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规避方案

风险规避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规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规避方案

风险规避方案范文第1篇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的作用

1.贷款档案是化解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凭证。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在贷款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它保留了当事人的历史真迹,具有原始性,具备法律效用。在当事人违约、不能履行贷款权利与义务,致使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还贷风险时,当事各方均可以贷款档案为凭据,采取相应的行为,使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的完整程度直接决定着对逾期还款的催收力度。

2.贷款档案是住房公积金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住房公积金涉及千千万万缴存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住房公积金规范化管理就成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住房公积金规范管理包括归集、支取、计息、贷款等相关业务。做好因贷款业务产生的各种材料而形成的贷款档案的管理,是住房公积金贷款工作主要组成部分,是住房公积金各项工作的基础。贷款档案管理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规范程度。

3.贷款档案是加强贷款后跟踪管理的依据。由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跨越的时间长,经办人员时常变动等因素,对贷款的管理就必须始终以原始档案为依据。否则,住房公积金贷后跟踪管理就无从着手。为强化风险意识,目前大多管理机构普遍推行贷款责任终身制,而贷款档案则是实现终身制的载体。

4.贷款档案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部分。贷款档案真实地反映贷款各方,尤其是借款人履行合同的真实记录。是借款人诚信度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有关部门也正在着手建设资源共享的诚信体系。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包括借款),其实就是个人信用履行过程,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贷款档案这一有力形式,努力建立健全这一体系。

二、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的特点

1.贷款档案形成的动态性。按一般理解,档案是在某项工作办理活动结束后形成的,而对贷款档案来说却并不如此。住房公积金贷款工作由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组成。每宗个人住房贷款工作的完成,最长需要30年的时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长时限为30年),假如等贷款的所有工作都结束后,再来整理该档案,非常不现实。因此,贷款档案应该是在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到获得借款后形成的。当然,贷款档案形成后并不意味着此项贷款工作全部完成,它还需要不断给该宗贷款档案增添内容,如还款情况,担保情况(包括抵押物、质押物状况、保证变更等)及违约涉及诉讼等直到借款人全部履行完还款义务为止。之后,贷款档案才可以纳入一般档案管理范畴。住房公积金贷款工作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贷款档案形成的动态性。

2.贷款档案材料的特殊性。贷款档案材料的特殊性,在于一宗个人住房贷款的完成,都需要履行较多的程序,涉及较多的部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不统一。以一宗住房抵押贷款为例,在借款人提出书面借款申请后,至少需要经历贷前调查、房地产评估、抵押登记等过程,有的还要办理房屋保险、公证等。这些程序均要有书面材料。此外,贷款人还要查验首付款凭据、银行出具票据等。这些材料都没有统一的格式、纸质、纸型及书写工具各不相同,增加了贷款档案的整理难度和保管难度,也决定了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保护的高要求。

3.贷款档案使用的频率高。因为贷款工作的长期性,使该类档案调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如文书、财务、科技类档案。。

4.贷款档案类别的差异大。因为担保方式不同,使个人住房贷款需要的资料不同。目前,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有抵押、质押、保证三种方式,担保形式的不同所需的资料自然不一样,在整理、保管时要区别对待。

5.贷款档案保管的责任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涉及的金额大,牵涉到借款人、贷款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牵涉到众多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利益,贷款风险防范显得十分重要。而作为防范风险重要手段之一的贷款档案管理就承担着较大责任。另外,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形成材料复杂,保管时间长,要求高,使贷款档案保管的责任亦加大。

三、贷款档案归集和管理

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形成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一份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的完全履行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来完成,从相互衔接,工作的连续性出发,要求对贷款档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档案归集、管理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宗一卷。一宗贷款归集成一卷档案是最基本的。不能因一些贷款材料少而将几宗贷款资料汇成一卷,这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利用。当然在装盒时,可将若干卷档案集中在一个档案盒,在档案盒上做好记录。

2.即时归集。贷款工作的性质,使得信贷员在开展信贷工作时,往往要同时办理几宗贷款,易使贷款资料相互混淆,时间一长,一些贷款材料会丢失。要求信贷员要及时、即时收集贷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需要针对各种担保形式的贷款制定档案收集目录(如抵押担保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等档案归集目录),按目录收集。在整理时此目录可作为该贷款卷内目录。

需要补充一点,因信贷员是贷款资料的第一审阅者和把关者,负有将资料收集齐全的责任,应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归集的第一责任人。

