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经济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践模式
1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位授予资格与学科专业水平为目的,在相关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设计、撰写等一系列工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检验,也是高校教学水平的直观反映。经济学作为推动国家建设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的重要背景下,如何有效革新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增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打造优质创新人才队伍成为各大高校经济学教学研究改革的关键环节。
以经济学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国家“双创”发展基本要求,以加强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进行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与实践性,为其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毕业设计内容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确保其专业性与实践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求学、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方向转变,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落地实施,打造实用型、复合型的优质创新人才队伍。
2 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选题缺乏应用价值
由于学科限制,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相关性较差,不符合教学培养目标。全球经济发展瞬息万变,部分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时效性较差,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脱节,忽略现实情况,在解决实际经济发展问题方面难有建树,缺少应用价值。
2.2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期间,学生面临就业、继续升学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有所下降。此外,学校缺少相应的意识教育与号召工作,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对待毕业设计态度较为敷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自律性,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2.3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差
本科阶段对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力度较弱,学生对相关研究方法及运算软件的掌握不足,缺乏相应的科学研究经验,系统性实践训练较少,论文局限于理论知识,缺少实证研究作支撑,文章内容稍显单薄。创新创业教育不足,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薄弱,论文独创性较差,创新点不足,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2.4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
教学指导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作用较小。未合理考虑不同学生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差异,教学指导计划过于笼统,学生个性与特点难以施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大纲不完善,缺少长远规划与适宜的管理考核目标,毕业设计教学与日常教学工作相脱节,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缺少相应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
2.5相关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关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不完善,教师指导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相关教学指导模式缺乏改革创新,不满足双创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方法
3.1优化日常教学质量
一是根据高校自身学科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拓宽专业口径,针对财政、经济、贸易、金融等基础专业门类,科学制定招生培养指标,有效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配置,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改善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科发展。
二是依托全国高校经济学重点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师资情况,合理制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培养计划,加强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创新课程的科学搭配,提高经济学专业教学效率。
三是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日常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思维意识,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指导规范,提高经济学学生培养质量。以日常教学环节的课程论文融入为切入点,倡导将提交课程论文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能力考核的最终检测形式,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推动毕业设计(论文)日常指导常B化发展。
四是紧跟全球经济研究新进展与经济发展新趋势,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平衡,及时更新和修改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合理吸收管理学等关联学科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内容,促进经济学与管理学、社会学、数理统计、科技、能源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关注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加强课堂讨论分析;加大推进双语及全英教学,培养国际化经济人才。
3.2重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加强计量经济学、现代统计方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SPSS、Eviews等研究工具,提高案例分析、统计模型等相关实证研究在论文中的应用比重,解决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数据支撑的突出矛盾,增强论文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快推进经济学实验室、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科研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发展战略号召,大力推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济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模拟证券投资大赛等相关专业及创新活动,加大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经济学优质人才储备。
3.3加强论文选题管理
为有效解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重理论、轻应用”的尴尬情况,应以应用目标为导向,积极推动科学化选题的顺利实施。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争取将实习内容,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实习情况与研究内容作为选题来源,增强选题实践性与应用价值。
一方面要增强学生选题自,在保证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专业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论文选题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选题审核小组,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后应及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核表》,审核小组从合理性、创新性、可行性、应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严格的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退回修改,以此保证选题的科学、有效。
此外,在选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切合专业培养方向,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满足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生产科研实践,在操作可行的基础上,尽量向毕业实习内容靠拢,保证选题具备相应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论文题目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确保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符合当下相关理论知识的发展趋势,避免老套、陈旧的选题出现,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时效性。
3.4有效区分学生能力层次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适宜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前三年的学习表现与潜力,从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因材施教。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不能因此降低考核要求,应积极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增强其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丰富其实践训练经验。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应在毕业设计的合格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进一步开拓其研究思维、锻炼其科研能力,在保C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论文独创性,创造更多优秀论文,争取大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在修改完善后能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
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财政、贸易等不同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指导,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5加大监管考核力度
一是规范相关政策制度,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目标,设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小组,协助教师和本专业有关部门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监督、管理、考核等工作。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预期绩效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的检查监督、毕业设计质量的考核与评定、优秀论文的选拔等等。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加大教学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相关检查工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安排,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计划与管理考核目标,适当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合格标准,加强教师和学院的监督约束力度,定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测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质量、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关毕业论文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参考文献:
