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进行妇产科临床护理理论教学,由教学组长组织和负责对同期入科的护生进行学,内容包括妇产科主要疾病(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人工流产、顺产、剖宫产等)基础知识、专科护理基本操作(会阴冲、阴道灌洗上药、产程观察、妇科手术前准备、剖宫产术前准备等)、护理伦理和礼仪。然后,进入临床实践操作阶段,主要由带教老师负责,对每一项需要护生掌握的专科护理操作由:
(1)理论;
(2)准备步骤;
(3)示范操作:每个要点动作均进行程序化编号并形成流程向学生传授;
(4)实践练习:指导护生按流程进行操作练习,掌握操作技能,经过带教评价、互评和自评认为达到掌握的程度后方进行下一程序教育;
(5)临床操作:带教老师从旁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护生应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6)专科护理整体实践:由护生独立完成对妇产科主要疾病(至少1例手术和1例产科患者)患者完整专科护理内容,包括病历书写、执行医嘱、专科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等,并完成一份护理心得体会。在专科护理程序教育过程中,每位护生在完成一个程序并达标后方能进行下一程序教育,为达到熟练掌握者可通过反复练习该程序内容达标后进入下一程序,同期护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进入不同的教学阶段,无需统一进度,做到因材施教。
(一)效果评价。
出科前进行统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满分为40分,实践操作考核满分为60分,总体实习成绩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之和,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80-89分,一般为60-79分,不合格为<60分。采用问卷由带教老师对每位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性、纪律性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和操作得分、总体实习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两组带教老师对护生评价比较。观察组主动性、全面性、纪律性和动手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论
[关键词] 中职教材改革 培养目标 护理技能
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爱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专业基础教材的《药理学》,按照理论知识“适度、够用”注重“应用性”,突出护理特色的原则,谈一谈如何以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对中职药理学教材进行改革。
一、根据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药物应用护理》教材
传统药理学教材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不太注重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一本药理学教材常常许多专业共用,内容多而深奥,雷同于本科教材,而中职卫生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临床医学类专业早已停办,全部被护理类专业覆盖,所以新编的药理学教材我们更名为培养目标对应的《药物应用护理》,除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和培育护理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从护理职业分析入手构建运用知识的体系,突出体现护理特色,服务于发展学生护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以药物应用护理技术为核心编写教材内容
1.针对护理岗位,突出护理特色。我们通过深入医院、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具体分析,我们把护理专业分为两大岗位群,即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和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和健康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书中每类药物都编有用药护理部分,尤其强调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药物中毒协助抢救这一医院临床护理岗位能力的训练,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物也编写了预防高血压的卫生宣教知识。
2.用“知识链接”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对接与强化。生理、生化与药理同属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四大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职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其中的知识点和技能,往往反复出现在“三理”教材中,新编《药理应用护理》教材编写原则是生理、生化教材已叙述过的内容,《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不再重复编写,但药理内容中与生理、生化相关的知识用“知识链接”有机衔接,供教师教学做参考,为学生预习提供导向,便于相关课程内容的对接与强化。
3.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知识目标。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基础差,新编教材力求内容正确、表述准确、生动直观、形式设计美观,巧用图表,符合学生的审美和年龄特征。每章前有学习目标,便于引导学生预习;每章结束时有思考题,有利学生针对性复习,习题有适度弹性,顾及不同的学习对象,既启发学生思考,又为师生互动提供素材。
4.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陶冶职业情操。新编教材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旨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人文思想、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教材的灵魂,作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陶冶情操三位一体,教书又育人,使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5.力求体现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突出实用。新编《药物应用护理》大胆删除药理章节中与临床联系不紧,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纯属参考而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如药物的作用机制,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如护士在用药护理中的职责“三查七对”,药物调配及体外配伍禁忌,突出药物知识的实际应用。
6.铺设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书中每章节都用“小贴士”及时引入该章节中的新药物,新剂型,新给药方法,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和可读性,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穿插相关临床问题,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铺设了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
三、与《药物应用护理》教材并举,编写配套药物应用实验教材
药理实验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以护理岗位技术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标准来编写实验内容。
