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鼓励式教育的坏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5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33
传统文化指的是被社会某些成员所接受、遵从的一整套沿袭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这种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具有稳定性、传承性。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特有环境下形成、流传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要发挥初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天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扎实深化下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养成阅读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让传统文化的回归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强大的滋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双重幸福。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最主要的困难在于很多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这些教师往往是纯粹的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读书只是为了换取大学通知书,或者为了有一份工作,能够挣一份薪水。因此,这些教师内在是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的,他们怀着一种内心枯竭的状态,很难给学生传递出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毫无积极性,传统文化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难怪效果很差。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气氛和计划的,而出于人性中懒惰情绪的影响,很多人也需要在一定的团队中进行学习,如此才能持久坚持下去。因此,教师就是n堂学习的领导者,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养成习惯,将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一个困难就是来自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很久以来,社会上兴起一股读书无用论的风潮,用能不能挣钱,挣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种思想有好处,但是坏处更多。好处在于可以鼓励人们更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坏处在于内心精神世界匮乏,缺乏规范引导,容易变得为了钱毫无底线,最终也会获得无尽的空虚和孤独。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与社会上类似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努力消除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保护好学生的求学热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发掘传统文化精髓,开阔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可以利用的材料以及方式也实现了丰富化、创新化、全面化。教师要积极开发材料、扩充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稳定的根基。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发展性、开拓性的眼光,不仅要从课本中发掘教学资料,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为教学所用。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优秀可用的传统文化资源,课文上的内容往往比较简练,只是呈现了一些精髓,而需要教师做更多的拓展和补充,这也是我们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所以,在学完一首古诗之后,里面所包含的所有关键词,我们都可以通过扩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美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积累文化底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巴甫洛夫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以上的名言警句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懂得积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学习也应如此,要不断地积累才会有知识,这是成功的前提。语言文字的东西重在积累,重在培养语感和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收获长期积累的神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每天都进行传统文化的诵读活动, 可以只占用非常少的时间,比如十分钟,三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有利于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果学校没有校本课,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制定传统文化的诵读计划,帮助学生定期印制一些诵读的材料,选择早自习或者课上的多余时间进行集体共读。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将诵读中遇到的一些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记在作文素材本上,不时拿出来品味欣赏一番,想想那个画面都觉得多了几分文人气息。
(三)加强文化实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文化需要传承就离不开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我们才更能领会到其中的精髓,才能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滋养我们的灵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很多时候,一些封建思想浓厚的传统文化,其内在可能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针对其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筛选出其中的精髓,舍弃其中的糟粕。经过了这样一个思辨讨论的过程,学生会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领会越深,思想上越认同,在行为上就容易效仿并实践。例如,对于《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主要是教导大家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内容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把传统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上。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在教学当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很多。作为教师,在对自己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诵读、怎样理解、怎样鉴赏,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运用,在生活中去实践与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一、充分挖掘课本营造课上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经典篇章,非常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而且其中包含有很多小说、寓言、话剧等,包含有对话成分的篇章。所以说,教师需要积极地挖掘出文本的内涵, 创设形式多样的富有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当然, 这个情境必须是和谐民主的、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表达欲望的情境。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负荆请罪》这篇历史小话剧时,在学完课文后,安排学生分组模拟表演。一个学生扮演廉颇,裸着上身,背着一根荆条,见到“蔺相如”时,单腿下跪,双手抱拳,惭愧地说:“蔺大人,我好糊涂呀!您就狠狠地打我一顿吧。”“蔺相如”双手搀扶廉颇,连声说:“廉大人,使不得,快请起,快请起!”“廉颇”诚恳地说:“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我一再地挡您的道,还以为您怕我呢!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蔺相如”大度地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廉颇”羞愧地说:“我是个粗人,经人提醒,我才知道,您一再让我,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朗声大笑:“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说罢,“蔺相如”搀扶起廉颇,两人和好如初。等到表演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想一想:自己平时犯过哪些错误?又是怎样向别人认错的?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对话能力,尤其是演活对话中的表情,以及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达;另一方面,还提醒了学生要做一个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知错就改的人。
