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问题;原因;对策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是先进青年的代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中形成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他们个人健康成长。如何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利思想严重。一些学生之所以竞选干部,他们看重的是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当成获取某些利益的手段。任职后,便陶醉于其头衔,把工作扔在一边,忘记了本职工作,不把它看作是锻炼自己和服务同学的机会,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工作作风懒散、拖拉、漂浮,把自己凌驾于同学之上,对同学指手划脚,工作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影响学生干部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学生干部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2)忽视专业学习。学生干部应先是学生后是干部,学习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方面。但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学生干部为了工作不惜耽误大量学习时间,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遗憾的是他们没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忽视了专业学习,甚至出现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的情况。由于学习成绩的影响,给本人组织发展、评优评先等带来限制,影响了工作干劲和激情。

(3)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学生干部, 对同学和对自己采用不同标准,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思想上不求上进,行动上不求先进,学习上不求优秀;在工作方面,拈轻怕重,说得多、做得少,不懂得干部先干一步的道理,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在荣誉面前当忍不让,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困难面前躲躲闪闪、责任面前极力推卸,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大局意识。

(4)缺乏团队精神。“90后”学生干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习惯了被关爱和被包容,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个性的张扬,总有些奇思妙想,却不善于与同学交流沟通与合作,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当然,团队合作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5)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学生干部为了当所谓的“学生官”,刻意迎合领导、老师,热衷于“面子工程”,喜欢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喜欢在老师面前邀功,注重个人表现,而不是从同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功利现象十分严重。

(6)心理脆弱。有学者认为,“90后”是缺乏挫折教育的一代。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一旦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比如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不是表现出应有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进行应对,而是选择逃避现实和放弃,请求老师同意辞职,抗挫折能力太差。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高校学生干部带来负面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心态。一些学生干部缺乏对自己角色的正确定位,认为当学生干部就是管理者,乐于发号施令,动嘴不动手,不带头去干,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为老师和同学积极服务上,定位在责任奉献上。

(2)高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与指导。高校学生干部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很重视,可谓是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但对其任职后的培训和指导重视不够,往往是“使用”代替了“培训”。

(3)管理者疏于对学生干部的监管和考核。学生干部一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教育管理者大都放手让他们去干、放心他们去干,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疏于对学生干部的监管。另外,在学生干部考核方面重视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未建立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制度,在考核中缺少客观性的评价指标,考核主观随意性大。

三、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对策

(1)加强培训和指导。在工作中,既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培训。可邀请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做专题报告、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组织学生干部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要求学生干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一名好的学生干部,首先要从做一名好的学生做起。特别是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绝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疏于学习,要合理分配好工作和学习时间,使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既是学习上的标兵,也是工作的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同学。

(3)增强服务意识。如果学生干部不懂得为同学服务,不讲奉献,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必须端正对自己的认识,那种想借助学生干部这个身份捞点好处的,最好不要当。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乐于奉献,始终把关心同学、服务同学放在第一位,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人才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一定要有团队意识,要把个人目标融入团队目标中去,在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体现出自身价值。学校可组织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干部之间相互沟通、支持与配合,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5)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干部,赏罚分明,以此调动每一名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中给予体现;工作不积极或有重大过错的,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取消学生干部资格。

(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生干部由于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学生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萌发自暴自弃的念头。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塑造阳光心态,锻炼他们坚定的意志,充满自信心。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幼儿合作;方式方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自愿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培养人的合作性最好的阶段莫过于从幼儿开始。对于幼儿来说,使其在游戏的活动中,平时的学习中,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合作配合、合理分工,能够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其包容和协调关系的能力,从而保证活动、学习顺利开展。合作关系的建立对幼儿个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因此,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有效利用故事教学,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可以让孩子更加客观、理性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时间给幼儿教授合作的方法,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合作的思想,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活动。

