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手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非常难以改变这种现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必须改变人才培养与教育方式,才可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模式需进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实践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它属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在其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语文,小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字的魅力,学习到新境界、新思想。不过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若未及时解决,便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门已经对小学教育进行了相应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新要求,不过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上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创新,尽管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新理念也逐渐被推广,不过小学语文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太深,传统教学理念未被打破,教育过程中遵循以往的教育理念,注重理a论教学,且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育均以老师讲解为主,并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作为听众,整个语文课堂显得没有活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手段落后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并没有得到合理应用,部分学校未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手段落后,无法实现语文教育的创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均具备阶段性特征,教育内容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后,虽然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与以往相较的确取得了较大变化。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便于培养学生能力。

(一)明确教育目标

日后的语文教育必须坚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基础目标,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良好的文化理念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老师让学生练字时,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述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利用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沉醉于书法的世界中,这种熏陶会逐渐感染学生,让他们领域到书法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练字的兴趣,练习写字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培养,避免出血机械书写的现象。另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老师需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过老师的分析并不等同于学生实践,学生要通过自身实践,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可通过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教育若要创新,老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具备创新意识。例如老师在讲述《亡羊补牢》一刻时,可提前准备多张图片,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有利于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进一步了解。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有相关规定,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潜能被激发,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自身能力。通过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启发学生,让他们的思维不受局限,可有效培养他们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内容

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可确保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顺利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老师不能将语文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而是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对于课外知识也有所了解。例如当学生学习杜甫所创作的一首古诗时,老师可以对知识进行扩展,将杜甫所写的有名的诗句与学生分享,并讲述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更深刻了解,培养他们古诗词欣赏能力。老师在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并创新教育内容,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他们能够迅速融入课堂中,有利于使其知识面得到扩展,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四)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工具不能仅局限于黑板、粉笔上,要想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系统知识,必须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它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并且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播放动画,向他们呈现更多教学资料,节约课堂时间。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教育手段、教学模式需经过不断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质量大大提升。本文首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具体方法,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等措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宏祥.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改创新实践探析[J].神州,2013(10):154-155.

[2]陈桂梅.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03):41+43.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范文第2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新一轮课改以来,国家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呼吁重视德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小学语文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对学生的评判,不再是单纯的看成绩,而更多的是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在语文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一方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不仅在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更在于后天培养。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

(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涵。语文,是一种社科类的课程。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对于渗透德育有着先天优势。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于做好小学德育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对于做好德育工作,有自己的体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将试着总结一下这段时期内,对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措施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一方面要结合语文教育的自身特点,在课堂中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做。另一方面要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在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使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配套,相适应。只有有了正确,良好的考核机制,才会有正确的德育方案,才能激励学生在这方面下功夫。第三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语文教育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老师填鸭式的过程,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教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第四就是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要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来设计德育。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特点,语文是一门社会性学科,是一门沟通性较强的学科。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文本。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深化德育的内涵。在字词句中,把握文本表达出的内涵;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的崇高气节;在课堂情景中融入德育。“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这首《示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字词句上,诗句精炼。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陆游那种渴望家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在烘托出爱国的气氛下,此时正是激励学生爱国精神的,最合适的机会。在教学过程实现德育,使我们必须学会。

(二)要设计一个正确良好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这个机制不仅仅应针对学生,更应针对教学的主导者――老师。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在一个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下,尽管有健康的教学机制也会被扭曲或者是被异化。语文教育工作,也适应这个道理。做好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必须有一个健康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德育。可以把语文成绩按百分比分成纸面成绩与德育成绩两部分来进行综合评判。

(三)要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单独的,一个人的德育即便是做的很好,也是无用的。因为道德只有在与人互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学相长,教学结合。教学实际上就是两个部分,一是教,二是学,两者缺一不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他们说的对,我们要敢于接受;他们说的不对,我们更要找出他们不对的根源,然后帮助他们改正。不能“不教而诛”。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师;评估

