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认识

病理学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认识

病理学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55-03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pathology based on the goal of training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YE Song-shan BIAN Hua XU Guo-chang ZHANG Chao-yun

Zhang Zhong-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 Pathology has highly practicalness.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thology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enhance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which can′t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s training in medicine,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on pathology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Path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reform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特点(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疾病的结局,为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当前条件下病理诊断又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1]。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病理诊断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到大众化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面临着调整发展方向、完善内涵建设等任务,培养职业素质全面、富有创新意识、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服务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多数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3]。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教学资源、教法陈旧、内容滞后、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4],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 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

由于病理学知识内容多而稍显枯燥,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造成实验教学课时少、学生操作机会少等现象,实验内容不丰富,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之教学条件不同,没有统一的实验教材,应用的教材版本和内容陈旧,像一些新发疾病或发病率高的病种,如性病和艾滋病等没有纳入实验教学,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修改、更新和补充[5],这些均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实验内容,造成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比较差,限制了学生认识疾病和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因此,需逐步重视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实验课时比例提高到40%~45%[6],保证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技能操作的时间,更好地培养动手能力。及时更新、补充和优化实验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利用教学医院的资源,在第1次病理学实验课可以安排学生到病理科见习,讲解病理诊断工作流程[7];根据医学发展,将一些常见病、新发病种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的疾病纳入实验教学,在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等,使学生在观察病变的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病理联系,这样就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实用,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8]。

2 探索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或“注入式”模式,虽然教师在系统深入地讲解病理知识上发挥一定优势,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缺乏热情的现状。如结合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合理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互换”的师生互动授课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等互动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往“一言堂”的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达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9]。

3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数字虚拟切片、数码互动系统等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探索和实践全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在推动网络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0]。

病理学属形态学范畴,形态学观察对于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起到关键作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标本和切片掌握基本病变,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条件落后等局限性,如挂图对典型病变细节的描述稍显粗糙,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学生实际观察的情况与对照存在偏差,学习就不容易抓住重点,造成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因此,实现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成为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利用数字化虚拟切片,构建大体标本三维立体图像,建立数字化病理标本库,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亦可以随时检验学生实验学习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学生人数多和典型标本数量不足的矛盾,避免出现珍贵标本易破损、难保存的问题[11]。

应用数码网络互动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与学,使学生有重点的认识典型病变,节省了教师重复解答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与病理学课程紧密结合的人体形态学等教学资源,建立病理学实验教学素材库,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精选临床病例,优化实验教案和课件,积极开展课程网站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途径如QQ群、微博、微信等,可以为病理学信息的储存、加工、获取和传递提供有力的支持[12-13]。

4 定期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

受实验课时限制,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室,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组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组织化学、动物模型复制等病理学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便利[14]。在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实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适当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申报各类学生自选命题实验项目,将科研和创新思维贯穿在实验教学中,既可以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优化教学结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学习和科研热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 结合专业导向,体现实验教学特色

医学院校往往开设有临床、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各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有所侧重,结合专业实际开展病理学实验教学,突出特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病理诊断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如此。

针对这种状况,可根据专业、层次、学制等特点,立足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可将临床病例讨论结合大体标本及切片观察作为实验重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总结,完成病理诊断;针对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病理大体标本的辨识比光镜下的组织结构辨识更重要,教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应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比大体病变和影像图片,突出两者间的关联,衔接好病理学与影像学知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重点是通过观察组织细胞及病变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功能、代谢的改变,也可增加部分病理学检验技术如标本处理、切片制作、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服务;护理人员是通过患者大体形态和生命体征变化来判断病情的,所以面对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内容要强调病理大体标本学习和临床病理联系,淡化镜下结构特点,加强病理学和各学科的联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突出实用性[15]。

6 改革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实验考核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16]。多数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考评方法一般是在结课后组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辨认,这种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忽略了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改革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有力推手。实验考核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采用平时考察和期末病理标本切片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法[17]。实验课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课内完成实验报告作业,将重点内容以绘图方式表现出来,依据学生对病变的描绘、病理诊断思路评分,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纠正对部分知识的错误理解。课程结束组织病理标本切片辨识考试,学生对随机抽到的题目给出病理诊断和依据,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考察实验预习、病变特点描绘、实验报告书写、实验设计及标本和切片认识等手段,把平时评价和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实行动态化评价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18]。

