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生态旅游;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140-03

生态旅游(Ecotourism)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至今,其定义和旅游对象以及实现过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生态旅游实践中,它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理念:保护、负责任和维护社区利益,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的独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生态旅游”一词在旅游行业滥用,使大家感到生态旅游是一个很虚的东西,难以落到实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产品也无所适从。在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呼声下,低碳旅游概念诞生了。业内专家学者认为,低碳旅游的提出,是发展生态旅游理念的一种实际行动响应,是将生态旅游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

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实践与理念出现偏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态旅游的概念开始传入我国,并很快引起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经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产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更是对生态旅游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其中,不少人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自然、使用自然资源上,一些旅游经营者缺乏环境意识和专业能力,急功近利,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帜只为获取高额利润,很多地方用发展大众旅游的思路来发展生态旅游,在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正是这种对生态旅游发展缺乏规范和标准,造成了很多地方的环境破坏,出现了“生态旅游”成为“生态杀手”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说与我国目前没有从综合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个统一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旅游认证指标体系,使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实现其对自然和社会负责的承诺是有直接关系的。

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检验标准、生态旅游景区的评价指标及判别标准、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包括环境、经济、文化、社区、伦理、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有过研究和探讨,但在这些研究中尚未出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也没有加入对生态旅游真实性判断的研究。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无论是资源价值的评价还是区域开发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属性探索和开发研究的初期概念辩争阶段,缺乏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功模式和案例。

二、低碳旅游:实现生态旅游的一种可量化路径

(一)对生态旅游内涵的诠释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生态旅游是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的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游览,目的是享受和欣赏自然,促进环境保护,旅游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小,但又能给当地居民提供社会经济效益。它强调的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知识,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维护社区经济利益。但对于游客来说,游客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形式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不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破坏,应该说我国的景区管理者目前还没有给游客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和衡量的标准,所以说,生态旅游更多是在理念上对游客的一种指导。低碳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碳经济理念为基础,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它的内涵是:运用低碳技术和推行碳汇机制来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低碳旅游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强调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低碳化,通过对各个环节碳排放量的计算,让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可以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采取怎样的旅游方式能够减少碳的排放,不会涉及像生态旅游一样有关于对旅游资源、对象和过程的争议,而且突破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规模的限制。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是一种措施,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诠释了生态旅游内涵。

(二)对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的诠释

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但低碳旅游却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对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的一种行动响应,是将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生态旅游着眼于“生态”,即“自然旅游”,强调旅游发展中“资源的原真性”,倡导通过更少的人为干扰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低碳旅游则着眼于“低碳”,强调“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强调旅游各个环节运用低碳技术,建设低碳旅游吸引物,建构低碳旅游社区,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环境。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导向下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提倡通过各种低碳技术的革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从这点来看,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生态旅游则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多层面上是一种理念,表达人类对旅游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的追求。因而,低碳旅游是通过在旅游各个环节减少碳的排放量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最终达到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

(一)政府层面的实现途径

1 制定、出台一套完整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实现低碳旅游必须依靠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法规、政策等措施,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我国旅游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更多的是内部原因,即政策制定的滞后。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由政府牵头制定一套完整的我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需要政府相关平台支持和机制保障。例如:建设低碳旅游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发基地、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国外在低碳技术的应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因而,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技术转移和市场化运作进行转让,共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2 在行业内全面推行低碳旅游企业标准认证制度。国外非政府组织发达,各类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了许多可持续旅游发展项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低碳旅游企业标准认证制定工作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由旅游行业相关部门以及主要旅游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低碳旅游企业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低碳旅游企业标准认证体系并在行业内全面推行,有助于真正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能为旅游企业在开发与经营管理过程中提供依据和标准,同时,也使旅游企业有动力和压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防止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滥用,进而规范旅游市场。另外,通过建立旅游行业“碳身份标识”系统,制定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对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严格评定分级,通过标识符号等进行直观标识,以便旅游者辨识其节能环保水平,使旅游者更方便、准确地对低碳旅游产品的进行识别,同时也能唤起旅游者对其旅游活动和消费行为的审视。通过现代数字化网络,建立旅游行业“碳身份”信息库,扩大“碳身份标识”系统的社会影响力。