3.统一格式。贷款材料五花八门,给贷款档案整理带来难度。整理档案时,应遵循统一格式的原则。在制定合同格式时要统一按A4纸大小。装订时将其他的收款收据、银行凭证、保险单等不规则的材料统一粘贴在A4纸上,对以后还需要返还的材料如他项权利证等,要留下复印件备日后查询,为减少档案卷的拆开次数,在装订时,可附加空白的还款情况登记表或其他需要的附表,待日后需要时填写。

风险规避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投标;承包方;层次矩阵分析法

[DOI]10.13939/ki.zgsc.2016.38.153

1 引 言

工程投标是指具有合法资格和能力的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提出实施方案和报价,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标书,并参加开标,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承包协议的经济活动。工程招标、投标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招标人通过招标活动从投标人中选定报价合理、工期较短、信誉良好的承包商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而投标人则通过有选择地投标,竞争承接资信可靠的业主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取得较高的利润。在目前我国投标的过程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分析的方法,笔者通过建立层次矩阵评标模型来分析风险的大小,从而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2 项目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商风险的层次矩阵分析法

2.1 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的理论与步骤

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评价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准则,然后把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一起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处于不同的层次,彼此之间有无关系用线表示。我们将投标过程中的评价目标、准则、行动方案和风险因素用层次矩阵分析法来分析和规避承包商的风险,建立了层次矩阵投标模型,用层次矩阵评标模型来分析风险的大小,从而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排序方法,可以得到各个风险因素重要性的排序。层次总排序即在单准则排序的基础上,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的合成权数。这一过程是自上往下进行的。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问题,确定要完成的目标。

第二步:从最高层(管理目标),通过中间层(判断准则)到最低层(方案)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第三步:构造一系列下层各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第四步:在第3步里建立判断矩阵所需要的n(n-1)/2个判断。

第五步:完成所有的两两比较,输入数据,计算最大正特征值,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第六步:对各层次完成第3,第4,第5步的计算。

第七步:各层次合成计算。

第八步:如整个层次综合一致性不通过,要对某些判断作适当的改善,例如修改做成对比较判断时所提的问题。如一定要修改问题的结构,则即要回到第2步,不过只要对层次结构中有问题的部分作相应修改则可。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基本计算问题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与此对应的特征向量。

2.2 层次矩阵分析法在项目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商风险的应用

2.2.1 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进行专家咨询,统计综合后可得到下一层因素相对与上一层因素的判断矩阵,在此给出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估的层次判断矩阵。

2.2.2 进行层次矩阵单排序

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或权重)W,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表1 A承包商风险评估比较矩阵为例计算方法如下:

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远小于0.01,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模型是可靠的。对于向量Wb中的五个数从评价目标“风险评估”的角度,其大小顺序即代表了它产生风险的大小,由此可判断产生风险的各因素的顺序。

同理可计算表2承包商自身方面的原因B1判断矩阵各指标的权值,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2.2.3 进行层次矩阵总排序

层次矩阵总排序就是用上一层的排序数值对下一层各有关因素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得到下一层对上一层的总排序权值,对于最高层的主层次,其层次单排序也就是层次总排序。

各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值计算结果为:

承包商的风险评估:

对于向量 Wc中的 n 个数从评价目标“风险评估”的角度,其大小顺序即代表了它产生风险的大小,由此可判断产生风险的各因素的顺序。

2.3 承包商风险评定等级和标准

具体见表9。

3 结 论

承包方首先可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来源,然后通过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来确定各种风险的大小,从而可以作出正确的决择,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MI Standard Committee.PMI Annual Report 2002.PMI,PA,USA,2002.

风险规避方案范文第3篇

1 水电站施工项目风险管理要点

1.1 收集和整理项目风险的原始资料

水电站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收集风险的相关资料,从而全面了解和认识风险。由于水电站建设项目十分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因此,存在的风险也较为复杂。在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施工和运行等环节中,都存在引发风险的因素。因此,在水电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应加强对风险基础数据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而为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提供基础信息。

1.2 全面评估项目风险

在做好上述项目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后,相关管理者应分析资料,并结合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全面评估水电站建设项目的风险。在开展全面评估项目风险时,包括分析项目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种类、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并对不同风险进行描述。项目风险的评估工作可为开展项目风险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1.3 制订项目风险的管控措施

参照风险评估的结果,项目管理者可进行相应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具体而言,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风险的排列顺序、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和风险控制的效率制订减少或规避项目风险的管控策略。此外,管理者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风险控制过程中需要的资源。

