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计算机专业高职升学班学生,该班学生男生居多,学生特点是聪明、活泼好动、表现力强,对枯燥的理论性强的c语言不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记格式。学习具体知识时,他们的持久性较差,同时学生们层次很大,两极分化较严重,往往是三分之一的学生一看题目就放弃学习了,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入题,但学一会就不感兴趣,也放弃了,坚持到最好的只剩三分之一了。针对这些特点,我设置了多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拉近抽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从而完成了教材中最难的一块知识的教学任务。
1.钟表入题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钟表,(这时学生们都很好奇,原本趴桌子的同学都起来了,都问我这堂课要做什么)我不直接告诉他们要学什么,那样他们马上就会失去兴趣,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学生们猜两个问题:
(1)老师用钟表做什么?
(2)教师通过拧弦拨动钟表的指针,请同学观察,猜老师接下来要做什么?
开门见山的点出本课内容,学生往往不能全部集中精神,同时还会有部分同学觉得不感兴趣,直接就放弃学习。正处青春期的他们,富有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关注除课本以外的东西,我用一个钟表来调学生胃口,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着学生集中精神,从而引出课题。
接下来,老师继续出示问题:
观察表盘上有几个变化的量?他们之间是不是孤立无任何关联的?如果不是,那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其中哪个转的最快?哪个最慢?用学过的单层for循环能否表示出三个指针的转动关系呢?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依次回答出结果,使复杂课题变得简单易懂,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生顺畅入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本课的地位及为什么要学习本课,本课学了能够做什么,我设计了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原来多重for循环能够解决这么多好玩的问题,于是从内心里认识到多层for循环用途很大,从而将刚才被激发起来的兴趣进一步强化,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了情感基础。
2.共同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钟表的特点,列出三层for循环条件,结合前几节的程序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出多重for循环的格式及执行过程。因为第一个环节,老师给出的问题比较细化,加之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基础,学生可以衍生出格式及推出执行过程。为了激励学生,老师深入小组中,给每个学生评价打分,并在小组汇报结果时,根据出现的问题多少进行评价打分。
3.任务拓展,联系实际(能学,会学)
老师现在手里有100元钱,想给你们反餐费,我需要破成一元,五元,和十元的,班级共30名同学,要求破成30份,方案应该有很多,现在咱们想办法把这些方案都列出来,然后根据咱班人数,选一个最佳的破开,请大家帮我想想,方案都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百钱买百鸡,是多重循环的典型事例,我根据我班每个月都要反餐费这样一个活动,将百鸡换成了百钱破零钱,学生们就会更积极的参与,想帮老师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不一定能马上想到运用本课的多重for循环解决,而是习惯性的在纸上列出数学式,想通过数学方法解,可是会发现,用数学解决多解的题目很困难,于是,我提示大家,尝试运用本课的多重for循环来解。学生恍然大悟,结合钟表案例的分析,通过改变变量条件,循环语句很轻松的列出了程序,然后将程序录入计算机调试,电脑瞬间输出所有方案,学生们非常兴奋。真实地掌握了运用电脑,程序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体验了程序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从而成功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小结评价,激励学生(助学)
我认为评价不应该只放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那样不利于成绩差的学生维持兴趣。因为往往只有成绩好的学生能得到最后的高分。我认为评价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实现多元化评价。所以我在课程中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及完成任务时,都深入到学生中,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他们打分,比如在小组中会存在特别突出的,尤其是发言代表,这时我就会观察其他基础差的,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协助别人,比如收集资料,验证结果,提供调试环境,整理实践环境等,只要他用心在做,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评价分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尤其对具体的实例感兴趣时,就会争着帮忙共同探究,并以小组成绩为骄傲。这就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我们现在提倡的自主学习。但所有的这些的实现都要有一个前提基础,就是实例的设置一定要和日常生活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实现,而不是感觉距离自己很遥远,很深奥,自动就放弃学习。
[关键词] 生态城市理论;生态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 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应该是“山翠草绿、花香鸟语、空气清新、天蓝水碧、经济繁荣、文明守纪、关系融洽,天人合一”。它的归根点就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这是永恒的主题。
二、生态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
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过程中指出,“生态城市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但随着城市生态改造运动的开展,城市生态理论研究的深人,生态城市的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2001年我国的学者黄肇义、杨东援在总结国内外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即“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则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1]。
2.生态城市的模式