(二)旅游企业层面的实现途径

1 应用、推广低碳技术,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交通、住宿以及主题公园等旅游活动。目前旅游业节能减排工程着重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相关旅游活动及相关设备制造等耗能环节上。旅游企业应加强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上。旅游企业通过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例如:在低碳旅游景区要创建循环型景区,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活动的开展,以达到“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最低能消耗和最低污染”的目的。酒店业应在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方面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达到绿色饭店的要求。

2 培育低碳旅游消费观念,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采用哪种旅游方式,最终还是取决于旅游者的选择。旅游企业要通过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各活动载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意识,使旅游者自觉主动承担节能减排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指导游客消费时选择符合认证标准的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旅游者转变消费观念。同时,旅游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和手段推广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按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分门别类地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碳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较减少的碳排放,从而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意识;旅游意识主体;旅游业;关系。

自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每年的9月27日确定为“世界旅游日”以来,全球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一个个精辟的主题口号生动地阐明了旅游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等在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旅游日”,以此督促国民提高旅游意识,推动政府重视旅游产业,进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旅游正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深远”。

然而国内旅游业起步不过20余年,人们的出游意识也是在黄金周制度推行以后才逐渐觉醒。旅游是接近自然、抚触人文、放松身心,也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大众对旅游意识却还不甚清晰。只有清晰地认识旅游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旅游的真正意义。

一、旅游意识概念。

经典著作中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到概念为:旅游意识,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1]。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二、不同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体现。

不同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主要是由各旅游主体在旅游业中所处的位置、利益所决定的。

(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意识体现。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2]。当政府部门对当地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提升国民旅游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2009年我国186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重点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以刺激内需[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以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旅游意识,刺激了旅游消费;各地也相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指出,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二)旅游者旅游意识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应该是对旅游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出游的态度和出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消费意识。就普通公众而言,其旅游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后,感到生活中出现了大片的消费盲区,不知道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样的新消费项目[4]。虽然近年来外出旅游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体现出其旅游意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关于旅游有句注解:

“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而大多数的旅游者往往抱着花了钱就得好好享受的心态。

在旅途过程中对环境不尊重,随意吐痰、丢垃圾、浪费严重;对工作人员不尊重,态度傲慢,不遵守规则,对设施随意破环,不守时,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与旅游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慢旅游的理念

1999年,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基安蒂地区的四座小城里发起了著名的“慢城”运动,该运动从慢食开始,从味觉体验出发,提倡一种全新而纯粹的城市生活方式。人们不仅仅是将快速的城市节奏放缓,而是更多的拥有城市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乐于享受城市宜人的环境与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等。随着这项运动的推进,目前已建有世界慢城联盟组织,此联盟一共有55条准则,包括城市人口不能超过5万人、城市坏境政策、食品生产、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全球有24个国家的135个城市加入了全球慢城联盟,而高淳桠溪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慢城。

“慢城”运动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以多种形式演绎着,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开始逐渐体现在旅游活动中。不可否认,慢旅游与“慢城”运动在核心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都需要人们放缓脚步,提倡真正的休闲、乐活的心态,开展深度的体验,用轻松的心情去感受自然风光之美好,象本地人一样去体会风土人情的温暖,寻找旅游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

