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科技开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思路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也是由生物质能转变而来的。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能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果林生产过程中废弃物;三是自然植被、水生植物;四是人类和动物粪便;五是城市和工业废弃物。生物质能资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第四大能源,它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生物质能源的应用能够部分替代煤等常规能源,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碳元素全部来自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因此,可以认为生物质能源是二氧化碳气体零排放的清洁能源。
林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国土保安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森林分布广泛,蕴藏着大量生物质。在林业建设中大力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森林中生物质能源丰富,大量树种富含油脂、木质纤维及非食物类果实淀粉,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其次,我国人多地少,国情决定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林业生物质资源的种植,主要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以及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沙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不需要占用农地。所以说,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对林业的自身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壮大林业产业。在荒山荒地、沙区、盐碱地等立地条件较差地区,广泛培育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林木,能有效地促进植被恢复,加快荒山荒沙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2)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还能充分利用林业的“三剩”物和森林抚育间伐物,可以有效促进中幼龄林的抚育,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森林质量。
(3)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有利于环保,能实现可持续利用,降低原料成本。林业生物质能源大多利用林木果实和平茬(采伐)林木生物量,一次种植后可持续利用几十年,期间生长着的林木发挥着正常的生态功能,同样保护着环境。还有林业生物质资源培育成林后,不用每年重新种植,可降低原料成本。
我们要注重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开发的进程中,还要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保障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健康发展,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具体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点出发,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做好可持续发展规划。
(2)在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下,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大力发展生长快、效益好的经济林和开发见效快的林副特产品,选育和引进适合本区生长的良种。
(3)推广先进的实用林业科技新成果,使林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以科技兴林的目的。
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发挥林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形成林业新的增长点,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保障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平银,肖爱军,郑现和,等.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07(4):126-129.
[2]丁伯让.皖东地区栎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林业科技,2006(1):75-76.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林种、林龄组成不合理
全县现有林种中,除1949年以来累计保存的人工林68056hm2外,其余占总数77.90%的是破坏以后恢复起来的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林,现有用林49401hm2。其中,幼龄林占48.5%,中龄林占41.8%,成熟林占0.14%,近成熟林占9.5%。
1.2低产林多
全县有蓄积的林地共231314hm2,活立木蓄积共8869056m3,由于林相差,不但蓄积少,而且出材率也低,平均仅28.2m3/hm2。全县经济林22057.8hm2,面积最大的板栗,挂果面积3.37万hm2,平均单产307.5kg/hm2,且70%以上为低产林。
1.3林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经费欠缺
全县林业用地290472hm2,现有林业技术人员仅133名,每人平均负责面积高达2184hm2,极不适应生产的需要,有许多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无力经办。经费不足,特别是用材林经费严重不足,是镇安县当前林业建设中又一突出的问题。实践证明,一味“向钱看”单一抓经济林,并对经济林采取高补助的办法,势必排挤了用材林,结果造成林种比例失调,林种树种单一,生态恶化,降低了森林各方面的防护性能。
1.4市场营销和产品深加工机制不完善
没有龙头企业,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容易出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和产业效益的正常发挥。
1.5管理粗放
用材林和经济林木的综合科管都比较粗放,病虫每年造成的损失在20%以上,施肥跟不上,单株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1.6经济林品种混杂,良莠不齐,良种所占比例低镇安县虽属核桃、板栗、油茶、茶叶、生漆适生区,种质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树种跟不上国内国际市场品种化发展方向的步伐,符合外贸出口的产品太少。
1.7密度过大,产量低用材林密度过大,未进行抚育间伐,也忽视了次生林抚育改造。经济林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多属群众自发栽植,密度过大,随着树体的增长,影响了树冠的扩张和通风透光,加重了病虫危害,结果部位少而且逐年外移,直接影响了产量和收入。
2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走信息产业化开发之路结合镇安县实际情况,首要问题是解决认识问题,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林业开发产业工作真正提高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农业的战略高度,进而转变观念促进发展。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镇安林业特色,让投资者来镇安投资办厂,扩大产品销路。
