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建筑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房屋建筑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只有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本文拟从加强合同管理,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和运用科学的pdca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
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各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需要多工种、多专业、多单位各尽职责、紧密配合,才能建造出具有“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等优点的房屋建筑。
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工序繁杂,各方在交叉配合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有的造成返工,有的影响房屋建筑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协调好施工管理过程的交叉配合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从加强合同管理和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处置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对各工种交叉配合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1.加强合同管理,是交叉施工管理的前提保证
目前建筑市场专业分工愈加细致,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各参建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且受利益的驱使,各参建单位都想少付出多收益,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等问题产生,这些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因此,要从承包合同上给予完善、规范,特别是应在合同中明确各承包单位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责权利,针对各工种、各专业可能出现的交叉配合等方面的问题,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制约措施,并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2.运用专业技术优化设计,为施工交叉管理打好基础
由于各专业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原则和处置办法,通常是各自为政,自成章法,很少考虑在同一张平面图上叠加其他专业的设计成果,这就导致了不同专业在后续施工中交叉作业,争抢同一工作面,影响后续施工,甚至埋下安全、质量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以建筑专业为主,结构、水电、暖通等专业为辅,采用cad图层叠加技术,将各自的设计成果(如:管线、设备等)在各层平面图上叠加,发现交错、重叠的,应重点分析、逐一排除,消灭管线打架现象。对于集中走廊等位置的管线,应提供管线布置剖面图,便于不同专业交底排查。
3.建立快速处置机制,为施工交叉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实际工作中,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交叉冲突难以避免,因此,平时应按规范、规程的要求,不断收集、总结、更新可借鉴的经验,编制《快速处置技术手册》,让管理层到操作层统一意识。
3.1遵循“操作员对班组负责,班组对专业队伍负责,总承包、监理、设计对业主负责”的机制,实现化整为零,分工明确,避免无序管理。
3.2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先主体后附属”的机制,避免工序、流程倒置,管理混乱。
3.3先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遇管线交叉时,应小管避让大管。因小管所占空间位置较小,造价相对较低且易于安装。
3.4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管线交叉时,应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给予满足。
3.5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垂直方向布置时,线槽或电缆在上水管在下,热水管在上冷水管在下,风管在上水管在下,且尽可能使管线呈直线,相互平行不交叉。
通过建立上述处置机制,实现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和平共处”,使后序施工顺利实施。
4.应用pdca管理体系,为施工交叉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4.1pdca管理体系的实质
pdca管理体系又称为“戴明环”,是由edward deming提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fon) 4个阶段、8个步骤循环完成的一种管理体系。pdca管理体系中各环节紧密联系,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每循环一次,就实现一定的质量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通过不停地转动,使质量水平不断的得以提高。
4.2应用pdca管理机制,提升交叉管理水平
pdca管理实质是提升优化管理的过程,施工过程的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交叉冲突事件,较为常见。这里就以“墙角管道先行安装,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问题为例,阐述pdca管理在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4.2.1计划阶段,也称p阶段
这也是pdca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它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研究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拟定对策和措施等,概括起来包括4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通过设计排查、现场巡查等方式,收集、分析、统计以往工程原始记录,总结经验;也可通过与标准、规范、规定对照等方式,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多专业、多工种间的交叉、冲突点。例如:墙角粉刷与管道安装交叉施工,出现粉刷施工难操作,导致粉刷质量差等问题。这就为下一步骤的工作提供了研究的对象。
(2)分析影响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上例,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原因是由于“操作空间小,施工组织无序,缺乏沟通”等因素造成。由此可见,以第一步骤工作为切入点,从工序质量、施工质量、安全隐患等方面,深化分析,查找、甄别产生问题的原因,能够分析出影响研究对象的多方面因素,有利于下一步骤的工作开展。
(3)找出影响施工问题的主要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就能得出结论,显然“施工组织无序”是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在现实管理中,影响施工问题的原因可能多种各样,情况复杂,难以一眼找出主要矛盾。这就要求管理者熟练掌握合同、规范、规程的要求,加强专业间的沟通,这样才能高效、准确地确定矛盾的主要因素,才能为在拟定对策环节找到有效突破口。
