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健康教育

老年人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健康教育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3-01

现代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据统计,全球老年人口约有6亿人,中国约有1.3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1]。人口老龄化极大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做好老年卫生保健服务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种慢性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缺乏保健常识有极大的关系,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控制、保健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开展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老年人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将60岁作为进入老年的标准,我国亦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界定。也有根据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健康状态、对卫生保健及社会照顾的需求,分为年代年龄(实际年龄或日历年龄)、社会年龄(社会学)、心理年龄(心理学)和生理年龄(生物学)。按人口学分为:准老年人(55~64岁)、“青年”老年人(65~75岁)、高龄老年人(75岁以上)。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老年期各器官呈进行性衰老退变,出现一系列的改变,主要为:①器官组织的储备能力下降;②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③躯体内环境对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削弱;④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⑤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联想速度迟缓、感觉器官老化迟钝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各种肿瘤等的发病机率显著增高。

2.2 心理特点

老年人一旦离退休,由于社会角色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职业功能改变: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发生改变,对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②生活环境的改变:从社会、单位的大环境回到家庭小环境,尤其是几代同堂;③经济水平下降,各种收入减少;④生活节奏的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紧张、快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转变为简单、松弛、单调的生活,如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常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的情绪,导致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身心疾病。

3 老年人群健康状况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还应该达到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好”,因此评价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应该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城市增高的幅度大于农村。上海市老年人患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已从3年前的8%升至现在的19.9%,而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据介绍,老年人出现心理失常、心病缠身等心理亚健康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不少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于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触即发”。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结果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导致忧郁症的出现。再者是各类纷繁复杂的家庭矛盾成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导火线”,由此而感发严重的官能性恐惧症。

4 老年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培训社区健康教育人员

应是政府职能部门及地段医院的职责、义务,需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组成,认真完成传授医疗保健知识任务,确保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到位。健康教育队伍人数不一定要多,而是要精,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帮助社区干部普及医疗保健等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热爱老年健康教育,成为老年人的保健指导者、老年心理问题疏导者。

4.2 建立健康教育专栏

设立教育橱窗、讲座场地,根据不同的季节利用宣传橱窗刊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知识,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设点宣传,如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红十字日、结核病防治日等,积极开展咨询活动。

4.3 利用公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

组织专家到电视台、电台讲座,定期开办退休老人专题讲座,利用地段医院资源开办老年门诊健康咨询热线,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出谋划策。利用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把健康教育作为重要课题。利用公共传媒作用提供有关信息,指导老人按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提供有关刊物上的卫生保健文章供老人阅读,并组织老人们集中学习。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因此,重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7-03

1 健康教育

方法:①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并进行家庭随访,观察效果。②建立心理咨询电话热线。③举办专题讲座,也可以利用传播媒介方法,如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指导。④发放相关教育小册子。传单等。使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健康长寿。群体教育:每月固定日期进行讲课。

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1999年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亿4千万。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五分之一,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自古以来“养心”看成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比营养,锻炼还重要。老年人应根据生理、心理变化实现身心健康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保持心态平衡,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提出10项心理平衡要点

①对自己不要苛求

②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③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④暂离困难

⑤适当让步

⑥对人表示善意

⑦找人倾诉烦恼

⑧帮助别人做事

⑨积极娱乐

⑩知足常乐

2.保持稳定情绪是身心健康的精神支柱:抑郁、低沉、忧患、愤怒的心理状态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疾病。有研究资料表明。老年病的发生率70%-80%是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心里失调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病前都经历过恶性事件。所以讲究心理卫生调试,培养从容豁达的乐观情绪。摆脱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偏激感、忧虑感等、净化心境。也可采取排泄法、人为疏导法、语言暗示法、自我激励法、幽默风趣法等自我调整。同时以五乐的境界(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排忧取乐与众同乐伴随生活历程。

3.树立老友所为、老有所用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离退休。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尽快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用丰富的人生、工作、社会经验。充分发挥余热。让自己老有所用。为社会做贡献。让生活更轻松。不要纠缠在以往工作和人情变化。要立足新起点。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生活。

年轻人要向他们学习丰富的工作、人生、社会经验。不要让他们有空虚失落感。利用他们余热,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社会价值。

4.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态,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态的评价往往缺乏客观性。赋以主观意念较多。表现为:①同是一种疾病老年人的自我感受平均都比中年人更糟。②心理因素是造成感受欠佳的最重要因素。这种不佳感受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加重。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衰老、体弱是事实。但如果对自然健康状态做出过分的脱离实际的悲观评价,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健康