2.2增加科技投入,走质量、效益开发之路
2.2.1突出重点,狠抓基地建设。培养后备资源,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经营,结合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治理、退耕还林工程,采取工程规划,狠抓集中连片工程和良种建园工程,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坚持科学整地,用良种壮苗精心栽植,及时管理,确保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2.2.2面向市场,狠抓良种建设。首先从优化品种结构入手,今后建园必须采用良种建园,加大嫁接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良种,确定适宜发展的最佳品种,创立有镇安特色的品牌产品。
2.2.3效益当先,狠抓综合科管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林业综合科管工作作为一件主要工作拿在手上,确定领导,制定硬件目标,严格考核。加强次生林的抚育改造、人工林抚育间伐、封山育林以及对经济林的“垦复、除草、施肥、修剪、防病虫”等综合科管,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3积极内引外联,走市场经济开发之路
首先必须使分散式、单一化生产向规模式、多层次、市场化方向转化,大力发展林、工、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形成产、加、销于一体的新型产业格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创立国内外市场的镇安品牌。
2.4科技领先,走科技开发之路
加强林业科技人员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组织林业科技和管理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有关方针、政策技术,学习林业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达到既会管理又能科学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合格人才,走科技开发之路。
舒兰市林蛙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1999年成立了副局级建制的林蛙产业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林蛙产业的“组织、管理、指导、服务”。2000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北京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舒兰,成立了“吉林省泰信达长白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收购、加工中国林蛙,并同北京同仁堂药业联营生产林蛙油保健产品。该公司自2001年正式投产加工以来,已达到年加工“泰信达牌”林蛙油保健品冲剂50万袋,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林蛙产品加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不仅为舒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也带动了舒兰市林蛙养殖业的兴旺发达。目前,全市共实现养蛙封沟413条,有效放养面积5.2万公顷,养蛙户420户,年放养幼蛙1.5亿只,回捕成蛙1200万只,年产值3000万元。广大蛙农在林蛙养殖中收到明显经济效益,420户养殖户中,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大户达50多户。
实行“公司+基地+蛙户”的产、加、销一条龙战略,也使舒兰市林蛙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兴蛙,年年举办林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次达240多人次。开展林蛙养殖技术科研,《林蛙性别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林性控制水平》、《人工助繁林蛙活饵》等课题成果获得吉林市科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强化管理,规范中国林蛙养殖标准和基地建设,省技术监督局先后批准出台了“中国林蛙种苗标准”、“中国林蛙种苗基地标准”。按照标准整顿林蛙养殖场,现已全部达到省级标准。
舒兰市林蛙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省、地区等有关部门的重视与肯定,1998年,国家科委确定舒兰市为“中国林蛙种苗示范基地”,1999年,吉林市科委确定舒兰市为“吉林市林蛙产业科技开发示范基地”,2000年,省委、省政府确定舒兰市为“林蛙养殖及加工示范园区”,同年,舒兰市又成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中国林蛙无公害规范化养殖技术示范基地”,2003年,舒兰市经国家优质农产品办公室检查验收,被确定为“中国优质农产品――林蛙规范化养殖示范园”,2004年,舒兰市又成为中国林蛙及中国林蛙油原产地域保护的重点地域。2007年7月12日,“2007年全国蛙类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蛙业论坛”在舒兰市举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资源保护处处长张德辉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林蛙养殖业的兴起,也有效地保护了全市森林和林地资源,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检查,凡已建立林蛙养殖场的区域,其林相和资源保护都是一流的,天然林生长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增加,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4 文献标识码:A
1 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茶油是从油茶树种子中提炼出的一种食用油。是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食用油,是针对高血压等患者的理想用油。油茶的资源只有我国才有,油茶的种植也成为很多山区农民的致富之路。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近333.33万hm2,油茶的含油量在30%左右,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国油茶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全国各大油茶产区掀起了一股油茶种植的热潮。近5,“油茶热”席卷了长江以南地区,例如在湖南省投资油茶上亿元的项目就有10个。2020年,力争茶油产量达到250万t左右。但是,目前我国每年产的茶油只有20多万t。我国目前人均年消费食用油17.3kg,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45kg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油茶的消费仅占食用油的1%左右,而欧洲发达国家的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综上分析,我国的优质茶油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力度不够
在政府政绩观念中,一直有着“重粮轻油”的观念。普遍认为粮食生产是硬指标,生产多少与政绩挂钩,而油料生产并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另外观念中还存在着重果林,轻油茶林的观念。很多区县的油茶林遭到大面积的砍伐,由于认识不清,广西并没有把油茶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来发展,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组织发展等方面扶持力度明显不够。
2.2 管理比较粗放
