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总论

病理学总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总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总论

病理学总论范文第1篇

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在14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9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32例患者均符合第十二版《使用内科学》中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临床护理

2.1合理安排休息

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宜劳累,应该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一般至少为2至3周。此外,患者卧床期间,要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病房的舒适度,要保持温暖的室温,清新的空气,尽量减少探视和陪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行动,避免其过度劳累,例如:出现严重水肿的患者,必须要等水肿和体腔积液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动;出现感染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活动,感染控制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2饮食护理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饮食,提醒并指导患者家属注意饮食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注重饮食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减少对过甚营养的摄取。例如: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尿少的患者,要严格将其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g/d以内;尿少、血钾含量高的患者,要限制其使用含钾量高的水果、蔬菜。对于血脂高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的食用量。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依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定进食。对于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方面,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于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需要区别对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8-1.0g/(kg*d)之间,热能摄入量在126-147KJ之间;肾功能不正常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6-0.8g/(kg*d)之间;此外,对于重度水肿且尿少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每天的进水量。

2.3感染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水肿,长期服用、注射大量的含激素药品,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首先要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病房隔开;其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清新,最好每天消毒;再次要保障患者自身的卫生清洁,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最后,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等。

2.4心理护理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心理上,都存在恐惧、烦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对于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然后,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结合客观实际,向患者疏导正确的思想;确保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2.5药物治疗护理

在药物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首先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后,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就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争取到急救的宝贵时间。

2.6出院前指导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注意事项是合理饮食、防止疲劳,因此,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让患者回家后,根据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注意合理饮食,注意防风寒,注意在不造成过度疲劳的前提下,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3结果

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22例患者得到治愈、7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未治愈。

病理学总论范文第2篇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又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由于病理学具有内容庞杂、理论抽象、概念繁多等特点,学生容易陷入机械性地记忆一些抽象的病理学名词和形态学变化等之中。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疾病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化难为易,使基础知识不断深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要以运动的观点认识疾病过程

疾病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当前表现仅能反映疾病的某个侧面或病理过程的某个阶段,如高血压病的病变发展可分为三期: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每一期都具有特有的病理以及临床表现。机能紊乱期是高血压的早期阶段,其基本变化是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但血管无器质性病变;长期反复的细小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受累的血管逐渐发生器质性病变,发展为动脉病变期,此期最主要的病变特征是细小动脉硬化;长期慢性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的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心、脑并发症,常常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死因。在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中所见到的病变,只是疾病的某一阶段,并非它的全貌。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疾病的本质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静态角度认识疾病现在的表现,从动态角度分析疾病可能发生的结果,在临床上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 要以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构成了万事万物[1]。因此,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即“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很多病理过程对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机体损伤后通常先由肉芽组织进行修复,以后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在于,它能把创口或其它缺损长期地填补并连接起来,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而且抗拉力要比肉芽组织强得多。但是瘢痕组织对机体也有不利或有害的一面,如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梗阻;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的瘢痕性粘连,可发生器官硬化[2]。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病理过程,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事物的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对人体有利的方面,避免或减轻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3 病变局部和整体的辨证统一

人体是由各个系统和器官构成的完整统一体,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使各部分之间代谢与机能密切相联。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整体从总体上制约着部分发展的方向,例如当结核杆菌感染机体的时候,如果机体免疫力比较强,则形成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即结核结节;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则形成以渗出或坏死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或者干酪样坏死。另一方面部分也制约着整体,部分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和发展,如肺结核病的病变虽然在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咯血,但同时它会引起发热、盗汗、乏力、消瘦和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同时还应注意到局部病变常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全身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在学习冠心病的病变时,不仅要知道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该注意其它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并发症,如主动脉、颈动脉和脑动脉、肾动脉等粥样硬化。在疾病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局部和整体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切不可只顾局部,忽视全身;或只重视全身而忽视局部。

4 病变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共性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个性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一切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如肉芽肿性炎是以肉芽肿形成为特点的特异性炎症,肉芽肿的共同特点是由巨噬细胞或其演化的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常见于结核病、伤寒病、风湿病、麻风、梅毒等。根据病因不同,所形成的肉芽肿在形态上也具有特征性,如结核结节的中央多伴有干酪样坏死,多核巨细胞的核排列在胞浆周边呈花环状或马蹄状,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风湿小体中的巨噬细胞转变为特异性的枭眼细胞和毛虫细胞。在病理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共性中发现个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由个性归纳出共性的能力。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病理学总论主要研究和阐明各种疾病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规律,即共性;各论是在总论共性规律基础上的具体化,即个性。学好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必要基础,学习各论必须经常以总论的知识为指导,并对总论知识进行补充。通过各论与总论的相互联系,使课本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5 疾病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临床表现则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例如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特点是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粘连,导致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使瓣膜口缩小,血流通过障碍。在左心室舒张期,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产生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当左心房进入失代偿期时,左心房血液淤积,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肺水肿或漏出性出血,临床上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和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左心房衰竭的表现。当肺淤血肺静脉压增高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结构改建,使肺动脉压持续升高,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大,继而失代偿,最终引起右心室淤血及体循环静脉淤血,临床上出现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水肿及浆膜腔积液等右心衰竭的表现[2]。在病理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机体的形态改变和功能代谢以及临床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密切联系。