生态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的过程,又是可及的目标,可能实现的未来城市蓝图。因此,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设计和憧憬。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城市生态组织的国际会议认为,生态城市应包括以下内容:重构城市、停止无序蔓延;改造传统的村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形成节省能源的交通体系;实施生态经济鼓励政策;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我们认为,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其中环境意识文化建设应该先行。人人都应该具有生态智慧、生态觉悟和环境意识。随着人的环境意识提高,带来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把控制人El的增长作为先决的条件,强化环境教育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是必要的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停止城市的无序蔓延。在人的生活方式转变当中,转变消费的观念和行为,以适度消费代替过度消费、以绿色消费代替盲目消费、以注重精神的消费代替多多益善的财富观念,以生态文明的自觉,建设高水平的生态城市[2]。
3、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要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来确定。社会生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创造自由、平等、公正、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持续生产、消费、交通、居住区发展模式;自然生态原则,给自然生态以优先考虑最大限度的予以保护,使开发建设活动一方面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内,另一方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增强其健康性。
4.生态城市的特征
根据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可以看出,生态城市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它具有鲜明的生态特征:(1)健康与和谐:生态城市具有合理的生态结构、和谐的生态秩序以及完善的生态功能;能够提供正常、稳定的生态服务,是生态系统内部、外部及其子系统间健康和谐的区域。(2)高效与活力:生态城市追求系统整体功能的高利用和增值,即物尽其用、地尽其得、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3)持续与公平:生态城市要求资源合理公平配置,注重技术、资源、信息、经济等成果的分享,协调发展与保护,为区域间、区域未来的发展负责,进而形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
三、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低碳生态城市”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的生态化是生态城市的发展与演化、人与环境之间一系列矛盾运动变化、生态选择和组织的过程。生态城市发生与演化的动态变化,意味着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从
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化,从工业化发展模式向生态化发展模式转变。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和谐相处、协同演进的共生发展模式,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注重复合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人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中国不能采用西方曾经采用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和城市发展方式。面对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趋势、居高不下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与未来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必须采取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只有采用低碳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在2040年之前实现能量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净减少,也才有可能在2050年当中国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之前出现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矛盾基本缓解局面。只有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才能使中国可持续地推进城镇化成为现实。
首先,低碳发展模式要求改善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行和利用过程中的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在保障发展速度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并进而减少对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的化石燃料的依赖。(“低碳”并非“零碳”)
其次,低碳发展模式需要降低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中的碳含量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从而实现全球大气环境中温室气体环境容量的高效合理利用。
此外,低碳发展模式还意味着调整和改善全球大气环境中的碳循环,通过增加自然碳汇来抵消短期内无法避免的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最终有利于实现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目标。
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与实施步骤
1.低碳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
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75%,全国经济总量中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0%,城市单位能量消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5~20倍,提早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四倍跃进”的目标,争取到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争取到2035年实现温室排放的“零增长”。
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之路路径选择
关键词:IT课程全英语模式 开放性实验室 全英语教学资源
Research on Pedagogy of Inspiring English-Immersed Teaching in Programming Classes for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huge Tian
