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学;互联网+;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830.59;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投资学是金融工程专业一门基础课,是以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强的综合学科。从马科维茨的最优投资组合理论的开始产生了现资学。由于实体经济的不断冲击,现代经济社会已经逐渐转移到了金融经济行业。炒股、谈股和论股也已然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中已屡见不鲜。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日趋强大,因此将投资学列为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也成为必要[1]。

一、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投资学为我校金融工程专业基础课,共54个学时,其中有包含12个学时实验课。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传统课堂教学属于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讲授,缺乏自主学习性。我国对于投资学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专业教材书内容和难易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照我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优选教材。金融方面学科交叉性较强,对学生自身知识储备要求也非常高,所以也必须优化考评方式,从多层面培养和考核学生综合能力[1]。

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1.改进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任何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只有夯实基本知识的学习才能进入实践或是理论研究中去。因此,高校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必须注重理论教学工作。但从现行的教学情况看来,学生习惯于灌输性教学方式,以老师讲为主。但这种方法从效果来看不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规划中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下,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以在针对诸如投资学这一类与时俱进的学科而言应该选用更为适合的教学方式。参与式和讨论式教学是目在各种关于创新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中被广大专家、学者及高校教师提到的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积极融入理论学习。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中适当挑选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并以课前演讲或者讨论会的形式进行验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性安排都会是较好的学习形式。除了教材中安排的形式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平台收集相关信息。吉首大学位于湖南湘西地区,较沿海或其他各省二三线城市而言地理位置有明显劣势,加上本地区金融行业种类较少,在本地信息资源方面会有很大局限。针对客观现实应该鼓励学生多通过网络等平台收集与专业、行业相关的信息。在总理有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思想,在现行的投资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加入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库在相关教学网站点阅相关慕课和微课。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以慕课、微课的形式主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意学习的精神。

2.优选教材

现有的投资学教材主要是由国内一流大学投资学专业教授编著的教材,内容主要以投资理论学习、证券投资分析为主。其难度不一,有些教材轻理论重计算,而有些教材理论知识过多,对于投资学中设计到的数学知识出现篇幅过少。国外教材主要以博迪编著的投资学为主,该教材也是金融分析师的专业书教材,内容很详细,但结合学生自身基础和学时的限制考虑,也并非是一本极为合适的教材。金融类学科虽属于世界性学科,每个国家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大同小异,但完全照搬国外教材也不符合我国投资业发展的需要,甚至有时在讲解时,由于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学生也无法透彻理解某些理论知识背景知识的深意。因此,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选适合教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本地区发展动态,将各种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优质教材内容。除此之外,应该关注行业的动态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加强实践教学

投资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多加强实践教学。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12个实验课时,但仅通过这12个课时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加强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工作。可以通过模拟炒股大赛、假期实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接触到金融行业,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掌握了解学科培养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书本知识抽象化到实践学习具象化的转变[2]。

4.丰富考评方式

本科教学的考核方式是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的模式,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丰富考评方式。比如,考核方式中加入讨论会论文、模拟炒股排名等各种方式对学习进行多方位的考察。这样,也可以转变学生态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基础。

三、结束语

投资学教学改革一项长期工作,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学好投资学已经是每一个人知识储备基础课。由于投资学是新开课程,所以在教学上还有很大的不足,作为任课老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培养力度,通过以上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真正可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投资思维,达到新世纪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侯英.投资学教改探索[J].知识经济,2010(3):129-129.

[2]沈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8):39-41.

作者简介:向 茜(1988-),女,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

张 勇(1976-),男,湖南怀化人,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民营银行基础理论简述

(一)民营银行概念之争

什么是民营银行?也即关于民营银行在学理上的界定,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目前而言,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三种学说。

产权结构论,即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国外多数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与国有银行相对的银行,也就是私人控股的银行。霍德明、李纪珍( 2002) 结合台湾地区的经验,认为民营银行的标准在于公股数量低于50%。资产结构论,即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部分学者将民营银行视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认为中国民营银行目前较合适走社区银行之路。邓薇(2010)认为在民营经济较发达地区要发展民营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输血。公司治理结构论,即强调民营银行的治理以及市场化机制经营特点,认为民营银行应该是以良好的治理为基础,采用市场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巴曙松(2001)认为民营银行是指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二)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

