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课程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的接受数学新课程的方式和理念,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如何才能够解决高中数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关系到了是否能够实现所预定的高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就此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面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

高中教学的改革对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地教材要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优秀教师来说,其教学成果丰硕。面对我国的应试教育,面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整体成绩的时候,来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提出了新课程的改革。其实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我国更加久远的发展,是从近年来无数的研究和探索中摸索出来的,是从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得来的,相对于世界各国的比较而提出来的,是为了我国以后的繁荣富强而改变的,其核心就是为了我国民族的振兴。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来说,和世界各国的教育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动性等方面显得不足。很多教师误把高中教育的改革认为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说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其学习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的评价要从多元化着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予以改革,即便是原来优秀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仍然需要进行变革,改变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尤其要加大学生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问题,高中数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说大多数高中教育已经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但是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再完美,在高中教师的心中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高考的分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来说,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坚决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学习内容研究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模拟训练,比如说在高中人教版教学当中,对于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是1学分(18)学时,每两个专题可以组成1个模块。只有进行了专题模拟工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所以说,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其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更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尽快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

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熟知概念、结论以及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将行为与思想并行,既要有教师的指导以及讲授,还应该锻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要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工作,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采取调查研究、阅读理解、撰写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重视在教学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直观的思考问题。对于高中教学新课程目标来说,将学习形式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统计学,对于统计学的教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其学生思想以及方法,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作用。在进行导数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导数的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变化率,体会其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结语:

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最为关键的的就是教学,大幅度的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在课程改革的能力以及教学目标中下大功夫。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还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合作探究 小学语文 学习应用

近年来,尤其是课改之后,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探讨,教师辅助引导的双向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当中,合作学习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主观因素的阻挠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性,对课堂探讨放任自流,又如形似神灭的合作学习等都制约了合作学习发挥其优越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开这些弊端,积极挖掘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因素。

1.合作探究学习准备阶段

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孤立的,首先需要学生和教师在合作探讨之前做相应准备。具有充分的准备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进程,避免和减少不可控制的意外发生,有足够的机动与时间解决可能的阻碍。

1.1课前预习和准备

学生要先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也需要在课前为学生寻找探讨的支撑材料,预先准备有力的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怀素写字》为例:“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现在的孩子很少使用毛笔,从字面上很难理解怀素写字时的艰辛和努力,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以外,还可以建议学生准备毛笔和纸张模拟怀素练字时的情景,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家长合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可以加深怀素坚韧不拔的印象,并且了解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1.2合理分组,制定评分标准

相对于教师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更倾向同伴学习,在相近的心智下更容易产生思辨的火花。对于我国大班式的教学,分组是有一定困难的。一般分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根据不同的性格、成绩、家庭背景、性别等作参考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各同学间的优势互补。当然,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实际内容的安排,同质的组合也能发挥优势。小组之间可以选择小组长,也可以无领导小组讨论,激发头脑风暴。合理分组不仅能减轻教师管理的负担,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2.合作探究学习实施阶段

上述准备阶段由教师和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而实施阶段则是二者融合,在合作探究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配角成为学生的辅助者,但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味放任,而是有的放矢,有伸有缩,进行必要干涉。

2.1主持现场,来回监督

此时教师由幕后走向前台,主持全场控制小组进度,把握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教师要随时走动关注学生的动向,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状态和预估心理状态,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注意力也不十分稳固,因此需要随时引他们进入正轨。同时,小组之间的协作性是十分关注的对象,学生能力强弱和性格等因素,有可能出现个人专断和组内分群的现象。这些都要做好记录,并在结束讨论时做简要总结,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优点和失误。

2.2自由辩论,角色扮演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探讨学习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有合作关系,组别之间又有竞争关系。由于我国现有的国情,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意识为半径画一个圆框住自己,自我意识强烈,他人意识较为薄弱。开展自由辩论能使学生接触不同观点和个性,有助于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有误。

