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养生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古时起,中医便以养生、保健、治病为其核心思想,人们对于中医的看法,便有说法:上医养生,治病于未然;中医保健,治病于萌芽;下医治病,治已病之病。传统的中医学中郎阔我国五千年的中医精华,在现阶段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提升、单纯地依靠手术和西药治愈疾病的困难也日益增加,如何将中医与疾病预防结合起来,加强人们的养生保健,治病于未然,是现代中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中医养生简介
所谓中医养生,是指利用中医的各种方法如针灸、推拿等,颐养生命,实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一种医学活动。其主要思想在于治病于未然。
中医养生的观念主要注重几个方面,其一,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由于世界上的万物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因而一切生命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起居有常,顺应季节,顺应自然。其二,养生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养生,还应涵括心理上的养生,良好的心理能让人处于轻松愉快的境地,能有效抵御外病入侵。
2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包括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以及综合调理等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2.1 顺应自然
自然的规律是地球上任何生物都无法打破和违反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遵循规律,适应规律,有效地利用规律。自然分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养生要结合季节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春天要适当进补甘性温和食物,夏天要进补清淡泻火食物,而秋天要进补滋润水分多的食物,冬天则应进补脂肪较厚的食物。在药补上,春冬宜用贵重补药,夏秋则不宜进补。
顺应自然还应包括起居有常,即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符合自然白天黑夜交替的规律以及各个阶段人体发展的需求。如幼儿需多睡,老年人则不宜多睡。春夏适宜早睡早起,秋天适合晚睡早起,冬天适宜早睡晚起。人体若能坚持起居有常,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则身体便会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反之,则会生命力衰竭,精神萎靡不振。
2.2 形神合一
人体是包括基本组成的机体器官组织,如骨骼、经络、五脏六腑等,以及支配这些组织进行基本活动的意识、精神、知觉等,强健的身体是人类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前提,建立良好的体魄,能让人类在开展活动中精力充沛。人的“神”对人体起着支撑、调度作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有效帮助人体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减少消极、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专注度。所谓形神合一,便是指养生要注重身体,也要注重精神。中医学中认为,形神合一的养身方式,不独重视进补来弥补,也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以形养神,以神促形。
动静结合,是指适当的运动之后要有精神上的些许弥补。对于长期从事脑力活动的人来说,闲暇之余可以进行跑步、打球、做瑜伽等休闲项目;而对于体力劳动者,在长久的体力劳动之后,下棋、聊天等休闲项目能有效帮助缓解身心的疲惫和压力。动静有机结合,促进人体身心愉快。但是,运动中要注意结合个人的状况,切忌运动过度,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2.3 饮食有节
人类开展生命活动离不开基本的能力摄取,饮食是保证能量摄取的基本途径,但在中医养生的观念中,“饮食要有节”。主要是指,(1)饮食要有时间节制,有规律地饮食才能保证肌体发展的规律性;(2)饮食要有量上的节制,饮食是为了补充基本肌体的能量,应把握一定地度量,不宜过多,增加肠胃负担,也不宜过少,让肌体发展不完善;(3)饮食要平衡,饮食是人类摄取能量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一定要结合肌体发展的需求,多样化饮食结构,切忌单一饮食。(4)饮食要根据人体特点摄取食物,人与人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极大,中医养生观念认为,饮食选择要根据个体的发展特点选择,如有些人体质偏寒,则不宜食用诸如海带、冬瓜、黄瓜等凉性食物过多,而有些人体质偏热,则应不宜多食用诸如桂圆、韭菜、牛肉、狗肉等食物。
关键词: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发展现状;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老人自己或子女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异地养老消费能力,加上各地养老机构规模、服务水平及设施都有了显著提高,旅游养老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以前不少封闭式养老机构“一张床、三顿饭、除了睡觉没事干”的重复枯燥的节奏,无法顾及老人内心。与传统的“关门养老”模式相比,旅游养老更注意精神养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诉求。而中医药旅游与养生养老完美合体,这一新模式的创新主要在于将养生养老元素加入到中医药旅游,利用中医药的养生作用,通过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实现中医药养生养老的目的,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是求新、求知、 求乐的综合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到中医药带来的益处,并且享受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的过程。探讨养老模式的开发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模式的优势
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模式优势是相当显著的,第一,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言之有理,施之有法,行之有效的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掌握和运用,尤其是老年人对中医药的可接受性强,信任度高。第二,中医药在传统理论上也具有优势,老年人个体差异大,心理情绪变化快,中医的辨证论治注重个体特别重视“三因制宜”,中医药养生的整体观念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予以体现,既注重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自然与人体,阴阳五行的关系。第三,在预防与康复疾病方面有,中医治未病的说法早在2000年前的《素问》中强调过“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老年人精气虚衰,运动迟缓,传统的五禽戏、气功、八段锦等可以促进气息运行,延缓衰老。第四,技术操作的优势,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验、效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中药器材和中药原材料即可。中医药养生中的饮食护理对老年人慢性病及机体防御机能低下等也具有独特的调理作用。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一方面延长老年人自然寿命;另一方面提高了老年人的身体质量。
