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动物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动物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物医学;动物;实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0-01

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工作发展迅猛,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也愈发突显出来。实验动物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无论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还是药品、器械的安全性评价方面都非常理想,为众多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国实验动物应用发展日臻成熟,但是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动物设施管理不规范、实验动物和标准化的实验环境及条件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十分普遍。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严重违反实验动物福利原则。因此,建立系列的实验动物管理规范、开放专业动物实验室、创建动物实验服务技术平台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1 实验动物应用规范化

规范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再现,对影响因素严格控制,保证各项指标的一致性。生物医学研究中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动物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理化、居住等[1]。因此,规范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工作,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1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建设 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边缘的、交叉的学科,需通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完成。在实验动物设施建设中,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是核心任务,也是实验生物的生存基础。只有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建设工作规范化才能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保证实验结果可靠。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生产设备和动物实验设施;在两种设施中根据空气净化程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通环境设施、屏障环境设施、隔离环境设施;三种设施环境又从安全性的角度划分为正压环境和负压环境[2],见表1。

1.2 实验动物消毒管理 不同的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这些因此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实验动物饲养和实验过程中的消毒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合理的人流、物流、动物流和气流安排,结合完善的消毒灭菌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动物实验中发生交叉污染,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和可靠性。消毒工作[3]要以动物饲料、饮水、居住环境消毒为主,不断加强及完善饲养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流程。

1.3 人员管理 我院在实验动物管理中非常注重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动物实验设施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与考核,能够熟练地掌握实验中的无菌操作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并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强化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

2 实验动物应用现状

2.1 实验动物种类和品系选择 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选取的动物种类主要有:大鼠、小鼠、猪、犬、猴、兔、猫、豚鼠、果蝇、两栖类和鱼等[4]。各种动物所占的比例大概为:小鼠占38%左右,大鼠占25%左右,兔子占7%左右,犬占6%左右,其他特种占24%左右。在最新的调查中显示:大鼠的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小鼠的使用率在2002年首次超过大鼠;非哺乳动物的使用率逐步升高,鱼和果蝇的使用量也有所增加,鸡的使用率变化不大。

2.2 转基因动物应用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是指可以用试验导入的方法使其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的进行整合,并能通过遗传复制给后代的动物。被导入动物基因组的外源基因被称为转基因(transgene)[5]。当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表达并培育出表型与人类相似的动物模型,就被称为转基因动物模型。

目前,许多疾病很难通过人工定向培育的方法获得实验动物模型。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转基因技术可以在动物原有遗传基因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产生疾病的原因清楚、模型动物的症状与人类相似。因此,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在实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总结

实验动物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技术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动物保护意识的兴起,实验动物面临严峻的伦理学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在动物实验工作中要以人类健康为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将对动物的伤害控制到最低程度才能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

另外,要积极开展实验动物应用研究,规范实验动物工作,不断提高实验动物质量,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加强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 庞万勇,生,贺争鸣,等.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简史——对中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10):335-337.

[2] 张国伟,戾雪涛,彭涛,等.实验动物替代技术在中国实验动物部分调查初步报告[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10):1107-1109.

[3] 何宏星,黄黎玲,肖力,等.建立标准化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平台的初探.实验室科学[J].2009,8(4):41-43.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应激;束缚应激;动物模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应激)也越来越大,其中主要有生活、工作和职业、心理3个方面的压力,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1936 年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 Selye 第一次提出应激(Stress)一词,此后,这个词便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Selye将应激描述为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在典型情况下,应激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stage of mobilization or alarm reaction)、抵御或适应阶段(stage of adaptation or resistance)、衰竭阶段(stage of exhaustion)。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包括面对刺激时的情绪以及知觉反应。心理应激的产生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随着对应激和应激性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应激动物模型也应运而生,在众多动物模型中,束缚应激作为一种非损伤性刺激,与人类身心性疾病的过程有相似性,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应激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证明,女性更容易受应激相关的心理疾病影响,其发生率是男性的 2 倍,束缚应激对雌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大部分都集中在妊娠期间,主要研究束缚应激对母体以及后代的影响。雌性动物慢性暴露在应激条件下,更能模拟日常生活中女性所受的应激方式,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研究。目前,BALB/c 小鼠和C57BL/6J小鼠被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遗传学研究[7]。此次研究拟以8周龄BALB/c 小鼠和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以急性(24h)以及慢性(8h/d,60d)束缚应激为心理应激模型,分别研究急性和慢性心理应激对两品系近交系小鼠的未经产雌鼠的生理指标、繁殖性能以及其后代焦虑行为的影响。