[1]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2]喻永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76-277
[3]马洪云,黄启.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4):20-25
[4]费志勇,冀宏.高校“双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66-69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加强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产学研合作机制与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专学生;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19-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8.3%。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小时。可见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对学生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因此,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计算机专业老师们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情势下中专学生的特点
中专教育虽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生源的结构组成和生源的入学成绩来看,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整体素质、知识能力较差。这类人群,多数是同类群体中的“学困生”,大多数都是网民,然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还有部分学生本来学生成绩不错,但由于上网,迷恋游戏和聊天而影响了学习,最后才进入中专院校。他们的特点是:接触网络早,迷恋网络者多,而自觉性、自控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这类生源如何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关系到了中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是学生一入学就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从学生特点着手,从网络应用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它表现为“我想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主要表现为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渴望获取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中专学生刚迈入校园的那一刻,一般都渴望获取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获取,从哪里去获取,他们潜意识里还停滞在中学阶段的灌输式教育中。此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根据学生大多都有网络应用的经验和上网的条件,告诉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甚至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一起上网搜索一些有价值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好习惯。
2.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教师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①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②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③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④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还大量地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教师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地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教师把这些内容溶入到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4.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5或6: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5.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计算机专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对于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老师、辅导员要从中专学生的特点着手,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从网络应用的角度,用爱心去关怀,用细心去观察,打破常规,全方位的引导,利用网络的多方面优势,使其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根据初学者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EB/OL].
[2]余文森.自主学习的内涵[J].江西教育,2008,(12).
[3]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2).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景观设计概论
引言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作为设计艺术学科下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范畴逐渐广泛.景观艺术设计亦成为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景观设计概论》课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类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计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并且掌握景观平面设计图纸的相关要点及其方法.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特点
1.1景观设计学
根据俞孔坚教授在《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中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科学性与综合性强是这门专业的特性.国外的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他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又包含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而景观设计方向就是对小尺度、特定的、最适合的地方进行详细设计.
1.2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正式成为新增的设计学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专业内容的逐渐扩展和专业特性,很多高校展开了以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向.景观设计学与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是,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科更多表现为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而景观设计学是将设计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上.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的景观设计内容要尽可能的吸收两者的优势,良性发展.结合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将与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本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针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工业化、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等,结合对场地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综合景观设计要素、艺术创造和审美进行详细的设计,创建一个生态和谐、功能合理、满足视觉和精神需求、赋予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3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课程.他同时也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一门课程,也因为专业的不同各有其侧重点.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设计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审美能力,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表达设计各个阶段的内容.
2《景观设计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在艺术院校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侧重于史论、基础理论和设计原则的理论讲授,以及为景观设计项目中图形的表现而进行绘图训练.由于学科基础理论课大多是由学校公共课部统一安排,普片设置的是艺术设计各专业通用的艺术理论内容.中外园林史的内容就被安排到了本课程中.园林景观史论的部分通常采用主动式教学,老师在台上讲授过程比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法也主要侧重于设计表现的练习,景观设计元素的学习也是停留对元素本身的认知,而史论和设计原则以及表现的连贯性不够强,大部分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把图形的信息和设计理念相互结合,甚至还出现学生纯粹是把设计当成绘画来考虑.设计的成果往往不符合场地本身的条件,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显得考虑不周,只是依靠专业的特点在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平面图形的形式美感上显现出优势.设计缺少科学的依据和理性的思考,只满足视觉享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场地条件进行细化分析、比较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设计建议和策略并完成设计,才是景观设计正确的方法,不能忽略设计前的调研和分析阶段.
2.2专业性质的带来的弱势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学科,有其优势就是学生具备美术基础,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性,但是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多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特点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美术基础,景观设计亦然.他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逻辑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即线性的思维方式.而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思维方式则习惯于靠形象、情感、突发的灵感来进行创作设计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在从美术学习过度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并不适应.尤其是一些美术基础较深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掌握方法论,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做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
2.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在常规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我们多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但是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多以图片案例来进行形象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收效不大.设计表现也主要以抄绘设计方案图纸来进行练习,虽然抄绘这种形式是一种不错的练习形式,部分学生也从抄绘中学到了不少表现图形和构图的方法.但这些教学手段还达不到对学生思维方式,调查分析方法的培养.作为一门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更灵感多样的教学方法.
