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物流的概念

低碳物流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物流的概念

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物流;物流金融;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w carbon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ful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o address global climate change. How to make the logistics financ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the low carbon, is a worthy of serious exploration probl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logistics financial oper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low carbon economy to modern logistics financial challenges, this work presents with som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compan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logistics.

Key words: low carbon logistics; logistics finan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自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地纷纷提出环保、绿色、低碳的概念,我国政府更是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进入2010年,低碳成为热点词汇。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层出不穷。低碳概念也不可避免的传递到物流行业,由此产生了一个新词汇“低碳物流”(Low Carbon Logistics),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如何让物流金融业适应经济发展的低碳要求,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1 我国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1.1 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服务,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界内多引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唐元琦对“物流金融”的定义。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二者的结合,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创新的结果,是针对客户需求所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对业务参与多方(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都是一个新的领域。物流金融业务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提升资本运营效率以及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更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是“多赢”的合作。

物流服务过程需要金融的支持,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保障,最终实现物流与金融的高效配合。如果物流与资金流之间产生滞后和脱节,不仅会降低物流的运作效率,也会增加资金的占用时间和周转成本。因此,现代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与资金流高度统一、协调运转。

1.2 我国物流金融的现状分析

国内物流金融最初起源于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实践。推动创新的基本动力是广大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21世纪企业间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然而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最薄弱的一环,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政策的逐步开放,我国与各国的资本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这促使我国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供应链上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物流和金融相结合,进而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平台――物流金融。物流金融不仅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且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概念和运作模式,这是物流金融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物流金融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的少数省市已获得迅猛发展。我国一些企业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务,开展了一系列物流金融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基础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期望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难题。从2004年底至今物流银行业务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如中储与华夏银行的合作,福建中海物流公司、泉州正大集团与中信银行的合作等等。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中外运总公司、中国远洋物流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合作,建立了针对供应链物流控制与设计金融服务的稳固操作平台,将大型物流企业在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管等方面专长与深圳发展银行的资金流封闭运作优势结合,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的物流金融服务。2006年,建设银行推出“现货仓”、“海陆仓”和“保税仓”等贸易融资产品,并与中国远洋物流进行国际贸易货押授信业务战略合作,联手推动国际物流金融和商品融资业务的发展。工商银行与中国外运集团在物流金融领域全面合作,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型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共同为客户提供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在途货物的融资。交通银行也与中远物流、福建三宝钢铁合作,推行物流金融业务。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物流金融运作,获得银行贷款授信以改善资金链,同时为国内众多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远、中储、宝供等开创了新的盈利空间。目前,物流金融已被许多专业人士视为物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前景异常可观。

1.3 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目前,物流金融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模式:物流结算金融模式、物流仓单金融模式、物流授信金融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1.3.1 物流结算金融模式

物流结算金融是指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

(1)代收货款模式

代收货款模式是物流企业为企业(大多为各类邮购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商贸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传递实物的同时,帮助供方向买方收取现款,然后将货款转交投递企业并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代收货款模式是物流金融的初级阶段,它直接带来的利益属于物流企业,同时厂家和消费者获得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 to C业务。

(2)垫付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是指“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从盈利来看,厂商获得了融资,银行获得了利息收入,而物流企业也因为提供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等服务而获得了利润。这种模式常见于B to B业务。

(3)承兑汇票业务

承兑汇票业务也称为“保兑仓业务”,在此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合作,经销商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

1.3.2 物流仓单金融模式

物流仓单金融主要是指融通仓融资。融通仓是一个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它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而且也良好地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随着现代物流和金融的发展,物流仓单金融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和反向担保模式等新仓单金融模式。

1.3.3 物流授信金融模式

物流授信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1.3.4 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包括了以上三种物流金融模式,是物流金融的高层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应具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如果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金融机构,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向市场融资,然后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例如UPS公司(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为UPS金融公司,由UPS金融公司推出包括开具信用证、兑付出口票据等国际性产品和服务业务。