Abstract: Pedagogy of inspiring English-Immersed teaching in Programming classes for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focuses on the “Inspiring”, which pieces together with English Culture、English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to highly balance input and output of language learning . The pedagogy involves teachers、students、teaching resources and open computer laboratory. A package of methods proposed in the paper consists of six aspects: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teaching in computer lab、online teaching system、case demonstration system and off-campus activities。
Key Words: Pedagogy of English-Immersed teaching in IT Open Laboratories Resource of English-Immersed teaching in IT
1.引言
(1)关于英语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 我国英语教学各种形式、国内外英语教学方法及全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英语教学的各种研究很多,综合归纳如图1。其中,马承教授的“三位一体”法、包天仁教授的“四位一体”法主要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学科全英语教学包含本课题IT课程全英语教学。
目前学科全英语教学研究相对于大量的一般英语教学法研究来说较少,总结如图2。由图2可见,学科全英语教学研究基本上是浮于教学组织与形式的研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国内外一般英语教学法的对比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是: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侧重点不同。国外英语教学注重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印度、日本、新加坡及德国等。
蔡基刚(2010)通过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后指出“以学术技能为导向的学术英语课程,以内容为导向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不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效率原则,也遵从了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和提高语言的学习规律。” IT学科知识主要源于英语语言背景,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根据交际理论中交际到位程度(于根元,2002)的概念,在浸入式IT全英语教学中易于实现“用英语做事、用英语思考”的教学模式,语言输出面广、输出途径增加,“习得”的量与“学习”的量同步增长,交际值较高(即可理解性输入与可理解性输出高度统一)。
图1 我国英语教学各种形式及方法研究述评
(注:教学方法还包括全身反应法、认知法、视听法、听说法、直接法及翻译法等)
图 2 我国目前职业或高校学科全英语教学研究重点
2) 国内主要全英语语言培训学校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
为了研究外教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国内主要全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如英孚、韦博等,发现这些机构虽突出了输出形式的全外教教学,但因为面向对象大部分是英语初学者或各种应试需求者,不涉及专业知识,所以受制于输入量不够或应试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事实上以输入为主。
2.本科IT课程启发式全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于根元教授在他的“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一文中指出,凡是理论性强的实践是高层次的实践, 实践性强的理论是高层次的理论。因此要建立具有实现高语言交际值(量与质的高度统一)的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研究应用语言学及其相关上级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见图4。
图4说明学科全英语教学的推行是源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与应用。通过运用各种英语教学方法的优化理论,使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输出在英语浸入式的学科教学中趋于平衡,其交际值在以疏治堵、以出引入的教学理念中增加,见图5。当前我国不断推广学科全英语教学的范围,根据课题负责人多年IT课程全英语教学经验及研究,在各种适于开展学科全英语教学的课程中,IT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交际值较高,见图6。
图4 建立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图 5 职业或高校英语教学基本形式交际值变化
图6 我国目前不同学科全英语教学交际值变化
3.本科IT课程启发式全英语教学模式
1)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框架
建立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全方位的,通过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全英语教学的目标体系,从而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由此研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启发式IT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实验室体系结构;以前三者为平台研究并利用可持续发展、符合生态平衡的教学资源系统,最后为IT课程全英语教学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系统并将其进行广泛推广,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见图3。
图3 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框架
2) 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数百名学生对课题负责人多年IT课程双语及全英语教学评教结果、问卷调查及多次督导组听课评议结果,运用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较高交际值的教学目标、运筹学中非线性规划模型初步建立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见图7。
为了实现让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达到全浸入式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拟采用运筹学中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全方位的IT课程启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构成元素进行最优教学效果的模型设计:
其中,表示影响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的各元素,Z代表最优教学效果。
目前,全方位的IT课程启发式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由以下十个元素构成,括弧中的所有权重值是根据经验而定。
① 启发式课堂互动教学(占权重40%):主要分为主题演讲课、创新实验讨论课、案例演示课等,采用情景教学法、功能教学法、交际法等“应用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启发式互动教学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
