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监督;对策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工程项目,投资和耗费的人工、材料、能源都相当大,投资者付出巨大的投资,要求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产品,以期在预定时间内能发挥作用。建筑施工安全及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的不科学性

目前我国已有相当多的企业已在设备水平、工艺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又远远没有达到生产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在施工企业中很多应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理性判断的问题在靠感觉进行,典型的如过程质量的评价、数据的假设检验、抽样方案的确立;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对待许多感性的问题却在用理性分析,例如感性质量的定量评价、用户意见措辞的矢量分析。这样造成的质量差距也就不言而喻了。

1.2 施工单位管理上的问题

目前分包单位众多, 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执行,管理层人员执行力不强,管理环节薄弱,未形成统一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缺乏企业的竞争力。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资金投入、施工进度方面的恶性循环,形成许多工作滞后的局面,为以后的工程质量及安全埋下隐患。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形成不良的企业品牌口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就要注重产品的工程质量,注重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

2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2.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包括安全施工措施及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行为很不规范,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在监理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不认真审批,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2 安全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

安全日常检查不仔细,走过程、走形式,未能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或即使发现安全存在隐患也不重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不愿意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去整改。

2.3 盲目抢工

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产值,无计划安排甚至在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尚不具备的前提下要求工班盲目抢工。这样的盲目抢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当然得不到保障。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职能

保证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政府的作用应该完善立法,公平执法,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能够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建筑市场环境, 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是根据国家和部门(地区)颁发的有关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本地区的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二是监督工程承包单位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检验与项目各有关的单位上报的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报告;三是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承建工程的资格;四是监督对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的正确执行,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五是督促本地区建设企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六是审定和考核建设企业质量检验测试人员的资格和按规定应配备的检测手段;七是抽验或查验本地区建设项目的器材,供应出厂合格证明或化验单是否符合规定。

3.2 相关单位要相互协作,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建设单位除了依照有关规定研究项目可行性、立项、报建、招标、选择施工和监理队伍外,还要与质监、监理、施工人员一起投入到项目施工中,长期进驻工地。作为甲方代表参与对项目工期、质量、进度、合同等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要过多干预,应给他们充分的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三方要在遵照设计、遵守规程和规范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搞好工程质量,形成监督、互助、促进的协作关系。

3.3 抓好材料的质量管理

一是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二是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是提高供应效益、确保正常施工的关键环节。三是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加强材料限额管理和发放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是确保材料质量、节约材料的重要措施。四是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的材质化验单, 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影响时,应补作检验;工程中所有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验,由于运输、安装等原因出现的构件质量问题,应分析研究,经处理鉴定后方能使用;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要能反映该批材料的质量性能,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还应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在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绝缘材料、保温材料等的配合比,应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4 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一方面直接关系到质量管理在项目上运作中的成败,另一方面,质量控制也包括了制定与实现项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质量计划等各项内容,因此要高度重视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要严格落实责任,明确质量要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要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应当对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工序的质量管理标准,并积极落实到班组与个人。同时,要注重采购工作,以保证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缺少高质量的建筑原材料,就难以建设出令人满意的优质工程。因此,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再到进场之后的验收、复检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规定与控制。

4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4.1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完善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事故应急方案。只有全面到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各方面的安全。

4.2 加强运用信息化和IT技术进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仅节约了管理成本,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的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现阶段,还应当扩大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包括研发和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和科技化、还应当努力创新安全管理手段,进行实时、现场监督、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

4.3 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不仅领导要高度重视,而且要亲自抓,要有专人负责,要使施工技术、管理及一线工人对安全生产有高度认识,同时,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管理方针、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管理目标,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要加强安全宣传,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使安全宣传工作深入人心。

4.4 人的安全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第一,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检查,没带安全帽的禁止进场,安全保护措施不合格的严禁进行工作,情节严重的应当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第二,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施工作业,对任意改变安全要求的作业行为应当立即停止并改正,施工作业只有按要求进行,才能保证安全;第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使安全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对考核不过关的重新考核。

5 小结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建筑业一直以来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生率行业,建筑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脚手架倒塌到搭机失稳事故,从高空坠落到触电事故,从地下工程的塌方到地面的山体滑坡等。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现状的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应对频繁发生的施工事故?这是建筑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1.1 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建设、施工、监理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层面,是宣传贯彻安全施工方针、政策、法规的组织者,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的监督者和责任者,他们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成败。然而很多企业领导者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是写在纸上,但没落实在行动上:规章制度很多,但形同虚设。如为了抢进度,砖胎膜还未浇筑就回土,混凝土还未到凝固就拆模:为了省投入,技术工种没培训就上岗,井子架人货一起运等,由此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其实此类事故的根源还在于工程管理者重进度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思想。