2 低碳经济对现代物流金融的挑战

低碳经济外延的低碳物流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物流金融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这需要物流金融改变原有的运作模式或对原有的模式进行创新,从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过程两个环节来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其中,物流作业环节主要包括低碳运输、低碳包装、低碳流通加工等;物流管理过程主要从节能减排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促进供应链上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化。在这两个环节中又涉及到了许多方面,众多的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商业银行、物流企业、生产者、经销商,等等。

其次,低碳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低碳金融(Low Carbon Finance)的支持。采取发展低碳物流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性,采取低碳物流方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原有运输方式和路线的调整需要较大的支出,单个企业难以完成,而且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不一定会主动进行物流创新,实现低碳物流。

再次,低碳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还在于我国现有的政府支持和政策基础不够。低碳物流基础设施需要国家大力投入,以更好地改善物流设施条件。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把低碳物流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积极进行低碳物流贷款管理机制创新。

我们应该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现代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和应对策略

在大力提倡低碳新理念,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国不断挖掘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发展低碳的潜力,积极进行低碳物流金融的突破和创新,探寻一条可行的适合中国物流金融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有些金融机构已经在低碳领域进行了探索,如兴业银行很早就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信贷品种,出台了《节能减排项目投向准入细则》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绿色信贷”的顺利开展,并于2008年10月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我国当前急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加强低碳物流金融服务系统建设。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规范

在低碳物流发展方面,首先要树立低碳服务理念,以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树立全员参与的低碳物流金融服务意识。政府加强对低碳物流金融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主要包括对低碳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贴,减免税收,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援助、贷款担保及贷款贴息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援助,引导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发展。

其次,建立合理完善的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关于物流金融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改善现有的物流金融法律与制度环境,给物流金融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促进物流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结合低碳物流金融发展的特点、企业状况和我国的特征,及时制定扶持和保护低碳物流金融的法律法规,引导低碳物流企业发展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再次,建立合理的低碳物流金融服务监管机制。既要发挥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监管当局的积极作用,还应尽快弥补物流金融业务监管上的空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赋予相关市场主体相应的业务操作和创新的法律空间。

3.2 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低碳物流的发展要充分重视物流企业自身的创新。第一,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或兼并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做大做强,废除那些效率低下的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减碳措施。物流企业规模、实力和业务的扩张,从而加强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配合和利用效率。

第二,要实现物流形式的创新。涉及新型的配送模式、仓储格局等,如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系统规划,缩短并精简运输路线和环节,综合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利弊,使用清洁燃料,选择低污染车辆,合理选择仓库地址,科学布局仓储空间,降低仓储成本,对物品进行低碳物流加工、包装。

第三,物流企业必须增强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能力。针对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善低碳物流金融服务信息系统。低碳物流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在银行与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建立合作沟通的信息系统,把所有信息归总形成信息库,使之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平台,促进相互间的知识共享与信息交流,减少空驶率和无谓的能源消耗,降低物流运作成本,降低并消减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因此,还应规范物流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等。

第四,严格控制物流金融的风险。风险产生的根源就是没有“诚信”二字。物流企业要重点控制客户资信风险,防止虚假的仓储、运输、质押等,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碳的消耗。此外,要建立低碳信用担保体系。低碳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减少低碳物流的金融风险,改善低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低碳信用担保体系需要建立风险担保的资金支持体系、风险补偿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等。

3.3 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

低碳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低碳金融(Low Carbon Finance)的支持。首先,商业银行应提高对低碳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包括银行低碳项目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等。

第二,加强低碳物流金融衍生品创新,提供多元化低碳融资方式。以金融创新支持低碳物流发展,提升低碳物流金融服务品种与内涵,提高低碳物流的竞争力。如通过发行低碳物流方面的债券、股票、期货、基金及商业信用等形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设计适合低碳物流企业特点的贷款品种,发展低碳信贷,促进低碳物流的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

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化物流业实现途径

依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精神,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物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业规模,但从低碳经济角度看依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距离低碳物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物流行业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化运营,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一)低碳物流的概念