② 启发式实验教学(占权重30%):在开放性全英语教学计算机实验室里,学生把互动教学中所学的关键术语、表达式与操作指令放在具体操作中去理解与掌握,对于英语环境的操作界面及操作流程可以切身体会。
图7 启发式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
③ 网上教学辅助系统(占权重5%):建设各种网上全英语教辅资源,如语料库专家系统、作业信息、即时测试、录像教学、参考书目、在线答疑、在线英语角以及手机在线交流等等。
④ 课外实践活动(占权重5%):开设以专题文化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如全英语教学专题讲座、英语文化周、英语角等。有条件时到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IT企业进行调研或实践。
⑤ 全面考核系统(占权重5%):在启发式全英语教学中,重点考查学生以英语为语言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比如将实验结果评议、创新实验讨论、口试、作业展示、角色模拟与辩论等纳入课程考核范畴。
⑥ 启发式课程设计(占权重5%):综合运用所学全英语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课程后续补充实践。
⑦ 学生作品演示及互助系统(占权重3%):积极提倡学习互助、优秀作品演示,有计划安排优秀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⑧ 创新实验平台(占权重3%):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创新平台进行创新设计与开发。
⑨ 启发式教学案例演示系统(占权重2%):通过案例演示系统帮助学生了解启发式教学过程、内容与形式。
⑩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占权重2%):就创新等某一主题开展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3) IT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实验室体系结构
开放性实验室体系结构由实体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室组成。实体实验室根据分工不同又分为配备各种软件环境的IT操作实验室、具有各种演示系统的音视频实验室以及能够进行全英语专业测试的专门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结合最新开发的网络与手机在线交流介质而设置的各种在线交流平台如在线IT操作实验室、在线测试实验室、在线交流实验室。其中在线交流实验室利用微博、博客、手机短信、手机在线等新介质交流手段扩大开放性实验室资源利用,见图8。
图8 启发式全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实验室体系结构
4)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体系
① 教师(占权重60%):教师作为开展全英语专业教学的轴心,其作用可以辐射到所有相关资源,见图9。按要求,至少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或者母语为英语,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成为全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
② 学生(占权重10%):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具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利用开放性实验室提供的语言实践环境,可以逐步克服对英语文化、专业用语的认知偏差。
③ 开放性实验室资源(占权重20%):提供全英语环境的各种实验室、配套设施及辅助软件等。
④ 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教学资源(占权重10%):原版教材、原版案例及原版网上资料等教学工具、全英语专业教学成果展示、计算机网与手机网络资源的应用、口碑相传等广告效应的无形资源、教学手段与理念体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资源的科学利用。
图 9 IT课程启发式全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体系
5) IT课程全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IT课程全英语教学可以从六个角度对预先设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只是每个角度所占权重有所不同,见图10:
图10 启发式全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体系
> 专家评价系统(占权重40%)
> 同行评价系统(占权重20%)
> 教师自我评价(占权重15%)
> 学生评价系统(占权重15%)
> 社会评价系统(占权重5%)
> 外籍教师评价(占权重5%)
系统工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元素做出全面评价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系统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性、激励性和指导性。在本研究中设置六个一级指标,它们在教学环境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六个一级指标下设立必要的分指标:
> 教师: 教学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
> 学生: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学生外语能力,学习态度等;
> 教学方法体系:针对图7中十个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分;
> 开放性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软件功能及其易用性,网络资源建设,资源利用率等;
> 教学效果:学科目标的实现,外语目标的实现,课程考核手段与结果,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总评结果,学生评价教师的总评结果。
> 社会效益: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进行环境资源低炭利用,图书馆资源建设,新媒体的利用情况,学生就业的社会反响等进行社会效益评价。
4. 结束语
通过对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全英语教学的输入输出在高水平上达到平衡的教学目标,从而建立科学的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其中,开放性实验室体系结构是全英语教学方法体系的重要支柱,而可持续发展、符合生态平衡的教学资源系统及相关的评价系统是探索优化、合理的全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内容。
因此,以应用语言学及其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运筹学中非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工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创建科学的IT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有利于倡导“学以致用”、“遵从学习规律”,从而改进我国高校英语长期应试教学模式,并为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而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 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3rd Ed[M].New York: Pearson Inc,2007,5.
