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科学研究

临床科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科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科学研究

临床科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70-01临床医学工作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对于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有的放矢,并在临床需要的立场上来发现、回答、解决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状况却并不如人意,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依然寥寥无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以医生角度给予深入探讨。

1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我国现在的临床科研现在的趋势是这样的一个不良趋势:为了才进行科学研究,为了研究成果拿奖而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进行科学研究出成果之后。只要有新颖的题目,只要有热门的题目,只要是在当地或者本院内还没有开展的并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如果想要出成果并获奖,就抓紧做实验,不考虑本院是否具备研究实力、能力和条件,选题纸上谈兵,然后将关系调动起来立项,结题时东拼西凑。与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同,临床医学的研究工作的水平决定在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是不是有创新创意,并且其科学结果别人能重复,经得起临床验证的严格对照,基础医学则是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回答。

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站在临床需要的立场,发现、回答、解决问题。而回答和解决问题是需要有充足的证据的,而证据的来源就是经过长期的随机性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才能够得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充足证据。这样的研究并不是三天两天三月两月就能得出的,这种研究一般是需要经过数年的时间,且要根据其假说和选题,在实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会不断的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的出现,这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的设计进行调整,到时候即使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实际结果和假说不相符时,研究依然无法结题。病人的个体差异、病情演变和诊疗范围都直接影响着临床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结果。

2科研成果满天飞

我国现在依然是以科研工作成果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政绩之一,科技的评价直接影响着研究者的职场,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根指挥棒,职称的评审晋升,工资的增加,立功受奖,推荐院士等,都与其有直接的联系,成为医务人员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待遇和荣誉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之一。因此,不论是医学院校,科研院所,还是基层的医疗单位,每一层都在努力的抓科研,形成一种科研的风气。从表面上来看,这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医疗创新性建设,并又利于医疗技术提高和病人的治疗及康复,但是实际却并非如此,只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晋升,为了多赚取科研经费来挥霍。回过来看看我们的临床研究,在药物技术设备上基本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可是许许多多的治疗和诊断方法都还是根据国外的医疗思路来进行,这只是一种重复别人的创新获得的经验,对于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收效甚微,贡献很小。

3评审制度的腐败和学术造假

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是一件很艰苦的差事,因为临床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并且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坐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真正的懂得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做临床科学研究并静下心来搞临床科研的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为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可是当前的形式,并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大家都为了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这样的做法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原则。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拿一大堆奖项写一大堆,这是一项创造性德劳动,需要很长时间对规律的总结积累和沉淀,如果一位的追求快短,必然导致临床学术的腐败和造假,直接导致了我国医学的创新水平降低,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学术腐败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某个教授或者学者的人品问题,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术领域出现这样的风气,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学术评价机构有瑕疵,学术制度存在缺陷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是造成学术腐败的要数之一,这种作假造假的风气已波及到我们的临床正常诊疗中,比如某些医生为了获取所谓的临床数据违反伦理道德,违反诊疗规范,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而引发了医疗纠纷。同时,监督力的缺乏,也只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监督,许多项目结题后没人管,便出现了抄袭剽窃造假等。

4结合实际自我管理,杜绝学术腐败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病人多、病情重、病情复杂等诸多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临床,对临床医生而言,这里孕育着一个巨大的科学研究领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当地情况,结合当地医院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围绕困惑临床的问题,围绕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索,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思索中不断地提出假说,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和验证,当假说被验证为理论后,才能改进和完善诊疗技术,反过来为临床服务,进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实现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在当前学术道德下滑的情况下,应当建立科技评审的回避制和盲审制,成立评审的中介机构,建立异地评审体系。同时科学研究应与领导和单位的政绩、业绩相脱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学术造假和腐败的问题。

5实行分级管理,将临床科学研究落到实处

科研经费是有限的,作为各级管理部门应当有选择的使用,例如: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科研院所和省部级医院,要加大投入比例,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开展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基础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尽快提升医疗的创新能力。医院实行分级管理,专科医生培养也将要实行准入制,那么科学研究与教学也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只有定位准确,才能集中优势、发挥特长,使临床医学真正地做到创新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真正的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临床科学研究范文第2篇