(4)拟定对策和措施。针对 “施工组织无序”的问题,管理者拟定“先局部粉刷,后管道安装”的原则,并制定出“先将管道后阴角部位500mm左右宽的墙体粉刷(留施工缝),再进行管道安装,最后进行大面积的抹灰”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由此可知,这一环节是pdca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对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后续三个阶段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制定对策过程要反复考虑对策制定的原因、目的,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6个方面的问题。要做到事事有依、事后有据、切实可行,否则将影响这一循环的实际效果。
5.结论
总之,一项优质的房屋建筑是集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施工交叉的协调管理不容忽视。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多工种交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c,b/ts0326—20o1[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
关键词:高层 建筑 土建 安装 交叉 管理
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安装工程是重中之重,而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如何加强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配合度,成为了建筑施工中的难题。本文就以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作为例子,探讨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配合工作。
一、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1、安装与土建工程在工程施工前的配合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做好设计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图纸的审查及材料的准备等工作。对电气安装人员的素质有所要求,安装人员必须掌握良好的土建知识,才能清楚的了解土建设计图上的内容,了解土建给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计划,特别要注意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电气相互间的连接方式,认真校核自己准备使用的安装方法是否符合土建工程的需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由电气安装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土建结构设计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例如,通风空调的设备构件预留、给排水管道的孔洞预留及电气设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固定件预埋等,这些施工技术都必须呈现在土建设计图纸上,防止在施工中出现差错或遗漏。同时我们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管道、零配件、备齐土建及加工制作在施工阶段中的预埋。根据预埋留配编辑施工方案。电气安装人员把施工方案、设计图纸及技术文案交由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做好技术交底的记录,并签发任务书。从施工准备中,我们可以看出,安装与土建工程存在紧密的联系。
2、安装与土建工程在基础施工中的配合
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要注重土建施工人员与电气安装人员的紧密配合工作。及时做好排水管道穿墙套管、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和止水挡板等预留工作。这样可以防止电气安装施工对土建防水层的破坏,导致墙体渗漏。
在进行预留的时候,安装人员要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土建装修的要求,建筑的位置、标高及装饰的材料等都要标注在设计图纸上,防止施工时遗忘。电气安装要积极配合土建工程的进度,协助土建施工人员做好土建施工图纸的预留孔洞及预埋管线的施工。绘制钢套管图纸,标注钢套管位置,防止水平位置发生误差。在地接安装中,运用基础主筋进行地接,需做好标注,注明需要进行地接的测试。要保护好地下电缆,避免地下地接线受到损坏。
3、安装于土建工程在结构施工中的配合
电气安装工程的预埋预留工作是整个安装工程的重要程序,依据土建工程的流水作业的顺序和浇筑混凝土进度的需要,认真做好每一个预埋预留配合工作。我们必须重视电器安装的预埋预留工作,因为它与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进行,而且当混凝土凝结后,要更改电气的管线是很困难的。
首先我们要做好土建工程结构的模板构建工作,在底层钢筋绑扎结束后,在上层钢筋没有绑扎之前及浇混凝土楼板内进行配管的时候,我们必须依据设计图纸上的位置、尺寸,完成放线工作,要注意安全,不要随意踩踏钢筋。在进行浇注混凝土的时候,电气安装人员要积极配合土建人员工作,查看钢筋是否合格,电气管线是否符合要求,如有要及时调整。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做好预留孔洞、预埋构件及电气管线铺设工作。土建施工人员只要负责土建设计图纸上已经注明的预埋构件和预留孔洞工作,而安装人员协助土建人员做好检查工作,防止有所遗漏。同时配合土建人员完成施工的预留孔洞及木砖、铁件、吊杆吊卡等预埋构件的准备工作,保证预埋工作的顺利完成。按照土建施工进度做好防雷接地网的焊接,电气管线的预埋。
最后逐层做好柱子主钢焊接工作,当到达最顶层的时候,利用柱子主筋焊接和镀锌圆钢,引出屋面防雷网连接与女儿墙,土建人员配合电气人员共同进行电气管线及电气设备的防腐工作,避免在浇注混凝土时覆盖没有防腐的管线及设备。整个预留预埋工作依靠安装与土建的默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4、安装于土建工程在装修施工中的配合
在进行装修之前,我们要审查水平线与隔墙线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因为它是用于确定电气预埋位置及各种开关、插座及灯具位置的重要程序。在核实水平线与隔墙线后,电气安装人员再依据水平线及隔墙线的标准进行预留孔洞工作,预留孔洞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
全部的暗配管线也要进行核查,核查后疏通管线路径,并穿上带线,堵好管线盒。在涂抹灰的时候,安装人员要配合好土建人员处理好电箱箱盒的收口,电箱的收口要保持平整光滑。电气安装人员施工时,要注意各种风管、探头、冷凝管对装修效果的影响,做好各方面的检修工作。做好防雷线地接,在开关、插座等没有被刷漆前做好电气的预留孔洞工作。进行电器安装时,不能污染墙面和各种电器。等安装结束后,进行土建修补,修补时要保证电器不能受到污染,电器人员与土建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各种装修工作。
5、安装于土建工程在竣工收尾时的配合
工程最后一个到程序就是竣工验收。在竣工验收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安装人员与土建人员的配合。在竣工验收中,首先我们要有完整的竣工审查资料,全面的施工管理文件、全面的技术及建筑施工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相关文件。主要的建筑负责人要在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及装修施工的验收合格书上签字。在竣工验收时,安装人员要具有合格的检测文件。电气安装人员要积极配合土建人员做好验收工作,并协助土建人员整理和保存好相关的文件。
一、充分认识历史建筑普查的目的
