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最常见、最重要的工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它能清楚且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护士应估计患者的教育程度及理解力,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护士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和蔼可亲,能使患者感到安慰、信任、鼓励,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当前各级医院正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护士和患者的接触更加密切,进行交流时语言的技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对心理护理有重要作用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每一句话他们都很关注、信任,人体是一个统一体,生理上的疾病会影响心理,心理健康也会影响生理上的健康。在外科,大多数是因机械、车祸及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患者,并且多有伤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这种心理会加重病情。遇到这类患者时,护士首先应镇静,嘱患者不要直视伤口,以免引起恐惧心理,迅速用无菌敷料遮盖伤口。在配合医生抢救或向医生介绍病情时,要注意用词恰当,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最好不要在患者面前详谈病情。所以护士不但要懂得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要懂得通过语言的艺术性指导患者消除不利心理的因素,护士可通过亲切、体贴、通俗易懂、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指导患者,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语言交流中保持一视同仁,平等待人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必须礼貌、自然、友好而不能因个人心理不痛快而示怨怒,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穿着整齐大方,举止优雅不浓妆艳抹,才能使患者感到安全可靠,与患者交谈时要文明,无论患者的职业差别、容貌美丑、地位高低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例如:在病房住着一位领导亲属和一位农民,都是因手术后暂时不宜下床活动的患者,因为是领导亲属,医生和护士每天查房时都表示很关心,对术后的病情问得比较详细,换药时边换药边问候患者的感受疼还是不疼,是否能够忍受,解释问题也比较耐心细致,使该患者产生优越感,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毫无顾忌地在病房内吸烟,还可能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对另一名农民患者则敷衍而过,患者看在眼里,从心底产生了不满情绪,借助工作中的不足找护士的茬子,与护士争吵。
从以上例子充分说明,护士在语言交流中保持一视同仁、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语言的治疗作用
语言的治疗作用,早已被医学界所重视。不同的语言患者的反应情绪也不同,如晨间护理时,护士带着微笑进病房,向患者说声“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好”,“打开窗户,交换一下空气,好吗”。可以针对不同对象谈及不同情况,如“您昨晚睡得好吗”,“你伤口还痛吗”。这些并不是简单的寒暄,这是护患之间一种情感的交流。良好的语言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患者就会采取主动态度,积极配合治疗。相反,护士冷若冰霜,面无表情推诿患者刺伤患者自尊心,患者就会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宁愿忍着痛苦而拒绝在我院治疗。所以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尊重患者,充分发挥语言的治疗作用。
语言交流中注意对患者的称呼
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称呼,是每个护理人员应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患者的称呼要有区别、有分寸,一个恰当的称呼可以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可视年龄、职业、职位而选择不同的称呼,如“大爷”、“大娘”、“同志”、“小朋友”、“老师”、“先生”、“某工程师”、“某厂长”等,要记清患者的准确年龄,避免对年长的患者称呼不当患者认为护士“没大没小”,对中年妇女称呼“大娘”患者会增加思想压力而不能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选择好一个既适合患者身份,又能表现对其尊敬的称呼是极为重要的。
语言交流的技巧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谈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是护患关系调适的必要的途径。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有礼貌的称呼可使患者感觉对方平等和相互尊重,许多患者对医护人员用床号称呼他们极为反感,使人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与患者交谈时要把握时机:与患者交谈时要选择最佳时机,要在患者能集中精力与护理人员对话、能接受时。例如:急腹症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的患者、病情较重处于焦急的家属,除了必要的问题外,都不宜做较长时间的交流。
在交谈中了解病情或回答患者提问时,切忌以匆忙的态度,尽可能不要站着同患者进行交谈,尽量让他表达认识和感受,无论患者文化程度的高低,提问时只问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有关你的疾病及治疗你知道多少”。“医生是怎么给你讲的”。由此来决定交流的重点、深度和方式。回答患者问题时,要有怒不发泄,有悲不表露,有怨不乱言。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重要性
随着社会医学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有着更高的认识和需求,因此在疾病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要对患者及家属适时开展健康教育[1],本文浅谈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从展开教育的目的及方式、技巧等出发,如下:
1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
开展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通过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2]。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所患疾病,排解影响疾病的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恢复健康;此外,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疾病自我判断,达到早预防、早判断、早治疗的目的。
2健康教育工作对象
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患者以及患者家属。
3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
3.1入院时的宣教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的宣教是患者在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医院环境及人员的介绍;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③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其协助医院一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
3.2在院期间的宣教
3.2.1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出现的症状以及治疗措施与护理技巧,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帮助患者分析其所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告知其需要鼓起信心治疗疾病,并告知需要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3.2.2营养饮食在患病期间,合理的饮食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需要告知患者能够进食的食物,不能进食的食物。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营养饮食,禁止进食含糖类食物;肾病患者需要低盐饮食,进食高蛋白食物。注意在告知患者饮食时,要提醒患者家属注意培养患者的饮食习惯,讲解患病期间饮食调护的原因与目的,以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对不能进食的患者需要进行鼻饲,注意营养液的搭配,保证患者营养合理。
3.2.3合理用药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需要服用药物的名称,服用时间、次数、剂量、禁忌等。提醒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漏服、随意停服药物,用药后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给医师。
3.2.4心理疏导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有可能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心理,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
3.2.5休息与活动为患者安排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要充分休息;同时也告知患者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需要适时进行活动,告知活动与休息之间要交替进行。
3.3出院宣教患者在出院时,要为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如何办理出院手续及需要特别注意事项,对患者所患疾病再次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疾病的再次发生[3]。
4健康教育工作的技巧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了解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更好的发挥护士的职责与主管能动性。
4.1把握教育主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主题,把握宣教的时机。如对糖尿病患者,要从入院时就对患者进行教育,教育的主题就是告知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护士要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帮助患者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并帮助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在进行教育时,不要一次性的把需要宣教的内容全部讲解给患者,要注意“细水长流”,坚持不懈的、长期对患者进行教育。
4.2重视语言技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因人而异”,用患者能够听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教育,注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讲解要清楚、语言清晰、用语准确;教育时,不要含糊其词,对患者的提问要耐心回答,言语要和蔼,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避免消极的语言与提示。
