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提高我校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依据《xxxx系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预警响应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从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四级,红色为最高级别。
对应预警等级,实行四级响应。
(1)当蓝色预警时,启动Ⅳ级响应。
(2)当黄色预警时,启动Ⅲ级响应。
(3)当橙色预警时,启动Ⅱ级响应。
(4)当红色预警时,启动Ⅰ级响应。
二、预警响应责任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教育局通过教育办公平台、微信公众号等途径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提示,启动(调整或解除)本校的应急预案。
三、应急措施
(一)Ⅳ级响应
根据天气情况减少组织户外运动。倡导师生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方式出行。倡导学校在建施工工地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工业和扬尘污染的排放。
(二)Ⅲ级响应
1.停止户外课程及活动。倡导师生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方式出行。
2.停止学校在建施工工地作业,各类堆放的散体物料全部苫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三)Ⅱ级响应
1.停止户外课程及活动。倡导师生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方式出行。
2.停止学校在建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各类堆放的散体物料全部苫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四)Ⅰ级响应
1.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等防护措施。
2.及时预警通知,通过各种渠道(公众号、微博、家长微信群、电话、短信等)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因未接到停课通知到校学生的看护工作,并及时联系家长,保证学生安全。
3.停课期间,学校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可参考的合理化学习建议;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示家长对孩子进行在家生活和安全教育。
4.停止所有学校在建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各类堆放的散体物料全部苫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5.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除必须坚守的岗位外,教职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保证通讯畅通;
6.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应急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盯守,安排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带班。
四、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工作职责
1.办公室负责接收上级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负责信息报送及有关协调工作。及时通过学校各种媒介(公众号、微博等)预警(调整、解除)信息。当接收Ⅰ级预警时,要及时召集领导小组开会部署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2.德育处负责做好学生日常的自我防护安全教育;当Ⅰ级预警响应时,要部署年级组长、班主任通过家长微信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将次日(或当日)全天停课安排告知学生和家长,预警解除后,要及时通知学生复课。
3. 教务处根据预警级别,减少或停止学生户外运动,组织学生在室内上好体育课或开展体育活动,并通过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当Ⅰ级预警响应时,要部署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对在家学习的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学习建议与指导。及时开通校园网、班级博客、微博、公众号等相应平台,为家长提供学生在线学习指导,并提示家长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做好学生看护,保证学生在家安全。
4.总务处根据预警级别,对校园内的施工工地进行洒水或停止施工。
五、附则
(一)本预案由xxxx制定并负责解释,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460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多次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辽宁省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要求,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治理效果,但是重污染天气在冬季期间依然频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较重。如何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空气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当前该省大气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2]。
2辽宁省重污染天气现状
辽宁省是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建成并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监测数据统计2014~2016年期间全省共计发生重污染天气451天次,其中供暖期发生391天次,占比86.7%;非供暖期60天次占比13.3%。辽宁省冬季取暖期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期,发生频率是非供暖期的重污染天数的6.5倍;2014~2016年全省重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占比90%、可吸入颗粒物(PM10)占比6.9%、臭氧(O3)占比3.1%。根据近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辽宁省的冬季取暖和春季沙尘造成了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季节性特征,特别是取暖期不利气象条件、受外源输入型污染与本地污染源叠加更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污染重的重污染天气过程[3]。
3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存在的问题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方面,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和修编完成了两版省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体系。2014~2016年间全省累计启动应急预案75次,在APEC、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的环境空气保障工作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3.1预警预报能力急需加强
目前,辽宁省已建成省级和沈阳、大连市级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外预警预报信息。其余12个市也相应的建立了预警预报系统,但很多未形成真正的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和体系。由于预报能力和经验有限,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报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出现“预警失误”、“滞后响应”或“提前结束响应”等问题[4]。
3.2责任部门责任未有效落实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急响应的内容根据不同等级包括限产停产、车辆限行、学校停课等一系列措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在辽宁省近3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实践来看,有的地方存在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现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责任部门未有效落实相关责任。
3.3预案响应实施的监督和后评估制度不足
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对应的是相应级别的应对措施。目前,该省的重污染应对工作中,重在对预警预报的形势研判和是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等的监督。虽然该省建立了现场督导组现场督查制度,但是对应急响应的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的后评估的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欠缺。各市每次的应对相应措施效果和实施后评估都主要以工作总结形式为主,缺乏好的量化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部分城市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相对较低。
3.4预警信息时效有待提高
从近年的工作实际来看,预警信息涉及诸多中间环节,比如应急预案的启动一般由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传真或是短信指令的形式发送给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再根据自身的职责传达给相应的部门执行预案响应措施,这样的中间环节就容易出现遗漏和滞后情况,影响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时效。此外,对公众预警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有的缺少应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对公众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等内容,其时效、覆盖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和引起社会舆论、谣言等不良反应。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预警预报工作
加强完善全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好技术支持,提高省级和沈阳、大连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对各市做好技术指导。同时要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基础性工作,开展全方位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源清单,建立排放源清单的动态更新及维护机制,确保污染源数据的连贯性和时效性[5]。注重培养专职预警预报人员,加强环保、气象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率。
4.2强化政府主导和应急预案体系衔接
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切实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分工和主要责任人,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响应措施逐一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预案体系衔接,细化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4.3科学论证,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
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做好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专家库,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响应等方面和每一次发生的重污染过程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6]。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和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响应调控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精准治理雾霾。
4.4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后督察
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要求,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根据各地重污染天气的预警预报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情况,加强对重污染天气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落实工作情况实施后督察,对工作中履职不力的个人和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以确保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响应措施落到实处。
4.5加强信息公开
针对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容易发生负面的社会舆论。要加强信息公开宣传工作,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预报信息、采取的工作措施和流程、工作效果、防范措施等信息,要通过各种媒体及时给公众,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客观和及时的报道把控社会舆情,避免谣言造成不良影响。
5Y语
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短期内辽宁省整体大气环境不能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对大气污染物的“削峰减频”的有效抓手,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落实,对改善整体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郜会青.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7):98~101.
