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是在互联网时代走进“微时代”文化语境中。教育领域中产生的一种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新生教学资源,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微课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和传统资源的视频课程的本质区别进行指出,在对微课设计的体会和个案分析中,对微课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和影响呈现进行研究,结合微课的教学应用提出微课设计需要的四个视角,希望对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产生启示作用。
关键词:
微课本体;特征下;动画教学设计
在无线网的广泛应用、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的日渐成熟、移动终端的不断流行,互联网已经逐渐走进了微时代阶段。微博、微信、小视频等已经成为碎片化生活中人们交流和分享信息以及表达自我的主要途径,这些都毫无疑问的对人们当前的社会文化实现了引领,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一形式对教育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移动学习、泛学习以及翻转课堂等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新的理论,微课也相应的成为“微时代”语境中一种新的探索形式。【1】
1、微课的特征
我国对微课的概念的界定有着许多中说法,在对微课最早进行实践和研究的胡铁生观点中认为,微课已经成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求,小视频可以作为教学的载体,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课程进行反映,主要针对的是教师在某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中展开的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在华南大学教授焦健利的观点中,微课的教学目标是阐述某一个知识点,借助短小精编的视频,将教学或者是学习作为主要目的在线视频教学。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中都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解释,但是有的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观的认为微课只是景教育视频课程实施了片段处理,因此本文在这里需要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界定。首先,微课的主题是十分明确的,微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有着明确的教学主题,在教育中主要围绕这某一个知识点,例如重难点和学生的疑惑点展开教学活动。其次就是微课的内容比较短小精悍,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参考,视频的时长一般维持在5~8分钟;在高等教育中,由于高等教育内容的复杂性,视频时间一般设置在10~20分钟。三是视频资源的丰富性,微课中主要是教育类的教学视频,位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辅助课件,习题作业;此外还为师生营造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四是教学结构的相对独立,微课是在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的主题上实现建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课程学习的结构特点进行展现,同时各个教学模块在某种意义上相互联接在一起就会构成学习的单元,最终形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知识结构应用环境。
2、微课本体特征下的动漫教学
2.1二、三维动画场景中的角色结合二、三维动画的结合,三维动画中的角色可以实现在二维场景中融和,甚至将二维和三维场景直接实行融合,可以有多种结合的方式。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要表现出二维和三维动画之间的差异,对两者的不同内涵进行分别展示。通过二维动画设计,动漫人物的角色和形象通常会给人十分乖巧和可爱感觉,对这样的形象学生们一般都很喜欢,例如在二维设计下迪士尼动画中的米奇、白雪公主和唐老鸭等动漫角色,日本著名的动漫人物机器猫等,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些动漫角色。在三维动画中的角色设计中并没有出现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动漫角色。因此在关于动漫教学设计的三维技术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三维技术的微细镜头,场景模拟中运用三维立体效果,提升动漫教学中的视觉效果。
2.2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运用进行了,在动画的制作设计中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实例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两者在实际动漫设计中应用,使学生兼顾两者之间的概念和写实中的效果差异。把握微课设计的细节,进而引出课程的重难点。
2.3关于二维和三维动画的制作手法在微课设计中,教师要想学生二维和三维的不同制作手法,对不同制作手法下的动漫作用和功效进行指出,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不同软件的使用技术,使二维和三维技术成为相辅相成的状况,学生在二维动漫教学中对三维的空间立体感实现感受,同时体会平面效果。微课视频中教师要通过实例,模拟制作过程和动画内容。【2】
3、微课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使教学内容充满灵动性,使其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因此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中要对教学的重难点实现突出,将教学思路理清。例如在讲解二维和三维动画设计中哟啊在短小的视频中使学生明白二维和三维动画的空间性和真实性。多媒体是微课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要使用的教学工具。动画教学的内容以及特点都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借助多媒体微课动漫教学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教师的板书也能更加清晰,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知识和内容种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在新课标在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在恰当的时间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提问,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的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估,进而实现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3】
4、小结
微课是在互联网时代进入微视领域下,对新生教学资源进行衍生,它的优点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结构独立等,并突破了传统课程资源机构的局限性,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再生性和适用性的提升。极大的满足了碎片化时代的学习需要,为智能教育的优质学习资源的提供做出了很好的保障。在微课教学环境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应,对不同环境教学行为的变化特征进行掌握,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断优化,实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良好结合,实现对当代学生的更有效的教育。
作者:刘永来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
项目来源: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研究;项目主持人:欧阳斌。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智能终端的日渐流行,互联网已全面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社交方式,微信、微博、微视频正慢慢引领着人们进入“微时代”。教育领域也在此影响下酝酿着巨大改革,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着重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理论,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改革学习方式。此后,网络在线学习、幕课、微课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与实践。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征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2008年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家戴维・彭罗斯在“微视频”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简单直观的视频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能产生“更加聚焦式的学习体验”。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率先将“微课”概念引入我国,此后,我国掀起了微课建设的。全国多地都启动了微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并组织各种微课教学比赛。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包括微课视频、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三个相互配套的组成部分。它适合微时代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起到时巩固知识和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微课的特征