二、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模式的政策支持
目前,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在国家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升温,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方面,特别强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最新《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2015-2020)》也定位在中医药养生和养老服务两个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并就总体目标提出了7方面的重点工作,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被明确纳入其中。与之对应的是,规划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医疗机构,并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此规划将中医药融入养老、旅游等产业,并促进了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这对当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中医药发展内涵,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的现状
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开辟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新路径。2016年9月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大兴区作为试点地区将逐步启动实施中医健康养老社区示范工程。预期到“十三五”末,使北京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人群逐步享受到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敦煌已有企业投资8亿元,修建了占地1000亩的中医生态园,开展沙疗、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按摩等服务;安徽省5年内将建设400个中医馆并与养老旅游产业相结合;西安脑病医院院长宋虎杰表示,作为民营医院,由于机制灵活,在开展中医药养老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可以更灵活地与康复机构、社区、养老院开展中医药旅游合作项目。中国各地正在为中医药养老旅游做出进一步的计划并开展实施,为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特色的中医药养老服务做出努力。
四、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面临的困境
1.中医药旅游宣传不到位,中医药旅游观念不够深入人心
中医药旅游模式热度虽然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医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中医药生养老模式观念没有为人熟知,缺乏合理的宣传方式。
2.中医药旅游形式过于单一,服务内容雷同,特点不够鲜明
现在的中医药旅游主要以保健、购物、参观、游玩等形式在进行,不能够让游客参与进来,大多是以参展的方式了解中医药文化,理论传输观念,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内容大多相似,没有凸显中医药特色,难以深入人心。
3.缺乏中医药旅游与养老护理复合型人才
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由于其针对群众的特殊性,中医药养老旅游必须具备服务性与护理性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中医药服务性专业人才和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过往许多标榜中医药健康的项目缺乏实质性,各种中医药资源和养老设施都不能合理的利用,无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养老旅游的魅力。
4.中医药养老旅游市场准入太低,缺乏养老旅游的管理部门
目前中医药旅游市场鱼龙混杂,准入太低,没有规范的机构来整治,不少不法分子在景区利用中医药问诊欺诈游客,尤其是老年人思维反应较慢,旅途中时常出现各种事故。导致中医药名誉受损,中医药旅游也不尽如人意。
五、对策
1.需要政府出力协助中医药养老旅游宣传
政府政策对中医药养老旅游的支持很大,但还是希望当地政府可以贯彻落实该政策,做好中医药养老宣传工作,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希望政府部门能重视中医药养老旅游,可以从政府公关方面出力介绍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使之深入人心。
2.积极鼓励创建新的中医药养老旅游形式
由养老旅游产业出资招募社会上热爱中医文化的创业策划人士为旅游企业策划新型的中医药养老形式,如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创建品牌形象,在景区内设立中医经络识别或中药材识别教学,药膳裸烹展示,老年人中医俱乐部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旅游内容,更加提高了养老旅游的质量,同时满足了老年人的求知需求。
3.重视中医药养老复合型人才培养,从源头抓起。
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需具备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必须有一定的养老旅游服务技巧和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只有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在讲解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兼顾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且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养老旅游。中医传承方式有两种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政府教育机构可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对养老旅游有兴趣的人才,从源头开始,节省培训所耗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4.建立专业的中医药养老旅游法律机构,系统化规范管理
针对中医药养老旅游设立一个专门的、公平的、公正的、公开的法律机构,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权益应该保护起来,给予特殊关怀。对于景区内的产品与服务应该加强管制,行医人员必须经过正规考核准入才能问诊,杜绝假冒伪劣欺诈消费者等行为。给中医药养老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
总之,中医特色的高端养老旅游,以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走出一条集养老、保健、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特色养老服务之路,将中医文化渗透到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疾病防治及家庭养护等各个方面,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药养老旅游真正的实现养生享老,在养老的同时养生,在养生的同时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中医药+养老旅游的模式新开启不久,必将引起一翻浪潮并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天馥.传统中医养生保健与养老产业相结合的研究[J].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5(04):35.
