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探究性阅读教学 教学理念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水平已取得一定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探究性阅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注重循序渐进。不同的阶段对于探究性阅读教学有不同要求,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
第一阶段需要对学生的自由阅读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他人交流想法与感受;
第三阶段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揣摩文章大意,体会其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
第四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阅读课文方面的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解答问题。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念
(一)在阅读中由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结点进行探究
探究,始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时,教师要注意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结点展开探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二)在学习兴趣与阅读内容的联结点上进行探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发展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果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则很难达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没有阅读兴趣关系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在阅读存在争论的问题上进行探究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析同一个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答案可能是存在差异的。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知识。
(四)在阅读课文与生活的联结点上进行探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不能将教师的观点简单地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营造充满智慧而又平等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三、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指导方面
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时要遵循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推荐阅读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要保证阅读内容的思想健康向上,语言规范,能激励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阐明阅读的目的、方法与要求,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对学生所作的阅读笔记进行指导;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阅读情况。
(二)学生阅读方面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一定的步骤。阅读步骤是否科学正确影响阅读的效果与效率。阅读步骤可以大体分为以下方面:浏览阅读内容的目录,对需要阅读的内容形成一个总体的了解;对每一个章节中起过渡作用的文字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思考作指导;通读整篇文章,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复述、概括,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阅读的课文进行复习,掌握阅读内容。
(三)评价机制方面
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否很好地实施,能否达到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与是否有合理的评价机制密不可分。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设计如下:班级内部分组学习,对每个小组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不同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小组内部成员间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统一作出评价。
(四)课外教学合作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语文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交流空间,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拓宽知识面。
(五)阅读积累与总结方面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总结班级学习小组的阅读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承担好教书育人的使命。另外,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
四、结语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其最高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可以独立进行阅读学习的人。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对策。所以,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理解探究性阅读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并注意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发现并改正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祝囡.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3(18).
——基于阅读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希望本文的探究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阅读教学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新课改的传入,在时展的今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然落后,无法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使学生领会作者感情”等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对阅读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参照阅读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案例。
一、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
(一)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内涵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解释,即阅读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遣词造句情况、架构情况以及能够解答文章习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认为阅读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得意”、“得言”与“得法”。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并能够明确文章的布局并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从两个理论,即信息传播理论和阅读学理论。并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结合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学生“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知识的过程就是存储变换输出这一系列过程,而且是相结合于“信息传播理论”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遵循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逐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由于互动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所以,阅读教学理论强调阅读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在教学中也应将“互动性”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中,包括手机、电脑、Ipad等多样化的媒介的出现致使初中生阅读出现“表层化”、“随意化”以及“感性化”的特征。虽然阅读媒介愈加丰富,但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学阅读是时候做出调整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不注重对学生实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调整教学方法,而太过注重“考点”,导致学生对阅读无法产生兴趣,最终使阅读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致使学生兴趣降低,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也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题式教学
由于当前初中学生阅读“随意化”以及“零散化”,在笔者看来,主题式教学策略就成了一种比较适用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对阅读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化整为零”。详细来讲,除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对文章的语句、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理解,其教学内容可谓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被称作为完整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选定一个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进行“发散”从而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主题式教学的应用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本身的水平有较多的了解,这样所提出的问题方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不能太难或者太过简单,否则起不到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三)课堂整合式提问
所谓课堂整合式提问的内涵即“提纲挈领”以及“整体化”,通过对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的串联,使阅读教学整体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借助一个一个的“问题链”主动深究,最终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依照上文所说的“信息传播”理论,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探究,使学生“存储”文章知识,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自由发挥,反馈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以上方式,以期达到较优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堂整合式的提问需要语文教师熟知所教学内容有整体,甚至整个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要了解,这样方能更好的进行整合式提问。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策略实际上是“阅读理论”的表现形式,阅读理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互动,与师生进行互动等,因而强调“互动性”。通过互动这种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主动探寻知识,加深理解阅读文章。同时,互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注重整体阅读以及关键词句评析
对于初中的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整体阅读的把握以及关键字词句的评价赏析。通过整体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以及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大体的了解与把握;而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感知文字的内涵、美感、使用艺术等,对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对字词句分析时需注意到不能只倾心于华丽的辞藻,最好是对语言进行合适的运用,那些贴合实际,朴实的语言,同样需要认真品析。
(二)重视读写结合以及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且能够在写作中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可以首先通过片段模仿这种简单的模式,训练学生作文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其写作能力。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学生可接受的知识面窄,又考虑到教学规划,精选收入课本的课文虽然代表性很高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教学大纲、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文内容等因素,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的。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语
本文是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文章在论述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后并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指出了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到的地方,目的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其中一块探究,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嵇存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英语广场,2018(09):164-165.