6 疾病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其病因,疾病的外因是指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子,如生物因子、理化因子等,它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内因即机体的内在因素,一般是指机体的易感性和免疫力等。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该致病菌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但大多数人感染后只引起呼吸道局部炎症,只在极少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或者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炎。因此,要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疾病发生发展中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既不要轻视外因的重要致病作用,也不要片面强调外因而忽视内因。

哲学不是游离于科学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它作为一种认识自然科学的强大武器,应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病理学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哲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正确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来法.哲学原理[M].第四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46.

病理学总论范文第3篇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加强病例讨论、挖掘著名医学专家的名人效应、网络教育和课外活动等方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3],不但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病理学实验教学也变得生动起来。

将哲学思维引入病理实验教学由于病理学内容庞杂、理论抽象、概念繁多,学生容易陷入机械性地记忆一些抽象的病理学名词和形态学变化等之中[4]。这就要求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能运用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疾病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化难为易,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例如:①以运动的观点认识疾病过程:如大叶性肺炎的四个时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是一个连续、运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也是运动发展的。纤维素变化规律:从无到中量到大量最后溶解消散;红细胞数目:从少到多再变少直到最后消失;中性粒细胞:从少到多最后死亡溶解消失;巨噬细胞:逐渐增多;②以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如机体损伤后通常先由肉芽组织进行修复,以后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在于,它能把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并连接起来,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而且抗拉力要比肉芽组织强得多。但是瘢痕组织对机体也有不利或有害的一面,如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梗阻;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的瘢痕性粘连,可发生器官硬化;③病变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病理学总论主要研究和阐明各种疾病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规律,即共性;各论是在总论共性规律基础上的具体化,即个性;④疾病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⑤疾病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通过加强哲学思维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培养学生临床病理思维临床病理讨论会始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其形式为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加,对疑难病或有学术价值的尸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经常开展的一项学术性活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类似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复习所学病理学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体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把病理知识和临床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步骤是:由教师提供要讨论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在详细阅读这些资料和讨论要求的基础上,将有关资料按系统或器官进行归类,确定病变在何系统,主要累及何器官,哪些病变是原发的,哪些病变是继发或伴发的等,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地作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进而分析疾病发生过程及各种有关因素的因果关系,找出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讨论会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PBL教学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学法也称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PBL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搜索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问题的要点,把各要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索,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5]。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亦是如此。在要求学生掌握本次实验的各种基本病理变化的基础上,鼓励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从而了解一些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学习理论由奥苏伯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即: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方式介绍关于学习主题内容的前导性材料,这个前导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和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学习材料。这种渐入佳境式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能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溃疡型胃癌时,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导入前期学习的有关胃溃疡的相关知识。溃疡型胃癌和胃溃疡在形态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其病理特征。因此,可以设计溃疡型胃癌和胃溃疡之间的类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旧知识的异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

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等)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将有效教学理念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实验的参与度,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师生共同创造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6]。紧跟国内外医学教育前沿,与时俱进,结合我系教师团队特长及本校学生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探索最优病理学实验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惠及社会。

构建病理学实验教学开放性教学平台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构建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尸体解剖教学,讲解病变;组织学生参观临床病理工作的病理取材、制片、诊断室、细胞室和病理科研室,了解常规临床病理工作程序,熟悉病理学常规技术和新技术、方法;开放人体形态学科技馆;开放病理学多功能开放性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参加我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以及毕业答辩等。

建设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集显微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及灵活互动为一体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显身手,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我系建立了5个设备先进,集电脑、高级显微镜、摄像机、网络为一体的显微形态互动的多功能多媒体教室。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以师生互动、图像共享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展了形象思维,还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显微互动多媒体教学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成为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7]。#p#分页标题#e#

网络教学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是信息的载体;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和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结合病理学学科的特点,以校园网为依托,先后建立了病理学网站和国家精品课程病理学网页。学生不但可以在线浏览病理学电子教案、网络版CAI课件、病理学图片库和试题库,还可以通过病理学论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和进行网上读片讨论,学习不再受时空的局限。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指导学生看片和在线教学答疑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巩固和加强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病理学总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医院校 高职护理专业 病理学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1]。高职护理专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专业人才,并为其今后接受终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病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问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甚广,在教学、临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中医院校的病理学教学除了有病理形态学内容,还包括西医院校的病理生理学内容,教学内容繁多且较为复杂;再加上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导致很多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学习病理学。如何提高中医院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并能为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增强病理学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在中医院校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都必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明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