通过此次历史建筑普查,全面摸清和掌握我市历史建筑的数量、分布、特征、现状等基本情况,准确判断历史建筑保护形势,科学制定历史建筑保护政策。
二、普查范围和内容
对全域范围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建筑艺术价值或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相联系,能够反映我市城市发展及人文历史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三、历史建筑参考标准
(一)重要建筑或代表作品。在城市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二)特色建筑。在建筑类型、形式、技术工艺上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反映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三)纪念类建筑。主要指与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代表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革命活动旧址、文化名人活动旧址、纪念碑与纪念亭、名人故居、名人墓葬、烈士陵园等。
(四)在我市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
(五)其他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宗教建筑、商业老字号等。
四、普查工作安排
年11月5日至2012年1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年11月5日至20日,各区(市)县要成立历史建筑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此次历史建筑普查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全面普查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各区(市)县对本辖区内的历史建筑开展全面普查,完成普查资料信息的登记和录入、数据整合、汇总等各项技术环节,为汇总阶段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三)汇总阶段。2012年1月1日至31日,各区(市)县按照《历史建筑调查表》、《历史建筑调查汇总表》要求,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复查、汇总,报送至市房管局(联系人:;电子邮箱:)。
五、工作要求
(一)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本次历史建筑普查的重要意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统筹协调,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历史建筑;城市规划;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更新背景下,中山市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的挑战:法律法规依据不足、保护管理机构职权不清、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现实有一定矛盾冲突、保护规划管理职能不明确等。同时,挖掘不够、保护不力、利用不当等问题,导致众多的历史建筑均未得到有效修缮、保护。
当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因此,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的保护管理中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亟需法规和政策的约束和引导。
历史建筑及文化街区保存状况分析
2.1历史建筑的保存状况
中山市内的历史建筑保存状况较好,目前93%历史建筑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只有小部分建筑局部改变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说明中山市目前的历史建筑保护有较好的基础,建筑本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据了解,中山市城区的历史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周边镇区的历史建筑保护情况较差,然而,不管在城区还是在镇区,不同的区域之间历史建筑的现存状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2.2导致历史建筑损坏的直接原因
目前导致历史建筑较大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年久失修,这一因素导致了约18%的历史建筑的破坏,同时,占所有破坏的历史建筑数量的62%;此外不合理使用、不当改建、不当立面装饰等因素也对历史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2.3历史文化街区现状
街区的布局模式主要是采用街巷的形式,许多交错屈曲的小巷散布其中,共同构成了鱼骨状的街区格局。在这一区域内,街巷骨架完整保留了清代末期至民国时期的格局,体现出了传统的岭南文化特色。目前,从外观来看,更多的是街巷逼仄、墙壁斑驳、房屋破旧,很多房屋被用作出租,整体居住环境欠佳。街区内存在许多交通问题、治安问题和景观问题等,降低了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环境。
现状问题分析
3.1 活化利用问题。空置和不合理的使用用对历史建筑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何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的使用,如何通过历史建筑的功能开发,减少闲置历史建筑的数量,实现历史建筑的自我维护和更新,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决定历史建筑保护成败的关键问题。
3.2 权属问题。目前有超过7成的历史建筑为私房,保护主体是房屋的业主,在由于业主没有能力、或房屋业主不明确、或业主不在本地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业主不能履行保护义务、或者业主不愿履行保护义务的情况下,其他的政府部门或者房屋主管部门无权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权属问题成为政府部门或者其他机构介入历史建筑保护的最大障碍。
3.3 当前历史建筑保护涉及的部门众多,各部门权责不清,导致历史建筑的保护政策难以落实,存在部门间争利和推卸责任的情况,需要理清各部门权责,实现规范管理。
3.4 相关保护规划和研究滞后。历史文化名城建保护中划定了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除了少数几个文化街区制定了专项保护规划以外,其他基本未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历史建筑的保护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不能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
3.5 城市发展注重经济的发展。在下一级的政府中,很少有镇区将历史建筑的保护提高到政府工作的议程中。在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很多历史建筑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土地潜力挖掘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业主也缺乏保护的积极性,期待历史建筑破旧倒塌后能够带来的土地收益。
3.6 资金问题。当前历史建筑的管理维护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资金使用低效的问题。
4、政策建议
4.1专项基金
1)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和财政补助。目前,中山已出台《中山市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地方财政预算中明确保护资金的数额。
