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建设;发展
“水产养殖学”是湖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新开设的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部分深受传统“轻农、歧农”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水产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读此专业低人一等;其次,考生和家长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就业状况过度担忧,由于对该专业的就业状况不清楚,导致片面地认为水产类专业不好就业,工作环境差和劳动报酬低等,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报考本专业。近两年来,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生源第一志愿填报录取入校的较少,许多是调整志愿无奈进来读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家长对水产养殖专业也不认同,担心孩子读完大学仍旧无法“跳出农门”。这些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有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念头。
然而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水产养殖业是节粮节地型产业,它既不与粮食争耕地,又不与畜牧争草原,可缓解粮食生产的压力。水产品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营养的优质食物,被誉为“健康食品”[1]。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4288.36万吨,均占到世界产量的70%以上[2],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对世界的两个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水产养殖”。另外,湖州师范学院背靠南太湖,历来是水产养殖业发达的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地理位置,水生生物学与水环境学科是我校重中之重的建设学科,拥有水生生物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淡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我校要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也是申报硕士点,建设湖州大学的重要支撑之一,拥有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师资队伍,这些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校新办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我校水生生物学的优质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通过加强水产养殖学的专业宣传,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富有创新能力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
1 提高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生源质量
优秀生源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秀学生从事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建设湖州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网站,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对本专业进行全面详细介绍。通过招生宣传,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本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包括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内涵、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等。同时依托本专业的养殖基地和养殖实验室,普及水生生物学知识,宣传渔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其二,挖掘专业发展的优秀人物及其成功事例,组织编撰宣传材料,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水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熟悉本专业、进而热爱本专业。除了会议上、课堂上宣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立“名家论坛”,请本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到校讲学,介绍他们创业的经验,同时组织学生到水产养殖及饲料和食品的龙头企业、相关科研事业单位等参观学习,使学生真正看到水产业的希望,增强学生立志投身水产养殖业的信心。
3 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来之能用,能够立即担当起技术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逐渐转化到生产中,做出其他非专业学生难以做到的创新性贡献。这就要求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3-5],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实训平台指导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1 实行导师制。让学生一进大学就由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全方位引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大一第二学期起,指导教师要为学生设立科研创新专项,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技能;进入大二以后,要组织学生申报各类课题,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请专利、服务地方等;进入大三以后,指导学生确定就业和考研方向;进入大四以后,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考研或就业等。让导师成为学生四年本科生活的“守护神”,从而增强师生感情,巩固专业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3.2 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专业依托的“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校内外的实践实训基地等有利条件,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
3.3 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从课程体系设置到学时安排,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够重视。然而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6]。
3.4 利用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强调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夯实学科基础,发挥本专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所具备的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加强通识性课程的开设力度。
3.5 严格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普及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功训练。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水产业精英人士或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政策规定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发动现有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各级别课题项目,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下转第20页)
(上接第57页)5 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
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吸引优质生源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方设法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引导学生考研继续深造。近年来,本专业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考研人数和上线率均在我校首屈一指,这对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有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拓宽学生考研视野,即本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报考水产养殖相关专业,也可以报考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其二,充分利用师范院校注重师范技能培训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如参加普通话、化学分析工、教师证、会计证等的考证培训,为从事相关教育或其他工作奠定基础。其三,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以水产业界成功人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去基层,去渔区,去生物技术类企业创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创立具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确保新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康森.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工业的成就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0(11):1-2.
[2]农业部渔业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3.
[3]石耀华,顾志峰,王永强,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77-79.
