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 教学改革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受学校各种规范的制约的同时,他们更习惯于自由玩耍,单纯的学习生活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但是阅读相对其他课堂教学而言,自由性更大,学生可以对书籍中的内容自由想象,阅读一方面可以为他们开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低年级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条式的讲授,切忌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有限识字能力,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文章,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可以自觉地投入阅读,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此外,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人对阅读文章过程中的所想所感加以记录,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而且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对书籍中内容的理解。
二.改进低年级阅读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感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枯燥的文章讲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学校应该改进低年级阅读教学理念,在教师中树立拓展性、体验性的教学观,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奠定基础。
注重拓展性阅读教学,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应该突破简单的教材教学,教师可以从课外为学生搜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他们对各类书籍的好奇心,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阅读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过程往往是想象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会伴随阅读而潜移默化地发展,构建学生丰富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三.注重低年级阅读的语言积累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文章阅读往往要借助于汉语拼音,但是阅读的过程也是识字过程。因此,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首先,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词语的认识和理解水平较低,因此,很多情况下,即使他们对文中生字都认识,但是依然需要通过几次反复重复阅读,才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对此,阅读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另一方面要对难句进行示范朗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解释;从单个字的阅读开始,引领学生不断扩大认读单元,进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汉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生字、生词;对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其一,通过文章的背诵来积累生字词,单纯的死记硬背会增加低年级学生的心里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文章内容,对字词加以记忆;其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的文章朗诵,或者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阅读文章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会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所谓阅读习惯,不仅包括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更体现在认真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及时查阅字典;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护图书;读书过程中不断思考等方面。因此,从事阅读教学的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其及时纠正错误的读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每个学生自觉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
五.结语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阅读教学 绘本故事
1引言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说话水平是语文教学培养的重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育是为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打基础的阶段,但是我国目前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在儿童时代,教师和家长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非常重要。儿童绘本阅读对于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绘本的文字简洁、色彩丰富鲜艳,容易吸引儿童。其次,绘本的故事比较接近儿童的生活,容易和儿童进行心灵沟通,对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儿童绘本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效调动儿童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中采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绘本故事的阅读价值和阅读意义
绘本俗称为图画书,主要是指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籍。现代绘本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主要以图片的逻辑性作为意义生成的重要手段,文字是图片的辅工具。绘本的图画和内容是经过插画家们精心绘制,图画精美、讲究细节,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构图呈现出丰富的视觉美感。儿童天生就对色彩鲜艳的图画和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图画和色彩是他们认知事物的主要手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时,丰富的图画和色彩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小学生从图画阅读到文字阅读的学习过渡。在小学低年级采用儿童绘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采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一起领略绘本带来的情感快乐,在绘本阅读中,小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另外,利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绘本图画帮助儿童识字,当儿童通过绘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可能比较顺利的进行阅读。绘本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互适应,采用多种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使学生喜欢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3绘本故事阅读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绘本故事对儿童进行阅读教学,不但可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在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与儿童一起放飞想象力,与儿童一起进行绘本阅读,并适当对儿童进行指导和启发。
3.1绘本故事的选择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绘本故事的选择是首当其冲的。小学生各年级的心智和阅读能力有明显差别,教师在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绘本时,首先应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书中挑选合适的优秀的绘本故事。小学一年级的绘本故事书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强、图画色彩丰富、文字较少、内容浅显的绘本故事书用来指导学生阅读。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可以适当选择文字多些、故事性强的绘本故事给学生阅读,在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要适当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故事的含义,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互换绘本故事,让学生 接触更多的绘本,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
3.2绘本故事的阅读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进行绘本阅读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设疑、讨论、表达模仿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教学指导。首先,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适当将故事中的事件、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通过绘本阅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绘本中的细节问题来设置问题,养成学生关注细节的良好阅读习惯。另外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选取有趣的问题提问,学生不管回答什么答案都不能粗暴的对待学生,要积极表扬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在设置问题后或绘本阅读完毕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课堂上要积极表扬学生,切忌批评和为难学生。最后,在学习完绘本故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和语言组织能力,可适当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或进行模仿写作,这样在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振兴.浅谈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中的教学侧率[J].新课程导学,2012(8).
[2]吴华英.整合让绘本阅读教学千“姿”百“态”[J].新课程研究,2012(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金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以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内需为培养目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探索点来分析自主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虽然是以识字为主要任务,但很多教学实践表明,在阅读中识字比先识字后阅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注意。
1.教学目标不明确
(1)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支配,教学目标的正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有效性。但在目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不够明确的,至少在教学设计的表述中是如此。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注重学段差异,让学生清晰地得到目标的指引,进行高效能的阅读。
(2)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阅读教学目标不只是教学的标准,更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产生想要达成愿望的动力。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获得收获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实践阅读,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智慧、习得技能。但实际教学中仍以灌输式的分析教学为主,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分析的机会,甚至是教师的思考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教师指导力度不足,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小学低年级阶段需要达到5万字的阅读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课文阅读。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对课文阅读的指导上仍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因此,教师更应该加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书籍进行课文阅读。
二、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突出自主性。目标的制订要围绕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设定识读、朗读、阅读、诵读四个方面,在具体的课文中根据这四个方面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可制订如下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会区分不同角色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学习朗读“疑问句”,练习分角色朗读;
(3)联系故事内容,能够叙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4)能够和同学合作演出课本剧,而且能把对话内容独立生动地再现出来。目标表达得具体、明确,适合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才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有力的先导。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渗入新的事物,让阅读更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环境、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
(2)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设置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如,在平淡处设疑,避免学生学习倦怠;在深层意蕴处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设疑,引发学生体验新知的乐趣。
(3)运用情境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情感的表现方式仍比较外漏、易激动,在阅读后有表达内心感受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得到情感体验,并让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感受,促使学生更加愿意进行阅读。如,借助乐曲、歌曲的音乐语言,烘托、渲染课文的内容,或者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画面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乐于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由于其知识构成、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对作品的体会也不同,这是阅读者主体性的充分外化,也是对作品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阅读,多向解读和创造性解读,而且这也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初学识字、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语言能力,发展阅读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同时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常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阅读处于懵懂的接触阶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初上小学,认识的字数有限,还未能系统地学习阅读。因此,教师不宜强制性地规定小学生的阅读种类和数量,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一起进行阅读,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帮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外时间及兴趣课活动时间,以绘本等故事书为媒介,声情并茂地讲述书里的故事。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疑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愿意主动从书中寻求答案。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提出疑问:乌龟和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到底是谁胜利了呢?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笔者适时指导学生进行故事的阅读,帮助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情景表演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阅读神话或者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表演。
2.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和了解语言文字中深层次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读、会学的水平。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泛读,增大阅读量,使学生从数量上掌握更多的阅读内容。泛读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浏览过程中,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在泛读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教师可以选取经典课文为精读内容,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进行阅读,充分调动全身感观,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边读边想,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或者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对阅读的难点重点进行勾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结合阅读强化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采取了以读促思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孩子们思考自己想到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然后展开讨论,在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思考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语化地表达。阅读是信息输入的方式,而表达则是信息输出的一种体现。应有意识地将读和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效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课外阅读是语言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基础。虽然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无法直接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影响是长远的和潜在的。针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在丰富的书本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拓展视野。
参考文献:
[1]李应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