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学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文明的建设极其重要,为了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还要从提高每个人生态文明意识做起。让人们自觉养成生态行为习惯。那么作为一名生活在地球的人类,虽然科学技术不断的在进步,也能缓解资源紧缺问题,但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依赖科学技术治理环境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恶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早早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中学生这一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要阶段,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该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和引导。潜移默化让学生树立环保理念,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二、在日常习题试卷及教材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考试是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考重要知识点不只是为了强化学生解题技巧与能力,还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编制的有关生态文明的生物练习题以及在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题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点的考题,通过做题有助于加深生态文明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巧妙的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生态危机意识。结合生物教材内容,讲人口增长问题带来的环境压力和食物链维持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圈等,并配上生物教科书上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图片,这样直观的图片和恰当的文字结合,会更加震撼人的心灵,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所需的。
三、利用实践活动渗透
由于学生长期在校园内,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很多的机会去外面感受大自然。因此应该让学生从课内转为课外实践,并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环保活动小组,部分学生可以进行开展小区居民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生物学知识,与老师一起分析和探讨调查问卷结果。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讨论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专门负责校园海报宣传世界环境日,让学生记住世界环境日,并让他们明白世界环境日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查阅生态文明资料并编辑整理,制作成一本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手册,让学生自己动手,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好,并给予肯定的回应和适当的奖励,增强此次活动的情感体验。目的都是为了将生态文明意识植入每个学生心中,让学生从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在寒暑假期间,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湿地公园,或森林公园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体验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还要激发学生的生态思维,而不单单只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只是看看稀奇的动物就结束了,教师应该讲解其中的树木会进行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汽车尾气排放的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还有净化污水、消除噪音等其他作用,从而认识到保护植物的必要性。讲解珍稀动物对环境的高要求,让学生明白有些物种一旦遭到杀戮,端上了人们的餐桌,或者动物的皮毛披在了人们的身上,这很有可能会让动物遭受灭顶之灾,并且破坏了生态平衡。结束后还应该要求学生写考察心得,进一步让学生领悟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生活场景的渗透
生态文明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小细节相关,比如说,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方式很重要,有些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有些是可以回收的。垃圾处理的好可以发酵为沼气,但若随意处理,不仅会污染水和土地,而且垃圾长时间的堆积散发出来的气味对人体的呼吸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水,是我们生命之源,人人都离不开水,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大力度宣传节约水资源标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普及水资源的可贵。并用行动感染学生,用完自来水应立即关掉水龙头,重复使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从各方面细节做到节约水资源。另外还有食堂吃饭,同学或家人聚餐吃饭,都要实行光盘行动,吃不完就打包,杜绝浪费。每个学校门口相应的都会有各种小吃摊,教师对学生进行科普,说明使用一次性筷子带来的危害,使用白色塑料袋给土地带来的危害。应提倡学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环境,做个有生态文明素质、有远见、有朝气的中学生。
五、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背后是一个社区,一个社区背后是一座城市,因此作为生物教学老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生态思维,还要提倡学生放学回家后抓住恰当时机向周围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以自身行动感染人,以言语唤醒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时时刻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杜绝浪费,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而且对一些破坏绿化的行为还要勇敢的进行劝阻,提倡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理念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结束语
生态文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隐藏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大量的事实证明,人不能战胜自然,征服自然,而是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其中包括保护动植物、不食野生动物、不乱砍滥伐等其他爱护环境行为。
作者:曾新俊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湖美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设计
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所以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能够满足人类对大面积土地的强烈需求,能够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高层建筑造成生态资源浪费,大面积的高层玻璃建筑造成严重的光污染,而且还会遮挡阳光造成采光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加入生态建筑学原理知识。文章主要分析的是高层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生态建筑学的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1生态建筑学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学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生态要求,而且能够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1.1生态建筑学的原则