比如,我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过程中,便将合作内容融入到故事中,注重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合作教育。我给孩子们讲过一个“蚂蚁搬豆子”的故事,有一只小蚂蚁看见一粒豆子,于是小蚂蚁想要把豆子搬回到自己的家中,可是豆子太沉了,小蚂蚁搬不动,急得小蚂蚁团团转。突然小蚂蚁灵机一动,想到虽然我一个人不能搬动豆子,但是我可以叫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将豆子搬回家。想到办法之后,小蚂蚁马上跑回大本营将自己的小伙伴都叫了过来,大家团结一致,将豆子搬回了家,一起吃到了香喷喷的豆子。之后我给孩子们进行故事总结:“小蚂蚁自己的力量太小了,但是它把小伙伴叫来一起搬豆子,大家一起团结合作,力量就变大了。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小蚂蚁学习,在生活学习中要团结、合作,那么我们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做成我们想做的事情。”孩子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慢慢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孩子们合作的能力和理解。

教师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要将故事的内容进行深入,给孩子们进行透彻的讲解。对于故事的选择也要针对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挑选,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培养环境合作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创造具有合作氛围的环境,则可以让幼儿身入其境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好处,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合作的意向和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合作的作用和意义。

比如,我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合作带来的帮助。我在课余活动的时候,给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孩子们在活动的时候进行自由选择,但是每个孩子只能选择一个玩具。有的孩子选择了汽车,有的孩子选择了机关枪,有的孩子选择了小鼓,有的女孩子选择了娃娃,大家玩得都非常开心。玩一段时间之后,我询问孩子们道:“孩子们,大家玩了自己的玩具,是不是觉得有点单调?”孩子们嘀嘀咕咕地说道:“是”,还有的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玩烦了”。我启发孩子们说道:“那大家可以一起玩玩具,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大家是不是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孩子们听到老师这么一说,眼睛亮了起来,兴高采烈地说道:“是”。而后的环节我让大家聚在一起玩玩具,娃娃有了小汽车可以坐,玩机关枪的小朋友玩到了小鼓,我还带领孩子们一起建立了一座“玩具城堡”,每个人拿出一个玩具组成一个玩具之家,每人拿出一个玩具就是一个很大的玩具城。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大家一起的活动,孩子们在具有合作性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交换和合作带来的乐趣,体会到了合作活动的益处,初步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让幼儿切身体验活动中合作的趣味性和目的性,在具有合作的氛围中,帮助幼儿建立起合作的习惯和思维。

三、有效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幼儿合作习惯

幼儿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活跃性,对于游戏钟爱有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建立起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游戏中进行合作思想的注入,也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让幼儿的合作积极性更加强烈。

比如,我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过程中,组织孩子们玩过一个“你来说,我来帖”的游戏。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说需要贴图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将贴图贴到相应的位置,最先将所有图片贴完的一组获得胜利。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的相互配合,缺少其中一个人都无法完成这个游戏。孩子们对游戏非常踊跃,游戏过程中相互配合,有的非常默契,完成得非常出色;有的则配合得稍有差池,略显不足。但是孩子们却发挥了伙伴的相互帮助精神,很多孩子在失利的情况下依然镇静自若,共同商讨如何能够将合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孩子们还讨论了很多应对的策略,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游戏结束我对孩子们说道:“游戏表明了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合作就没有事情的成功。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不断发展创新,力争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并对获得胜利的小组颁发了小红花,给其他小组颁发了鼓励奖。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更加放松、自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能够切身参与到合作的实践中。教师要多创造游戏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合作游戏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学会分工与配合。

当今社会是团队合作的社会,当今时代是共同发展的时代。对幼儿从小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幼儿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幼儿随时随地进行合作意识的灌输培养,让幼儿从小便懂得与他人进行沟通、商讨,与他人进行良性互动,建立朋友间的合作关系,让幼儿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好根基。

【参考文献】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范文第3篇

一、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只学技能不学理论知识,或认为所学的专业技术没多大作用就不学了;有的在实训中意志薄弱,怕脏怕累;有的利用实训的时间玩游戏和聊天。要想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对实训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要求。而以往的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方法大多是讲授、演示、启发式等教学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大多数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强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奏效。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学生能否自觉主动地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并踊跃地参与社会竞争,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具有竞争意识。所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竞赛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中职学生10多岁年纪所具有的强烈创造欲望、好表现自己,总想成为胜利者的这种心理,有计划、有目地把竞赛机制引入到实训课教学中。在课堂中通过各种竞争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张扬个性,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弥补了以往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缺陷。

