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人本心理学的教育观念,从中找到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的方法。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要观点有: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因素,相信学生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强调在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他们主张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

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传授教学,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一成不变的很快就会陈旧过时的事实材料,并不会帮学生学会学习,因而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3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二、我们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模式

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授教式教育,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以“灌”为主,教师独占讲台,课程成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阵地,这种单一的方式否定了人作为知识主体对客观存在能动认识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2、教育目标

在传统教育理论中,能力基本上局限于认知方面,主要是思维活动方面。对学生学知识的要求只是上课能听懂,课后能消化,考试出成绩。使学生养成了跟着教师走的依赖心理,一旦脱离了教师走上社会,在遇到实际问题而没有所学的现成知识时,就会束手无策

3、教育评价

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了道德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怪才。另外,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外部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中长大的,因此习惯于凡事都要教师说“好”心里才踏实,离开教师的评价许多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自我认同能力低下。

三、人本心理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以人为本,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揭示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内在情感,潜在智能、目的、爱好等等。我们的教育应以人为本,应构建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知识和社会文明的再创造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2、启发意义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

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这种学习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在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下,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而意义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计划、实施及评鉴自己的学习活动,按照个人主动学习的过程来发展个人的学习技能,实现个人目的或需要。

3、更换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互动方式的多边性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认为理想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正确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创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互动的多边性教学方法正符合了以上的教学情境,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从而使教学在单向、双向迈向多向交流多重互动作用中,形成一个立体型的信息交流网络。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特长,而且充分利用了成人学习者的现有经验,将其经验视为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

4、改革评价,建立促进性自我评价方法

长期盛行的以分数为指标的外部评价忽视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已不适应并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促进性内部评价方法,即自我评价法,既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学习过程的归宿。学习者可以根据现实需要以及自我学习状况的差距,进行横向评价或纵向评价,对自身的能力、重要性和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认知,然后发现不足,调整学习方式,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习者从一般受教到自我导向学习或自我组织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薪酬管理;案例教学法

一、成人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成人教育?有人认为,为成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即为成人教育。这是一种不完整、不科学的诠释。这种观点认为:将普通教育的体系、观念、内涵及方式方法等照搬给成人,就是成人教育了。笔者以为并非如此。成人教育是一个极为严格的科学概念,它有着自己的宗旨、内涵、本质特点及规律,与普通教育分为两个不同的教育范畴.各为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的对象——成人决定的。成人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以成人的方式指导教育的过程。成人是成熟的人,有经验的人,成人期意味着成熟和经验帕特森认为,成人期意味着一种社会的身份及地位,它涵盖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诺尔斯用“社会成熟性”判断一个人是否为成人。他认为,当某人的社会成熟性达到了某一水平,如能够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便可视为成人。进而言之,一个人进入成人期意味着个人的自我认知及他人对其的认知均得到认可.即认为其达到了社会成熟性的某一水平,而这一水平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的成人身份相适应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的概念应根据成人的特质界定为:由那些具有成人特质的人承受的教育过程。这是成人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所在。诺尔斯指出.成人教育至少有三个涵义:第一,它是成人学习的过程。第二,是由一些机构为实现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一套活动。第三,它是社会实践的第一领域。

二、成人教育的的特征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普通教育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完善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即终身教育的体系。不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对象上,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都存在较大差别,根据笔者多次在成人教育中授课的经验,现从这方面浅议成人教育的特征。

1.从教学方法上看

(1)授课时间较集中。笔者所从事的成人教育教学,都是利用普通教育中暑假和寒假的时问对学员授课,和普通教育相比较,时间相对集中。一般为每天的上午或下午上课,每天三到四个课时,这样持续10天左右(视课程的重要性而时间不等)。既在假期内,时间也相对集中,一方面能让授课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出勤率。

(2)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和普通教育相比较,成人教育中学习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由于授课对象都是具有工作经验且在职的人员,他们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来“充电”的,有的为了职位的晋升,有的为了工资的提升,有的为了提高学历层次、学术与技能水平,等等。所以,教学内容可稍微简单一些,理论型的内容可点到为止。当然,也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应详细介绍。

(3)结合案例、实例较多。学员是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所以在课堂授课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要时时结合案例,结合学员身边的实例,并给他们分组讨论的机会,调动课堂气氛,这样学员会更有兴趣。否则,只讲理论,学员难免会觉得空洞无味、枯燥,进而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从授课对象上看

(1)学员年龄偏大。成人教育中的学员都是在职人员,年龄一般比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要大一些。他们的社会阅历也较深,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工作经验、实践经验,最好能将知识与经验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应该受到成年人应有的尊重,例如,应有机会和教师平等地交流、讨论相关问题。

(2)充分考虑成人的自学能力。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人指能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和活动的人。因此,成人已经具有了充分的自学能力。在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应把成人的自学能力考虑进去,不要实施满堂灌.要给成人以广泛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自学优势。