生态建筑最初追求的目标是改善环境,减少生态环境资源的浪费,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建筑生态学相应的原则:①节能原则。为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要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环境资源的浪费,做到节能减排。所以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在能源利用中不断优化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使用率;②环境友好原则。要想真正使得生态建筑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定要注重保护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③以人为本原则。实行生态建筑最终还是为了改善环境,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时,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
1.2生态建筑学的目标
生态建筑学设计的目标在某些方面与其所涉及的原则类似。所以通过对上述生态建筑设计原则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建筑学的设计目标为:使用节能环保的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同时需要回收处理建筑垃圾和废物,减少环境污染。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建筑周围建设绿化带,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应用
2.1遵循生态建筑学理念
(1)尽可能地提高使用的舒适化程度。人们对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建筑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的质量,使用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减少有害材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及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合人类的生存,还要减少室内的噪声污染,选用吸声建筑材料。(2)借助于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进行设计,促进自然界当中的空气和水以及土壤、水等和高层建筑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自然环境因素带动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舒适健康的自然建筑环境。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建筑设计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设备数量,节能减排,将资源的消耗程度降到最低。在高层建筑当中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本身是一种清洁无污染能源,除了减少建筑污染之外还能够降低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当中合理地使用太阳能资源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减少能源浪费,能够创造出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高层建筑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从决策到设计,再从建造到使用,最后到拆除建筑,这样的过程和人体的生命周期很类似。
2.2细致落实设计思路
在对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仅具备生态的设计理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非常完善的合理的设计思路。只有借助合理的设计思路才可以促进高层建筑的质量,注重建筑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高层建筑和生态环境的高度结合。应该做好生态高冷建筑的空间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将空间布局的特点和其本身的经济价值进行联系,保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高层建筑设计需要同时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和舒适健康的要求,既要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又要保证建筑设计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建筑设计内部各个空间布局之间在温度和采光以及湿度等几个方面需求是不同的,有的空间要求高温采光良好,而有的空间需要低温背光。所以需要仔细分析生态建筑学原理,根据建筑空间的不同要求来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平面空间时,必须要注重南北朝向,促进空间布局的进一步发展。设计高层建筑的主要空间时,也需要注重生态理念。对楼梯和厨房、卫生间等空间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这些空间的环保性,尽管这些空间并不是主要设计空间但是也需要格外重视,保证必要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除了这些基本的自然要求之外,还必须要考虑窗户的大小和布局。尤其是卫生间等要保证窗户向阳,尽可能的保证窗户的通风性,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保证人体的舒适和健康。保证高层建筑的生态性以及其原有的生态体系。高层建筑的设计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大力支持,需要在设计过程当中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当生态化设计引入到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促进建筑设计环境发展的协调,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在进行设计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充分地考虑建筑周围的土地资源特点以及环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规划。高层建筑设计必须保证节能环保,达到生态目标,促进高层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循环和优化使用,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生态环境的持续再生能力。借助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来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选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提高建筑设计的技术能力,充分地利用自然界当中的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从而促进环境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3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科学的进步也必须依赖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总体上推动我国的发展。在高层建筑设计当中加入生态建筑学原理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高层建筑只有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获得持续的进步。
作者:熊晓羽 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彦涛.生态视野下建筑与环境交互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黄舟.生态建筑类型学研究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
关键词:声乐教学 高校 舞台实践
