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导向单一,设问“问而乏味”
“设问”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举措。但课堂问题导向的单一性,导致设问“问而乏味”,“浅问浅出”、“空泛乏味”的提问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的构建。有效教学问题的设置,一是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二是要紧扣大纲要求;三是迎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创设多层次、发散式教学提问。而在课堂设问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一概以“历史材料涉及哪些内容”、“同学们如何看待”等这种“浅问浅出”的提问方式,显然让问题空泛乏味,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反而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一脸的茫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问缺乏师生互动,课堂问答“冷场”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缺乏互动要素的构建,显然无法突出问题导向下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中,“走过场”式的提问情形,让提问成为了“速问速答”的教学过程。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态,让提问缺乏学生的主动配合,“冷场”的课堂问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提问“速问速答”,问答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一种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问题的回答中不知所云,而支支吾吾的问题回答,往往也会被教师直接打断,终止学生的问题回答。在这种问题导向下的师生互动显然是“动而无效”,学生的思考、情感表达过多地在教师的支配下进行;其次,提问“鸦雀无声”,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冷场“杀手”。教师问题一抛出,课堂下面沉寂,学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于是乎,问题往往是教师一人自问自答,问题未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
(一)切实践行“生本”理念,问题设置“精心”、“用心”
新课改强调“生本”理念践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问题为导向下思想政治教学,应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问题成为师生活动、有效教学构建的重要因素。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营造富有兴趣导向的良好学习氛围。例如“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课时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文化情境的创设,教学“什么是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从学习中阐明自己对网络文化的态度。这一连串的知识传授、问题“抛出”,都在一气呵成的网络文化情境中进行、发展,进而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认识,在思想上、情感上有更多独立的表达。
2.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问”的恰到好处,在于问题能够揭示知识要点、能够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因此,问题的有效性非常之重要。首先,提问要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强化对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课时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应突出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二是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让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其次,问题要有趣味性、导向性,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问题的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提问把握时机,做到伺机而问
提问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生硬的提问方式显然难以搭建良好互动的平台。因此,首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做到提问的适时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疑惑之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表现出好奇之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问题的逐步解答中,让学生的好奇心获得对知识的收获;其次,做到伺机而问,而不应随意发问。在教学中,教师随意发问,不仅提问没有针对性、有效性,而且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有效教学的构建。
三、结语
互联网;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融入学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成为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阻挡汹涌而来的信息流,大学生们接受着各种思想。网络环境下,作为肩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任的女子高校教师,如何准确定位女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前女子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环境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个亿,是15年前的867倍。我国正快步走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带动了网络应用的迅猛增长,上网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互联网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既给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娱乐和交友的便利,也有可能在这些方面给学生们埋下隐患。
互联网的发展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了条件。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互联网的传播是一种分布式网状传播结构,它不仅具有与传统传媒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一些传统传媒所有没有的独特功能,如数字化、多媒体、信息的实时性和沟通交流的交互性等。这些功能可以最大程度的丰富女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能为培养他们树立独立、平等、自由的意识,具备开放、创新的精神等等,这些优势也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搭建了新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众所周知,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传播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它的开放性、隐匿性、异质性和虚拟性等特性,给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也成为了孕育女大学生道德失范、人格分裂的温床。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提高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校一个不能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忽视对了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弱化了教育力度。由于受到长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互联网环境对女性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各别网站甚至宣扬男性的主导地位,渲染女性的弱者地位,过度强化女性的外在形象而诱导女大学生追求外在美,追求时尚等现象。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对女性的思政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针对性不够;一些高校的内部网缺少有关女大学的内容栏目设置……这些现象都表明,目前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性别差异,弱化了对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力度。
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环境的适应力较差,教学效果有待改善。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而据调查,目前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并不多。由于思政课不受重视,思政课的任教收入低,青年教师喜欢选择收入高的专业教学,而很多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任务就分配给一些上了年纪的教职员工担任。年纪较长的老师,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欠佳,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环境的适应力较差,他们很难利用互联网这把利器的优势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女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价值观受到冲击,女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增加。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他们缺少人生经验和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种信息迅速传播。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能够掌控心灵的精神与之匹配,很多女大学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导致道德失范和人格缺失,最终导致其义务感、责任心缺失。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比中学教育环境宽松,对大学生们的监管力度较小,互联网环境很容易让学生们对其过度迷恋、依赖而形成网瘾不能自拔,网络的隐匿性又能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行为转移到网上进行,女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有了增加的趋势。
2.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对策
针对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特点,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互联网环境下,一些组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的内容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女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目前高校的一些网络辅措施还缺乏对女大学生有针对性教育的内容。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辟一些于女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心理相关的专栏。以情感人,真心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重视和关注他们的成长、学习、就业、婚恋等方面的需要,强化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功能。与此同时,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采取一切可能的数段,过滤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确保女大学生上网的安全。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抓住机遇,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要积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熟练使用各种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提供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以增强其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结果的渗透性。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原来的灌输式教育为参与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加强道德修养教育,促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未来角色定位。互联网环境下的女大学生,受到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未最终形成,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侵害,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就要以舆论学、传播学等学科为指导,把握女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摆脱传统社会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克服女性先天的性格弱点,就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接受正规科学的思想教育,不拘泥于旧的性别观念,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形象,以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