二、成都与慢旅游目的地

(一)浓郁的休闲氛围

成都,作为我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和举世闻名的“休闲之都”,全民休闲的氛围是极其浓郁的。成都人每天的休闲生活从清晨的一杯盖碗茶开始, 如遇上“太阳天”,人们更是会把大街小巷里的露天茶坊挤得满满当当,周末自然更不必说了,人们一觉醒来便开始呼朋唤友,相互邀约着前往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或古镇共度周末。而且在成都,休闲的成本并不高,一杯茶水五块钱即可享用,农家乐也仅仅需要人均几十元便可畅玩全天,至于成都人最爱的麻将,最低二十块钱也能娱乐一个下午。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总能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因此,也不奇怪世界休闲组织主席德雷克・卡塞在成都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成都的休闲方式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成都人的休闲是包含在血液里的,不仅让住在这里的人舒心,更让来到成都的游客感受到彻底的休闲。”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长江上游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都一直以来都有生态保护的良好传统,并以宜居城市著称。成都平原环抱于龙门、邛崃山脉之中,独特的自然历史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青城山,有雄伟多姿的九峰山、九龙沟、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天台山,有秀丽多姿的朝阳湖、龙泉湖、桂湖、古色古香的黄龙溪。成都不仅拥有山明水秀,同时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也一直以来充盈着鸟语花香。中国古代许多伟大诗人,包括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宋代的陆游,都写下了赞美成都优美环境的诗句。而随着成都不断提升的城市绿化品质,将实现3年初现“花重锦官城”,6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的景象,曾经在诗歌和史书中记载的画面将重现成都。预计到2020年,成都主城区绿化覆盖率将力争达到46%,绿地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三)包容的城市气质

无论是数百年前的湖广填四川,还是数十年前南下四川,又或者是近年无数外地外省的的移居,成都人对异乡人的态度都始终如一的保持着宽厚与接纳,这是一座深受道家文化影响的城市,极端与对立,都与这绵软温润却又似熔炉一般的城市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着天府之国的庇护,也未经太多战乱之觞,安逸稳定的生活滋养出成都人温润平和的处世态度,一方面享受着小富即安,另一方面对于外来事物也乐于开放接纳,并为我所用。开宝马车的富豪与骑自行车的普通人同坐一桌,只为一碗火锅冒菜,这种景象在成都并不鲜见,面子、阶层,似乎对于这座城市都不重要。润泽于万物,表面平静如水的成都,以其包容的城市气质,扮演着两极平衡的文化枢纽。

三、成都建设慢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措施

(一)深挖特色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成都在打造慢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最首要的是深度挖掘这座休闲城市中的文化地域特色,唯有文化的吸引力,方可让城市慢旅游拥有独特的印记与神韵。成都生活节奏缓慢,现代的休闲生活方式中仍然带有农耕时代的色彩,而表现出来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成都的世俗文化发展得十分强大。一方面表现为成都人对吃喝玩乐的极度热衷,充满市井的烟火气与热闹;而另一方面,在闲散与从容之间,滋养了一批艺术家在这片土地上安于创作与生活。充满艺术品质感的城市休闲生活,对于前往这座城市的慢旅游者们,无疑是让人沉醉其中的首要原因,越来越多的慢旅游者们更倾向于象一个真正的成都人一样度过自已安逸享乐的旅游时光。因此,在慢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中,如何更加优美却又平实的展现老成都的风貌,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以老成都六大经典民俗为例,包括:鱼市、竹器、凉席、水桶、打草鞋、代客冒饭,虽然其中有不少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古老民俗中的人情味与当地市场鲜活的市井气息,则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全新打造富有悠闲生活美感,即拥有现代生活便捷性又充满成都时令特色的自由市场,是慢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基础,它是老成都世俗文化的基本元素,也是每一个想要体会老成都生活风貌的慢旅游者们来到这座城市里旅游生活的开端。