声乐,可以理解为声乐演唱,看似简单的一门音乐学科,却涉及到了诸如生理、物理、心理、音响、哲学等众多学科。声乐是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在舞台上展示的艺术,如同“学而优则仕”,声乐学科的优秀人才终归要到舞台上加以展示的,所以,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而且,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不断进步的教学改革所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果声乐教学依然是单一的声音到声音、技术到技术、方法到方法的教学,这样的生硬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变得很迷茫。尽管很多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去学习,而且参阅众多声乐教学的文章,但是在关于对于不同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的控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经常会有人抱怨称“声乐太难学”,进而逐渐对声乐学习产生厌烦的感觉。而且很多人在练歌房都可以唱的好好的,但是一旦登上舞台,就因为紧张等诸多原因,表现的差强人意,所以要深入考虑舞台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舞台实践对于学生的帮助作用
(一)学生可以通过舞台实践来培养自身的舞台意识
在教育改革之前,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时候,一般都会忽略培养学生的舞台意识,毕业后很多学生存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参加的舞台实践活动不多。所以在毕业后面对舞台下的观众,他们会因为太紧张而寻找不到灵感,或者本身就不善交流,再就是无法寻找到匹配观众口味的歌曲等等。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候,应该有意识的经常举办些舞台活动,让学生进行一些舞台实践,从而培养自己的舞台意识。
(二)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借助舞台实践得以提升
声乐教学中对于艺术表现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声音、情感以及形体表演这三部分。无论哪一方面存在了缺失,都会使得整个声乐演出变得不完美。所以,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忽略对于学生的声音、情感以及形体表演这三个方面的培养。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声音够美妙,表情差一些不会有影响,但是事实上,声音、情感以及形体表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三者的相互融合才能够让声乐舞台表演成功和完美。所以,实现声音、情感以及形体表演三者的完美结合对于一个声乐学科的学生而言,极其重要。
(三)学生的歌唱欲望很容易在舞台上被激发出来
目前,很多高校认为流行歌曲,也叫通俗唱法较为庸俗,因为对此不屑一顾,部分学校甚至禁止声乐专业的学生唱流行歌曲,这样简单粗暴的举措,很容易打击学生们唱歌的热情,让学生们不再有唱歌的欲望,甚至很多还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会因此而拒绝演唱老师要求的歌曲,对高校的声乐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的声乐教学的舞台实践课,一位学生非常突然的将原本老师安排的歌曲临时提换成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突如其来的变动让老师目瞪口呆。但是这位学生激情的演唱,并且搭配热情的舞蹈,行云流水般无懈可击,让台下的学生一阵欢呼,掌声雷动,形成了台上台下之间的良好的互动,让原本一个普通的舞台实践变得如同演唱会一般,迭起,收效甚好,远非以前任何一次舞台实践效果可以比拟。
也正是这次略显出格的举动,让高校的老师都认识到,一味地去禁止是没用的,就如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思想也是如此。所以,要解放思想,让自己的观念不再那么老旧腐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方式,相反,“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教学上,只有更加的灵活和科学,才能够保证减少弊端的出现。所以,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应该提倡美声、民族、以及通俗三种唱法共同的发展,这样一来,不仅让增加了演唱曲目的数量,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并且迎合了很多学生的爱好,所以学生们更有激情去表演。
(四)经过舞台实践的培养,学生更容易就业
高校为什么要进行声乐教学?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声乐?归根到底,都还是希望学有所成后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能否顺利就业就决定个人是否能够胜任这份职业。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想要提高自己的就业几率,就必须加强进行舞台实践。
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意味着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所以,文化娱乐活动也在不断的发展繁荣,声乐专业也更加的热门。文艺团体、单位娱乐场等诸多演出场所以及活动比赛都需要大量的声乐演员。所以,目前对于声乐演员的要求是,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较高的舞台表演能力、可以唱很多观众喜欢的歌曲、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且可以与观众进行友好的互动,以上的诸多能力,都离不开通过舞台实践对于声乐演员的培养。只有经历过众多的舞台实践,才可以拥有以上这些能力。
二、针对高校声乐教学的舞台实践的措施
尽管舞台实践的存在可以帮助声乐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舞台实践从构建到执行都有着好坏之分,所以对学生的能力的提升的效果也参差不齐,所以也需要高校专门对声乐专业的舞台实践采取一些措施,使得舞台实践可以更好地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服务。
(一)正确认识舞台实践
近年来,教育的改革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各所高校都是人才辈出,并且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可以很快的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对于高校的声乐教学来说,学生们毕业后的方向基本都是一线的声乐工作,再就是演出人员,或者是成为一名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无论以上哪些工作,都离不开强大的舞台实践能力的支持。不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声乐这门学科在学校的认知中依然是以一门纯理论学科的身份存在着,并没有认识到是否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和舞台实践教学多和少对于声乐教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显而易见,很多理工科的院校都具备了非常完善的校内外的实践基地,但是对于声乐之类的音乐学科而言,音乐厅、音乐教室,依然是破败不堪,配置也都是很多年前的老古董。所以,作为校方,要加强对于声乐的舞台实践的重视,声乐教学并非教师在讲台上动动嘴即可,要充分认识到舞台实践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学校内,应该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场地以及相关的设施,并且不应该过度限制声乐教学的使用。在学校外,应该以学校的身份与很多文艺团体和演出单位之间保持稳定的合作,让学生们有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而言,满足了锻炼自己的目的,对于这些文艺团体而言,则是解决了用人荒的问题,这是共赢的局面。所以说,学校应该主动对声乐教学的舞台实践问题重新认识,并且通过提供诸多的舞台实践的基地和机会,来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组织舞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教师的身份是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以只有教师去认真的进行相关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自身的舞台实践能力。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很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其教师需要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充足的实践经验。这样才可以正确的领导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的声乐教师而言,基本都有着过人的业务能力和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是涉及到相关的舞台实践时候,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只是就未必够用了,因为很多教师都是从学生做起并且毕业后因为较为优异的成绩而留校任教的,这样的教师在教学理论上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只是在艺术实践上却未必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类的艺术实践时候,就有些业余化的感觉了,因此学校应该针对教师的这些弱点进行一些措施,如对这些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或者再聘请一些文艺团体中进行演出的名家作为客座教授来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教学。