民营银行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必然需要完备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关于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有三种学说。

(1)金融中介理论。这一理论主要Benston和Smith(1976)、L-eland和Pyle (1977)、Diamond和Dy bvig (1983)以及Allen和Santomero(1998)等所创立和完善的,并且主要通过模型的方式来论证。认为由于存在管理者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美性四个原因,企业需要金融中介为他们规避风险提供相应的避险产品和增值工具。国内学者冯斌星、何炼成、窦尔翔(2005)将效率观作为分析出发点,解释在不同经济形态下各种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区别于以前研究采用的结构观和功能观。

(2)金融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Goldsmith (1969)提出的,他从各种金融现象出发,并归其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等三个方面,同时从金融的职能来探讨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后,金融结构研究者则主要关注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相关性。如King和Levine (1993)、Levine和Zervos (1998) 的研究发现一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体系发展是正相关的。国内学者则主要借鉴国外的分析指标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如王广谦(2002)和杨再平(2002)。

(3)金融深化理论。Machinnon (1973)和Shaw(1973) 指出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存在着利率管制、金融结构严格管理和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金融效率的低下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M achinnon 提出经济货币化率指标M2/GNP作为衡量一国金融中介体的总体规模。金纯( 2006) 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程度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及金融相关率的线性分析,证明融资渠道的拓宽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将极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陈凌佳、顾雪娟、杨剑波(2008)则认为“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其发展的内在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

二、民营银行从设立到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制度监管

我国较早提出民营银行一系列监管措施的是徐诺金(2003),认为金融监管的第一目标是维护存款人利益,而危及存款人利益的唯一因素就是银行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是没有对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既然民间资本办银行是为了盈利,就要围绕这个动机去明确产权、明确责任。王晋、任吉武(2003)从“风险意识”从发,认为民营银行存在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管制风险,从而提出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合理鉴定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加强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祝健(2004)则认为确立最低的资本充足率、准备金要求,创新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强对风险的市场约束、建立对存款人风险补偿和对有问题机构的救助机制才是合理监管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朱怀庆、丁力(2005)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角度,认为民营银行在设立之初,应审查民营银行注册资金来源的合规性,审查经营者的合格性,审查是否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金融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说明,我国金融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建立金融资源意识,其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可以基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视角进行必要转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学界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不断关注。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对比说明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具有的质性发展观。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是金融资源观,其研究基轴是金融功能的不断扩展与提升。

Discus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consciousness \ financial function and improve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ouDan GuoWanShan liaon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The paper keywords: financi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financial resources consciousness financial function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bstract: financi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shows that our country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needs to establish a financial resources consciousness, its research model and research method can be based on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perspective necessary conversi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roused on the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constant attentio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ntrast that the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is the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is the basis of financial resource view, the research basic shaft is financial function unceasing expansion and ascension.

一、金融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曾康霖(1998)就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过较全面的论述。世纪之交,教育部设立了“面向21世纪金融学专业系列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这一研究项目,项目(张亦春、蒋峰,2000,2001)比较了我国和西方在金融学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给出了概括性的设想[1]。以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成员学校的“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给出了我国金融专业发展的学科定位,制定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王广谦、张亦春、姜波克、陈雨露,2005),项目更强调了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升[2]。

在西方,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1952),分离理论(Tobin,195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Sharpe, 1964; Lintner,1965; Mossin,1966),金融工程科学(John Fonnerty, 1988; Hayne Leland,1989),行为金融理论(Debondt and Thaler,1985;Statman,1995;Bernstein,1996;Shiller,2000)的不断提出和扩展,使得我国学者开始更多的关注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的扩充、转变,更多的考虑教学与实际的衔接,学科发展和国际的接轨。王广谦(2001)[3]、张新(2003)[4]、封思贤(2005)[5]和张文颖(2006)等在各自的文献中都特别强调了这一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另外,李芒环(2007)、佘德容等(2008)和梁玉等(2006)结合各自所处学校的特点,对金融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整体性设计,提供了个案经验。张亦春、蒋峰(2001)[6],何嵬(2009)专门针对金融专业和金融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改进的思路、方法、经验,为金融教学改革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些借鉴手段。

