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信息管控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资源管理;ANISS;PON EMS;自动发现;效能提升
一、项目背景及问题分析
随着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移动业务迅猛发展,如何提升并保持网络质量,成为移动网络运营的重中之重。据今年1~6月份的统计数据,超过60%的移动网络故障是由于传输故障引起的,而传输超时故障中,83%以上与资源信息不准或不全息息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系统与网管系统没有接口,数据是由人工分别录入的,多个入口,很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数据比对和纠错的成本也很高,难以经常进行,该部分的资源管理手段、方法亟待改进。
1、传输网是无线网络的基础,也是故障高发地带
目前,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移动网络基站总数已超过40000个物理点,每个点与无线网络核心网元BSC的通信靠传输网,所以传输网是无线网络提供可靠服务的基础,而资源信息是故障处理的基础,资料不准是影响传输故障超时的主因之一。
2、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效率低下、成本高,亟需改进
当前资源系统与网管系统没有接口,工程建设阶段,数据只能由人手分别录入网管系统和资源系统,由于两个系统的数据分别是由不同人、不同时间录入的,很难保持一致性;设备变更及故障修复后,往往只修改了网管系统的信息未既是变更资源系统的信息,造成数据不一致;虽然日常巡检需要大量的现场核查及数据整治工作,成本高、覆盖面小。所以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1)人工录入成本高,且数据错误率高。
(2)人工维护资源数据工作量大。
(3)资源数据动态更新及时性差。
(4)资源数据与网络实际数据的一致性差。
二、技术方案及实现要点
对于有源设备的资源管理而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取网管数据进行比对核查修正,从而快速提升资源准确率。
1、总体架构
资源自动发现引擎模块通过与ANISS1建立接口,获取现网数据。资源自动发现引擎模块通过对数据的整合,与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存量数据进行稽核,并提供各类上层应用功能给不同的资源角色使用。
2、集成架构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与ANISS对接,ANISS与各设备厂家网管对接,各设备厂家网管与各自厂家设备对接。
3、实施方案
本项目提出了光自动发现引擎开发需求方案:
(1)获取
ANISS通过北向接口,实时获取PON EMS的全量网络数据,并记录到网络数据中间表中,同时打下相应的变动标识,供综合资源系统实时/定期获取。
(2)转换及比对
光自动发现引擎实时/定期获取ANISS提供的网络数据中间表,并通过映射表(PON EMS数据映射到资源数据)转化,将网管数据变成资源数据格式。
光自动发现引擎再将转化格式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匹配和比对。
(3)人工快速确认
光自动发现引擎提取有变动标识的数据,根据资源管理规范要求,对产生变动资源审核工单进行人工快速确认,确认后即可自动生成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其他网格系统目前未采集到的必要信息(比如固定资产信息在网管系统是没有管理的,需要在这个人工快速确认环节补录)。
(4)自动更新
工单经人工快速审核确认后,综合资源系统自动更新系统数据库的对应实体数据。
4、接口开发
根据实施方案,开发了以下3个系统间接口。
(1)ANISS与PON EMS的接口
ANISS根据集团的网管北向接口协议,主动实时获取PON EMS的网络数据。
(2)综合资源系统与ANISS的中间表接口
ANISS将获取到的网管全量数据写入一个中间表中,并在中间表中标识出当日的增删改操作。
(3)综合资源系统与ANISS的实时接口
综合资源系统发起实时请求给ANISS,ANISS实时获取网管数据,返回并实时更新综合资源系统的资源数据。
5、应用功能实现
本方案形成三类应用功能,分别是定期变更实体、实时变更实体和全量差异比对。
5.1定期变更实体
ANISS定期(每天一次)从网管采集数据,将当日数据与前日数据进行比对,标示出当日的增删改数据,并同步给资源系统中间表。
资源系统进行如下处理:
(1)实体自动生成
获取ANISS抓取的网管数据中间表,根据增删改标识,将增加标识的实体(包含网元、机框和板卡)记录,按照规则在综合资源系统进行自动新增。
(2)实体自动修改
获取ANISS抓取的网管数据中间表,根据增删改标识,将修改标识的实体(包含网元、机框和板卡)记录,按照规则在综合资源系统进行自动更新。
(3)实体审核删除
系统获取ANISS抓取的网管数据中间表,根据增删改标识,将删除标识的实体(包含网元、机框和板卡)记录,等待人工审核后,按照规则在综合资源系统进行自动删除。
5.2实时变更实体
资源系统发起,发送接口信息给ANISS,ANISS实时抓取网管数据返回资源系统,资源系统实时更新(包括新增、变更及删除)数据。
资源系统数据根据网管数据进行定期修改、实时修改,前提条件是存量数据需进行清洗比对,使资源系统与网管系统数据相匹配。因此,在资源系统增加一标识,用于确认是否已经与网管匹配成功,只有标志为已确认的,资源系统才进行自动的定期、实时更新。
5.3全量差异比对
对资源系统数据与网管系统数据进行全量比对,分析出差异结果,供使用和维护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整改等。
三、应用场景及应用效果
本方案对主要的生产环境进行了穿越验证,并对方案实施前后情况进行了对比。
3.1 工程建设
3.1.1场景说明
原有方式是,根据提交的工程资料,全量录入资源数据。改进之后,变成了只需录入少量基础信息,如IP信息,即可通过实时变更实体功能,自动采集并生成网元、机框和板卡信息,补录其余的资源字段信息。
表1 工程建设场景实施效果
方案实施前,一个典型的OLT工程录入耗时63分钟,且难以保证资源数据的一致性。