二、利用课外活动营造课余情境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积极性去交流,所以,利用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编排话剧、情境剧等,以此来增加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某个学生之间议论较多的话题来进行辩论。比如“上网”,有的学生认为上网好处多,坏处少;有的学生则认为上网坏处多,好处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反方自愿参加,而且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感而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辩论活动中,为了更加有效地说服对方,学生必然会集中精力倾听,同时也会极力提高自己的说服力。其实,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而且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说说自己假期中的一些体验感受,评述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城市环境、市民行为、周围邻居里的好人好事等;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如新闻播报、观后感、读后感等。
三、鼓励学生表达,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课本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教材,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和交流 ,引导他们走入思想品德教学重地,认真理解编者意图和教材所蕴含的思想含义,促使其思想意识和教材所蕴含的中心思想,逐步融合为一体,使之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如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不玩火防触电》一课,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其爸爸妈妈养育他们很辛苦、不容易,如果他们有什么意外,会使其爸爸妈妈万般痛苦。所以,他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就是对其爸妈尽“孝”, 尽“孝”就是一种传统美德,令人赞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亲人的痛苦情景,让他们深深感受那种悲痛欲绝的场面,引起学生在内心上震撼,促其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明白玩火容易造成火灾,不但会危及自己的生命,而且甚至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或人员伤亡,也要让学生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教师还要讲讲防火和防触电的有关知识,以及让学生讨论玩火和触电的危害性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二、联系生活,培养能力
学生生活在衣食无忧年代,自幼被长辈溺爱,性格孤僻,争强好胜,不肯服人、独立能力又差,焉能适应竞争强烈的社会,更不能说做社会有用之人。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存;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帮助别人,学会关心别人和理解别人,学会尊重长辈和老师,团结同学,与大家和睦相处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选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演讲、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上街买东西或进社区服务等,积极组织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参与、主动探究和感受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例如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谈其实际感受,说说自己的事是否自己做了,不会做又会怎么办?也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事自己做”进行讨论,探讨自己的事会做的好处与不会做的坏处等等,课后还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自己做”进行比赛,如穿衣、叠被、系鞋带、洗手帕等,看谁做得最好,以此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促其养成好习惯。又如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心中有他人》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自己心中是否有他人?说说心中有他人的好处与心中没有他人的坏处。让学生明白:不只顾自己的行为,能帮助人解决困难,给人方便,使人高兴,是一种美德,有这种美德的人让人喜爱,受人欢迎。这就培养了学生学会做人的品格,能促其健康成长。
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生动感人,既可增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我会好好吃》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一日三餐吃些什么,同学们发言十分踊跃,其中一个小朋友大声说:“昨天,我妈妈忙着上班,没做饭,我早上和中午都吃面包和牛奶.”有的说:“我喜欢吃水果。”有的说:“我不喜欢吃肉。”还有的说:“我喜欢麻辣磨和饭吃.”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我没有肯定他们的说法,而是摆出了许多蔬菜、水果和肉,还有面包和牛奶之类。提出要求:“你们选选自己喜欢吃的,但是,不能只选一样哟。”同学们可喜欢动手了,有的选蔬菜,有的选水果和肉,还有的同学每一样都选了。这下我肯定地说:“同学们,要使我们身体健康,我们不挑食,生活中要荤、素搭配。”这样课堂气氛更浓了,还争着重选呢。还可以把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入课堂,使他们受到爱家、爱父母的思想教育。又如我在讲“如何战胜困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遇到后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其中小方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很动情地说:“去年暑假,爸爸上山干活回家时,不小心从山上摔下来,手骨折,脚断了,昂贵的医药费耗尽了家里全部值钱的东西。开学,妈妈为了筹备我的学费,硬要把奶奶送给她的最心爱的发针卖了,每天还得起早摸黑地做生意。”教室里静极了,同学们沉浸在她的家庭故事中。这时,我激动的说:“我真为同学们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小方同学的家庭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通过大家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面对困难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不畏惧、不气,要靠智慧和意志寻求战胜困难的方法。上述教学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回报家庭,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关键词]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去作为孩子的榜样,去相信教育的真实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教育,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说实话,不撒谎,而父母自己却常常说谎,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说慌。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会很难过,会学着说谎,从此不信任父母,对父母怀着疑惑的态度。这种教育又怎么能成功。作为父母,要深知品德教育的重要,要给孩子做出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良好的品格的养成,是为人之根本。我通常指导家长们对孩子多启发诱导,比如:地面上有果皮纸屑,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乱扔果皮纸屑,然后你再把纸屑捡起来一部分,孩子看到了,也会帮忙,这样的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多种良好品格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孩子的可塑性强,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2、指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收到家长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纠结孩子的依赖性太强,什么时候都要家长亲力亲为,尤其在低年级表现颇多。