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诊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理念探讨;思考临床医学课程教育
一、现代新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教育理念
(一)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卫生区域规划的变化,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与发展机遇,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出21世纪复合型医学人才,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必须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的改得以体现[1]。我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包括一条主线(临床能力培养)、两种手(临床模拟和临床真实)、三个理念(三基、三严、三早,“三早”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四个模块(早期素质教育课程、诊断技能课程模块、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临床综合技能课程),其中诊断学在诊断技能课程模块中起到重要作用[2]。
二、我院诊断学教学新理念的初探
诊断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樑课程。根据教育理念改变的思路,我教研室围绕能力培养的主线,在多项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理论授课加强集体备课(预讲、填写教案、书写讲稿)的作用。集体备课在预讲教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使授课内容、方法、技巧更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授课时教师能避免“背课”、“读课”或“授书”的传授知识效果,而能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3]。
(二)问诊技巧训练在理论授课时重视强调过去簿弱环节,如引言、每项内容归纳、小结、再度核实、用过渡语言转入下一内容、结束语等,按医学模式转变观念,适当介绍沟通技巧的内涵,提出换位思考的理念。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学习在病人面前什么能说、什么不宜说的沟通技巧。
(三)体格检查着重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4,5]。实施方式包括:理论授课、观看多媒体课录像、教师示范、学生互练,利用临床技能中心的模型进行训练,床旁教学或示范等,着实做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实验课除传统理论授课外注意更新方法和内容更多使用临床技能操作视频演示,安排全面开放临床技能中心,让学生了解先进和实用的检验方法。
(五)病历书写除重视病历格式和内容外,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适当介绍一些与伦理、法律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初步建立病历书写的法律观念。
三、我院根据学习新教学教育理念进一步改革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上不仅满足有基本知识和理论更要重视有关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循证医学观念的建立和伦理法律意识的加强,培养学生从注重病到注重人,从给人治病到全面保障人的健康。
(二)授课方式上传统授课法是“黑板”、“粉笔”、“板擦”、思想,未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三)教材使用上从只用规划教材转变为采用“立体化”教材[6]。采用“立体化”教材主要指除使用规划教材之外,提供相应的配套教材,如各种辅导书、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目、习题集、相关网站等,使学生可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开拓思路、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上主张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协助式教学,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教学)、以病例为中的学习(CBL教学)、基于网络的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主张课堂授课结合课外教学活动方式,如学习查阅资料、参加临床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五)教育资源上从过去学校封闭状态转变为教育资源共享。
仅关注某一个检测项目,而忽略了疾病变化过程中所有检测项目的变化。目前的教学中均以检验项目的参考值、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为重点,但许多疾病的某一检测项目会有相同或相似的变化,而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某一检测项目也可能呈现不同的变化。所以,应加强检验项目与疾病关系的综合分析。比如肝功能检测一章,课本上往往对肝功能检测3大方面(蛋白质功能检测、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血清酶类检测)进行重点讲解。在蛋白质功能检测一节,又分为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升高和降低以及球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升高和降低等。那么,是否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按照内科学中肝脏常见疾病依次讲解,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过程中,应选择哪些监测指标;在肝性昏迷的患者中需要监测哪些指标。根据疾病的需要详细地进行讲解,使临床医学生更能明白针对这些患者应该开什么样的化验单,如何使用这些检测项排除某些疾病等,从而加强临床医学生疾病综合分析的能力。
2教学内容脱离临床
在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兼顾检验医学”。
2.1应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学,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比如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3种方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快速梅毒过筛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那么,哪种试验适合作为初筛,哪种试验适合作为确诊,哪种试验适合判断疗程等,应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目前临床实验室已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以前的检测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务临床,尤其是急诊患者,但临床医生对此还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黄疸时,理论上尿胆红素检测为强阳性,尿胆原检测为阴性。但因为尿胆原检测过程中,当尿胆红素水平较高时,会干扰尿胆原的检测,所以会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尿胆原假性轻度增高的现象。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10级六年制留学生37名,对照组为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科生38名,两组学生均在第七学期开设实验诊断学课程。
1.2研究方法
观察两组学生基本信息,同时对教学授课大纲、授课内容、学时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教材、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绩进行比对,分析两国学生的差异及授课效果的异同。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处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国际学院留学生共37人,其中男生23人(62.2%),女生14人(37.8%),平均年龄(21.7±1.2)岁(20~24岁),其中来自阿富汗2人(5.4%),巴基斯坦8人(21.7%),加拿大14人(37.8%),孟加拉国10人(27%),肯尼亚1人(2.7%),英国2人(5.4%)。37名学生中华裔留学生1人(2.7%),英语流利,个别学生可用中文交流。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七年制本科生38人,其中男生17人(44.7%),女生21人(55.3%),平均年龄(21.1±0.2)岁(20~22岁)。两组学生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2.2授课内容及教学大纲
两组学生实验诊断学理论授课及实验见习学时相同,均为27学时和18学时。
2.3师资队伍
参与实验组教学的教师共10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9名,本科1名,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2名;参与对照组教学的教师共7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名,本科2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学历和职称上来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4授课教材
实验组授课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ClinicalLaboratoryDiagnostics》(康熙雄主编,北京),参考教材为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对照组授课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实验诊断学》(王鸿利主编,北京)。
2.5授课方式
实验组授课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授课教案及幻灯均为英文;对照组授课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模式,授课教案及授课幻灯为中英文双语。理论课授课方式均为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下提问;实验课授课方式一致,均为教师先进行实验讲解,然后示教,再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随时提出问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由教师进行总结。从理论授课课堂情况来看,对照组课堂秩序较好,授课中没有提问的同学,教师顺利完成授课,课后1~2名学生提问,实验组课堂活跃,授课过程中有2~3名同学提问,但课堂走动人员较多,授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较多。实验课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较活跃,实验积极,参与性强。
2.6考核情况
实验组考核成绩(70.89±4.64),对照组考核成绩(80.3±7.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3讨论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备教师资源,使之更加适应国际学院留学生教学