[4]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6-157.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 前言
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产养殖种类的增多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着经济的逐渐提升。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业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对水产养殖业的数量与品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需对水产养殖技术大力推广,使得更加多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运用到水产养殖环节中去。
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们国家较为广阔的农村区域,只需具备相应的水域环境,大多数均会将水产养殖当作谋生的手段,水产养殖对农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在种植地区逐渐拓展水产养殖业,例如:在稻田里面,以农作物为主导,并且还是能够实施蔬菜的种植与鱼蟹的养殖。此稻田种养新技术全面运用边际收益,以制造出无公害的蔬菜、稻谷以及水产品等,为农民创造了更加多的经济收益。
转变了传统形式的资源开采。目前,大部分国家依然依托海洋来达到其水产品产值的提升,其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遭受侵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国家同样如此,即使最近几年内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已初步形成了相应的规模,然而目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品加工69%左右依然源自于海洋资源,水产养殖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推广水产养殖的技术,可以从根本层面转变传统形式的水产资源开采,有助于对于自然环境与海洋生态的维护等。
3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从当前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特征便是有着相对较大的养殖规模,然而养殖模式却比较粗放,大都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养殖。从水产养殖业的属性层面而言,其是一种适合拓展中高端农业的行业,具备非常长的产业链,可以在产业链的下游企业中全面融合,促进整个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共同进步。以此为基础,在2020年初步达到农业现代化以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要以“产业链创建”与“技术推广”为中心同时向前推进。合理的产业链创建可以增强市场的需求,加强水产养殖者的动力。然而此时需提供对应的技术引导,特别是推动养殖人员改变养殖方法,运用人工又或是半人工调控背景下的工业化养殖方式,才可以更加好的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着产业化与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拓展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为达到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法》为基础,制定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具体路径,全面意识到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所出现的不足,改善推广方式。
4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户科技理念较差
传统形式的水产养殖业,是以养殖人员自身的经验与最为基本的水产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因为我们国家进行水产养殖的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均相对较低,思想较为保守,所以在具体养殖环节对于并不关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一些缺少合理养殖观念的水产养殖人员,在养殖环节发生了非常多的问题,其大都将问题归因于自身的运气不佳,而无法由科学的层面去探索问题形成的具体缘由。若在水产养殖环节所发生的问题无法获得妥善的处理,便会造成水产养殖领域的恶性循环,造成水产养殖技术无法较好的推广与运用。
4.2 B殖户营销经验欠缺
水产品的出售同样是水产养殖人员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水产养殖人员营销经验的欠缺同样是影响水产养殖技术是否能够较好推广的重要因素。水产养殖人员之所进行水产品的养殖水产品便是为了能够将其出售出去以获得经济收益,增强家庭的生活水平。然而大部分的养殖人员均缺乏相应的营销经验,依然运用最为原始的营销方式,无法吸引更加多的顾客。
4.3 水产养殖者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缺乏
当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户的专业理论水平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其大都遵循自己所所具备的经验去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并不具备专业性的技术基础,极易导致经济收入的随机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无法挖掘问题的根源,并且水产养殖技术与本身习性之间的差距,专业理论的缺,导致了我们国家水产养殖技术无法较好的推广。针对水产品养殖技术,部分青年群体或许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依托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经济收入,其它的水产养殖户在察觉以后便会效仿,然而并未经过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其便会向其他的养殖户学习,若照抄别人的养殖形式,或许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专业养殖技术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4 缺少正确的示范和销售渠道
养殖示范基地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水产养殖人员看到更加多的利益,以鼓励其对于全新养殖技术的不断学习,然而我们国家的养殖示范基础数量比较少,所发挥的作用非常之低。此外,销售渠道的缺乏无法确保养殖技术的深入推广。水产养殖人员实施水产养殖最终的目标便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如果销售过程中发生任何问题便极易造成水产品养殖的失败。
5 完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
5.1 增强养殖户的科技理念