(3)重视成人的生活、工作经验。成人学员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成人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成人丰富的背景和经验对其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他们习惯将新事物与自己早已知道或了解的事物加以比较,并倾向于集中注意哪些他们了解最多的事物。因此,要尽力调动成人学员参与的积极性,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一旦他们难以将接受的知识与其经验进行比较,就可能陷入迷茫.失去学习兴趣。

(4)学员学习目的明确。成人是主动学习的,是带着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动机来学习的.学习的目的相当明确.学习态度相当主动。其学习的效果显然优于其他学生。为此,有人甚至提出了成人教学法。

三、成人教育中有效实施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根据上述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其授课对象和普通教育的明显差异,如果依旧把普通教育中课堂讲授的方式强加于成人学员,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会起到激励学员学习的积极作用。据此,笔者从自己的成人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提高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相结合

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选教材是第一步。自古以来都强调“因材施教”,在选取教材方面.成人教育应该选择简洁易懂、具有专门的针对性的教材.而不宜选择与普通本科类似甚至雷同的教材。应重理论多于实践,重自学多于灌输,充分调动成人的自学能力,给他们充分提供自主、自学、自悟的机会。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使成人学员感受到尊重,更重要地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求创造性地缩短教学过程。

因人施教则体现在发挥成年人具有的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优势上,发挥得当,可事半功倍。但是在成人教育课堂上,却常见教师就像对待普通本科生一样坐而论道,成人学员也与普通本科生没有区别地洗耳恭听,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适于成人教育。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学校所有工作都围绕成人学员的需求和特点而展开。为了给他们创造与教师充分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严格限制班级的人数规模.教室的环境布置和教学设施也要适应成人的需求,要让他们感到轻松、舒适。比如,圆形和马蹄形座位安排适合于小组活动和非正式培训课,有利于互动式学习;教室形和剧场形座位安排虽适合于大组活动和学习。但互动性不够;扇形座位适合于中、大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兼顾互动式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室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另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别给予指导,当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2.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法,即为参加学习的学员提供社会组织及其员工如何处理棘手问题的书面描述。让学员分析和评价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美国哈佛管理学员最先推出的,起初只是用于培养工商管理硕士,而现在这种方法已用于多种场合,在成人教育的课堂授课中,这种方法也十分重要。

基于成人具有工作经验的特点,对他们实施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成人教育课堂上泛泛而谈。照本宣科,大谈理论而置实际于不顾,就会打消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员甚至会呼呼入睡。鉴于此,应选择一些中外成功或失败企业的案例,注重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相关性,贴近学员,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学员的兴趣);应把学员分成小组(一般以4~8人为宜)展开讨论,最后各组发表各自的看法,使学员充分交流,互相了解,融会贯通。比如笔者在薪酬管理教学中讲到相关理论时,总会拿出相应的案例让学员来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受欢迎。

3.展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方法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薪酬管理教学中,应主要把握关于薪酬的各个要点。成人学员都是有工作、拿薪酬的人,工资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对这门课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教学时,笔者避免了单向讲授,提供资料、例子、提问、鼓励等各种帮助。当讲到某一重点问题时,就让学员结合自己的薪酬状况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允许他们讲述不满,鼓励他们宣扬自己单位薪酬制度的优势.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互相交流,给他们以充分的讨论空间。应视问题的重要性程度给予3~l0分钟不等的讨论时间.然后让愿意发言的学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反驳。这样,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一方面增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融洽了关系.另一方面也让课堂气氛化死板为活跃。

4.课后作业不可或缺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摘要:实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国民的结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家庭教育作为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迅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我国国力和国防科学文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家庭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导思想与主流实践。可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投身于教育改变的热情。但是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什么?素素教育以落实的症结性问题在哪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国目前素质教育中所使用的“素质”一词,其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了他们未来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学识特征主要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能力特征主要指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智慧,智慧的基础是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两种思维方法的交融。品质特征主要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个人品位。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素质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普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在培养大批“双基”“双能”学生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三、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方面,应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根据未来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与教育现状,从弥补不足的角度出发,注重加强学生科基础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合作与交往素质,精神和心理素质等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另一方面,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合理素质结构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既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合理素质结构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近代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且,由于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培养的人才如何,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终身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教育将面临全面的调整,这里包括教育观念与思想,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的调整,同时,高科技、信息化社会不仅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人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才能持续地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养成,发展与完善,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因此,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四、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

实现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一、班主任要做一个贴心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对班级的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只有对班级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做到“运筹帷幄中”。五十个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如今都聚拢在这里。在他们当中有目含胆怯的、有少年老成的,更有顽皮得无片刻安分的。如何让这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短时间内步入正轨呢?我将自己定位于“贴心人”的角色,也就是人们常称为的“班妈”。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要真正做到从细处着手,从长远着眼,无微不至。因此,开学第二天,我已能直呼每个孩子的姓名。任何学生在第一时间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他都会表现出欣慰和欢喜。开学初,哪怕多看学生几眼、多叫学生几声,都能帮助你与孩子之间很快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作为班级核心的班主任就得像一块大大的磁铁,把全班学生都紧紧地吸引在自己身边。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你亲近了,学生才会听你的话,才会服从于你,才会觉得你是他们值得信赖和崇敬的人。学生们才会向班主任敞开心怀,才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班主任成为孩子的贴心人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前提。