实验组中的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对英语的熟练和掌握程度相当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但是他们虽然在中国学习了一年汉语,汉语水平仍然较差,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及听力能力,能够无障碍的与留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为国际学院留学生授课的英语教师90%以上为硕士以上学历,80%以上为高级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工作经验及良好的英语水平,但是英文授课必定不同于中文授课,加强授课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仍是每年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为此首都医科大学每年都会组织英语授课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讲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外语专业的学习以及给留学生授课的授课技巧。同时每年还会针对本专业教师举办“检验诊断教师培训班”,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及授课技巧;教案书写及幻灯制作要点;考试题型解读及出题技巧;教学心理学,促进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中青年教师检验诊断学教学技能。此培训班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八期,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品牌项目,为首医附属的教学医院共培养青年教师300余名,培训后通过考核颁发《首都医科大学检验诊断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另外,我们也应该借鉴兄弟院校——天津医科大学,进行《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留学生授课教师的管理,保证英语授课质量及教学水平。
3.2合理选择教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导向。2010年我学系首次承担2007级国际学院留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当时教材选用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三轮教学结束后,我们发现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英文原版教材不太符合我们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备课比较困难,另外原版英文教材费用较为昂贵也是原因之一。为此,我校结合留学生特点,通过与兄弟院校交流,由我校牵头邀请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一起编写了适合留学生使用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并于2013年1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教材紧密结合留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在教材编写方面,尽量贴近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多利用表格和图表的形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我校2010级留学生实验诊断学开始使用本教材,通过和学生及教师的交流,本教材既适用于教师备课,学生也反映此教材在理解记忆知识方面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们也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包括英文原版的《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鸿利老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英文版),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3.3根据授课对象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
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根本措施,近些年,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在医学课堂教学上比较受到推崇,该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此种模式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年龄均为20岁左右,由于文化背景及性格的差异,留学生较中国学生更为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好提问也好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律性较中国学生差一些,课堂随意走动现象比中国学生多。针对留学生这一特点,我们集体备课中充分融入PBL教学方法,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同时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
4结语
1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现状与分析
1.1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照教师的实践操作完成实践过程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间缺乏互动、交流、讨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很难留下较深的印象。另外,由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不预习,导致教师在讲解具体操作过程时,学生的感觉类似学习新知识,从而对实践操作产生厌学、不愿动手,课后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不扎实、不到位。
1.2实践教学动物数量有限、种类单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论-实践-理论,达到更好的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目前,大多学校购买实践动物种类单一和数量有限,与当前畜牧业发展主流相关性较低。目前,大多数学校仍以牛示教、以羊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与其他动物接触较少,教师只能以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完成,导致学生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后遇到猪、禽、犬等动物时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
1.3缺乏有效的实习考核方式
就本校而言,动物医学专业每年招收80~100人,采用班级-小组的方式进行考核,无法做到一对一针对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效果主要是通过实习报告和平时考勤的形式体现。实习报告大同小异,考勤主要以教师点名完成,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能力高低,进而无法给出学生实习操作真实成绩,教学效果难以判断。
2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教师由主导作用变为指导作用,学生成为实践的主导者:按照4~5人小组为单位,实践教学前分配教学任务,小组内每个成员承担某一部分内容的讲解、示教,让其他同学对该组实习任务提出意见,之后教师指出不足与改进地方。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鼓励、互动与交流,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体会到准备的辛苦、示教的紧张及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
2.2扩大实践操作的范围
采用类比法对多种动物的诊断进行讲解、实践操作,依托学校周围动物医院、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临床教师轮流在动物医院坐诊、指导学生实习;同时教师、学生积极地去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发到QQ、微信群,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阐述;与企业合作,每年举办兽医技能大赛检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与企业技术服务人员面对面进行专业技术切磋,明确社会需求。使学生更愿意走出教室,走进动物医院、养殖厂进行实习,有效的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融会贯通。
2.3将实习报告考查方式改革为实习课程考试
考试分为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评两部分。平时考评主要包括考勤、个人测评、小组考核;期末考评主要以实习报告和抽签考试的形式。考勤主要以班长和教师监督,确保学生到课率;个人测评采取随机抽取法,对每天实习内容进行提问、总结,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保证学生规范操作;小组考核采用一人操作,小组成员进行补充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的外科手术学等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实习报告采用对每天实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并写出自己实习过程的心得体会,重点在心得体会,有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学生改进,教师在批改实习报告时发现自己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今后实践教学的改进;抽签考试是采取全程录像方式,让学生随机抽取一道操作题目,采取“边做边说”的形式,既要操作又要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操作完成后,还要回答教师的随机提问。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及临场应变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随着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深入研究,其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都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改革是一个渐进、变化、不断探索的过程。针对于兽医临床诊断学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解决临床问题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实践教学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紧跟当地畜牧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娅,左之才,邓俊良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2):34-35.
