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坚持快速响应、分类施策、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稳妥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到我县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预警及应急处置。各乡镇(办事处)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乡镇(办事处)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也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增加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加大风险评估和预警频次,加强政府债务的精准化管理。

政府性债务包括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或有债务。一般债务是指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债务;专项债务是指以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1.4工作原则

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明确责任、信息共享、集中决策、协调配合、加强预警、及早应对、措施得力、维护稳定的原则。

2.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2.1风险应急机构组成和成员单位

根据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需要,成立“X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作为非常设机构,负责领导本县政府性债务日常管理。当本县出现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时,根据需要将债务管理领导小组转为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债务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对工作。

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债务应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县财政、发改、审计、金融、司法、国土、住建、农业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时调整成员单位。

2.2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1)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2)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对高风险乡镇和债务单位债务风险及时制定处置措施。

(3)负责债务风险的善后处理事宜。

3.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

3.1风险监测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县政府债务情况,建立债务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全县的政府债务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分析,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防范债务风险检查,及时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3.2风险预警

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是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办事处)、县级各债务单位要建立规范的评估预警机制,按照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重要指标进行风险测算,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对可能发生违约的政府性债务及时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3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

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主要指标包括: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逾期债务率和偿债率。

(1)一般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动用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满足偿债需求能力。一般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0%。公式:一般债务率=一般债务余额/债务平均年限/一般公共预算可偿债财力×100%,债务平均年限比照国家相关口径定为4年。

一般公共预算可偿债财力为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扣除按照有关规定必须用于基本财力保障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民生支出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部分。

(2)专项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动用当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专项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0%。公式为:专项债务率=专项债务余额/债务平均年限/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偿债财力×100%,债务平均年限比照国家相关口径定为4年。

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偿债财力为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扣除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开支或计提的各项成本性支出和政策性支出。

(3)新增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对新增债务的保障能力。新增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公式为:新增债务率=新增政府债务额/政府综合财力×100%,政府综合财力=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

(4)逾期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逾期债务的比重。逾期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公式为:逾期债务率=债务逾期额/政府债务余额×100%。

(5)偿债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本息比重。偿债率风险警戒线为25%。公式为:偿债率=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额/政府综合财力×100%。

3.4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等级

根据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逾期债务率、偿债率五项指标值划分为绿色安全区、黄色风险提示区和红色风险预警区三个范围等级。

五项指标均在风险警戒线范围内的,列入绿色安全区名单;五项指标有一项高于风险警戒线的,列入黄色风险提示区名单,其中高于风险警戒线的指标为一般债务率时,列入黄色风险重点提示区名单;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两项同时高于风险警戒线的,列入红色风险预警区名单,其中另外三项中有两项高于风险警戒线时,列入红色风险重点预警区名单。

列入绿色安全区名单的,要认真总结成功管理经验,继续巩固工作基础。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排查风险隐患,超前预测,密切跟踪风险变化,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关口前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增长速度。

列入黄色风险提示区名单,尤其是列入黄色风险重点提示区名单的,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认真排查债务项目风险区域;要全面查找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控制项目规模、调整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及时偿还和压缩债务规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

列入红色风险预警区名单,特别是列入红色风险重点预警区名单的,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预案责任主体、应急响应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启动程序,避免发生债务危机,并及时上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4.信息报告

各乡镇(办事处)债务管理部门及县直有关债务单位要及时向县政府定期报送债务本息偿还情况,分析债务结构、明确偿债资金来源。做好偿债资金的筹集工作,若不能按期偿还,应提前60天向县政府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主动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意见,并向工作小组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如本预案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需将处理情况报送县政府。

5.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响应具体措施

5.1应急响应

发生政府债务风险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银行下调信用评级以及司法诉讼等恶性状况的发生。及时与违约债务的债权人取得联系,启用偿债准备金偿还高风险债务,承诺债权人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解决债务逾期问题。