3课程改革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环境设计中该课程的目标,对于之前只满足发挥自我优势和灌输理论的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四个重点,第一,古典园林史的授课部分,将重点放在优秀古典园林案例的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将造园方法和实际案例相联系;第二,重点讲授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潮,重点在于分析和学师的作品和世界知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安排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讲解景观的设计要素,对景观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素及如何运用进行实例的讲解;第四,加强了景观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内容,通过讲授科学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场地考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场地的调研,培养学生的独立调查场地条件、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后使学生不仅能对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前沿思想等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拥有一个独立的、基础的对案例或实际场地等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为后期设计和设计理念的提出提供依据,从而确定设计理念及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段和形式;同时规范和锻炼学生将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综合分析能力.改革后的景观设计元素部分使用了新的分类形式和讲解方法,注重元素的实际运用和设计形式.
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采用了多种多样化的安排,力求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和场地实地调查、分析.其中理论讲授主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历史有大概了解.而课堂组织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针对某些主题或某一现象组织讨论、答题,可以深化学生的课题认识,充分发挥教学互长的积极作用.场地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则是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市场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课堂教授的观察、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与调查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所调查和分析的景观内容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交调研报告并逐个上台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的疑问,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3着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设置
本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程,但作为应用型学科,一切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实际运用和操作的.所以为了更好更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调研分析方法等,针对课程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1.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部分,设置了经典园林案例的分析抄绘和默画考核,训练了学生对于这门新课程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案例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流线、主次、秩序等.2.在讲解现代景观著名案例时,安排学生对知名案例进行资料收集,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树立对景观的审美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结合专业知识给出评论.完成后每位学生在课堂将自己的分析成果介绍给其他同学.3.在学习过景观的设计要素后,让学生到实地中收集设计元素,以手绘的形式配合文字来记录.这让学生了解各种景观元素的意义和形式,并能把想法或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从立体空间到平面图纸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发挥专业优势.4.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调研方法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指定场地景观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实际基地的考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累课程锻炼学生实地调研能力,让学生知道,任何的设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图形,设计图纸更不是一张美丽的图画,实地的调研才能为设计带来依据,我们的设计才能站得住脚跟.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科学理性的看待景观设计.
3.4加强课程组的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的课程如果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循序渐进的展开景观设计教学.如在景观设计概论之前中外园林史的必须已经展开,景观设计概论课之后,从尺度较小的私家庭院开始慢慢向公共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广场、小区景观等设计课题展开,一步步将理论在实践中展开.同时,园林植物及配置课程、生态课程也需要有所跟进.
4结论
作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整个景观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课程的结果和收获会直接体现在今后的设计类课程中,决定设计的方向.而此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是对之前课程的一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根据设计前沿的更新、学生的特性的变化等,继续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
〔2〕丁园.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剑云,唐孝祥,侯雅娟.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民办高校 环境设计 改革 实践教学
北京城市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本科设置于2004年,是本院艺术学部设置时间最长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目前艺术学部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每年也是学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为深入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人才培养“思”“实”“优”三字方针,以及艺术学部“创新、质量、特色、合作”的工作思路,同时考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要想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进行专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迫在眉睫。
结合目前北京的市场和就业导向,针对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配合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一系列具备学校办学特色、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专业建设
根据环境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环境设计专业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专业独立、专业名称调整等重要方面。2013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名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专业也由以前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一个方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这既是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飞跃,也成为艺术学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下开设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深化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二、构建教学团队