[2] 陈欣.现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之我见[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3] 于根元.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2010,1.
[4] 黄强.英美高教评估给我国高校全英语教学评价带来的启示[J]. 科研管理,2007,3.
[5]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6] 万大林.探索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之路――印度英语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9.
[7] Peter Medgyes. Native or non-native: who's worth more? ELT Journal.1992,46/4: 340-349.
[8] 薛群颖.国外双语教育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6,8.
[9] Keith S. Folse.The Art of Teaching Speaking: Research and Pedagogy for the ESL/EFL Classroom[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4.
[10]邵 洁.国外英语教学法的评述及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有机结合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来自多个方面,其主要问题是目前阶段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建管失调,此问题的影响较大,也是目前最为要紧的问题。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设时期没有运行管理单位的参与,其对整个生产阶段的参与也很少,这就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势在必行。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还能够有效作用于整个水利工程,使其工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均得到提升。这也很好地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探讨。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建设管理模式与“代建制”管理模式。自营建设管理模式是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该种模式的缺陷在于无法有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融合,这种情况也使得我国水利工程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发展较为缓慢,并且质量也没有稳步提升。“代建制”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在经济市场发展规律的作用下诞生的。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应用行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虽然它使得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与完善,但是并没有彻底实现其工程与运行管理间的有机结合。可见,当前水利工程所运用的管理模式还是物理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依然属于两个独立个体,虽然这种体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来说,其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但一些弊端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弥补。因此,将会给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阻碍。运行管理与水利建设的独立化,使其建设时期难以拥有管理意识,运行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其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情形了解不充分,对其工程的难点与成本认识不准确,这都给后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得工程运行管理本该具有的预见性存在问题,产生不良影响。
2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
2.1 可能性研究阶段的建管结合
实现水利工程的建管结合对整个工程而言意义重大。要找准出发点,着力点,从而有计划的科学的进行管理。可以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投资管理、项目风险评估等一些方面作为其着力点,再利用科学有效的规划来保证建管结合模式具有的实际操作性。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改变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流程》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适合的规划与管理,从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伏笔。对资金投资方的有机结合是水利工程项目研究阶段建管结合的目标。这就要求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与运行管理投资初步核算并整合,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升其投资资金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还要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选出有价值的项目来进一步投资,这对节约成本,提高建设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2.2 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效结合,则需要从初步开展阶段就做好相应的准备。那么,设计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它对整个工程的投资而言有着直接的影响。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监管结合模式强调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后期运行的具体条件,能否满足其实际施工所需。水利工程项目建管结合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科学有效的进行规划。同时,对于其运行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都要有一定的预测,这也便于之后的科学管理。科学的开展运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使用阶段的投资效益。
2.3 实施阶段的建管结合
在研究阶段与设计阶段过后就可以开展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了。建设单位与管理单位开展的科学有效的合作,是工作继续推动下去的关键,这样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无法将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问题在此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与改善。水利工程项目在正常的交接过后,如若没有问题,将会展开正常使用。建管结合模式中,建设单位能够协助运行管理单位,对一些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展开补充,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与整理,这对管理单位将会有重要意义。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资金多少问题、人力问题以及设备的联合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将会为水利工程之后能否顺利展开使用有比较大的作用。这也为工程的质量与建设效率提供了助力。
3 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模式的实现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传统的水利建设往往提倡“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这也造成了水利工程在发展中对运行管理的疏忽,忽视了其管理的价值,很多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行管理尚在起步阶段,c建设有一定差距。因此,如果想真正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观念。要对运行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对其作用有新的认识,这也为之后两种模式的相结合铺垫了道路。
3.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建管结合模式的整体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实践阶段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要为其相结合明确道路,指明正确方向,才能科学的灵活的应对各种情况,这对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阶段不稳定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强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这需要通过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来进行,为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流通、人员配置、设备应用能够满足其实践要求奠定了基础。因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非常重要。
4 结束语
言而总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对于水利工程发展而言,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势所趋。打破传统观念,完善新的理念,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工程的质量是当前人们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新时期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蒋建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关系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3(4).