中医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专业人才。我校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把护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学教学时,既保障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使学生学好有关的临床病理联系,为护理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当前,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课时普遍压缩。以我校为例,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理论教学为34学时,实验教学为10学时。在如此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达到其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究竟要学哪些内容?学多少合适?这些问题始终都在困扰着广大病理学教师。在现有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是最为紧迫的。因此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学教学大纲,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等是属于病理学总论的内容,是属于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重点讲述,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对于各论来讲,要结合现有临床实践特点,重点讲解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可以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作为重点讲授内容,而对像原发性心肌病这类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作为简单讲授疾病。同时,进行疾病讲解时,应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放到同等重要地位。因为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只有明确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出现的根本原因,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完善。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增强病理学学习兴趣。

对于中医院校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同学的形态学比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的基础知识学习有限。另外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机能学知识掌握也不够深入。同时在我们所教授的学生中,有一些是文科学生高考进入这个专业的,他们相对其他学生来讲,对这些理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更加困难。基于学生的以上特点,我们就要选择更为丰富多样并且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与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病理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同时包含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内容,以病理变化讲解为主要内容。往往是课上大量的文字和病理图片交替出现,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学生稍有停顿,思路可能就无法跟上。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上,我们要将知识点大点分成小点,小点相互结合联系,有层次有对比地阐述给学生。同时可以应用一些已经被病理学教学广泛使用的比较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分解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等[2]。这样可以有效改善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加入到讲课活动当中来。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学的日常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学的讲授中,我们需要制作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3],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多媒体教学节奏比较快,同等时间内信息量大于传统教学设备,如果课件内容多而繁杂,重点不突出,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解力下降;有时教师为了完成课件讲授,还会加快讲课速度,更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另外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也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4]。自2007年我校BB教学平台创建以来,我们放入部分病理学教学内容,同时使用其他的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了使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进行临床实践,实验课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理论教学要做到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讲解透彻,实验教学要将学生引导到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的中心上来,从光学显微镜和大体标本两个层次掌握病理学知识。我们编写了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使用的病理学实习指导材料,重点掌握的切片标本和大体标本提供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比如讲解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的大体标本时,临床病理资料会提到胸痛,问学生患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症状,之后让学生重点看标本上胸膜处大量渗出的纤维素。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应的实验课效果也会不断增强。同时结合显微互动系统等现代化的实验课教学手段,开放标本陈列室等方式,努力使学生掌握更为牢固的病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

病理学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反馈,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增强病理学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VOL7,(2):5-8.

[2]郭刚.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9,VOL25,(11):2285.

病理学总论范文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笔者搜集肺动脉栓塞病例30,其中男20例,年龄32-80岁,平均51岁;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30例病均有两名以上医师阅片,其中一名医师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本组病例CT检查分别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plus4层螺旋CT,东芝16排螺旋CT机。层厚2.5cm,间隔2.5cm。螺距1.25。增强使用对比剂为碘佛醇,高压注射器速率为3.0ml/s。注射开始后延迟18-25s进行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重建(VR),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

2 结果

CT表现:6例为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均表现为中央型充盈缺周边见有环形造影剂,扫描层面与肺动脉平行则表现为“双轨征”,此征象多提示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效果好。均没见完全性栓塞。24例偏心性充盈缺损,20例为慢性栓塞,偏心型及环状附壁血栓充盈缺损 ,血栓附着于肺动脉壁上中心为造影剂,表面凹陷夹角为钝角的提示慢性栓塞。4例为偏心性充盈缺损,表面突起,夹角为锐角的提示急性栓塞。完全性栓塞:血栓基本上阻塞肺动脉,表现为血管腔基本上为栓子所占据,周边无造影剂带,远端分支无造影剂充盈。本组病例未见。在20例慢性肺动脉栓塞病例中,3例伴有支气管动脉扩张。

误诊病历:1例为血管折曲,误诊为肺动脉栓塞,1例为体-肺动脉分流,造影剂密度差异而误诊。

3 讨论

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已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常规手段,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3.1 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中心中央型充盈缺损,管腔偏心性充盈缺损、管腔完全阻塞和管壁不规则;

3.2 间接征象为:

3.2.1 马赛克征:是肺血灌注不均所致。

3.2.2 肺梗死:基底靠近胸膜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形或楔形影、边界清楚、有时中央可见气液空洞、为坏死组织溶解液化所致、邻近胸膜增厚,此为典型征象。