学生自己本身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没有理解舞台实践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对舞台实践进行充分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舞台实践的重视程度。例如,通过对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寻找出其中的不足,然后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该学生的解决方案,并且采取售后服务式跟踪观察。或者是通过对于学生的爱好的了解和分析,分析他们的舞台表现,让学生明白舞台实践在表演中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在培养实践意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帮学生寻找更多的舞台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的众多文艺演出中,基本都是音乐系的学生主场作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该给予提倡,而且,还应该与学校的团组织等进行协商,争取在每一次的文艺演出中,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表演机会;甚至,教师可以组织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内部的演唱会等活动,力求每个学生都可以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并且为每个学生都做出尽可能细致的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专属于自己的舞台表演指导。
教师们还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就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文艺活动中去,这样上行下效,学生才会拥有更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这样也告诉学生,其实教师本身对于舞台实践就非常的重视,从而学生才会认识到舞台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开始尝试登上舞台进行实践。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舞台实践的相关课程的时间安排都是在学期末,安排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在经过一学期或者一年的理论学习后,有足够的理论来支持舞台实践的进行,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事实远非如此,期末一般都是学生忙着期末考试的时候,太多科目都要考试,而且实践类的课程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太小,甚至仅仅是一个简单地等级平等。所以很多学生都会下意识的忽略舞台实践的进行,而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其他科目的复习备考上。自然,实践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所以校方在进行相关的课程的安排的时候,应该把实践类的课程安排为从学期初就开始,贯穿于整个学期,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明白实践教学的意义,而且有着规律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实践。
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学的实践课程都已经开设,但是基本都还是不被重视,较少的课时完全无法发挥出舞台实践应有的效果。尽管学生们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足够的实践,所学的东西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增加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舞台实践的教学质量,这样实践课程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效果。而且,当实践类课程的要求与课时量与理论类课程的课时量和要求齐平甚至超越时候,学生们会自动加强对于实践类课程的重视程度。
三、结语
声乐教学,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只有引导了学生去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去,才可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对于这一过程,对教师的人品、修养以及学识和育人的艺术方法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身为一名声乐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极为重要,而且对学生有着充分的了解,依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所需要进行授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来为学生创造出最适合的学习气氛和舞台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舞台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所以,对于声乐教学而言,舞台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5]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生态文学这一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生态文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态文学在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的同时,展现当代社会文化危机与批判的不足,并引导人们对现实行为的反思。这些都给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文学与自然紧密相连。下面本文就从生态文学的概念和内容出发,探寻生态文学在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学的概念及内容
1.生态文学的概念。
生态文学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文学,关键在于生态二字,生态不仅仅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生态,而是指文学作品中包含生态思想和观念。通过对生态文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不难发现,生态文学的关键是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生态系统观,联系观,整体观。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出寻求生态系统的平衡的意愿,这些就是生态文学最基本的特质。除此之外,生态文学也是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主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点是人类生活,落脚点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生态文学的内容。
生态文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毁灭,以及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报复,人类重新审视善待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这些都是生态文学所要展现的内容。此外,生态文学还格外主要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人类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二、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总的来说,生态文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在文学中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二是在创作中展现危机与文化批判的不足,三是通过反思根源来寻找当代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
1.感悟自然与生态。
