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1672-9498(2016)04008705
摘要:为提高单目视觉里程计算法的性能,从视觉特征选取和特征误匹配剔除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SURF描述子提取单目图像的特征点,并匹配相邻图像序列的特征,使用归一化线性八点法依次得到基础矩阵和本质矩阵.利用三角测量求解匹配点的三维坐标,进而根据2D2D模型解算出两帧图像间相机运动的旋转和平移,从而构建单目视觉里程计系统.为提高算法性能,使用RANSAC算法清除初次计算的特征误匹配,并利用地面数据获取相机运动的平移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RANSAC算法能够有效剔除特征误匹配,降低单目视觉里程计的累积误差.
关键词:
机器人定位; 视觉里程计; 特征提纯; 机器视觉; SURF; RANSAC
中图分类号: TP242
文献标志码: A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 with RANSACbased outlier rejection
SUN Zuolei1, HUANG Jiaming1, ZHANG Bo2
(1.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2.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21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lgorithm performance of the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 the visual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he mismatched feature rejection are studied. The SURF descriptor is employed to extract features of monocular images and match features in the adjacent image sequence. The fundamental matrix and essential matrix are derived using the normalized eightpoint method. The 3D coordinates of matching points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triangulation, and then the camera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between two frames of images are estimated based on 2D2D model. As a result, the system of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 is constructed. To improve the algorithm performance, RANSAC algorithm is adopted to reject the feature mismatching in the first calculation, and the camera translation scale is achieved by the ground data. The experiment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RANSAC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feature mismatching and reduce the cumulative error of the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
Key words:
robot localization; visual odometry; feature refining; computer vision; SURF; RANSAC
收稿日期: 20151208修回日期: 201603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5097, 51279098, 6140127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3YZ081)
作者简介:
孙作雷(1982―),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移动机器人导航和机器学习, (Email).cn
4结论
本文使用RANSAC算法提纯SURF特征点匹配,以提升单目视觉里程计(VO)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单纯地使用比率测试法去除误匹配的误差较大;使用RANSAC算法进行误匹配剔除并配合归一化线性八点法能有效降低VO的累积误差.
参考文献:
[1]SCARAMUZZA D, FRAUNDORFER F. Visual odometry part I: the first 30 years and fundanmentals[J]. 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 2011, 18(4): 8092. DOI: 10.1109/MRA.2011.943233.
[2]FORSTER C, PIZZOLI M, SCARAMUZZA D. SVO: fast semidirect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C]//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ong Kong: IEEE, 2014: 1522. DOI: 10.1109/ICRA.2014.6906584.
[3]HANSEN P, ALISMAIL H, RANDER P, et al.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 for robot localization in LNG pipes[C]//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anghai: IEEE, 2011: 31113116. DOI: 10.1109/ICRA.2011.5979681.
[4]郑驰, 项志宇, 刘济林. 融合光流与特征点匹配的单目视觉里程计[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 48(2): 279284.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4.02.014.
[5]FRAUNDORFER F, SCARAMUZZA D. Visual odometry part II: matching,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J]. 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 2012, 19(2): 7890. DOI: 10.1109/MRA.2012.2182810.
[6]SANGINETO E. Pose and expression independent facial landmark localization using denseSURF and the Hausdorff distan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3, 35(3): 624638. DOI: 10.1109/TPAMI.2012.87.
[7]吴福朝. 计算机视觉中的数学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6377.