1.2 安全监督部门管理中的问题

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局限于大检查、标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督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到位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其次,近几年来安全监督机构性质一直不很明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安监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另外,现行工程安全法律、法规仍有不完善之处,安全法规体系仍有空白,有的目前很难找到明确的依据。

1.3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主要与建设、施工方有关,安全风险由施工方单独承担。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在与施工方订立的旃工合同里,不承担任何安全责任。实际上是弱化了建设方在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责任地位,替建设方规避了安全风险。建设方将安全风险以定额中“安全生产费用”的较小代价,合法地转移至施工方。在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相互关系中,施工方处于从属和弱势地位,要从属和弱势者独立承担安全生产风险是欠公平的,建设方与施工方的获利和风险关系明显失衡。

1.4 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并非不知道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他们担心事故发生,但出于生存、利润与发展的考虑,认为抓安全生产要投入,没有利润,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往往不愿作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不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生产问题。施工方的侥幸心理,在客观上助长了施工方对待安全生产问题的麻痹、马虎、漫不经心,致使施工方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上的精力、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措施不力,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局面。另外,工程中,安全生产费用定额偏低,这也是施工方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的客观原因。

1.5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现场项目部安全员一般都只有一人或者是挂名的。第二,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也在下降。在施工企业内部,有时把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差或企业内部无法安排的人员分配到安全管理部门,其实根本无法胜任工作。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第四,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化的过程安全控制。

2 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

2.1 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施工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 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

2.2 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投入

实现安全施工的关键是人,只要人的行为规范了,安全意识增强了,就可以随时发现并改进一些不安全状态,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各方尤其是施工单位需要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要从企业领导做起,项目经理必须有安全教育证书才能在施工现场任职。项目经理自身意识上增强了,思想上重视了,才能真正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使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在施工生产中遵章守纪,不出现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达到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效果。

2.3 加强安全检查,突出检点

安全生产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国家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安全检查包括综合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班前、班后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是对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安全生产防护中的薄弱环节,安全纪律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操作人员的劳动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通过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施工事故造的发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也会对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从而增加成本。因此,保证施工的安全或控制事故的发生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对企业的访谈和实际观察,总承包单位总部基本上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设置,但一般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较少,普遍都是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只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且主要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即便是总承包单位,较大部分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能到位,不能配备齐全各类安全管理人员。

2.安全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做法上。

3.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不足

现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系统培训,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最大根源。现场作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侥幸心理严重,易出现群体违章或习惯性违章现象,是安全生产中最大隐患。根据调研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的新工人在进行之前的安全培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一般是边干边学,而且一般是以老师傅带的形式来进行,不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另一方面,现场工人来源于劳务分包企业,总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直接签订分包合同,总包只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不直接负责工人的安全培训。直接用工单位劳务分包企业应负责对工人进行系统安全培训,但大多数劳务分包企业对工人根本不进行培训,从农村招工过来直接到工地,“昨天拿起锄头干农活,今天扛起钢管建高楼”,导致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技能,盲目操作,违章作业,冒险作业,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事故频频发生。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创新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创新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仅靠施工单位一家之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必须通过多方协作、全员参与、立体管理。结合我国国情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体制,可以进行行业监管、企业主导、业主预控、社会监理、保险公司检查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创新。

(1)行业监管。应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

(2)企业主导。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施工企业,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施工单位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安全防护及措施、现场安全检查等。

(3)业主预控。业主应对工程的安全生产负一定的监督责任,业主有责任和义务选择有能力做好安全生产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若发生了事故,业主的有关负责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4)社会监理。监理公司应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当前,监理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成本、工期三大控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5)保险公司检查。施工企业根据建筑法的要求为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风险,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查看企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尽到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评价,实行浮动的投保费率,激励施工企业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当前,要逐步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1)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活动中对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 质量- 工期体系,转向成本- 质量- 工期- 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制定了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我国加入WTO后,已等同采用了ISO14000,并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范迅速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2)劳动安全预评价。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必须进行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

3 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创新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仍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被人为地隔离开来。而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他人员的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管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及时,有的项目负责人为赶工程进度而不支持安全员的工作。因此,需要对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手段的创新

目前,不少企业尚未将建立安全施工的信息保证体系视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因而造成了信息闭塞,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和重复发生别人已经出现的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是当前安全管理科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安全生产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控制系统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