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优先考虑环境问题为出发点,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低碳物流转变。

(二)低碳物流的内容

低碳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物流是一个多层次概念,既包括物流企业层面物流的自觉低碳活动,又包括国家层面通过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对物流行业实施引导,还包括社会层面的舆论引导。

物流企业的自觉低碳化活动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低碳运输、低碳包装、低碳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

二、物流业低碳化的实现途径

(一)物流作业低碳化

一般而言物流行业包括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和流通加工五个功能环节。物流低碳化作业可以从这五个功能环节实现减少碳排放,即低碳包装、低碳运输、低碳装卸、低碳仓储和低碳流通加工。

1、低碳包装

低碳包装,指的是以节约资源、降低废物排放为目的的一切包装方式。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一,包装的重复利用。开发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淘汰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过多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器具,从物流源头上实现减碳。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包装多次、反复使用,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转化为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第二,包装的标准化。包装设计采用模数化就是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包装模数化有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从而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包装的模数化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品、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设施的作业,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低碳运输

第一,采用低碳清洁能源汽车。物流企业应加快老旧车辆和高耗能车辆更新步伐,大力发展专用车型和低碳环保车型,积极发展挂靠运输、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车运输、零担快运等现代化运输方式。通过道路运输结构的优化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从宏观上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总量,减少能源消耗。

第二,要降低汽车运输在物流中的比例,大辐提升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运输比例。物流业有非常大的减排空间,采取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方式可以在整体上为运输全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提供保证。

3、低碳装卸

低碳装卸指为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及粉尘烟雾等污染物而采取的现代化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首先提倡采用环保低碳的电动装卸作业车,减少甚至淘汰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燃油装卸作业车。其次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效率,如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分发挥搬运机器的能力和装载空间等。最后在货物装卸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泄漏和损坏,杜绝粉尘、烟雾污染。

4、低碳仓储

低碳仓储即仓库要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碳排放。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增加碳排放;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车辆空载的几率。 低碳仓储要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业务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

5、低碳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低碳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要大力发展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要集中处理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二)物流管理低碳化

1、提高物流业信息化程度

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增大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商品辨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等,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方面优化物流管理。同时,要加大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物联网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的支持下,以特定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借助物联网,积极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将促使物流业信息化技术变革,为低碳物流的实现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2、合理规划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最优化问题模型,事先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缩短并精简运输线路和不必要的环节。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引入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使企业集中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降低企业成本,而且可以促使物流合理运输,减少配送环节,减轻交通拥挤的现象,缓解由物流运输给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低碳物流的政策引导与舆论引导

1、政策引导

政府是推动低碳转型的宏观领导者和决策者,政府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加强制定和完善低碳物流的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应该在发展低碳物流中起到主导、引领、助推的作用。只有依靠政府推动,企业、科研院所才能够跟进发展,政府的发展策略也要从“GDP优先”向“环境优先”转变。应该尽快制定关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政策导向正确。过去制订的法律、法规中,与发展低碳物流不相适应的要及时清理或者进行修改,而且,还要根据发展低碳物流的新要求,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投资、财税、信贷等方面对发展低碳物流进行支持。

2、舆论引导

当前,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还存在一些片面、肤浅的认识。政府一方面必须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普及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统一思想,明确承担社会责任,使其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噪声污染,达到节约能源,保证效益的目的。

低碳物流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实现碳排放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在国家低碳减排政策及社会舆论引导下,物流企业应该在物流各环节自觉实现低碳减排,加强自身低碳管理,努力促进我国低碳物流快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①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32-33

②岳馨.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101-102

③董千里,董展,关高峰.低碳物流运作的理论与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00-102

④桑茹.论企业绿色物流管理[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45-47

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低碳经济与农产品逆向物流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即通过资源高效利用、能耗与排放量减低等,实现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时兼顾。低碳经济是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下产生的,最早出现于英国政府关于未来能源发展的白皮书当中,自此之后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得到了众多国家政府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低碳经济包括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以及低碳消费四个方面,完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本质的转变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着力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最终达到整体社会经济活动的低碳化或无碳化。