[8]CHOI S, PARK J, YU W. Resolving scale ambiguity for monocular visual odometry[C]// Ubiquitous Robots and Ambient Intelligence (URAI), 2013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Jeju: IEEE, 2013: 604608. DOI: 10.1109/URAI.2013.6677403.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措施
我国的建筑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力度,建筑企业每年承揽任务、完成产值快速增长,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企业的盈利水平持续走低。如何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摆在每个建筑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内部会计监督作为公司各项管理的基础,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成为建筑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就是运用会计以及相关的方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有以下方面:
1.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企业所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首要目标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控制防范风险,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3.保障财产安全和完整。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4.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内部控制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单位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避免或降低经营投标、工程施工、物资采购、资金收支、成本核算、工程结算等管理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相互牵制原则。完整的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过程,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不同职位人员分别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达到检查和制约的目的,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接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需要分离的职责主要有: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
2.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原则。针对建筑企业的薄弱环节,把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的方面作为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如对于影响盈亏、成本及财产安全完整等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对于次要的事项,根据企业的能力,可简单控制。
3.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整体结构原则。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共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架构。这就要求,各子系统的具体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一般目标,关键控制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内部监察、审核不严谨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企业制度的执行有必要严格的监督。企业会计控制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会计内部监督制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甚至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许多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是工程项目的获得,然而,建筑企业往往只关注如何接到工程,而不去注重企业自身的硬件和技术措施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在预算环节中的预算审核不严谨,往往会导致企业巨大的损失。
2.会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组织不健全,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内部的会计制度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现象突出;内部控制管理薄弱,一些人忽视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忽视控制程序而偏重事后的管理,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即使有也形同虚设。同时,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淡薄,把执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内部会计制度,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管理相当混乱。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许多建筑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个人利益与担负的责任义务脱节,业绩考核与劳动成果分配不挂钩。项目管理责任考核流于形式,包赢不赔。过度强调项目部的作用,将劳动成果分配集中在项目部,挫伤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分析不到位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流于形式,致使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整体来看,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分析不到位,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缺乏起码的独立性,影响着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失控是在所难免的。
四、内部会计控制问题解决措施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监督和内部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能有效地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在施工企业中,建立适合业务特点的内部审计办法和程序,按照审计法规的要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审计,找出薄弱环节,加以完善;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对项目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防止项目的短期行为。
(3)增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修改,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4)定期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同时对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确保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有条件的企业应开展
多形式的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
2.实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度
加强项目财务管理、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有效实现对项目部经营管理、成本管理、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可以对项目财务人员的管理实行内部委派制度。也就是说,财会人员作为相对独立于项目经理部的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这些人员的绩效考核独立于项目部之外,由委派部门组织进行。他们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也由委派部门从项目管理费中发放。
实行会计委派制,会使项目部的一部分权利受到约束,但这种约束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实现企业主管部门的经营战略,促使项目部恰当地行使经营自,保障项目部的有序性,而不是削弱项目部的经营自。如果会计委派过分地强调集权而忽视了项目部的经营自,可能会打击项目部的经营积极性。同时,财务人员应有独立性,项目财务人员属企业委派的,不能只围着项目管理单位小团体利益打转,也不能围着项目领导的意图转,要有当家管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既要站得住,还要顶得住。
3.建立以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为核心的激励控制体系
企业集团对内部成员企业激励控制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判断资本获利能力、发现财务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经营范围越来越大,对评价集团内各成员绩效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映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一般会计报表的指标已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进行财务控制、评价的需要,这就需要提供分部分级的财务评价信息,提高集团财务控制的效果。
分部分级的评价方法是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它是把成员企业按分部归类,将各种评价指标划分为不同的级次并赋予不同分值,然后通过各指标汇总得出的总分值对成员企业进行考核与评价。现代的企业集团向跨地区、跨行业的方向发展,按统一标准提供的评价指标不能揭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成长阶段的成员企业在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及机会和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因为同一指标的同一数值不能区分出面对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不同成员企业的差异,评价中缺少可比性及灵活性。
