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教育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市老年大学有在校学员4600人。承德市老年大学从办学之初租借教室,到有自己的专用办学场所,从聘任一、二名教师教学、十几名学员上课,发展到几十名教师教学、上千名学员上课。据2013年统计,承德市老年大学有在校学员1600人,2600人次,有78个教学班,开设27个专业。如今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众多老年人想要去、离不开的学堂。学校每逢报名招生,就会出现闻风而动,名额难求的情况。众多老年学员那种“我要学”的精神和希望上学的迫切要求令老年大学工作人员感动又为难,对于因名额所限不能入学的老年人只有反复说明、解释。随着老年大学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年大学已经成为老年教育、文化中心和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二、老年教育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办学日趋规范
多年来,市县区老年大学在坚持为离退休干部服务,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积极转变职能,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老年人服务,为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出了积极努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以承德市老年大学为例分析,在新的形势下老年大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学员、教师年龄结构趋向低龄化。50岁以下学员占9%,60岁以下学员占65%。市直单位提前离岗和二线的干部积极参加学习,也有的是企业下岗或提前离岗的职工,还有一些在职人员也来参加学习,也有个别人是郊区农民。学员在年龄结构上的变化给管理和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聘任教师年龄、知识结构趋向年轻、合理,讲课水平不断提高。55岁以下教师23%,这与建校之初发生了较大变化。那时聘用的教师年龄偏大,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近年来,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更多的年轻专业人员走向社会讲台。
一些年轻有为而又热心老年教育的教师走上了老年大学的讲台,这给老年教育园地带来蓬勃的朝气和新风。他们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上更多地体现了创新,在观念传授上更符合新的发展形势。二是从性别看女性学员偏多,达到74%,而男性学员为26%。这与办学之初男性偏多有较大改变。女性学员占绝对优势与女性退休年龄提前和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相关。三是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有一些学员还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较高的素质使他们接受能力较强,但这也使学员之间形成了差距,这给管理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四是选择学习内容广泛、多样化。老年大学普遍开设了文化、艺术、体育、保健、摄影、计算机等课程,这些科目都普遍受到欢迎,学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五是经过多年办学,走出了一条适合老年人实际的办学道路,已经成为有一定规模,多学制、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老年大学。承德市老年大学积极探索教育和教学管理模式、方法,制度不断完善,办学不断规范,在教学和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三、重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理顺投入和管理机制
老年教育是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年教育,重视老年教育,要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坚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年人口增长相适应。据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承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3.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6%。据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承德市老年人口将达到56.7万,到2018年开始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人不用再为基本的物质生活而担忧,他们需要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享受宪法以及老年法、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的权利,满足自己增长知识、增添快乐、抗衰益寿、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需要,成为身心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人。因此,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办好老年大学,已成为社会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省内老年大学发展来看,全省12所市级老年大学,总计建筑面积为80000平方米,我市为2000平米,其他市均为s7000平米。对比看,我市老年大学面积明显少于省内其他城市。按照我省老年教育办公室要求,人口在50万以上城市的老年大学教学面积不应小于6000平米,而我市老年大学距离要求差距较大。从全市老年大学来看,存在办学规模小,发展不平衡问题,存在财政投入机制不明确的问题,老年人受教育的需求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近两年来,部分县级老年大学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较大,走在全市的前列。而市级老年大学办学面积小,满足不了老年人求学需要,校舍面积亟待增加。市县区还没有把老年教育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在新的历史时期,老年教育已经迎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客观形势,要求老年教育发展必须加快步伐。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投入是老年大学发展的主渠道。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投入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建设,补充教学设备,满足老年人求知求学需求,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老年教育公益性原则,从民生建设、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高度理解兴办和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二是加强老年教育队伍建设。发展壮大老年教育事业,提高老年教育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老年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老年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办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办好各类老年大学的根本保证。