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改变饮食习惯的技巧
人们往往有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口味重、食用油消耗偏多、嗜酒和吃零食等等,糖尿病患者如有这些习惯则会严重影响到饮食治疗的效果。如果要求患者突然改变长时间形成的习惯,患者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而最终放弃饮食控制。因此,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原有的一些习惯来适应饮食治疗。下面以改变口味重为例介绍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技巧。
口味重是食盐消耗多的一种表现,这对血糖的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十分不利。因此,糖尿病病友首先要了解减少食盐摄入的重要性。然后要知道自己每天消耗了多少食盐:简便的方法是记下新打开包装的食盐重量、启用日期、每日就餐人数,待这一包食盐用完后,便可计算出每天每人平均食盐消耗量了。如三口之家,基本都是在家就餐,12天消耗了一包净重500克的食盐,那么每天每人平均食盐消耗量就是:500÷(12×3)≈14克(健康饮食要求每天人均消耗食盐应小于6克)。最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减盐计划:一般每个月按照每天减少1~2克食盐量为目标,大约经过3~5个月的时间,便可将食盐的消耗量降至健康饮食要求或接近水平,即每天食盐消耗量在6克左右,而没有产生任何不适。
减少烹调油用量、克服酒精嗜好和喜吃零食等习惯均可采用类似方法,这里不一一赘述。
2.烹饪食物的技巧
在糖尿病饮食中,对用于烹调食物的调料如盐、味精、酱料、油、糖等的用量是有严格限制的,许多病友由于不懂得灵活运用烹调技巧,即使严格控制了主食,这些调料的使用却很难控制到位,这里给病友简要介绍控制盐和烹调油等调料的食物烹饪技巧。
为了达到菜肴少脂、低盐、无糖的要求,烹调方法应以氽、煨、炖、水煮、清蒸、涮、熏、泥烤、蒸瓤、拌等方法为主,尽量少用煎、炸、红烧、爆炒等耗油多的方法,也不宜采用糖醋、糖渍、拔丝和盐腌、盐浸等方法。
氽、炖、蒸、拌等烹调方法,一般用油量较少,有的可完全不用油,同样能使食物味道鲜美。例如,清蒸鱼,仅放少许油即可,即使不放油也不影响其味道。凉拌海带、黄瓜等,只要把其他调料配好,不放油或仅滴几滴香油即可。
低盐菜的制作要点:①不选用含钠高的食品如用盐腌制的鱼、肉、蛋、蔬菜及豆制品等;②不选用盐多的烹饪方法如卤、暴腌、做汤等,而烤和拌等方法则用盐较少;③用香、酸、甜味(甜味可用非糖甜味剂)代替咸、鲜味;④选用盐较少的一些食物如南瓜、红萝卜、西红柿、黄瓜、韭菜、鲜豆类等。
糖醋、糖渍、拔丝等烹调方法因使用较多的糖,糖尿病患者是不宜使用的。在凉拌菜中也应尽量避免使用糖作调料。
3.克服与家人饮食矛盾的技巧
“缺油少盐”是糖尿病饮食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与现在多数居民放任自由和单纯追求口味或美食的饮食习惯存在较多的矛盾。为了克服病友与家人之间的这一饮食矛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努力。
(1)全家人一同学习饮食与健康的知识。糖尿病饮食中烹调油一般都少于25克,同时要求食盐不超过6克,这与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要求每日烹调油和食盐消耗量是一致的。问题是多数人对这些要求的意义不十分理解,以至在日常饮食生活中烹调油、食盐的消耗远远超过了25克和6克。如果要他们突然改变多年形成的油多味重习惯是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饮食习惯对健康的不利。如果通过您所掌握的有关健康饮食知识的言传身教,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逐步适应后,您与家人同吃一锅菜(您只控制食用量)的时候也就快到了。
(2)使“厨师”成为“营养厨师”。许多病友在家里并不做饭,日常饮食完全由妻子(老伴)或儿女、保姆安排,他(她)们理所当然地成了您的“厨师”。在这种情况下,除您自己要掌握相关饮食营养知识外,还要想方设法使您的“厨师”也懂得有关糖尿病饮食控制知识和烹饪技巧。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与您的“厨师”一起定期去咨询营养师,使他(她)逐步成为“营养厨师”。有了“营养厨师”的操劳,您与家人之间的饮食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全家人也都将从“营养厨师”那里受益良多。
(3)适当开小灶。尽管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与家人同吃,但有时因烹调方法所限会对饮食控制不利,如红烧肉、油炸鱼、糖醋排骨等对严格控制饮食的患者不适宜。这时要考虑为患者特别加做一两个菜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小灶。
糖尿病患者饮食技巧还有很多,以后我们会陆续介绍。只要病友们多学习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在生活中用心体会,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治疗窍门。
专家简介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 控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33-02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杀手。由于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目前糖尿病防治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这5个方面相辅相成,被誉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饮食要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饮食过量是血糖不能达标的重要因素。所以,对糖尿病人饮食要进行控制和指导。本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的目的、饮食要点、饮食误区、正确的饮食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 饮食控制的目的
1.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1.2 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1.3 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2 糖尿病人饮食要点