二、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竞赛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任务化,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手段来转变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环境转为赛场环境,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拼搏精神,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不断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竞赛式教学法顺应新课程标准这一要求,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从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三、竞赛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实施

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运用竞赛式教学法,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好竞赛内容,确保能达到教学目标,要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计划表,使得教学步骤和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还要注意对竞赛进行归纳总结,对每个同学和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评价,面对“胜”与“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挫折,从而使学生维持他们的上进心,促成后劲,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失去竞赛的激励意义。

1. 明确目标,灵活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时段进行,比较适合课前引入或复习应用。如在汉字录入与编辑技术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词组的输入方法前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单字输入的竞赛,通过课前几分钟的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竞赛之后深刻的意识到词组输入法比单字输入法更快,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式教学法也可以在一节课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如按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的技能鉴定规定,初级每分钟不少于60个正确的汉字,中级每分钟不少于90个正确的汉字,高级每分钟不少于120个正确的汉字。参照这一标准,在整个课堂上利用五笔教学软件来组织竞赛。先设定初级目标,然后依次递增,每次公布分别达到3个级别的人员名单,通过竞争使每个级别学生的差异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但要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竞争意识,进而扎实操作技能。

2. 构建竞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带训。如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考证课程,考证试题和答案是公开的,只要按照试题汇编中的操作要求和样文,大量练习后,通过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于中职生来说,掌握所有的操作难度不大,只要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基本上每一道题目都会做。但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完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教学,势必会使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当中,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练习的速度。

如果在某个单元的阶段性学习之后,不定期地举行课堂大比武竞赛,使用竞赛教学法则可以使反复的练习变得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竞赛的模式可设计为二种:一种是学生之间的竞赛,赛前首先明确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然后指定该单元某一套题目,利用考证模拟系统进行比赛,最高分者作为本期“擂主”。另一种是“挑战”赛,当学生熟练某个单元的内容后,可以向上期“擂主”甚至向老师发出挑战。课堂竞赛之后,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和反馈。此外,师生同场竞技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有趣,并且有了教师的速度作为目标,学生就会不断地加强练习,速度就会不断加快。

3. 结合项目教学法,设定角色,组织分组竞赛。目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很多的职业岗位都会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会合作尤为重要。作为培养职业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法,设定角色,以团队竞赛形式来达到此培养目标。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布置项目任务,以团队合作形式设计作品,以及演示讲解的方式作为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来打分。首先明确任务――制作计算机专业介绍课件,将分别从主题、版面、技术、内容以及讲解五个面进行评分,选出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去中学招生宣传,并给以精神上的奖励。然后将学生3~4人强弱搭配,公布分组名单以及指定一名操作能力强和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每个小组人员角色,(见表1)由组长分配人员分工,让学生在竞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这是全市上下落实“十二五”规划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在创新中转型,上海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就在于创新,解决民营经济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要靠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发展也要靠创新。

创新是个好概念,也总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何谓创新?怎样创新?于是,这些似乎人人都懂,人人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的问题,记者将它们抛给了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企业老总,看看他们眼中的创新究竟是什么模样。

创新要“有用”

谈起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王越首先想到的是“吸引”和“不容易”。他说:“创新这个词很吸引人,人类总是不断地去创新。这是人类能够进化的一个核心要素。然而,创新的确不太容易,涉及很多因素。”王越院士归纳了创新必须具备的四大因素。

第一,要有创新意识。为什么去创新?有创新机会在眼前你是否能抓住?这都取决于你是否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包括兴趣、责任等等,创新意识是整个创新过程的先决条件,是创新的第一要素。

第二,要有创新精神。任何一种创新,尤其是重要的创新,往往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既然是创新,当然是由破到立,破掉一些旧的东西,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要跟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甚至是跟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作斗争。所以说,把创新这个概念落实到行动中,需要很强的毅力。王越院士特别指出:“人文精神很重要,它教你克服困难、淡泊名利,创新精神归根到底就是人文精神,深层次来说,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取向。”

第三,要有创新能力。什么是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基本知识,没有基本知识,赤手空拳无法创新;其次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人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但就是不能掌握运用这个环节,这就无法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

