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方法;结合;病理教学;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62-02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主要为了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研究患病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病理学的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极强,与许多医学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病理学的知识系统环环相扣,需要进行推理学习,因此大多数学生感到病理学难学,即使学后也会觉得有些问题难以理解。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方法
1.1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本上的内容只是简单的文字描述,枯燥无味,学生见了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生动地将病理切片显示出来,增强了学生认识度。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有许多微小的病理变化,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在课本上根本就没有体现。通过实验课的标本、显微镜及多媒体,看起来很直观,使学生能更好地用肉眼观察其特点,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通过与临床病理科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到科室进行见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教学,就要注意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果教学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往往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科学是用理论来表达对真理的掌握和运用,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真理。如果做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病理学特性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理论知识。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目的
病理学在医学教育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纽带,所谓病理学是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对病理学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如何教授病理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一点是关系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也就是如何实现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变,可见,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的理论是教学的前提,然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必要环节则是实践。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实践则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在病理学教学中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好习惯,并且有针对的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简称PBL教学,[1]主要是针对病理学重难点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堂资料的整理,组织语言阐述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能自主的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医疗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PBL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新的疾病类型,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这些疾病,医学技术必然要进步,科学研究同时要不断深入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讲,病理学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进行病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的中,一定要结合当下教育背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制定出适合时展的教学方案。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综合模式为理论课、实验课、网页设立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置,这中模式的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病理学课程记性设置。比如病理学教学网的应用,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将课程通过网络的形式展现,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在文字中加入配图来进行文章加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将病理图片进行橱窗展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理图进行展示,这样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选择典型的病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提高学生独立观察能力;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更能体现病理学是临床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病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三、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教师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病理学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具有高素质,教课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高校病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纵观当下病理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依然流于形式,教育改革未见明显效果,填鸭式灌输方式依然在高校教学中占主导。[2]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学习病理学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病理学课程时长被缩短,课时虽然缩短了,但是适合短课时教学的教材并未应运而生,这就使得教师还依据原有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科教学。由于课时与教材的不配套,给教师授课增加了难度,直接影响教育成果。面对现状,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对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师资队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病理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理学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的表达出来,将书本上死板的知识点讲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实相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教学研究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融入到病例实践中,这样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穿插到实践中,更方便同学的记忆。通过开放形态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动手中观察,在观察中进行实践,更直观的对病理学认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网络,将病理学放到网络上,形成网络课程,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无形中也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教学大纲,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都可以尝试,再比如说,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情景,自主制作课程课件,让同学分组形式进行讲解,使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讲课掌握课程重点,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讲解讨论过程中,增强同学间的团队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课程讲解,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对临床的热爱之情。五、试点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很多先进的病理学资料都是外文编纂的,要想更加透彻的学好这门课程,外语水平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进行试点教学,对某个班级进行双语教课实验,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外文专业术语,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病理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中外对照,这样更能够加强学生对外文的强化,但是医学专业本身学业课程负担较重,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外文讲解,主要强化重难点的外文记忆。对于其他班级来说则以学生自学外文为主,增加期末考试外语测试环节,这样也能有效地敦促学生学习专业外语,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波,周春辉,侯力,李连宏,唐建武.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01)
[2]李晓丽,林锐.T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们与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们又是学习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连接着正常人体机构和机能以及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和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的科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撑[1]。但是两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病理学重点研究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属于形态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机能代谢的变化,属于机能学。而疾病的整个变化过程,包括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因此两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高职高专医学学习的学制时间短,因此病理学教学中病理学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其教材中分为两方面内容,上篇病理解剖学(即病理学)和下篇病理生理学。虽然专科教学中两门学科融合为一本教材,但整个学时并没有增加,反而比本科教学一门学科的学时还少,导致课程内容不断被压缩,并且两个内容课时分配不均。大部分专科学校包括该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以病理解剖学学内容为主,导致学生对病理生理学了解内容少。这对学生以后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极其不利。因此根据专科病理学教学的现实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急需真正把两门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删除一些的重复内容,进行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整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2]。
