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教育的好处

人文教育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教育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教育的好处

人文教育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德育;渗透

前言

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他们处在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完善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则显得非常重要。发展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思想的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人文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

1.1为什么发展人文教育:如今,人文教育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因为在当今社会,许多学校虽然都在提倡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但是却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价值。因此,发展人文教育势在必行,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挖掘专长人才,不仅能让每位同学不被学校或者社会埋没,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特别对正处于敏感期的初中生来说,发展人文教育必不可挡[1]。1.2发展人文教育的益处:在当前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里,充斥着各种诱惑,物质的诱惑、金钱的诱惑、各种拜金主义的盛行都会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打击。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思想上的不成熟及幼稚的表现,更是容易成为那些不法分子的目标,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良好的完善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当前文教育的发展,更为适合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它以思想上的教育为主,培养同学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会他们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方式,这对于他们来说及其重要。

2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渗透的重要性

2.1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如今这个重视成绩,重视业绩的社会,造成许多学生为了成绩埋头苦学,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书呆子,他们只知道学习,认为只有成绩才能给自己带来荣誉,我想,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社会上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一个只知道学习的人,他或许能在理论知识上帮助你外,其他的一无是处,试想,这样的人才你敢要吗?学习好的人或许他们的智商不低,但是情商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我们成功路上真正的帮手。而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在他们思想逐渐成熟时就对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方法,教会他们人生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他还需要交流,需要社交,需要培养兴趣,需要全面发展,人文教育在他们教育中的渗透就以全面培养帮助他们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2正确传授做人的道理:在德育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是人文教育渗透最好的表现。以人为本,以同学们的发展为主,是一个学校当中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往往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离不开家庭因素、父母的因素,学校的教育因素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没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哪能换来成功的人生。正因为如此,人文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才能为同学们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传授正确做人基本因素,教会做人的道理,让更多的学生走上康庄大道,尽量减少他们走弯路的机会,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3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在德育教育中不光要培养同学们如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如何学习思想文化知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齐驱并驾时,才能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就是要弥补这种思想文化修养不足带来的坏处,人文教育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而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以一些社会时事来让同学们发表意见,培养他们各自独立的思想,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在课堂中,让同学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法,无所畏惧,大胆发言,这才是人文教育渗透的真正意义,以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3]。

3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渗透的意义

人文教育的发展不仅能给青少年个人带来许多好处,也能给学校或者社会甚至是国家带来益处。首先,它能培养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能传授健康的思想人格教育,更有利于人才的发掘和成长。对于学校来说,只有学校的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典范,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才能够证明这个学校的成功之处,才能为学校带来长久的发展,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让人文教育得到全面实施,能让学校的发展处于一直向前的脚步。而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人才,是一个能为社会或者国家带来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德育教育固然重要,而在德育教育中加入新鲜元素———人文教育的渗透,则会为社会或者国家带来更多的全面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兼具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和思想道德的修养,如果社会上能够涌出一批这样的人才,就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贡献[4]。

4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通过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准,全面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树立健全人格,养成以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热爱学校,热爱社会为荣的思想,还能让他们养成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人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育体制,也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不仅从少年时期就抓紧思想道德教育的传授,还能为青少年在以后的发展中铺垫出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屈林岩.人文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其主要途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1997(03).

[2]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叔子.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6,(6).

人文教育的好处范文第2篇

生物科学的学习不能只是固定在课本上的惯性知识,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应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情感来理解生物知识,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将人文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强调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

关键词:

人文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生命活动和生物现象及自然规律。学好生物学,才能为以后其他跟生物相关的后续学科的学习进行良好的铺垫。人文教育是指除了正常的教课和授课方式之外,对于人们文化、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的精神理念,重点在于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们的精神品质得到提高。培养这种精神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良好的文化气氛营造,反复的传输文化知识,重复进行文化熏陶,以及传统文化的感染。重视人文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精神品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帮助。