微课并不是传统视频课程的片段化处理,而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超小型的结构完整的课程。它的最大特征是主题突出、教学容量小、情景性强、制作精美。微课教学主题要明确,主要围绕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等展开教学活动,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进行方法演示。微课的时间长度通常都在5-12分钟,在微课设计中要做到内容短而全、语言精练。微课视频要有情景设计,要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设计特定的情景教学环节,以便于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视频制作的精美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画面唯美生动的课程视频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呈现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当今,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用于专业活动中成为高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会计信息化课程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中的专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为特征,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个体会计信息化能力差异明显
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原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距。会计信息化课程也是如此,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班级每班50多人,学生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好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特别强,能够很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差的学生由于以前知识无法理解,底子差,对新的知识和软件操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往往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这就使得老师无法把握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好的学生无所事事,而差的学生则跟不上节奏,老师只得重复讲解,被迫疲于指导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不够
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协助和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教学中,知识点由学生自学完成,在学生遇到问题且无法解决时,教师才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常见问题和普遍性问题进行总结,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由于各种局限性,教师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都采用“讲、演、练”的模式,即先讲知识点、再操作演示,然后学生自行练习,这样“前半节听教师讲,后半节凭回忆做”的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体现出主体意识,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缺少创新精神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都非常高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而学生之间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某个知识内容进行反复讲解、演示、指教,而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探讨、总结,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微课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与策略
会计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的会计信息多元化处理,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知识(Word、Excel、数据库等)、财务软件操作、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指标分析等,还应熟悉企业采购、销售、库存流程,对企业现金流、物流、信息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正因为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操作强而课时安排有限,这就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微课所具备的本质特征正好能够达到这一需求。
(一)能够真正实现差异化教学
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多、操作性强、知识点联系紧密,在教学中不但要进行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借助多媒体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因学生个体素质差异明显,在课堂上统一讲解演示会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教育部多次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而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制作微课时应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将知识点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借助信息技术,引入工作情景,拍成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随时选择性的观看微课视频并反复进行操作演练,把没有搞清楚弄明白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这样可实现差异性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差别。
(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重塑
微课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通常是教师对课堂知识的自主设计,包括学生学习微课应达成的目标、教学内容和进阶练习三方面,在微课视频教学中应突出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针对性强,能够做到以点盖面。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性操作的内容很多,而且连贯性很强,学生只要是中间有一少部分内容没听懂或不会操作,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无法完成或操作失败。微课作为教学演示资源,能高效的再现操作细节,操作画面再配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点击快进、暂停才调整学习进度。微课程应是一个连续的系列,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碎片化的有机集合,课程所有知识点都会贯联起来,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会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学习、思考,并通过进阶练习达成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知识重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微课视频的制作要尽量展现工作情景,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在制作中还要加上动画、音乐等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合理规划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
微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平台,学生还可以在此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微课的开放性、实时性和移动性也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再利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各自为政疲于备课的负担,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但微课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不能以微课完全代替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白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利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会计信息化各知识点进行考量设计,区分哪些知识点适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哪些知识点适用于微课教学,做到分工明确,相互补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效达成培养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感受当今“微时代”的学习便利,但并不是每项知识都能通过微课的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会计信息化课程作为一门理论复杂、实践性强的课程,我们既要考虑到微课教学的必要性,也要考虑到传统课堂讲解的不可或缺,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融合、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代表着以后会计教学改革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0.
