建新的业务,从而不断推出创新成果。(6)动态性。核心竞争力并非静态的,而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及企业资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其内涵和要求是不同的。

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质是企业所特有的知识,是企业拥有的独特技能、智力资产和隐性知识。一个企业所特有的知识资源是难以模仿的,尤其是隐性知识,只有知识这一独特的无形资产才能构建企业独一无二的、难以模仿的竞争力,有形的设备和场所等资源并不能带来核心的优势和技能,也难以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是企业员工长期积累而最终形成的集体智慧,在企业中表现为各种系统化的知识、能力、专长、信息、价值观等。这些知识与企业的有形资源结合在一起,产生出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独特性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 知识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1. 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以知识创新为依托,技术创新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通过知识创造、积累和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实现技术的突破或创新,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技术和知识积累,开发新产品,为市场不断提供新的、差异性的产品或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既而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知识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不进行制度创新,不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责权关系、运行规则以及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就无从谈起。知识创新的实施和推动必须以高效运转、管理关系明晰、权责协调一致的制度要素作为保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推动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制度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没有合理、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企业的生存就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3. 知识创新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技术创新为实施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管理创新则保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顺利实现。这三者都必须以知识创新为依据和基础。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把企业的各种关系理清,使各种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整合起来,创造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新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4. 知识创新促使人力资源创新。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创新,通过对员工的在职培训、远程教育、定期培训等形式,鼓励、培育新思想和新主张,激发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组自己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员工的新知识融入到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之中,保证企业拥有不断更新的人力资源。同时,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的,作为知识和能力承载者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综合。这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知识创新与技术、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的创新是互相推动的,后者能够肯定知识创新的成果,使企业以更高的积极性和信心投入到知识创新之中,反过来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其次,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这四者也是相互作用和关联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最后,通过知识创新,既而实现企业的技术、制度、管理、人力资源创新,最终达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并不是企业创新过程的终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能够使其以更加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各种创新过程中,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

四、 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则是实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只有通过不断的知识创新,不断对知识这一无形资产进行创新、积累、吸收和利用,形成企业独一无二、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尤天慧,杨理,樊治平.浅析企业核心能力与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52-53.

3.王竹芹.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提高途径.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04,(5):69-7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第4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1.从一般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生产和经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并得到顾客认可的综合能力。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只有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势,即只有当企业掌握的技术或能力是唯一的、排他、不可替代,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市场上获得用户忠诚度的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首先,必须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做出关键性贡献;其次,能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并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2)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特定的企业,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路线,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沉淀而成,是个性化发展的产物。它既包括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又包含了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特征,是同一行业的对手在短期内所不具备的,也难以复制模仿。

(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能长期存在,也就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

(4)延展性。延展性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能力,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便能使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获取最大利益,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5)动态性。由于环境的变化,很少有企业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会不断使核心竞争力变成一般能力,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断创新。

二、我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1.缺乏核心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成本优势,忽视了对技术的追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受市场无形之手的支配,包括劳动力资源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享有同等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国内企业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在这个技术为王的时代,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2.缺少自主品牌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焦点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高信誉。市场到处充斥发达国家的知名品牌,且它们占据着各行业高端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获取了丰厚的回报。总体上还处于加工制造这一低增值环节,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主要掌握在外方手里。这种靠生产大量低附加值商品的简单数量扩张模式,非常不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3.缺少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

外资企业经过全球市场竞争的洗礼后,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更趋成熟和完备,这对于刚在市场经济中行走不远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这几年,虽然我国企业也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也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加上中国市场特殊的运行规则,使我国企业更关注同政府的公共关系维系,从而忽略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能力,导致一些企业缺少市场经营和规避风险的本领,在经营战略上更倾向于向外冒险扩张,忽视了内部管理。

4.企业缺乏诚信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信誉经济。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不完备阶段,企业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信任危机、拜金主义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社会信用水平整体下降,给企业发展壮大与国际市场接轨造成极大障碍。

5.缺乏创新意识

相当多企业仍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管理方式方法陈旧,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技改投入不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陈旧落后;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产品质量差、更新换代慢、差异性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准确把握顾客需求

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就是必须准确把握顾客需求,不符合顾客需求、不能为顾客最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的能力不是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一点,或把高超的工艺技术当作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认为技术含量越高越好或把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能力当作核心竞争力,这都有失偏颇。核心技术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前提是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发,不符合顾客需求的技术即使再先进也不会被顾客所接受,也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强化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它包括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功夫,停滞不前,满足于已有的技术和效益,则优势将很快丧失,利润也将很快被模仿者分享。要舍得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上加大投入,提倡将更多的募集资金投向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以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3.树立企业的品牌个性

品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企业品牌的吸引力在于其个性魅力。品牌的个性优势是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个性作为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在独一无二的识别、具有较强的市场穿透力等方面,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的价值构成,使一种表现为物质价值的共性价值转变成为物质与精神共存的个性价值,提升商品的整体价值。

4.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也是生产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进行管理。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相同的生产要素形成的生产力是不同的,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同。所谓管理,一方面表现为对企业生产力的组织,一方面表现为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处理。由于企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管理也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新。只有管理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

5.培养企业的诚信精神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业无信不兴。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诚信显得尤其重要,不仅是一种道德风尚,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资产,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石。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第5篇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物业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新常态;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增速、经济结构、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1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业企业经过长期的企业文化积淀、品牌形象塑造、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理念创新、企业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且能为企业赢得市场价值和竞争主动权的能力。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整合所形成的,是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2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2.1有助于物业企业顺应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要求新常态下,物业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物业法制环境的变化等都给物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要求。

2.2有益于物业企业赢得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业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评判的标准是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物业服务能力和把握业主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2.3有利于物业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获取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物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通过服务创新来扩大服务范围,赢得服务领先优势。不难看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3新常态下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3.1夯实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现阶段,政府对物业行业施行政府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能力不强的物业企业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所以,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了物业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服务具备无形性的特点,服务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业主的感知上,让业主感觉“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物业企业的奋斗目标。物业企业应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工作。在保证传统服务项目(如保洁绿化、工程维修、秩序维护等)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客户的需求,在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3.2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服务创新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物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慢慢转化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物业企业要想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就要在组织内建立起长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员工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在企业中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进行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物业企业发展的牵动力,是决胜经济新常态下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企业不仅通过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更要通过服务创新来获得长效的竞争优势。

3.3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物业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综合素质不高一直是困扰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常态下,物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因素的制约。首先,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将员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辅以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次,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员工选拔与人才梯队培育,为满足企业发展培养生力军。最后,要引进物业服务领域的稀缺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只有高效管理、快速反应等团队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3.4塑造企业品牌,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就要求物业企业要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增物业企业的经济利润,还有利于物业企业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功效。然而,物业企业想承接更多物业服务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物业企业的品牌是由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业主评价、服务品质等构成,品牌一旦确立,就会物业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效应会持续扩大,物业企业的知名度会与日俱增。品牌将会成为物业企业规模化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剂。

3.5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经过长期实践所达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形成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新常态下,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显著,物业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如果物业企业想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精神动力,就要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

[2]陈传强.如何培养和提升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