应根据老年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配备老年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教师人才库建设。第一,从老年教育机构看,目前,市县区老年教育办公室与老年大学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在今后机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前者应该列入行政序列,以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后者应作为事业单位得到充实和加强。第二,老年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少是普遍问题。市老年大学编制为4人,县区为1-2人,这与实际承担的老年教育工作差距太大。从目前市老年大学办学规模来看,管理人员应该在8—10人,县区应该在4-5人。这些管理人员应该列入财政供养,从组织上保证不断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第三,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关系到老年教育事业质量,关系到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要充实高素质、懂教育的人员去参加管理,悉心研究老年心理学,探索老年教育学理论,在发展和创新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是吸引力的源泉。老年大学的教师实行聘任制,这种灵活的机制使教师选聘形成了一渠活水。
四、总结
关键词:老年教育;美国;发展阶段;组织机构;启示
老年是人的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是生命的晚年。人的晚年有多长?答案是不确定的,各人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几年,可能几十年。人的老年又一般被分为三阶段:低龄老人阶段,60~69岁;中龄老人阶段,70~79岁;高龄老人阶段,80岁以上。按身体状况分,老年人退休后,又可分为退休自理期和退休依赖期。做好老年人工作,特别是做好老年人教育工作,可延长退休后的自理期,缩短退休后的依赖期。
一、推动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美国老年教育是随着美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推动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群内部对学习和教育的迫切需求。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1966年,美国有7000多万新生人口,这导致后来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美人口的13%;到2020年,这一比率预计达到17%。二战后,由于美国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公民受到了良好教育。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人口比率在40%以上;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率已达到80%以上。由于老年人素质较高,他们到了晚年并不满足于一般的休闲和娱乐,而要求获取新的知识,退休后希望重返工作岗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这些都促进美国政府、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发展老年教育。
二、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老年教育并不重视,一是因为老年人口并不多,对学习要求不迫切;二是舒尔茨理论的提出。当时,美国开展了一场关于人力资源理论的大讨论,其代表人物是西奥多・舒尔茨。他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充分肯定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于是,有人提出,应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在职人员,用于正规教育,而用于老年教育不值得,是“资源浪费”,因而对老年教育采取拒绝和歧视态度,老年教育被边缘化。同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受到社会的排挤。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长、福利待遇的提高,政府建立了许多供老年人使用的“疗养院”或“退休部落”,并招聘有相关资质的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不仅体现在疗养、休闲方面,更体现在教育方面――认识到应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愿望,为老年人提供教育也成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这一阶段的老年教育还主要停留在老年福利的延伸上,老年教育的内容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是老年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1965年,美国制定了《高等教育法》和《美国老年人法》,规定老年人可以参加公立社区学院的学习,图书馆要对老年人开放,老年人学习热情大增。美国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开始培训老年工作者,提出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创办老年教育机构,而且有经费补助,并开始重视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对社会福利项目投资过多,导致对经济部门的投资减少,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财政紧缩,减少了福利开支,增加了私人投资。当时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国家不应该过多地包办社会事务,应让地方政府承担部分老年教育的责任。当时颁布的《医疗保险方案》《医疗补助方案》《美国老年人法》等,都涉及到@方面的内容。
依据《美国老年人法》,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老龄委员会,专门负责全国的老龄事务。该委员会也是全国老龄教育的协调部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老龄教育的大发展。1973年《美国老年人法》的修正案中规定:州和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管理老年项目。
1971年,美国白宫老龄问题会议提出,对于所有老年人来说,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对老人同样有积极作用,教育将成为老年人获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帮助他们发展潜力的一种手段。白宫老龄问题会议是美国老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此之前,政府主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福利,而忽视了老年人能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白宫会议之后,政府注重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继续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当时被誉为“老年教育之父”的密歇根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在白宫老龄问题会议上强调要重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他提出,老年人有五类需求:应对的需求、表现的需求、贡献的需求、影响的需求、超越的需求,这与马斯洛提出的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大需求是一致的。麦氏理论促使美国老年教育从社会服务为主转变为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为主。第二,白宫会议后,政府强调老人要自立自强,改变过去社会大众认为老年人是包袱、病态的、不具有生产价值的观念,鼓励老年人再就业,认识到“老”并不是病,不是生涯的结束,而是另一个生命旅程的开始,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开创人生。第三,提高了美国老年人的独立性,将老年人视为重要资源,把终身教育贯穿于老年教育之中,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