1.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目的和意义

1.1人文教育对于生物教学起到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对于情感精神方面的欠缺,需要更多时间的学习来弥补。人类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格形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人都变得漠然,那样与我们期望的和谐社会就是南辕北辙了。生物学科的学习光靠对知识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时候就会体现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改变传统授课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1.2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人文教育对于人身心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生物课程作为在初中到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刚开始学生对于这一门学科的理解是不够的。虽然其强调对生物和自然的理解,也是最接近人身的一类科学,但是对生物知识某些方面的理解还是非常困难的。比方说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的存在,这些知识听起来特别抽象,而且复杂,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合理的方式推理出来。生物的演变和进化都是自然规律,随着学习的递进,层次也要对应的提高,只有通过人文教育合理的教学和指导方法,才能教育出德才兼备的适合社会的人才。

2.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2.1课堂上通过生物历史,渗透人文教育

生物这门学科其实特别具有趣味性,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发现。知识是枯燥的,但是授课方式可以是有趣的。既然生物从地球存在就已经存在,那么对于生物历史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上也有介绍人类进步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都具有哪些非常重要阶段,古代或者现代科学家都对自然生物科学做出了哪些贡献。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精神也会对学生学习有所启发。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生物的历史证明比如琥珀、化石等,都是自然界非常美丽奇妙的存在。学生通过人文教育的学习,加深知识理解,巩固和掌握课本知识。

2.2课堂外走进大自然,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历史,也可以走出课堂,在课下走进自然博物馆或者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环境的神奇和无限魅力。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局限于课本,眼光放长远些,走出课堂,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和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大多好动活泼,所以课外活动尤其能吸引学生,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知识竞赛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知识储备。

2.3改变教学观念,根据环境适应学生

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育者和接收者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人文教育在生物课堂的渗透意义重大,尤其对学生的好处也是很多的。传统教育方式强调知识的记忆,这对现在要求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改正以往重视成绩,急功近利,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传统思想,以及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知识,才是现阶段教育者应该思考和完善的。学校做出教育观念的改革,才是对学生和教育者们的极大帮助。

2.4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光是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多多走出去,去发现探索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学问,在实践中加强知识理解,并对书本知识作补充。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应帮助同学更好地进行知识理解。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进行知识系统改革,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适当的开展一些研讨会,知识竞赛比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帮助老师发现学生不足,因人施教,真正做到教育有效。教师的行动和教育方式往往是学生很好的学习对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的渗透也是容易实现的。

总的来说,人文教育能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并真正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发挥人文教育的最大优势,需要通过改进学习教育办法,学习课本内外的更多知识,加强教师和学生素质修养,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徐静洁 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

参考文献:

[1]谭艳秋.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2]刘满希.努力发掘生物科学史在教学中的人文价值[J]生物学教学,2007(06)

人文教育的好处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 于志华(1968―),女,山东龙口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散杂居民族研究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技能学习。

通讯作者: 柯 茜(1977―),女,海南海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摘 要: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提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对策,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体育人才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人文教育

专业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为目的,人文教育则注重精神的启发、人格的塑造和人性的培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人生存与发展本身的需要,是现代教育自身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培养人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双翼”,不可偏废。《教育学》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还必须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教学要指导、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教学是教育性教学,教学内容应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教学过程应有激情的价值追寻与叩问,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和教益。

一、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愈发明显,大学生逾越道德底线做出骇人听闻的杀人、自杀事件,如令人震惊的“马加爵事件”、灭绝人性的“药家鑫杀人案”和“留学生刺母案”,清华大学朱令被投毒致残、复旦大学黄洋遭投毒身亡。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文教育边缘化、弱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尚未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整体运行体系,致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过强的功利主义”和“过弱的文化底蕴”,无法面对时代的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

1 人文知识匮乏,文化素养较差

体育院系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差,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入学后,由于思想认识偏差,片面强调体育专业教育的实用性,认为高超的运动技术才是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唯一资本;忽视文化基础课,加之人文课程的开设普遍较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文化素质低下。