我国现有针对金融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多是寻找差距,模仿和学习西方金融学的研究范式、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然而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这并不完全符合金融发展规律,而且容易受制于人,甚至严重的会造成金融资源流失,金融丧失,危及我国的金融安全。黄达(2000)[7]、白钦先(2007)关于金融学科建设、中国经济学金融学理论与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任务等进行了思考与论述,他们的论述从思想方面提出了独到观点,这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视角。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与金融发展理论的视角

1.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两年多时间,其造成的影响严重、持久和深远。这场危机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更是给我国的金融从业者提出了挑战和质问:即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金融的结构、金融的功能和金融的发展?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多局限于技术的层面,且争论颇多,莫衷一是。

要正确、准确地认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需要掌握和理解包括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等知识在内的微观金融体系;而要抓住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本质,以及日后最大限度的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又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微观金融的观察视角,要有金融资源的意识,大金融的意识和具备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思路。

2.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视角

自20世纪70年代始,以Black-Scholes公式为代表的数理金融理论的创立,西方的金融专业逐步形成了以金融工程为代表的微观金融的理论体系。金融学科逐渐数学化、模型化和微观化,而且往往将金融专业设在管理类学科之下,这与我国传统的以货币、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专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与此同时经济金融学家(以我国学者白钦先(1998、2001)等为代表)提出了金融资源、金融安全与等基本概念,形成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契合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可藉以对金融本质进行更深化的认识。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视角下,我们能更清楚的知道,对各类金融资源的运用应以金融功能的扩展和提升为基轴,以金融效率、金融安全的实现为归宿,避免简单的金融量性发展观。如果我们从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历程及其研究视角来审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市场)发展,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对危机的理解及对金融学科教学改革的推进会更加具有指导和针对性。

三、从金融发展理论到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框架形成

1. 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金融发展问题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Goldsmith(1969),其最早给出了金融

发展的定义,即金融发展是指一国金融结构的变化,并采用金融相关比率(FIR)对金融发展进行了量性描述。作为对Goldsmith金融发展观念的深化,Shaw(1973)和Mckinnon(1973)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由于两个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同一问题,故一般可简称为“金融深化论”。Mckinnon和Shaw所提出的“金融深化论”的理论背景是:他们发现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即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同时存在着较高的隐形或显性的通货膨胀,使得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生扭曲,致使利率、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金融抑制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严格的利率管制、高额存款准备金、信贷配给、高估本币汇率等。发展中国家要使其金融和经济不断发展,就应该放弃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包括六个方面:提高或放开利率、放宽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建立与发展国内统一的资本市场、抑制通货膨胀、财政和外贸配套改革。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但其在体系上比较粗糙,分析模型过于简单,包括因素较少,不具有动态特征,很多观点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理论分析尚显不足。更重要的是,根据Mckinnon和Shaw的理论框架,其认为金融部门并不创造财富,金融的发展也只能影响资本的形成,并不影响全要素生产力,这些也都较大地削弱了金融发展理论的解释力度。

2.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一些经济学家汲取了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成果,在其金融发展理论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外部性等因素,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1)“金融供给论”和“金融需求论”。Patrick(1966)研究了金融深化对国民财富的构成及使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货币供给带动下的金融发展战略。他强调,贫穷国家应当采取金融优先发展的货币供给带动政策,在需求产生以前率先发展金融。这种战略要求政府在短期无明显效益的情况下,坚持对金融进行投资和重点发展(陈岱孙、厉以宁,1991)。1996年,帕特里克提出了金融发展中“供给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之间的区别。“需求导向”的金融发展是实际经济部门发展的结果,这意味着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增长必须更有效地分散风险以及更好地控制交易成本,因此,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了一个更好地推动作用。此外,“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先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而对经济增长有着自主的积极影响,对动员那些阻滞在传统部门的资源,使之转移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并确保投资于最有活力的项目方面可以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后者对早期的经济发展有着支配作用,一旦经济发展成熟,前者便发生作用。

(2)金融约束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理论界在反思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认识到:对发展中经济或转轨型经济而言,金融抑制将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和落后。而推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仅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因此有必要寻找另外一条道路,这便是由Herman, Murdock and Stiglitz等人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金融深化的假定前提为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这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同时,即使现实中存在这些条件,由于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行为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失灵。金融约束论认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信息失灵,它导致了金融市场交易制度难以有效运行,必须由政府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制度的充分发挥。政府可通过金融约束政策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并通过“租金效应”和“激励作用”有效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也就是说,政府可以在一定的前提下(宏观经济稳定、可预测的低通货膨胀率,正的实际利率),通过对存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市场准入及竞争加以限制以及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等措施,为金融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并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这一理论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政府如何实施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框架。