由于认识上的升华,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老年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社区学院为老年人提供教育,由政府提供经费补助;二是大学对老年人开放,美国规定一些国立高等教育机构允许老年人参加课程学习,并减免费用;三是建立老年寄宿教育学校,即一部分学院和大学建立“寄宿学校”供老年人居住,方便老年人来校学习。这种寄宿教育,对老年人、学校、社会都有益。1975年成立的“老年游学营”是寄宿教育的典型代表,成立时仅220人,20年后发展到了30多万人,其中有23万多人参加国内项目,6万多人参加国外项目。
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70年代的美国老年教育最大的变化是,认识到老年教育应该以老年人的发展为目标,是为了帮助老年人自立自助,并发挥他们的能力为社会作贡献,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服务。
(三)创新阶段
1990年以后,美国已经没有用于监督和支持老年教育活动的中心系统,而是由当地机构及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立老年教育机构或开展项目。由于没有国家监管,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灵活度大,老年教育的实施趋于多样化,私人和非营利的教育机构逐渐增多;老年人参与教育的热情高涨,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增多。老年人想通过大学的学习实现自我发展,以便再就业,社区学院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式教育。例如,允许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听课,为老年人设置专门课程,为老年人提供非学分课程,在校园外提供学分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老年退休学习协会广泛发展起来,主要以自学为主,有的在家中自学,有的在图书馆、博物馆、画廊中自学。社区中心、公园等其他一些老年教育机构,如老年游学营、家教学院、校友会等,都为老年人的学习提供条件。
三、美国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
美国老年教育机构呈现多样化,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的教育机构有以下5类。
(一)老年游学营
老年游学营又称“老年旅社”,1975年创办,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老年教育机构,在90个国家开设了1万多个活动点,每年有20万人参加老年游学营活动。老年游学营面向年满55岁的老人,15~40人一组,参加为期1~3周的课程,以人文学科学习为主,组织实地考察和课外活动、社会交流,开设国际性课程,让学员出国考察不同的文化、民情和历史。老年游学营的口号是:“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二)退休学习学院
退休学习学院于1962年由一批退休教师在纽约创办,属自治组织,实行会员制。学院章程、规章制度、学习课程、学费标准等完全由会员自主决定,课程一般持续6~15周,课程内容包括艺术和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乡土历史、健身、旅游、营养卫生、时事政治、外国事务及最新问题等,课程没有成绩评定,每年招收约10万人。
(三)老年人信息学院
建立于1982年的老年人信息学院是为美国老年人提供便利生活服务的系统,现由美国联邦连锁百货商店、五月连锁百货公司基金会等组织主办,分布在全美26个城市的约30家购物中心和连锁店,总部设在圣路易斯。该机构以丰富老年人生活为宗旨,为老年人提供参加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机会。商店为老年人提供办公室、休息室、会客室、教室,为其休息、会友提供舒适环境。该学院目前为35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老年人网络
老年人网络由马克尔(Markle)基金会创立于1986年,专供5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学习资料,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交流经验,加强沟通。老年人网络目前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设有240多个学习中心,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可以参加网上组织的各种老年问题讨论;可以享受网上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等。
(五)什帕德中心
什帕德中心(Shepherd)是由不同宗教组织共同创办的基于社区的一种网络,在21个州设有75个机构。什帕德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年人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技能为他们的社区作贡献,使每一位老年人在其晚年的每个阶段都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四、美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有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
美国的老年教育伴随着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而得到保障和发展。美国十分重视立法工作,是世界上成人教育方面立法最多、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针对老年人的立法也有很多,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美国老年人法》《美国老年人福利法》《美国老年人就业促进法》《老年人保健法》《老年人护理保险法》《禁止歧老年人法》《老年人教育法》等。美国白宫还设立了美国老龄委员会,定期召开白宫老龄问题会议,以探讨老龄问题并制定老年人相关法律政策。美国各州与地方都有负责老年人工作的团体和机构,专门负责保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二)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机构,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美国老年教育机构和老年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有政府投资办学、民间力量办学、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等。由于政府对老年教育投入减少、功能削弱,私营机构、非营利性机构在美国老年教育中成为主角。美国的老年游学营、退休学习学院,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教堂、医院、银行、投资公司、娱乐中心、网络平台等都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收费的教育,还有以自学为主的教育、远程教育等。美国各地还建立了老年人寄宿学校,招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入学,被称为“退休村”或“老年宿舍”。