1 心理应激对雌性动物周期、排卵的影响

应激可以引起人类、灵长类以及大鼠生殖功能发生改变。心理性应激[8]、外部环境变化等条件[9]以及高强度运动[10]都会导致人的经期发生紊乱。对于大鼠,长期暴露在生理应激条件下(强迫游泳、限制进食、温度应激)会导致情期改变。束缚应激是公认的心理应激模型。CMS(chronic mild stress)引起雌性大鼠情期紊乱,主要表现为周期延长,前期以及情期对大鼠进行束缚应激,周期紊乱持续时间最长,但是在性活动较弱期间或者后期应激,大鼠可对应激表现出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且周期紊乱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束缚应激可破坏大鼠周期。Donadio研究了在前期当天的不同时间处理对卵母细胞以及的影响,结果发现早上 10:00 处理(束缚 10min、1h 或者乙醚处理 1min),显著降低了大鼠排卵数,但是对脊柱前凸商数(lordosis quotient:判断雌性的指标,用于大鼠指标的研究)没有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当天晚些时候(18:00)的 LH、孕酮以及催乳素水平。下午 16:00 处理对排卵数没有影响,但是应激 1h 显著降低了脊柱前凸商数。

2 心理应激对雄性动物激素水平以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许多形式的应激,包括心理应激,都会影响雄性的繁殖力和生殖。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肾上腺激素参与经典的应激反应,可以影响生殖系统。试验证明,中度以及剧烈的情绪应激会抑制睾酮水平,甚至还可能干扰男性发生。在动物的社会应激中,外科手术以及制动应激会影响体重、睾酮水平以及行为,对形态也产生可变的影响。给予妊娠大鼠应激会影响雄性后代的发育和。对大鼠给予急性(16h)和慢性(16h*7d)束缚应激,检测血液中 LH、FSH、睾酮、睾酮抑制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应激后 LH 水平显著下降,慢性应激后血液中睾酮含量下降的更显著,但是,血液中 FSH 以及睾酮抑制素水平则不受影响。

3 妊娠期间心理应激

大多数关于应激对生殖健康的研究都集中在妊娠期间,研究不同的应激方案对妊娠结局以及后代的影响。妇女在妊娠期间受到应激后,短期容易引起流产、产科并发症、较低的胎儿初生重、婴儿死亡率增加、生长发生异常以及性别比例失调,慢性则会导致后代情绪与认知能力受到损伤。

对胎儿初生重的影响在女性,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妊娠期间应激事件很可能引起流产或者难产、较低的胎儿初生重以及增加新生儿病理变化,妊娠期间应激可导致胎儿早产和较低的胎儿体重。Lee等分别在妊娠的1~4d、5~8d、9~12d、13~16d对妊娠小鼠进行束缚应激,每天12h,妊娠第18h进行剖腹产,对胎儿称重和检查形态缺陷。结果发现,4d束缚应激显著降低了妊娠母鼠的体重,虽然终止应激后体重能慢慢恢复,但是直到妊娠后期体重也没有完全恢复;束缚应激引起胎儿生长阻滞,体重显著降低,增加了胚胎和胎儿的死亡率。1~4d、5~8d束缚对胚胎着床没有影响,但是9~12d束缚则引起cleft palate( 兔唇),5~8d引起胎儿脊椎异常。大多数在胎儿器官发生期间进行束缚应激的研究发现,该阶段应激对胎儿初生重没有影响。个别研究证明,束缚导致妊娠13d胎儿生长停滞;在妊娠18~20d束缚会降低子宫内以及初生后雄性后代的生长性能,在妊娠前后用塑料管进行13d束缚会降低每窝的平均初生重;在妊娠晚期进行束缚并结合强光刺激会降低胎儿的初生重,特别是在妊娠晚期进行束缚,如果限制采食将更可能影响胎儿的快速生长。