金融约束是发展中国家从金融抑制状态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它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畅、金融监管不力的缺陷,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情况下的作用。因而它并不是与金融深化完全对立的政策,而是对金融深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3)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内生金融理论把金融因素作为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重要变量,研究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效用与作用机制。内生金融理论认为,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产生金融交易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这种交易成本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内生地要求金融

体系形成和发展。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从效用函数入手,建立各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引入了诸如不确定性(流动性冲击、偏好冲击)、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之类的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作了规范性解释。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既放弃了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传统,又坚持了从金融与经济关系角度来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立场,金融学家们试图建立一个一般金融发展理论。它带来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转变,使有关金融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令金融发展理论在沉寂了20多年以后重返主流学术界。但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坚持了金融发展研究的机构观,即从现有的机构出发来研究金融功能,导出其产生、发展和作用于经济的机制,依然具有一定局限性。[8][9]

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态势,金融与经济越来越密不可分,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性和主导性要素。这一切要求人们重新认识金融的本质以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有学者认识到金融发展的现实效应与主流理论不符,提出了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面向21世纪新的金融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金融理论的融合与升华,是对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扬弃与创新。

国内学者对金融发展作了比较全面、深刻论述的代表人物是白钦先教授。在其《论金融可持续发展》(1998)中,白钦先教授首先提出了金融资源、金融安全与等基本概念,并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发展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在遵循金融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建立和健全金融体制,发展和完善金融体制,提高和改善金融效率,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从而达到经济金融在长期内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在其他文献(白钦先等,2001)中,白钦先教授及其合作者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切入,从金融发展的一般性出发,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了更系统的阐述: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既不是孤立研究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是孤立研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是在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即在两者彼此互动的意义上来研究金融与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领域,白钦先教授一直关注并持续不断地研究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的演进和金融总体效应(功能)两个方面同时展开,针对西方学者只包含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两大要素的特指金融结构理论,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理论;针对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变迁即是金融发展”的量性发展观,提出“金融结构演进(质性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即金融发展”及“金融功能演进(扩展与提升)即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并在发展金融学的整体框架内,梳理整合了“发展金融学是以金融功能为研究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联结点,以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为其研究的基轴,而以金融效率为研究的归宿”。[10]

四、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现代金融已成为包括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理论金融与实务金融、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观念与金融意识等众多因素,并直接涉及经济与社会、财富与资源、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及经济风险与经济危机等众多因素的庞大的复杂巨系统。我们在研究金融,进行金融学科建设的时候需要始终具有这样的大金融意识,始终将金融问题与金融的功能提升紧密联系起来。

第一,强化金融资源意识,树立金融与金融安全意识,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发展中的经济体尤其需要有这样一些意识,并形成相应的对策措施。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对这些问题没有给出直接回答。而金融发展首先也是一国的金融发展,在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发展中经济体往往处于被动和被掠夺的地位,发展金融和金融发展,就必须给与它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第二,对于我们国家这样正处于发展成熟中的金融体系来说,仍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逐步推进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要形成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状况的合理的金融结构,在某些市场化改革不利或行不通的行业与部门,我们仍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金融倾斜并非是惟一正确的金融改革方向,其关键是要看改革能否充分的发挥出金融相应的功能性作用,是否实现了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应鼓励创新,鼓励对外开放,但我们要有自己的时间表,要与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完善金融的监管体系同步。

第三,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需要适当转变,凸显人文价值观的认同。包括金融发展理论在内的现代金融学科体系和大多数经济类学科一样,呈现出研究方法数学化、模型化的现象,这本无可厚非。但在金融这样一个充满风险因素的领域,在金融虚拟化程度不断强化的时代,我们应该,而且也不得不转变我们认识、发

展金融理论及其实践的思路,重新审视金融的本来目的到底是什么?金融的人文价值观又是什么?这对维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防止危机的发生都不无裨益。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讲,在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基础上,也应发展起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这不是简单的中国特色,而是金融发展理论的中国化。[11]

当代金融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引人金融学研究,拓宽了金融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这一研究范式确立了金融学的最终研究目标,在最高层面上给出了我们进行金融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金融发展观;在方法论上,这一研究方法注重了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的有机结合,并突出了金融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实现从货币分析到金融分析的真正变革。[12]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 峰. 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0(5):69-73.