第四,要有合作精神。哪怕是纯科学的研究,也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围绕课题,在探索实验的环境下分工协作。跟团队比赛一样,如果几个参赛者在一起互相埋怨,他们肯定做不成功。合作精神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在王越院士看来,以上这些创新要素的配备在中国来说都涉及到广义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他非常赞同通过举办科技竞赛的方式推动创新。“科技竞赛是一种挑战,是给人们一个机会,体验克服困难,体验团队合作,体验人文精神与科技精神的结合。更重要的是重在参与,参与的过程会带来经验、总结与反思,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其他活动难以给予的体验。”王越举例说,现在国内高校越来越多地举办国际性赛事,让国内的学生能与国外的同龄人同场竞技,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体验,潜移默化中,还能培养人们的国际化视野。

想象中,院士研究的是那些和我们实际生活沾不上边的高深问题,但王越却再三强调:创新要能解决人们实际碰到的、老百姓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要对人有好处,对社会发展有好处,这才是“有用”的创新。比如,当前我们的创新就可以围绕节能减排这些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有正面意义的目标来做。“将创新与现实结合非常有意义。结合社会、科技、经济和民生来进行创新,会在各个方面产生益处。”

采访尾声,王院士对于创新的一番感性解读,让我们认识到,他除了是位科学家外,也不乏人文情怀――创新很艰难,但从一点一滴做起,你会慢慢发现一种科学技术的美,掌握这种科技之美,是创新的更高境界,也是更高层次的享受。

创新要“主动”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杰对于创新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创新不是一场竞赛,不是要战胜谁,而是去促成一种转变。在我看来,创新是一种自信,一种自傲,一种从自身出发去改变、去寻找的路径。”如果要归纳创新的目的,很简单,“为求好而创新”,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创新,慢慢的大家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到精。李杰院长强调:“创新不是为了赚取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创新文化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将创新创造的价值影响社会。”

同样是大学教授,同样谈创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国治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人们做的各种有意思的创新项目,比如用眼睛控制汽车行驶,这一项目能造福手脚不方便的残疾人,再比如血糖测试仪,演皮影戏的机器人,等等。徐国治微笑着说,善于创新的人永远是充满智慧的。

徐教授不久前的一次美国之行也令他感触颇多。“出门坐出租车,车上的GPS 导航系统就和国内的很不一样。我们的导航系统太复杂,嗦一堆,不够人性化,而美国的导航系统就像是在放动画片,不用看说明书就会用,就能懂。这样简单明了的系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不会因系统繁琐而分了心。”“超市买东西,我也发现了新奇的东西。美国超市的推车里就有条形码扫描装置,消费者把商品放进购物车就能完成扫描,这样,消费者在到达柜台之前电脑系统就已经算好了账,结账自然无需排队了。”这些应用虽然谈不上大的创新,但确实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很贴近生活。其实,很多创新都源于生活中的发现,源于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冲动。

创新要好奇

采访英特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戈峻时,他刚从美国飞回来。他说,“我观摩了奥林匹克科技创新比赛,获奖者与奥巴马总统会面的整个过程。”他坦言,参与这场赛事让他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邀请到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来参加颁奖典礼,他的演讲非常精彩,提出的观点特别有意义,很愿意与大家分享。”戈峻给我讲述了沃尔特?艾萨克森关于创新的思考――创新在什么时候发生?创新是在我们每一个人挑战自己意识和能力之外的时候发生。你要去挑战,突破你所理解的范围,看看还能做什么,这时候创新就发生了。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创新者?伟大的创新者并不是纯粹的科学家,他们同样在艺术、经济、商业方面有才能,创新者要把科技与社会、与市场、与身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结合得好就能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两位参赛者的话也触动到了戈峻。有一位说,创新是好奇心力量的驱使,好奇心促使你去问为什么、去找答案。另一位说的是,越探究越美丽。的确如此,科学技术越往深里探索,越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妙。戈峻说,国际大公司英特尔在国内外举办各类创新竞赛,就是希望把探究、创新的想法、机会带到人们的身边,通过极具挑战的比拼,发挥人们的创意。戈峻这样总结:怎样的人才称得上创新型人才?一位美国女孩在大赛中的“创新”让戈峻记忆犹新。她的项目做的是用传感技术寻找地雷。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女孩说,她了解到莫桑比克因战争遗留下很多地雷,经常有当地居民被炸伤,她要做这个项目使他们免遭地雷伤害。竞赛组委会也表示,把奖授予这个项目不是因为项目在科技上水平多高,而是女孩善于观察生活,这个项目推广后能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要能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戈峻指出,创新人才除了应具备创新能力外,还应有团队合作能力及项目领导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由教育 讨论 游学 分科教育 整体思维