根据日常观察,也能看出,有一部分孩子的自理自立等多方面能力欠缺。我总结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家长)的爱,这是一种包办一切的爱,从孩子出生后每一件事情都亲手包办。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孩子也不例外,为此,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是父母的必修之课。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纠错能力。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过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根据事物等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的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家长可以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很多孩子看电视就无休无止,上网就来劲,家长们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家长们给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段,让孩子懂得适当看电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否则对身心健康都有坏处。自控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培养社交能力也很关键,现在各种家庭、朋友聚餐的时候很多,可以让孩子去给客人倒杯热水、拿拿碗筷、注意就餐礼让等。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让家长带领孩子接触各种常见的环境,如:乘车购票、排队购物等。最后,还要培养孩子的纠错能力,人无完人,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及时地纠正自己或者他人过错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人的个人素质。
3、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这里指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重要,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习惯的培养、饮食习惯的培养、学会节俭,诚恳待人等,让孩子生活有规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时候,都会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教师的事情,但家长的配合培养也很关键,要指导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家长了解后,可以配合预习题卡帮助孩子,在检查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能侧重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
4、指导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一致性
现代社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双方老人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很多时候,存在教育的不一致性,父母管得严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他一旦发现大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旦他发现家里谁说了算,他就会“钻空子”,爸爸妈妈管他,他就去叫来爷爷……,最后会导致纠错不能,让孩子是非不清。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懂礼貌、撒谎、盛气凌人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一致性至关重要。
5、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在家长课堂上提升家庭教育观念
我鼓励家长们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参加家长课堂。很多事情学校也都是通过家长学校来解决孩子教育的难题。
首先,知道“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不是孩子的唯一目标。让家长认识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孩子的培养,品格、能力和习惯更重要。
其次,参加各种课外班要有选择,不要盲目地参加,我指导家长们根据孩子需求来选择,尽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高压教育,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家长为了尽义务,让孩子参加很多辅导班,一天下来,挤得满满的,让孩子学无兴趣,让家长筋疲力尽。
第三,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买来参考资料,用放学的时间进行辅导,请家教,虽舍得投资,但也不能盲目地去做。
第四,避免“顺其自然”不负责任的教育,农村教育不同于城市,就我班而言,因家庭状况不同,就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和“弃管儿童”, 因此,解决这一部分家庭教育相对很难,我会经常家访和鼓励这部分家庭,避免不负责任的教育发生。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有付出,我们就会得到,只要培养,您的孩子就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总之,为了让您的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孩子们吧!
参考文献:
[1]宋光.家庭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中小学管理,1999年10期.
[2]周弘.父母在用爱心“摧残”孩子[J].基础教育,2005年21期.
[3]薛芬.家庭教育中的几种关系浅析[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4]言言.反思中国式家庭教育[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5]陈亦冰.家庭教育莫要走极端[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表扬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要把六七十人的集体带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很多有价值的管理之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在此,我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谈谈管理之术中最易付出的――表扬之术。
一、认真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在日常工作中,我尽可能地去表扬一个人,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曾经有一位同学,开学初因为抽烟受到处分,我找他谈话,让他自己罗列吸烟的坏处,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于是他得出结论:只有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地改掉恶习。而恰好在接下来的月考中,他的成绩意外地前进了很大的幅度。于是在月考表彰光荣榜成绩进步奖中,我把他的名字写在首位。令我意外的是,一星期后,他来到我办公室跟我说:“老师,我知道我这次的进步是一个意外,但我会让它成为必然,以前在学习上我落下了很多,现在我想请你帮我补补课。我会慢慢第把前面丢下的补起来。”从此,他每周六放假后,别的学生忙着回家,他却准时到我的办公室,要么借我的教案去完善他的笔记,要么向我请教问题。
由此看来,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如果得到了相应的尊重,它们产生的动力是不可估量的。有一句话这样说:老师可以把好学生推上绝路,老师也可从“泥潭”中拯救灵魂。这话实不为过。
二、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和表扬的行为,让学生找到成就感
教育学认为,表扬是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的称赞,他就会感到愉快和喜悦。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回答得很好,请坐!”“对!对!对!再接着说!”“你的思路很特别,请说得仔细点”,“很好,你的方法是最简单快捷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夸奖、鼓励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更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每周都会评选本周之星,如跑步之星、早读认真之星、课堂踊跃之星等,获得每周之星的同学,不仅全班表扬,还发一张小奖状,他们都把它认真收藏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从此,很多学生都在各方面都积极表现,都期待着获得每周之星的称号,都希望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这样,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一种隐秘,都想时常得到别人的赞许。对别人成绩的称赞,既是一种鼓詈涂隙ǎ又是一种信任和友好。
三、批评有方,先抑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