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投资 主要风险 类别 应对策

一、金融投资的内涵及其主要风险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重要的产物应运而生,即金融投资,它主要是在实物投资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且目前已经成为了投资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金融投资的概念,目前还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学界对于金融投资,也存在广义与狭义的界定之分。通常来说,金融投资不仅能够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同时还能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并为其带来一定的利益。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非常多,因此本文则就以下几个风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市场风险

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不断波动的市场风险,也会造成其产生一定的市场风险。一般来说,不论哪一种经济组织或者企业,其都是在市场环境下完成一定的生产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而客观上的市场环境状态不断的在发生改变,例如政府调整行业政策、宏观经济的增长状况、行业周期变化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给金融投资带来风险。

(二)信用风险

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其面临的违约风险则称之为信用风险。实际上企业所进行的金融投资,主要是与被投资者之间制定一个契约。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违约情况,就会造成金融投资出现信用风险。对于金融投资者来说,如果发生新用途风险,就会给投资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债券投资的过程中,当投资者购买了债券,且债券到期之后,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约定及时的还款付息,就会导致金融投资出现极大的信用风险。

(三)利率风险

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利率的改变也会导致一定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利率如果上调,那么金融投资的资产价值就会降低,而利率降低,就会促使资产价值上升。随着市场化利率的发展,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利率改变而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的扩大。因此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必须对利率予以高度重视,从而避免金融投资过程中出现利率风险。

(四)经营风险

在金融投资中,被投资者的经营状况,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金融投资出现一定的风险。无论是投资债券或者股票,被投资者的经营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等,都会对金融投资本身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如果选择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投资,不论是投资其债券或者股票等,所面临的风险均相对较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大。因此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被投资者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避免较大的经营风险发生。

二、金融投资中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投资分散性的重视

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其风险主要分为两种,即系统与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利率政策的变动、宏观经济的波动等,这种风险对于各种类型金融投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借助分散投资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化解。而对于非系统风险来说,其化解的方式可以借助投资风险来实现,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对分散性投资加强重视,并科学的搭配金融投资。例如外汇、债券、股票之间要具有合适的比例。这样才能实现投资风险对冲,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金融投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系统风险,并通过分散性的投资来应对非系统风U。

(二)完善风险转嫁策略

在金融投资风险应对的过程中,风险转嫁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在金融投资风险中,对于可以转嫁的风险,要尽力转嫁,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例如企业可以采取保险、售卖的方式,来转嫁投资风险,并将其转嫁给另外的经济体。而在转嫁方式如果为保险,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投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而如果转嫁方式为购买债券,则可以将这些债券公开售卖,已达到转嫁风险给购买者的目的。而对于投资风险的转嫁,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投资者的利益让渡,因此企业的转嫁的风险的代价则是利益。

(三)灵活规避风险

对于投资风险的规避,主要针对的是投资风险较大而采取的应对策略。对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其造成的损失有大有小,而一些小的损失投资者有能力承受,而对于大的损失,一般投资者都无法承受。因此针对容易造成较大损失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规避,即可以直接不投资。例如当企业发行了一些债券之后,若其信誉等级相对较低,且经营情况也相对较差,则投资者在实施债券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慎思慎行,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冒险投资。另外在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过程中,在采用规模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管规避则表示不会出现投资风险,但是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也将失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金融投资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是多元化的。因此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必须对风险的规避加强重视,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金融投资中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风险以及应对策略[J].经贸实践,2016,08:58-59

[2]李婷.考虑背景风险因素的可能性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王欣.金融投资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应对策略[J].商,2015,38:171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市场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私营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私营企业的发展成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风暴以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各种不利因素使私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因此,本文对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市场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私营企业市场风险成因

1.1 运营风险

私营企业的运营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的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营销活动存在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的可能,进而对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现阶段,的我国私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小作坊甚至是家庭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改造缓慢,产品质量较差。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私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率比同期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低十几个百分点,劣质品、废品大多数来自于私营企业。此外,我国私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层次化和专业化,产品结构“三多三少”的现象严重:粗加工产品相对于深加工产品来说所占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缺少优质产品,普通劣质产品泛滥。产品结构的不合理直接表导致我国私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升级缓慢,市场竞争力不足。①