“自由教育的思想最早由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之后,很多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自由教育。如中世纪托马斯?阿圭那的以神学为最终归宿的自由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教育家伟杰里乌司为代表。工业革命后,自由教育与以职业需求为目的的现实教育频频冲突。但仍出现不少提倡自由教育的教育家,如卢梭、洪堡、牛曼、罗素、哈钦斯等。” [1]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由教育的概念,但自由教育的思想早有涵盖。如孔子提倡培养仁、义、礼、智、信的德才兼备的君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更是自由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如今再提自由教育,不再从理论上探讨,更须将其与高校教育的现状,以及我国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思索自由教育如何从理论走向现实。据此,本文对“讨论”和“游学”两种能实现自由教育的方式展开探讨,分析讨论中体现和发挥自由教育之处;阐述游学的好处,给出解决制约游学的建议性方法。另外,分科教育模式妨碍自由教育的实现,也不利于整体思维的培养,分析其中的矛盾十分重要。

一、从讨论中得到的启发

讨论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讨论是集体交流、相互学习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自由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本文所述的讨论来源于笔者亲自参与的讨论课。

在两节课连上的课堂上,教师给出要讨论的话题,学生自由分成几组分别讨论,每组人数大致相等(约5―7人一组),每个小组讨论的时间为45分钟左右。在讨论的过程中,组员要在一张A2纸上用记号笔写出本组的主要观点。在剩下的45分钟,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言,发言时间为10分钟左右。发言人先将记录了论点的A2纸贴到黑板上,以便其他同学能看清,然后陈述本组观点。现将讨论中体现和发挥自由教育理念之处剖析如下。

第一,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对一个简单的话题,每个小组成员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必须对讨论的话题进行分析、思考,从话题中发散出去,联想出许多论点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思考,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第二,容易找到各人的兴趣点和能力所在。对同一个话题,每个人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学生自然会将话题联想到自己的兴趣点或自己擅长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将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发挥出来。小组内,有人的思维偏于逻辑;有的人思维偏于发散,有人的思维比较跳跃;有的人知识丰富;有的擅长于将各种观点整合起来;有善于协调小组关系的,有的人擅长于表达。教师如果能经常开展讨论课,并深入到小组内,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专长,有利于因材施教。

第三,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小组内每个人的观点都会不一样,这就需要大家讨论、协商、沟通、组织,最终将各种小观点组合为全组要发言的大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的发挥了组员的组织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等团队合作的能力。

第四,教师正面赞赏的作用。普通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经常会训导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自卑心理。即使教师表扬学生,也只是针对某个学生,表扬的面很窄。在讨论课上,教师会对观点新颖的小组,或思路清晰的小组,或表达清楚的小组等进行表扬。几乎每一组都能找到赞许的方面。这种正面的赞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性;能让学生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正面赞赏的作用在讨论中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收到的效果要远比普通课堂批评教育好。

第五,演说与辩论能力的锻炼。发言的同学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清楚本组观点。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演说能力。当发言人陈述完毕后,总会有不同意见的质疑声,于是辩论随即展开。辩论能力在讨论课中得到提高。

第六,教学相长。讨论中陈列出的思维观点,经常超出了教师预想的结果。教师可在讨论中总结经验,记录新知识点,扩大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吸收好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研究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等;也可在教师的指导或建议下将讨论开展的更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适时的、合理的对各小组提出建议,给予鼓励等。在讨论课中,真正发挥出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二、游学