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须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和能力,掌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新趋势,探索出一条个性化教学的新路子,才能让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网络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但是无论教育教学环境怎样变,在政治上爱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并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要求。
[1]武 强.互联网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咨询
作者简介:许舒涵,牡丹江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而不懈奋斗。而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则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因此,大学教育就体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刚刚步入青年行列的他们,在思想上寻求解放,对待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维的意识,感情丰富,易于冲动。但因为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普遍较弱,看待问题偏向主观性,面对困难往往难以独立克服。所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导,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则更体现了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加强对心理咨询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积极意义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近代心理咨询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有100的发展历程了。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赋予了心理咨询更多的内容,所以,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对心理咨询达成统一的定义。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援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变化的过程。”这是从心理咨询的心理问题个体服务方法角度对其下的定义。在1984年美国心理学联合会曾编写了《心理学百科全书》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心理咨询,认为心理咨询并非治疗手段,而是一种教学引导的科学手段,它的受众应该是正常人,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只不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一些难以排解的心理困境,需要心理学家帮助寻找解决办法,属于心理援助的一种。在我国的心理学界,专家们对心理咨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多数专家都认为心理咨询主要还是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帮助大家解决心理困惑,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是一种心理援助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车文博先生在他主编的《心理咨询百科全书》中指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咨询对象的商谈、讨论,帮助、启发和教育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身健康。”结合中西方学者的研究实践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运用心理学手段为来访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难,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的积极意义
1.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直比较单一和枯燥,主要是从唯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道德等角度进行思想灌输,教学方法上只是课堂理论教学、批评教育和示范教育这几种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于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却不能照顾到大学生思想解放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心理咨询则坚持以理解和尊重为主要手段,倾听咨询者的心声,设身处地的站在咨询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加了心理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对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补充,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心理,以便采取间接地、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法来抵消学生的叛逆心理。使思想教育更加富有成效。另外,心理学中的精神疗法、自我管理方法等以个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也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2.增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掌控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渴望独立、成才,得到周围人的肯定。特别是现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们接触到很多社会讯息,这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他们是很大的挑战。当他们面对学习、生活和人生规划时会面对许多困难,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心理障碍和思想困惑,把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通过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情况和思想动态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从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掌控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偏于强制性的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普遍存在的困惑和不良情绪,适时地调整教学手段,从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角度,提供人性化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3.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心理咨询知识引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特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一方面,作为青年人他们有自己的虚荣心,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强烈的追求,渴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自我价值、人生发展和爱情等方面有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和较高的工作能力要求又让这些尚不成熟的青年望而生畏。由此引发了很多心理问题。把心理咨询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心理学手段为学生答疑解惑、舒缓心理压力、排解感情上的挫折,进而在人生规划、就业择业、自我调节等方面提供指导,这有助于大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未来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内开展心理咨询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的大学教育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专业教育上,力争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专业人才,但对于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教育则关注甚少,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像心理咨询这样的新要求,很多大学的领导还没有完全领会到它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中,有的是腾出几间办公室,挂上门牌应付检查;有的根本没有把心理咨询列入教学计划中。即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因为在执行山缺乏人才、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的经验而动力不足。一些心理咨询员因为工作量大、学校重视程度不足、不易出成绩等原因,工作积极性也较差,投入的精力很少,导致心理咨询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心理指导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清楚的认知。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员人才队伍尚不完善,不少是由院系辅导员和心理教师担任,这些人或是专业知识缺乏,没有从业经验;或是兼顾其他工作无法在心理咨询上投入过多精力。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员们还不懂得如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因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进展缓慢。
三、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措施
(一)在校园内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发展理念
1.树立 “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教学思想。在大学教育中在坚持专业知识的教学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要求学生德业双修,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学校应当摒弃过去“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心理指导”的办学观念。坚持从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角度,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们在学习、生活、情感上出现的困惑提供援助指导,关注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建立起优良的心理防线,才能使学生们能够从容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
2.心理咨询员应更新教育理念。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必须保持好心理咨询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作为心理咨询员应当在思想政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咨询员与学生可以站在朋友的角度进行交谈,而不是上下级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也不是单纯的教育行为,而是一种心理指导和暗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心理咨询员应当把自己更多的爱心奉献给学生,开展心灵互动教学引导。
(二)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完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管理制度。制度保障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大学内部应当加强管理促进心理咨询的正规化和科学化发展。首先是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把心理咨询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职责、教学行为、职业道德都要有严格的约束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其次,需要完善心理咨询员的专业资格考评办法和工作绩效的考评规则,对相关的人员的薪资待遇和职称晋升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上岗前,学校应当对所有咨询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出未来工作的思想和方向,从制度和思想上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思想政治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
1.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参与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方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分层教学、网络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安排不同的活动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发现知识、形成能力、锻炼品格。