2)鼓励多元化融资。随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中。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制定政策来鼓励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市场化运作,吸引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参与,既可以分担政府的沉重负担,也可以使历史建筑切实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例如在英国,民间团体进行历史保护的主要资金来源有3部分:政府拨款(包括直接拨款或贷款)、民间捐赠(包括资金或义务劳动)、经营收人(包括入会费、服务收费和投资)。
4.2财政激励
财政激励可通过各级政府或单位进行调配满足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保护的需要。具体可包括直接拨款、税收减免、建筑表面合约和开发权置换。
直接拨款:支撑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可由各级政府直接提供。此激励政策视乎各级政府的财政意愿和能力。
税收减免:其目的在于鼓励社会团体或私人对历史建筑进行维护并继续使用。例如在美国,历史建筑保护税收减免政策由国家公园局和国内税务局与各州历史建筑办公室共同监管,对于被列入保护名册的历史建筑进行恢复性维护投入的给与一定额度的退税优惠,通常为整个保护工程资金的20%。另外,如果该历史建筑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如办公室、商店、工业厂房、农业温室、住宅等),给与额外10%的退税优惠。
建筑表面保护合约:一般来讲,一个建筑表面合约是由历史建筑所有者与历史建筑保护单位(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所指定的合法协议以永久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外观不受改变或破坏。如果业主愿意对历史建筑的外观表面进行永久保护,其将会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助。签订合约的历史建筑必须在国家或地方政府历史建筑保护名单中,对历史建筑的外观表面进行修复的,必须征求保护单位的专业意见或同意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产权、开发权置换:地方的土地控制规划一方面引导历史建筑附近的土地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历史建筑的空间所有权、发展权等进行迁移。例如在美国,纽约的中央火车站的空间发展权已被迁移到附近的土地开发项目上,允许空间发展权接受方获得额外的开发空间,而空间发展权迁出方则从接受方获得相应的资金补贴。
4.3街区整治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建筑相对集中的片区,例如旧城镇中心、旧居民区等,都是历史建筑数量相对丰富的地方。在美国,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除了可以申请获取相应的政府资助进行维护外,整个历史文化街区也可申请相应的政府资助对整个片区进行保护性维护和开发利用。确立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的首要工作就是对片区进行调查。主要包括:1)建筑调查,包括建筑的风格、形态、年代、改建情况等等;2)对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拍照存档;3)制作地图,对片区内的建筑物进行定位,锁定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4)片区报告,概述片区的整体情况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是区别于一般的城市片区发展规划的。政府应该制定一套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控制规划区指导和管理历史文化片区内的发展项目。例如在杭州,对街区内建设环境的的色彩、空间、用地、建筑风格、景观风貌等都做了限制性的规定。再如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侧重于历史街区的整体性,对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生活配套的关注。
鉴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整个城市规划中的特殊地位,其管理和执行程序也相应地由特殊的机构来负责。在美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各项事务由专门成立的历史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个委员会区别和独立于一般的规划建设审批部门,具有其独特的管理和执行条例和程序。具体工作和权力包括审查建筑外部维修、拆除、和任何新建项目,以及审查片区内任何立面和广告牌的整改以到达保护片区外貌一致性的目的。众多案例表明,历史文化片区管理委员会具有管理建筑的视觉效果和建筑特点的权力。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
0引言
历史建筑对城市风貌、历史格局以及历史文脉的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各城市进行区域竞争的强大武器。但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引起重视,致使许多重要的建筑被一些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所替代。
1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研究的迫切性
在快速城镇化和大规模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大量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历史建筑被空置颓败甚至彻底拆除。部分虽有幸保存下来,但由于人们对历史建筑缺乏保护意识,对其不合理的使用也对历史建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历史建筑有了充分认识,历史建筑的修复利用逐步得到重视。然而由于相关研究理论的缺乏,面对大量亟需保护修护的历史建筑,人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历史建筑修复后变的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变为“假古董”。历史建筑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保护和再利用容不得半点失误与偏差。任何不经意的错误行为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在如此严峻的现实问题下,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2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发展定位错误
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由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为私有性,展示型变为经营型,损害了历史建筑的价值趋向。例如芙蓉街是济南市的一条商业老街,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碰撞并融合,具有独特的时代韵味。为最大限度的发挥芙蓉街的作用,2000年其被定位为“古城游览区”,2010年其“小吃一条街”角色改变为“旅游商品一条街”,2011年又被规划定位为“文化旅游特色一条街”。几经周折,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除后重建二、三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更有以保护和发展旅游为名拆旧建新,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沦为“假古董”。芙蓉街的环境和秩序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老济南的味道却在改造过程中偏离航道与我们渐行渐远。