[2] 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3] 金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1.1研究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级成人护理专业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18人(92.91%),男生9人(7.09%)。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量表)由英国Dundee大学研究开发,中国医科大学翻译修订而成。该量表由5个下位量表组成,分别为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学生对环境的知觉、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5个维度,共50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5分制,从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以0~4分表示,满分200分;DREEM量表是尤其适用于改革变化中的医学院校教育环境测量的世界性测量工具,于课程结束后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集中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27份DREEM量表,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9.21%。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DREEM量表的5个下位量表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最高,该项得分为(39.69±4.14)分,得分率82.69%。教育环境子领域内得分最低,3项分别是我感到太疲倦而无法用心学习课程,得分仅为(2.14±1.24)分,得分率53.50%;教学过于以教师为中心,得分为(2.62±1.14)分,得分率65.50%;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得分为(2.77±1.02)分,得分率69.25%。教育环境子领域中得分最高项依次是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表安排教学,得分为(3.67±0.49)分,得分率91.75%;教学重点明确,得分为(3.65±0.56)分,得分率91.25%。
3讨论
纵观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校成人护理专业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学生求知欲高;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对教师要求高。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决定的。成人学生以往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同时又具备工作经验,他们具有强烈的“充电”意识和提升愿望,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学习时间不足一直是困扰成人教育师生的棘手问题。这种时间短缺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绝对性时间不足,身兼数职的成人学生往往是有心无力地学习。与此同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更应关注“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有利于实现有效学习。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更容易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的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可以随教学需求和应用环境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在我国教学技能训练传统话语中,片段教学与其他诸如说课、公开课、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统称为“岗位练兵”活动。随着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中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片段教学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之一。但是,如同许多从教学实践探索中产生的教学概念一样,关于片段教学的讨论,仍存在实践多于研究探讨、争议多于共识的问题。有关英语片段教学的研究文献,迄今仍显匮乏。下文在讨论、梳理片段教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10位高中外语教师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Classroom transcripts)中,选取典型教师谈话(Teacher talk)作为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两个主要问题:
(1)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片段教学?
(2)他们上好片段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二、相关概念
片段教学,指教师在缩短教学时间、限定教学内容及操控课堂环境等条件下上的“短课”,以展现相对完整的常规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展示、训练或评价教师整体专业教学能力之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界定可以释解出片段教学的四个主要特点:其一,参加的主体是教师,包括职前或在职教师;其二,本质上是教师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不是常规课堂教学;其三,目的是通过片段教学,以展示、训练或评价教师的整体专业教学能力;其四,前提条件是操控时间、操控内容、操控环境,是操控行为,不是自然教学行为。一堂常规课只是片段教学在时间(通常限定10–20分钟)、内容(通常节选相当于一堂课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部分内容)和过程(通常指常规课堂教学步骤或环节)上的参照。因此,将时间、内容和过程作为三个参照系,有利于正确理解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通常是节略时间和内容,而需要保证过程的相对完整,但不是一堂常规课的浓缩,[1 ][2 ]浓缩课通常是节略时间,而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也不是常规课的教学片段,教学片段往往截头去尾、或截尾去头、或留取中段,都不具备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也不同于说课,说课是关于一堂课的简要介绍,说明一堂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有研究者认为,片段教学类似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Allen教授及其同事始创的教师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模式,[3 ]或认为是“微格教学”洋为中用的创新。[4 ]值得一提的是,“微格教学”主要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5 ]而没有侧重各种教学技能的有机融合。[6 ]片段教学在我国的兴起是基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及教研的需要,是本土化产物。其指导思想是要求教师能在片段教学中体现教学设计思路,反映新课改理念,展示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7 ]可见,它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紧密联系,其内涵已经非当年“微格教学”所强调的教学技能所能涵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国当今提升教师素养的关切。况且,“微格教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虽然也出现过“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译名,[8 ]广为认同的还是“微格教学”译词。因此,无论从实质内涵、主导思想、概念名称,还是出于保护本土术语知识产权,都应当视片段教学为我国本土教学概念。