1.合理引进人才
根据目前专业现有师资和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引进环境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培养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采取教师座谈、专业培训、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创作水平,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逐步完善本教研室的师资结构,打造一个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构建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和教学教法的学习,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将一线的行业信息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高校兼职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学、教法的灵活应用,引入其他高校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能够灵活把控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果
采取国内高校调研、一线企业调研、行业专家交流、专业设计协会交流等多种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2.修、定课程体系
将课程重新修、定,减弱通用艺术基础课程比例,增加和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课程设置。
3.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加强艺术采风、专业参观考察、专业讲座、学部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4.继续改革毕业设计制度
进一步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安排,丰富毕业设计形式,重视毕业设计过程把控,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突出整体特色。
5.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鼓励专职教师开展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6.加强硬件建设
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投入,逐步创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木工及模型实验室、环境设计后期特效实验室、高端PC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工作室等。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在尊重艺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学上的创新和特色,推动设计任务、创新项目和课程结合,比赛和课程结合,主题教学融入其中的教学模式。
2.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前、中期的控制
在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强对于前期和中期过程的控制,如前期的课题布置、项目背景、现状分析、资料收集、创意主题、设计特色,中期的方案构思等方面。
3.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综合表达和展示
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加强专业设计方案的综合表达和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4.探索、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探索更加遵循艺术学科专业规律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艺术学科成绩评定标准体系。增加和完善大作业、展览、汇报、调研报告、艺术采风、综合训练、交流学习、社会项目、比赛等考核形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和比赛教学,围绕“艺术设计为人和首都服务”的原则开展教学。
将实际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中,行业一线设计师直接辅导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学生直接带进实际的项目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与行业实际项目接触,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对本专业各方向核心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专业设计实践类课程,使其更加符合学校实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全面、多元、分层的原则,积极寻求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专业实习体系。
六、突出专业特色
立足城市文化,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特色。由于本专业与“北京”城市结合紧密,又立足于学校和学部关于“服务首都”的战略思想,深入调研北京特色、行业需求以及就业导向,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更加符合行业需要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艺术与城市的结合”,重视专业设计类课程、技能训练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与社会和行业间的距离,扩大就业范围;另外,围绕城市内容主动寻找相关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眼光和能力,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特色。
结语
关键词:家具课程;企划书;学习意志力
在多年的环境设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容易陷入茫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和导向,从而缺乏激情和动力,更缺乏意志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看,与知识、信息的大爆炸所导致的学生无所适从有关;从内因看,与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过程缺乏深度认知有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文章拟从环境设计的视角,以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中涉及的《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为载体,围绕内因、外因探究学生的学习意志力问题,期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一、意志力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意志力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有很多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故事,如,古人曾以冰裂纹装饰书房的门窗,喻示“十年寒窗苦读”才可能一举成名,这是以生活环境隐喻学习意志力;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直白地道出学习应刻苦用功。学习意志力有一些基本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设置的说明