方案实施后,一个典型的OLT工程录入耗时34分钟,耗时下降46.0%,资源与网管数据的一致性质量更高。
3.2 维护与修障
3.2.1场景说明
原有方式是,维护或者修障变更网络资源后,人工修改资源数据。改进之后,变成了通过实时变更实体功能或者定时变更实体功能,自动采集网元、机框和板卡信息。如果变动操作为新增或者修改,则直接变更资源数据;如果变动信息为删除,则需要审核确认后,才能变更资源数据。
表2 维护与修障场景实施效果
方案实施前,维护与修障变更了网络资源后,常常不及时变更甚至不变更资源数据,影响了资源数据变更及时性,没有手段及时检查管控,一致性约为70%左右。
方案实施后,变更了网络资源后,可以人工实时变更资源,也可以定期(每天一次)变更资源,资源数据变更及时性有了保证,也有了有效的检查管控方法,一致性提升并维持到97%以上。
3.3 工程割接
3.3.1场景说明
原有方式是,工程割接变更网络资源后,人工修改资源数据。改进之后,变成了通过实时变更实体功能或者定时变更实体功能,自动采集和变更网元、机框和板卡信息(同维护与修障)。
3.3.2实施效果
同维护与修障类似,方案实施后,提高了资源数据变更及时性与一致性,同时针对工程的资源变动情况增加了有效的检查管控方法。
3.4 日常巡检
3.4.1场景说明
原有方式是,日常资源巡检多数只能到现场核查,核查完毕后人工修改资源数据。改进之后,变成了通过系统实时/定时采集网管数据,人工审核后自动变更网元、机框和板卡信息。
表3 日常巡检场景实施效果
方案实施前,日常巡检多数只能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不仅人工成本高,覆盖面也窄。
方案实施后,日常巡检可以通过系统比对更新的方式,成本低;可以随时进行全量比对,覆盖面完整。
3.5 小结
实施了光设备自动发现的方案后,从本地网各生产场景的实践验证可以看出,实现了如下的效果。
(1)工程录入效率提升,录入耗时下降了46.0%。
(2)日常巡检可以从现场检查转变成系统检查,检查覆盖面提高的同时,人工维护资源数据工作量大大降低。
(3)资源数据动态更新及时性提升,可以做到每天及时变更。
(4)资源数据与网络实际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从70%提升到了97%。
(5)提高无线网络传输故障处理及时率20%以上。
四、项目展望及不足
广州实施光接入网有源设备自动发现项目后,经初步实践,证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条件限制,实践范围仅限于OLT物理资源,对于数量更为庞大的ODN网络及逻辑参数运营维护帮助有限。推动光接入网无源设备或者网络逻辑参数自动发现工作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光网城市下基于资源自动发现技术提升光接入网资源管理效率的研究与现场试验技术方案(有源设备分册)[Z].2012
[2]李寿松.广东光设施自动发现需求方案[Z].201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小区重定位;移动网络;安全管控
1引言
移动通信网作为承载通信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是一个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包括语音、数据、短信息等多种服务类型,已成为当前社会主要通信手段。然而移动通信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沟通联络提供了便利,已经成为网络失泄密、违法勾连、恐怖活动的主要手段。采用移动网络安全管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移动网络安全管控的技术现状
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在国内部署以来,移动管控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便开始起步,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管控设备是通信干扰设备、被动式监控定位设备。按照技术体制实现来划分,移动通信管控分为信号压制、被动式监听和协议级主动管控三种。信号压制是最早出现的移动管控产品,主要通过大功率信号辐射,淹没正常的网络电磁波传送,实现区域内通信屏蔽;被动式监听是指通过被动接收并解析来自网络和用户的移动通信无线信号获取重要情报信息;协议级主动管控是指通过网络并与用户进行协议数据交互实现用户通信监管和控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协议级移动网络安全管控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移动网络已经进入4G时代,同时兼容2G、3G移动通信,并正在向5G迈进。对应的安全管控技术必须针对不同制式进行精确管控,才能有效解决全域管控问题。2G主要制式为GSM,3G主要制式为CDMA(CDMA2000、WCDMA、TD-SCDMA),4G主要制式为LTE(TDD-LTE、FDD-LTE),因此必须针对各种制式进行设计。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主要有用户身份认证和身份保密、用户数据保密和信令保密。GSM安全机制存在较大的漏洞,即“单项鉴权”,只有基站对手机端的认证,没有手机端对基站的认证。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漏洞进行移动信号安全管控,方法是采用基站的方式,模拟公网小区,使被管控移动终端误认为基站才是真正的基站,从而脱离原小区,重新定位到“新”基站。这样被管控的移动终端的所有通信都将被有效管控,并通过协议级精确管控,实现目标的选通或阻塞。
4基于公网小区重定位的移动网络安全管控关键技术
查看更多《中国有线电视》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中国有线电视》编辑部
网络运营
(1239)基于广电网络服务农村基层公共管理需求的分析 林文聪
(1241)县级市有线网络广域化管理规划 吴天飞 刘勖
(1244)http缓存技术在广电运营中的应用 冯坚
数字电视
(1247)dvb—rcs协议研究 陈相登 雷菁 刘伟
(1251)枣庄数字电视平台的规划 房华 刘勇
(1254)地面数字电视前端建设的思考 杨若新
技术交流