2 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学一套技术,找一碗饭吃”,并把“赚钱”作为上大学的唯一目的,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进取之心和成才大志。由于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建构和价值观方面的欠缺,面对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部分学生常常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质,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和极端化。

3 责任意识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差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混日子,必修课选逃、公选课必逃,考试作弊,诚信缺失非常严重。信仰缺失,个人功利主义强烈,集体荣誉感差。更有甚者,精神空虚,行为举止粗俗,道德行为失范,不辨是非,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打架斗殴、赛场上弄虚作假、忘恩负义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

4 视野狭窄,自身工具化现象严重

爱因斯坦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并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当前,体育院系仍以运动成绩立命,将“提高运动成绩”作为办学成功的标准,运动专业技术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学科,进行的仍是以“专才培养模式”为主的教育。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运动技能,却无法填补精神的空虚,成为技术娴熟的“工具人”或“机器人”。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处理不好就业与创业的关系,经常逃课,用自己尚不娴熟的技术去做兼职赚钱,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对待、文化课敷衍了事的现象。

二、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人文素质应该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构成,而如何实现人文素质的提升就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总体说来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养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外化人文行为。人文素质教育构成了提升人文素质的基本方式。

1 明确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大学教育理念、目标与模式

树立现代的大学教育理念,以提高体育院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本科教育模式,弥补专才教育模式的缺陷,纠正以往唯技术倾向,大力加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既有高超的技术,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 构建并完善新型人文教育评价体系

人文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形成相对完善的现代人文教育制度,并非易事。因此,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并完善新型人文教育评价体系,这样,可以检测本校各项人文教育管理工作,明确人文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人文教育师资力量,从而为人文教育管理工作改革、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正确指导和科学决策的依据,以保证人文教育的持久深入开展。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取得的成绩和表现等作为评价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依据。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人文知识的多少、人文精神境界的高低、人文能力的强弱等都直接决定整个学校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但专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缺乏高尚的人生境界与高雅的人格修养,存在着追求现实功利、盲目追逐时髦和行为举止庸俗的行为,论文抄袭,治学不严……象牙塔的高洁不再,进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很难达到为人师表的教师标准。二是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知识结构残缺。为此,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918号提案提出,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为其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并主动传授这些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监督,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实施人文教育的水平,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有热情、现代意识和公共关怀的主体,使学生体会到文明修养和人文关怀,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高尚的品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才。

4 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是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的核心。建立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要载体,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确保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提高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德育课程应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建设。应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新时代的道德规范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能更好处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用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或展播等形式代替空洞乏味的理论,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对内容进行充实。

在实践层面,需要将人文教育有机融入体育院系的专业教育。每位教师都应通过教学改革,构建体育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专业课程新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专业课程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而是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多种素质培养和提高的主战场。开设专业与人文的交叉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实行前两年不分专业,后两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进行分流,如此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培育科学、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使人文知识潜移默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在视力所及之处,以人文思想为内涵的名言警句、师生摄影、书画等使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活力。定期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如中南民族大学的南湖大讲堂,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其人文修养;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全国道德模范宣讲活动、各种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

总之,既抓专业教育又抓人文教育,将是体育院系大学生之幸、教育之幸、国家之幸。构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整体运行体系,完善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 杨叔子.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 J ] .高 等教育研究,2000(1):39―42.

[2 ]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 于志华.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现状分析 [ J ] . 教师,2012(14):31.