2.1 轻型病例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在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2 饮食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2.3糖尿病人的饮食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2.4科学地安俳好主食与副食,小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 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3 糖尿病人饮食误区
3.1 盲目强调吃粗粮和糖尿病食品:糖尿病人的饮食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经过人体内的吸收和转化同样可以变成糖分。病人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而不控制总热量和保持均衡饮食,这是很危险的。
3.2 饮食控制已非常严格,可以吃点零食充饥:有的人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但又不敢吃饼干、水果。认为花生、瓜子等食品不含糖,吃点没关系。但是瓜子、花生含糖低,但含脂肪高,100克花生所含的热量=200克馒头,脂肪在体内可变成糖。
3.3 不再吃甜食、水果:糖尿病应忌含蔗糖、葡萄糖的食物,蛋白糖、阿斯巴甜、木糖醇、糖精等甜味改进剂对于改进食品口味来说比较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水果的甜度由果糖来决定,而果糖代谢不依赖胰岛素。
3.4 可以适当烟酒:酒类每克中含l4.64千焦(3.5千卡)热量,为高热量食物。过量的酒类可以发生高脂血症或造成代谢紊乱,使肝脏负担加重。饮酒后进食主食量减少,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减少,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吸烟影响微循环,容易导致糖尿病足,故提倡戒烟。因此,正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患者,要严禁饮酒,同时积极戒烟。
3.5 糖尿病人不吃主食:有些人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重要的是控制饮食,而控制饮食是以控制主食摄入量来达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葡萄糖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若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由于脂肪酸产生过多,常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
4 正确的饮食方法
4.1 适当控制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250-3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克。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山药、莲菜、粉条、粉皮等,如果食用可相应减少主食量。待血糖下降和尿糖加号减少后,也可适当增加主食25-50克。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4.2 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晕、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订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4.3 糖尿病人每天进餐的时问.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不吃零食,戒烟、忌酒。
4.4 中老年糖尿病人及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在饮食中还要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应少吃或不吃,鸡蛋每日最多不超过两个。
4.5 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4.6 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糖尿病人不要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食物易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4.7 病人与家属要学点营养治疗知识,基本掌握常用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尤其足含糖量。同时,要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可以少吃,哪些食物是禁食,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懂得营养价值相等食物的互换法。
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其中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更高,饮食控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干预方式。饮食控制是长期而动态的过程,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知识层次及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准确对待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提高患者饮食控制的依从性,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饮食方案,饮食控制方法实施成功的关键。
总之,要根据糖尿病人的特点对其饮食进行控制和指导,这样才能够达到控制糖尿病降糖的目的,使糖尿病人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食,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懂得营养价值相等食物的互换法。运用多途径干预血糖的控制方法,才能血糖持之以恒,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米智慧,贺美香,金瑞明,耱尿病人的饮食治疗[J],攀枝花学院院报,2003年6月第2O卷第3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3.3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3.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4.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记忆力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食品科技协会营养支持委员会理事,中国酒店协会美食营养顾问,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营养膳食推广工程专家顾问团顾问。