(二)农产品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与传统正向物流相反的专业术语表达。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逆向物流的概念表述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逆向物流就是一种通过产品回收利用、危险品管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式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可以实现资源消耗量的降低、物质的循环替代和产品的再利用。于是,农产品逆向物流就可以通俗地认为是农产品物流运行过程中,对其各个环节产生的原料废物、废气产品、缺陷品或是退回品等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使之向来源地逆向移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从整体逆向物流活动内容上看,农产品逆向物流包含了农产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个方面。

(三)低碳经济与农产品逆向物流

农产品逆向物流是低碳经济实现的关键环节,低碳经济理念的实现同样离不开逆向物流的支持。一方面,低碳经济将传统逆向物流系统转变为涉及生态领域的逆向物流,使得逆向物流顺利地连接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逆向物流彻底变革了正向物流,将整个物流系统转变为一个封闭循环的物流系统,在低碳经济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担任了关键角色。低碳经济视角下,逆向物流属于双向物流,从物流的开始到逆向回归,突显了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双重增值,物流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农产品逆向物流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物流各环节的废弃物经过细化回收与再利用,再加上正向物流的运行,两者之间完美对接,形成完整的闭环物流系统,进而实现物流系统社会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问题分析

(一)政策问题

现阶段,就我国的行政管理而言,其对农产品经济的低碳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疏漏,也就是在对逆向物流企业的行政约束方面能力低下。碳排放行为在农产品逆向物流运行过程中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它要承担由于碳排放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和经济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将对物流所在区域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这些负效应并不能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得到最为有效的管制。我国关于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的低碳控制执法机制并未完善,政府以及立法机关在市场机制中很难担任起裁判者或主持者角色,当然也就很难制定行之有效的碳排放行政许可制度。因此,为了解决如此尴尬的政策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度,对农产品逆向物流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整治,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政策,减少负效应的产生。

(二)供应链问题

首先,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闭环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外部经济性是农产品逆向物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它在闭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很难获取经济效益。如此一来,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进行闭环供应链供应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缺乏低碳行为意识。供应链管理所提倡的精益生产实质是一种生产哲学,通过降低资源浪费来缓解产业发展的环境压力,进而提高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然而,我国的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特征依然是以粗放式为主,物流设施建设增强和库存规模加大成为其抢占市场的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可以降低企业市场风险,但同时也大大增高了碳排放水平。

(三)技术问题

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在技术问题方面具有两大缺陷因素,即地区差异所带来的技术差距和严格的技术规范、市场准入条件。首先,由于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造成了低碳技术的显著差距。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低碳技术作为保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其次,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受到严格技术规范与市场准入条件的约束。例如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拓展制约力度较大,低碳标准升高,遏制了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市场的扩大。由于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结构转型以及调整,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进入了发展瓶颈,技术的创新与使用是其关键障碍。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

(四)信息问题

信息问题,即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交互问题,第一,由于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疏漏,企业在整合逆向物流信息能力方面存在缺失。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农产品的生产、运送、消费等环节息息相关,只有准确把握各个环节的运作信息,才能做出关于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的最佳决策。目前,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多为独立运作,信息共享能力小,这就使得很难从整体农产品供应链中做出正确高效的策略,从而影响到全局利益;第二,商业信息支持力度较小,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农产品逆向物流环节众多,涉及多个层次,企业对于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动力不足,而与其合作的企业利益激励力度也不足,农产品物流相关信息交互能力也就很难提高。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产品逆向物流优化路径

(一)从政策角度优化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环境

首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应该充分调动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利用政策引导各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且提高积极合作意识,加强农产品逆向物流的资源整合效率。另一方面应该针对当前的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优惠与激励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府实施产业补贴政策,并以这种补贴作为引导,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资金投入到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中;其次,对于立法机构而言,必须增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力度,规范法制环境,促进农产品逆向物流的良性运行。