[2]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5(2):6-18.

[3]王广谦. 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01(22):13-14.

[4]张 新.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 金融研究,2003(8):36-44.

[5]封思贤. 从金融理论变迁看金融本科教学改革[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2):38-41.

[6]张亦春,蒋 峰. 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3):32-35.

[7]黄 达. 金融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9):1-7.

[8]龚明华. 当代金融发展理论:研究及前沿[J]. 国际金融研究,2004(4):4-11.

[9]刘 澄.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演变简评[J]. 当代财经,2001(1):35-39.

[10]白钦先.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和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历程[J]. 经济评论,2005(3):39-45.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定位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定位关系到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改革目标的确定等具有指导性作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定位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争论很多,发展模式也不同。国外著名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大致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特别关注理论问题或宏观问题,其中货币金融理论正在成为经济学理论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金融学在国外著名大学经济学院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学等作为新的重要课程来开设,金融学正在与经济学融为一体,这便是“经济学院模式”;二是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观问题,尤其是关注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活动。因此,在这一发展模式中,金融学正在成为管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与公司管理相结合,资本市场、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期权期货等课程成为管理学中的重要课程,这主要体现在国外著名大学的商学院中,被称为“商学院模式”。虽然在国外金融学的学科建设实践中,两种模式发展都很快,但就规模、影响和发展趋势而言,后者更具优势。其理由有三点:第一,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业发展也开始走向混业经营的格局。过去以商业银行为金融活动中心的格局发生了变化,金融活动正在以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定价和金融中介为重要内容。相应地,以公司财务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活动成为金融业发展主流,市场更需要熟悉微观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的人才,因此,对更关注微观金融理论和市场实践问题的“商学院模式”培养出的金融人才需求量会很大。第二,独立学院自身的定位是应用型大学,其发展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以“应用型”和“实践性”为培养目标,而研究型大学以“学术性”和“研究性”为培养目标。恰好在“商学院模式”下更能够体现出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更能培养出适合现代金融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三,国外多年的金融学发展实践证明“商学院模式”的金融学教育顺应微观化和技术化的金融业发展趋势。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金融学专业最强的美国金融学排名靠前的10所大学,至少有7所是完全的“商学院模式”。由于“商学院模式”的成功,金融学教育呈现出“商学院模式”较“经济学模式”规模和影响更大的趋势。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创新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指导思想,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传承与创新结合,强调知识的创新;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结合,强调个性的发展。

(一)基础知识通识化

通专结合的课程设置,既是金融学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国内外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以公共课为主,其中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民法、经济法、商事法、管理数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营销管理、资料库管理、计算机概论等主要公共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大体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管理思维,使学生从中学会融汇贯通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将来在金融、经济和工商管理等岗位上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专业知识模块化

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个性特征及其个体强势能力,在专业群的框架平台上构建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平台-模块”课程设置模式。目前,独立院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大多也按照其母体学校一样分为“银行”、“证券”、“保险”和“国际金融”四个模块,以此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显然,这四个模块是以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作为分类标准的,这种分别针对不同金融部门、机构进行区别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是较为狭窄的。从金融微观层面上看,微观金融分析除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外,还更多的包含金融市场分析和金融中介分析。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努力适应现代金融的变化需求,跳出现有的设置模块的框框,更多地关注资本市场这一模块的相关课程的建设。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开设一些如期货与选择权、抵押放款证券、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分析、固定收益证券、公司融资管理、投资银行管理、不动产投资、不动产估价等课程。

(三)师资队伍多样化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独立学院的公共课、基础课主要借助于母体学校和社会上师资力量,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专业教师队伍上。专业课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另一部分实践性较强或是操作型的课程。根据这一特点,在组建教师队伍时,改变了单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的做法,而把重点放到吸纳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专任教师上。保证每个专业有一名有丰富业界经历,又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为专业负责人。同时,通过不断联系,组建兼职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都是行业精英,他们中有经纪人、协会负责人、信用评估公司负责人和分析师、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期货公司的分析师、专业房地产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和分析师、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和分析师等。力求组建“ 一、二、三结构模式”的多样化专业教师队伍。即一个专业有1-2名从业界吸纳过来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专任教师;2-3名来自高校的博、硕士学历的教授、副教授教师;3-4名业内人士为兼职教师。通过建设这样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对他们实行不同分工,校内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的讲授,校外兼职教师由金融单位的专业人士组成,为学生开展实务教学和案例教学,参与中高级技术课程的建设,或者举办各种专业讲座,使学生把握最新的金融发展动态与趋势。专业人士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有效补充力量,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及早树立就业观都起到很大作用。

