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仁们都知道,概念,规律和原理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材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概念是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和原理的基础,故而概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概念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粗浅体会,愿与同仁共享。
1.定义剖析法
定义剖析法就是通过下定义的方法分解概念,通过分析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概念本质特征的一种方法。
下定义的常见方法是:种差+属概念=种概念。讲这类概念时,通常分三步进行:①找出属概念和种差;②分析种差和属概念的关系;③下结论。比如:商品的概念是:“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属概念和种差分别是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劳动产品很多,有的用于交换,有的不用于交换,甚至于同一种产品也有用于交换的和不用于交换的,其中用于交换的那一部分才是商品。由此可以看出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再就是必须用于交换,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成为商品。所以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样由分析到综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职高政治课教学中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下定义,在此不一一列举。
2.具体形象法
教材中的个别概念不但抽象,而且很难用具体的事例说清楚。对这类概念的讲解我们可以采取具体形象法。即在讲解时运用比喻、故事、寓言、成语、笑话、图示等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讲解哲学的“相对静止”概念时,学生不好理解。故在讲这一概念时,就可运用《张三借钱》这则笑话。这则笑话的大意是:“有个叫张三的人借了别人的钱一直不还,人家找他要钱,他却说,借你钱的是以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不应该找我要钱。债主就拉着他到县衙打官司,县官听了他们二人的诉说后,二话没说,就叫衙役狠狠地打张三,张三受刑后连呼冤枉。”县官说:“我打的是刚才的你,不是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喊什么冤枉?”同学们很认真地听我说这个故事,有的同学还禁不住笑了起来,我趁机说:张三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禁止。县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有了这样一个笑话。
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理解概念,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事例推导法
职高教材中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对这类概念的讲解我们通常采用事例推导法。什么叫事例推导法呢?就是在讲概念前先分析与概念有关的事例,通过分析事例再导出被定义的概念。
比如:商品“价值”概念的讲解就可以采取此方法。先举出两种不同质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事例。如100斤玉米=1袋尿素,然后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为什么能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吗?显然不是;是因为它们的分子式相等吗?也不是;哪是因为它们的体积相等吗?更不是。它们的重量相等吗?是,但100斤石头与100斤玉米的质量也相等,我用100斤石头与你换100斤玉米你换吗?你肯定不换。那么到底是二者所含的什么相等呢?他们之间所以能交换说明二者必然包含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在量是相等的。那么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看,二者都是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生产这种劳动产品都消耗了一定的人类劳动――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都是没有差别的人类劳动。其实这种凝结在商品中没有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二者能互相交换说明这两种不同质的商品中所含的价值的量相等。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便于学生对价值概念的把握和理解。
4.对比讲解法
所谓对比讲解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几个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来达到对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加深对本概念的理解,又可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同时又复习了其它概念,可谓一举三得。
比如:“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用错地方,讲解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公安局抓错了人,受害者应得到行政赔偿还是行政补偿?”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应先弄清二者的含义。我们来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二者的共同点:①主体相同,都是行政机关;②形式相同,都是向受害者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
二者的不同点:①引发原因不同,行政赔偿是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引起的,主观上有过错;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的合法行为引起,主观上无过错;②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是普通的违法行为引起,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行政补偿是例外的民事责任,不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③标准不同,同样的损害,行政补偿一般少而行政赔偿却较多。
通过对比,学生基本上就搞清了二者含义,然后为了巩固这两个概念,我有搜集了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来判断属于行政赔偿还是行政补偿。
5.层次分析法
学生对一些比较冗长的概念不易掌握,我们就采取逐层分析法。即先把整个概念分为几个层次 ,再找出概念的主体,让后一层一层找出它的修饰限制成分,最后整体上理解把握概念。比如:“”这个概念就可以分如下几个层次:
(1)定义主体:是一种组织,而非个人。
(2)层次分析:从性质上看,是一种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而非合法组织;从建立上看,是冒用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如:“”组织,说明带有欺骗性和非法性;从活动手段上看,主要是神化首要分子,传播迷信邪说等;从目的上看,是为了骗取钱财、或控制别人的思想,危害社会。
(3)总体把握;“”是一种借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通过神化首要分子,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达到骗取钱财、控制人的精神的这样一种非法组织。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分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概念。
6.联系实际发
有一些概念,通过运用其他技巧讲解以后,学生虽然也理解了概念的含义,但不一定真正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对这类概念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运用联系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所谓联系实际法就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问题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通过讲解学生也知道它的含义,但劳动力市场到底怎么样,劳动力供求双方究竟如何交易,随时代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职校学生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来帮助自己择业,等等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为此就应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去观察,去思考,然后审视自我,达到有针对性的提高自我的目的,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为他们将来的求职择业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有的学生还利用寒暑假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亲身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教育工作者要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本文通过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探讨,有效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政治教学。
一、改变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主角,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这种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这种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是机械地听的教学方式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创造的激情。所以,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学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转变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学习上鼓励学生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生活上关心照顾每一位学生。教师还要改变自己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环节,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出来,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还能在互动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被慢慢替代了,教师开始采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图像、文字轻松地展现出来,还能通过视频和声音等方式为学生进行播放,根据多媒体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教学,将丰富的教育资源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这节课以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夺冠的片段,课堂上再配合《相信自己》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给学生。看着精神的画面,听着激动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的每一根神经都跳动起来。这时,教师再及时地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中,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