(二)从供应链角度完善农产品逆向物流运行系统

第一,从供应链角度优化扩展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布局。农产品逆向物流具有产品需求的随机性、逆向物流作用客体的分散性以及物流业务过程的复杂性,使其很难以单一分散的形态支持整个农产品逆向物流的低碳可持续运行。农产品供应链系统通过专业化的优化与扩展,使逆向物流设施的统一配置和业务资源的合理利用得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提高;第二,从供应链角度强化协调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在农产品商品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农产品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大,很多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更倾向于利益的寻求。其中强化和协调供应链系统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使得农产品逆向物流中低碳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周期、营销周期内的利益也相应提高。

(三)从技术角度建立农产品逆向物流研发平台

第一,增加农产品逆向物流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不管是生产、运送还是消费,农产品都会在这些环节中产生较多的废弃物,那么对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对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二,高效贯彻实施低碳经济理念在农产品逆向物流中的应用,促进低碳技术的提升。专业化的低碳技术是农产品逆向物流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产品逆向物流中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令农产品废弃物以及回收物得到了更好的综合性再利用。同时突破农产品物流技术壁垒,重点开发农产品废弃物的低污染回收方式,如密封容器储存技术、重复利用型包装技术和冷藏技术等。

(四)从信息角度强化农产品逆向物流交互功能

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减少碳排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物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物流业的碳排放所占碳排放总量比例巨大,达到18.9%。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自1998年至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球增加了13%,其中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为25%。我国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业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其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世界性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物流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我国为促进物流低碳化发展已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仍然有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低碳物流的制度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优良的设备、优秀的人才等,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社会化,税收优惠、政府补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已采取了一些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有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共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拉动投资达到80.6亿元;2011年财政部和商务部第28号公告,公布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自2011年7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千万吨炼油设备及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大型船舶装备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然而就目前低碳物流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现已实行的相关政策不能在大范围内有效地激励企业采取低碳行为,这表明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追求物流业的低碳化,首先要测算出企业现在的碳排放情况。现在比较权威的核算体系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国虽已引入该体系,但没有落实到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企业,导致目前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减排目标和减排量仍不明确。

2.2低碳意识比较缺乏,要实现从社会到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尚需努力从社会角度来看,“低碳”概念产生之后,全球各国开始了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的道路,低碳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的工业、农业、经济、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低碳生活”“低碳产品”等概念层出不穷;然而,公民对低碳这一概念的真正的、正确的了解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问卷星网站对有关低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民众对低碳、低碳生活等概念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低碳意识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因而低碳政策执行力不高。对物流企业来说,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全球“低碳革命”的兴起,物流作为高端服务业,也必须走低碳化发展的道路。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粗放、专业化水平低的状态,而这种粗放、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低碳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仍较短,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私有企业的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行业低碳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就不会有目的地向低碳化物流发展。

2.3低碳技术发展与应用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国在信息、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相比国外或许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物流低碳化的主要“瓶颈”,相对于技术的开发水平,我国企业对技术的应用水平更是低碳物流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因此,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点在于如何推动低碳物流技术的运用,政府的科学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规划物流业的发展和监督物流活动的实施。物流活动需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却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交通运输、铁道、民航、邮政、商务等;特别是我国空运、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分割运营,使得物流低碳化技术很难普及。同时我们注意到,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巨大,行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8.9%。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单位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虽然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尚不成熟,但是与推进清洁能源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相比,低碳物流技术应用才是限制低碳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

2.4低碳物流人才比较缺乏,亟须加大培养力度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但很少开设低碳物流或者低碳经济方面的课程;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低碳物流的研究缺乏实践经验,企业的研究人员对理论的整体理解不够深入。我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并没有完整的一套政策体系,无法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3国外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英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物流低碳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措施比较完善,通过对其发展经验的整理分析,将为我国的低碳物流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3.1英国