1 教研活动的内涵

(一) 教研

关于教学活动的教研,主要是围绕着狭义上的“课堂教学”展开,要从课本和教材入手,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步骤,精益教学措施,是空洞的教学思想变成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设计。而关于活动研究,则是要紧密的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特点,针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之外的课堂活动,集中研究和反思语文课堂活动的准备和实施,活动的效果和得失,是否达成预计的目标,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等。除此之外,教研活动的系统性,也强调教研方法的系统性,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所在学校开展适合本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微格教学活动、精品课堂评比等活动。

(二) 活动

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根本,能够体现出理论核心作用,而且作为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具有不同的教研效果。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大致可以包含如下几层含义:首先是参与教师年龄的广泛性。即部分年龄大小,无论教学经验丰富还是刚刚走上教师岗位,都要积极的参加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青年语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迅速的积累教学经验;中年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寻求专业发展,促进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完善,也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老年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引导和提携年轻教师,为其答疑解惑,自身也能够借助这一活动实现与时俱进,将自身的知识体系日臻完善。其次是各种水平的教师都要参加。无论是哪种能力层次的小学教师,且不论教学水平的高低,必须按照规定参与到学校的语文规约性教研活动中来。

(三)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事情,而且持续教师的一生。根据对教研活动的理解来看,具体包括了小学语文教师所进行的有过程、有目的、有方法的活动,而且具体落实在各个学校当中,实施完整的教育教学,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反思性,而且能够让中小学教师达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形成更好的教育参与主体。

2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本身作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观摩课堂来进行展示。观摩型教研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小学语文教研活动阻碍着整个语文课程改革的脚步,根据对教育活动相关方面的分析,能够找到根源。而且这里的观摩具有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更加的体现了教研活动现场的有效性。但是,当前的教研活动很难调动起教师兴趣,很多教师感觉到教研活动太过无聊,甚至想早点推出。

(二)小学语文教研员或教研组长存在问题

教研员或教研组长在进行教研活动的策划上并没有针对性的落实,而且相对来说不够充分,很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而且很多小学的语文课都是一些跨学科课程,所以教研员和教研组长参与的并不多,而且任务也不够均衡。更多的教研活动缺乏管理,导致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研组长和教研员还没有加以干预。

(三)教研活动管理与环境存在问题

教研活动中的活动管理和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被称为公开教研活动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在进行教研活动的形式比较的单一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了更多的影响,而且能够体现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新课程背景下,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可以达到最优化,起到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推广和促进作用。而且相对来说配合不够紧密。根据小学语文教研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来看,教育专业发展并没有得到培养,而且选择性也不够强,所以很难从具体目标上达到实现和落实。

3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改进对策

(一) 了解教师参与需求,促进教师均等参与

小学语文教师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基本并不简单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德育教育。所以,在进行j教研活动中,要加大教师的参与,例如在对小学语文课文《多梦的季节》一课的讲授过程中,需要教师准确快速的定位好课文当中的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加以明确,更需要相关的教师做好定位,不断强调个别教学与规范语文课堂之间的目标实现。达到教师与学生在讲授过程中能够注重联系性和关联性,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哼”、“鹰”、“默”三个字进行记忆,更能够通过不同的段落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做好生词的阅读,而且对容易读错的字做好的相关的定位,让新词和对话情境之间更加的贴切,也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接受心理更强,促进了教师最终的表达,更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得到实现。在教研活动中,更能够调动起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用教研活动来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提供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打造新型教研队伍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教研活动的成果,促进精彩、多样、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的构建,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对内容丰富多彩、气氛活跃、感情真挚的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感知欲。通过充满实效性的教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透彻准确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成绩。

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具体的教学发展上,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共同目标下,落实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研究,让教师得到培训和提高,而且还能够开展具体的时间教学,将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联系起来,更好的提高了整个教学实践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通过专业化发展,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和发展,让教师基本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研究活动得到与学生和自身的紧密配合。

(三)基于教研活动评价标准加强监测与评估

在我国语文教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也在随之深入推进。在日常的教师教研活动中,也能够找到一些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弊端的根源,那就是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些弊端束缚着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教研活动经过一定的周期性研究之后,要能够拿出一个阶段以来的教研成果,该成果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保证语文课堂的生动有趣等基本的特征。同时,对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时间问题进行解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整个活动充满色彩。根据教研活动的相关联系和探索来看,这是一种未知的教研活动,能够紧密围绕教学问题展开,而且做到了合作和交流。