4.3重视非语言技巧除语言技巧外,还要注意非语言技巧,注意表情、眼神、仪表、姿势以及空间距离等。如患者呕吐时帮助拍拍背,送上一张纸巾,端来一杯温热开水等,更有利于情感的沟通[4]。
4.4教育有始有终健康教育要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和护理操作时,要向患者进行介绍并不失时机的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为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蛋白输注时,要向患者解释输注蛋白的目的、作用,在饮食上要进行高蛋白饮食以补充体内丢失的蛋白。
总之,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是一个新的领域,在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实施健康教育,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康复的目的,而且增强了护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向永红.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2):189-190.
[2]王金美.谈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30(26):185.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病程迁延,复发率较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探讨了将时间护理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征得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按照入院治疗的奇偶次序平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6.2±2.4)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为28-64岁,平均年龄(46.1±2.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等基本信息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时间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①入院指导,在患者入院时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认识医生和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能够快速融入到医院环境中。并及时对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规范患者的日常饮食及睡眠等[2]。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家庭状况、社会经历等情况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舒缓内心的不良情绪、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③针对性宣教,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当根据患者的生活背景,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宣教,通过多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卫生常识教育,使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知识观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拟订相关健康知识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程度进行调查,分为良好、合格及不合格。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两组患者打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90-100分)、较满意(61-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采用SPSS22.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3 讨论
时间护理指的是依据患者的身体特性,循序渐进的进行交流教育,帮助患者增??意志力,更好的认知事物。应用于精神分裂征健康宣教中,能够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生活能力。因此,本文研究了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高等护理专业;循证医学;循证护理;护理教育
进入21世纪,护理执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护理角色要求护理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自学能力,掌握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的技巧和处理日益增长的文献的方法,最终能为病人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
这需要科学的护理教育来实现。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1]正好为我国的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模式[2]。现针对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找出循证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在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出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1 我国的循证护理教育现状
循证护理引入我国仅2~3年时间,了解本学科的人不多,从笔者所了解的部分高等院校来说,目前尚未开设循证护理课程,仅见少量的讲座与报告,所以在校的高等护理专业学生普遍缺少循证护理相关的理念、知识、技能。喻姣花等[3]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院300名护理人员进行基本状况、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内涵、护理实践方法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知晓率63.4 ,l5.7%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84.3 9,6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仅有7.7 护理人员采用了循证护理,可见循证护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的认识和应用不足,需大力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倡导循证护理实践,亟需在各级护理院校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并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泛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4]。批判性思维是进行循证护理教育的基础,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理念较好地满足病人需要,因人而异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而目前护生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习知识时盲目地全盘接受,毕业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往往是被动地执行医生的医嘱。难以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实行第一步即“提出问题”,很难为病人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服务。此外,作为循证护理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对循证护理教育的知识了解甚少。据笔者调查,某校多数护理专业教师对循证护理不了解,如对网络、数据库、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等常见的循证护理基础方法与手段,以及Mata分析与系统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知晓率很低。循证护理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到循证护理教育理念的树立,使循证护理学科难以快速发展,致使循证护理教育工作滞后。其原因①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资源短缺:国内至今尚无从事循证护理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他专业教师缺乏循证护理教育的培训,难以胜任循证护理教育的重任。可供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资源匮乏。就教育体系而言,有关循证护理教育的信息资料、教材及教辅用品,如教材、网络设备及网络在线循证护理教育平台都十分紧缺,严重制约了循证护理教育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②循证护理教育主渠道不畅:近年来,我国在循证护理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在区域内开展少量的讲座,或偶尔在学术会议中渗透一些循证护理知识,刊登一些有关循证护理的知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高校尚未开展循证护理课程,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总体来看,课堂作为循证护理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未被很好开通。
2 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基本思路
2.1 统一认识,更新观念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5]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近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已逐渐兴起。如加拿大渥太华的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6],旨在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英国的Mclnnes等[7,8]系统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环护理指南,美国的Rasmussen等[g]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成功探索了胸痛的最佳管理方法。所以,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并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
同时,循证护理也使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面临挑战。提高对循证护理教育的认识是循证护理教育得以实现的主观因素,增强循证护理意识不仅可提高全国护理工作者、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亦可节约医疗经费。要实现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培养一代新人,必须依靠教育。所以,提高全国护理工作者、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关键在于实施循证护理教育。因此,要充分认识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否则就会延误时机,难以实现在2l世纪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标。