(二)升级旅游产品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成都市已经基本形成了由都市休闲、乡村旅游、天府古镇、绿道骑游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型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古镇开发趋同化,农家乐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因此,如何依托“慢旅游”的特质来升级旅游产品呢?慢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容易带来的速食感,慢旅游产品应当有助于游客更愿意静下心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如画风景与雅致人文。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这是一个四季花香的近郊游景区,也是成都市民周末出游的聚集地。景区农家乐的数量繁多,但产品特色不足,均以踏青、赏花、烧烤等为主,差异化不大。事实上,三圣乡地理位置优越,四周围绕白鹭湾湿地公园、蓝顶艺术村、秀丽东方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艺气息浓厚。在近年来,逐渐出现了安隅小院、隐约、子曰书院、边度时光等民宿和工坊,小院美貌独特、川茶沁人心脾、美食耐人寻味、店家亲和有趣,吸引着游客愿意在此停留多日,享受着属于成都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甚至已有网评将其称为成都的“清迈”。 虽然目前这些零星的小院尚未完全形成气候,却为该区域的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拱了一条独特之道,这里充满闲适感的文艺范儿,散发着成都旅游产品的另一种气质。

(三)完善公共服务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旅游示范区 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精神,《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应运而生,旨在早日将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成举世闻名的生态旅游高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然而要想把鄱阳湖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光循规蹈矩的沿着前人的步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探索一条适应自身及时代要求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子才能真正成功塑造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其中提倡低碳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就是其必由之路。

一、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性

在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生态”二字是需要把握的关键。传统的“生态旅游”强调原真性的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是一种理念概念的打造,它追求持续旅游的价值取向,但在实践中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低碳旅游,是一种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的整体目标与生态旅游不谋而合,而其减碳先行、碳汇补偿的打造手段亦相当明确,它是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一种行动响应,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下为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寻求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的一种全新突破。

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低碳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融入“发展低碳旅游经济”思想,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性,通过控制量化的碳指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政府、行业利益相关者和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区打造的低碳持续性,从而实现旅游业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谓一举两得。因此,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低碳旅游经济是必须且必要的。

二、实现低碳旅游经济模式的主要路径

低碳旅游经济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推出发展“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与此同时首次将“低碳型”旅游行业列入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鼓励发展低碳旅游经济。

低碳旅游经济是构成低碳经济的一部分,因此,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也同样适用于低碳旅游经济。但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有着很强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服务行业。游客的一次旅游过程,涵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发展低碳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旅游业的特性同样不可忽视。基于旅游业的服务性、文化性、体验性等特征,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各相关利益者的视角,低碳旅游经济可以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配置低碳旅游设施、推广低碳旅游文化及创新低碳旅游营销模式等路径实现。

三、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低碳开发建议

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内生态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区内聚集了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自然旅游资源,形成了一带价值极高的自然高碳汇体资源和天然低碳旅游目的地,拥有发展低碳旅游经济的先决条件和优势条件。而在主观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同样应把握“低碳”原则,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条路径实现:

(一)低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在进一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中,应加入低碳元素,即基于低碳技术改造或直接使用低碳产品建造出用以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具体包括:交通节能、建筑节能、游憩设施节能等方面。结合鄱阳湖区域一带的自身特点,可以开辟一至两条精品水上线路,以船代车,也可在景区内推广电瓶车、新能源车等节能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碳排放量;建筑节能,鼓励运用低碳技术及可更新能源,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建设低碳住宿、餐饮、公用设施等,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另外可通过低碳旅游休闲设施、低碳旅游观光设施、低碳旅游体验设施的建设,来发展当地的低碳旅游观光项目,从而实现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倡导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过程的进行与实现。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减少旅游者的个人碳足迹。旅游者消费方式的改变需要从消费意识、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在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旅游者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从现在开始,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刻不容缓,主要包括:低碳旅游意识的塑造,利用媒体的力量,倡导旅游者选择低碳交通工具、低碳旅游酒店、低碳餐饮方式及低碳旅游体验活动;低碳旅游消费品的保障,在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低碳消费品需要同步跟上,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促进旅游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