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系统,它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贮、管理、检索和传输,需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它是硬件和软件、方法、过程以及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体。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构成较复杂的系统,它具有以下功能: 能及时提供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支持决策;能用数学模型和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能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活动的目的;能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通过加强对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创新,能够高效率地收集、存储和处理大量信息资料,大大提高管理信息的质量和效能;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迅速地传递信息,实现对管理系统的有效沟通和适时管理;能够提高现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质量与效率。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事故类型 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过程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决定了建筑业也是高风险行业。在建筑业快速发展并发挥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建筑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研究建筑企业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效益和自身发展后劲,促进我国建筑业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分析

建筑企业生产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节的复杂性,施工人员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施工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1物体碰伤

建筑施工现场有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包括石头、水泥、钢筋、各类建筑施工器具等,这些物体一般都比较沉重、坚硬或者锐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施工不当,很可能导致这些物体发生高速运动,如滚动、坠落、飞溅等,一旦施工人员安全防护不当,这些高速运动的物体极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严重损伤。

1.2坠落损伤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作的需要,施工人员经常要爬到高空进行作业,在高空作业过程中,由于未及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绳索、防护网等,施工人员一旦由于操作失误,从高空落下,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对高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工具,以防止可能的人身伤害。

1.3坍陷造成的伤害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作需要,经常要在地下进行作业,如挖洞、打地基、挖坑、挖渠等,在地下作业过程中,由于外部力量的作用,如地震、暴雨等影响经常会发生坑洞坍塌或者滑坡等事故,这会对坑道或者洞内的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1.4器具设备造成的伤害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要用到各类施工器具和施工设备,如扳手、钳子、脚手架、推车、叉车、起重机、塔吊等,这些金属器具和设备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违规操作、安装不符合安全规定等,或者是器具和施工设备发生机械故障,对施工人员形成碰撞、挤压等,就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伤害。

1.5用电不当造成的伤害

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操作各类大型机械设备,要照明,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电,电线和电路的安全成为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或者缺乏用电的安全知识,施工人员违规布电线、乱接电线,为了赶进度或者取暖,超负荷用电,电线和电气设备质量差,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等,会引起火灾导致人身伤亡,或者由于触电而对施工人员造成直接的伤害。

1.6其他安全事故伤害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和有毒的化学物品,这些物品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保管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疏忽,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爆炸物品和有毒化学物品随意堆放,由于吸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由于无意接触有毒化学物品可能引起施工人员中毒伤害。

2 建筑施工过程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

2.1施工主体安全意识不强或者操作失误引起事故

建筑施工的主体是人,即施工人员,从源头上讲,所有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各种行为引起的,包括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施工人员不按照安全生产规定进行施工生产,如进入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等;还包括由于施工人员自身所掌握的施工生产技术水平不够,或身体、精神等原因导致的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如部分施工现场存在的无证上岗或新员工未经培训即上岗进行施工操作,施工人员的这些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

2.2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安全事故

主要指未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行为规定,劳动组织不合理,人员安排调度缺乏科学性,对现场缺乏安全指导,错误的工作指令,包括书面规定、口头命令,劳动报酬不合理,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等因素,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2.3施工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施工设备,包括钳子、脚手架、推车、叉车、起重机、塔吊等,这些施工设备由于自身的质量问题,或者保养维修使用过程不当,可能会发生各类故障,施工人员在使用建筑施工设备过程中,一旦发生设备故障,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的进度,而且由于没有预期到,会给施工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2.4不利的建筑施工环境引发安全事故

建筑施工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施工环境中进行的,包括建筑施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一般都位于室外的露天环境中,因此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好坏的影响。从建筑施工风险的自然环境特点来看,在经历了高温或严寒、大风、大雨、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之后,施工的安全事故极易发生。这是因为,高温或严寒、大风、大雨、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会使建筑施工材料发生变质,施工器具发生变形或者毁坏,对于施工人员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也有极大的影响,导致由于建筑材料变质、施工设施毁坏或施工人员身体心理状况不稳定等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分析

通过对上述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特点及问题原因的分析,可见,决定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来实现。

3.1建立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

安全方针是施工企业每个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指南;安全目标是企业根据安全方针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安全计划是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而正常运转。

3.2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施工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3.3实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和管理业务标准化

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使安全管理工作过程合理化,并固定下来,用图表、文字表示出来。安全管理业务标准化就是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订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实现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和标准化,就可使安全管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脱节、相互推诿等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病。

参考文献:

[1] 高向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Abstract: Modern society's development benefits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products are where we live and 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ndustry with the highest risk. Good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work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value and benefit of th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ome innova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safety accidents.

