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及其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范文第1篇

物质积蓄包括两个层次:初级层次是语文基础知识积蓄,这里主要包括字词积累、语段积累、见识积累等;中级层次是语文学习方法积蓄,这里主要包括读书方法、写作方法、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等。

精神积蓄主要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积蓄,这里主要包括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态度,及其对于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从小学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初级层次的积蓄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积蓄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阅读,而非阅读教学

二、重新定位阅读教学的重心:略读教学

从“语文教学积蓄论”的角度审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以精读教学为中心的现状必须改变。

阅读教学应分为自主阅读与阅读教学两部分。其中自主阅读应该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随着年段的增长,最终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

略读是人们日常阅读的基本形式。

阅读教学的重心应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根本,把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阅读教学应重视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其中,略读教学整合了各种阅读方法的培养。略读作为最为高效的阅读形式,略读能力的培养必然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略读教学可以成为小学各年段阅读教学的重心。

三、重新定位语文能力的重心:习作教学与说话教学

习作是学习的支点,习作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没有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这种重难点不统一的现象,本身就不符合教学规律。

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写的习惯的培养,自由习作应该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加强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说话是生活的支点,说话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说话教学应是以口语交际为基础的朗读、背诵、讲故事等多种说话形式教学的综合。

进行说话能力的单项训练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

四、重新定位人文内涵的重心:人格培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在学生身上最基本的表现应是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许鹏图(宁夏永宁县永宁中学,宁夏永宁750100)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还要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审美能力。这样一来,老师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就成了全部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小学时相比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太过简单和一些内涵意义极少的内容已经不适合初中生去阅读。作为老师,就要仔细帮助学生们选择适合他们进行阅读的作品,渐渐从一些故事性的文章转换为具有哲理内涵或是象征的文章,例如:中国四大名著,一些叙事性的外国小说,以及中国近代如鲁迅等人的作品。以上提及的这些都适合作为课内阅读鉴赏的内容进行赏析和讲解。而且不仅仅是阅读内容,阅读教学的形式也要有一定的变化,例如对比式阅读教学和多形式阅读教学等。老师要抽取一些来源于生活的阅读材料,实现阅读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得以从其中获得一个较深的感悟和体会。同时,老师也可以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从中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利用读后感、小作文等多样化形式,加强学生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的紧密性,从而与老师形成良好互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的一座充满生命的桥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那么在课改的背景之下,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呢?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1.围绕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语言文字材料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学生将有限的课堂阅读延伸到广袤的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自由、轻松地阅读。当然,学生毕竟年龄太小,需要老师的引导,于是在放手前我做了必要的引导阅读工作。首先,向学生公示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并有选择地对部分书籍作一定的介绍;其次,鼓励学生读自己愿意读的书。在老师的引导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读有兴趣的书无疑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2.围绕集体,让师生共同营造书香氛围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明白:班集体具有一种个体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一个和谐、温馨、具有浓郁书香氛围的班集体中的成员怎么能不爱阅读呢?而老师的共同参与是最为有效的催化剂。随着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营造书香校园,享受书香人生”这些理念越来越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

二、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本之“味”

厨师烧菜不能缺少“盐味”,课堂阅读教学也不能缺少“言味”。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诵,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才能读出文本之“味”,让语文课体现真正的“语文味”。具体朗读的形式有:范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小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具体的朗读方法可分为:默读、浏览读、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读、联系上文读。如此变换方法与形式进行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好地体味文本的思想,读出文本的“味”,实现“积累语言”和“促进人发展”的意义。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能做到伴随着课文的语言在朗读中行走,在读中悟,悟后读,读与思紧密结合。

三、提升阅读的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就是为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在我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注重对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的基础奠定。

1.“读”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会“读”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有感情地读”能很好地培养语感。老师的范读、有“声”有“色”的情境教学、朗读技巧的指导等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读”的能力的培养。“无声地读”更是最实用、最经济的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默读方法的指导及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首先是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眼、心、脑”齐到位的读书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限时默读要求时,总要带有其他的动脑与动手的要求,保证默读质量。

2.“悟”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首先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这样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其次,让学生学会品言外之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体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语 阅读研究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阅读研究

阅读研究始于19世纪欧洲。19世纪70年代末,冯特开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阅读的过程。此过程的研究到了19世纪80年代末,已成为实验心理学中心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单词识别,阅读中的眼-声跨度、视力余光,篇章记忆和默读等。而后Cattell则对字母和单词的易读性,以及学生的注意广度等进行研究。Javal的“阅读中眼球以跳跃的方式移动”可谓一重要发现,为现今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到1900年,阅读研究的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此时,研究的主线基本有四条:阅读过程,阅读教学,阅读测试,识字水平及其在历史上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学家及语言教师开始研究阅读行为,其中以帕尔默为代表。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要先注重听和读,掌握了这两者后,才可以主动地说和写,更流利地使用语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阅读教学研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球,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阅读教学的研究,起初集中在提倡默读或朗读、易读性、可读性等问题上,后来受交叉跨学科的影响,对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如:当前国内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三种阅读理论模式:着重讲解单词、词组、句子的“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approach );着重运用背景、社会文化知识,文章结构组织,情景上下文等信息来理解文章的“自上而下”模式(the top-down approach);以及将两者结合的“交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20世纪80年代初,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阅读教学,他们以先前的阅读模式为基础,都提出了自己的阅读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ough的信息加工模式;Goodman和Smith的心理语言模式;Rumelhart的交互模式;Adams 等人的图式理论等。这些具有个人特色的阅读模式都为现代的教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都很重视。这里重点对此做一详细阐述。