1.临床护理问题分析实验。与相关的理论课衔接,编写护理问题讨论实验,阿托品化的指标和阿托品中毒的指标有何不同,临床意义是什么;有四位病人,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严重贫血高排血量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有心衰体征,估计在用强心苷治疗后的预后。酚妥拉明引起的性低血压如何处理;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处理原则及具体抢救措施;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利用“标准化病人”设立情境,并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进入护士角色,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应用护理知识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典型病例药效观摩实验。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实际问题,对一些易于观察到疗效的药物,如治疗心衰的药物强心甙,预先准备好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用药前肺循环淤血咳嗽,体循环淤血包括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明显),带领学生到医院进行现场直观教学,便于对比观察强心甙治疗的药效。
3.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药理实验。为了让学生在药理实验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动手机会。编写实用性强、学生自己动手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抢救;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消毒防腐药物的临床护理应用,尼可刹米致惊厥及抢救等实验课,既让学生反复练习给药方法,又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实际问题,学会独立复制药物中毒动物模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抢救,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实验。开放性药理实验项目为自选实验,为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选实验项目以教师为主导,实验目的明确,改革以往单纯做验证性药理实验的方法,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案,与教师讨论后独立完成。
四、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吻合的考试指南
《药物应用护理》考试应与护士资格考试中应知、应会知识点与技能等同起来,试题的内容、形式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相吻合,操作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制定药物护理应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将操作成绩单列。
总之,中职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1.1反思及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系统论述了反思活动。“反思”在杜威的《Howwethink》一书中被明确界定:对任何信念或嘉定的只是形式即为反思,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他的趋于达到进一步结论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英国的洛克(J.Loke)和荷兰的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是较早研究反思的学者。洛克称对获得观念心灵的反观自照为“反思”,与此同时,心灵获得是不同于感觉的观念。而后,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对教师如何反思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应生了以英美两国为主的维拉(Villar)、麦伦(VanManen)、Pennington、Zeichner、Farrell等人对“反思性教学”的不同表述,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汲取众说之长,一种由教师反思性教与学生反思性学构成的双边性特殊认识过程即为反思性教学。国内只有少数学者提出了反思性学习的概念,钟浩梁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反思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策略、效果等进行深究,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回顾教学过程,具有探求研究的性质。它对教师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学者郑菊萍提出“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是再认识和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结果的过程。”国内学者对反思性学习的理解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如何通过反思对自身教学水平进行提高。该研究认为完整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涵盖教师反思性的教,也包含学生反思性的学,教学相长、两者兼顾。
1.2反思性教学的结构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由前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教授(DonaldSchon)首次提出,它看重实践者在活动中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而不看重实践者对实践的预测和控制,提出了反思思维是不同于“技术理性”的理论思维。受萧恩的影响,“反思性教学”被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从时间的维度划分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又译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reflcetioninpractice);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又译实践后反思)三类。唐和格里菲斯(SarahTann&MorwenaGriffiiths)两位英国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时间框架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顾、研究、理论的重构和重建的5个层次反思构架。这五个层次的反思结构更进一步拓展了萧恩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中反思的思想,是反思行为具体化。赵蒙成重视资料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将反思性教学分为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建立理论假设、实施行动5个步骤,但没有体现反思的重要作用。熊川武则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分析教学现状、提出假说、实施计划、得出初步结论结论。虽然阐述的便于实际应用,但也未能将反思性教学完整的呈现出来。我国学者郑菊萍首先对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反省、评判、察觉问题、界定问题、确定对策、实践验证、总结提高7个阶段,详细列出了反思的过程。
2反思性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护理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
随着不断发展的护理学科,人类逐步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这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外护理教育届对于新概念的接纳程度和敏感度,很快使反思性教学引入护理教育的领域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发展和运用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在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在修订版本的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提出的”,而反思性教学的本质就是提高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文献表明,反思性实践对发展护理教学实践、社区护理实践以及注册护士考核都有积极作用,英国护理产科学委员会(NMC)已经将反思技能的展示与临床能力联系在一起来评判是否能获得专业注册资格。Agaath等研究者认为,对于护理专业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日常实践中采取深思熟虑过的决定和行动来说,反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护理教学中的反思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但各个国家没有对护理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学的应用达成共识。