5.2应急响应具体措施

各乡镇(办事处)及县直有关单位在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本乡镇、本单位财政和债务情况,多措并举,化解债务风险。一要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强化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需要用财政性资金偿还的政府债务,债务单位应提前30天向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二要积极与银行等债权人协商,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务,通过贷款展期、适当减免利息等方式缓解当期偿债压力,规避短期偿债风险。三要积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盘活存量债务项目,压缩债务规模,避免债务违约,化解政府性债务危机。四要充分利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有利政策,首先置换或偿还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债务,达到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五要充分挖掘政府各种有效资源筹集偿债资金,如处置闲置行政事业资产以及土地等资产,其变现收入纳入偿债准备金。六要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节约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七要在积极消化存量债务基础上,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5.3应急结束

债务风险应急状态解除,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报请本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6.应急保障

政府债务管理部门和各债务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强化债务风险信息的报送。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建立和维护高效实用的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和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债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7.善后处理

政府债务风险处置后,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及时消除,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有必要开展善后工作。首先债务单位要向债权人作出完善债务管理工作的书面情况说明,保证在日后的债务管理中严格执行债务预警机制、更多渠道地筹集偿债资金措施,重新建立政府信用;其次总结教训,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债务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8.附则

8.1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县财政局适时更新。

8.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风险管理;不确定性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建筑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取得利润同时也要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就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对策,来论述如何减少企业的风险。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普遍存在,人们都认知风险的存在。但是,对风险防范的意识并不强,施工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并不完善,致使建筑施工项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施工项目风险是可以被管理、降低、转移的。所以,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设施。

一、工程项目中风险的特征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3.风险的关联性和可变性

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4.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风险,采取主动行动,应用各种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尽可能减少风险的不利损失,企业加强项目风险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施工企业缺乏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就会给项目管理留下不同程序的隐患,所以施工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及时确认项目中的风险事件,列出潜在的风险清单,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同时施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实行风险的分级归口管理,进行风险跟踪评估,并建立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风险责任人的积极性。

2.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本身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有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结束,都必须进行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评价;二是对全部风险的管理;对项目在每一阶段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罗列,全面盘查项目风险源,可以按照时间维、目标维和因素维的方法识别和确认各种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三是全方位的管理;既对风险要分析其对各方面的影响,采取措施的时候要考虑各种综合手段和方法。四是全面的组织措施。要全面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在工程项目的每一阶段都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衡量以及风险评价,以便更大程度的减少风险损失,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3.积极应对风险,建立风险应对措施,规避和控制风险

风险回避是在考虑到某项目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都很大时,主动放弃或终止该项目以避免产生风险和损失的一种处置风险的方式,它是从根本上放弃使用有风险的资源、技术、施工方案等从而避开风险,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置技术。它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从而完全消除了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并且成功把握也不太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风险回避虽可彻底消除实施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可能产生的恐惧心理,但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的回避风险,一味的追求保险,那么必然同时失去实施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权衡利弊后再作决策。

风险转移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处置方式。这是风险管理中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此种方式下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它的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人为的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到第三方身上,使大家共同分担风险。因此不同的风险对于不同的管理者所产生的后果也不一致,谁最具有管理能力就转移给谁就可能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比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各方效益的实现。风险转移最常见的方式有:分包、保险和担保。

风险自留指有时候项目管理者可以把工程项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资源承担下来,也就是说把风险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如自留风险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上几种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要根据具体风险具体分析

结束语:工程项目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作为施工企业,从源头开始消除隐患,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与监督,进行风险计划、风险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生.构筑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1,(2).

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翠屏山街道办事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经济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及时准确掌握全处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企业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辖区企业因资金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建立企业经营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机制

办事处经济科负责制定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方案。重点关注全处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用工情况及其变化,及时掌握和研判企业面上出现的异动情况,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风险情况,核定企业风险等级,及时将企业资金链断裂、关停、倒闭等情况向区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建立政府服务机制

由乔家湖社区居委会、长山社区居委会、土山寺社区居委会、办事处经济科分别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可能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重点跟踪,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对因金融危机已发生经营困难的企业,协调各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共同筹划应对办法,提供全面的支持,协调银企关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大问题及时向区领导小组报告。

四、建立企业危机事件处置机制

根据掌握和研判情况,核定风险等级,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及职责

1.财产保全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的资产跟踪监管并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保护或看护企业经营者,防止其外逃或受到非法侵害。

2.职工利益保障组

主要职责:稳定职工情绪,综合协调指导企业清欠职工工资。

3.政策咨询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4.维护稳定组

主要职责:正确引导,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负责接待群众来访,维护来访群众的秩序,确保群众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二)应急响应