伴随人们对于水产品的品质需求日益提升,凭借传统形式的水产养殖技术已没有办法达到人民群众对于水产品的要求。所以,当地的水产管理机构需要完成好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强水产品养殖人员的科技理念。其能够在所限定的时间内邀请部分水产养殖界的专业人士,组织公益性的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活动,向那些从事水产品养殖的人员传授较为实用的养殖技术与最新的养殖观念,有利于水产养殖人员树立起较为科学的养殖理念。在针对养殖人员实施培训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事前动员工作,确保地区内的全部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均可以加入到技术培训环节,所培训的内容需要满足当地水产养殖的现实状况,尽可能的为养殖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防止远离现实的培育内容,进而经过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育,使得养殖人员能够获得更加多的经济收入。
5.2 加强水产养殖户营销战略
第一,从水产养殖户层面而言,不但需要充分掌握附近城市水产品的市场情况,同时还需要了解部分大中城市的市场情况,需要把握机遇快速的占领当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以提升其在市场中所占据的比重。
第二,需要增强水产品的品质,主张健康的水产养殖。针对虾、鱼等其它的水产品需要处置好药物残留的问题,贝壳类的水产品需要处置好体内的有毒物质等等,达到顾客对品质的需求。唯有品质安全增强了,才可以培养起相应的客户人群,增强其销售量,创建属于自身的品牌。除此之外,产品的包装同样是极为重要的过程,一个美观的产品包装有助于吸引顾客的眼球,推动其进行消费。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进行网上销售,完全展示水产品的品质、营养以及保健等其它作用,增强了顾客的认知,销售成本费用同样有所减少。
5.3 增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育力度
阻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水产品养殖人员对于养殖技术并不具备充分的把握,为了转变当前的情况,便需对于水产品养殖人员实施相关理论的培育。其同样需要受所有政府相关机关的帮扶,在农业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里面融入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技术培育的具体环节里面,需要由以下几个层面落实。采取派出去形式实施培育。素质差是当前大部分技术推广人员自身所出现的问题,唯有运用派出去的形式才可以逐渐增强其推广技术和技术的不断变更。此时,同样需要融合请回来的形式,逐渐将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引入进来,逐渐壮大推广组织,增强推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水产养殖技术所进行的推广需要和科研部门、高效等实施沟通、合作,并且还需要与知名度较高的养殖 公司实施大量的交流,逐渐增强养殖技术。
5.4 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国家目前所具有的销售渠道无法使得水产养殖人员能够接受全新的养殖技术,若由根源层面为水产养殖者处理好销售渠道的问题那么技术推广的问题便能够获得解决。我们国家需要对目前的销售状况实施充分的调研,掌握目前所具有主要销售渠道,对其不断拓展。在水产品难以销售难的背景之下能够实施集中性的销售,促进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不但确保了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还给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者吃了颗定心丸。具备了最为基础的水产养殖销售保障,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才能够获得合理的推广。
5.5 关注市场走向
在进行水产品养殖之时还需要高度关注市场的走向,逐渐的调整对于水产养殖人员所传授的养殖技术。最为主要的便是需要把握好“两性”:养殖业的预见性;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针对水产品市场的发展实施预估,针对养殖环节可能发横的问题实施预估,针对养殖人员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实施预估。通过相应的实践已经获得了部分较好的成绩。在最近几年时间内,伴随我们国家GDP的逐渐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按照本身的农业发展具体情况,都在推广自身的特、名以及优农产品,不难得知,其病害同样在不断发展,影响了水产品的后期发展。当前,在我们国家的合作社之中已经创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病害防范体制,在经过检验之后可以确保水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样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奠定了相应的参考。
6 结语
伴随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水产养殖技术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普通水产养殖地区的自然环境均非常只好,水产养殖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养殖者本身同样具备极为丰富的经验,然而传统经验依然有着非常多的,将传统经验与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相互融合,水产养殖便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收益,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志乾,等.浅议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困难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35):16.
[2]何晓枫,等.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23)95.
[3]李文文,姜胜辉,等.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2014(09):183
[4]闵宽洪. 技术推广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J]. 中国渔业经济, 2000(4):25-26.
[5]廖国璋. 发展世界各国水产养殖科研与技术推广的若干问题[J]. 国外水产, 1993(1):6-10.
[6]刘莉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7(1):123-124.
[7]唐建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0):68-68.
[8]李瑞展. \谈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林业产业, 2016(3).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综合利用