1教学体系的改革———理论课和实习课并轨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是先有专业教师讲授理论课,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上完之后,中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课内容容易遗忘;再加上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学时不足,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重复,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可通过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把病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由专业教师主讲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中,实时看到课件;教师在讲解理论内容后,将实验课内容一并进行讲解,再由实验教师带领各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这样可以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解决了病理学学时偏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知识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系统编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病理学授课内容编排为先上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在上病理生理学内容,这样就使两门学科各自为政,没有系统地将疾病时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新编排后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两门课中的一些相关章节放在一起交叉讲授,在讲授一个内容的理论课讲授完后,同时开始实验课的教学。首先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交叉讲解,比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血栓形成这一内容,微循环血栓形成可能导致DIC,DIC则是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那可以安排讲解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后讲解DIC这一章内容。这样就可将机能、代谢和认识。在讲授病理解剖学各系统疾病时将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内容有机地融其中。例如消化系统疾病中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都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因此从形态学的病变基础联系肝脏代谢机能变化来阐述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然后,再安排相关的实验,从内容的连贯起来将每一个系统疾病无论在疾病机制还是形态学方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渗透于病理老师的教学中。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弊端,如淡化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多媒体课件的应变能力差等。因此,教学不能单纯以多媒体教学讲授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学习内容配合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3.1PBL教学法在近几年的医学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ed,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3.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先由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通过选取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的案例来教学,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3]。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与临床联系最紧密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可改成病例讨论。组织临床病例讨论,让学生初步接触到临床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个病理教学质量。3.3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设计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一个病例讨论题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具体到病理学教学中,①教师根据某些章节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一些典型病例,然后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个好的病例讨论题应该包括一个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等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全部覆盖。②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接触临床知识比较少,对一些临床术语和检验指标感到陌生,但为了解决问题,会利用课间或休息时间主动通过教材和网络等学习资源查阅收集相关的知识并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围绕该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等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先让学生各抒己见,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讨论。在整个讨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讨论完后每组选代表针对讨论的问题来阐述这一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④最后由教师围绕病例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难点、重点再次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病理学课程网络资源库,其使用的对象为教师、学生,从教学档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和案例库三方面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内容融会贯通,尤其是案例库建设时,其里面的案例要包含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预后和结局整个疾病的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劳动[4],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库自学,扩展更多更新的知识,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过渡,由于专科这两门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把器官的病理变化和患者的机能代谢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联系起来,真正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桥梁作用。
作者:刘洁 刘怀 彭微 徐筱红 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萱.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3(1):40.
[2]王崇宇,吴伟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态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74-75.
关键词: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Methods In high school class of 2014.1~2014.8 class of 486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inal exam of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o carry out the effect. Results All students' final grades have improved, to raise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athology study adopts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help to promote the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Pathology;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Teaching mode
病理学作为与临床医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为临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国外医学院校认为[2]病理学是引领学校学科发展方向的主要力量,承担着教学和医疗等任务。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病理学学习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求。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在病理学课程开展中,理论与实践分离,无法突出职业院校以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3]。本学科知识更新迅速,导致学科高度分化、高度集中,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在病理学讲授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高护1~8班的4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教学环境的设置 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将显微镜实验室有效的运用起来,使教学场地既能满足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方便实验操作。同时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清晰准确显示典型病理变化,结合显微镜观察实体标本,能使学生形象客观的掌握所学知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动脑不动手的上课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2.2专业教师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实验展示,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还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合理分配学时,完善课程结构。首先体现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课件必须具有实用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杜绝把课件当做课本的复制,把屏幕当做是黑板的教学模式。
1.2.3教学计划的调整 病理学计划应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制定 [5]。对护理专业学生应侧重讲授病理学临床病理变化,促使学生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并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4翻转课堂的实施 课前向学生明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各小组的任务及要求[6]。以学生为主体,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学生自主的实验过程中,通过边做边学,让学生既能学会操作既能,又能掌握理论知识。
1.3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评估、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等方法客观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
2 结果
所有学生期末成绩均有所大幅提升,所有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予以肯定。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3 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3.1 病理学学科性质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或病理切片,加深对病理学相应理论和临床表现的理解,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2护理专业特点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作为高职护理院校的一个重要的独立专业,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病理学过程中不但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也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才能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因此针对该专业学生,需要强化病理与临床联系部分,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护理专业的专业特色。
3.3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4]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见于一些高考成绩较差,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实践从课程中获取最直接经验。
3.4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5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有效的将理论与紧密集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边学、边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Seung Park, Anil V. Parwani, Raymond D. Aller, etal. The history of pathology informatics: A global perspective[J].J Pathol Inform,2013,4: 7.