(1257)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室内布线技术分析 徐明 江泂
业界动态
(1261)河北:邢台市民看电视进入“高清互动时代” 无
技术交流
(1262)阻抗匹配对信号传输质量影响的分析 简钊
业界动态
(1264)烽火网络主流数通产品在印尼indosat获得规模商用 无
技术交流
(1265)电视台机房设备和系统安装的电磁兼容设计 李世杰
业界动态
(1267)40亿启动资金第四运营商将挂牌 无
技术交流
(1268)微分相位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张伟峰
业界动态
(1270)华数传媒互联网电视终端将超1600万中 无
网络建设
(1271)广电接入网双向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窦莹
业界动态
(1274)湖北:黄石推进“三网融合” 无
网络建设
(1275)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中农网改造技术方案探析 赵伟峰
业界动态
(1277)江苏广电与南京广电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无
网络建设
(1278)有线电视bioc双向网络的维护管理 池胜华
业界动态
(1281)华数:在“云”端打造智慧城市 无
网络建设
(1282)新建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的设计与施工 惠永忠 李万波
业界动态
(1284)青海省“户户通”工程每天以10000户速度安装 无
网络建设
(1285)第十一讲双向hfc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 冯维柱 冯丹
业界动态
(1288)烽火网络构建交全高效的广电三网融合新网络 无
r> 开发与应用
(1289)基于epon+eoc技术的治安动态监控方案 施步胜 王远
(1291)应急广播预警系统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与实现 虞捷 杨淑江
摄录编播
(1294)仪征有线机房的前端数字信号及设备的升级 束有斌 张成金 石军
(1298)基于3g网络的流媒体直播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董莉 胡一梁 梁鸿宾
业界动态
(1301)石门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设计与应用 吴海燕
维护与维修
(1304)机顶盒安装调试常见问题排除 王云
综合管理
(1305)antec网管系统在广电网中的应用 顾成东 秦双华
(1309)广电网智能综合网管平台规划与建设构思 赵香娇
业界动态
(1311)博通加速c-docsis部署,转变中国有线市场 无
维护与维修
(1312)数字电视运维中典型故障的排除 吴竞鹏
(1313)双向网故障案例分析 何钰 高长伟
(1315)利用光缆标识快速查找光缆故障点 杨志军
(1316)hfc双向网络噪声故障维修一例 史磊 姚海
(1318)光缆故障的otdr测试与快速查找 先守东
(1320)切换台系统故障处理对策 符建云
(1322)怎样快速判断光分路器的好坏 葛强
(1323)光缆线路典型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廉伟
业界动态
(1324)雅虎、三星合作进军智能电视行业 无
维护与维修
(1325)发射机天馈系统的维修 战立平 郑强
业界动态
(1326)杭州成为首个向公众免费开放wifi的城市 无
(1327)呼和浩特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山厶山口 无
(1327)青海省三网融合iptv项目三方协议签约 无
(1327)辽宁省局与直播星共建“卫星数字书屋” 无
关键词:电气工程;改造;自动化;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广泛地定义为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系统,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支配性影响。信息技术持续以指数速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工程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反过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1.2 操控系统
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20世纪的后50年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MEMS)。21世纪中的某些最重要的新装置、新系统和新技术将来自上述领域。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必须每隔几年对工程问题的过去解决方案重新全面思考或审查。
2 电气工程的实际运用情况
2.1 智能建筑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电气自动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高档智能化建筑无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主要发展方向。自然达到合理利用设备,在资源方面,人力的节省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都属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该设计为一级防雷建筑物,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2.2 净化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控制自动监控装置,可以设计成单个系统的测量、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以数字计算机控制管理的系统。