引言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废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水体中,鱼虾排泄物和食饵的残渣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会是随之迅速恶化,若不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但会影响养殖生物的数量和质量,随意排放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综合相关资料,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今后发展动向作一展望。
1.物理法
物理法是根据用水和废水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物质或有害气体,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泡沫分离、逆渗透、吸附等。
2.化学法
2.1氧化处理
即用臭氧、高锰酸钾、次氯酸等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加以氧化的方法。有效氯不仅能杀菌,也能与存在于水中的其它还原性物质如Fe2+、Mn2+、NO-2、S2-等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针对水体定物质的去除,利用添加不同的化学物质。从而达到净水效果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法。
2.2混凝
在水域中利用电子中和产生混凝效果,是水域中胶状例子凝集在一起,因重力作用下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石灰及有机絮凝剂等。10-20ml碱式氯化铝水溶液(固液比1∶50)可澄清1吨浑水,5分钟内水中泥沙含量减少90%以上,而且防止了鱼病的暴发,促进鱼类的生长。
2.3离子交换
其原理是设计填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当水流经过时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被交换树脂上的阴阳离子吸附,从而降低水中离子浓度。此方法主要应用于科研和水族馆。
3.生物处理法
3.1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是指任何采用活体生物去除水中杂质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动物过滤等。
生物过滤器的主要影响因素:(1)氨氮浓度;(2)溶解氧浓度;生物过滤器工作中需要大量溶解氧。因此,溶解氧常常成为过滤器氨态氮去除率的一个限制因素(3)有机物含量;(4)pH 与碱度;(5)水温;(6)水体的对流混合作用
目前集约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微生物过滤,即各种类型的生物膜滤器。但生物膜滤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时间长,需要定期反冲洗,容易造成硝态氮积累等缺点,又植物滤器单独使用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因此通过大型海藻过滤、生物膜过滤和动物过滤复合处理养殖循环水技术,优势互补,达到水质净化和废物综合利用的目的。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欠缺。
3.2好氧处理
目前好氧处理在污水处理厂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不影响养殖物生长的情况下,使水中的BOD和COD得到降低。
3.3特定生物处理
实践证明,光合细菌等微生物,水浮莲等高等水生植物,高羊茅、黑麦草等陆生植物,螺、贝类,以及适当放养量的鲢、鳙、鲫、罗非鱼等鱼类都有一定的净水作用。
光合细菌是一类以光为能源,以CO2或有机碳化物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理类群。光合细菌能够提高溶解氧浓度、降低氨氮、消除硫化氢和有机物,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包括两大类群,即不产氧型和产氧型光合细菌。不产氧型光合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 在72 h内可去除高达90%的氨氮,对有机质COD的去除,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及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水培高等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效益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生产上,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工程的最优设计参数和水力学参数,黑麦草、高羊茅等在不同季节和生长期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消毒杀菌
目前,采用杀菌方法主要有两种:臭氧和紫外线。臭氧杀菌有以下优点:(1)增加溶氧、脱色、氧化可溶性污物。(2)不受水中氨氮含量及pH 值的影响。(3)高效、快速、消毒时间短。(4)不增加水体中的固形物,有利于循环用水。但还存在设备费用高,维护较困难,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等不足。紫外消毒的优点:(1)无需化学药品。(2)杀菌作用快,效果好。(3)无臭味,无噪声,不影响水的口感。(4)容易操作,管理简单,运行和维修费用低。
显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从费用和操作维护方便性考虑,有使用紫外线方法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污水消毒的日益重视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技术定将得到发展。
展望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单一处理已经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需要。因此,集合多种处理方法设计低耗高效的水产养殖水处理工艺,达到养殖废水的回复利用和对环境的无污染,是今后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海峰,代智能,刘长发. 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8,35(1):28~31
[2] 杨丹菁,靖元孝. 植物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08,27(6):522~526
[3]曹涵.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滤料挂膜及其水处理效果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 孟范平,宫艳艳,马冬冬. 基于微藻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09, 49 (6) :691 - 696
近期,在市场接近4成的股票已经达到2007年6000点的股价高度,80%的股票今年内涨幅都非常巨大的情况下,特殊的年底通胀预期时期,特殊的高企股价市场条件下,我们选择农业,选择水产养殖板块。
看好海中珍宝
未来几年,国家还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这一政策是农业板块的大方向,而从近期来看,美元指数、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价格都朝着利好农业板块的方向发展。我国农产品价格明年预计仍将保持稳中小升,特别是高档海产品价格仍将上行。随着经济的复苏,海产品的需求也将回升,而海参、鲍鱼有2-4年的养殖周期,明年市场的供应量不会大幅增加,从供求关系上,可以判断明年海产品价格将上升。