1978年,Barlow分别在大鼠妊娠9~11d、12~14d、15~17d、18~20d进行束缚,每天束缚9h,连续束缚3d。结果发现,不论束缚发生在何时,初生后第1周以及第6周雄性后代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在随后的试验中,在妊娠18~20d进行束缚,不论后代是否由对照母鼠饲养,体重均低于对照。Ward发现,初生前应激的雄性后代雄性特征消失且呈现雌性化。她将妊娠最后1周的大鼠给予光热束缚应激,结果发现成年雄性后代行为下降,脊柱前凸能力增加。Beckhardt and Ward在大鼠妊娠14~21d时给予光热应激,结果发现雌性后代情期、、妊娠、分娩以及幼仔成活、母性都没有影响,妊娠晚期进行束缚联合强光应激,雌性大鼠后代能正常繁殖。但是,也有报道称妊娠期束缚会影响雌性后代的繁殖力。在试验中,对妊娠14~22d的大鼠进行每天3次、每次45min的束缚联合强光,使得周围温度升高至34℃。结果发现,1F代雌鼠繁殖力下降,妊娠周期延长,胎儿初生重下降,初生后存活率下降;睾酮在束缚应激中对雌雄生殖力方面也有影响,妊娠后期束缚应激会导致大鼠下降时间推迟[32]。妊娠晚期对小鼠束缚应激研究较少。对于小鼠,妊娠期束缚联合强光应激可得到与大鼠一致的结果,增加雄性后代的脊柱前凸(雌性化),但是对行为没有影响,对雄性后代繁殖能力影响还未见报道。在大鼠间期直到下个情期前进行仰位制动应激,每天 2h,结果发现情期推迟,然而一旦情期到来发生则繁殖力没有影响。成年大鼠妊娠前以及妊娠过程中给予慢性束缚应激会导致妊娠期延长和较低的胎儿初生重。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而确定妊娠前应激对雌性生殖以及后代行为的影响。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3篇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1、实验动物比较、相关标准研究领域

研究目标:对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进行比较研究并建立数据库;制定填补国内空白的若干实验动物地方标准;凡涉及本专题项目需将有关研究成果纳入*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统一管理。

研究内容:

1、对常用大、小鼠、豚鼠和地鼠进行比较生物学和比较医学系统研究,提出各自在生物医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应用和回避的依据、选择原则、运用方法;

2、对常用实验动物组织器官超微形态学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建立数据库;

3、建立兔、犬、猴心血管和心电图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评价;

4、制定实验用羊标准、啮齿类实验动物垫料标准,大、小鼠运输标准(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2、实验动物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遗传工程和保种育种新技术;建立斑马鱼主要脏器三维电子图像。

研究内容:

1、从病原学、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实验动物中支原体、泰泽氏菌、螺杆菌、CAR杆菌的特性,确立先进、可靠的检测方法;

2、以DNA和RNA各一种病毒的主要抗原基因进行真核表达,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诊断技术平台,提升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水平;

3、选择4-6个品系作为供体和受体,构建2-5个染色体替换的小鼠新品系,初步建立PCR-LDR小鼠基因分型技术平台;

4、建立新的小鼠内源基因修饰技术,实现对小鼠内源基因的即时可逆调节,提高小鼠遗传操作的效率,完善小鼠遗传操作生物技术平台的建设;

5、在组织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IT技术初步建立斑马鱼的某种三维电子脏器;

6、建立大鼠体外授精技术、冷冻技术、辅助体外受精技术(人工授精、ICSI);