(三)低碳旅游营销模式构建

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产物,是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关键。同样,在竞争过程中,为企业营销赋予了新层次概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想要成为世界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低碳营销是大势所趋。首先,需要树立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低碳品牌,对“一湖清水”进行整体低碳旅游形象设计;其次,有针对性的实施低碳旅游营销策略,通过对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定位,研究低碳消费市场的有效信息,将环保与旅游产品创新相结合,建立自身的低碳销售渠道(如电视营销、互联网营销等)以抢占市场获得话语权;最后需要借助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帮助,充分发挥绿色组织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对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扶持与照顾,进行有效的行业指导和督促,以低碳产业带动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线路设计 初中地理学习 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教师在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状况,充分利用直观工具以及课堂模拟的教学手法和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旅游线线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前提是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模拟设计的旅游路线实际操作。由于初中学生在见闻、社会阅历以及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因而在设计旅游线路的时候无法想象出旅游路线以及旅游景点的具体特征和具体内容,对预设计的旅游线路或许根本就没有见识和感知过,所以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在设计旅游路线的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责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自己兴趣爱好出发,在利用地图、挂图、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国内甚至是国外的重要旅游资源。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的感知和地理表象,从而为学生下一步的具体设计创造灵感支持,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旅游资源、景点状况、交通路线等,通过多媒体的指引,激发学生能在头脑中产生对某个地域或某个景点强烈的好奇心,为旅游线线路设计的具体操作提供先期的设计框架模拟;最后,在教室中张贴一张全国重要景点分布与交通信息图,方便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进行查询。

二、地理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旅游线路设计的模拟

以湘版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材为例。当讲解到中国旅游资源时,如果教师仅仅是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在讲解完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条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的旅游路线与旅游方案。教师在进行旅游路线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首先要创设情境与准备工作引导环节。例如: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自助式旅游,时间五天。当学生选择好旅游地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住宿、交通、资金预算等方面做好准备;

其次,任务布置环节。按照班级学生人数分为若干小组,结合小组选择的旅游线路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填写实现设计好的小组角色分工表;在小组组长的组织下,明确小组每名成员的具体任务;完成具体任务之后填写好行程安排、路线选择、食宿费用情况、导游讲解词等。教师需要在小组角色分工与职责上进行详细说明。

再次,对学生旅游路线的设计成果进行现场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展示的主要切入点和展示的重点,将展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与点评。设计成功鼓励学生用PPT或文档形式向学生们展示。

在学生实际操作之前,教师最好是做相关的设计展示,方便学生在路线设计中能够有章可循。例如:

教师在创设好十一外出旅游这个情景之后,选择山东几个主要景点为主要目的地。

出行路线:湖南长沙至山东景点。

主要景点:三孔、泰山、青岛。

日期安排:共计5天,第一天出发;第二天游览三孔;第三天登泰山;第三天赴青岛;第五天结束行程,返回长沙。

交通线路:从长沙乘火车到山东兖州,由兖州乘城际公交赴曲阜;第三天乘坐高铁由曲阜赴泰山;第四天乘坐高铁由泰山赴青岛;第五天乘坐特快列车返回长沙。

旅游路线选择原则:按照多看景、少花费为主要原则。

食宿安排:根据行程具体安排。

导游词:教师可以现场为学生展示导游讲解词,方便学生知道该如何着手准备导游讲解词。

三、教师以旅游线路设计激发初中地理学习积极性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旅游线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小组划分的形式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意愿。

其次,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加入设计旅游线路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好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评价。事前指导,要学生充分了解教师意图,让学生紧跟教师的设计思路;事中指导,对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答;事后评价,对学生设计线路的优点以及不足都要一一予以评价,当然以正面评价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积极性;

再次,在旅游线路设计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想法加以发挥;鼓励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制作成电脑课件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在课件中加入从网上搜集到的景点风光、民俗风情等内容;使用电脑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旅游线路设计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地理引入旅游线路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有其现实性和可能性,对于提高学习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全英.初中地理关于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教学[J]

[2]党春艳.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