1.2 监管不力造成的风险

目前,在很多的私营企业管理者当中,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常严重。对于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很多管理者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忽视了财务管理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缺乏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和对企业的重要作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企业管理混乱,往往是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杂乱无章,企业财务管理更是缺少规范和标准,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家族式的管理导致财务管理人才很难被引进,管理者往往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只是凭借经验管理企业,没有掌握财务管理的模式、方法,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二是私营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有的企业即使有审计部门,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正常运行,这样财务管理状况更加无法科学的

开展。

2 私营企业市场风险控制

2.1 发挥自我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私营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特色,根据自我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在发展方向上要立足于提高专业水平,改进产品质量,确立在本行业和本地区的专业优势。此外,还要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促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因此,私营企业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改变“小而全”的落后生产方式,转而发展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努力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规模。

2.2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的规避市场风险,私营企业应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私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审核与监督,及时的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于检查出来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的进行修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监督,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严惩不贷,坚决排查企业管理中人员存在的不利因素。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风险防范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唯有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私营企业必须规范发展战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不仅要注重企业的规模,更应该保证企业的管理,只有做到以上各项工作,才能科学的规划,有效的规避企业运营中潜在的风险。

2.3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科学管理

首先,要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交流,建立管理人员流动上岗、定期轮岗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先进设备的运用,加快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会计信息沟通,从而促使企业内部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在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人才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将财务管理数据建立一份数字档案,再同时导入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财务应用的整体状况,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3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私营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运营机制,提高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促进私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松林.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0).

[2]曹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研究,2007(5).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第3篇

一、套期保值的定义和分类

(1)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主要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企业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会存在现货价格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可以转移这种潜在的价格风险。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下降时,企业通过一次性的大量购买,可以转移猪肉价格在未来可能上涨的风险。不过,如果猪肉的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在之前的一次性大量购买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就高出了未来企业所需的费用,企业相应地放弃了其未来潜在的经济收益。

(2)套期保值的分类。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套期保值主要分为公允保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个类别。公允价值套期是对既有的业务进行的,指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例如,某企业对承担的固定利率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其在境外的投资经营资产份额能够获得相应的稳定安全的收益,而对境外的经营净投资外汇的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

二、套期保值的作用

(1)帮助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货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改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通过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的会计处理,在现货价格发生变化时,通过收益和亏损的相抵,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保障了企业收益的安全稳定。

(2)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当前市场上对某类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合理性。企业通过对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达到对企业所生产商品的按需供应,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金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相关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降低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处于低价水平时,而当前企业生产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不多,但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在未来有可能上涨。企业为了避免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提前买入这种原材料,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充分规避价格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对生产材料、生产资金和生产技术的使用效率,充分掌握市场商品的供需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套期。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由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应当计入当期的价值套期效益和损失之中。同时,套期工具不是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由汇率的变化造成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也要计入当期价值套期的效益和损失之中。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损益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并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初始计量采用交易对价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后续计量则一致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其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在当期直接计入净收益(有充分证据证明持有至到期的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不确认,但各期的处理必须一致);套期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符合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套期项目有效套期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待被套期项目相关损益实现时予以确认,无效部分视同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处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衍生交易的相关政策,以及各项衍生金融交易的交易目的、面值、期限、风险、套期保值等信息,并披露衍生交易对企业整体影响的相关信息(如风险值信息)。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外汇套期保值很难完全消除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但它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外汇期货市场汇率和外汇现货市场汇率并不一致;外汇套期保值实质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交易使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四、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风险分析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运行中的市场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也给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1)基差风险。企业为了规避商品价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在商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时,买入大量的商品。这种方法可以规避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但是,如果这种商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其他企业在这种商品的采购过程中就获得了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其在未来企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此时,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而大量购进该商品的企业就相应地失去了竞争优势,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渐完善,人民币汇率不再只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其中包括欧元、日元,这种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市场淡化了对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这对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使对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活力。