7、建立2-4种实验动物人工哺乳和无菌技术,并培育2-4种无菌动物。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3、动物模型及其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动物模型,并要求对每一种模型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凡涉及本专题项目需将有关研究成果纳入*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统一管理。

研究内容:

1、建立若干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动物模型,重点建立不育大鼠模型、大、小鼠脑卒中模型、前列腺疾病模型、小型猪腹壁拉链模型、原位大肠癌模型等,并要求对以上模型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2、建立和完善肿瘤高转移动物模型筛选技术。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书面可行性报告要求同时附上相应的知识产权状况查新报告。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实行资源共享,并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课题数超过三项。

3)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拟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可以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年7月4日,截止日期为年7月25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8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所有表格。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7月21日至7月25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月乃汤;促进泌乳功能;超负荷哺乳模型;泌乳量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05-02

母乳是新生儿哺乳期最好的食品,母乳喂养是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广。目前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十分常见,妇婴专家正在努力用中医药膳食疗及理疗、中药治疗缺乳症。造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很多,主要因素有营养缺乏、情绪焦虑或激素水平等。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乳汁为血所化,气血不固则乳汁不能生[1]。因此,在遣方用药时,多用健脾行气、舒经通络之品[2]。

月乃汤是广禾堂草本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类似料理汤头的食品,其中含米之精华液(米酒水提取物)、香橼、肉桂、干姜、小蓟、白芷、甘草等组分,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米酒行气益血,甘甜芳醇,可健脾温胃;臣以辛温之香橼、肉桂,共奏理气解郁、暖胃通脉之功,协助米酒发挥滋补气血之效;佐以驱寒暖脾之干姜,祛风除秽之白芷,散瘀消痈之小蓟;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1 为考察月乃汤促进母鼠泌乳、增加仔鼠体重等作用,进行促进泌乳功能的动物功效实验。

1.1 材料 KM种健康怀孕小鼠(第二胎,孕期17~18 d),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粤2011-0015。月乃汤,批号20120424,广禾堂草本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样品液配制

考虑到受试动物胃容量有限,将月乃汤低温浓缩,低剂量组(月乃汤浓缩系数2510);中剂量组(5010);高剂量组(10010),空白组灌胃蒸馏水。各剂量组按10mL/kg BW灌胃给药。

1.2.2 实验动物分组

孕鼠适应性喂养,2~3 d内开始分娩,按照母鼠窝别和所生仔鼠体重,将母鼠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及1个空白组,每组8只母鼠,每只母鼠带养10只仔鼠,造成“超负荷哺乳”模型,每只母鼠及其带养仔鼠单笼饲养[3]。

1.2.3 指标测定

从母鼠分娩第1日起开始,灌胃给予母鼠相应剂量的受试物,连续21 日,并每日定时观察小鼠存活状态,测定每只母鼠的泌乳量、仔鼠的体重和出生后第7、14、21天的体重增加数[4]。

(1)泌乳量测定:每日早11时将母鼠与仔鼠分别称重后,将母、仔鼠隔离5 小时,再合笼哺乳1 小时,称量哺乳前后仔鼠的体重,以两者之差代表母鼠的泌乳量。

(2)母鼠的体重变化:每隔5日给母鼠称重,观察体重变化,以确定灌胃体积。

(3)仔鼠的体重变化:绘制子鼠体重生长变化曲线。

1.2.4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12.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各组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one way-ANOVA),以α = 0. 05为检验水准,采用Dennett 法进行各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均数比较;若方差齐性不能满足,采用Tamhane's T2 法统计或非参数秩和统计。