人文教育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人文理念;教学策略

一、物理学自身的辩证法

从事物理教学或者物理研究方面的人都知道,无论是物理知识本身,还是我们学习物理的过程,其本身都存在着客观的辩证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抓住这一要害,对学生施予一定的人文主义教育。在讲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物理知识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学习语文的秘诀与理念,我们积累得多了,就会升华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思想境界,这就是语文学习上的“量变引起质变”。这些辩证思想的巧妙渗透,对于养成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文思想有着极大的意义,对于我们课改理念的全面渗透与推进也有很大的好处。

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是客观的,不容更改与质疑的,充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冷峻的公式、定律,还有概念与计算,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正直的美,不是一种统一的美,还包含着诸如和谐之美、对称之美呢?物理模型的简单、明了,物理概念、规律表达上的简练、准确,是物理学家对科学简洁美不断追求的体现;运动与静止、引力与斥力、电磁场理论统一了电、磁、光三者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物理理论的对称与统一;上抛与下抛、加速与减速、天上与地上的力学的统一,体现了物理理论的自洽完备。反粒子存在的预言、相对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统一,堪称20世纪物理学的美学珍品。

三、利用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强化人文教育

可以说,从石器时展到当前这个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物理知识的绵延发展、源远流长在其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间,不少物理学家对于物理知识的执著追求会受到经济、健康、社会压力等多方面的考验,甚至迫害,但他们在科学面前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物理研究带来了一片又一片新的天地。从他们身上,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闪光的人文精神与品行内涵,告诫学生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也应当百折不挠,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譬如,像伽利略敢于挑战当时的学术权威亚里士多德,比如,布鲁诺为了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教会活活烧死等事例就都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四、人文教育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延伸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已经得到了诸多教师与专家的肯定与追捧。当然,研究性学习活动更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恰当地设计、运用研究性课题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如,结合“能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能源的利用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我国的能源利用情况如何?太阳能的特点是什么?其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有哪些可供开发的新能源?最有潜力的新能源是什么?

参考文献:

人文教育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一直是语文教学争论的焦点,正如钱中文教授所言:“中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初级的做人道理,教会他们何谓做人的价值,慢慢体验到做人的意义。但是教育的方式不是政治课上纯粹的思想品德的说教,而是要通过文章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做人的准则。”“语文既要作为工具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又要在审美中培养其人文精神。”笔者就担任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现代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再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使许多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幸福观,“唯利是图”、“自私狭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一些范文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在教《提醒幸福》中认识什么是幸福,并不等同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朋友的温情、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身体、甚至一个乐观的心情。《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贪图虚荣、追求享乐最终导致的是遭受了十年的苦难。引导学生写出《我心中的幸福》,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

二.引导学生克服“自我中心”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社会,“自我”在青少年中也就成了个性的象征,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在家是小公主、小皇帝,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个性张扬和“自我中心”区别开来,培养进取心克服嫉妒心,培养同情心克服自私心,让他们学会宽容、理智谦让、活泼开朗,如教《廉颇蔺相如列传》让他们明白嫉妒是没有好处的,要学会礼智谦让,不能只从个人的利益去想。教《祝福》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特别是要关心弱者。让他们写作《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题目的文章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现在的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一旦遇到什么不顺的事情就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甚至堕落沮丧,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挫折教育。如《邂逅霍金》中让学生了解霍金一生的艰难历程,认识其在高度残疾后却能做出巨大贡献的意义。《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能重新振作成为一代文豪,不仅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能够克服挫折的体现。《一碗阳春面》中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面从而走过人生的困境。引导学生正确写作《当我失败以后》、《名落孙山的那一刻》等题目,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成熟,朦胧的爱情也便油然而生,由此而来的心理问题也与日剧增。如教《致橡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且要符合道德,早恋、多恋、单恋都是不足取的。又如学习柳永《雨霖铃》,在欣赏作者表现的情感美时,可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惟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应以学业、事业为重,要有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并去实现它。《行行重行行》中学习“弃绢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教育学生不要因情而削瘦了身体,荒废了学业,还让学生讨论明确,形成自己正确的观念。

五.引导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一个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对生活冲满热情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现代社会因为自卑孤僻而自杀和堕落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我与地坛》作者对生命的珍惜,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都是很好的题材,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一碗清汤荞麦面》学习母子三人在合吃一碗面的情形下仍对生活冲满信心,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自强不息,自尊自爱,终于战胜困难。让学生通过写作《我的宣言》、《未来的我》等文章,帮助树立理想,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