[2]马寅,曹兴,薛丽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现状及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 2017 ,31(18):7~9.
[3]张晓峰.辽宁省大气污染特征浅析[J]. 农业与技术, 2016 (13):137~138.
[4]杨岚.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应急管理, 2016 (1):44~45.
进入11月后,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消融的降雪使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回暖,导致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
污染物持续积累,造成本次大范围的严重区域性污染。
北京市环保局11月30日在官网上解释称,区域内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排放,特别是前期的降雪降温过程,导致区域用煤采暖大幅增加。同时,静稳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道路拥堵加剧,燃油效率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也显著增加等导致霾天加重,迟迟难离。
人们的情绪普遍受到重霾影响,不过,没有像往年那样苦苦追问污染原因,微信、微博上很多网民在质问:连续多日重度雾霾,为何不启动红色预警?
一些专业人士亦抱有此看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告诉《财经》记者,北京市本轮雾霾未启动红色预警,令人匪夷所思。
《财经》记者调查获悉,这波雾霾的预警,经过了气象部门、周边省市、国家空气监督总站等各方面的充分会商。对于预警与实际污染水平的差距,中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雾霾研究专家表示,当前北京环保部门空气质量预报者的压力很大,既有技术层面的局限性,又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红色预警顾虑
11月27日凌晨,除了北京市环保局解释的原因,再加上受区域污染输送影响,北京上空大气污染物迅速累积,到早8时,城六区的PM2.5小时浓度急速上升至198微克/立方米。当日14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到16时,全市空气质量整体处于5级重度污染水平;29日10时,黄色预警被提升至橙色预警,这也是今年首个重污染橙色预警,上次启动是2014年10月。
按照2015年3月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下称《预案》),启动橙色预警的条件是“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72小时)”。
所谓重污染,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200以上。
北京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解释橙色预警称,据27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对空气质量趋势的研判,预计29日扩散条件会出现好转,达不到重污染程度。
预报为4级中度污染,从而达不到启动最高级别红色预警的条件――“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
根据预报,12月2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因此已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持续72小时以上”的条件。
然而,空气质量恶化的情况出乎官方的预料。29日下午4点,虽然西北部达到2级良水平,可城六区仍然糟糕,PM2.5浓度为172微克/立方米,处在5级重度污染水平;而西南部334微克/立方米,维持在6级严重污染。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环保部方面表示,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自11月27日凌晨开始,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并持续近110个小时,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由此可见,环保部门在研判过程中,低估了29日的空气污染程度,以至未能及时启动红色预警。
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目前,针对3天以上甚至更长期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是个世界难题。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在日常一般会提供临近4天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报,而精确的分区预报只提供当晚和第二天的。
一位北京市环保局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为什么难以准确预报大气质量:预报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与人的脸色,前者决定了扩散条件,后者决定了排放量;本来老天爷的脸色就很难搞定,人为的排放就更难预测了。
虽没启动红色预警更多是技术原因导致,但也存在其他方面的考量。上述中科院专家说:“这两年整个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为治理雾霾下了很大功夫,也有很多成效,只是几次不好的天气拉低了公众的整体感受,从对PM2.5的监测来看,今冬整体空气情况会优于去年,从2013年开始,都是逐年变好的。”
问题是,2014年全年都没有一次红色预警,如果在2015年冬季刚开始就启动一次,北京市、甚至整个华北地区这两年治霾的功劳与努力就会大打折扣。
上述中科院专家分析,有关部门也因此在决断红色预警时非常谨慎,毕竟低估雾霾水平比报高估污染程度带来的影响的风险更小。
前述环保官员则表示不理解,“难道一开红色预警就否定了北京市,甚至京津冀这两年治理雾霾的成绩了?让我决定的话,肯定得开红色预警,至少不能让学生上课,机动车也得停一半”。既然设置了最高等级的红色预警,当达到触发条件时,不应该有过多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考量,而应该以公众的健康安全为首要考量因素。
“技术与数据应该纯粹一些,简单一些,不能为其他考量所左右。”这位前官员称。 触发条件会调整吗?