2 结果

2.1 泌乳量测定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创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通过体重、饮食量、腹围指数、胃肠运动吸收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病理组织等方面观察其胃肠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动物饮食减少,体重下降,胃肠胀气明显,胃排空和小肠推动能力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降低,胃肠激素水平紊乱,胃肠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经平胃散治疗后模型病变部分恢复,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异常,平胃散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湿困脾胃 模型 胃肠运动 胃肠激素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rats of dampness retention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MethodsThe function of stomach intestine was observed by measuring the body weight, appetite, abdomen circumference, movement and absorption of stomach intestine , gut hormone level , pathological tissue in experimental rats.ResultsThe appetite of the rats was reduced . And their body weight was descended .The tympanites of stomach intestine was manifest , gastric emptying and small intestine impulsing capabilities were decreased , stomach intestine absorptive function was cut down , gut hormone level was disordered ,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generated from stomach intestine tissue. But the pathology was partially recoved with Pingwei Powder , and the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the spontaneous recovery group.ConclusionPingwei Powder can ameliorate the disfunction of stomach intestine in model rats of dampness retention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Key words:Retention of dampness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Model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ut hormon

湿邪致病是传统中医病因病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多发性、复杂性、难治性、隐匿性与变异性等特点,根据中医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理论,无论内、外湿邪皆易损伤中焦脾胃,从而在临床上多易导致中焦湿阻证的出现。胃和肠道是湿困脾胃证的主要病变中心。本实验在对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探讨其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

1 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第8号,检疫后备用。

1.2 药物平胃散,配方:苍术12 g,厚朴9 g,陈皮6 g,炙甘草3 g,均购自同仁堂成都分店。药液由制剂室制备,先按照临床用药煎煮方法熬制成常规药液,再低温浓缩成含1 g生药/ml的高浓度药液。

1.3 试剂GastrinⅠEnzyme Immuno Assay,ADR DIAGNOSTICS,Batch No.:050504。胃动素(MTL)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东亚免疫所提供,批号:0506。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造模实验动物适应饲养1周,自由摄食全价颗粒饲料,动物房温度维持在18~25℃左右。按体重分层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湿困脾胃模型组、湿困脾胃治疗组、湿困脾胃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

将大鼠放在温度18~25℃湿度90%±5%的造模箱内饲养;造模大鼠单日禁食并给予4℃冰水(2 ml/只)灌胃1次,双日供应充足饲料并给予猪油(4 ml/只)灌胃1次;每日8:00~16:00使大鼠站在4 cm深的水中,控制睡眠时间8 h。连续造模20 d。治疗组造模20 d后,灌胃治疗方药(10 ml/kg),共5 d。同时空白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灌胃0.9%生理盐水(10 ml/kg)。

2.2 指标及检测方法

2.2.1 模型一般体征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如:饮水摄食情况、生长情况、体重、皮毛色泽等,造模及治疗结束后测量不同组大鼠体重、24h摄食量(代谢笼法)和腹围指数。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下数据采用相同统计方法)。

2.2.2 胃肠相关指标的测定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实验采用半固体营养糊法,参照文献法[1]改进。半固体营养糊:取羧甲基纤维素5 g,溶于125 ml蒸馏水中,然后依次加入奶粉8 g,白糖6 g,淀粉6 g,且每加1次搅拌1次,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少量伊红染料,搅拌均匀,最后配成150 ml含150 g营养糊的红色混合物,放入4℃冰箱储藏。使用前2 h取出,恢复至室温。

胃排空试验:按公式计算胃残留百分比:胃残留率(%)=(第1次的胃总重-第2次的胃净重)/2×100%

小肠推进试验:按公式计算小肠推进营养糊的百分比:小肠推进率(%)=营养糊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cm)/小肠全长(cm)×100%

胃肠激素测定:所有组动物动物处置前,采用股动脉放血法采血5 ml,置于试管中,不抗凝,室温下静置1 h,离心5 min,转速2 000 r/min,分离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测胃泌素、胃动素。

2.2.3 胃肠组织形态学观察所有组动物处置后取样,打开腹腔,肉眼观察胃肠组织形态,然后分别将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取出,立即浸泡于10%的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组织形态。