从历史经验来看,农林牧渔板块受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12月至来年2月份期间,农林牧渔板块均有较强的市场表现,跑赢大盘的概率较大,特别是近期表现极为优异的水产养殖板块。
当前,水产养殖产品,例如鲍鱼、海参等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价格较高,但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而不断进行的水产养殖产品深加工则有助于附加值增加,使得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相应的上市公司有望业绩得到不断提升。
到了冬季年底时候,都是相关水产养殖产品的消费旺季,特别是前期H1N1 甲流疫情的爆发,使得相关鲍鱼、海参等海珍品的消费需求增长。同时,我国传统上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并且元旦春节连续两个假期,这些年底利好因素将不断拉动对海珍品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伴随着经济复苏,今年五月以来星级以上餐饮业就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这对海珍品的需求拉动也相当显著。
近日,鲍鱼和海参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扬,水产养殖产品出现了短期供应不足的情况,前期的雪雨低温天气对人工潜水捕捞影响负面,海参和鲍鱼短期捕捞量有限,短期供不应求造成海珍品价格大幅反弹。虽然这只是短期效应行为,但相信随着冬季旺季的到来,年底节日的来临,水产养殖业的业绩会越来越好。
在即将到来的旺季预期,以及市场对惠农政策的憧憬下,相关水产养殖个股比如獐子岛、好当家涨势喜人,丝毫不受大盘震荡调整的影响。
獐子岛质地与题材两翼齐飞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獐子岛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由资源型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型,顺应市场发展的方向,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作为水域资源的集大成者,具备突出的防御价值;在确定以市场为主导后,獐子岛大刀阔斧地从“坐销”向“行销”转型,经销架构布局初步完成,营销初见成效。虽然现在仍处于量变质未变的阶段,可能生产相对营销对盈利的拉动作用更大,但在未来公司养殖海域的外延式扩张步伐放缓,产量趋于稳定增长,品牌开拓和市场营销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盈利水平,业绩增长具备更强的进攻性,这是獐子岛最具潜力的地方。
目前獐子岛的虾夷扇贝价格稳定在 24元/公斤附近,已经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虾夷扇贝月度销量增长率均在50%以上;底播海参价格目前涨至 230-240元/公斤,围堰海参价格也快速上涨至200元/公斤上下,由于消费量或者销量同比接近,因此价格的快速上涨对盈利的边际增量并不特别明显;而在鲍鱼价格方面,从今年1季度末的145元/公斤快速反弹到220-280元/公斤。2009年獐子岛的三大主力品种――虾夷扇贝、海参、鲍鱼价格自谷底反弹,出现了可喜的量价齐升局面,预计明年公司内生性增长仍能持续。
并且在通胀预期下,清洁水域资源的稀缺性会被市场所重视,獐子岛拥有110万亩清洁水域,未来有望扩张到140-150万亩,这种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储备必定会通过适度的估值溢价体现出来,獐子岛可谓质地与题材两翼齐飞,股价岂会不涨?
水产养殖业的龙头
好当家是全国最大海参养殖企业,水产养殖个股涨幅龙头。我国传统上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大多数消费者首选也就是海参,海参行业景气在近期内会得到进一步的回升。好当家是全国最大的海参养殖企业,拥有3.18 万亩围堰和虾池海域进行海参养殖,平稳的海参产量,直接作用于公司的业绩。
海参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目前我国适于养殖海参的海域越来越少,海参的产量增速已经开始出现逐年下降。从农业部统计数据来看,2004 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为5.9 万公顷,产量为5.3 万吨,分别较2003 年增长了40.48%和35.90%,而2008 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为8.8 万公顷,产量为9.4 万吨,分别较2007 年同比仅上涨了2.33%和10.59%,这可以直接对照出近年来海参产量增速趋缓的趋势情况。
今年5 月份海参价格跌至104 元/公斤历史低点后,从6 月份开始出现明显的价格反弹,尤其是11 月份下旬,海参价格出现了上涨加速的态势,截止到12初期,海参价格已经飙升到197 元/公斤,价格上涨已经超出市场预期,虽然这可能是甲流疫情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这将利好好当家的四季度业绩。除了海参,好当家还有海蜇,公司目前海蜇的养殖面积为1.7 万亩,去年海蜇捕捞数量为4900 吨,今年海蜇产量与去年产量基本持平略低。
关键词:海南省水产业;发展现状;农业政策性金融;地位与作用;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8-0021-04
在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框架下,开拓水产业信贷业务,支持水产业的产业化、区域化发展乃至三农经济发展,是沿海、沿江、沿湖等地区农发行现阶段业务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结合海南水产业发展的实际,对这个问题做初步探讨①。
一、海南水产业发展的基本成效与基本趋势
海南省是我国最小的陆地省,但却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辖内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蓝色国土的2/3。由于地处热带,包括水产品在内的生物不仅种类多,单位空间生衍密度大,而且新陈代谢旺盛,均呈不间歇地生长和繁衍。因此,比较于其他海域,海南发展海水水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与此同时,海南陆地以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宁远河、陵水河等五大河流为主要框架的陆地水系以及众多水库构成的大小湖泊,对于发展淡水水产业也是一笔颇具特色的、可贵的自然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凭借上述资源优势,加大对海、淡水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使海南水产业连续十几年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海南2004年全年完成渔业增加值7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25.71%;年末全省水产养殖面积6.38万公顷,捕捞、养殖水产品产量136.26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水产业已发展成为海南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整和优化海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揽海南水产业发展态势,笔者认为,海南水产业已经并继续呈现出以下产业特色。