二、实施赏识教育法

1.采用赏识教育,有利于转化“后进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赏识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2.采用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庆“六・一”博爱体育节,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拉得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障碍 模式 识别记忆 知识表征

1 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Grabe(2004)指出,“阅读能力意味着高效处理文字、语言知识、策略意识、大量阅读练习、能进行批判性反馈的大脑记忆器认知资源及适当的阅读目标”。(周琳周燕,2011)“阅读障碍”一词说明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能力缺失或暂时的与困难有关的某种阅读障碍。(达斯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2007)本研究所指的英语阅读障碍是智力正常的学习者在阅读英文书面材料过程中无法对信息进行充分加工、筛选,很难使其与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相互联系和重新组织。可见,英语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

2 阅读障碍中认知心理问题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怎样学习知识、储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科。英语阅读障碍正是学习者在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因此,从模式识别、记忆、知识表征三个认知活动的视角去分析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和对策。

2.1 阅读障碍与模式识别

人的认知始于人对刺激模式的识别。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是如何从外界的刺激模式中获取感觉的信息,以及怎样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获得事物的意义。(严明,2009)模式识别是对模式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过程。这是人们运用记忆中已储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人能识别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模式识别的能力。由此,人们已储存的信息,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影响阅读刺激模式,成为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学习者已有的英语语音知识、词汇量、语法和句子结构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语言信息量的不足直接对阅读过程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学习者已有不良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技巧的缺失也会导致阅读困难。为此,学习者已有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量应与阅读材料内容和难度相匹配,才可确保完成阅读任务。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说,语言信息输入之所以能被学习者理解和吸收,是由于各种相关内容作为辅助信息伴随对象语言内容一同被学习者所接受。对于难度略高的阅读任务,阅读材料与学习者已有阅读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保证了学习者对阅读信息的获取,排除了阅读语言识别障碍。英语阅读活动中,学习者参加系统的阅读训练,阅读前补充学习相关辅助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英语阅读材料中存在的新词、新句法、新文化知识点等都是学习者必须关联性学习的对象。词语听说识记、词句归类、跨文化比较分析等都是语言关联的途径。相关联的语言信息才能确保对阅读刺激模式的分辨和解释。总之,融合相关内容输入的阅读材料是语言识别的条件,也是克服阅读障碍的方法之一。

2.2 阅读障碍与记忆

研究表明,学习者记忆容量存在个体差异,影响语言学习。(易保树罗少茜,2012)记忆容量成为阅读障碍的诱因之一。但是,记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过程。阿特杰森和希福林首先提出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作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或视觉的编码方式。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在这个模型中,信息转移多半是受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控制的。精确的整合性复述才能将复述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加工。

学习者最初经历感觉记忆。阅读研究证明,熟悉的词是通过视觉来阅读的,不熟悉的词是通过听觉来阅读的。学习者最初获得的部分声像信息被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不仅可以对新阅读信息进行操作,还能对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已有语言信息进行操作。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密切相关。(Baddeley,2010)段意归纳、分节命题、小节主题内容的精确复述、全篇的整合性复述可以把所有阅读信息联系起来,克服阅读信息记忆障碍。可见,学习者基于记忆加工模型的有效记忆既能帮助学习者克服阅读障碍,也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3 阅读障碍与知识表征

知识表征是指信息或知识是如何在人脑中储存和呈现的,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知识又分为陈述性知识表征和程序性知识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知识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两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陈述性知识是显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用语言明确讲授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程序性知识是隐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显性的训练而获得的技能。(严明,2009)研究表明,为构建学习者兼具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阅读能力,显性和隐形教学法的整合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周媛媛,2015)英语阅读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属于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课堂语言教学获得的显性知识。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等属于程序性知识,是通过设立阅读目标、培训阅读策略、创设阅读情境、体验多样化阅读练习、调整阅读评价标准等方式获得的隐性知识。英语阅读任务中,学习者必须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取有效阅读信息。学习者首先完成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即掌握陈述性知识;然后,在大量语篇训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和语法规则的运用,分析语篇的主题思想和篇章结构,掌握阅读技巧。因此,显性和隐性教学法的整合是克服阅读障碍的途径之一。

3 结语

克服英语阅读障碍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任务。学习者构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整合的阅读知识和经验,通过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对当前出现的阅读材料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学习者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克服阅读障碍。

参考文献:

[1] Baddeley,A. Working Memory[J]. Current Biology,2010(20):136-140.

[2] 达斯,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7.

[3] 严明.语言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育出版公司,2009:26-31.

[4] 易保树,罗少茜.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4):53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