2.2 创造条件,推动循证护理知识的应用
确立规章是实施循证护理教育的客观保障。目前,我国循证护理教育处于自发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规章,使循证护理教育走向法制轨道,确保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顺利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尽早把循证护理教育纳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循证护理知识展示平台;在执业护士的考核中,增加循证护理运用能力的测试;在医疗纠纷的判决中,采用循证护理的Mata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一可维护医疗纠纷判决的客观与公正,二可推动护理医务工作者自觉运用循证护理进行终身教育的动力,体现循证护理的客观价值。
2.3 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循证护理专业教师队伍
循证护理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教师的循证护理意识和循证护理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应培养一批能实践和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的院校教师和临床教师,以推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培养可通过多途径解决,一是举办培训班或进修班;二是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三是招收研究生;四是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师资培养宜由对循证护理研究较深的知名的高等院校来承担,如四川I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护理学院。师资培训则亦可通过脱产学习,也可利用电视、函授与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
2.4 修改教学计划,开设循证护理教育课程
在各级护理专业中有针对性地开设循证护理教育的课程,这是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增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迫在眉睫的是修订教材与教学计划,并及时修改现有的高等护理教学计划,开设循证护理教育课程,可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班级开设循证护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掌握循证护理知识,理解循证护理精髓,以利学生在将来的临床与教育工作岗位上起到循证护理教育参与及发展的积极作用。
2.5 拓宽循证教育途径,提高循证教育实效
循证护理教育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探索,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讲授,而应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以问题为基础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系列化的循证护理床旁实践教育活动,常可借助于丰富的临床病例与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循证护理教育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结合的科学,能帮助护理工作者与在校护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使他们始终能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教育者。相信循证护理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推动我国护理学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Tilley S.Runciman P,Hockey L.Research—based nurse education:understandings and personal accounts[J].Int J NursStud,1997,34(2):111.
[2] Kessenich C R,Guyatt.G H,DiCenso A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evidence-based nursing[J].Nurse Educ.1997.22(6):25.
[3]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
摘要:我国的护理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其发展规模、从业人数等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事业受学校、医院及国家相关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牵制和影响,使得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根据我国国家卫生部2004 年对12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专或职高学历人数占57.65%,而大专学历占36.7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中专、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人员是我国护理队伍的主体。因此,如何培养好、利用好、改革好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职业教育 相关体制 护理事业
引言
目前,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着2个问题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设置护理课程;如何在新的国际护理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护理教育进修改革为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如何改革护理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如今的护理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狭义的临床护理教育,而是以医疗护理课程为主干,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它是我国社会发展、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职业教育扩招 应对我国护士人力短缺
早在2001年,教育部依托卫生部对全国的护士人力配置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发现我国职业护理教育与国际差距很大。当时,我国护士总数为128.69万人,全国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993。虽然我国千人口的医生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国际水平,但护士数量则远远不够,医护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再加上,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相对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护理教育进行改善,使之适应社会发展。
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人数将达到232.3万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5,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平均年净增加 11.5万。再综合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
对了适应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我国在护理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护理专业中职、高职招生数量有很大增加。中职护理招生从2006年的257799人(中医护理4 763人)增加为2007年的277 704人(中医护理5084人),高职(专科)生从2006 年的109 849人,增加为2007年的132 970人。护理职业教育的扩招,为临床缓解护理人力紧张提供了保证。
2.加强院校联合,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衔接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如何将理论教育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是护理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我国教育部、财政部从2005年到2007年连续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已在全国建立了75个护理教育实习基地。护理职业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行半工半读。基本学时安排:中职3年,实习1年,高职实习半年。实习基地的建立在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职业教育毕业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按专业进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2008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作为护理职业教育,要求充分了解医疗单位的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细分,临床上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岗位细分、层级细分是必然趋势。2010年卫生部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提出,2010年至2015年内,我国护理教育必须进行细分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从而针对这些领域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在护理职业教育改革中,我们还必须针对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
4. 严格执行国家规则制度
《护士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开始正式实施,强调了护士执业考试与资格管理。这样能够使教育、考试、临床连接更加紧密,学生可以在校接受考试培训,可以把学校教育与执业考试培训结合起来,把执业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发挥执业考试连接教育与临床需求的桥梁作用,促进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是,许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护士没干多久就转行做其他工作了,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目前,护士的权益、待遇等方面还需提高,护士的使用管理上还需要建立一些利于留人的机制。
5.结束语
护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只有将临床与教育紧密衔接,才能做到按需培养,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杨华丽,崔世泽.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1,5(9):31-33.
[2]沈宁,李俊漪,白玫,等.对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的预测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9,1(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