(四)课堂教学实践化

建设“课堂教学+校外实践”的教学环境,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为学生创造学校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独立学院应多方寻求合作单位,通过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校企联合,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战场,以及学校科研和实践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以实现教育教学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效果。这样,致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从平时的实习实训学习中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 雪. 独立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知识经济,2009,(02).

[2]蒋天虹. 关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3]吴玉宇. 基于遗传算法的独立学院实验教师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分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5篇

很多优秀的女人走出了国门,选择打开了一扇新的门,20岁的,出去读书,30岁的,在国外有了新的感情和工作,40岁的,经历了十多二十年的国外生活,她们又面临怎样的选择?

20,30,40,女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阶段,出国的她们,现在又是在经历一种怎样的生活?

20岁

留学,国内外思想的不断碰撞

在中国生活更热闹,感觉有很多很多事情在发生,在美国就相对简单一点。

刘媛 Sophie Liu,29岁,2000年赴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现在加州萨克生物研究学院(美国十大生物医学研究所之一),任博士后研究员。

一切都新鲜

Sophie大二时从北大转学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念本科过程中,Sophie觉得“美国大学和中国的区别,主要在于选课。在美国,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大得多,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都可以选,只要最后到达要求的学分就可以。这种方式比较好,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课,不喜欢的课就可以不上。比如物理专业,要求修三门研究生类的课,但有十几个选择可选。”

Sophie说,刚到美国时,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也没有怎么想家。第一年结束,放假回国探亲,再回来学校后,开始想家了。那时,越洋电话费不像现在那么便宜,不会天天打电话回家,一般每周和家里通一次电话。虽然有全额奖学金,但毕竟有限,只管吃住,别的开销还是负担不起,比如买车。第二年,我做了助教,多了份收入,就有点闲钱,买了辆特别破的小车,花了800美元,连空调都没有。夏天,邀请我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来参加毕业典礼,五个人挤在那辆小车里,把我姥爷热坏了。”

在美国校园,给Sophie最大震撼的可能是美国学生浓厚的玩性以及开玩笑的风格和尺度,“是以前在国内没见过的。”“有次,一个美国男生说他要跳到池里去,我说,‘那我推你一把吧,’结果,男生进池里时,也把我一块拽下了水。”“美国学生在组织各种party上,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厉害,加州理工有七个本科生宿舍楼,每个楼每年举行两次大型party,每个party都有不同主题,比如把楼里的庭院改造成埃及风格,有尼罗河、木筏、法老,全都是学生自己买的原材料,自己动手做出来,非常惊艳。”“我后来也帮他们做过些手工的东西,但大的party策划没有做过,我们中国学生在创造力方面可能还是有点逊色。”

身在美国,Sophie最怀念的要数中国的美食,直言“美国吃的太差。”到的前三年,因为住学校宿舍,有食堂,“凑合吃,管饱就可以。”“后来租公寓住,就得自己学着做饭。幸好有室友帮忙,室友的妈妈有时也会过来帮忙做好吃的,我就跟着沾光了,顺便也学了几招。另外,就是从网上下载菜谱啦,或者偶尔打电话问问爸妈。”

毕业后,Sophie从事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在科研领域,女性还是比较少,像我做的是理论,涉及物理和数学,女的就更加少了。我现在所在的小组,除了老板和我,其余都是男的。据我老板说,在我们领域,找工作时,对女性的要求更加挑剔。”“博士后毕竟是个过渡阶段,我现在开始在找大学教授的职位,感到有些压力。”

“研究机构还是比较像在象牙塔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不像企业公司,有层层的主管、经理,我们只分老板和底下干活的博士后及研究生。和他们的接触主要在学术和学校事务上,生活方面没有什么太多交集。”