2.2立法缺位
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领域,从历史建筑登录,到保护管理,再到修复技术规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专门从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设计单位和检测单位。立法的缺位,造成了保护的随意性;专业保护部门的缺位,放纵了为谋求地方利益驱动的失控“开发”。2004国发办9部委18号《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这说明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已得到了我国的重视,我们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2.3缺少财政支持
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财政支持方面无疑是混乱的。在这个方面,国外有大量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法国文物保护的经费开支中有15%是用来保护遗产的;意大利每年拿出大约20亿欧元用于文物保护,还在法律中规定,将彩票收入的8‰作为文物保护资金,同时在税收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政策。
2.4保护路径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主要做法是确定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限制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体量以及建筑风格。这种保护方式是静态的、消极的,它只片面的强调了保护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存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使得保护变成一句空话。另外有些城市在旧城改建的过程中无视历史建筑的价值,遗憾的将其拆除。这两种极端做法无疑对历史建筑是致命性的破坏。
3国外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经验
过去几百年,美国不但在经济、科技方面有长足发展,同时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方面也已形成独自体系,美国成熟的保护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协作
在美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起着控制的基础作用,政府通过立法、财政等一系列手段推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与此同时,美国各地方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历史保护组织比如保护联盟、历史协会、社区组织等,这是美国历史保护的一大特色。这些组织在地方历史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美国设置了四个层次的机构,内政部是第一级主要负责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第二级的国家公园局负责政府决策的和文物登录最终审核;第三级的周立历史保护办公室和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规范及相关地方准则并为具体实施提供技术支持;第四级是实施保护的人员,他们切实的将历史建筑保护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除此之外,美国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保护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内容涉及文物定义以及类别的划分、文物保护机构及民众在保护行为中的责任和义务、对文物保护的经济支持等方面,使美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更加规范。
4我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方向
4.1历史建筑的创造性再利用
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丰富的建筑资源,以更好的为当代或未来社会提供多样。建筑再利用是建立人与建设之间的一种相融并存的可行性,它不仅维系历史意向的连续性,而且将城市遗产再次融入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日常经济、文化生活中,提供服务,体现价值。
4.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同济大学常青教授认为: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考古学修复原理的简单运用,而且应该是一种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的保护性设计。历史建筑不同,所处环境、使用状况及建筑本体也会不同,也理应有不同的保护利用策略。目前,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方面只有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分级和保护技术措施的分类,缺少对各种策略适应关系的论证。须在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信息的保护,制定保护技术。
4.3加强公众参与
我国历史建筑的数目很大,单纯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提高公众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的参与度,这样便将位于民间数量庞大的历史建筑融入了人民群众中,而通过对历史建筑提供经济刺激――即作为历史建筑的所有者,如果愿意对其所有文物进行修缮重建等项目,可以通过申请审核体系获得一定的基金或者税收抵免优惠,从而为普通民众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打下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知识的传授与指导,从而为普通民众参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打下技术基础。
4.4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国历史建筑建造时间、结构、材料构造与工艺做法千差万别。多数情况,都是由普通的修缮公司和没有专门培训的工匠承担这类建筑的修复任务。结果,修复变为了破坏,历史建筑雪上加霜。有的城市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特意引进国外先进力量来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国外的修复技术和操作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具体历史建筑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借鉴美、日两国的做法,在高等院校设立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及其相关的专业,培养一批精通历史建筑技术与营造方式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国内外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成功经验做了总结,最后提出我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辛同升.鲁中地区近代历史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