包括社区学院和著名学府在内的美国高校向老年人开放,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开展老年教育:一是招收老年学员进修或旁听大学课程,如果仅旁听不计学分,那么一般是免费的,如果旁听计算学分,以及参加授予学位的正式课程则是收费的;二是举办暑假老年进修班,推动老年寄宿教育;三是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如斯坦福大学就建立了拥有500个房间的寄宿学校,方便老年人学习。
(四)重视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美国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其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密切关系。例如,从将老年教育视为社会福利,转变至将其视为推动老年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将老年人视为“病人”“社会的包袱”,转变为将其视为社会财富,帮助老年人再就业,为社会作贡献。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非常关注老年人的生老病死问题,重视衰老与死亡教育及理论研究。这种教育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减少社会大众对死亡的错误理解和悲伤感,提高老年人应对未来死亡事件的能力。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还注重研究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方法,从现象学的视角,提出老年教育应该回归本真的生活世界,强调老年教育理论要关注现实,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并探索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将多门学科与老年教育研究联系起来,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结合起来,论述老年人学习和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五、美国老年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老年教育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老年教育方面的经验,努力做好我国老年教育工作。
(一)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近些年来,我国对老年教育逐渐重视,但在思想认识上还停留在老年教育是社会公共福利的层面,是为了满足于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认识到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开发老年人的宝贵资源,为家庭、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推进老年教育的法制建设
美国老年教育之所以有保障,主要原因之一是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条文,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社区、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都承担老年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全国各地都有老年教育机构,无论在人员编制、经费、相关政策等方面都比较完善。我国政府于2016年10月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育法规。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中国的《老年人教育法》,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把老年工作、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的轨道。
(三)鼓励高等院校向老年教育开放
我国有各类普通高校2500多所,加上成人高校共有2800余所,大多数高校的教室都有空位,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高校招生计划尚有余额,我国应学习美国的做法,凡有能力的高校向老年人开放。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普通高校直接办老年学院、老年大学,实施非学历课程教学,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老年人开设相关课程,适当收取成本费和管理费;二是老年人经考核合格可以参加学历教育,按学分收取一定的费用;三是有空位的教室,应允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旁听,旁听生免缴学费,不参加考试,不计学分。高等学校举办老年教育,为老年人开放教育资源,并非是教育资源流失,而是更充分的利用。
(四)提倡老年教育多样化、自主性、开放式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人口;老年人;老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05-03
西安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根据西安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8467837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龄人口社会服务的滞后已成为西安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国际上很多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和掌握西安老龄人口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为老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我们课题组组织了对西安老年人群的调研活动。由于我国男性退休年龄为55~60岁,女性为50~55岁,因此本调查将老龄人口界定为55岁以上的老人。调查选在各大社区老年人口聚集晨练、休闲的广场,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进行。
一、调查问卷样本的基本情况
1.问卷回收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3份,收回问卷433份,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89.4%。
2.问卷样本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被调查者男性多于女性,占被调查人群的51.4%,55~59岁年龄较轻者占16.8%;60~64岁老年人占30.6%;65~69岁老人占25.2%;70岁以上老人111人,占27.4%。
3.样本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夫妻原配婚姻者占75%;离异再婚者占8.1%;离异未婚者占3.5%;未婚者有2.7%;丧偶者占12.1%。其中无子女者11人,占2.7%;有1个子女的占24.4%,2个子女的占40%;3个以上子女的占32.8%。
4.承担抚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情况: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卸下了养育、教育子女的重任,不再承担教育未成年人任务的267人,占65.9%;尚在承担教育未成年人任务的138人,占34.1%。
5.样本文化程度、健康情况:被调查人群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6.9%;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占26.7%;大专文化程度的占14%;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3%。表示退休后还能参加学习和正常工作者占75%;而身体不太好,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占20.2%;身体不好,生活需要人照顾的占6.4%。