7 结语

优化病理学实验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强化专业特色教学等改革方式,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完全适应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不足,使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体现专业教学特色,紧密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问题,如实验内容改革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开放实验室超越学生自身能力和知识体系;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时,没有根据实验内容和专业特色有的放矢,造成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不平衡;实验考核没有考评细则或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摈弃传统教学手段,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实验课件和网络资源制作粗糙,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忽视实验技能的训练,降低了动手能力等。

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要根据教育模式发展和临床需求,逐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使优秀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深入到培养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2] 黄晓红,陈青枝.浅谈病理学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04-105.

[3] 陈思东,玲.应用型本科医药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35-37.

[4] 汪炜,李萱.病理实验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调整[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6-207.

[5] 王杰,王抒,孙权,等.病理学实验教学调整改进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1):60.

[6] 陈显兵,刘锦红,王风杰,等.整合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2,35(6):851-852.

[7] 李晓敏,王健君,卢林明.构建病理学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08-110.

[8] 张东泽,王金锋,郝兴霞,等.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58-159.

[9] 孟桂霞,张丹丹,杨黎明,等.病理学实验课多元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102-1103.

[10] 孙红,车鹏程,朱俊东,等.病理学教学新模式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8):83-85.

[11] 罗庚求,文继舫,周建华,等.长学制医学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102-103.

[12] 肖胜军,张小玲,陈秋月,等.数字化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学教学平台构建及应用[J].华夏医学,2013,27(1):156-158.

[13] 孙丽梅,米小轶,邱雪杉,等.病理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81-82.

[14] 顾倩,卢林明.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59-2860.

[15] 李玉红,许浪,刘俐敏.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21.

[16] 赵艳,金鑫.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5-977.

[17] 卢宁清,陶虹,李光华,等.加强机能实验中心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49-150.

病理学认识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指导

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1.3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2 护理对策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2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

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2.3 坚持锻炼

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4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2.5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 151.

病理学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吐血 辨证施护 病后调护

吐血又称呕血。血由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或兼有便血。每因胃热壅盛或肝火犯胃,灼伤胃络或脾胃气虚,气不摄血所致。可分为胃热壅盛所致吐血及肝火犯胃所致吐血。针对吐血的不同证型,辨证施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收治吐血病人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吐血病人12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2例,年龄17~52岁。其中胃热壅盛者7例,全部为男性;肝火犯胃者3例,男2例,女1例;脾胃气虚者2例,男1例,女1例;兼有便血者8例,男7例,女1例。全部都有胃痛病史,住院期间,经过医生准确的辨证论治和护理人员精心的辨证施护,除1人因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转院治疗外,余全部痊愈出院。

1.2典型病例

患者王刚,男性,38岁,因2小时前突然大量呕血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曾有十余年胃痛史,每年秋冬季节发病,每次胃痛发病前均有嗳气、吞酸症状。继之出现规律性上腹部疼痛。胃痛常在空腹时或夜间发作,严重时伴有呕吐。但从未发生过呕血及黑便。此次住院前一周因饮食不当,又引起上腹部疼痛。口服胃舒平等药物未见明显疗效。疼痛逐渐加重,并于2小时前突然发生呕血而来院。查体:神志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颈软,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界叩诊不扩大,心音钝,律整,未闻器质性杂音。腹平软,肝脾均未触及,肺肝界存在,上腹部偏右有压痛,不伴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胃区无震水音,未触及肿物。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

T:36.9℃,P:120次/分,R26次/分,BP11.6/8kpa,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80×109/L,红细胞:3.30×1012/L, 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25×109/L。肝功:总蛋白60g/L,血白蛋白:42g/L,血球蛋白23g/L,谷丙转氨酶9IU/L。肾功:血尿素氮:3.3mmol/L。肌酐:61umol/L。尿常规:尿白细胞计数22/ul,尿白细胞3/HPF。入院中医诊断:胃脘痛;吐血(胃热壅盛)。西医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贫血。住院过程中,我们与医生积极配合,对患者采取了有效的辨证施护及整体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2 辨证施护