明晰临床中药学科的学术核心,确定临床中药学的学术内涵,需要全面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成长过程。临床中药学是在大中药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药学二级学科,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学术特色与科学内涵。笔者认为,临床中药学科具备以下三个学术特点:首先,临床中药学科是一门医药交叉的学科。大中药学科经过分化,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一系列二级学科。同时,随着临床用药问题的大量涌现,病患呼吁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促进了药学服务理念逐步深入,要求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面向医疗机构、面向整个社会,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这种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同样对实现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医药交叉学科———临床中药学的建立。在中药学一级学科中,临床中药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中药基本理论等中药学基础知识,也包括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药物警戒等中药临床使用知识;它既为中药研发提供理论和临床支撑,同时更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知识体系。第二,临床中药学科是一门专业基础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临床中药学继承发扬中药学基本理论,强调医药交叉、基础与临床交叉的学术特色,具备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中药学的核心是研究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目的是实现中药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性,主要任务是推动全程化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与中药应用理论两大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面向患者,面向中西医临床医师和药师,而且还面向药品生产及管理部门。第三,临床中药学是中医中药的纽带学科。临床中药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临床学科均有学术交叉,但临床中药学是以指导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为根本目的的学科,具有链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纽带特点,是中医临床与中药应用的桥梁。

2界定学科外延,促进学科分化与交叉

随着临床中药学科的成熟与发展,明晰其学术外延,推动学科的次级分化是必然趋势。首先,临床中药学科具有医药交叉的学术特点,与中医学、中药学的学术联系密切。应该明确的是,临床中药学以中药学为基础,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换言之,中药性能理论与应用理论是临床中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依靠这些理论辨识中药性效特征;同时中医学病生理观、辨证论证是临床中药学认识人体、指导用药的前提。第二,在学术外延上,临床中药学科与中药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药学有学术交叉,但又有显著区别。如临床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相比,中药药理学侧重于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人体、病原性生物及实验动物)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但临床中药学立足于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旨在阐明中药及其配伍功效的现代药理学含义,用以深化传统认识并拓展临床应用,并不刻意追求全面揭示药物的全部药理作用和机制。再如临床中药学与现代临床药学从内涵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共同之处是都是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为核心,均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目的,研究手段也有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临床中药学以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现代临床药学则以化学药品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第三,根据临床中药学科特点与研究任务,可逐渐次级分化为中药基础理论、中药临床监测与评价、中药临床治疗学、中药临床信息学等三级学科。相关分支学科的形成与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拓展为临床中药学科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确临床需求,确定研究方向

临床工作需要是确定临床中药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临床工作对临床中药学的要求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鉴于学术特点与临床需要,确定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对于发展临床中药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与指导原则,是中药理论体系的灵魂。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将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临床中药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根本。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继承挖掘与科学实质研究,阐释中药药性基本理论和中药应用特点与实质。第二,中药药物警戒是现代药物警戒理论与传统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相互融合而成的中药安全用药理论体系,是与中药安全相关的科学与活动,是临床安全使用中药的保障。作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药药物警戒具体研究工作包括深入挖掘中药传统的安全用药思想,探讨中药临床安全用药理论与中药安全性实验研究,开展中药上市前与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评价,进行中药安全用药普及宣传等。第三,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先进手段,阐释某类中药在临床优势领域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进行中药疗效评价是临床中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将中药防治相关优势病种的基础研究作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有利于促进中药的临床应用,促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第四,中药的经济学评价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中医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中药经济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这些少量的研究也大多照搬传统的西药经济学评价模式,没有体现中药的特色。中药经济学评价作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符合中药特色的经济学评价模式,全面衡量中药的价值,促进中药应用经济性。

4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4.1完善临床中药学科学术思想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全程化药学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药学观念、理论、策略,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临床中药学关注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以“全程化药学服务”为宗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临床中药学在新形势下中医药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药学学科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好时机,临床工作者应抓住这一机遇,抓好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建设。完善与发展临床中药学学科体系和学术思想,加强学术对话与交流,继续深入探讨临床中药学科的学术内涵与外延,完善学科的次级分化,打造学科特色。