[3]张惠铭.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并轨教学模式[J]. 医学教育探索,2010, 9(10):1352-1354.
[4]曹冬霞.边疆卫校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8):242.
【关键词】 学生,医科;病理学;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我国医学院校来说,主要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加强科技交流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已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开展双语教学[1~3]。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我院率先在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中开展了病理学的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医学专业词汇、学习兴趣、英语应用能力和阅读医学英语文献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以便更好地促进我院双语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
1 双语教学的准备
1.1 教师的准备 以往研究证明教师的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教师,还要求教师对公共英语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挑选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师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已过专业英语八级;②已在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过英文语种类医学论文;③病理学讲师以上职称;④具有医学英语口语培训资历;⑤具有扎实的病理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医学知识;⑥双语教学试讲为“优秀”。
1.2 双语教学大纲及双语教学教材的准备 病理学课程主要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和听力水平较低,因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根据我院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了该专业病理学双语教学大纲,该大纲具有如下特点:①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对照进行编写;②知识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及了解四个层次进行分类;③明确规定并罗列专业英语词汇量及要求;④附列全部专业名词及要求;⑤内容根据国内统编教材章节排列。过去一些研究认为双语教学应选国外原版教材,但国外原版病理学教科书价格昂贵,而且内容量过多,与国内相应专业病理学统编教材相差较大,国内学生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消化吸收,而且目前国内缺乏病理双语教学的专用教材,因此我们根据国内护理学本科专业统编病理学教材[4]自编了病理学双语教材,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容及排版与国内统编教材相一致;②专业英语词汇附中文解说;③图文并茂;④适当介绍了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如严重呼吸困难综合征;⑤每章均附有根据教学大纲精心设计的练习题。
1.3 双语教学课件的准备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制作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课件清晰,用词精确简练;内容条理清楚,尽量避免成段的英语内容,各章节、提纲、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表示,并辅以较多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每一章节后制作简短的英文小结,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
1.4 学生准备 做好对学生的宣传鼓励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学生阐明双语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搞好双语教学的信心。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中文教科书相关内容,便于课堂上对照理解。
2 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病理学作为医学本科生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的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专业内容,因此我们采取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先后采用了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全中文讲解模式(模式1)、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讲解模式(模式2)及中英文对照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式讲解模式(模式3),我们发现以模式3进行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模式1和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讨论式、病例分析式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理解掌握专业知识。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效果,作业应紧跟教学内容,难易适中,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
2.2 教学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及时改进、课后通过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逐步完善双语教学的方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2.3 效果评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同时检测双语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学考试中采用中英文混合出题,分别检测学生的病理学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英语水平。
3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展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对于国内医学院校尤其是民族医学院校来说确实是一项重大挑战,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适合国内医学教育的双语教材,因此编制与国内相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相适应的双语教材是必需的,这样才可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是教师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鉴于口语一直是困扰中国人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国内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英语或多或少都带有“哑巴”英语的痕迹,而且思维或多或少带有中国人的习惯,另外语音的标准化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全面提高其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只有具备了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师才可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第三是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及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才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通过三年的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在民族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时的教学总结等可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
[2] 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