3 结果

3.1 模型一般体征的观察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饮食量减少,大便溏,皮毛色泽晦暗发黄,消瘦,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造模第18天自然恢复组死亡1只大鼠。给药后,治疗组大鼠症状基本好转,自然恢复组大鼠体征改善不明显。实验后体重、24 h摄食量及腹围指数见表1。表1 体重、摄食量、腹围指数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转贴于

由表1可见动物模型建成后体重大幅下降,有一定的自然恢复,但经平胃散治疗后体重恢复更为显著。造模后动物24 h摄食量明显降低,治疗后逐步恢复。造模后动物腹围指数明显升高,治疗后有降低趋势。

3.2 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的测定结果见表2。表2 胃肠运动功能变化由表2可见模型建成后,模型组动物胃残留率升高,胃排空能力降低,自然恢复过程中继续降低,治疗后组略好于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小肠推进功能下降,经平胃散治疗后明显改善。

3.3 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表3 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由表3可见动物模型建成后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经平胃散治疗后有一定程度恢复。造模后动物胃动素含量升高,自然恢复过程中继续升高,治疗组略好于自然恢复组。

3.4 胃肠组织病理观察造模过程中有1只大鼠死亡,解剖后发现,胃肠胀气明显,胃肠壁明显变薄,胃壁血管暴露,胃黏膜上有少量散在出血点。将模型组大鼠解剖时发现,多数动物胃肠胀气明显,胃内残留营养糊较多,营养糊在小肠内推进距离较短。HE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动物胃肠组织粘膜缺损,黏膜层有少量充血水肿,散在分布少量炎症细胞,粘膜下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治疗组动物病变基本恢复,自然恢复组无明显改变。

4 讨论

本实验根据目前湿阻模型研究现状并结合中医“湿阻中焦证”的发病机制,采用“外湿过盛、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三大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法进行造模[2,3]。在“外湿过盛”方面,我们将造模箱内湿度控制在90%左右,并且使模型大鼠每天在浅水中刺激8 h。在“饮食不节”方面,我们在动物饱食的情况下灌胃大剂量猪油,在动物饥饿的情况下灌胃大剂量冰水,将“肥甘厚味、过食生冷、饥饱失常”结合起来。另外我们在以前研究中发现大鼠站在浅水中不能进行有效的睡眠,结合本实验对外湿环境的要求,在正常睡眠期间我们将模型大鼠置于浅水中,控制其睡眠时间打乱其生物钟,从而造成其“情志不遂”。我们将造模时间定为20 d,比以前学者采取综合法的造模时间延长了15 d左右[4]。

胃肠运动在食物消化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能运送食物、研磨食物,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转变成易溶解和可被吸收的形式,又能使食物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以便吸收。胃肠运动过快过慢均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肠运动过快,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短,不利于消化吸收;胃肠运动过慢,缺乏动力,不仅不利于食物的运送、研磨,而且不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混合、肠壁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下降。胃肠运动吸收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模型动物出现摄食减少、体重下降、腹围指数增加等症状的直接原因。

本实验研究表明湿困脾胃模型动物胃动素含量增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胃泌素水平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动物比较有显著意义,以前的大多数学者也曾有过近似的报道。胃动素和胃泌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激素[5],所以这两种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胃肠实质的病理变化可能是湿困脾胃动物胃肠运动吸收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出现摄食减少、体重下降、腹围指数增加等症状基本接近湿困脾胃证中湿邪困阻中焦的症状表现。模型动物胃肠运动吸收功能、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胃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模型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的实质。经平胃散治疗后[6],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动物,大多数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经平胃散治疗后,胃动素和胃泌素两项指标虽然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但改善并不十分明显,说明动物体内激素水平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才能很好地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湿性黏腻湿邪难以速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王 枫,罗文纪,连建伟.小半夏汤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5(2):48.

[2] 刘 伟,黄秀深,罗玉熙,等.湿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06,24(4):35.

[3] 孔祥华,黄 萍,吴清和.湿阻中焦证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4,17(9):5.

[4] 郝 悦,夏光明,周润锁. 睡眠剥夺对大鼠胃动力及胃粘膜损伤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1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