教师语言意识(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TLA),亦称“语言相关知识”,指教师对语言系统的深度领悟,它促成有效教学。[9 ]其核心内涵涉及教师的学科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其独特性在于外语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媒介;[10 ]主张教师既教语言,也教语言知识,还应当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恰到好处地再现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教师语言意识作为外语教师认知的主要内容,成为当代语言教师教育的重要主题;[11 ]被视为外语教师能力的一种本质特征和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12 ]涵盖语言教师作为语言使用者、分析者和教师三种角色必备的三大能力——语言熟练水平、语言分析能力和外语教学理论。[13 ]使用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分析教师谈话,不仅可以了解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而且可以分析外语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探究;数学公式
“微探究” 是根据教学内容, 围绕某个小知识点或某一问题,选好一至二个探究点,从一堂课中拿出五至十分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用自我探究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公式的学习很适合采用微探究方式。以下通过两个案例来简要谈谈微探究常规的流程和策略。
一、平方差公式的微探究
“平方差公式”是“数与代数”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公式。我们觉得这一过程看似展现了公式的形成过程, 但较为简约,也来得突然,学生只是在教师指定的框架内机械操作, 处于盲目状态, 自然难以发现公式的本质特征,只能侧重于记忆公式。如此进行的平方差公式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公式的思维价值,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形成过程进行微探究,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平方差公式。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计算比赛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老师给出了四道小题,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1)(100-1)(100+1) (2)(3a+2)(3a-2)
(3)(x+y)(x-y) (4)(x+1) (x-1)
第二步,交流体会
“你是怎么算的? ”让同学们交流。一般同学都是运用多项式的乘法公式进行计算,有个别同学做完前两个,就发现其中规律,不仅计算过程简单明了,而且正确率高。
第三步,观察思考
师:仔细观察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这四个算式中前三个的结果为两项,而第四个算式的结果为三项,当两数和乘以两数积时,只有两项。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以(2)为例进行方法展示:
(3a+2)(3a-2)=(3a)2- 3a×2+2×3a-22=9a2-4, 不少学生发现:原来是中间项正负抵消了。
第四步,归纳结论,得出平方差公式。
师:上述结论,你能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加以表述吗?让几位同学归纳及补充,教师投影(略),从而得出简洁、和谐的“平方差公式”。
这个微探究时间约为10分钟,其过程是“尝试计算――观察思考――归纳结论”。一方面,是同学们自己得出“平方差公式”:(x+y)(x-y)=x2-y2。而以比赛的形式尝试计算,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尝试计算后,教师适时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其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方差公式?有什么优越性?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微探究
初中数学中 “认识三角形”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边、角的概念及表示,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于这些概念、表示及分类,一般是教师对照图形进行介绍,学生说说、议议,一般不用探究。而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b
第一步,合作实验。
搭火柴棒实验。让同桌的两名同学合作准备5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和9cm,任意取出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搭三角形,看能搭成几个三角形?
第二步,交流实验成果。
先请一位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尝试成果, 再请1~2位同学补充, 可得:3cm、4cm、5cm,3cm、4cm、6cm,4cm、5cm、6cm,4cm、6cm、9cm和5cm、6cm、9cm。
第三步,发现结论。
师:根据上述情形,哪位同学能说出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吗?由两位同学回答后,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你能将上述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吗?生: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分别为a,b,c,则a+b>c,b+c>a,a+c>b;
第四步,验证结论
师:请思考,在三角形中为什么一定有a+b>c?教师画出示意图形(如图1),引导学生转化:a+b=BC+CA,c=BA;再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定有BC+CA>BA?学生联系旧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理解。
第五步,延伸拓展
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过渡到“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探究。师:请大家想想,刚才得到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能联想到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生:我想到两边之差。师(追问):“两边之差”和第三边的关系会是怎样的? 如何获得“两边之差”呢?让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式子,容易想到移项:将b+c>a移项,得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