4 结语

概括的说,这种教研活动,需要一定的主导者来为整个活动进行防腐的探究,同时更需要彼此之间进行对话和探究,生成新的对话,强调了主动性。同时整个教研活动还要尽可能的制定出可实施的操作要求和规范,对于教研活动的结果要建立起评价量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最终构成一个立体化的完整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牛瑞雪,王文丽. 论公开课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一次体验式语文教研活动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5:27-32.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因素

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及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中小学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所教授的是低幼阶段的孩子,其心智发育并不成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辅导,而教师的再教育培训正式提高教师修养的首要手段。此外,近几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在此基础上就应该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要工作。我国也正是本着这一方针落实工作的,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人力、财力不到位外,还有其他因素造成教师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瓶颈,下面我们将具体进行分析。

1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教师个人来说,能够提高其自身修养与专业技能;就学校来说,能够提高学校的声誉,增加生源;就社会来说,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众多方面,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这其中产生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果。

1.1 培训目标不明确

首先是当前培训的名目众多,其中的水分含量大,多数教师以获得资格证书提升职称为目的,根本不关心培训的具体内容;众多培训单位对培训的立项不明确,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要没有达成统一,设置何种科目,使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这些问题都没有在培训机构与教师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这一现象尤其在一些地方较为明显,亦或是所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要相脱节,从而影响到培训质量。

1.2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受教师的职业特征影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培训事宜,即使参加了培训,也要多是在节假日期间的强制要求,牺牲个人时间引起部分教师的不满,态度影响了培训的质量。除此之外,继续教育以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为准,但是培训机构恰恰不能把握好这一点,制定的培训计划与教师的需求相差甚远,此外,部分教育结构涉及的培训内容与国家相关的教学科研内容存在差异,无法达到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更不必说涉及先进的科学前沿项目了,因此达不到教育教学的要求。

1.3 培训方式和手段的单一

我国在前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并没有完全将教师的再教育培训重视起来,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学的过程中“填鸭式”教学长期占据着课堂,培训时教师仍然未改变这单一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很难为他们所接受。相关研究表明,资深教师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只是培训机构并未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1.4 培训师资缺乏

一些部门以及单位将培训教师这一工作当做摇钱树,既影响了培训质量又影响了培训机构的名声。另外,我国培训的师资力量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不具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的培训教师以来自教授各高校本科、研究生的教师为主,中小学一线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很少。所以,与中小学的教育情况相结合,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具有一定困难。

2 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 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

培训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培训活动能否成功。所以科学合理性的方案是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科学合理性指的是培训需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即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目的;选择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指导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良好的师资团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制定的培训计划要满足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发展需要。学校等要求,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需求与基础,还要将教师的培训与其长远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相信一定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的培训中要具备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教师培训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培训,国外很多国家已经为我们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借鉴。

2.2 教育培训目标

明确可行的教师培训目标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目标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期望(也就是教师自身的目标);二是受训教师自身的素质;三是受训教师所在校对培训提出的目标要求;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五是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制定任何一个培训目标都应该考虑到以上五方面的要求,否则,培训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当然,这几种需要往往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以为,在影响培训目标五因素中存在主导影响因素,有时国家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有时,教师需求是主导影响因素。

2.3 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目标确定后,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教师培训的内容应与培训的目标高度一致,并非每位教师都需要学科前沿性的知识,并非每位教师都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策略指导,也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系统全面的充电。即使是为实现某一培训目标接受培训,如培养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由于每一位教师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所区别。规模化的培训虽然很难做到个性化,但分类别进行针对性培训还是有可能的。

2.4 教育培训的模式

针对培训的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是建立有效培训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外研究者提出了“缺陷弥补法”、“成长法”、“变革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研究者根据教师培训实际总结出的典型类型,它们各有适用范围,其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况且也没有任何一种培训模式是万能的,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选择和建立适宜的培训模式才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

结束语

总之,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效益,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单位和教师等所有相关要素的全力配合。相对于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说,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诸因素,彼此之间科学统筹,相互协调、促进。否则,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低质、低效、受欢迎程度低的培训现状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高延琛,徐敏杰.新课程下中学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09(4).

[2]张军广.在职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解读:教师知识的视角[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