[2]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3]六区试点中医药养老.北京晨报,2016-9-8.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商业存在;贸易壁垒
与传统中医的诊疗服务不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容易为东道国成员所接受,因此,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在市场准入方面遭遇了诸多贸易壁垒。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概述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模式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主要有四种: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中,其服务提供模式往往不是单一的。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商业存在日益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主力军,成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海外得以长久存在的主要战略支撑。
(二)市场准入面临的非关税壁垒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进入本国的条件、门槛和制度。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一国为保护本国的服务市场,通常会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措施,消除或降低对本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限制。
(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养生保健开始越来越关注,再加上国际上“回归自然”浪潮的兴起,中医养生保健在世界范围内正备受瞩目。现阶段,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在商业存在模式下有以下特点:1.服务机构数量有限: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是传播中医保健服务的有生力量,但是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数量有限,能够走出国门的中国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更少。规模相对较大,如瑞士莲福中医药集团,在瑞士和美国开设了21家连锁医疗中心,开展针灸,推拿服务,并创建“联中药厂”为其所属诊所提供重要保健品和养生药茶。这样的机构并不多见。2.从业人员输出规模小:近年来,世界中医学联合会和瑞士中医集团、洛桑中医诊所、欧洲中医基金会以及阿曼苏丹国开展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等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一些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医人才派出渠道。总体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从业人员输出规模较小。
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壁垒问题
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决定了其壁垒表现形式只能是非关税壁垒,一方面是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对从业人员资质及其跨国执业方面的法律规制。
(一)市场准入壁垒
以澳大利亚为例,目前澳大利亚有5000多家诊所,其中中医诊所比较少。中医保健、针灸等是西医从业人员的辅助治疗方式,目前有3000个西医诊所内设立针灸治疗项目。澳洲政府近年来通过语言、专业对中医、针灸师开始启动注册,限制了相关保健医师从业资格,影响了一些中医诊所的正常营业。
(二)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壁垒
1.澳大利亚对中医养生从业人员市场准入限制:作为“补充医学”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近年来在澳大利亚受到了一定限制。据统计,澳大利亚约有4500名针灸、中医师,虽然中医针灸服务在澳洲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自2012年7月1日开始,澳洲通过对境内的中医、针灸师颁发许可证来限制医师的行医范围和对象,这使得近90%中医难以在澳洲独立行医。澳洲医学会对上千名会员统计,目前通过注册者仅为13%,有条件注册者为87%,其中限制注册者为25%。对中医、针灸师的法律限制将阻碍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在当地医院、诊所的执业。2.美国对中医养生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限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美国是补充和替代医学(以下简称CAM)。近年来,美国接受CAM治疗人数正逐年增加。据调查1997-2002年5年间,CAM疗法呈稳步增长趋势,最长用的有肌肉松解疗法(14.2%)和按摩疗法(7.4%)。随着中医保健在美国市场的不断升温,美国各州开始针对中医保健医师的从业资格进行一定考核。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44个州对针灸师通过按期完成继续教育学分的方式颁发针灸执照。美国成立的东方医学资格认定委员会,对相关中医保健从业人员资格进行认定管理。这些管理活动对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构成了间接限制。
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壁垒在GATS框架下的分析
在GATS框架下,服务贸易的两道关卡是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者联系紧密,市场准入是适用国民待遇的前提,国民待遇又是市场准入的保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主要是“开业权”和服务提供者资格的问题。
(一)市场准入