2.1病情观察

观察出血的量及出血的颜色,及时测量血压、体温,注意神色、呼吸、舌苔、脉象等变化。还要了解病史及用药史,观察伴随症状及有无并发症等。患者病情危急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2一般护理

2.2.1心理护理

首先要做好对病人的安慰工作,使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护士在生活上对病人要多加关心,并经常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之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2.2生活护理

出血期间要卧床休息,保证病室安静。血止后可根据情况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再次出血。要注意调节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2.2.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忌饮酒及进食辛辣厚味之品。大吐血时宜禁食,血止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应少量多餐。避免粗糙食物,以防再次出血。饮食不宜过热,热盛者须稍凉服,气虚者可温服。要根据辨证配膳的原则,火盛者给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以及清热生津之品;阴虚者宜增加甲鱼、银耳、冰糖、蜂蜜等养阴之品,气虚者宜食红枣粥、带衣花生、山药等。

2.2.4口腔护理

吐血后,病人口腔内常有腥臭味,应及时清洁口腔,用淡盐水漱口。

经常卧床者,要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2.3紧急止血措施

按医嘱投以止血剂。

针刺配合止血:可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留针20~30min。

吐血时,首先应使病人保持安静,给以精神安慰。同时迅速递上痰盂或脸盆等器皿,尽量使病人吐入器皿内,随时擦去口角旁血污,解除病人紧张心理。大量出血可用三七粉1.5g,白及粉6g,调冰水100ml,使温度在2~4℃,令病人服药后平卧。胃热炽盛而致出血者,还可用单味大黄粉3g冲服,也可同时配合针刺疗法。大呕血者,须迅速做好输血、输液等抢救准备。病人须绝对卧床,保持安静。宜去枕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以保证脑部血流供应。可使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病人大量呕血,气随血脱,机体虚弱,应调整室温,注意保暖。

病理学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31-01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最常见的异位着床部位为输卵管,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1-4]。]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停经,急剧下腹一侧有撕裂样痛并伴有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出血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目前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护理工作也尤为重要,探讨一套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是目前护理工作者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旨在探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1年10月急诊科转诊妇产科的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46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与患者或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23名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本次课题研究制定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另外23名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常规医疗护理进行护理,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

1.2本课题组研究制定的护理方案(干预方法)

(1)术前护理

接诊后,立刻进行快速的术前抽血检验,随后建立3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大量上肢静脉输血。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及尿量,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管,并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吸氧。按氧流量2~4L/min给予患者吸氧,并注意保暖。

术前心理护理,护理工作者要耐心地的对患者做解释并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顾虑。

(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迅速准备好手续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敷料等,主动配合医生止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3) 术后护理

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心电监护,如发现 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予以处理;遵医嘱按补液原则进行补液,先晶后胶,注意补液速度[5,6];积极防止并发症,具体如下:1、做好皮肤护理,保护皮肤完整性,防止压疮发生;2、鼓励患者自己咳痰,如患者清理呼吸道无效,应及时帮助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坠积性肺炎;3、注意保暖,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也可嘱其家属正确合理按摩双下肢,促进微循环的恢复,预防血栓性静脉炎。

(4)出院指导

B超检查盆腔包块缩小或无明显增大、无腹痛时即可出院。出院后应严格限制活动,并随访观察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每周来院复查血HCG直至恢复正常。

1.3统计方法: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均衡性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来分析。

2研究结果

2.1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年龄在20周岁以下者有3(13.04%)人,20-25周岁者有7(30.43%)人,25-30周岁者有3(13.04%)人,30-35周岁者有7(30.43%)人,35周岁以上者有3(13.04%)人。

对照组中,年龄在20周岁以下者有4(17.39%)人,20-25周岁者有6(26.09%)人,25-30周岁者有3(13.04%)人,30-35周岁者有6(26.09%)人,35周岁以上者有4(17.39%)人。

两组患者进行均衡性检验后,X2值为1.23,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衡可比。

2.2不同护理方案患者预后的比较:实验组中,按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后,治愈者15人,好转者2人,预后良好者6人,对照组中,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后,治愈者3人,好转者14人,预后良好者6人,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护理方式的两组患者的预后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易因失血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发展到休克阶段,如不及时抢救,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掌握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特点、提高护理急救意识、缩短进入手术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7],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孕育是预防异位妊娠破裂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通过分析46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护理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在围手术期中,护士应掌握异位妊娠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做好预检分诊;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检查和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与医生默契配合,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积极抢救,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健康教育方面,加强预防是关键,指导育龄期妇女识别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如停经,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晕厥休克等[8],提醒育龄期妇女如有急性腹痛症状者应立即来院就诊,有效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降低临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伍启扬,韩晓玲.超声诊断宫外孕破裂出血79例及其漏误诊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3):1957-1958.