[2]杨春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关系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4).
[3]程雪.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8).
[4]刘莹莹.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门窗,2015(2).
关键词:《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
一、课程特色
1.课岗融合、双证融通
该门课程教学以国际商务单证员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培养国际商务单证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单证员业务为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学生学完就能轻松通过单证员考试,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报关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卓有成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建立以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体系
用两类指标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一是职业基本能力;二是职业发展能力。前者要求实现单证“正确、完整、及时、简洁、清晰”的基本要求,主要用正确率和熟练度来进行量化衡量。后者主要反映职业意识、职业观方面的素质要求。我们在学生中提倡至少在观念上树立“100分才算及格”的职业意识。因为单证工作要求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一单之差甚至一字之差,都可能造成业务障碍或损失。在100分之上,提出了包括自学内容、综合方案设计、双证考核等指标,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以便将来创造性适应职业生活。
学习评价指标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学习导向性。我们的指标体系是根据课程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而设计的,并分解到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其数据资料是容易获得的,其计算方法也是简便的。指标标准值按照企业实际需求适当提高了标准,通过宣传和考核,能对学生转变学习态度、获取学习资源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依据国际商务单证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演示PPT为主,辅以少量板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具体外贸业务的单证“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学生跟学并独立进行真实业务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学做结合,牢固掌握相应进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与使用技能。在完成各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为“工作”主体,教师则为项目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此外,在项目活动载体的选择上,不仅充分考虑重庆保税港区的国际商务贸易特色,以适用保税港区国际商务企业对单证员岗位的要求,而且同时利用实训室的外贸单证软件开展仿真单证操作,从而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教学条件
除必须教材外,本课程教学网站已建成,课件、课程录像、习题与试题库、电子教案、单证员考试培训资料、参考文献与网站链接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登录网站进行自习和实训,成功迈向了教学数字化;另外,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学院建设了高效稳定的校园网络,教学楼与学生宿舍等全部接入校园网,可供学生随时学习、上网实训使用,为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供了基础;其次,辅以本专业网商孵化中心实训室,及其中安装的浙科外贸实习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4套教学软件,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大环境完全形成,设备、设施利用率高达100%;最后,本课程所在专业已有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重庆嘉陵集团对外贸易有限公司、重庆福凯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欧翔工贸有限公司、重庆昌明机车制造有限公司等。我们聘请其管理人员担任顾问或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到码头、海关参观,到进出口公司见习顶岗锻炼,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两者功能有机结合,各自担当不同角色,实现企业与学校零距离对接。
四、教学手段
1.双语教学法
本课程内容涉及大量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全真英文单据进行教学,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工作语言环境,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素质养,让学生在单证学习过程中掌握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英语,一方面为单证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外贸英语的水平,从而实现外贸操作技能与实用英语能力一体化。
2.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案例多为教师下企业所搜集的真实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这些实际案例,学生更易应对实际工作中各类型境况,缩小行业实际与课堂讲学的距离,解决了课程教学实训与实践脱轨的问题。
3.课证融合法
课程教学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考纲紧密结合,以考促教,以教促考,,85%的学生可以顺利通过单证员考试,最终毕业证与单证员证两证到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双证结合”的要求,通过单证员岗位能力模块的实施,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证提高上岗机会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取得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互动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互动教学法,课堂上组织讨论方式,并通过外贸单证实训室由教师首先讲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缮制要点、相关国际惯例法规等相关知识,然后进行仿真模拟角色业务训练,将理论的运用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展开,从而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
五、未来建设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课程建设和教改工作。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完善网站建设:进一步开发、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加强网站更新和维护,研究、总结和推广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