(3)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使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由于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而给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带来的潜在风险。此时,交易双方如果没能及时履行交易约定,就会造成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潜在的信用风险,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模糊。目前我国的套期有效性评价缺乏确切的标准,对套期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的规定,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对相关操作管理和操作范围的规定和解释中,缺少合理有效的结束和规范,造成套期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模糊。

(2)套期保值会计的核算存在可操作空间。在当前的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定和对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进行套期保值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套期交易进行操作。此外,由于不同的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其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当对市场投机和套期业务没有完善的确切分析时,很容易造成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投机操作。

(3)现行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汇集整理过程中,根据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要把企业的损失、收益及不同项目的咨询函进行统一的确认,不能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账簿、凭证、票据等。而在当前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中,往往会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造成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实。

六、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措施

(1)加强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能力。市场商品的价格是企业实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商品价格的市场趋势判断不清楚,就无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是企业却做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决定,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受同类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而遭受损失。此外,对国家汇率政策和国际汇率变化及利率波动的充分认识也是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重要依据。对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充分掌握,有助于企业财务合适的风险规避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企业对市场的商品价格和汇率、利率的准确判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在采取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时,要制定合乎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实际的策略,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方向和企业自身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对会计处理人员和相关的规则做详细的考察分析,以保证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七、结语

为了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套期保值处理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企业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风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规避市场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环境下,科学的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第4篇

一、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的种类及其面临的影响

1、利率风险

1962年,B.G.Malkiel系统地提出了债权定价的五个原理,在定理一中描述了债券的价格与债券的收益率成反比例的关系。虽然债券价格的变动受太多因素影响,但基本上这样的相互联动关系还是存在的,这表明典型的固定收益证券价格与利率是反向变动关系。对于打算持有固定收益证券到期的投资者来说,不必关心到期之前证券的价格变化,但对于到期日之前可能不得不出售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者,或换言之以买卖固定收益证券以求在二级市场上获利的投资者而言,利率的上升就意味着资本利得的损失,这种风险就被称为利率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的主要风险之一,现在投资者评价固定收益证券的信用风险主要依靠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一般情况下,公司债券是有信用风险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可以用该公司的信用评级来反映。另一方面,金融债券的信用风险一般较低,因为金融债券的发行者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信水平相对较高,这也是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是指固定收益证券的可交易性,流动性风险便是指固定收益证券引起流动性不足而在交易证券时所可能遭受的损失。尤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为首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固定收益证券的流动性也是让众多投资者和交易员头疼的问题,流动性风险也必然会市场出现,再加上收紧交易规则等政策随时出台的可能,流动性风险在我国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上必然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4、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起因于通货膨胀下固定收益证券现金按购买力衡量的价值变化。例如,如果投资者购买了一个能实现息票利率9%的3年期债券,而现在的通货膨胀率为10%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并没有回落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流的购买力就降低了。

二、衡量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

首先金融机构每天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由以下三个因素组成:所投资的金融产品的价值、金融产品受市场收益变化的价格敏感性、金融产品市场收益的潜在不利变动(即市场利率的波动)。那么,某种金融产品每天的市场风险=金融产品的价值*金融产品受市场收益变化的价格敏感性*金融产品市场收益的潜在不利变动,而金融产品受市场收益变化的价格敏感性*金融产品市场收益的潜在不利变动=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性。