2.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主动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发散性的答案,演说辩论式的反馈形式,小论文或者资料查找形式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的兴奋神经处在最佳状态,完成着前一项任务的同时,期待着下一项任务的精彩,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空前的调动和激发,使学习由沉重的负担变成快乐的探究和积累。参与式教学法是学习的魅力充分展示。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思想政治课因其内容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枯燥说教、索然无味的感受。为了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抵触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独特魅力,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把他们从教条、枯燥的沉闷氛围中引领出来。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为参与式教学创造宽松的外部氛围,使学生的兴趣高涨,乐于参与。
参与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氛围。因为参与活动是涉及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一种协调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交融的过程。实践证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温床,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维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激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肯于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这就要求教学为师生互动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新课程理念提醒我们,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把学生当成主动发展的认识主体。教师也不应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而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教师要舍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课堂由过去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焕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参与的精神面貌。
三、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法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结果的综合展示。参与式教学法旨在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氛围,提供适当的活动和提升的机会。这里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同样包含着学生坚强意志的锻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要求。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方面受益,另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行为习惯、思维观念等因素影响,根本不关注学习内容,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参与或者是“兴致所至”的偶然行为。
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按照参与式教学法活动时,心里清楚哪些学生的作用常常是“帮倒忙”。政治教师要摘下应试教育注重学业水平制造的有色眼镜,客观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有差异的鲜活的人,在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就会更多地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从每一位学生的基础高度去看他的相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学生而言,应该算是一种公平,教师也能减少部分急躁心理。
2.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连贯的氛围和在教法上的顺利过渡。
当前教育体制下,学习者的教育阶段大致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我国,能把这几个阶段集中于一体并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学校并不多。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方法模式更是形态各异,这给受教育者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在接受另一种教学法时,总要经历一定的冲击和调适阶段,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转变快先受益,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习上的挫败感明显,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调适不成功,初期学习受挫,导致高中三年都无法“再创辉煌”。我们在遗憾这些学生调适能力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外在教育环境的稳定和一致的重要性,这一点,并不是教师的个人能力所及,需要教育体制的完善来保障。教师个人则要重视在确定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在学生方面做好妥善的铺垫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原有的学习模式到新的学习模式的适应过渡。
3.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要关注“综合”。
政治学科教材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在运用综合方法方面有充分的优势。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开展政治课教学活动,既可以在内容选取上进行单元知识、专题知识的综合;又可以在时事政治和学科知识间进行综合。通过综合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综合法解决问题,在联系中寻找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晓艳.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
[2]张洪莉.新课程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政治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校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教师授课的基础条件。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学识水平,尽力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教师的授课标准,只有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作为学生知识的源泉,才有可能为其传授知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政治教师一定要时刻关心一些与时俱进的时代话题,从各种书籍、报刊中选取标新立异的内容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当今科技手段,把一些热点话题、时事政治等放在课堂上,供学生参考讨论,同时教师也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在专业领域的层次。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和拓宽,课堂教学才能深人浅出,讲课时游刃有余,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2.政治教学理念的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要突破思想上的束缚,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如果教师只负责课堂上的教学,即使课程讲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政治教师不仅能驾驭课堂,还要有搜集信息、评价指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更要让其知道如何做人。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试着应对棘手的问题,捕捉学生中的各种信息,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另外,教师还要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给出总结和评价。
二、成立政治课小组,注重集体备课
备课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政治教师大多是个别备课,而集体备课的理念还没有得到重视。所谓集体备课,就是发挥集体的优势,大家团结在一起,对专业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最终提出一个最适合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政治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沉不变的,话题必须和当今时代相接轨,素材的选取要新颖、丰富,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费一些心思。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弥补学科内一些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成立政治教学组,将个别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教学时的疑难困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发挥好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积极地指引,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学案导学”是重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们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定义为三个步骤:
1.课前导学。预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根据教学安排,应提前一周精心,于课前发给学生,并结合小组互助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备课小组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提前编写导学案,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和自学。然后教师通过批阅导学案,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以及授课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当堂要讲的内容区分出侧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课内探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属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探究过程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还能有效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3.课后延伸。在课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合理的反馈,还要对一些难以掌握的问题进行延伸和扩展,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挑选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做短时间的限时训练,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完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科学地认识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不单是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地监督,有利于改进课程设计,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评价体系应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要符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稳固发展。另外,评价体系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长远地发展。
2.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实施者。首先,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前提,当学生提出一些与教材不符的观点时,教师也要给予赞赏,鼓励敢于质疑的勇气;其次,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现阶段学生自尊心比较强,比较叛逆,鼓励性语言有时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3.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参与者。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以便于以后的长远发展。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模块过程性评价自述用表”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意识,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优缺点进行展示,教师给予科学的评价和改进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晓宁.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4,(01):52.
[2]李秀娟.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90-91.
[3]李楠.教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4,(0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