2.1 国外研究

2.1.1 20世纪60年代以前

Huey的《阅读心理学与教育学》标志着阅读研究的重点从基本感知转移到了教学和测试研究。随后,Thorndike, Gray和Courtis等人就提出了阅读测试方法。1921年,Gates得出阅读能力与智力在高级理解阶段具有明显相关性。1993年,Gray在5所学校,采用自然试验法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用于教学改进和评估的模式。

此外,对默读和朗读进行研究的学者有:Thiesen(1921)得出:很多孩子在20分钟大声朗读中学到的东西没有在十分钟独立默读中学到的东西多。Huey(1908)发现默读的效率比朗读高一倍半到两倍,认为朗读是以损失学生阅读的思维激发作用为代价的。这样倡导默读的呼声取代了朗读的做法。

2.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阅读研究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形成两股势头:一、了解阅读过程基本性质的研究;二、以改进教育、减少文盲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方法探索。关于后者,用输入刺激、调节过程和输出成品三个寻求课堂有效性的阅读理解假说来说明,效果更明显。

De Jager et al.(2002)回顾了针对阅读教学的两种方法:直接指导法和认知学习法。前者包括复习、介绍新内容、指导性操练、个人操练和反馈、总结及评估,得出此(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06页)方法对阅读的基础性技能的掌握很有效果。后者包括激活以前知识、阅读技巧的示范、合作学习、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技巧操练和评估及反思,得出该方法对阅读者元认知技能发展有帮助。

Keer & Verhaeghe(2005)指出当前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还是停留在就文本内容向学生提问的阶段,因此提出了阅读教学的变革:阅读策略教学,即当今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新趋势。

2.2 国内研究

英语阅读是一种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郑玉琪(2005)报告了东南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胡庭山、郭庆(2007)对阅读的心理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种包含心理评价机制的交互式情感阅读模式,并探讨此模式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刘莺(2009)通过对英语阅读水平较差的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十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了解大学英语阅读低分者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束定芳(2008)对新世纪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讨论,得出大学英语阅读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阅读材料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相关阅读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阅读技巧,学会快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彭鹏、陶沙(2009)应用阅读获得的SVR模型(simple view of reading),探讨单词解码、英语语言理解和一般认知能力在汉语儿童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影响途径。魏在江(2009)把概念隐喻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得出其理论非常有助于英语阅读教学。王惠萍(2010)指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书面语篇具有意义丰富的多模态资源,通过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王淼(2011)运用动态系统理论诠释网络英语阅读,并尝试提出网络英语阅读动态系统模式。陈金诗(2011)以自主学习理论和交互式阅读教学观为理论基础,采用语篇信息分析方法设计了自主学习环境中的ESP阅读课堂。杨爱英(2011)在阅读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与监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及其途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理学理论 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新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英语阅读理解过程的复杂性

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是学习者了解目的语及其文化的最重要途径。然而,阅读是一个认知过程,阅读者是主动的、能作出选择和决定的个体,需要具备基本的解码技能(如字母识别)、高层次认知能力(如推断)及交互性技能(如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此外,外语阅读还涉及外语与母语读写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眼睛捕捉到书面符号传入大脑,但是视觉系统并不是逐一地扫描字母或单词,而是以一种短暂、急速、序列的方式向前运动,即组块。阅读是“读+理解”的过程,没有了理解,阅读只能称作解码,即将书面符号转化为相应的声音符号。因此,真正的阅读必须要有大脑的积极参与,通过眼睛提供的信息要与头脑中先前储存的知识,即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能生成意义,对文章产生理解,并对下一步阅读发挥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

三、心理学和英语阅读教学

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都离不开对心理学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英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所经过的阶段,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即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不是消极被动地认识,而是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心理学家则认为“阅读过程主要包括符号辩认和文字理解两个阶段”、“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再经大脑编码加工,从而理解课文的意义”的活动。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易事,教师授课时必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心理条件。

四、用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英语阅读理解过程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广义的阅读理解过程就是指读者把感知的字形映现为语义的过程,这里主要介绍两个重要阶段。在初级感知阶段中,知觉是理解过程的起始阶段,也是为句子结构与语义分析做准备的阶段。初级感知阶段包括字形视觉感应、字词检索与辨认等程序。在句子释义阶段,学生经常出现对词义不熟、模棱两可,对句子的结构含糊不清。

五、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心理学理论为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英语阅读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依照心理学的理论与原则,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1.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情感,加强阅读内在推动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兴趣盎然地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多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予学生鼓励。

2.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阅读技巧。

心理学家认为阅读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而且能弥补他们语言知识的不足,如:联想策略可以帮助阅读者发展逻辑思维并锻炼智力猜想,它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根本途径。预测有助于检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加快阅读速度,自我监控策略可以帮助阅读者调节自己的阅读过程,自我评价策略能够使读者更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因此,阅读课除了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策略不是技巧,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技巧的主动运用。因此,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3.课外阅读的延伸。

针对阅读课课时少、学生阅读量小、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我们推行了课外阅读的延伸,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并逐步提高阅读自动化程度。每学期我们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阅读题材尽可能广泛,包括由教师指定现当代受欢迎的小说和畅销的报刊杂志文章,也鼓励学生自选课外阅读材料,材料经教师确认语言地道、信息新和有思想性后,和其他同学进行资源共享。资料来源可以是个人、资料室、图书馆藏书或网络。任务布置、推荐和共享的电子版读物都存放在班级电子邮箱中,指示明确,方便查阅。对课外阅读的质量,采用讨论、辩

论、口头和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检验,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

六、结语

英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尤其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心理状态和规律,科学地分析和总结外语教学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可运用有关学科的先进手段广泛地进行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胜利.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维视野[J].郑州大学学报,2003,(5):118-121.

[2]范红,崔荣佳.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查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25-129.

[3]王小海.信息沟与外语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