事实上,由于低估未来的雾霾发展情况,预测结果偏低,导致红色预警未能及时的情况,这不是第一次。
此前北京执行的是《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在此版本中,红色警报的触发条件,为“未来3天将持续出现严重污染”。其中,严重污染指AQI在300以上,比现在的门槛更高。
《财经》记者查询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2月14日、15日、16日三天,AQI数据分别为333,431,343;当月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六天, AQI皆超过300。显然,当时北京已两次触及红警线。
当时,也有公众提出质疑,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姚辉的回应与这次的解释如出一辙:即预测将交替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所以没启动红色预警。
北京市在建立预警机制时,多位来自中科院与中国环境科学院以及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接受过咨询,已经考虑到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的局限性。上述中科院专家分析,在短期内要提高预报能力不太现实,只能先出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待技术成熟以后再做调整,“目前来看,还不到调整的时候”。
实际上,中国建立城市空气重污染预报预警体系才刚起步。2013年5月,环保部印发《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各县级以上城市据此制定应急预案。
该指南明确了大气重污染的预警分级指标,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预警颜色分别对应橙色和红色。而且规定应急响应程序,可以按照实时监测的AQI指数值启动,或者根据预报预警情形提前采取响应措施。
也就是说,触发条件是大气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即AQI大于300,即可启动。但北京在制定自己的预案时,增加了“连续3天”,提高了触发门槛。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北京启动雾霾红色警报的触发条件过高,在正式《预案》中,规定AQI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连续3天”的要求予以保留。
然而,至今北京一次红色警报都未发出过。反倒是雾霾压力比北京轻的上海、南京等城市,都过红色警报。
不过,有些城市在随后修订了重污染天应急预案,主动提高了红色警报的触发条件。如南京将红色预警的标准,从原先的“PM10或PM2.5超过300”变更为“AQI超过450”。合肥市更是规定,当全市总体AQI日均值大于500时,且气象预报未来两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才红色警报。启动门槛都高出一大截。
“按照现在的标准,几乎是永远发不出红色预警了。”贺泓悲观地表示,北京的雾霾红色预警应该重新调整,降低标准。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红色预警的启动上,还是应该比较审慎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就对媒体表示,如果预警的门槛过低,高估了当地的空气质量水平,而导致预警频频启动,必然对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干扰,也失去了“应急”的本意。 红色预警意味着什么?
启动不同颜色的预警,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主要是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应急措施和强制性应急措施三个类别。
黄色预警的强制性应急措施,为停产、停工等。橙色预警的应急措施增加了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等重型车辆禁止上路行驶等。 王斌表示,橙色预警已包括大量强制性减排措施,只要认真落实,减排力度一样很大,而对市民日常生活影响更小。
红色警报代表着政府启动了一种极高等级的应急状态,全社会都要随之进入应急状态应对灾难。以北京为例,如果启动红色预警,就要实行全市范围内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车辆总数的30%、中小学停课、工业企业停限产范围扩大、公车停驶等举措。
这些措施的施行,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预测者不敢轻易断言。背后的政治经济账,也非气象环保部门所能定夺。
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市应急委、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空气重污染预警的和解除。
今年一季度我局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完成了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汉江__段“水华”事件的应急工作、潜江市汉南河累积污水过境我市的应急处置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指挥下参与了我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分别是1月10日沙湖镇__市红橙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火灾和3月13日沪渝高速货车起火应急处置工作。我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都能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监察、监测人员赶到现场,科学应对,成功处置了应急事件,没有衍生为环境事件。
(一)抓好源头治理,履行管理职责。
春节期间,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做好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为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我局下发了《 关于开展2016年春节期间化工行业环境安全大排查活动的通知》,组织市安监局、市经信委、市消防大队分三个工作组对我市52家涉危、涉化、涉重的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随后我局工作人员加强了督查力度,确保排除环境安全隐患,夯实应急工作基础。
(二)深入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织环境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综合能力和水平。
3月初我局召开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关于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仙环委会办[2016]1号),就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名单、咨询机构及所需资料、具体时间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稳步推进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我局督办企业主动开展应急演练,1月26日在键鼎(湖北)电子开展了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局正在筹备2016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综合演练。
(三)加强应急值守,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12369环保投诉电话值班管理,严肃值班纪律,确保12369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我局明确了“两节”期间、“两会”期间等重要时段的值班纪律,加强督查,要求对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投诉和突发性污染事故,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当日带班领导和带班人,由带班领导通知各大队、环保站和分局及时到现场处理,接警后各大队、环保站和分局工作人员必须出发,30分钟内必须到现场,切实树立环保局的对外形象。
一、适用范围
(一)本《预案》适用于内发生的重、特大突发性污染事故,包括:
1、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污染事故。
2、因意外生产事故造成的污染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事故。
4、放射性污染事故。
5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污染事故。
(二)重、特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等级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确定。
1、重大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污染事故:
(1)由于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2、特大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污染事故;
(1)由于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事故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政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