在温度控制方面,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装设在回风管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DX一9100,与设定点比较,用比例加积分、微分运算进行控制,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温度应保持在18度-16度之间,从而使得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不但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也不高,而且系统设计也很容易。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所以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致使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这也会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比较复杂,查线也不方便,而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在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3.2 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和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使得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大都用于小系统监控,而在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中却不适用。
3.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节省了大量控制电缆,节约了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趋势
4.1 功能多样化
传统电力系统的重点功能集中于发电、输电,在传输期间对电能值大小的转换缺乏足够的功能。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之后,系统功能日趋多样化,电压转变、电能分配、用电调控等功能均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自动化状态,符合了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要求。
4.2 结构简单化
结构问题是阻碍电力系统功能发挥的一大因素,多种设备连接于系统导致操作人员的调控质量下降,部分设备在系统运行时发挥不了作用。系统自动化改造后结构得到了充分的简化,且功能也明显优越于传统模式,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4.3 设备智能化
电力设备是系统发挥作用的载体,电厂发电、输电、变电等各个环节都要依赖于设备运行。早期人工操控设备的效率较低,自动化改造之后可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利用程序代码指导电力设备操作,智能化执行设备命令,以逐渐提升作业效率。
4.4 操控一体化
当电力系统设备实现智能化之后,系统操控的一体化便成为现实。如:机械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等模式,都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一体化操控“省力、省时、省钱”,也为后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 继电保护运用于自动化改造
5.1 针对性
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属于技术改造范畴,需要对系统潜在的故障问题检测处理。继电保护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功能,可根据系统不同的故障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如:电力设备出现短路问题,继电保护可立刻把设备从故障区域隔离;线路保护拒动作时,继电保护可将线路故障切除,具有针对性的故障防御处理功能。
5.2 稳定性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作用显著,特别是在故障发生之后可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免故障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更大。良好的运行环境是设备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如: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地切除故障,减短了设备及用户在高电流、低电压运行的时间。通过模拟仿真,保证了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稳定运行,防止系统中断引起的损坏。
5.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节省了大量控制电缆,节约了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结论
总之,电气工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情况。深入研究电气工程改造及其自动化趋势,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改造活动,企业应加强多方面的调控管理,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的成效,提升电气工程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继电保护设备的实时数字仿真测试系统综述[J].电气应用,2008,12(05):30-31.