[2]Gutierrez,P.S,M.Lewis,et al.Cornual ectopic pregnancy in a female with initial negative ultrasound.Pediatr Emerg Care 2011,27(12):1182-1184.

[3]Soydinc,H.E,M.S.Evsen,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ey mimicking malignant tumor:a case report.J Reprod Med 2011,56(11-12):518-520.

[4]Joneborg,U.N.Papadogiannakis,et al.Choriocarcinoma following ovarian hydatidiform mole:a case report.J Reprod Med 2011,56(11-12):511-514.

[5]冯秉华,马晓燕.创伤性休克病人输血时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41

[6]公艳玲,王建丽,等.宫外孕术中自血回输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3):79

病理学认识范文第5篇

创伤失血性休克为外科工作中的危重急症,如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的死亡,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与护理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我院自2012年1~12月共收治的1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了总结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70岁,以青壮年多见。其中多处骨折6例,动脉损伤3例,多处骨折合并颅脑损伤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及其它多处损伤2例,1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1.5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体会

2.1临床护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病人头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浓度不超过40%,流量为2~4L/分。患者呼吸道必须保持通畅,遇到面部骨折者,一定要彻底清除呼吸道内血块,积痰及异物。遇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放一通气道内利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1.2迅速补充血容量,用16~18号的套管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静脉穿刺部位可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必要时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1.3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本组16例患者休克原因,除低血容量外,就是与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出血有关,要迅速及时处理。一般肌注杜冷丁50~100mg或强痛定50~100mg为好,但要注意该类药物有抑制呼吸的副作用,禁用于创伤合并呼吸困难。经详细检查凡表浅小动脉或小静脉出血者,可用小血管钳或结扎止血。如为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而导致的出血或渗出,一律用无菌纱布,棉垫加压包扎。骨折患者,应局部制动。

2.2病情观察

2.2.1意识与表情:

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不严重,脑部神经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患者感到口渴、烦躁、焦虑或激动,血压还未明显下降。当休克加重时,脑组织血液灌注量进一步减少,神经细胞的反应性降低,病人转入抑制状态。此时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2.2.2皮肤与粘膜:

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主工。可从面颊、口唇、眼睑、四肢等部位观察。若皮肤苍白或发绀有斑状阴影,或四肢皮肤湿冷,表明周围血管收缩,循环郁滞。若在治疗过程中皮肤由苍白或发绀转变为发红,四肢由湿冷转为温暖,出汗停止,说明周围组织毛细血管灌流改善,休克有所好转。本组1例患者躯干上出现出血斑,怀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2.3血压、脉压与脉搏:

休克时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时出现较晚。在休克的代偿期血压可以不变,甚至略有升高,对此类患者不能放松警惕,每15分钟测量一次。在监护病人血压的情况下,应了解病人的年龄、以往的血压情况,每次测量后应准确记录,以对病情的发展动作的观察。一般患者的收缩压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数值比原来下降20%左右或较以前所测基础值低30毫米汞柱),脉压差小于20毫米汞柱并有组织血流减少的表现者,可诊断为休克。休克早期心率出现代偿性增快,故快而细的脉搏常在休克早期发现。休克晚期心力衰竭,脉搏改变为慢而弱。在休克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虽低,但脉搏清楚可及,手足温暖,说明微循环灌注尚好,休克在好转。脉搏由快转为正常,脉压差由小变大,说明微循环阻力降低,心搏出量增多,也表明病情在好转。

2.2.4呼吸频率、幅度的改变:

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律或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2.5肾功能的监护:

对于创伤休克患者应常规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及颜色。当动脉压为80毫米汞柱时,每小时平均尿量为20~30ml,低于70毫米汞柱时,尿量将极度减少,甚至无尿。如果休克得不到积极纠正,可出现肾小管广泛坏死,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