最近几年以来,排毒(detox)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苹果餐”、“柠檬水”“红薯餐”之类号称排毒的食谱也不少。可是,毒从哪里来,又从哪里去,什么样的方法能排什么样的毒,理解上却是相当混乱的。
其实,排毒本来就不是个严谨的科学词汇。这个“毒”,包括了肠道中残渣被腐败菌发酵产生的毒物,包括了人体代谢中产生的废物,也包括了空气、水和食物中引入的污染物质。人体的排毒途径,也不仅仅是肠道,还有肾脏、肺和皮肤。甚至眼泪和经血,也可以成为排毒的方式。
严格来说,各种物质无不“有毒”。蛋白质是建设人体的基石,但过量时便成为“毒”;铁元素是血液运氧的核心,但摄入过量也是“毒”。要想远离“毒”、减少“毒”,归根到底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不合理时,为了亡羊补牢,人们才会格外重视“排毒”。
例如,蛋白质食物摄入过多,代谢中会产生尿素这种废物,它可以通过尿和汗液排出体外,因此,对于经常大鱼大肉的人来说,多喝水,多运动排汗,都会促进“排毒”。同样,动物性食物过量,还会导致肠道中含蛋白质、脂肪的残渣增加,促进大肠的腐败菌增殖,增加有毒发酵产物,这时候多吃些富含纤维、低脂肪低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帮助大肠打扫卫生,也让身体的消化系统放放假,获得修养生息的机会。
人们所最熟悉的“苹果餐”,道理正是如此。苹果的蛋白质含量极低,不足0.5%;其脂肪含量则只有0.2%左右,完全没有胆固醇。吃1公斤苹果,得到的脂肪只有2克而已。所以,它能够极大地减轻消化系统的压力,也不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负担。
日常食物中含盐分往往过多,而苹果含钠仅有0.002%,其中富含钾,可以调整膳食中的钾钠比例,又大大减轻了肾脏的负担。此外,苹果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果胶,连皮吃更可获得纤维素,对清理肠道很有帮助。所以,在久吃大鱼大肉之后,偶尔来一次苹果餐,算是不错的养生做法。
当然,苹果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换成草莓餐、猕猴桃餐、木瓜餐等,也未尝不可。只是苹果价格低廉,四季常备,饱腹感强,性质平和,无需烹调,方便快捷,而且能够适应绝大多数人的口味,故而苹果餐在世界上最是广为流传。
可是,一个月一两次的“排毒”美食,却并不能成为健康的主食。身体的维护,毕竟需要相当多的营养成分,而苹果乃至其它水果并不能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其中的钙、镁、铁、锌等元素少得可怜,没有维生素A、D,B族维生素含量实在太低,根本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柠檬水也好,黄瓜番茄蔬菜汤也好,都有同样的问题。红薯的能量高一些,B族维生素也高一些,但营养素仍不全面。
所以,把偶尔为之的“排毒餐”当成长期实施的减肥法,其结果必然是营养不良和健康损害。N天排毒餐之后,恐怕得到的并不是因“排毒”而带来的清爽红润面容,而是面色憔悴、体能萎靡、身体浮肿、月经不调、记忆下降的结果。
人毕竟不是神仙,也不是吃水果蔬菜的小虫,每日三餐中的多样食物必不可少。多喝水、控制食量、少吃油腻食物、一荤配三素,并经常健身流汗,才是日常排毒的根本。忘记这些要点,一味依赖“排毒餐”,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关键词】高血压;饮食控制;误区;要点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控制在患者病程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具有重要意义,不管高血压患者是否采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遵循科学合理饮食习惯都是患者控制血压波动的关键基础。实践研究可以发现,高血压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能够有效避免血压波动情况,帮助患者调剂异常机体代谢,避免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其它严重并发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并显著提升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一、高血压患者认知差异和饮食误区
(一)认知水平差异较大
高血压常在中老年群体中好发,而中老年患者一般理解力和记忆力较差,且患者之间文化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患者由于能够正确认识到良好饮食习惯和均衡膳食搭配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意义,因而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饮食相关知识讲解时患者能够接受并认真遵守。在对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可以从高血压诱发原因、加重因素、疾病特点等方面进行讲解,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从而促使患者主动进行饮食控制。而针对一些文化认知水平较低的患者,由于其难以正确理解高血压的病程特点等,因此在针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应重点从高血压具体危害入手,如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出现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以此来让患者树立饮食控制意识。
(二)存在饮食控制误区