债券的久期是用来衡量债券利率风险的。我们知道当利率下降时,债券的价格将上升,而再投资利率下降,再投资收益下降。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将下降,而再投资利率上升,再投资收益上升。那么,在一个时点,当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债券价格的下降或上升与再投资收益的上升或下降将达到平衡,即在这一时点上,利率的下降或上升对债券本身的收益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债券对利率的变化是免疫的。对于积极型投资者来说,他需要时时关注所持有债券或债券组合面临的价格风险,而久期对利率变动可能引起的债券价格变动的反映不够直观,而且忽略了收益率变动的历史信息。我们知道修正久期是直接衡量债券利率敏感性或弹性的工具,即金融产品受市场收益变化的价格敏感性,它的计算公式为:MD=D/(1+R)。我们可以通过修正久期作为金融产品受市场收益的价格敏感性来计算金融产品的VaR。而债券VaR值在一定置信水平上直观地给出了所持有债券资产可能的最大损失,而且考虑了收益率波动的历史信息。

由于风险计量模型要假设资产收益属于正态分布,显然,目前国内债券收益分布不一定符合正态分布,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或回归模拟法来计算市场风险(VaR)。所以较为简单的计算债券VAR值的方法为:通过债券或债券组合的历史收益率日波动数据,在一定置信水平上估计出下一个交易日到期收益率可能的最大波动,再由债券价格变动的近似公式[债券价格变化(%)≈修正期限*市场收益率变化(%)*(1)]来计算债券VaR值。对于单个债券计算t日VaR值的公式为:

每天的金融产品的VaR=金融资产价值*金融产品受收益变化的价格敏感性*当天市场收益的不利变化=金融资产价值*(MD)*当天市场收益的不利变化。

三、规避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

规避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其根本途径是需依靠金融创新,在我国这样比较特殊的环境下,固定收益证券创新的推进主要有以下几种对策:

1、强化微观金融主体并相应弱化政府在金融创新供给中的作用,这与我国不断强调的金融自由化是相吻合的。政府应减少对微观金融主体创新活动的干预和限制,充分发挥微观金融主体在金融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经营活动不确定因素的剧增,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工商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来分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探讨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现代企业经营中,各种内外不确定因素剧增,财务风险已成为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形成,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郭复初,2000)因此,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处在金融体系枢纽的商业银行,它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财务机制,实施有效地财务风险管理。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实际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一般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盲目的规模扩张、投融资结构不当、内部财务关系不明晰等等都可能诱导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本文主要以工商银行2009年的财务状况来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一)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工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履约引致损失的风险。其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但资金业务、表外业务等也可能带来信用风险。

对于贷款类信用风险,工行加强各类信贷资产的分类管理及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实施标准化信贷管理流程,并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信贷业务全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资金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工行的资金业务主要进行投资和同业拆借活动,针对资金业务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授信额度控制、投资限额控制、保证金控制、最低评级要求和单笔最高权限等。

(二)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促使银行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工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包括黄金)。

市场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市场风险的全过程,旨在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工行根据全行风险偏好,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实现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1.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是利率的不利变动引起的。工行利率风险包括收益率曲线风险、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其中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日错配带来的风险是主要来源。利率风险分析主要是评估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缺口状况,以及分析利率变动后潜在的敞口敏感性。2009 年,一年以内利率敏感性累计负缺口973.22亿元,比上年末大幅减少10,044.12亿元,降幅91.2%。

2.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是外汇敞口受不利的汇率变动影响产生损失的风险。工行确保汇率变动对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的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主要通过采取限额管理和风险对冲手段规避汇率风险。每季度进行汇率风险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

3.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而对银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其潜在来源主要有存贷款客户提前或集中提款、债务人延期支付、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等经营活动以及流动性资金头寸的日常管理。工行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流程化管理,及时满足全行业务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平衡资金的安全与效益。

4.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实物资产的损坏,IT 系统风险等。工行管理坚持“统筹管理、分工控制”的原则,通过明确各级管理层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中的作用和主要工作职责,建立合理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工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工商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遵循的原则包括收益与风险匹配、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风险分散、动态适应性调整等原则。积极推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建设。

(二)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银行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对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属于事前监测,并相应地融入到银行的财务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中。对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记录,同时要对已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评估总结。财务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财务风险出现,旧的财务风险可能减弱或消失,应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进行动态调整。

综上,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经营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