在油茶产业的种植上面,政府的投入普遍不足。由于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政府的财力不足,各级政府在油茶产业上的投入比较少,造成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新造每667m2高产的油茶林地投入将近1000元,这需要农户巨大的投资。真正有意向到农村针对油茶产业进行投资的比较少,扩大投资比较困难。由于农户的科学种植意识比较薄弱,农户对于油茶的种植投入比较少,管理很粗放,施肥等都比较少。
2.3 经营方式落后
油茶的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很多还都是自主经营。油茶经深加工能力不足。很多都是一些低水平的小规模加工厂或家庭式简易小作坊。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企业的加工工艺落后,产品多以毛油的形式出售,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很多油茶产品流通仍以企业、农户自产自销为主,市场体系尚未建立。
2.4 品种比较复杂
油茶的品种混杂,树龄老化产量低。很多油茶林基本上是20世纪6、70年代用实生苗造林或点播造林,大多没有经过选优,品种混杂、稀密不匀,林分结构不尽合理,加上长期的疏于管理,致使油茶林老化严重、结果少、产量低。很多茶树品种退化严重,茶油产量一直上不去。
3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西水资源比较丰富,很适合油茶生长;群众中间有较好的种植基础,且有着大量的从事油茶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茶油的品质较好,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为了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可以进行以下的政策引导:
3.1 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油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发展茶油产业的意义、作用,增强发展油茶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种植油茶。
3.2 抓好规划布局
油茶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做好布局,在布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油茶的自然适宜性,它是决定油茶能否正常生长发育,能否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关键因素。还需要考虑各地的生产传统、种植习惯等社会经济条件,是优化油茶区域布局的重要因素。
3.3 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油茶的示范基地建设,一定要做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油茶综合生产能力。以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的样板作用,激发广大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大力推行油茶标准化生产,尽快形成配套的适用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3.4 培育龙头企业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品牌战略,打造广西油茶核心品牌,使我区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培育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油茶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3.5 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在信贷、资金等方面要给予油茶产业一些优惠政策,制定油茶产业的技术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攻关。针对一些大型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扶持,对于茶油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引导茶油产业走规模化的道路。
我国油茶市场还处在培育期,市场上消费者的认知度还处在开发阶段,这是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这也意味着油茶企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对于未来油茶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9(01):101-103.
[2] 刘跃进,欧日明,陈永忠.我国油茶产业发展与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9(11):58-59,94.
任何企业技术创新的本意都是将创新成果市场化,企业的本质是追求资本增值,因此体现企业创新成果的技术是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检验一项技术创新是否成功最终靠的也是市场,是消费者进行检验而不是某个委员会或者某个专家的评判。但现在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存在着轻市场、重技术的问题,对于市场竞争的态势把握不够深入。
就现阶段的中国来说,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低,很多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历史原因,或者受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得林业科技创新基础差,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并且科学技术创新从投入到产出收益时间间隔较长,技术创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等,都影响着林业科技的创新积极性。
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林业企业自身投入为主体,吸收直接融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发投入,并且不断的进行扩大,以期有效地化解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资金制约的矛盾。
林业产业积极争取各种减免税收政策。其实林业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特殊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可以积极向政府争取相应的减免税收政策,取消林业产业科技开发费用的提取上限,切实增加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企业自身也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建立有效的创新成果激励机制,从经营、生产、开发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注重引进外资,加强创新投入。林业企业可以以技术更新、设备扩建等科技创新活动为主题,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或交流活动。由政府引导,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拓宽融资渠道。参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是林业产业开展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由中国政府引导,科研机构以及林业企业参与合作。另外,世界银行还会配备相关专用于专家团队科技推广、技术创新、学习培训的经费项目。通过应用和推广多项实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林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