6.主要经济来源情况及月收入情况:样本经济来源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的占55.8%;来源于配偶收入的占10.9%;依靠以前积蓄的占5.9%;依赖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资助的占11.6%;依靠政府发放的低保金的占4.9%;依靠政府发放的高龄补贴的占2.5%;依赖其他收入的占8.4%。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超过了一半,占57.5%;2000~2999元的占22%;高收入人群为20%,3000~3999元的占11.8%,4000元以上的占8.6%。
7.样本退休前从事职业的情况:企、事业单位职工占38.3%;国家机关干部占12.1%;教师占13.8%;个体经营人员占5.2%;服务人员占4.0%;农民占20.5%;无业者占3.5%;其他占2.7%。
二、西安老龄人口接受老年教育基本现状分析
本次我们对老龄人口接受老年教育的意愿、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发现当前西安老龄人口接受老年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家庭网络条件相对较好,具备在家学习的条件,但不懂网络使用者甚多。通过统计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了电脑。被调查群体中54.5%的家庭有电脑,具备在家学习的条件。但不会使用电脑者的比例达到68.6%,仅会使用一项感兴趣的操作(如打游戏、炒股、视频聊天等)的老年人比例占14.6%。
2.度过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趋同,参与群体活动较少。在被调查人群中,他们度过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主要为: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体育锻炼、游园散步和做家务、看孩子等。选择做家务、看孩子的占到了35.6%,听广播、看电视者占到了70.6%。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闲暇时间多以静态方式、个体形式度过,参与群体活动较少。
3.老年人自身接受老年教育的意愿比较强烈,子女对父母接受老年教育表示支持。在所有被调查者中,50.4%的老年人认为非常有必要接受老年教育,不愿意者占29.6%,认为无所谓接受或不接受者占17.5%;坚决表示不愿意参加的仅占2.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现今西安的老年人有接受教育的愿望。子女对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非常支持的占35.8%;比较支持的占29.1%;无所谓的占29.6%;不太支持的占5.2%;反对者仅占0.2%。超过66%的年轻人能够理解并支持老年人自我选择度过老年生活的方式。
4.接受老年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在对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目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八个选项,限选三项。统计显示,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丰富老年生活、增加生活情趣(占72.1%)、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拓展知识(占54.1%)、增长营养/保健知识(占45.93%)、打发时间、排遣寂寞(占35.8%)等选项上,几乎没有人接受老年教育是为了再就业或是弥补过去学历教育不足的遗憾。
5.对老年教育的内容呈现多样化需求,学习内容相对比较集中。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呈现出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的态势。他们最愿意学习的内容为“医疗、营养、保健类”,占77.53%;综合应用类占45.68%;适应退休生活类占43.95%;音乐戏曲类占42.22%;舞蹈体育类占30.61%;书画摄影类、时事政治类、文史语言类分别占22.96%、23.21%、和9.4%;而职业训练类仅占3.2%。
6.专题知识讲座是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我们把统计结果进行排序发现,列第一位的是“专题知识讲座”,占78%;列第二位的是“有组织地收听(看)广播电视”,占42.2%;第三位是“老年大学”占30.6%;第四位是“参加娱乐活动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等”,接着依次是学习班、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协会、远程教育。
7.老年人认为现有老年教育需要改进。在被调查的老年人群中,老年人对现有老年教育对非常满意的仅占14.3%,比较满意的占33.6%,满意率不到50%。不了解、不知道老年教育者占被调查人群的41%;不满意的占8.9%;很不满意的占2.2%。其中,认为老年教育的教育形式需要改进的占21.5%;教育内容、教育设施、师资水平需要改进的比例分别为12.8%、、15.3%和3.7%;9.9%的人认为老年教育资金需要改进;选择其他的占36.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安老年人对现有老年教育不甚满意,对老年教育不了解者所占比例也较大,以致对改进老年教育无从谈起。
8.活动地点离家太远是影响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最主要原因。在影响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原因中,我们列出了九类选项,限选三项。统计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是活动地点离家太远,占65.18%,没有时间占50.6%,学习费用太高占40.25%,身体不好占36.54%,参加教育活动的机会太少占33.8%,教育形式限制占28.64%。其中20.98%的人认为课程不合适,影响了他们参加老年大学的教育;16.05%的人认为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备,5.4%的人认为教师水平不行。
三、西安发展老年教育的对策建议
1.利用西安高校比较集中的优势,拓展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开展老年教育。西安是高校的集中地,高校拥有优美的校园、优良的教学设施、具备老年大学成立的各项条件。高校应树立办学新理念,开拓办学新思维,拓展高校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老年教育,通过开放大学、开办老年大学向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为解决老龄化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2.老年学校应该走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各级老年学校,加大覆盖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学。老年人退休或离休后,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中退出。家庭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发展老年教育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恋家、不愿离开家人的实际情况,根据西安高校多的优势,使老年教育社区化,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就能接受老年教育,使他们扩大交往,通过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和作用。
3.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多样化、分层次。老年人退休后个人闲暇时间增多,老年人接受教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强社会交往。根据西安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开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使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不同的老年人在这里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专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