关键词:集团企业 资金 集中管控方式
一、 研究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方式的目的及意义
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伴随着企业的兼并、重组的形式,很多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集团企业不断诞生,成为市场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能否很好的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师关系企业经济利益的关键,保持资金链的稳定和坚固、稳固资金链条的顺畅、高效是保持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的保障。
市场化的程度不断的加深,必然要求企业的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程度也同样不断的加深,而且集团企业的集中资金管理和综合的运用是能力提高的关键,企业必须站在管理的高度,不断的开阔视野,积极的运用合理化的建议、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资金管控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合理的适合的资金集中管控方式。
资金集中管控是集团企业的助推器,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它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条件。能够很好的参与市场的经济竞争,是发展企业的关键,其中资金链条的强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定义
司库制度即是通过集团总部运用网络通信技术、电子银行管理等功能与企业会计软件相结合进行多位的信息传递,集中管理成员单位的资金,并且进行集中的管理,这也是通俗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定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包括:资金集中、内部结算、融资管理、外汇管理、支付管理等。在实务中,成员单位资金是否归集、成员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集团总部的统一调度、保值增值、资金占用价格的制定及管理是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范畴,严格的管理才能发挥其中的有效意义。
三、 资金集中管控的主要原则
与集团发展战略相匹配原则、争取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是资金集中管控的三大原则。集团企业进行资金的集中管控要有充足的物资、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坚持三大基本原则,需要集团企业的长远的发展战略,集团企业要重视任何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同时进行比对的分析,在整个管控的过程中要带有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做到措施的合理性,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设置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有效的管理资金链条。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不断提高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表现,对于资金的集中管控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四、 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控的条件和方式
(1)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财务的管理要求做到账、证、表的统一,会计相关处理方法和方式的统一,会计制度的统一,做好资产的管理实时的进行资产的盘点及清理,积极的核实往来账、投资的效益、借款明细、成员单位的长期挂账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都是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控的前提保障,是必要的条件。通过以上各个财务部门的合理配合,集团企业才能够规范统一会计基础核算,对集团企业的资产状况及资金的运营情况做到细致的规划,是实现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控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财务管理手段现代化,财务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如:会计处理电子化、财务信息网络化、资金管理类银行化等。各个成员单位要实现全部的网上办公,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的传递,才能更快的进行统一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加快与国际的接轨。分别的进行网络链接有利于信息的双向性,实现快捷、准时、全面的财务交流平台。有利于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效率,同时可以节约财务成本,节约财务管理的资金使用,做到既节约又能有效的监控。
(3)实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资金的利用在集团企业中是重点,强调计划控制是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核心,通过对资金的流量监控确保回款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各项费用支出受控。通过集中地签字管理,分别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统一的核算支配,统一的安排资金是集团企业进行管控的重点,通过流动的预算管理进行前期的监管和控制,同时能够合理化的实现对资金精密的调度。通过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制定和修正资金的流量监控制度,每日,每月、每年进行报表的逐步分析研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真正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确保资金的高度集中和可控利用监管。
(4)集团总部进行统一的收支。各个成员单位只有财务独立经营权,没有集中地支出管理的权限,如各个部门,单位的收支全部集中于集团的内部,在支出时进行合理的支出计划,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统一的支配。做到集中地管理,集中地资金支配这样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财务腐败贪污等问题的存在,防止各个部门进行小范围的集中权限,这样可以防止集中地管理职能全部掌握在个别人的手中,防止资金的挪用。
(5)预留备用金方式。备用金是集团企业的关键。可以合理范围的留存一定的数量的资金,用于满足支付的需求,但是备用金的留存一定要在合理的监管范围内,集中到总部进行付款凭证、申请备用金等的凭证管理,事先要进行标准的制定,这样才能保障成员单位的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支配。
(6)资金结算中心方式,设立资金清算的,要求具有结算平台功能的专门机构,统一进行对外的筹资和担保、审批,资金的清算形式要严格。中心的信息库的建立才能确保资金的掌控和规范化,通过资金使用效率的反馈才能了解资金的流量,实现集团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集团总部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平衡;降低融资规模产生的财务费用;有利于防范成员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风险,加快资金周转。
(7)成熟时期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模式
成熟时期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可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资金的需求比较有规律,资金的周转速度保持一致,或者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集团总部能够实现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此时资金的资质非常好,企业的资金的制度建立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的现金管理,此时总部可以掌握可控的资金利用效率,集中规划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整体收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公司可以对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收购,保障资金的灵活利用效率,通过对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可以强化企业的筹资、融资、资金的有效利用。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的困难性,世界货币和本企业的对外贸易结算等运用资金的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巨大的变化,经营的成本和汇兑成本、材料的成本等都在不断的上升,利润的空间在不断的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利用资金,合理的资金集中管控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增强持续的竞争力,对经营风险可以不断的合理预防和监控。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资金池解决方案[Z].北京:中国工商银行网站,2011
[2]中国工商银行.临时融资解决方案[Z].北京:中国工商银行网站,2010
[3]刘炜,李越川.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