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相关牵头部门密切关注,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并及时向市工作协调办公室报告预警信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但影响不大,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市工作协调办公室;企业突发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事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启动预案,并报告市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形势发展,请示市级力量增援。

(三)应急处置程序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各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意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处置方案。

2、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妥善处理问题。

3、专项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同企业负责人实施现场控制,制止事态扩大。

4、根据现场了解情况,发生10人以上事件的立即上报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启动预案。

5认真处理群众投诉,按照规定期限,及时查处反馈和结案,防止矛盾激化。

6、专项工作组视情处理工资及债务纠纷。

五、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在当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所有涉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处置的人员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2、加强配合协作。各工作小组、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不得相互推诿,各行其是。

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 风险评估 安全威胁 防御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87-01

1 引言

目前,通信网络经历若干代的发展进入了光纤通信时代,网络带宽也从原来的Kbps提升到了Gbps,实现了大幅度跨越,并且在分布式计算、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有力的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进入光速网络时代。目前,通信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网络系统架构逐渐变得复杂,潜在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需要对通信网络采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发现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漏洞和威胁,以便能够及时采取防御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2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进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常用的主流风险评估技术主要包括专家评价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BP神经网络法等,可以有效的评估通信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威胁[1]。

2.1 专家评价方法

专家评价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通信网络风险评估专家的评估实践和经验,可以构建一个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便能够确保通信网络风险评估依据严格的标准和原则,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分析,预测通信网络安全发展趋势。专家评价方法包括两种具体的执行方式,分别是专家审议法和专家质疑法,都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2]。

2.2 事故树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演绎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各个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为基本的原因,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基本目的能够有效的识别出引起通信网络产生风险的基本元素,比如人为的失误或者设备的固有的漏洞。

2.3 层次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方法可以根据通信网络的风险评估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可以将问题分解为许多不同的组成要素,并且能够按照各种要素进行相互关联,根据相关要素的影响、隶属关系能够将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组织为一个层次化的分析结构模型,并且能够最终把相关的风险分析问题归结为一个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具有重要的风险评估意义。

2.4 模糊综合评判法

根据模糊数学中的最大隶属度原理和模糊变化原理,可以有效的分析风险评估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要素,以便做出准确的综合性评价,能够考虑各个要素的风险影响程度。

2.5 BP神经网络法

BP神经网络可以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训练和学习,并且将学习结果存储到知识库中,通过训练不断的改进网络结构和优化BP神经网络学习参数,使得风险评估更加准确,更好的构建一个完整的风险防御体系。

3 通信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目前,通信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包括防火墙、状态检测、深度包过滤等主动防御技术,可以有效的防御网络黑客攻击,阻止病毒和木马侵袭[3,4]。

3.1 网络层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保护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也是网络安全防御采用最早的技术之一,防火墙可以有效保护网络内部信息不受病毒、非法入侵的攻击,其实质是一种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根据设置安全访问规则,阻滞非法用户入侵网络,避免通信网络系统信息泄露,避免遭到非法用户篡改。

3.2 状态检测技术

状态检测技术是一种可以根据网络数据流上下文信息感知网络连接的建立和删除的技术,比如,TCP协议中包含网络数据状态信息,状态检测技术可以通过TCP数据包中的标志位信息,确定TCP连接的状态,以便能够动态的建立状态表项,控制TCP连接的数据内容,由于网络协议存在无连接数据,但是状态检测可以为UDP或ICMP协议创建一种虚拟的连接表,将其作为连接表的一部分,控制外部网络非法访问内部网络。

3.3 智能协议识别技术

智能协议识别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网络应用层协议,并且在端口协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协议数据的特征判断或行为特征判断协议,区分静态端口、动态端口,根据特殊协议使用的端口,在根据相关的协议动态库特征进行识别协议,组织非法协议数据通过网络。

3.4 深度包过滤技术

深度包过滤是相对于传统的普通包检测技术来讲的,早期普通包过滤技术仅仅能够分析数据包的四层以下内容,识别协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IP地址和TCP标志位,一些网络应用协同可以隐藏或者假冒端口号,能够躲避包过滤技术检测和监管。因此,深度包过滤增加了应用层数据包内容的深层检测,确定数据包的真正应用。

4 结语

通信网络是分布式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的基础支撑,其风险评估和安全防御就变得非常重要,基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层次分析等技术评估通信网络风险,并且采用状态检测、深度包过滤等技术构建主动防御体系,确保通信网络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礼,杨君刚,朱广良,等.基于实时告警的层次化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34(7):2315-2323.

