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我们在**县召开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现场观摩等形式,激发全市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全市植树造林工作任务。刚才,库市长就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不折不扣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今年,省里下达给我市的林业生产任务量是11.39万亩,工程任务量是9.95万亩,比上年度增加近一倍,工作任务比较艰巨。但各县区不畏任务重、困难多,创新方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像**县的几个重点乡镇,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将植树造林工作落实好、完成好。五月份,市里开始自查,自查面积至少要在一半以上。七月份,省里要进行严格细致的网格式抽查,检查面积在15%以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高质量、高标准、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要强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市的林权制度改革已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李成玉省长参观了**县的林权制度改革和农田林网建设后,多次对**提出表扬,认为**林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一套成熟的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省林业厅准备在我市召开全省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全省推广我市的经验,国家林业部门对此也很关注。这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一定要将植树造林工作做得更好。省委书记、省长讲话以及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方案一再强调:“不栽无主树,不栽无主林”,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心。从刚才的发言来看,大家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都下了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一定要完完全全改变造林的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权责主体,逐步将林权交给群众、交给投资者。政府要支持、奖励、帮助解决好造林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年的造林、对重点户的造林,要拿出具体的奖励办法。**县张振乾同志从2001年开始,陆续投入1200多万元,整治荒滩荒沟,植树造林24万株,发展起林间养殖、生态旅游、餐饮服务,已逐步发展成为了一家绿色企业;富起来的他,拿出钱支援办学、搞帮扶,这些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推广。临颍商桥的王志祥同志发展片林600亩,以及大学生发展经济林,种植核桃200亩,这都是很好的方向。下一步,各个县都要培育出一大批万株以上的重点户,一批种植和管理10万株以上的大户。1万株以上的重点户,完全可以成立经营公司,做到从种、管、收、经营的规模化。今后,对列入大户、重点户的,要从政策上进行扶持和奖励。要在包括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内的各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拿出部分流转出的土地,用于发展规模片林。目前,我市的一些林业生产公司和种植大户也实现了公司化运作,尤其是**、郾城的木材加工量都很大,可以考虑将木材加工户和造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公司+农户+重点户”的林业发展模式,下决心把林权制度改革推向新阶段。
三、要努力做好今年及今后几年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
关键词:村庄林业;资金投入;技术指导;以奖代补
收稿日期:2009-03-08
作者简介:蹇忠新(1963―),男,仡佬族,助理工程师,现任贵州省道真县上坝乡林业站站长,从事经济果树林木的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3-0039-02
1 村庄林业的概念与意义
村庄林业,就是在百姓聚居地区以及周围边缘地带,自发造林而生长成的林木资源。它与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造林有着很大的共性。其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政府部门的组织和规划,没有林业单位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从整地、苗木栽植到成林的整个过程全部由村民自发完成。
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能为保障农牧业生产建立生态屏障,能提供人们以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能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广阔空间,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这符合群众心理和愿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林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村庄林业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村庄林业实践的可行性
2.1 立地条件的优越性
一般而言,人们长期居住的地域,不论乡镇、村组,还是县、市政府所在地,其地形、地貌、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周边地区要稍好一些。这样的自然条件,在给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植树造林创造了良好条件。借助这样的自然条件,加之村民具有发展生产、不断追求更大经济利益的需求,只要投入手足之劳,找个地方栽上树,便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可以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2.2 林地及林木资源权属的默认性
村庄林业的造林地块主要是宅基地周围、经营性土地(如果园、菜园)等。就这些土地本身而言,有的所有权已经明确,比如菜园、果园等,而有的土地的所有权可能就不清晰。由于地域的相连和经营的惯性思维,宅基地、菜园、果园等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就自发地在其周围的闲置区域进行简单的林业活动。至此这些地块的土地属性就自然变更成为林地,土地使用权似乎也就有了排他性,其它村民们也自然而然地默认了土地的属性、使用权和林木资源的所有权。