[2]朱洪云,刘忠艳,旦巴次仁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12):94-96.
[3]王希春,李玉,冯士彬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生态学杂志,2016,33(4):114-117.
电解质紊乱疾病中,高钾血症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且病发初期无特异性表现,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引发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预后来说尤为重要。笔者本次研究将选择90例高钾血症病例(收录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为对象,重点分析高钾血症用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高钾血症患者90例,入院时间: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36例;年龄在1~85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1.6±5.1)岁;肝功能不全者,3例;急性心肌梗死者,5例;肾功能不全者,59例;糖尿病者,6例;脑出血者,4例;失血性休克者,4例;挤压综合征者,5例;急性溶栓者,4例。
1.2 方法:本研究选入的90例病例都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仪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型号“MAC1200ST”)。参考“心电图学”中的相关内容,明确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并收集患者静脉血做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K+浓度,同时将实验室诊断的结果作为高钾血症的参考标准,以进一步判断患者心电图改变和K+浓度这两者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z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
2.结果
90例病例中,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符合高钾血症诊断标准的病例共49例,所占百分比为54.44%,分析其原发病可知:肾功能不全者,43例;脑出血者,2例;挤压综合征者,1例;肝功能不全者,2例;脑出血者,1例。综合分析本组患者心电图检查以及血清钾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以上两种结果不相符者有41例,所占百分比为45.56%,其血清钾测定的结果表明,患者为高钾血症,可心电图检查结果却提示无高血钾改变,患者原发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另外还涉及急性溶栓、失血性休克、糖尿病与肝功能不全等。
仔细观察本组90例病例的心电图表现,可见直立高耸T波,可对于不同程度的病患来说,其心电图T波振幅的高低和血清钾并无平行关系。当患者血清钾升高时,心电图显示:P波与R波振幅均明显降低;QT间期延长;QRS时限显著增宽;ST段压低;无分支传导阻滞亦或者是室内束支等情况。
3.讨论
人体电解质中,钾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有报道称,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可影响人类的心脏活动。而高钾血症则属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具有发病急、预后差与病情重等特点,且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健康者来说,其摄入的钾盐在经新陈代谢后,会有80%左右的钾流入肾脏,并于最终随尿液被人体排出。可若患者有尿量减少、肾功能不全亦或者是肾功能衰退的情况,则会引发高钾血症。一直以来,临床多采取检测血清钾浓度的方式,来判断患者是否有高钾血症。但当血清钾浓度升高时,高钾血症者的心电图将发生显著改变。有资料显示,健康者血清钾浓度通常在3.5~5.5mmol/L的范围之内,其中约有89%的钾存在于细胞中,而细胞外的钾含量则非常低,相关数据表明,细胞中的钾浓度约等于41倍细胞外的钾浓度。但对于有尿量减少与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病患来说,其肾脏排钾量显著减少,可在短时间内引发血清钾浓度急剧升高的情况。因高钾血症可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损伤,严重时亦可危及性命,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该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力度。心电图作为一种临床上较常使用到的诊断方法,具有诊断简单以及结果反馈迅速等优点,且其在诊断高钾血症中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相关文献中提及,高钾血症病患有较明显的心电图改变:QT间期缩短;T波呈直立高耸状;QRS时间增宽;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QT间期延长;P波振幅降低。另外,随着患者血清钾浓度的不断升高,其心电图改变的程度也越明显。可见,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此,我们可将其在高钾血症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做更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综上所述,采用心电图对高钾血症者进行诊断,可明确其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此外,心电图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来说也具备较高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健.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