5.保持积极的乐观心态,因为愉快的情绪能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种种压力,对老年人而言,愉快的心情要靠自己找。不要等别人给你愉快。

①读书为乐。老年人读书好处多,读书使老年人年轻,富有活力。调节人的情绪和敏锐观察力。读书能使人更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还能创建积极心态,充满精神活力。②书画为乐:有人研究发现,人在写字、作画时呼吸深长,心跳有力。出现增强思维和创造思维。对老人而言书画的健身易神之功能尤为突出。不失为自我心理保健之良方也。③交流看法:可调节心绪,消除忧伤。有人说,有一名知心朋友相当于多一名心理保健医生。引导他们讲授各自心里感受。不愉快的事通过倾诉达到纾解心中压抑、郁闷。可为他们针对性的问题和困难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在执导方式中、每人即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他们在教育中收到启发,又从他们的帮助中感到自己有存在的价值。是一种对老年人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方法。④自我调节:唱歌、跳舞、听音乐可产生良好效果。如利用舒缓的大提琴曲调、可松弛他们内心隐藏的紧张压力。利用雄壮高昂的交响乐振奋他们的精神,唤醒潜在的积极情感。利用节奏轻快的打击乐激发他们新的动力和希望。使人愉悦。⑤知足常乐:主动降低自己的要求,遇到想不通的化一下角度,思维方式。就会迎刃而解、心满意足。要学会解脱自己,知足常乐。自然心地平衡烦恼也随之云消雾散。

6、正确的对待生死:衰老与死亡,随着年龄增长、一步步向死亡靠近,老年人应克服恐惧和伤情。应用唯物辩证的观念看待人生。把生死看成一切生物演变与发展的必然规律。应顺其自然,正确对待、克服恐惧心理。在有限的生活道路上,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7、处理好家庭与第三代人的关系: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感情的热土。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在默默的变化,老年人应正确的对待这些变化。使家庭的作用不但不减反而增加,因为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由于社会竞争大、压力大、工作忙、时间紧,所以老年人的主导作用淡化。子女尽孝道、赡养老人、尊重老人固然重要,而老年人,自然厚道,理解和宽容作风也不可忽视。

由于社会发展观念,意识也在变,在处理一些问题的观念和看法上,与子女产生分歧,随着子女长大、成家和养儿育女,特别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和第三代人身上产生隔代心,和“童心浮现”现象,处理好可获得待偿性的心理满足。处理不好,惹起家庭不快和心理纠纷,老年人要充分估计到这些因素,做好心理调适。使家庭和睦。对身心都有益处。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 临床特征

1.1 老年人心力衰竭症状多不典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变化急剧。部分患者已处于中度心衰,可完全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极度疲倦,一旦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及可发生重度急性心衰,危及生命。老年人也有在白天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是餐后或体力活动后。老年人发生急性左心衰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造成脑供血不足,多出现脑缺血症状,如意识障碍、失眠等。

1.2 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缺血最为常见。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以及输液、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均可诱发心衰。

1.3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心脏病,以其中一种为主要原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衰,使病情复杂化。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衰的最常见的原因。

2 护理对策

老年人心衰病因多样、变化莫测、处理复杂、死亡率高。做好预见性护理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救治赢得时机的有效措施。

2.1 预防各种感染。感染是心衰的常见诱因,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为风湿热,而女性患者泌尿道感染也是常见的诱因。

2.1.1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冬春季不到或少到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吸烟者劝其戒烟,并限过量饮酒。

2.1.2 预防交叉感染。

持续吸氧者要每日更换湿化瓶和鼻导管,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一根,用后弃去。

2.1.3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合理正确地选择抗生素,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护士应了解药物的作用,正确选择溶媒、青霉素类的药物现用现配。以免产生过敏及降低药效。

2.1.4 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室温18-22℃左右,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不能进食者,定时进行口腔护理。

2.2 加强心血管系统的护理

2.2.1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心肺功能差。控制好输液的量和速度,一般为50-60滴/分为宜,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并告诉病人及家属此做法的重要性,以防其随意调快滴速,诱发急性肺水肿。

2.2.2 注意心律失常的观察。心率过快(>150次/分)或过缓(<40次/分),频繁的早搏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均可使心输出量降低,诱发心力衰竭。因此要密切观察,必要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补充氧的消耗。

2.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反应迟钝。老年人心衰症状多不典型。有时甚至无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病,对夜间平卧熟睡中,突然被迫坐起,伴有咳嗽、咯泡沫样痰或哮鸣性呼吸音,提示为左心衰竭,应快速积极抢救。另外,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气候变化、排便困难、电解质紊乱、劳累、饱餐、失眠及意识障碍都是心衰的常见诱因,因此及时发现和消除诱因,对防治心衰具有重要意义。