(一)以渔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正在崛起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八年来,水产业发展速度之所以一直一花独秀,得益于水产业先后实现了区域化发展。不少乡镇水产业对当地GDP增长的贡献率一般保持在50%以上,如琼海市潭门、博鳌镇,文昌市清澜镇,万宁市后安、和乐等,水产业占当地经济总量的60-80%。
然而,在以渔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相继互动地培育了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三大发展模式:一是海洋经济带模式。建省以来,海南先后涌现出不少育满生机活力的水产业经济带,如覆盖琼海长坡镇至文昌迈号镇沿海的以海水水产种苗生产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带,它不但是海南对虾种苗研发、引进、消化和生产基地,也是海南对虾种苗出口基地。诸如此类的经济带,其水产种苗生产能力已达数百亿尾,除满足本省需要外,部分销往广东、广西等内地市场和出口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二是渔业兴镇、渔业兴市模式。临高已于八年前就提出“海上临高”的发展战略,经过近些年来的艰苦创业,儋州、临高两市县己发展成为海南渔业生产重镇,产量约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0%以上;全省沿海已先后培植了60多个渔业乡镇。三是区域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全省已经形成文昌、定安、临高等三大淡水养殖区,以及琼海、万宁、乐东、三亚、临高、澄迈等六大对虾高位池养殖区。尽管这三种模式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但三足鼎立地支撑着海南水产业发展的地位和影响已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来。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尽管海南远不能象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使水产养殖产量、捕捞产量在水产总量中平分秋色(日本近二十年来,捕捞和养殖产量一直保持各占一半的格局,海南水产养殖产量仅占水产总产量的1/4左右,但近年来,海南水产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
全省水产养殖业不论在养殖规模上,还是与市场对接、养殖方式改革以及技术引进应用上都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一是养殖模式不断改进。养殖品种、养殖条件、养殖技术均取得显著进步。二是淡水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受罗非鱼加工出口市场的带动,加上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对100亩以上成片开发罗非鱼养殖基地实施每亩补贴200元的扶持激励政策,全省水产罗非鱼养殖、加工、出口以及市场价格一直看好。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三是组织科技攻关,引进亲虾原种对虾苗亲本组合进行改造,使全省生产上推广的对虾种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快和推进了对虾良种化养殖进程。
(三)水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和加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建省以来的不懈努力,海南基本形成了包括冷藏包装、鱼片加工、对虾加工、鱼粉加工、藻类加工、干制品、腌制品、海洋制药和水产工艺品在内的水产品加工体系。至2004年末,全省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21家,年加工能力80万吨;其中省级以上水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27家,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32家,加工能力30万吨,水产品出口量3.14万吨,出口额1亿美元。罗非鱼、对虾是水产品出口的优势品种,出口市场已扩大到18个国家和地区。
(四)探索并初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机制
在水产品养殖生产环节,学习借鉴国内外公认的“公司+养殖户”模式,分别建立两种不同投资和经营形式的水产养殖基地:一是由公司全资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对周围养殖户或养殖企业进行良种良苗、先进养殖技术、先进设备设施等应用示范和辐射;二是以垫付饲料、种苗、提供技术指导以及订单收购水产品的方式,与周围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合作建立“托拉斯型”养殖基地。据统计,以上述两种方式建立的养殖基地均成为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生产基地,约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78%。在水产品加工环节,省内一些企业瞄准国内外水产加工应用技术的制高点,及时引进和改革加工工艺和设备,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水产品批量化、规格化直至标准化加工生产线,使自己跻身于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的领军企业行列。在国内外市场开拓方面,一些企业主要瞄准欧盟、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的消费市场,发展出口贸易并从中获得加工生产订单;同时,跟踪国内上海、广州、北京、杭州等发达地区的超市的消费需求,因而获得国内消费市场比较稳定的供货订单。在产业化机制建立方面,在政府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不少企业遵循“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养殖户和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先后建立了合作、合资关系,显著地提升了海南水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初步建立起金融、财政、税收对水产业的支持机制
近十年来,驻琼各家金融机构先后把信贷投放的触角伸向水产行业,因而打破了农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统天下的局面,全省渔业信贷资金累放达45亿元,先后支持一批重大渔业项目和企业。如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已在三亚党政支持下,建立起渔业信用担保协会,该行以渔协为平台,已发放专项贷款13000万元,支持企业造大船发展远海捕捞业。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各地发展海淡水养殖、海产品收购和省内市场贸易。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把水产业发展列入该行信贷业务发展视野,如正在对海南翔泰渔业等水产养殖、加工、冷藏等一批项目按照农业政策性金融要求和程序进行调查。