2.3 林木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与生态工程造林对林木资源的管理相比,村庄林业中的管理无疑要奏效得多。林木成活、成林、成材相对容易,畜毁和人为破坏情况相对较少,成材林木很少被盗砍、滥伐,村民更易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特别是房前屋后林木资源的管理,几乎是坐享其成。即使是在村庄附近造林,由于村民们出入路过的机会多,林木资源同样可得到有效管理。
3 发展村庄林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主观方面导致的片面性
村庄林业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村民的主观行动,他们缺少相关的林业技术知识,又没有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因而在实践中,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客观条件,自己想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很少顾及适地适树和树木的株行距。这样,林木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林地设计和树种配置缺少科学性,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病虫害,受到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
3.2 难以形成规模化
村庄林业的地块多为零星、稀疏的小块林地,集中程度低,土地面积有限,个人植树造林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也有局限,所用土地属性和使用权属也缺乏应有的明确性。受这些因素影响,村庄林业没有工程造林那么强的组织性、计划性、科学性。在现实中,村民建设的村庄林业,往往只治理相对容易的地块,不关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目标,因此难以达到生态治理的目标。
4 发展村庄林业的措施
4.1 广泛宣传,增加百姓对林业政策的了解
通过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材料、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消除百姓思想上的疑虑和认识上的不足,增强他们投入林业、发展林业的信心,使村庄林业建设和发展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同时,提高他们对林业经济、生态、社会和景观效益的认识,增强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4.2 科学规划,切实维护造林户的合法利益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巩固和提高百姓投入村庄林业、发展村庄林业的关键。一方面,为农民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耐心指导,让他们转变思维观念,提高认识,意识到植树造林也讲科学,里面也有技术。这样在充分考虑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林业生态和社会效益等融于一体,综合开发;另一方面,及时确定林地属性和权属,把“谁造谁有”的方针真正贯穿到实际生产中,避免造林户或老百姓对林业政策的曲解,甚至出现投入林业力度减少或信心不足的现象。
4.3 筹措资金,实现村庄林业建设多元化投入
在村庄林业发展实践中,避重就轻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立地条件相对好的地块基本能够被自发治理,即使是尚未得到治理,也可由法人机构或是法人代表通过发包、招投标等形式落实建设责任人,实现限期绿化的目标。而一些治理难度相对大或面积比较大或集中化程度不太高的地块,农民不愿意投入治理,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通过国家工程造林投入、地方财政补贴、捆绑实施项目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实现村庄林业建设多元化投入,确保发展村庄林业得到支持资金。
——生态扶贫攻坚战纪实
【解说】东西两山常绿,一川湫水常流,青山碧水交融,蓝天白云相伴。这样一幅美好而生动的画面是临县65万人民群众长久以来的夙愿。临县是贫困大县,也是生态极度脆弱大县,是全市和全省脱贫攻坚和生态修复的主战场。进入“十三五”,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临县全县上下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积极探索破解生态脱贫新路子,举全县之力打好生态扶贫攻坚战。
2017年,临县造林任务33.1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任务29.65万亩,生态脆弱区造林1.96万亩,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造林9000亩,天保工程造林2000亩,特色经济林4000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28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十分繁重。截止目前,全县已投入造林专业合作社258个,投入劳力9154人,其中,贫困劳力5673人,完成造林任务23万亩,完成造林栽植任务14.3万亩;完成省县乡通道绿化156公里,栽植苗木55万余株。如今的临州大地,春季造林如火如荼,重点工程成效初显,“六个到位”推动全县生态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字幕】思想认识到位
临县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如此繁重,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多次调研督查指导。临县成立了造林绿化工程领导组,3月12日举行了全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春季造林启动仪式,召开了全县春季造林安排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对目标任务、责任落实、操作要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县政府出台了《临县生态脱贫工程行动计划》。全县自上而下,层层传导压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了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的总基调,为春季造林绿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县四大班子领导亲力亲为,干部群众全民皆兵,临县漫山遍野摆战场,报纸电视网站立体宣传,营造了植树造林强大声势,形成全县上下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字幕】科学谋划到位
生态建设,规划先行。为了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临县邀请山西大手园林绿化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担全县造林规划设计,由省造林局督导人员牵头,利用最新研发的山西造林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了首批16万亩退耕还林任务于3月底完成了作业设计,确保了清明前后全县造林大面积开工。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作业设计25万亩,保证了任务及时落地,造林行动全面铺开。