在商业存在服务模式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限制服务机构设置和限制服务提供者资格及流动等。前者主要表现为设置较高的门槛或限制开业权等。这种壁垒涉及到养生保健服务提供商在本国的存在及允许参与的程度;中医养生保健外籍雇员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主要为对从业人员入境手续和就业许可方面的限制等。为了减少贸易壁垒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GATS限制成员方在服务贸易中设置市场准入方面设立壁垒。市场准入在GATS并非一般性义务,而是根据承诺表承担特定的义务。具体到健康保健服务领域,一成员方在市场准入方面所做的承诺,涉及到该成员方是否允许其他成员的健康保健服务和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服务市场及进入程度问题。合法管理与市场准入壁垒有时候难以区分,构成市场准入的主要障碍。非关税壁垒通常规定在各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性法规之中,并且经常以合法管理的名义出现。以澳大利亚为例,对中医保健服务人员进行从业资格管理,影响到了从业人员的正常执业。看似合法的管理措施,使得近90%中医难以在澳洲独立行医。如此大比例中医保健从业人员的失业,也很难说不是澳洲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从业人员设置的贸易壁垒。
(二)国民待遇
与市场准入相同,国民待遇也不属于GATS成员国的普遍义务,而是特定义务。各成员国须在自己承诺开放的健康保健服务部门中给予外国保健服务和保健服务提供者以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方面的壁垒主要体现为服务主体进入一国市场后采取的限制措施。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领域,表现为对保健服务从业人员的歧视性措施。例如,征收更高的税费,以及对外籍保健从业人员要求更高级别的专业证书等。
四、减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壁垒的对策
(一)加强国际谈判减少壁垒
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减少贸易壁垒是关键。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在GATS框架下,扩大各国具体承诺义务来限制健康保健领域壁垒,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求国际法方面的保护,通过国际条约保护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1.通过谈判扩大成员方具体承诺:按照GATS的规定,一个成员对市场进入的具体承诺,均需经过谈判,逐项列入“具体承诺表”中。具体承诺是成员方按不同的服务提供方式,就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及其他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在服务部门或分部门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所做的承诺。例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主体资格的认定方面,鉴于实践操作中承认服务提供者资格的复杂性,如涉及保健机构从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问题,GATS规定可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解决或成员自行单方面宣布完成。因此,在GATS框架下,加强成员各方之间的双边或者多边谈判,有助于确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主体资格的统一标准,扩大各成员方在中医养生保健主体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义务。2.通过谈判加强国际立法:中医养生健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国际法律层面予以支持和保护,可以通过签署多边国际条约、诸边国际条约或双边国际条约实现。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签订了大量的双边、诸边贸易和投资条约。我国各主要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国际重要谈判和条约中,有意识地通过条件互换或其他形式,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进入其他国家开辟合法通道。
(二)积极推进中医养生保健国际服务标准建设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减少各国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需要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明确、统一、确定、可验证”的服务标准,成为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国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标准体系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企业应团结一致,推动有关国际标准的出台。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中医养生保健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中医养生保健国际标准体系的制定,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建立国际标准,消除分歧。“一带一路”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国际谈判和标准制定带来了契机。在中国与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国的双边谈判中,签订了新的中医药合作协议;通过各国谈判协商,国际标准化组织《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的国际标准。中医养生保健国家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各国及区域间的双边及诸边谈判中去,为确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努力。
综上所述,在商业存在模式下,解决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法律问题,需要中医药界和法律界、政府和民间、外交和经济部门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杨逢柱 王 芳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文迪.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世界中医药.2009(2).
[2]黄建银.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国际服务需求曲线模型.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中医研究.2013,26(7).
[4]刘薇.WTO对法律服务贸易的规制及中国应对.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木泉.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木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