在美国上学时,有外国男生追求过Sophie,“不过我都很明确的拒绝了他们,一直没打算找外国男友。主要的顾虑在语言方面吧。我希望找的人是和我心灵很接近的。语言上,很多细腻的感受,用英语表达不出来。”

回不回国,未知

“在中国生活更热闹,感觉有很多很多事情在发生,在美国就相对简单一点。”喜欢加州的海水、空气,也留恋国内的美食。谈起是否有海归的打算,Sophie表示,自己目前做的这个行业很新,国内还没这方面的项目,因此“以前并没有特别多的回国打算”,不过最近一次回国开会时了解到,“国内可能也要开始慢慢建立这方面的研究中心”,所以也动了回国的念头,“不过最后仍要取决于哪边的发展机会更好吧”,无论回国还是留在美国,“我老公都很支持我。”

30岁

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挑战来自融合

黄岳 Holly Huang,35岁,1997年赴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杜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从软件工程师转行金融业,目前主要从事金融分析,担任过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主管。

在美国当妈妈最大的挑战是怎样融合东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这其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性别压力依然存在

Holly也是先到美国上学再留下来工作生活的。刚到美国,Holly感到最大的困难来自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中国接受的训练是听话,上课时,一道题目,要求你依循老师教的解法123,考试就能得高分。但美国非常重视创造性,一个问题,老师教一种解法,但他希望你自己能想出第二种、第三种解法,对创造力的要求非常高。”另外,“我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有一个很分明的是与非、黑与白的观念,但在美国,遇到任何问题,都希望你看到两面,而且这种教育从小就开始了,要求你能做出全面的观察,最后的选择是理智分析的结果,不一定说是对错,而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只能这么做。”

在美国职场打拼,Holly感觉作为中国人有个吃亏的地方,与“我们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有关。”“我们从小被教导要踏踏实实做事,少说多干,但美国人非常重视如何推销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从小就被这么训练,中间很多技巧都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我们大大不及他们。因此在公司里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份工作,中国人完成了80%,美国同事做了10%,但因为他高超的推销技术,最后拿更多奖金或得到升迁机会的,反而是美国同事。这是受到的一个很大的冲击。”这种自我推销的技巧也是Holly觉得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压力。“有时,为争取下一步机会,要在两三分钟的时间里,向老板或上司推销自己的主意,既要用不熟悉的非母语英语,还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做起来不太容易。”

“我做过的两个行业,工程和金融,都不是对女性特别友好。我的同事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性。特别后来做到主管以后,一屋子只有我一个女的,或只有我一个亚洲人。这个男女比例的不平衡,也是情有可原。比如做工程吧,尤其我们做大工程,很多要到野外出差,比较艰苦,做金融呢,工作时间特别长,这种情况下,女性、特别是生完小孩以后,很难再继续维持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因此,男女在求职方面并不平等,虽不明说,但公司在面试招人上,还是会有一些考量,很多好的职位,女性很难申请到。当然未婚或没有小孩的女性,她们得到的机会和男性没有区别。其实,美国在家的全职妈妈,比例比中国大得多。很多女的生了小孩后,就不上班了。”

就现在从事的金融业来说,Holly感到,事业的前景不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还与她来自的背景相关。“比如近些年亚洲经济崛起,亚裔在美国金融业走到比较高的职位,相对容易很多,而以前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没那么高速发展的时候,亚裔要争取升迁非常困难。对我来说,在美国奋斗,背后站着的还是中国。”

在人际关系上,“美国人从小就学会对人很有礼貌,起码表面上非常友好,不会给你很尴尬难堪的境况。私底下嘛,有人的地方,总会有矛盾。”另外,“美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花很多时间与家人相处,大家下班后就各自回家,不像国内,要一起出去吃饭喝酒,来维持同事间的联系,因此相对轻松一些。”

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Holly说,“在美国当妈妈最大的挑战是怎么融合东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因为两者的区别实在太大。作为第一代移民,在教育小孩上,希望他既能吸收美国文化的精华,又能继承中国传统的精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很多思考、尝试、失败。比如,中国人很注重小孩从小的教育,教他读书、写字、背诗、学琴,美国人不太重视这些,很多妈妈不管小孩,就让他们自己出去玩,有了问题,也不帮他们,让小孩自己解决。对于我的孩子,怎么安排他们读书学习的时间,什么时候让他们出去和美国小朋友玩,这些都要由我这个做妈妈的去落实。”