4.2探索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临床中药学科立足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参考国外临床药师标准化训练模式,并结合中医药学特色,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新的课程体系:①设置医学相关课程。适当增加医学课程如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具备较好地与患者和医师交流沟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②调整药学相关课程。在中药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医药交叉的实用性课程,如中药治疗学、临床中药学专论、中药药物警戒等。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作为能够解决临床药学实践环节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接受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④增加法规、信息与沟通交流类课程。使学生熟悉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手段,培养学生评价临床用药的能力和制定临床用药方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4.3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提高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支撑。临床中药学科应积极与生物信息学、药物流行病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学科合作开展基于现代科学技术且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药学科学研究,是临床中药学科科学研究在多学科交融中绽放新的活力,推动临床中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应用研究,增强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具体而言,临床中药学科可以与信息学结合,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开展临床决策、处方挖掘、药性探索等领域研究;可以与药物流行病学结合,开展具有中药临床特色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可以与循证医学结合,开展体现中药特色的循证药学研究,对中药有效性进行评价。

4.4探索临床中药学研究新方法、新手段

近年来,包括临床中药学在内的中药学各二级学科一直在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特色研究方法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临床中药学科而言,探索形成突出中医药特色,凸显临床药学特点的研究方法是进一步促进学科研究发展,完善学科研究手段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临床中药学应在服务临床原则的指导下,借鉴现代临床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模式,探索形成体现中医药理论内涵与特色的临床中药学研究新方法。如可以借鉴药物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等研究方法,循证医学中系统评价、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开展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探索这些研究方法与中医药特色元素的结合点,逐步形成中药流行病学、中药循证药学研究新方法。换言之,欲真正形成体现临床中药学特色的研究方法,需要将中医药元素植入这些现代研究方法之中,充分考虑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等特点,探索形成中药循证药学、中药流行病学等独特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实现和推动临床中药学特色研究方法的完善与提升。

4.5促进临床中药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临床科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内科学;慕课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深入民众生活之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运用互联网于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趋势,也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慕课风卷全球,临床医学专业中各课程慕课的建设也势在必行。但因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严谨性、封闭性、实践性等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建设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而我校是高职高专院校,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更不同于各大名校,且招收的学生为高职类学生,他们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及学习特点,是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的。

1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慕课建设定位

1.1学校定位

从2011年出现慕课开始,迅速在一年内传遍全球。自2012年哈佛、斯坦福等大学迅速加入网络课程建设,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随后出现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在这三大平台上,聚集了全球知名院校的课程,2012年被诸多学者认定为慕课元年。从2013年慕课传入我国,这一年被称为我国的慕课元年。[1]慕课(mooc)的英文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这也就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大规模、在线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因为慕课在学习时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决定学习进度。[2]慕课在运行这几年中,吸引了大量的学者进行学习,分析慕课能吸引如此多的学习者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免费性、名校等特点,而对于知名大学教师所讲的课程,被称为优质资源,常被众多学习者追捧。我校是高职高专的院校,在与我国各大名校的竞争中显然占据下风,我们在知名度上无法抗衡。因此,做为高职高专院校制作慕课,一定要立足高职高专院校,寻找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慕课建设的方向。

1.2学生定位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录取的都是最后一批次的学生,他们在初高中阶段经历的学习经历,甚或人生经历是不同于那些能考取清华北大学生的,因此也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一些性格特征及学习特点。研究表明,在慕课的学习中,因为慕课不具有强制约束性,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也导致完成慕课的人只占到总学习者的15%左右,而这15%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而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力不强,加上对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长期以往,导致学生放弃学习,放弃自己。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行完成慕课的学习,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高职高专的院校建设慕课时,一定要兼顾到学生自身的特点,适当给学生以约束,通过合理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3专业定位