教师要舍得给予学生时间,而不是提出问题然后草草了事,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不仅可以让学生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而且能增强自我表现力。以《狐狸和乌鸦》为例,扮演狐狸的同学会竭尽所能让扮演乌鸦的同学开口,扮演乌鸦的同学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下去。扮演狐狸的同学如果不站在乌鸦的立场想问题,也就不能成功,扮演乌鸦的同学也不能感受“狐狸”到底有多狡猾。

3.合作探究学习反馈阶段

上述阶段完成后,将进入最后一个评价阶段。教师要鼓励发言,善于倾听,将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较,总结此次合作探讨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接再厉。

3.1评价机制多样化

评价贯彻始终,评价不仅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而且要来自学生自我的评价,以及组员和组别间的评价。必要时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鼓励和建议也是学生最为看重的部分。

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并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同学的长处,取长补短,学会寻求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2实行积极的鼓励政策

笔者认为积极的鼓励是一剂量良药,传统的家庭教育中,认为“不打不成器”,遇事严厉才能使孩子不犯错、少犯错。虽然现在不体罚孩子、鼓励孩子的观念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但也较为吝啬于对孩子的鼓励甚至不会鼓励。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和关注,需要注意的是,鼓励不仅由上而下,而且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鼓励,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在阳光下思考和成长。犯错时仍需要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而进行鼓励,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在犯错中思考和改正也是普通和普遍的一种进步方法。

合作是多样化的,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在这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里,始终都要以学生为本。教育工作要不断实践才能不断进步,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仍需要需更多探讨和研究,但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和发扬。

参考文献: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第3篇

一、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现存的弊端

目前的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讲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座位上却昏昏欲睡。“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出题考试,你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播知识,注重的是讲课最后所落在的结论上。却轻视了教授的方法。对学生,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乖乖听话。却并不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慢慢沦为了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故此,我们教师要汲取经验和教训,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旧有的授课体系。在教学中应该敞开心扉,多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更多的倾听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意见。只有走进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知其所思,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欣赏的。

二、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的意见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达到推行创新性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允许学生产生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允许学生对教授的内容产生合理的质疑。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大胆的突破陈规、敢于摆脱对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式的禁锢。结合自己实际,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重新的组合安排,在打破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束缚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教育改革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教师的工作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刺激学生加深学习的欲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只有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教师绝对化的课堂模式,逐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形式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引导深入,循序渐进的实现教师“教师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各具特色,与众不同。因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综合考量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自身的教育经历状况,旨在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打破常规,不要在把学生看做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应该明晰学生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次,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充分的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学习习惯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因势利导,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有效引导配合才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三)发展激励式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我们知道,自信心是一个人个性成长的重要心理素质,职业中专的学生由于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在综合素质以及思想品德、心理状态上都存在缺点、错误,不完美是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靠“打压”的教学方法则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所以,要积极的采取“激励”式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他们自始至终参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主动性 教学方法改革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182-01

1 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弊端

当前高中化学教育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几点:课堂社会丰富性缺乏、真实性缺乏。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少、交往单一。教学背景常套、静态、虚假,多数时候远离化学实验,远离真实化学实际。创造性缺失,表现为重视双基知识教学,教学思维形式单一。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化学作为一种拿分的“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许多高中生对待化学却背上了分数的包袱,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化学。强烈地暗示模仿和放弃新意的寻求和异议的表达,创造性因得不到接触创造的机会而萎缩。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

2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要更新观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是大部分高中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之所以能够努力学习,很大原因是来源于家长的逼迫、老师的督促。教育改革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形式主要还是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教师按大纲要求一丝不苟的讲,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被动填鸭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历年的高考状元却鲜有人做出重大成果,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多是成绩并不绝对突出而有特长的的人。因此,上课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于一些创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发,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更新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老师不能采取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的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也不是把书本知识教授完就可以了,而是要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用爱的目光赏识每个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对于一些创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发,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