创业心得来源于孩子

“我来美国时,中国的金融业才刚起步。我能在美国系统的学习金融知识,看到它强大丰富的金融市场,绝对是打开了我的眼界,给了我一片让人非常兴奋和激动的世界。”谈起将来的的计划,Holly表示,会继续留在金融界,“因为我觉得这个行当太有意思了,充满了活力,每一分钟世界经济都可能不一样,透过这个行业,可以看到世界是这样错综的联系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不过“做金融很辛苦,要求思维活跃,如果年纪再大一些,做不动了,我有创业的打算,”想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总结出来,综合中美教育理念的精华部份,设计生产一些可以应用到实际中的产品。”

40岁

寻找爱,寻找自我……

吴一静,43岁,80年代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90年代初到法国,2002年获得法国巴黎高等商业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从事中法贸易及文化交流等工作。近期策划出版了法文译本《雅德心语》、《奢侈品之战》等。

在国外不同年龄的女性都会得到男人欣赏关注的目光,那是属于异性的肯定。

认识吴一静的人都说,她总在寻找……

吴一静的妈妈是印尼华侨,她自己是外语学院毕业的,学法语。小时候,爸爸常给她听黑胶唱片,30/40年代老上海的爵士,也给她看很多书,外国文学的阅读大多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在这样的氤氲下长大,即便是读了外语学院这样在当时比较洋化的地方,她依然不适应。她很美,公认的校花,穿得也美,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缺乏审美刺激的年代,海外的亲戚会给她寄好看的衣服,同时,她也会发现衣柜里的衣服会莫名其妙地不见……这些都是当时的她,很尴尬的处境,她和环境的冲突,她思想观念和周围人的冲突,她要的他们给不了,即便他们给,她还不愿意要,她内心是高傲的。

九十年代初,她去了法国,嫁给了一个法国人,并和他生下了女儿。最初在法国的日子,她感觉如鱼得水,婆婆是做私人飞机业务,认识和交往很多名人明星朋友,这更带给她广阔的视野和社交圈。一时,她有到社会顶端的恍惚错觉。深入地接触,她才发现,文化上的差异,还是让她显得格格不入,她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饱满地去吸收新环境的一切,阅读,学习网球,社交,文化,艺术……她甚至开始从头去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内在的充盈感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饱满感和强大的自我存在感。即使如此,“距离感依然存在”,她说。

大家都在寻找

在法国生活多年,她看到很多同胞在异国的挣扎。有人穿着皮夹克排队拿救济面包,也有人4、5点守侯在别人家门外,等待翻开别人的垃圾袋来填充自己贫瘠的生活,也有人一天到晚去找政府闹,争取所谓自己的权益,闹到天天上报纸和电视新闻……

她也讲到,她在德国的一个女朋友刚刚自杀,出事前,女友有过一段时间中风,健康、感情让她备受折磨。出事前,女友给吴打了一次电话,电话中的她表现深深的绝望,吴开导她,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毁的路。讲到这,吴很黯然。

第一段异国婚姻后,她和一个法国贵族男人相爱,男友家庭显赫,这也带给她压力。法国贵族是非常高傲的,那是一种礼貌的冰冷的距离,她说。男友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之前也交往了一个中国女友,这个女人不停找他哥哥要钱,也因此,家人都对中国人保持非常审慎的态度。这两点,让吴在讲述的时候有刹那深思的失神。

爱所在?情所在?

她和法国贵族男朋友在一起已经有很多年了。她说,男朋友还是经常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如果她回国,就会每天给她打一个电话,她的女朋友还是很羡慕她,在国内,大多数的中国女人,人到四十,就没有男人再愿意用看女人的眼光看她们了,对这点,她回国来,感触尤深。“中国男人”,永远都喜欢年轻的漂亮的,而在国外,不同年龄的女人都会得到男人欣赏注目的眼光,那是属于异性的肯定。”

现在的她,自己从事些中法贸易的工作,也出版一些法文书籍,这让她感觉找到了自我。也是想以此向男友的家庭证明自己吧,在某个谈话的间隙,她说。

她有一个漂亮的混血女儿,才十来岁,吴已经给她探讨男女问题,女儿也比很多中国孩子来得成熟,经常有惊人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