[2]纪勇,张伟华,张证崎,等.复杂数据通信网络风险评估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3):57-61.

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1 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我国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我国城市化结构的复杂性,所以这就直接决定在对于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体系发展并不完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其建立和完善的发展对于现阶段指导我国的建筑行业内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契合实际的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是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如果迟迟没有正确的有效系统体系的支撑,那么我国在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的安全问题的发展将会面临一个分散的状态。所以当局政府应当有效的加强政府的引导工作,引导从事研究建筑安全行业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加强对我国现阶段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2 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首先我们在前文提到过,建立有效的体系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有效规避相关风险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我们都知道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有效的规划设计不到位,所以直接影响到了后期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必须在发现的基坑附近进行有效的作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建立细致的施工原则可以直接指导在建筑操作中的一些技术性难点和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2.1 科学管理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在施工建筑工作中一个首先需要遵守的原则就是科学管理的原则。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有效的做好在大型基坑附近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对于相关的爆破技术、拆建技术,对于施工材料的研究都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发展,确保做到能够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的保障。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安全的危险系数就更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到尊重科学事实规律的基础之上,做好相关的施工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发展,旨在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一个整体健康的长远发展。

2.2 系统全面

由于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安全的工作保障所需要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既会涉及到一个相关地质环境的影响,还会存在气候环境的影响,最终在是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一个施工技术或者施工人员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好在大型基坑附近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必须要做到系统和全面。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到施工方,相应的还包括业主方面、勘察方面、设计方面、监理方面和监测方面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权责和义务划分的工作。深入的认识到风险管理模式当中我们需要考虑所有方面的问题的综合发展。

2.3 简洁明了

我们在前文提到了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安全工作的保障所需要面临的环境非常的复杂,所以在安全风险管理当中需要有效的做好全面系统的分析。但是我们需要做好一个主次的分析工作,对于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要做好相应的点拨的工作。分析的时候要做到一个全面的分析,但是最后在设计和施工当中,确保整体的流程简洁明了,突出核心的内容。所以在研究大型基坑附近的风险管理模式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一个充分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总计归纳的时候需要做到简洁明了。

2.4 测定层次清晰

在建筑行业内衡量风险系数一般采取的是权重系数的方式去进行测定,由于我们知道在大型基坑附近的施工安全的危险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充分的做好相关的测定工作。根据我国现有的建筑行业的施工体系来看,我们需要有效的划分相应的施工危险系数,分析好建筑工程之间的关系性、从属性和逻辑性。确保整体施工的逻辑层次清楚,那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条理的进行,确保杂乱无章工作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对于施工的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在大型基坑附近的施工技术发展风险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5 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在大型基坑附近的建筑施工的技术和理论很多都是借鉴的国外的技术和经验,我国自主研究适合我国地理条件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技术,由于不同的国家在施工技术发展方面所具备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保障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能盲目的借鉴国外的技术经验水平来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问题。做好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定性定量工作分析,确保我们在借鉴国外优秀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的结合我国现阶段施工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确保我们在大型的基坑附近施工风险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 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措施

3.1 提高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接近大型建筑物的深基坑安全,前提要保证质量,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工艺,要控制施工的材料,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2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深基坑的安全度,比如说一旦发现围护结构出现涌水现象时,就马上停止作业进行开挖,进行处理。

3.3 采用现代化监测手段

利用科学原理,对深基坑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平台,全面检测,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发现隐患,解决隐患。

4 结语

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大型建筑深基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到了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了降低深基坑开挖的风险,所以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根据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分析深基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以便及时做好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和合理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振浩,李术才,李利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评估[J].岩土工程学报,2011.

[2] 李利平,李术才,陈军等.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3] 李兵,张顶立,房倩等.海底隧道建设全过程核心安全风险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