1.4 推行风险管控方案

虽然有些工程项目制订了工程管理控制措施,但是,由于执行不到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项目风险管控执行方案。具体而言,对于不同种类的项目风险,要制订切合实际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确保该方案的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实现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目标,从而保障建设各方的相关利益。

2 水电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2.1 风险控制

对于水电建设项目的风险,如果要进行风险的管理和规避,则要有效控制风险。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1)工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也是承包商与发包商合法权益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可避免两者之间出现违法操作。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风险意识,对工程合同中的每一条条款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并充分考虑其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避免日后产生经济纠纷。(2)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时,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施工单位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的施工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施工单位可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制订总价合同形式;在一些大规模的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施工情况常发生变化,常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干扰,具有极高的风险性,所以,需要制订适当的风险转移措施,利用单价合同的形式降低合同风险存在的概率。(3)优化设计方案,控制风险。科学的水电工程设计方案可为水电工程建设奠定基础。因此,必须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2.2 风险转移

在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可将项目风险有意识地转移给其他建设方。通常情况下,风险转移包括以下二种措施:(1)购买保险。由于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较长,且施工环境较为复杂,一旦工程项目存在风险,会对项目的投资者甚至是建设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承包方在项目工程建设前投保,则当施工过程遭受风险和损失时,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条款补偿一部分资金。(2)完善合同条例。一方面,总承包商可通过合同将工程项目转让给其他承包商或进一步分包,这样可实现风险分散;另一方面,可选取具有良好信誉的第三方作为担保方,为承包方提供担保,这样可有效分散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2.3 风险规避

风险回避是最容易进行的也是最低级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简单来说就是放弃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来使得整个大的施工项目的风险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风险回避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手段,直接放弃了存在风险的项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小型的水利水电企业来说,直接从源头解决风险,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方案,因为如果不放弃这类高风险的项目河能在后续的施工中就会因为要减小风险而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如果水电工程项目遭遇某种风险的概率较大,或某种风险会给建设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则管理者应对该风险制订相应的策略,以合理规避风险。所谓“规避风险”,指的是运用合理的策略从源头上规避风险,从而杜绝风险发生,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承包方和建设方的损失。

索赔根据相关合同对工程风险进行重新划分,能体现合同的公正性。工程索赔是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索赔具有十分广阔的领域,比如,它贯穿在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相关变化等方面。以合同条款或推断条款为依据进行工程索赔,有利于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各方的利益。为了加强电力项目经营阶段的投资风险管理,国家应根据电力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具体需求,合理重组发电厂与电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电力项目的正常运营,进一步降低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

风险规避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防范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风险

1.1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政策风险

所谓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内外政治经济趋势影响变化,亦或是政府政策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这是一种不可控因素,如果企业对于政策的把握不够精准,项目原定的施工目标便会难以实现,甚至于完全无法实现。当前的政策风险,其主要原因包括国家政治条件的变动、经济条件的变动、政策的调整,这会使得工程施工出现无法避免的停工情况,亦或是产生更大的投资需求,或是工期需要延长。这种风险比较常见,也在外部发展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发展中需要关注和规避的。

1.2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管理风险

在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勘测设计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施工目标是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即是说这一环节施工质量影响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并且涉及多个专业,包括地质勘查、地形测绘、科学试验、流域规划、机电设备等等,所以为了保证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做好勘察设计。这一环节决定着工程施工的质量、效率、安全性以及成本等等。所以为了规避风险,对于勘测设计方案必须要做好招投标,采取多方案综合对比的方式去做出选择,通过比较选出最优的方案,绝对不可利用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的方式去影响施工过程,如果在施工过程开始后,方案依然需要修正,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损失。

1.3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外部风险

水利水电施工中,外部环境风险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施工需要从比较系统的角度考虑,特别是如何强化和规避外部环境风险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课题。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外部环境风险既需要关注,也需要从比较系统角度考虑。除了外部环境风险,也面临着环境风险对于水电工程来说是影响很大的风险之一,因为水电工程主体设施的占地大,许多部分暴露在露天环境下,长期经受外界气候的影响,所以自然要对环境风险的防范提起重视。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防范对策