1.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中设置《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的主要目的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触动学生主动把家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使用的方法,教师在家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平时的习题任务和课程考核作业任务。《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是学生用来对接教师所下发的《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书》的一个重要文本,是学生整理前期基本理论知识的工具。同时,学生利用该企划书为后期课程考核作业任务的开展厘清思路,并做好相应的计划。由于学生的家具设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套家具的方案设计,不牵涉家具施工设计等内容,所以学生在企划书制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家具方案设计”这个中心全盘统筹学习任务。2.《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基本内容限定家具设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家具的方案设计,不牵涉家具施工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内容。以下内容是对具体考核任务的总体限定。第一,建立家具设计小组。主要内容有:小组成员的组建;各小组成员的特长说明;组长的认定;后期对接的成员任务分配,包括硬性任务分配和弹性任务分配等。第二,家具设计课题发生的动机,如对某种生活需求的关注、引发设计课题的兴趣点等。第三,家具设计课题的理念、思路的具体化。主要内容有:主题和理念;设计创意的元素,设计的样式、风格、造型语言;设计中对使用环境、使用对象、使用方式的分析。第四,家具设计课题的成果预计。主要内容有:家具设计的总体任务,如家具的类、形、数、质和量的初步规定;对家具的表现内容涉及的表现形式、表现细节以及最终表现效果的具体成果规定。第五,家具设计课题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小组成员的设计任务分配、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机制、设计任务的进度管理等;对小组成员设计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讨论与改善的方式等;设计任务未如期完成的促进方案;设计过程的辅环节,如资料查阅、问题讨论、设计调研等的完成方式。(2)基本内容的相互关系第一点和第二点的总体内容可归纳为理念梳理、理论梳理、问题分析、草图绘制等家具方案设计的前奏性工作,其具体成果体现为文本化的思路、数据以及家具方案的构思草图等内容。第三点和第四点主要是对前期设计思考的具体执行,如家具样式、造型元素、家具数量、家具材料、家具结构、家具色彩的确定等,并把这些确定好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图、效果图或者等比例模型,该阶段还涉及工作任务的分配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改进措施等。前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前期主要是思考过程占主导,无论是讨论、记录、数据还是草图,皆倾向于思考与辨析;而后期以任务的分配、设计制作和效果评价等具体的实践过程为主导,是设计任务具体落实的重要阶段。
三、《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执行中对学习意志力提升方法的探讨
1.家具方案设计小组建立过程中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在家具方案设计小组组建中,要求学生按照兴趣相类、能力互补、层次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小组成员统计表格中有一项专门显示组员的特长,从学生对特长的填写中,可梳理学生学习意志力中我自觉察和自我调适的内容。为了组建有设计战斗力的团队,成员分布应该是平衡的,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创意思考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文本撰写能力,还有些学生有较为突出的草图和设计表现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等,当然也有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共同进步,所以通过团队中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带动,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提升该学生的该项能力,又可以通过该学生的能力展示,让其他学生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自我察觉中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学生在小组配合中进行自我调适,实现共同提升和进步的学习目的。2.家具课题的动机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该部分内容主要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着重针对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自我约束等相关的学习意志力进行探讨。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有些是我们感兴趣的,有些则不然,如果我们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就容易得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往往效果不佳。当学习中出现了学生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内容时,将考验学生的自觉性、自我约束等意志力。意志力并不能完全靠强迫的方式进行训练,而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进行引导。如果学生遇到了不感兴趣的学习对象和内容,教师就需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难关,如,把学生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嫁接到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这个嫁接的过程需要思想上的启发和类比。如,有的男学生很喜欢篮球,对家具抄绘则提不起兴趣,指导教师了解这个状况后,可以和学生切磋篮球技艺,并在其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然后巧妙地把家具抄绘中的线条和结构的特色、工艺和技术的乐趣等内容,灵活地转化为与篮球相关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认识的转变,由此提升学生自觉性的学习意志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对学生思维的合理转换。3.家具课题理念、思路的具体化的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家具课题理念、思路的具体化过程的企划,是一个需要缜密思考和耐心的筹划过程,该过程将伴随家具方案设计的大部分时间。该部分企划内容涉及:主题和理念的确定;家具方案的元素、样式、风格及造型语言等内容;设计问题的系统分析。这个部分将深入训练学生的自觉性、抗压能力、忍耐力等学习意志力。如,主题和理念的确定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思考过程,无论是有前期资料的辅助还是天马行空地遐想,设计主题的凝练都无法一蹴而就,因此这一环节将有效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忍耐力等意志。再如,在对设计的元素、样式、风格、造型语言以及更具综合性的设计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如此错综复杂的要素,在企划和设计方案具体的设计执行中,学生将首先面临对问题的深度梳理,同时将逐步展开小组内部的讨论和批评,最后要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这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对学生的抗压能力等意志力品质进行了相应的锻炼和提升。4.家具方案设计成果预计的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家具方案的成果预计体现为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家具的类、形、数、质和量等内容的规定,二是家具的表现形式、方法、效果的规定。该部分内容同样训练学生的自觉性和忍耐力等学习意志力。忍耐是人成功的核心品质之一,其含义和“毅力”相近。古人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忍”是意志力中的核心要素,是学习成果实现的核心保障。5.家具方案设计任务的管理的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家具方案设计中的课题管理的企划涉及如下内容:小组成员的设计任务分配等;对小组成员设计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讨论及改善方式等;设计过程的辅环节,如资料查阅等。该部分内容将学生带入勤奋、惜时这一层次的意志力训练。前期,学生在对自我觉察、自制力等的训练中逐步建立基本的意志力品格;在后期,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走向“乐知”的境界,把被迫学习的状态转换成自觉学习的状态。勤奋和惜时既是一种较高的意志力品格,也是意志力训练、提升的成果,这个成果的获得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通过前期训练的砥砺实现最后的飞跃。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和条件,同时,学习意志力培养的成果也成为学习个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既指向学习目标,也指向学习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教师通过学生撰写企划书的过程,主动、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使其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学习意志力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是学习个体的本质需要。
作者:吴子锋 王志鸿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连军,王爱英.成人学习中意志力的培养.职教论坛,2004(23).
[2]王宝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中华家教,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