对于医学专业来说,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严谨求实的作风。传统的医学教育都是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在学校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其次到医院进行实习,也就是跟着临床老师进行实践,增强运用能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成后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于临床,治病救人,而其服务的对象是人,不是其他,人的特性就决定了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出错,因此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高,对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要求也高,这也是显著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1.4课程定位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临床课,也是一门核心课程。因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面向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因此内科成为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重要内容,因此学生必须学好内科学,今后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而“内科学”主要由各个疾病组成,每个疾病包括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几个部分,学生学习后的落脚点就在运用知识对患者进行治疗。内科学习的环节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掌握,一方面是对知识的运用。而对知识的运用,首先是建立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高职高专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在校总时长为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因此其学习过程不可能像本科、研究生那般学习理论课的同时上临床去学习,因此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要求在校期间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2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慕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内容方面

在其他本科院校“内科学”慕课建设中,有学者建议内容方面以讨论疑难杂症为主,但基于高职高专的特殊性,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适合。[3]高职高专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能力差,高职高专学生很难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知识,如果冒然以疑难杂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将难以接受,也无法将简单的内容掌握,因此在建设慕课时,在内容上,我们建议以各个疾病的知识点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适当安排病例讨论等内容,作为提高学生分析疾病、培养临床思维方式的一种补充。慕课在教学中,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部分,不能代替课堂教学。

2.2教学材料上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眼耳手等多器官使用,会使得知识更容易记忆。目前慕课平台上多数采用的教学材料都是视频、文字或PPT、练习题及讨论环节,以达到加强记忆及提升能力的作用。我们认为在这些环节中,增加单纯的音频文件,增加听的环节,对增强记忆力十分有好处,并且有部分学生习惯于通过听来强化记忆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念相关的知识点,对增强记忆也十分有帮助。[4]

2.3教学模式上

我们在建设试用过程中,曾想采取在慕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却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并不能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高职高专学制所限,导致学生课堂外的时间很有限,很多学生并不能保证完成诸多课程的课前课外学习任务。其次是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较差,在约束力不够的前提下,学生不能自行挤出时间进行课前学习。第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看视频后,并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导致看完就看完,达不到增加知识的目的。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其学习效果明显好于翻转课堂学习。[5]

2.4结构上

常规慕课结构都是由四部分组成:视频、作业、讨论、考试组成,其中讨论多以病例讨论为主,当然病例讨论并非不可取,而是必要的部分,但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建议适当增加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板块。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获得他人肯定时,会得到喜悦,当这种肯定不断增强后,学生的自我肯定也会逐步增强,并在这种他人肯定和自我肯定中,逐渐喜欢上所学的课程。因此建议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安排。我们课题组采用的方式是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自行组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相互进行考核,自己与考核者同时打分,两者综合作为考核一次的成绩。考核时制定考核标准,有基本分和嘉奖分,其分数旨在记录学生的进步,让学生看到、体会到自己的成长,明确努力后才有收获,并不定期在课堂、课下进行表彰,请学生进行自我赞扬,让学生形成自信心,贯穿表扬为始终,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乐于学习。总之,现在慕课作为一种新的在线学习形式,在席卷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在紧跟时代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找好立足点,充分认清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发慕课过程中,跟普通高校面临的环境不同,所采取的策略也应当不同。本文从高职高专的角度,从分析专业、课程和学生出发,给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这门课程进行了定位,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分析并实践,对本门课程的慕课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汪琼,张桐.2014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教育信息化,2015(4):35-43.

[2]徐胜前.慕课发展下医学教育的思考[J].安徽医学,2015(11):1415-1419.

[3]金佳.关于高职院校建设“慕课”的思考[J].会计教育,2017(1):121-123.

[4]魏伦收,张祎捷,索智敏等.慕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6.

临床科学研究范文第4篇

眼科临床实习教学是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眼科实习可以巩固及补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眼科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能将课堂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形象化,也可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眼科临床技能[3]。由于在实际的临床实习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由于人类机体的眼部解剖结构比较精细,患者即使发生了眼部疾病也不容易被察觉,这就加大了教学中的难度,并且由于实习生在临床实习的时间比较短,这就造成实践及训练的时间较短,实习生在主观意识上并不重视眼科、耳鼻喉等方面的实习机会。并且眼科临床实习教学很多都被安排在了其他科室实习的后面,此时间临近毕业前夕,实习生多要兼顾考研,并不能完全投入到眼科临床实习中。临床眼科医生数量较少,导致实习带教教师较少,教师对于眼科教学也力不从心,以上问题均会影响医学生在眼科临床实习的学习效果。