4.提高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相关人员的素质
确保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人的因素同样重要,它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笔者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1)深入学习《会计法》,以强化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会计内部监督意识。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强化会计道德教育。
(3)优化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行会计终身教育。
【关键词】米非司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失常而非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以无排卵性功血多见。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明显的抗孕激素作用,临床上随着米非司酮治疗范围的拓宽,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已有较多报道,亦常用于终止妊娠和引产,由于其对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临床上将其应用于功血的治疗,基于此,本文对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和作用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的49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年龄44~55岁,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42 例病程在1年以上,并有雌、孕激素药物治疗无效史。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常规行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均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自愿要求药物治疗,本次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性激素类药物,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9.16 g/L,服药期间同时给予铁剂及维生素C治疗。
1.2 方法 米非司酮12.5 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30 d,如无出血,减量为6.25 mg/d,睡前服用,连用30 d,60 d为1个疗程。采用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用药前后血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浓度。用药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同时做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继续随访6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49例患者中有46例在服药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在停药后30~50 d恢复月经。另3例在服药14 d阴道出血未止改用其他治疗。治疗后贫血明显缓解,血红蛋白值由治疗前的平均79.16 g/L上升到治疗后的平均10.58 g/L。
28 例停药后半年内月经周期、经期恢复正常;16例近绝经期妇女出现经量明显减少,周期缩短,并出现潮热、多汗等症状,出现闭经;5例停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失败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2.2 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49例功血患者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用药后血清FSH、LH、E2、P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有下降,尤以E2、P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用药前后血清PRL、T变化不明显。服药期间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49例患者服药前、服药1、2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3±0.2)cm、(0.6±0.1)cm、(0.5±0.1)c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桓台县皮肤病防治站(张丽敏)
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由于其体内仅有单一雌激素作用,缺乏孕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增生,继而发生雌激素撤退性出血或突破性出血,表现为出血量过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和(或)间隔时间过短,它可引起患者贫血,继发感染,精神负担,甚至需切除子宫[1],因而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痛苦。无排卵性功血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有孕激素内膜脱落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及内膜萎缩法[2],但疗效均欠满意,可能出现病情不稳定及复发的情况,特别是顽固性功血更易复发,另外,患者反复无序的诊疗更增加了病情的诊治难度。因此,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在选择内分泌药物止血时比较困难,如采用孕激素止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破性出血,有部分患者仍达不到止血效果,而且长期应用孕激素的安全性也有待确定[3];单用雌激素治疗可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以一般不选用雌激素止血,除非绝对排除了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而单一雄激素止血不能起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对药物治疗无效、持久不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也可采用子宫内膜去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但患者须承担手术风险和较高医疗费用。故临床医生在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中需要一种更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
3.1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 米非司酮是法国公司在1980年研制的一种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抗孕激素作用的甾体类药物,它和孕酮、炔诺酮一样都与孕酮受体有亲和力,但本身并无孕酮活性,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作用。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米非司酮通过对卵巢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使排卵延迟,结合其诱导黄体溶解作用,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4-5]。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E2、P值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证明了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
3.2 米非司酮具有促进子宫内膜萎缩的作用 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通过拮抗孕酮作用而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影响其增生。有实验证实,在卵泡早期应用米非司酮可以观察到早期增生内膜的持续性阻滞,内膜活检显示静止期(萎缩型)表现,间质致密,服药后2个月再次活检组织学观察表明子宫内膜最低限度的增殖,米非司酮这种很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可阻碍子宫内膜对生理雌激素的正常促分裂效应,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闭经,同时,米非司酮影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功能,导致不规则血管内膜生长调控及退化[6]。有资料显示近绝经期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可提前闭经[7]。以上的研究实验结果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资料中46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贫血症状明显改善,停药后16例绝经,证明米非司酮对近绝经期妇女有提前闭经的作用,服药后血清E2、P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提示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有调节作用,停药后30~50 d 有28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说明米非司酮的影响是可逆的。49例患者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服药期间子宫内膜厚度均未超过10 mm,说明米非司酮有阻碍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由于小剂量米非司酮服药2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表现。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止血、闭经的良好临床效果,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有效,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在无排卵性功血尤其是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冬娥.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73-474.
[2] 徐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4):199-201.
[3] Rein MS,Barbieri RL,Friedman AJ.Progesterone: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terine myomas.Am J Obstet Gynecol,1995,172:14.
[4] 朱四军,赵白鸽,谢衷明.RU 486 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生殖与避孕,1995,15(4):243-248.
[5] 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1):15-17.