对于科技含量较高、对水产业以及当地经济起带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海南省相继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实施百项科技兴渔项目。从2000年起,每年从省财政预算中拔出专款实施100项实用水产业科技应用项目,对这些项目均视不同分别给予减免各种税收的支持。二是创建企业和项目融资平台。自2003年来,从省政府到市县政府相继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以及担保基金,先后为300多个涉渔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担保。三是省政府拔出专款在陵水、临高建立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指导、扶持当地渔业企业和渔民发展高科技水产养殖项目。四是中国石油等特大型国有企业以资金、项目投资等方式,在陵水、临高等地相继上马近海深水网箱养殖、加工及产业化生产经营项目。
二、海南水产业发展的空间与前景
海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关注和支持水产业及海洋经济的发展。2005年7月出台了《海南省2005-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琼府[2005]39号),对未来15年全省水产业及海洋经济发展做出了科学规划。以往的实践、发展着的态势以及海南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都给人们展示了未来15年海南水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推动和实现海淡水养殖业上规模、上水平
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在养殖规模上,未来15年海南海淡水养殖面积应力争实现年均10%左右的增长幅度,以足够的原料供应为产业链下游加工等链条形成产业化制约经营之势。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依然存在的生产环节滞后于加工环节,最终制约整个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二是引进、消化和推广近海网箱鱼类养殖、沿海陆地高位池对虾和蟹类养殖、鲍鱼等贝类工厂化养殖、近海深水网箱鱼类养殖、湖泊水库高密度和规模化养殖等生产方式,对现有的养殖水体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三是引进、消化、选育与当地生态系统相适应的优良品和种苗,对现有养殖水体进行良种化、良苗化改造。四是推动和实现水产养殖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未来15年海淡水养殖应形成4-5个养殖区域或产业带,成为海南水产业的桥头堡。
(二)大力发展以国内外市场订单为导向的水产品加工业
为此目标,未来15年将不遗余力地推进下列工作:一是加快水产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企业加工技术,加快加工生产流程和加工生产管理模式等的引进、消化和推广,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对加工生产各个环节的渗透,最终建立起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综合利用的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加快水产加工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化建设步伐。力争用5年时间,通过资源、资产整合以及注入现代企业制度等形式和路径,培植一批颇具规模和特色、具有区域性辐射功能和产业化带动作用的骨干水产加工企业。三是建设若干个订单型水产品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上述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并实现全省水产养殖、加工、冷藏及包装等环节融入国标健康标准、或主销国和地区的产品质量认证,显著地提升全省对国内外年度或大额订单的承接能力以及履约率。力争用5年时间水产品出口率和出岛率形成平分秋色的格局。
(三)推进水产业的种质、种业建设
由于海南地处热带,不论海水还是淡水的水生物种均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因此,海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或品系,除了引进、消化之外,必须重视现有物种尤其是濒临危境的生物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当前,应尽快建立鱼类、贝类、藻类等生物种质保护区,让这些物种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为现有品种复壮、更新提供丰富种质及种质储备。
(四)推进水产品冷链工程建设
国内外水产品流通的实践证明,它能否实现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重要的前提在于能否提供一个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冷链工程。这个冷链工程主要包括下列链条:产地冷库-运输冷橱-销地冷库-货架冷藏设备或设施。鉴于海南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分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常年性这种现实,具有批量吞吐功能的冷库建设更显出冷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推进水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仰仗相关产业的支持,就象它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一样。从海南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近一个时期内,祈求与它同步或协调发展的相关产业主要有:水产饲料业、水产服务业,其中包括: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业、特别对养殖环节的保险业、订单贸易业务的信托业和结付手段等。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推动海南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鉴于海南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产业主体的生产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在很长一个时期,海南水产业发展还将很大程度上仰仗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同时,处在起步、生长期的海南水产业还将在一个时期维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与广大涉渔农户或企业保持着“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对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户增收继续产生广泛影响。从这种意义上看,海南水产发展现实地为以履行支农职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搭建了广阔的支农平台以及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在现阶段,它将肩负下列支农使命。