2原因分析

本院总结多年眼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教学方式、实习课程安排、眼科疾病的诊断以及专科仪器[4]。眼科实习教学主要以4年的理论课及1年的临床实习为基础,实习生在眼科的临床实践时间较其他科室短,实际情况为在眼科、耳鼻喉科等相关专科的实习时间仅有15d。眼科疾病的绝大多数检查均需要借助特殊的检查工具,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工具有裂隙灯、眼底灯。眼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实习学生均需要学习和掌握以上工具,而学习和掌握检查工具就要花费实习生一定的时间,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中,患者自身的维权意识在不断的提高,通常患者均会拒绝实习生进行临床示教和临床操作,这种意识也造成了实习生在眼科的实践机会较少。眼科实习的时间大多数安排在内科及外科之后,并且还被安排在学生实习的后阶段,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医学生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在医学生进入实习的后半期,学生的多数经历都集中在找房子以及找工作或者考研,个别学生甚至还放弃了在眼科实习的机会。考核时,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裂隙灯都不能操用。眼科的专业性较强,使用的仪器多数为专业器械。绝大多数的实习生均会感觉到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习理论相对独立[5]。实习学生无法找到眼科临床与理论的切合点,从而达到临床知识融会贯通。眼科的临床问诊、查体、检查等内容与内科、外科存在很大区别,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较多,也需要较长的实习时间。眼科的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少,在实习教学活动中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眼科疾病的诊断多借助专科仪器检查,能够正确操作眼科基本检查设备也是临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

3提高眼科实习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习前,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本次实习的重视程度[6]。临床教学医院要反复强调进行眼科临床实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使实习生意识到临床实习的意义,只有经历了在临床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学习到临床知识和经验,才能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学校应处理好学生在找工作、考研及临床实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加强实习生的考勤管理,使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及学习时间,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和考研的复习效率。在学习期间要提高实习生在心理和医德方面的培养,指导实习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临床沟通与交流,使在临床实习中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实习前,还要对学生的眼科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眼科的检查方法、常见病及多发病等相关知识,从学生的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眼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实际临床实习中,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裂隙灯、眼底镜及视力表等眼科检查设备,使实习生正确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眼部疾病检查方法和诊断指标。带教教师要带领学生提高眼科实习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进行基本操作,例如皮肤缝合、结膜下注射、泪道冲洗等临床操作,指导教师可以指导、提高实习生眼科临床动手能力。在学生实习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掌握实习生的临床实习结果及知识掌握情况,也能更好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作为带教教师应将实纲以及教材内容加以深刻分析,并依据大纲要求将讲解内容的精髓熟练掌握,对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并与本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将带教的实习计划以及实习内容做好,并与相关病例相结合,选择不同的病因、病种作为授课的重点,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检查并诊断一些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并提出相应治疗的措施,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评估,讲解难以理解的特殊病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曲折的学习过程。若想将眼科的全部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全部掌握,就不应该只了解书本知识,还需通过临床实习操作总结,逐渐掌握眼病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方法,将眼与全身疾病的表现加以了解。眼科的生理解剖构造较为复杂,但凭借肉眼无法诊断眼科疾病,多要凭借眼科专业诊疗仪器进行检查。对于眼科疾病来说借助裂隙灯、眼底镜是最基本的检查仪器[7]。临床实习中不可能让每一名实习生检查每一位患者,这样不但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作者可以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利用专业的眼科采集系统,将每位患者的患病情况与实习生进行讲解,进行一个直观的教学。通过利用眼科手术显微镜连接多媒体系统,可让多名实习生同时观看白内障或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疾病的完整手术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可明显提高实习学生对眼科多发病、常见病的直观认识。实习教学中也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更为真实的环境体验掌握眼科常规检查操作规程,从而提高学生实习操作能力。

临床科学研究范文第5篇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3.“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进行“互动”设计和设问,科学地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整理、归纳、补充完善和因材施教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促使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者为引路导航者。使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