4.老年大学要加强舆论宣传,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尽管我市的老年大学已经成立了十几年,现有不少分校,但由于老年人的交际面较窄,知道和了解老年教育及老年大学的人数还不够多。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和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大学应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加强对外宣传,使公众进一步了解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愿意接受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的影响力。
5.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研究,积极扩大农村基层老年教育的普及面。西安下辖九区四县,老龄化人群中农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发展老年教育中,要考虑加强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尤其要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城郊老年教育发展的步伐,结合城区改造、旧村改造与村文化中心,建设一批条件比较好的老年学校,推动老年教育向城郊和农村延伸。
总之,政府应该加大老年教育投资,改善老年大学的教育设施和条件,提高教师水平,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发展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扩大老年教育受众面,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西安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
[2]周春明,杜宁,常运琼.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基本形式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86-88.
[3]王英,谭琳.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人口学刊,2011,(1):39.
[4]谢广生,王永福.关于地市级老年大学与地方高校共建研究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75-79.
[5]孙正成,郑卫荣,石彤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2):91.
一、树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教育幸福观
近期,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为目标,以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教育内涵推进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进“幸福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要切实实现教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即把教育由基本满足适龄人口的就学需求,转变到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各类教育全方位发展”上来;把教育由追求提升人的知识水平,转变到以“享受幸福”为标志的“幸福教育”上来,使教育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体验幸福的美好过程。
从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进程来看,幸福教育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的教育”,更加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途径,更加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首先,我们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三贴近”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广泛沟通学校和家长、学生的联系,不断加深社会对教育的了解和理解。进一步实施“家校合力育人”工程,聘请家长代表担任学校安全工作的义务监督员,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家长代表到学校进行安全巡视,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管理,不断听取家长和社会的批评与建议,形成人民监督、人民支持的办学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减少考试次数,不滥发讲义、复习资料。尤其要重视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生活的愉悦。积极倡导义务帮辅,关爱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心理,做到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和要求,千方百计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在组织、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干部方面要有实质性的提高和进步。
再次,还要努力优化教师的人格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艺术水平,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与师德学习,强化每一位教职员工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紧迫感,形成工作研究、工作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全面推进有效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通过教育思想引导、职业素养导向、公共行为准则约定三管齐下,进一步规范、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鼓励教师弘扬教育人文精神,真心实意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爱生学校,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放声歌唱的乐园。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引导教师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生活品位。
二、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提高各类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长期的任务和永恒的主题,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矛盾。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强烈要求,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品牌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优化每一个管理环节,优化每一个教学过程,应成为所有干部和教师必须时刻强化的意识并自觉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有强烈奉献精神、崇高师德、精湛教育智慧和艺术的教职工成批涌现,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岗位拥有群体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者,创新发展工作的领军智者,岗位工作实绩显著的品牌强者”。