【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基素;围绝经前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目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前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已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着疗程长,易复发等缺点。我们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素(甲睾)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围绝经前期功血患者107例,年龄44~56岁,平均48岁,病程2~11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最低60 g/L,平均77 g/L。治疗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子宫内膜腺体增生过长27例,腺瘤型增生过长1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69例。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无服药禁忌证。
12 方法 将10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病理、贫血程度及血清性激素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于治疗前行诊断性刮宫并送病理,然后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 mg,观察组每日加服甲睾5 mg,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用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一疗程结束后分别行血清性激素(FSH,LH,E,P)测定,随访6个月,每月1次,观察效果及月经情况,并填随访卡。
1.3 标准 治愈:治疗一疗程后6个月内闭经或月经稀少或月经规律。有效:停药半年内复发。无效:用药治疗无好转。
14 统计数字处理 采用x±s表示所测数据,U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两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平均水平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平均水平比较(略)
2.2 两组用药治疗期间副作用见表2。表2 两组用药期间副作用比较(略)
以上恶心、皮疹、更年期综合征表现均经对症处理好转,继续治疗。肝功异常5例均放弃治疗,停药后3周恢复正常。
23 用药一疗程后两组患者贫血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观察组血红蛋白平均由77 g/L上升到118 g/L,对照组由平均77 g/L上升到102 g/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2.4 10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获得有效止血,并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6个月治疗效果见表3。表3 用药一疗程结束后6个月疗效观察组别(略)
3 讨论
3.1 雌激素水平对围绝经前期功血的影响 围绝经前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下降所致的子宫出血。此期卵巢内残存卵泡,虽有发育,但不成熟,无排卵,没有黄体形成。因此体内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极少量的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刺激下增生过长,最终突破性出血。若雌激素水平持续降低至最低水平,则月经稀少或闭经。
3.2 米非司酮配伍甲睾治疗围绝经前期功血的理论基础 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的作用不只单纯抗孕激素作用,它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均有作用。对下丘脑的作用是抑制LHRH分泌,从而影响FSH和LH的分泌,不直接对垂体作用抑制FSH和LH释放,而且还促进卵巢抑制素分泌,抑制FSH分泌[1],从而使血清FSH和LH水平进一步下降。对卵巢作用主要是抑制卵泡发育和延迟排卵,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凋亡,从而增加闭锁卵泡数,加速卵巢内残存的卵泡萎缩,造成闭经[2]。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宫内膜发育。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故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有些学者研究表明,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尚有抗雌激素效应,这种效应并非作用于雌激素受体,而认为是一种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3]。由于雌孕激素在女性生理过程中对子宫内膜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奠定了米非司酮抗子宫内膜增殖的作用基础。就102例围绝经前期功血患者治疗后获有效止血,并出现药物性闭经,提示了米非司酮可诱发子宫内膜凋亡。甲睾作为雄性激素的一种,具有直接拮抗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卵巢与垂体功能的作用。在米非司酮作用的基础上,使雌激素水平降至最低点,从而加速卵巢内残存卵泡的闭锁,最终导致月经稀发式闭经、绝经。同时,甲睾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修复,逆转分解代谢过程,并可直接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从而加速纠正贫血。
33 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清雌激素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红蛋白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甲睾的抗雌激素作用与米非司酮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两者合理配伍可以加速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卵巢内的残余卵泡闭锁,促使子宫内膜凋亡,诱发绝经。由于两者均小剂量,故配伍后未加重副作用。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睾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可靠,副作用小,是诱发围绝经期绝经的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机器换人;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与战略
一、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机器换人”的战略机遇
1.科技发展是“机器换人”的前提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从核心技术到实际生产的转化加快,“机器换人”发展战略也得到进一步落实。工业上的机器人行业经过20多年发展,基本实现了从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三角等地,为珠三角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生长土壤。近年来,东莞科技快速发展,科技转换为产品的周期不断变短,产品日新月异,实现了以往的不可能,让我们对“机器换人”的发展,实现“无人工厂”的目标充满了期待。
2.人口红利下降是“机器换人”的动力
目前,由于人口w移等原因,用工荒越演越烈;同时,用工成本呈现多倍增长,严重影响东莞工厂的正常生产。“机器换人”换来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节省人工、稳定质量、方便管理等优点,不受人为情绪的控制,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机器换人”替代的是人海战术,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留住员工更难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团队希望能了解“机器换人”全面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东莞“机器换人”的现状。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曾经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产业支柱,依靠充足的外来人员,依靠“多而廉”的劳动力创造了辉煌。近年来,因为人口红利的下降导致工资的上涨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原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必须考虑“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这一转变引起我们团队的思考,曾经依靠人口红利让东莞繁荣兴盛的制造业,能否利用现今的科技再创辉煌?能否通过“机器换人”、发展智能制造来充分释放自动化的效益空间,让东莞制造再创奇迹?“机器换人”能否促进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究。