因为中学生正处在学业任务比较重的时期,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知识,还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节约时间,比如,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在课下为学生简单布置一些作业,尽量为学生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新闻等,下节课时请几位学生口述自己熟知的新闻和报道,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为家长做家务劳动,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利用评价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传统的评价体制并不完善,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单一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或否定,这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态度却视而不见,只会使学生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初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以及自信心,还能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对思想政治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一切为了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理念要满足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通过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使政治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爱菊.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第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直观把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传统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学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产生共鸣了。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另外,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
第二,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新课改指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开拓视野,课堂有效延伸等。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空间和时间。
第三,引导学生勤于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传统的教学是“满堂灌”、“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实践。在每学习一单元之后,我就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主要是抓“近、深”两层。所谓“近”,是指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所撰写的《走向市场 农民致富的希望》、《房价上涨的思考》、《小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紧俏”到“不俏”的启示》、《过把“当家瘾”》等小论文都发表在学校的校刊上,其中《走向市场 农民致富的希望》这篇论文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正式发表,学生还收到了稿费,在我所教年级引起了很大反响。这种撰写小论文的教学实践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流程。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分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57-01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该理论阐明了教学和学习者的发展关系。该理论认为教学在学习者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要走在学习者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教学的内容要始终高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但又不能过高,教学应处在一个“跳一跳摘桃子”的合适位置。
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学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并没有进行分层次教学,这很容易造成好学生不想学、差学生听不懂的课堂教学问题。“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制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常常发现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兴趣低,不重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学习者在课堂上,经常进行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无关的活动,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等。
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无兴趣跟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目前,高校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不强,一些思政教材建设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
2、学生自主性不强
内因决定外因,自主性就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因,学生的自主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却恰恰忽视了学习者的自主性,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进行了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依靠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当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抹杀了学习者的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很差,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3、无差别教学的缺点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必修课程,各级院校必须坚定不移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决定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都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进行,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依然以院系专业的行政班级作为大班教学的教学单位,来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种形式忽视了班级内部学习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差异性,无差别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使低水平的学习者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步伐,而高水平的学习者则觉得教学内容太过于简单,最终会导致所有学习者都“学无所获”,而使他们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失去信心。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支架式”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知识建构的概念框架,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支架。支架式教学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摸清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下限,科学配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拉大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幅度,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然后,教师应让学习者进行独立探索。最后,教师应对支架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通过练习、考试、学习者自我评估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支架式教学的步骤,以完善教学效果。
2、“交互式”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交互式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交互式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Brown提出的,他们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互式教学的概念。教师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使用交换式教学可以遵循以下一些步骤。教师要启迪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学,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交换意见,各取所长,然后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最后对各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加深学生的思想教育知识的印象,从而起到加强学生认识的作用。
3、“分层式”教学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分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目标,把学习者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典型的应用形式。教师在进行“分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受教育者各种事故案件的触发点,使本来有可能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能够转化的学习者,由于教育者的放纵和遗弃,使其滑入深渊。二是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僵化看人的目光,转变单凭依靠老经验、老框框辨人识人的标准,以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新世纪的广大受教者三是要用渐进的眼光看待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赵 南.徐利新.对教师支架类型体系的理论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7):23-2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注明:本文章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2012D033)的阶段性成果。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在教学中讲究学科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求全求多,空洞说教,这种脱离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脱离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的教学,因缺乏针对性而减弱其实效性。能力本位教育作为与知识本位教育相对应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其课程模式能否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争议,但是,能力本位教育所具有的超越学科本位的特质,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及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探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能力本位教育有机结合的切入点,以适应高职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能力本位培养目标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载体和实践表达形式。高职院校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既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特点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