3.2.3 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扩张:肺动脉主干宽度不超过28.4mm、右肺动脉28mm,左肺动脉24.8mm。正常支气管动脉最大径为1.5mm.在进入段支气管的部位只有0.5-0.75mm,支气管动脉大于1.5mm即为扩张,慢性栓塞、复发性栓塞出现几率大,急性栓塞出现几率小,严重栓塞出现几率大。

3.3 肺动脉栓塞的积分

3.3.1 肺动脉分为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双肺动脉主干、双肺上叶肺动脉、双叶间肺动脉、双下叶、中叶、舌叶肺动脉)和肺动脉20段。

3.3.2 每一段肺动脉充盈缺损记1分、中央肺动脉出现栓子积分等于所辖肺动脉数,例如:左右肺动脉记10分、叶间动脉记7分、下叶动脉记5分、上叶记3分中叶舌叶记2分。中央肺动脉受累后所辖肺动脉不计分。

3.3.3 设定加权系数反应血管的栓塞程度:部分栓塞为1分、完全栓塞为2分,因此,每一位栓塞患者最大值为40,用积分除以40,乘以100%所得的百分比作为栓塞指数,反应患者的栓塞程度。

3.3.4 肺动脉栓塞的病理生理改变与栓塞面积的大小和栓塞程度直接相关,栓塞指数越高,中央动脉受累的比例越大,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几率越高。

3.3.5 发生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肺动脉栓塞,单一血管的横断面积80%被栓塞就会造成远端血流的明显减少,因此,栓塞指数越大发生肺梗死的几率越高。

掌握了上述征象,再配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重建(VR),显示肺动脉。一般诊断肺动脉栓塞并不难,但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还有很多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从而,给影像医师的诊断结果带来误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影像医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3.4 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常见原因:

3.4.1 患者因素:(1)运动伪影,如心脏搏动、呼吸运动等,此时肺纹理呈鸟嘴样,注意观察不难排除,必要时使用心脏门控。(2)肥胖因素,适当增加MAS和KV,外加薄层扫描可以排除。(3)肺动脉导管可产生射线硬化性伪影,此类患者应注意观察。(4)血管相关伪影,上下腔静脉回流造影剂混合不均,易误诊为血栓。

3.4.2 技术因素:(1)注射对比剂的速率应为3.0/s,延迟时间应为18-25s对比剂浓度100mL(300Img/ml),浓度过高、速率太快易产生伪影。(2)窗技术:注意调整窗宽窗位,窗宽为主动脉密度的2倍,窗位为主动脉密度的1/2。(3)重建算法:不要用高分辨率CT,要用软组织算法。(4)条纹状伪影,对比剂浓度过高造成的伪影,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效果较好。

3.4.3 解剖因素:(1)血管走行方向:折曲部位,亦形成伪影,使用多方面可退可除。(2)血管分叉:多层面重组可解除。(3)肺静脉:内可出现假及阴影。肺静脉不伴支气管,连续观察可除外。(4)肺门淋巴结:多方位观察可确定。

3.4.4 物理因素:

3.4.4.1 心衰患者:由于血流速度慢,适当延长扫描时间,肺动脉能够显示良好。

3.4.4.2 粘液栓:连续观察见指套征。

3.4.4.3 血管周围水肿:见于心衰患者。

3.4.4.4 血管阻力增加,体肺动脉分流:可以换一项检查方法。如MRIA。

3.4.4.5 肺动脉残余原位血栓形成虚与肺癌术后复发鉴别 :增强扫描可除外肿瘤复发。

3.4.4.6 肺动脉肉瘤:因肿瘤可分期强化可除外。

3.4.4.7 非血栓性肺栓塞:结合临床,确定栓子性质,如:脂肪、羊水、水银、脓毒性栓子等。羊水栓塞:产后;肺肿瘤性肺栓塞:可以“树牙征”;碘油:双肺实质内小结节,双下肺多见。水银:双肺见金属球;骨水泥:双肺点条状高密度影,脊柱外渗漏等。异物、可见导管等,则较易鉴别。

总之:除掌握了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评分标准外,还要掌握各种可能误判的因素,密切结合临床,细致分析、判断,才能对肺栓塞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王辰,主编.肺栓塞.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68-69,240-245,247.

[2]赵力,郎志谨,伍健林,等.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07-310.

[3]Washington L,Goodman LR,Gonyo MB.CT for thromboembolic disease.Radiol Clin North Am,2002,40:751-771.

[4]Cesario C,Lawrence G,Lacey W,et al.Indirect CT venography following CT pulmonary:spectrum of CT findings.J Thorac Imaging,2002,17:18-27.

[5]Addis KA,Hopper KD,Lyriboz TA,et al.CT angiography:in vitro comparison of f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AJR,2001,177:117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