3.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机器换人”的根源
东莞制造业的劳动力主体是全国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但随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有所提升,人们的择业观念有所改变,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增加了招工难度。这意味着东莞制造业将丧失“廉价劳动力”这一重要依靠,而机器换人正好可以减少工人的数量,以适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激发制造潜能。
4.政府支持是“机器换人”的推力
东莞市政府出台的“一号文”聚焦“机器人产业”,提出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从六大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在财政扶持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持,推广奖励补贴制度,解决企业“机器换人”的融资问题;在产业培育方面,包括重点发展先进适用工业机器人等8方面提出紧贴需求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设高校合作建设机器人研究院、加强国际机器人技术交流合作各方面要求,提高机器人技术自给率;突出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机器人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加大国内外先进机器人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建设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东莞政府在支持机器人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配套实施方案涵盖范围广,并且措施有力。
二、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机器换人”的发展现状
1.积极进展
(1)产业集聚明显,规模效应增强
东莞市政府【2016】1号文件出了“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等方案,以松山湖高新区为中心打造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在周边地区形成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带,围绕各行业智能装备需求,构建以装备应用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供需组团。
在东莞松山湖的国家高新区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14年11月正式揭牌,旨在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吸引创新队伍、聚焦核心技术、培养优质科研、汇聚金融资本、培育标杆企业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创新活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中心。未来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基地平台的建设将促进整个产业链条,不单单是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掌握,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完善,为产业发展与区域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搭建无缝连接的通道。
(2)人才需求旺盛,创新培养方式
随着“机器人”行业对特殊人才的高需求,新的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被大家提及与关注。东莞各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相关企业希望通过与各高校合作,建立实验班,成立高校订制班,创建一条为本企业提供相匹配技能的人才通道。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自成立以来,尝试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与协调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各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东莞市机器人企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代国际上基于项目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与高校合作使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接触相关业界项目,参加企业培训,毕业能够到企业到岗就业,适应当今机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机器视觉助推,新型平台萌芽
机器视觉,即“有视觉”的机器,能够实现检测、判断、识别、测量等功能。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高柔性、高自动化等特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大批量的工业生产,用于装配定位、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识别等方面。东莞一些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三四百个工位就有四五十个工位要用到机器视觉相关产品。
东莞市长安镇奥普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视觉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机器视觉光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整套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及服务,目前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样在东莞,像OPT这样的机器视觉高新技术企业也越来越多并不断发展,机器视觉行业将跟东莞“机器人”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此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机器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出现。机器人第三方服务机构是发展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融资担保、设备租赁等第三方服务,加速培育一批机器人应用综合服务的新型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生产制造、设备改造、机器安装、投资融资到财政补贴申请的一系列配套服务。未来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诸如像东莞万江北大众智机器人产业园这样的机器人第三方新型服务平台也会越来越多。
2.现实挑战
(1)融资渠道较窄,泡沫企业浮现
当今“机器换人”一片叫好,不仅仅是东莞,各地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热情都很高。但面上的繁花似锦,掩盖不了内在的一些问题。
内部融资是中小型机器人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随着机器人企业发展需求的增加,资金成为机器人企业发展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缺陷,很难获得直接融资,得不到充足的银行贷款支持,致使机器化生产出现困难。
与国内许多行业一样,机器人企业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质量的提高。不少与自动化有关的企业打着“机器人”的名义,对外宣称从事机器自动化生产,实际上还是传统的低端产业。一些企业也会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招牌去“忽悠”政府寻求扶持,提供土地、提供金融服务、提供补贴,“机器换人”的热潮下及时遏止“高端产业低端化”的泡沫现象至关重要。
(2)核心技术空心,遭遇发展瓶颈
东莞的机器人企业基本靠进口,多为引进欧日企业的机器设备,智能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据了解,东莞市在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15亿元产值中,系统集成环节占65.5%,本体研发应用占30.9%,而核心零部件研发环节仅占3.6%。在一台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一般占一半以上,而“教”机器人做动作的系统集成占据成本小头。东莞的产业链产值结构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形成“倒挂”,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利润,最终流入企业所的外企腰包。