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填补两个“空白地带”,所谓的“空白地带”是指没有形成主体对客体的需求和客体对主体的满足。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来看的话,它需要满足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的需要。
首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服务。从本质上来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有着基础性地位和导向性作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不仅是能力构成的重要要素,而且是影响能力现实表现的重要要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学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有教育力量的教育活动。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与基本职能,也是能力本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之一。
其次,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价值原则,以人为本理念与层次性教育相契合,将面向职业生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结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进行匹配,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认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而服务,这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的体现,也是能力本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能力本位课程观有利于激活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能力之维
能力本位课程观认为知识是可以落实能力的,将能力概念突出并作为教学中的一项任务和目的,在教学中以能力为核心,确定培养目标;以能力指标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以能力目标为关键,组织教学过程。根据戴士弘教授的观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没有能力目标的课程就不是职业教育课程。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职业指向不同,都应该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目标的设定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1]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这个根本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能力指向虽然明确,但是它是静态的目标、方向性目标,未被激活的目标,甚至相对于被视为“硬目标”的认知领域而言,能力目标在传统上被视为“软目标”。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被教师们具体化,如何被学生所熟知和实践,成为学生学的目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问题。能力本位课程观对能力目标的关注,以及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的确立,给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以启示。
其一,是从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的相互关系中界定能力目标,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重要功能。
知识目标:正确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逻辑体系;
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增强学生对具体问题或社会现象的理解力、解释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能力,即内在的思想能力和外在的行为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知识积淀、行为能力的养成,内化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这个目标体系中,知识目标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素质目标是方向,是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积淀。能力目标是核心,能力是知识的内化和素质诉诸于实践的外显。知识、能力、素质三者间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包涵、相互渗透、相互转换。
其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相互关系中界定能力目标,以确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整体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能力有三个主要要素,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强调掌握技能、掌握知识;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强调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般合称为“关键能力”。 在国际上,虽然各国学者对关键能力的具体表述略有不同,但关键能力是指对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3]。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更重视对学生方法训练,特别是的实践方法、矛盾方法和联系群众方法等,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始终。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策略性知识关注学生内隐的心智活动过程,重视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方法理解政治概念、分析政治原理;需要通过对比、联想、综合、讨论、辩论等方式保持、提取信息,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练习、测试、活动、实践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方法论知识和学习中的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关键能力形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础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是职业能力规范形成的基础。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的形成,为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起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接受社会规范,形成社会品德,认同社会价值观,提高社会认知水平,是“社会能力”的核心内容。
三、能力本位教育观的精神实质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
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学要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是其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学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价值意义,着重在于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主体对自身的能力、价值有一种直觉意识,认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的人格。自我意识的确立,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依据。
主体意识的核心是人的生存意义与自身价值认同的自我赋予性和确证性。对高职学生而言,主体意识的确立面临一定困难。低端学历的层次、未来工作的“蓝领”特征等为高职学生贴上了标签,加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使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感受到受社会尊重程度不高。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确立自身的主体性这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哲学和社会学的能力观的精神实质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虽然哲学和社会学的“能力本位”与职业教育界所耳熟能详的“能力本位”从内涵上有所区别,内容更加宽泛,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观与哲学和社会学的能力观在逻辑上是一致的。”[4]都以“能力观”为核心。“能力本位”的文化意蕴为解决学生主体性这一重难点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
首先,能力本位观具有人格教育的意义。它要求塑造“能力型人格”,每个人要求个体积极自觉地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其能力,把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作为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要凭其能力改变自己不满意的处境,凭其能力为社会工作,凭其能力实现其人生价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能力型人格”,将会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主观上的自我认同,形成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格。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成才观。
其次,能力本位观具有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它反对以“官本位”、“关系本位”、“金钱本位”为主导的价值观,提倡以能力充分发挥为核心的当代价值观,确立靠能力立足的观念,由注重非能力因素转向注重能力因素。“能力本位”的价值和意向,表达了现代社会对个人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视,对于许多来源于农村家庭并且被高考分流没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高职学生而言,能力本位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充满积极的期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2] 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