“质量是生命”的意识要反映在学校每一个工作细节之中,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往的印象里,很多学校往往注重的是迎接检查、通过验收、评上先进。现在,我们更要追求全社会的信任度、知名度、美誉度,追求学校长期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把教育教学质量看作学校形象的完美展示。
1.确立先进办学理念,建设良好教风学风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要努力积淀人心向上、人心向善的学校文化,大力营造教师爱生勤业、学生勤奋攻读、师生团结和谐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牢固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榜样”的基本德育理念,创建“润物无声”的德育文化。要积极组织讨论、总结、提炼学校的核心精神,努力把学校建成物质层面的生态公园、文化圣园,精神层面的生命乐园、温馨家园。
2.加大名师和特长学生的培养力度
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成果客观反映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反映着师生的基本素质。所以,我们要扎实办好每学期的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各类群众性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做平台,通过活动推进工作、培养能力,通过活动提高水平、扩大影响,让每一个师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升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3.切实提高中考高考成绩
每年中考的各项成绩指标直接向社会展示了学校教学水平的状况。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夯实升学质量的基础,力争每届毕业班都取得优秀的升学成绩,向上一级高中学校输送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号召力、影响力,来积累学校品牌的分量,真正让人民满意,全方位展示基础教育的丰硕成果。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视昨天为过去,视今天为落后”,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在成绩中寻找差距,在反思中寻找超越,增强质量的危机感与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提升办学质量的贡献者。
三、树立以解决问题为共识的教育研究观
成功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明晰思路;在工作机制改革中,还面临种种困难,需要我们不断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在学校发展中,还会遇到很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组织课题攻关;在每个师生的发展中,还感觉到自身的潜力与不足,需要我们反思与剖析。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个部门、每一门学科、每一个人不断强化学习与研究意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真正做到“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学习,哪里就有研究”。要充分发挥好调研的基础作用、研究的梳理作用、科研的先导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战略方针,按照“抓规范、抓研究、抓推广、出成果”的“三抓一出”工作思路,加强教育科研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以校为本,把教研、科研有机地统一到学校的研究工作之中,坚持“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和土壤,教育科研则是校本教研的深化和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引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坚持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着力构建较系统的研究体系,强化“工作即研究”的意识,在问题意识中寻找超越和发展的增长点,按照“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本着“常态化研究、全员性参与”的原则,让教师切实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选择课题,并认真分析思考,不断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扎实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筛选和管理,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推广优秀研究成果,不断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特色。
学校教学管理要更加凸现“诊断、服务、引领”功能,所有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都要切实强化“教学为中心”的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千方百计推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如何有效提高作业、考试等重要环节的实效性,如何有效形成培养优秀学生群体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激情,如何更多更快地产生名优教师”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努力探索教学工作从“时间加汗水”走向“智慧与艺术”的幸福之路。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督导评估之中,并建立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等评审奖励制度。及时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专题会议,表彰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积极开发、收集、整理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本校的教育科研资源库,努力创造条件,加强教科研阵地建设,大力推广先进的教科研成果。
四、树立以特色鲜明为亮点的教育品牌观
当前,以“一校一品、一师一格、一生一长”为核心的特色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合格加特长”也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所有学校更加重视自身发展,办有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
学校特色来自历史资源的积淀,来自名牌教师的声誉,来自本校课程的凝聚,来自学校教研的开发,来自学校文化的创建,还来自校长办学的理念。办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涉及的都是“怎样把学校办好”的问题,特色和品牌原本一脉相承,只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特色是品牌的基础和标志,品牌是特色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体现。那么,特色教育应具备什么条件及实施哪些内部环境建设呢?