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而国内不少相关企业却处在“三低”甚至“三无”阶段。在没有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科技基础下,企业只能赚外壳和组装这种简单技术含量少的微薄利润,“做的只是机器,而不是机器人”。
总体上看,东莞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仍是转型的瓶颈、发展的短板。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够规范,科技创新的体制不适应,限制着创新活力的激发,制约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制约着技术与经济的有效对接。
(3)创新人员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机器换人”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用工交替的现象,流入了专业的新技术工人,被淘汰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通工人,这一现象衍生出一大问题,传统的普通工人将何去何从?机器替换的工人大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普通工作,但有相当部分低文化素质职工难以转型,这不仅仅是企业与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波及整个社会。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自动化升级面临劳动力结构改变;另一方面,在高技术领域方面当前能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调试的工程师太稀缺。松庆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黄惠权先生表示:东莞的条件好,各方面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只要工程师能够设计出核心的方案,在东莞所有的东西就能够配套起来。不仅仅是工程师,未来的机器人企业也需要能够操控机器的人才,在某种意义上不啻于一种新的“用工荒”。
很多东莞中小型“机器换人”企业由于资金不够雄厚,为保自身的存活,给予工的工资自然不会太高,这是创新人员离职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发展,创新人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需付出大量脑力劳动;但是,其产出提升幅度不大,创新人员与同事及同行业人员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薪酬问题最容易引发其对工作的不满意,从而选择离职。
(4)行业标准不明,缺乏标杆企业
东莞无疑是国内的制造业龙头,工业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东莞要想转型应形成行业拉动效应。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的生产的李群自动化公司的谭总监说,“与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竞争,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还得培植几家标杆企业,这样我们的民族机器人产业才有国际竞争力,‘机器换人’计划和工业智能化才能推广普及”。
衡量全链条式的机器化标杆企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标准化。一个行业,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标准,就没有先进的制造业,更无法实现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转变。
三、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机器换人”战略的发展路径
1.加强信用建设,全力培植高端产业
在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政府加大了扶持机器人企业的力度,但是要彻底解决融资难题,只有政策的扶持显然不足。政策只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如果机器人企业的信用环境得不到改善、信用不对称问题得不到解决,金融机构推出再多的融资产品也解决不了这一困境。所以机器人企业必须加强信用建设,实现信用信息对称化,从而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严格的把关审核是确认资助必不可少的前提,资助审核环节过于烦琐,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则没有更多的人力、精力去处理审核事宜。若想要将智能转型涉及更多的中小型“机器换人”企业,资助的审核环节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创造一个高门槛同时又宽领域的企业大环境,让真正的智能企业能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将虚伪的挂名企业止步于这一重要的领域。
2.提高科技创新力,将产学研有机结合
当前,东莞积极响应加快攻克“机器环绕”企业关键技术的项目启动,重点突破智能测控、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难关,初步规划出一整套产业模式;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者,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物流供应链、产品营销等环节的机器化程度,旨在以机器人生产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根据“工业4.0”战略实施,借鉴德国通过产学研多方力量推动智能制造生产的经验,东莞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提供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使得企业能够融合多方产学研机构的资源,形成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及产业研发联盟;另一方面,需要高校的积极响应,推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定制型高校培训班与孵化器,使高校人才更加能够适应智造企业,促进生产、学习、研究真正地融为一体。
3.营造企业文化,重构促进转型
东莞机器人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重视创新人员的价值观,减轻工作上的精神压力,重视人文关怀建设,与员工建立非正式的情感联系;营造“自由、民主、公正、开放”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共处、和睦共赢的工作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给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机器人企业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如何快速发展,而在职工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就会加重企业的“用工荒”。有效沟通不仅可以避免矛盾,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定期与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员工要及时给予帮助;定期搜集员工建议,让员工们匿名填写,这样员工可以表达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积极采纳员工的正确意见。
在面对新一轮“用工荒”的挑战中,重组用工结构意味着企业的更新换代,从而推动了“机器换人”战略的发展,若处理得当,则能加快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4.实行行业标准,建设“全链条”生态环境
标准先行是“工I4.0”战略的突出特点。东莞在推进信息化与标准化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应扩大“机器换人”标准的应用范围,使行业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也应高度重视其制定的行业标准化在现实中的具体可操作性。发挥行业标准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让人才也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业标准进行培训与筛选,将人才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信息化管理,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在向未来产业竞争中占领优势。
建设“全链条”生态环境,通过建立“机器换人”设计平台、“机器换人”应用推广中心、“机器换人”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等各类示范平台来搭建全行业连接的桥梁;选择典型行业和镇区,形成行业性和地域性示范效应;通过东莞“机器换人”企业的布局,以点带面,形成具有高端技术产业优势的研究机构、高校、生产企业、应用企业组成的机器人网络平台;东莞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也应搭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高效整合资源、拥有核心技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