(一)抗御各种自然风险的使命
作为海南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水产业的生产经营是在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与开放的生态系统条件下进行的,它必然接受支撑和制约上述两个系统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台风、水体污染、温度等自然因素,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市场价格、相关产业、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各种形式对它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而一些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形成产业发展风险。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以实现国家各个时期宏观经济目标和体现支农职能以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金融工具,它对海南水产业的介入,其主要使命是从产业发展与业主自身综合经济实力两个层面,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增强其在海南水产业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二)培植产业发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使命
产业发展一般都经过规模扩张、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升级等三个阶段,海南水产业也不例外。总体而言,海南水产业现正在同时推进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前者以区域化、制约性生产经营为基本特征;后者以延长产业化链条以及强化链条互动为主要特征。农业政策性金融在这个进程中可发挥两大作用:一是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把它做大做强;二是杠杆资金,强化产业薄弱环节、重要环节的投资,消除其产业瓶颈效应,协调产业内部的互动发展。
(三)推广良种良苗的使命
实践已经证明,提高海南水产产量、生产经营效益直至市场竞争能力,推广良种良苗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举措。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注入,主要任务在于:一是加强种苗培育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包括种质生态区的保护、种质储备等,加快海南水产业良种良苗周期性更新的步伐;二是良种良苗的引进、消化,推进全省生产环节的良种良苗化改造。
(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经营模式的使命
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得产业间的渗透、融合的广度、深度、力度比以往更为明显。如材料学技术使近海深水网箱养殖成为现实,又如饲料学技术的突破,使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可推广的养殖和生态友好型生产模式。农业政策性金融将致力于支持与水产有关的技术和模式对于海南水产业各个环节的渗透,使它们成为海南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提供资金为项目、企业创造融资平台的使命
出于对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本追求,与商业性金融比较,农业政策性金融必须以其一种先导或倡导资金,较早地介入对海南水产业的支持,使产业化特征不太清晰的环节,让它尽快清晰起来;使一些生产区域化、集约性特征更加明显;使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构建共生互动的生产经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企业两个层面为海南水产业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
四、海南水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战略选择
根据海南发展规划,到2010年包括海洋水产业在内的海洋经济实现增加值325亿元,;2020年达到1104亿元。按这个发展速度和规模,业内人士认为,未来5年,全省水产业年需要投入各项资金约200亿元,往后10年各项资金需求年均将达到300亿元甚至更多,其中,约有60%以上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约占目前全省贷款余额10%左右。鉴于上述的资金需求,同时从国家界定的业务范围和农发行现行的信贷政策角度,筹划农发行业务发展,笔者认为,应实施下列发展战略。
(一)运用农业政策性信贷杠杆,导向和优化海南水产业的投融资结构
核心内容就是实施对企业、项目区别对待和择优支持战略,支持“项目链”、“项目区”的水产业发展战略和模式的实施。对企业的选择,既要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信用度、对信贷的履约率、经营业绩状况、资产负债结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对海南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率,关注它对县域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和增加收入的帮扶力度。对项目的选择,同样关注三条:一是项目自身发展前景以及偿还贷款的能力;二是关注项目对优化、提升水产业产业化的现实贡献;三是关注项目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尤其关注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参与财政产业倡导基金建立和实施,为水产重点地区、重要产业化环节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借鉴省级粮油储备信贷业务模式,根据地方财政的要求,为地方财政建立水产业倡导基金提供信贷支持。提供信贷支持的框架性条件包括:地方政府和同级财政或上级财政做出偿还贷款本息承诺;水产业发展的重点市县;已同意与农发行签订《水产业融资框架协议》的市县。
(三)支持“大企业”、“大项目”统贷统还的信贷模式
如中国石油在陵水、临高等地实施的近海深水网箱养殖项目,可采取这种模式,贷款主要作为固定资产或流动资金的一部分用于网箱设施、系列加工、冷链工程、饲料等,为周围养殖户提供养殖条件、推广深水养殖技术,以“公司+养殖户”、“项目+养殖”模式,推动海水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四)创新农业政策性信金融服务手段、方式,为海南水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现阶段主要推进下列创新:一是对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行最高限额贷款授信制度,确保信贷资金供给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开办收付业务;三是开办本币、外币结算业务;四是开办企业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五是开办信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