2.2护理教学中反思的方法及测量工具
2.2.1护理教学中反思的方法
国外护理教学中反思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的方法种类丰富多样,比如:反思性学习法包括录音带或录像学习法、日记法、合作学习法、真实性评估和学习档案、绘画、诗歌等;反思性教学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教学自传、教研活动或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2.2护理学中反思的测量工具
国外主要应用SRIS(theSelf-ReflectionandInsightScale)工具,译为自我反省和洞察力量表,该量表是由Grant,Franklin,andLangford等人根据元认知与自我调节理论发展编制,主要用于评估个人自我意识,并被MarilynE.Asselin等人使用。Roberts等研究表明,SRIS对于测量准医学生职业行为的变化是有用的。虽然没有对护士用此量表测量,但是它对护士是有潜在用处的,尚无针对护士的量表来测量反思。目前,国内也没有测量反思的工具,特别是针对护理教育环境中的反思。
3我国护理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PBL教学法;妇产科;护理教学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教学主体为学生,而教师只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及小组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研究主要探讨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为妇产科教学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1、PBL教学法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教学的主导,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出来,使学生主动对信息仅收集和处理,从中对新知识进行汲取。教师将教学问题的疑点、难点及重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以此将疾病产生的原因、结果及病情转变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引用经典案例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将疾病的一般规律性反映出来,同时也将疾病的特殊性反映出来,以此学生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通过此方式将学生判断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提升[1]。
2、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只负责看和听,教师一味的灌输,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去启发学生。而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恰恰相反,教学中心为问题,教学主体为学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转变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2]。以课本中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以典型病历作为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问: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是什么?该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以病历资料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将哪些信息进行收集?以此为有效的护理提供依据,以此在临床实践中有效的配合医生治疗。对护理问题的重点和次重点进行排序,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并付诸实践。教学的目标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对相关文献及书籍进行查阅,将基本理论及研究新成果进行掌握,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优势互补,以此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3]。
3、PBL教学法应用中的问题
3.1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新课程的准备,让学生从心理开始适应接受新知识,教学方式可首先为多媒体课件集体教学,将知识主干讲清楚,之后举出典型病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课前准备及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一种疾病包括大量的基础课程,比如遗传、病理、生化、生理、解剖等,因此,教学要对此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备课要充分,病例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设置的问题要合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同时针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记忆[4]。
3.2提升基础训练的重视度
病例选择要简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素材进行组织,课前准备做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精讲,讲解教学大纲中的疑点、难点及重点,提升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教学的重视度,告知学生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将问题引入,让学生与理论相结合,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就可将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教学一些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去探索新的知识。
3.3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PBL教学是否成功在于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是否接受,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去掌握程度。比如,在讨论案例时,要多设置一些问句,以此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性进行检查和掌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检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医院病房中见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采集、评估病历,对护理病例进行书写,将护理方案制定出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以此对所学知识及技能进行巩固[5]。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将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再现,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妇产科疾病的护理常识,让学生对妇产科新进展、新技术得以了解。同时要让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使其学习兴趣被激发,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学方法的优势,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雪玲,黄美凌,邓燕红等.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7):70-73.
[2]彭凌湘,李琦,马维红等.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27-129,133.
[3]陈路,孙梦霞,陈轼等.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初步报告[J].中国伤残医学,2014(6):309-310.
[4]林敏,周敏,卢秀清等.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4(16):68-70,73.
1.浅谈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8.医学院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