2.2.4 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对任何事情都应用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情绪激动和悲伤。

2.2.5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减少机体耗氧、减轻心脏负担,让病人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安静休息,限制活动量,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我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形势,提高老年人健康卫生知识,保持和促进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46-01

笔者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不定期的对陕西渭南市的蒲城县和白水县、咸阳市的淳化县以及宁夏的彭阳县的老年人健康卫生问题做了详实的调查。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的论述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以期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的难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1西部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难点

1.1对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求知欲望西部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疾病抵抗力下降,适应能力减弱,自理能力减退,行动迟缓,代谢缓慢,性格不稳定,情感抑郁等特征。他们对健康的认识不足,对医疗护理保健知识的求知欲望不迫切,对健康教育期望低,绝大多数的社区老年人还只是持有“有病才去就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健康观念,有的由于经济等原因生病之后不去就医,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去预防和减少一些流行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要意识到,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短期宣教效果不明显,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对不良行为态度与保健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行为的改变更困难。

1.2健康教育接受能力差西部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87.4%的农村老年人未接受初等教育,82.9%的农村女性老年人根本没进过学校。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知识感觉抽象乏味,容易失去兴趣,另外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记忆力,听力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减退,这种不可逆转的功能减退对健康教育知识记忆困难,遗忘快,不易掌握,增大了健康教育的难度。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1.3对健康教育存在偏执心理老年患者年龄大、反应迟钝、容易遗忘,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易理解,尤其是有的患者性格固执,即使理解,也不愿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饮酒、过度劳累等。根据研究结果发现,80岁以上患者与80岁以下患者对宣教内容接受程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宣讲的内容掌握越差。

2对策

2.1优化教育内容,讲究教育方法医务人员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健康问题以及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和教育。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要多关心、体贴,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如有的老年患者因阅历多而性格固执,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必须要有耐心,潜移默化;有的老年患者知识丰富、文化程度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高;有的老年患者听力减退、动作迟缓,应在健康教育中反复讲解和演示,多鼓励和引导;同时还应尊重患者人格,热情耐心,用职业魅力感染患者的学和做,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由于老年人多存在固执、记忆力减退、反应相对迟钝,分辨能力差,灵敏度降低,有时刻板等特点,所以护理时要耐心、体贴、及时观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全面掌握患者的身心状态,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对于信息交流障碍患者,可使用手势、演示、图片等沟通途径促进互动交流,热情地为患者服务,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注意事项。

2.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学习新知识,仔细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系统的、一体化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使老年患者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达到精神、身体和社会关系的完美状态。

老年人健康教育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最重要的是让老年人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病痛,增进健康的关键。

2.3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对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多种渠道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我,拓宽知识范围,提高整体素质。

2.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争取全社会共同关心老年人健康倡导尊老、爱老,对老人有更多的理解,谅解和宽容,创造尽可能多的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和防止老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使老人们真正感觉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社区管辖的2016名老年人健康档案中抽出206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这些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频繁觉醒、早醒、多梦,个别患者长期睡眠障碍还表现为头晕脑胀、精神疲惫、心悸心慌、情绪急躁、忧虑、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睡眠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社区护士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睡眠健康教育活动,以纠正老年人不良生活行为,强化服药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1.2.1 消除心理矛盾因素。睡眠障碍患者常有复兴生活,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如建立有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午睡不超过30分钟,睡前排空小便,睡前饮热牛奶等。

1.2.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社区护士指导患者的家属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卧室光亮度应适宜,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睡前不抽烟,进食不能过饱及过量运动,看电视时间不宜过久,睡姿以右侧卧位最佳。

1.2.3 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对长期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纠正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太极拳、游泳、球类等项目,也可安排其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

1.2.4 药物相关知识的指导。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的比例较高,经调查发现有50%老年人依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睡眠,研究证实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可导致药物依赖、蓄积性中毒、停药反跳性失眠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抑制作用,尤其对记忆力和反应力存在潜在危险。社区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

2 结 果

经过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206名睡眠障碍患者当中168人睡眠状况有所改善,38人由于其他躯体方面疾病,效果不满意,其有效率81.6%。

3 体 会

通过实验表明,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对其行为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但是,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其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开展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内容和形式要从疾病到心理、社会、家庭形成一套完整的护理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另外,目前对社区护士进行有关睡眠障碍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足,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力量还很薄弱。总而言之,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