游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游”这种手段来达到“学”这个目的,是书本学习之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3] 游学者可以拜访名师、通晓经术、求其博闻、传播学术思想等。这无疑是实现自由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人才素质提升的好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人生阅历结合起来,增加见闻,接触人事,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见识人生百态,体察民间疾苦。学生在游学的过程中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能合理定位,确定将来的奋斗目标。在游学中,会接触多方面的学者和名人,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思想,快速了解多个领域,发现自己的特长,对年轻人的成功有极大的帮助。游学途中,可以领略各地山河风貌,陶冶高尚情操;了解地方风俗、制度,开阔眼界;参加社交活动,锻炼交际能力;会遇到多种困难,培养战胜困难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有条件能去国外游学,还可以学习语言,了解异域社会文化概况,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等。经过游学锤炼后得到的知识和见解,将来可以直接应用,学生在走进社会后,能立足基本国情、民情,从而在各行各业中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游学的作用和宗旨与自由教育相吻合。但今天的游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学生游学的费用太高;游学的时间与课堂教学相冲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不一定接纳游学的学生;游学的安全问题;游学效果的评估等。为排除这些困难,笔者建议采用下列措施。第一,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可分析制定保障游学的相应政策,以及提供游学的便利条件(如给游学的学生颁发通行证;结合各地各单位具体情况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住宿场所等)。第二,高校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游学。有些专业课程较少,可以集中安排课程,在学完教学课程后,专门花一年的时间让学生游学。第三,高校可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游学敞开大门,对困难学生施行补助制度。第四,游学前,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紧急情况的救援安排。游学期间,要求学生每日向负责人报告所在的地点和安全情况。第五,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监督下开展游学。第六,在游学归来后,学生要向学校提交游学报告,陈述在游学期间的主要见闻、成长经历、感悟、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学校可根据学生的游学报告,来评定学生通过游学取得的效果。

三、分科教育的现状与整体思维的社会需要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一直采用分专业、科系的分科教育制度。分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擅长解决一些明确交给他们的任务,却不会分析一个复杂的系列问题,不能区分基本问题和细节,也不能提出解决整体问题的分阶段计划。[4]9实际工作与教学的过程恰好相反。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一个囫囵的整体问题,是需要从整体中细化出具体的分问题,再逐个解决的过程。而教学活动却是从单个的小知识点入手,学完一个部分再学另外的部分,最终期待学生把它们连成整体。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学生并不具备把部分连成整体的能力,在工作中显得呆板,缺乏创造力。这种专门化的教育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只会分,不会合,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整体观念,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细化的分科教育,从实施到现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在入学前,不了解所学专业。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每一科系的真正内容,考试之前对自己的性向也不清楚,结果考取被分发之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宜这个专业。[5]680在科学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知识频繁交融,文化思想互相融合的大背景下,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全息论等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日渐注重整体思维,社会更加需要知识全面且能协调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需要能整体把握全局,又能具体落实细节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是对分科教育的一种冲击。这种现状与社会需要全面人才的现实相脱节。

那么,高校在实现自由教育的进程中,要对分科教育的缺陷与不足引起重视。故本文呼吁各高校应尽快把整体思维的培养计划提上日程。其次,高校可尝试把相近或相关专业进行合并,并对不同专业进行互补教育(如文史类的专业要补充科普知识,理工类的专业要注重对人文方面的培养)。最后,高校还可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大一统教育中的成功经验,继承中国传统的系统思想。现代自由教育培养人才,应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来展开。让学生做人、做事都能“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

四、结语

本文深入详细的论述了讨论和游学是实现现代自由教育的有效途径。讨论,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易于找到各人的兴趣点和特长;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发挥教师正面赞赏的作用;培养演说与辩论能力;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发展自由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加大开展讨论的力度,发挥讨论的长处,营造理性与自由的氛围。游学的好处甚多,是自由教育思想的体现和具体做法之一。结合实际,本文给出了保障游学的五条建议性措施,分别从政府、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个方向着手,协力推行游学,以实现自由教育的目的。此外,本文还对妨碍自由教育思想的,太过细化的分科教育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分科教育的现状与社会需要全面人才的现实相脱节,提出现代自由教育应培养综合素质高、复合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迎霞.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6:21-23.

[2]吴价宝.大学课堂讨论课教学的一种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100-102.

[3]刘玉叶.中国传统游学活动与现代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2009,42(6):51-54.

[4]林同炎,S・D・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