[2]李家惠.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0.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51―01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1. 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具体说来,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2. 群文阅读的重要特点。第一,教材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内容,不宜寻找过多的课外文章,吃透课本才是关键,注意单元整合,以课外阅读为辅助手段。第二,在以课本内容为主的前提下,着重增加课外阅读,注意课内外文章的关联性。第三,确定明确的主题,从多篇文章的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多种思想和写作手段。第四,以多种形式进行主体阅读、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群文阅读的形式。
3. 群文阅读的要求。第一,群文阅读跟现代的新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群文阅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展开,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自主学习,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第二,群文阅读需要一定程度的精读。在群文阅读中,虽然阅读量大,但是不能过多地使用略读,需要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对于课本内的文章必须精读,而课本外的文章可以适当略读。第三,群文阅读需要注意文章的精髓和评鉴。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1. 加强搜寻能力,找关联度高的文章。之所以将一些文章拿到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值得学习和研究。寻找关联度高的文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共同点,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文章的理解和搜寻能力,将这些文章整合到一起进行阅读。
2. 紧密贴近实际,需找出文章根源。所有文章的内容都来自于人的生活,因此在群文阅读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紧贴生活。在整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阅读的要求、问题的设置都较概括,学生与教师抛开了传统课堂的目标、问题压力,沉浸在文本中,学生阅读效果反而更佳,阅读收获巨大,课堂闪光点频现。
3. 寻找共同点,积极进行主体探索。传统的阅读方法形式主题单一,不易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无法使学生全面地认识文章的主题。而充分利用好群文阅读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对主题认识、写作方法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关键词: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层次
一、引语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理解和接受文本中的信息,也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因此,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表面上看,阅读似乎是读者一个人与文本内容的交际活动,但实际上它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在辨认文字的同时利用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而小学英语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学生们的思维,并根据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特征和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三个层次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中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意思,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能力。而阅读能力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
表层理解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文字符号表示的字面意思。表层理解是对文章事实的了解。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下面由PEP教材8U3 part A部分举例。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阅读后回答:
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Mike's home?
What did Zhang Peng do at Mike's home?
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教师在提问学生,提供他们一些时间考虑的同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答题线索,如关键词或主题句等等。并告诉学生回答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些语法语序问题,如回答“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这一问题的时候语序是“主+谓+宾”,需要把助动词“did”转化为后面动词的过去式形式,所以回答的句子语序应该是“Mike and Zhang Peng did something in the park.”(作为新教授的语法的时候,强力推荐)而口头式的回答形式也有助于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达到了新课标的标准。
(二)深层理解
深层理解要求的不仅是读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是要去透过字里行间能够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隐含意义。深层理解考查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对事实的理解,而是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它要求学生根据作者在文中传递的信息,凭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文中没有明确表述的,但跟课文中所述内容相关的思想与信息。它要求理解的不仅是文本本身传达的事实信息,而是传递在文本之外的信息。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请学生们阅读后作答:
Does Kate like her birthday gift?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Zhang Peng and Mike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In what other ways can Mike help Zhang Peng?
在此阶段教师们需要考虑的是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没有太多社会经验和经历的小学生,所以当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提供关键词或启发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比如说,对问题“Does Kate like her birthday gift?”,学生如有迟疑,老师应该提供关键句,如,“Kate said” “Thank you. I love that” ; 对第二个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回答问题,比如,从Mike 和 Zhang Peng 互赠礼物这件事情来看,他们是好朋友。“So, we can know that they are good friends.”此阶段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扩展学生们关于对话主题的背景知识的理解。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东西方在过生日时候的区别和共同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评价性理解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从所读的文章中获取信息或利用已经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在此阶段,读者需要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并对文章中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评价性问题有:
What do you think towards this problem?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在此阶段,在给学生时间考虑的同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给学生提供回答时急需使用又难度较大的词。而词的提供根据不同年级也有不同的挑选。比如,如果是需要学生们描述当地天气的话,给学生提供所有可能涉及到的词。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避免只给学生提供会用到的词。因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大纲词汇,需要他们从这些选择中辨认需要的词汇。因此,这对学生们来说是练习词汇的好机会。其次,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不管是二人组讨论还是三个或三个人以上的小组讨论,都能够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丰富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增进团队之间的合作。最后,此阶段的回答比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的回答都开放自由,也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必须开口讲话,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创建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真正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由传统教学模式引起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由于多年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经历放在解释生词、词汇搭配、句型操练等语法知识的练习,而过多的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整体文章意义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也就是作者的真正思想。另一方面,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阅读理解问题还是集中于表面性问题,也就是学生对事实的考查,以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难以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开创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发展学生表层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能力的培养,因为它们关系着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否能真正得到提高和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否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设置关于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问题,使他们的阅读达到更高的水平。
1.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拨动学生这根“兴趣”之弦,将决定课堂效果的好坏。近年来,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融入信息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在课堂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语文课堂上其乐融融。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可以欣赏到海底绚丽多姿的植物,活灵活现的动物,所以学习时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
2.创设学习情境,身临其境。语文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学习古诗《春晓》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鸟鸣声……学生面对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画面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增大学习容量,丰富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需要学生多渠道地去学习。网络中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学语文学习取之不竭的源泉。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学生意犹未尽,课后利用网络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文章,还有祖国其他地方的名胜古迹,出了一期质量上乘的“大好河山”黑板报。
4. 突破学习难点,化繁为简。一些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在教学时,针对具体情况,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等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突破训练难点。学习《夜晚的实验》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抽象词汇。运用信息技术,将蝙蝠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耳朵,蝙蝠改变飞行方向这一过程做成动画,学生在视觉形象的作用下,豁然开朗,很快明白了蝙蝠夜晚飞行的原理。
二、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师的观念更新不到位。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素质。有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信息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积极学习教学理论,以使用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使其更好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