结合全年绿化任务,临县规划了生态造林“123456”重点工程,全力实施“2833”工程任务,重点工程即核心美化一座城,突出绿化两条线,综合治理三个点,提档升级四大片,景观建设五个口,提质增效六个园;全面完成28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和33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同期】临县林业局局长冯清照:科学美化一座城,指县城绿化美化;打造森林县城;突出绿化两条线,对县域境内132公里第一山脊线进行造林绿化,打造绿色通道、景观大道;综合治理三个村,将白文镇曜头、城庄镇城庄、林家坪镇南圪垛三个山体、村庄进行造林绿化;为全县森林村庄建设做出示范;提档升级四大片,建设白文李家湾、庙坪、县城东山、城南玉露香水果经济林生态修复、经济型林业四大片区,打造精品样板;景观建设五个口,高标准绿化县域境内的五个高速出入口;科学规划六个园,指三个红枣精品示范园、两个核桃精品示范园、一个仁用杏精品示范园,为全县经济林标准化管理提供示范。
【字幕】机制创新到位
今年临县各类造林任务达33.11万亩,造林任务之大前所未有。工程实施过程中,临县将造林任务全部安排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共办理造林合作社286家,入社成员13000人,贫困劳力11400人,占80%以上,居全省之首。为加强造林合作社管理,我们出台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项目议标办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2017年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等。在工程实施中,合作社贫困人员参加工程达到了入社成员的60%以上。对合作社参加造林施工的贫困劳力实行“日记录、旬汇总”报告制度,推行“施工管理台账”,保证了贫困劳力造林施工精准管理;对贫困劳力的劳务收入采取“一卡通”支付,依据施工台账,保证贫困劳力劳务收入精准兑现,让贫困户真正通过参与生态绿化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通过全年造林绿化建设,通过全年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参与造林的贫困劳力年平均收入达7000元以上。
【同期】:专业造林合作社负责人:“一个三口之家的贫困户,家庭中1名劳力参与造林,年人均收入可达4200元。通过生态扶贫,可增加群众六方面的收入,一是增加了育苗收入,二是增加了栽树劳务收入,三是获得了国家生态补偿,四是增加了林地管护收入,五是可以参与造林合作社利润分红,六是还可获得退耕还林、林权流转等其他不同类型的收入。”
【字幕】工程管理到位。
按照“面积做实、密度做够、质量做优”的总体要求,工程建设全部实行了监理制,聘请8 家造林绿化监理公司划片对全县工程进行监理为保证工程质量,实行了县、乡(镇)、社三级管理,县林业局领导包片包重点工程,林业局技术人员全部包乡镇,各乡镇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造林绿化,每个合作社都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三月上旬优先启动了东山生态绿化、李家湾生态修复、曜头、城庄、南圪垛三个重点村山体、村庄绿化工程和太佳东段、岢临高速临县段等重点工程,以点带面,高压推动,初见成效。县政府办发出通知,要求对春季植树造林进度每日一报。通过工程监理、层层监管、报告通报,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做到了重点工程精细指导、模式引领、点上出彩,全局工作科学布局、典型示范、面上开花。
【字幕】融资配套到位
为了保证重点工程建设水平,除上级项目资金外,全县今年用于造林绿化的融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已达2000万元,用于白文镇杨家崖、李家湾、曜头和城庄镇贫困村片区绿化、移民点绿化和车赶乡张家山、克虎镇薛家圪垛、临泉镇郭家岔等贫困村资产性收益试点示范工程。其余部分正在通过“临县生态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积极融资。
【字幕】政策兑现到位。
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政府诚信,事关新退耕任务落地。临县首批下达任务16万亩,政策补偿资金8000万元。目前全县完成资金兑现面积15.1万亩,兑现资金7549.85万元,占到计划的94.4%。涉及全县19个乡镇202个村庄30482农户100119口人,其中贫困户10845户28890口人,贫困户户均补偿2989元,人均补偿1122元,资金兑现位于全省前列,为第二批退耕造林任务落地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森林 林业生态工程 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99-02
一、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 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 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3. 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六、结语
总之,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
[2]左月玲《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赤子.2009年第14期.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属承德市郊区,东临市区及承德县,北靠隆化县,西南与滦平县相连。承德市双滦区距北京214公里,是承德的西南大门,是滦河的重要汇水区。承德市双滦区总面积67.82万亩,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3.23万亩,有林地13.19亩,森林覆盖率28.21%。全区总人口12.1万人。近年来, 我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以来,双滦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2012年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0.6万亩。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组建机构,加强领导。2002年以来,在国家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政策的支持下,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带领全区人民以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施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办公室,镇、村政府也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实行工程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工程的每个细节落实到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制定相应奖惩机制,提高项目区上下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工程建设、种苗采购等积极推行招投标制。