2.1强化对政策学习和了解,针对性解决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不能避免,为此,要针对性解决面临的政策风险需要从政策了解的角度去看,综合了解面临的政策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的时代趋势下,水电能源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点,作为清洁能源,水力发电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必然会体现出更大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所以国家更要重视政策管控,包括做好市场规划、落实分税导向性策略、开放电力市场,要做好西电东送,拓宽水电服务的范围,落实有利于水电发展的政策,提升水电建设筹资能力,这样一来在水电施工过程中,各项要素的可控性才更强,风险才更容易控制[1]。

2.2通过严格强化风险管理,按照规则办事来化解施工风险

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要严格强化风险管理。特别是面对风险发展,从解决风险的视角来看,对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预算、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原则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在了解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的措施,从而能够正常的了解风险,能够比较系统的带动风险管理发挥效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严格遵照设计图纸文件完成施工。工程施工以设计方案为基础,要将施工进度、质量、投资三者做好筹划,融合到设计方案当中,施工所选的设计方案,必须要经过国家授权部门批准,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2]。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设计方案落实到位,要在施工全过程当中落实业主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及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推进施工进度、同时确保投资的精准性,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3]。

2.3通过强化协调管理,做好外部环境风险的规避

外部环境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要做好这些风险管理需要全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些风险管理和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做到:其一是要迎合原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去做好管理,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也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对于周遭环境的影响也大,因水电工程主体设施的占地很大,并且必须要邻水建设,所以施工地点多处于崇山峻岭当中,山地的自然环境复杂,并且在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滑坡、地震、洪水、大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与不良气候必须要具备应对能力,考虑到这些风险,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处的位置以及当地的气候概况等信息去规划防范方案,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控结合,即便气候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也必须要提起重视,做好防范,尽可能减少损失。其二是要多方考量环境影响,要与交通运输等相关的多个部门做好沟通,做好施工期间的协调,避免施工过程对于周遭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

风险规避方案范文第5篇

对我国的金融企业来说,引起金融风险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指金融企业管理者由于对市场的变化认识不足或疏于分析,导致无法采取合适的规避金融风险的策略等;而客观原因则主要是金融大环境的变化,包括货币升值、国家政策的实行、外资企业的加入、企业财务危机等。上述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在作出经济决策时发生错误或跟现实不符,从而引发企业的金融风险。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其持续性主要表现为金融风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不会因时间的发展而消去,而是会呈现难以预测的波动状态,它对金融企业投资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因此,企业管理者想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金融风险进行规避,而这就需要对金融风险的持续性进行详细分析。分析中最常用的就是ARCH模型方式,ARCH模型可以较为有效地对金融理论中的规律进行准确描述以及预测金融市场并总结出适合的决策。在金融计量方法上,金融风险的持续性与时变均值、方差有很大的联系,它们的联系可以用公式表示:Mt+1=0.04+0.24Nt+0.62Mt,根据公式所示,金融风险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随之消失或减弱。所以,使用时变均值、方差计算,有效分析出金融风险对金融企业发展的持续影响,从而使金融企业经济投资决策与金融风险的持续性紧密联系。总之,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时,必须提高对其持续性的重视,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经济决策,以达到规避金融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规避金融风险的策略

在金融企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会因为受到多种不同的主、客观原因影响所产生,而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因此我们在制定规避金融风险的策略方案时都必须分析其持续性并从主、客观两方面下手,以避免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或对其中一方的疏忽,或者没有考虑其持续性,而导致制定的规避金融风险的方案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要想有力地规避金融风险,大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金融企业结构。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企业的架构,对金融企业结构进行完善,这样有利于金融企业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步伐,从而可以设计出更高质金融产品和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进而吸引更多客户和资金,提高金融企业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具有主导地位。2.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金融企业的信用度关乎着企业的社会形象,是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只有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才有可能使自身信用度和信贷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金融企业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庞大、详尽的客户资料库,对每个不同客户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然后根据记录有针对性地对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企业信用度。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可以有效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最大程度上减少金融风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3.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金融企业为预防金融风险而建立的起到预警作用的系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金融企业的各类金融活动进行广泛而严格的监管。但金融市场变化大而快,为了提高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金融企业需要根据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地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从而使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更有效地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者能够具备足够的时间研究金融风险应对预案,进而得出更高质的应对预案以降低金融风险对金融企业的负面影响。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运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导致金融企业固定与流动资金比例失衡甚至金融市场资金失衡等情况发生。因此,国家应该完善对金融市场运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提高有关部门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某些金融企业的违法或不规范的金融交易行为,有效解决金融企业资金比例失衡问题,提高金融市场的健康程度,以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