(4)开展课外化学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化学实践。在美国的高中一般会有企业赞助的一些项目鼓励高中生参与其中,国内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勤读书,多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多角度分析、判断;运用集体和小组的讨论,寻求多方面的考虑;培养求知欲和败不馁的勇气与毅力。课堂教学上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爱的语言鼓励每个学生。注意情商培养,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总之,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化学不仅影响着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更是可以作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要注重学生们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所谓,用爱的细节感动每个学生,“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叶兆平.浅谈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6(2).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政治课堂 “生命”课堂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旗下,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学工作和现实的贴近越来越受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教育体制愈来愈受到肯定和支持。政治课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和个人思想道德的修养都有重要影响。学好高中政治,是提升中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前提。

《师说》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站在这个角度,也许老师便是好的引路人。政治课以往总是以一副枯燥无味的面孔出现,老师的作用就更显得重要。老师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让课堂有生命,给思维发散的空间,构建政治“生命”课堂便是本文的旨要。

一、“生命”课堂是什么

生命的涵义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课堂: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通过人文化的教学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质量。

二、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弊端

高中政治的重点慢慢地趋向多角度,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那么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了解传统高中教育的弊端就成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一)灌输式被动学习,学生没有主动性。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在西方,政治学在学术领域里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二字。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政治课便是老师教授政治学的课程,从定义和理论的角度,应是丰富生动的内容。

然而,目前政治教学常常以灌输式的教育表现,教师和学生都无比痛苦,完全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慢慢演变成一堆生硬无感情的需要背诵应试的文字,老师要求,学生执行。教学因此变得没有价值和效果,政治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未被贯穿,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没有达到。

(二)理性抽象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政治本身便是被抽象的理性的认识,而高级的政治也被认为是精准的、谨慎的政治,所以感性认识在政治教学里一直是被唾弃和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火不容,无法互相接纳,导致完美追求教学理性的抽象化,学生不易理解难接受,而且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原理、定理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三)学生教师位置颠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教学统一,而重在学,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然而在政治课的教授中,存在着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或者老师要背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的本末倒置的问题。明明是应该互动的双簧,却生生地成了独角戏。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意识;学生呆若木鸡,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思考、提问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被抑制,个人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生命”课堂的优势

(一)消除了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弊端。

从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模式转化为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彻底告别一张嘴说话,整个课堂听讲的满堂贯穿式教学。“生命”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的方法,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维;运用探索、提问、探究的办法讨论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环境下有积极参与互动的意识;轻松掌握被认为枯燥的原理定理,提高学习兴趣,让课堂呼吸,让政治呼吸。

(二)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让课堂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让“生命”的课堂具备生命力和创造力将不再成为神话。学生在一个自由的不被压制的环境下,可以自由思维,自由创意,充分调动创造因子。这个时候,政治也许不是政治,而是贯穿政治思维的头脑风暴,是激烈的前所未有的讨论,然而它的结果会和过程一样让人兴致勃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身的生长力。从内因着手,改变被动式学习中老师的尴尬境地,让课堂变成生长的地方,产生智慧。

四、“生命”课堂如何构建

(一)用心备课,注重细节,用知识创造智慧。

对老师来说最熟悉的事情就是备课,备课是为正式上课教学所做的所有准备。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了解高考大纲的变化,将课本知识与真题结合,钻研教学大纲,总结教学经验,熟悉教科书的变动,了解时事动向,编写教学教案,在教课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循序渐进地安排备课活动,从简到繁、深入浅出,从细节出发,想尽课堂可能应用的技巧,注意所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

注意将教学目的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程序,使其贯穿整个课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配合应用,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配合政治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循序渐进的授课过程,可通过课时分段达到目的,按照知识点合理分段,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学生容易把握重点。比如导言、第一节、第二节、结语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课程脉络,达到教学效果。

“以道理让学生认可”、“以启发让学生学到”,在备课环节就要让课堂变得有生命,对课时的用心准备和课程的合理安排筹划都是生命的发生。

(二)用爱上课,感受真诚,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