关键词: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机制;探索

Key words: building;construction management;innovate mechanism;explore

中图分类号:U2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087-02

0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行业之一,每年因为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数十亿元,有上千从业人员丧生(2012年数据),平均每天有3人左右死于建筑事故。为此,建筑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投入物力人力来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建筑安全事故发生依然频繁。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上做出一些创新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事故率。

1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据建筑业基础数据显示,在2007年,我国建筑业生产总值达到了44775.5亿元,同比增长22.7%,建筑行业的增值也达到了150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在此背景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在2006年中因为建筑事故发生的事故达到了2492起,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归纳来说因为建筑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制度与现在的事故环境、事故条件不相符,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其次,因为建筑安全交义管理突出导致了管理经营的粗放。再加上施工工序及安全技术复杂让施工安全管理变得不稳定,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不到保证也是直接升高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提高事故安全管理的方法无非就是通过增加投入,让安全来增加效率,而带来的效果总是低于预期的。而加强事故安全管理不仅可以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包括“健康、安定、幸福”等因素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也大有裨益。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保证社会财富减少功能的损失,其次通过保障劳动条件和改善施工环境间接提升了社会的增值空间。

2 建筑安全管理创新措施

2.1 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管理的体制,目前仍是沿袭了上世纪末期的制度,以“行政监管为主”,而缺乏有效的监管。其实一个好的制度体系的约束比监管更有效,而建筑施工是一个事故率比较大的行业,更需要一个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而不仅仅通过投入财力来解决问题。其次,各个建筑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合作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安全管理体制,而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从“行业监管、企业主导、业主预控”这几个方面进行。①行业监管。建筑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主要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做到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并严格审核企业的安全管理资质,对不符合安全管理的施工队伍进行严肃处理,做到对业主和施工从业人员的尊重和负责。②企业主导。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施工企业,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主导,如何做到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施工单位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是安全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③业主预控。业主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有一定的责任,需要做到预防安全管控工作,协调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应对工程的安全生产负一定的监督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事故,业主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2 建筑施工企业制度的创新 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所以施工企业制度的创新也会是安全管理体制创新的主导力量,目标是逐步实现企业精益管理者和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最终形成为自我管理的约束机制。而建筑施工企业制度的创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需要发生转变,从之前成本决定质量再决定工期,想成本、质量、环境、工期和谐共处的体制。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制定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自从我国加入WTO后,采用了同样的管理体系,所以为了适应全球化的需求,需要建议系统的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②劳动安全预评价。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了保证项目本身的安全、不留下事故隐患就必须做好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把事故隐患降到最低。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必须进行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

2.3 建筑施工组织结构的创新 建筑施工组织的创新常常被忽视,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配备专职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于其他管理工作有本质上的不同,相互之间缺少联系而相互隔离。要想做到建筑施工组织结构的创新就应该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2.3.1 调整项目安全管理。建筑安全管理的组织是在新的安全模式下完成的,项目组织管理并不专属于一个部门。在安全管理部门中,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组织管理的核心负责统领全局,并且作为专职岗位上的安全管理的核心,负责统领全局,以及领导各专业施工员为骨干、管理部门的全员参与到施工现场的日常维护中,以及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体系。调整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从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入手,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监督,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能效。

2.3.2 调整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监督层的主要责任在于在变化中不断调整,才能打破艰难险阻、迎难而上。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负责人,所以首先需要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合理的项目安全组织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应该融合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专项的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方案。并且安全主管是安全管理的执行者要严格按照项目安全管理任务书和执行方案,落实监督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专项的施工安全方案的审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专项审查包括对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现场监管,而对现场监督就是要针对不安全行为的审查和有权停止整改的停工令。

2.4 建设现代化建筑施工安全文化体系 现代化施工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在平时施工生产中逐渐形成的,它承载着对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据统计超过百分之60的事故都是因为违章操作和不按劳动纪律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就是因为安全文化体系的缺失,倡导安全文化体制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操作熟练程度至关重要。其次,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渗透于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

3 结束语

建筑安全管理的创新并不是针对单一方面进行改革,因为单一的方面不能改变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环境。总的来说,有系统的、有组织地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进行创新,来改变目前施工组织结构、管理手段以及企业文化上的创新,才来扭转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上的事故多发的窘境。

参考文献:

[1]阮可.基于企业安全文化层而的建筑施工研究[J].建筑经济,2008(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