在文学中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能够促进当代中国文学与自然相融合,中国的生态文学作家大多具有诗人气质,在他们生态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融入了大自然的气息。当代中国文学正需要这一融合,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学作品中自然生态的体现。一般的文学作品很少涉及到自然生态,这就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对自然感悟的缺失,而生态文学正好加以弥补,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视,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进步。
2.有助于当代中国批判文学的发展。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经波折,发展至今。批判文学的发展可谓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更新。现代中国文学的批判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思考。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巨大动力。通过生态文学的描述表达使人们认识到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一点上,生态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起到了丰富补充的作用。
3.引导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
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并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状态。生态文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之一,起着引导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作用。生态文学和艺术创造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增加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气息。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或话语方式,生态文学不同于一般文学,它可以而且应该表达新的生态观念,揭示现实生活存在的严酷的生态事实,以此来获取自身的生存发展权利,凸显自我的文体属性和审美特质,这也是作家现实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的一大体现。这些都推动着当代中国文学朝着一个更加真实的方向发展。
三、对生态文学今后发展的展望
总的来说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因此,生态文学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生态文学更多地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使得危及整个地球的生态危机出现,在今后的生活中,人类应该怎么和自然和谐相处。未来的生态文学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着,人们在创作文学的同时,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
一、小学低年级太极拳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传,“太极”是武当道士张三丰提出的宇宙演变理论,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太极”作为拳术的基础原理和指导思想,融合了许多精要,历经数百年之后,发展成以陈、杨、吴、武、孙为主的五大门派,在民间广泛流传,受到无数民众的热捧,并成为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的一种古老拳术。“头正、肩沉、肘垂、腕平、手展、背拔、胸含、腹实、腰正、臀敛、裆圆、胯落、膝松、足稳、中正、平圆”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从整体上看,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平稳舒展、不僵不拘、缓慢轻灵、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不管是动作上的虚实变化还是姿势上的过渡转换都紧密连接、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太极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承,是几代人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小学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1.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
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是普及太极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中之重。太极拳教学不同于球类或者田径教学等,更何况面对的还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因此,他们第一次接触太极拳的方式或方法,以及获得的新知识,都直接决定了未来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常规教学中,理论教学过于死板,而实践教学相对要好一点,这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再加上受到动画片《奥特曼》《蜘蛛侠》等动漫人物的影响,很多时候,一些小男生都会把自己当作英雄,和身边的小朋友打闹,这一特征特别有利于教师开展太极拳实践教学,但是一旦小学生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或者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使他们产生疲劳感,小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说,在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理论知识,不断地向学生传递一些关于太极拳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从中国古典哲理以及基本技法的角度去认识这古老的武术文化,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进步和成就感。
在太极拳实践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技击方法的拆解,它在太极拳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都知道技击是武术运动的灵魂,不管是哪一套路都不可能离开技击,对于太极拳来讲也是如此。对技击含义进行拆解,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太极拳单个动作进行技击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身体验受力点,以达到以意导气、以气导动的目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切太极拳教学的基础,然而,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实践和引导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小学太极拳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此处所提到的学习意识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包括实践练习中体现的攻防技击特点、韵律节奏感等。在太极拳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凭借着优美的动作、形象的语言以及娴熟的技巧来感染学生,例如,在完成“搂膝拗步”教学任务时,可以先请一个学生做示范,踢打教师腿部,教师一手搂开对方踢出的腿,另一手推按对方的胸部。这样不仅能够活跃气氛,使学生加深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同时,教师在太极拳教授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改善并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个性特征,施行分组教学,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而获得学生基本信息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问卷调查、身体素质测试、谈话法等,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将每个小组都安排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同学,以实现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依据教学的可能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及学生将来的实际应用性制订各层次目标,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