1.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强、懂科学、会管理、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水平,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办学思想、事业心及理论修养,直接影响着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没有大胆创新、执著追求、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信念和实施教育过程中的独特构想,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没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以及科学的预测、果断的决策、娴熟的领导艺术、是无论如何不能实施特色教育的。不能想象,一个涣散而又低素质的领导班子,一个知识平庸、管理乏术、故步自封、不思开拓的校长,能领导一所学校办出特色。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实施特色教育,又是衡量一所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精神及校长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好的领导班子是实施特色教育的关键所在。
2.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特别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优势的教师。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当然,特色教师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尽量做到一专多能,用他们的开拓意识,创造性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之鼓动起智慧的双翼。
3.要有一个实施特色教育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更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例如,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等,使它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特色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要有充分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真正理解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重要意义,并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
4.实施特色教育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
没有足够的校舍和教学仪器及相应设备,特色教育也无法开展,所以,作为学校应全面实施规划,多方筹集资金,给特色教育准备足够的条件。
5.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学校应加强对特色教育的管理,强化各级职能。要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计划和目标,协调部门工作和专、兼职教师的工作,对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专业训练、实习操作等,统一进行检查、考核,实施监督。要制定一套适合于特色教育的激励竞争机制和评估机制,使之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相适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十分高兴参加今天的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市老年教育工作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多次获得全国、全省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老年大学人数越来越多,专业、班级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四级教育网络已初步形成,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愈加适应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教育已日益成为全市“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市教育的闪光点之一,展示出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可喜发展前景。我市各种类型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成为老同志、老龄人增长知识的课堂、欢度晚年的乐园、老有所为的场所,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好评和赞赏。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对做好老龄工作提出了“五个老有”的要求,“老有所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人口近13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9000万,我市150万人口中,老年人约16万;据联合国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达20亿,占总人口的21%(现在是6.3亿);而中国在这方面速度会更快些,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25%左右。到那时,无论世界还是中国,人口结构都将发生变化: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人口,出现倒挂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经常思考,景德镇市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两个体系的建设如何有机协调、整体推进?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新的教育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包括老年教育在内的全市教育如何进一步普及、提高?景德镇已形成的教育特色如何扬优成势?当前,景德镇市教育面临的不仅是要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还要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机关教育、企业教育,乃至整个学习型社会教育的需求。
一、审时度势,站在新的高度认识我市老年教育
发展老年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老年教育是党的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于不断学习,包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我市老年大学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带头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作风,对促进和带动全社会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老年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老年教育不仅能使老年人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增强老有所为的干劲,还能使他们调整心理状态,获取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充实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保持革命本色,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发展和谐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老年教育是依法治教的需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教育法》等都从法律上确定了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老年教育不仅是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统筹兼顾,把老年教育纳入全市国民教育发展整体规划
老年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做好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工作,树立大教育观,结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老龄化发展趋势,把老年教育统筹到全市国民教育发展中,给予全力支持。这次会议印发的《景德镇市老年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大的背景下对我市老年教育发展的形势作了客观分析,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发展第一要务的时代性,提出的措施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我们要共同完善这个规划,将这个规划的要点纳入即将启动的全市国民教育十一.五规划之中。会前,我向老年大学几位老领导汇报过我的想法:市教育局不论现在还是以后,都会大力支持全市老年教育的发展,把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落实。
三、优势互补,推进全市国民教育与老年教育的融合发展
老年人中蕴藏着极大的精神财富和创造才能,是一笔非常珍贵的人才资源,我市老年大学是特色鲜明的优质教育资源。今后,在我市普通国民教育领域,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市老年学校里面老领导、老学者、老专家人才荟萃,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优点,邀请他们来学校指导、授课、讲座等,挖掘宝贵的教育资源,补充完善普通国民教育。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老年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来带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机关教育、企业教育等发展。并要通过多元方式,包括远程教育、网络和其他资源共享等方式来推动全市各项教育的开展。我们将努力做好普通国民教育资源对老年教育的补充完善、合作交流工作。采取多元的形式,创新老年教育的体系和机制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教育要求。并着手对教育资源和人才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双向强化、教育型社会与学习型社会双重组合,形成“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作用,使人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
四、热忱服务,为我市老年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