中老年饮食控制中存在三大主要误区:①单纯认为饮食控制便是饥饿疗法。其实,高血压病饮食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均衡患者膳食营养,让患者能够保持正常体重,当并非是严格控制患者进食[1]。倘若过度控制食物摄入,会造成患者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促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造成患者出现酮症;②错误以为只要加大降压药物服用计量,便不用进行食物控制。然而事实确并非如此,这种误区会增加患者各种药物中毒或各种副作用的发生概率;③只要定期使用降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便不用进行饮食控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需要建立在饮食控制前提上,倘若不进行饮食控制,会造成患者血压波动幅度增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二、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保健措施
(一)科学控制食盐摄入
摄入过多的食盐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这已经成了高血压患者的一项基本常识,因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但是过度控制食盐摄入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代谢异常,使得机体内血浆渗透压出现降低,从而造成体内细胞水分流失,导致患者发生水肿,严重时还可发生低渗性脑病。世界卫生组织在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基础上将正常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之内,而结合我国居民体质情况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保持在3g左右。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其日常饮食上应尽量保持清淡,避免使用食盐含量较高食物,如腌肉、咸菜等。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对一些因劳动或药物等原因造成机体排泄量大于正常排泄量的群体,由于排泄过程中会带出较多钠盐,因而在饮食上应适当增加食盐摄入,以免出现低钠血症。
(二)严格控制脂肪摄入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不仅要控制食盐摄入,还应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这也是高血压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血压的需要重点遵守的项目[2]。研究表明,倘若可以连续四周以上时间严格控制脂肪摄入,或是将正常总热量摄入减少到原基础的四分之一,可以起到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但因人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所以降压效果也各不相同,男性可降低大约12%,女性相对较低,通常只能在原血压上降低5%。所以,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日常饮食上应可能减少脂肪、特别是胆固醇的摄入,避免过度食用一些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食用油可以用菜籽油、花生油或豆油等植物油来代替动物油,此外植物油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可以起到软化血管、避免高血压患者血管破裂发生的功效。
(三)补充适量的钾和钙
高血压患者应适当补充钾盐,食用一些钾含量较多的食物,一般来说新鲜的蔬菜水果中钾的含量相对较多,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菠菜、土豆、蘑菇、海带、紫菜、油菜等,常见水果主要有苹果、香蕉、桔子等。另外,临床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钙具有抑制血浆肾素活性的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活跃程度,进而促进机体内钠的排泄,起到一定降压作用。同时,高浓度的钙还具有抑制人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使得高血压患者血管松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补充适当钙对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钙含量较多的食物便是牛奶,通常牛奶量与其能提供的钙含量比例为1:1,即100ml的牛奶能提供100ml的钙,另外还有鸡蛋、鱼、水果等也含有大量钙。
(四)补充适量的蛋白质
高血压患者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保持在每千克体重摄入1g为佳,通常日常饮食中鱼、鸡蛋、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3]。一般来说,豆制品能够起到的降压效果明显不如鱼类,但多食用豆制品可以避免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由于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使用的豆制品原料存在质量问题,生产的豆制品中劣质蛋白质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避免这种隐患,高血压患者在豆制品食用上应以优质蛋白质为宜。另外,通常来说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且动物蛋白品种相对较多,因此高血压患者可多食用鸡肉、牛肉、鱼肉等。动物蛋白中由于含有较多蛋氨酸和牛硫磺,这些物质可以起到排钠的作用,减少钠盐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并且动物蛋白中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降固醇的功效,能够避免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长期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仍旧在延续,成为了诱发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上,除了要积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外,还应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行动起来,将健康饮食理念融入到治疗中、融入到生活中,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概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琬.200例高血压患者合理饮食方式的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