(二)实行分级包管,明确责任。为确保农村生态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制定落实了“七级”包保体系。一是区级领导包片。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领导对农村生态建设分片包保。二是区直部门包乡镇。包保部门对所包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全方位包保。三是公检法包保重点村。对被侵占林地还林难度较大的重点村,由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包保。四是乡镇干部包村。各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所有机关干部包村、包重点户。五是村干部包地块。由乡镇组织各村,对本村进行还林和公路绿化美化,村干部要包地块、包段。六是乡镇站所要包地块的设计、苗木质量及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和检查验收。七是林业部门选派技术指导员驻各乡镇包保。林业技术指导员对所包乡镇的侵占林地还林、公路绿化美化和高标准村屯绿化美化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并明确责任和任务,谁指导谁负责。春季造林期间,技术指导员吃住在乡镇,工作在村屯,指导在地块。
(三)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印发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单,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农正了解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它所给农民带来的效益。能制作专题宣传片宣传、展示我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历史成果,警示遏制侵占林地和毁林开荒,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实行三级技术培训。在植树造林前,首先对林业系统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其次组织林业技术员深入到各乡镇对村干部及造林户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林业实用技术,以提高造林质量。
二、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充分考察,合理规划。
为有效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论证,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双滦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计划》、《双滦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发展规划》、《双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双滦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等林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林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为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保证。
(二)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根据双滦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现状,从总体规划布局上,将全区四镇两乡划分为北部林业生态建设区、中部林业生态恢复区和南部林业水源生态保护区。按照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的原则,实施了“三大林业生态区域”发展战略。在北部林业生态建设区,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重点,实施次生林改培落叶松用材林;在中部林业生态恢复区,本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在南部林业水源生态保护区,以改造坡耕地和封山育林为重点,开展小流域和山系综合治理,大力营造以杨树、油松、山杏等树种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
三、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建设新模式
(一)坚持科学发展,提升质量。
自2002年实行退耕还林以来,我区林造林技术日渐成熟。一是强化科技保障工作,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工程造林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学技术人员去检查、指导、落实。切实做到工程建设实行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技保障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二是严格工程建设标准,严把苗、种、管各个环节,运用各种科技手段,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推广容器苗的使用、及裸根苗采用生根粉、保水剂,提高工程质量。积极推广容器苗造林、树下覆膜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同时掌握好造林时间,随时与气象部门沟通,了解造林季节的降雨过程,在降雨前集中力量进行造林,持续干旱的时候停止造林,从而保证了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整地栽植时严格技术标准,按标准规划栽植,坚持使用良种壮苗,坚持深栽砸实,浇足水分,确保造林质量。
(二)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并举,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加快区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有效的生态建设新模式。一是对有封育条件的宜林地和林中空地,采取有效措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恢复森林植被。二是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地,进行合理补植,严格封育,改善林分结构,逐步提高生态功能。
四、依法打击,强化管护,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为了有效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按照“三分造七分管”的要求,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管护。
(一)依法打击,加强治理。
我区对侵占林地拒不还林的,加大了处罚力度。一是对占而不清的,严肃追究乡镇有关领导和林业站站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对清而不退的,公检法与林业部门联合给予严厉打击,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按上限给予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退而不好的,限期补植;四是对退后又占的,除追究相关管护人责任外,对承包造林户从重处罚。
(二)强化管护,巩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