英国在物流低碳化方面起步最早,其“碳预算”体系和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在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中卓有成效。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能在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在排放交易方面赋予政府更大权力等。2009年4月,英国通过立法成为全球首个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成为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碳预算”体系要求从2008年开始,以5年作为一个减排周期。英国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其中碳基金被认为是最富有成效的经济政策手段:英国鼓励企业与政府签署资源气候变化协议,对签订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目标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

3.2欧盟

欧盟在低碳意识普及方面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各国政府为推广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欧盟于2000年6月启动欧盟气候变化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欧盟在其管辖范围内制定最为经济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各项减排目标。计划整合了欧盟正在实施的各类减排活动,除欧盟委员会牵头外,还发动了行业部门、非政府组织、各国专家等相关各方广泛参与。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欧盟各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进程中,都强调了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责任,通常是政府科技投入先行,随后进行市场开拓,以此来推动产业化进程。2009年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的《2009年度欧洲就业报告》指出,欧盟国家一个新的阶层“绿领”即将产生,他们将从事环保材料生产、碳足迹测量、环保评估等工作。为此,从现在起,欧盟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加强“绿领”行业的宣传和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3.3美国

美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其核心。2009年2月,奥巴马正式签署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未来10年美国政府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为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的企业提供250亿~45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在通过政府牵头、财政补贴等方法加强低碳技术产业化的同时,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美国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规定了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指标控制。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引入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与交易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排放总量控制。对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85%的排放源设置了具有法律约束力且逐年下降的总量限额。②配额发放。排放源对其排放的温室气体须持有相应数量的排放配额,并可以交易、储存和借贷。最初几年对排放配额中的80%进行免费发放,之后随着总配额的减少,免费发放配额也将逐年减少。③治理结构。除美联邦环保署和国务院外,还授权美农业部、美能源管理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监管。

3.4日本

日本在新能源推广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日本采取了许多财政货币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2006年,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2008年5月19日,日本内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了《低碳技术计划》,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战略图:一是今后5年将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开发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等;二是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的投入;三是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延伸和细化了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如发展环保车等。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如日本开发银行(DBJ)、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公司,对进行节能投资的企业给予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企业改造现有设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开发项目,享受国家规定的特别利率优惠。

4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参考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针对我国现状,笔者从制度建设、低碳意识培养、低碳物流技术发展应用以及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四个方面提出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4.1制度建设

(1)税收政策。要限制各物流企业的碳排放量,首先必须制定碳排放标准,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检测和评估体系,即“碳预算”体系,以确定我国物流业减少碳排放的潜能。引入“碳预算”措施,要求各大物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碳预算,制定出各自的减排和低碳发展战略,详细列出减排项目;政府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各物流企业的减排潜能和任务。该“碳预算”措施要每隔五年进行一次,以适应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进度。政府依据“碳预算”措施所确定的具体减排数值制定税收政策,减少的碳排放量少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高的税率,高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低的税率。同时采取更多促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2)补贴政策。政府的补贴政策主要通过各种基金的形式实现。一类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对开展减排及能效改进活动的企业补贴部分资金、对引入特定节能技术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补贴资金。另一类是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物流低碳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规定一系列物流方面节能产品,如小排量汽车等,并对这些产品给予价格折扣,从而实现对其购买者的补贴。(3)政府采购。国家制定完善低碳采购政策。撰写低碳目标,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政府采购清单中要包括涉及运输低碳化的节能车辆和涉及包装低碳化的绿色包装等;将采购低碳化制度化、法律化。政府采购应当逐步建立起低碳采购网络,覆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利用地方政府采购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考虑将政府采购中涉及低碳物流部分的合同向物流企业以特定的方式和政策进行倾斜,培育和做强低碳物流企业。(4)金融市场。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建立“碳预算”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并设立物流分市场。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间跨省区的物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在货币市场领域,对进行节能投资的物流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在资本市场领域,支持低碳物流企业上市融资,对其上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2低碳意识培养

要想让企业和民众都把低碳提上议程,不仅要让其了解有关低碳的常识,更要切实落实低碳生活、低碳物流。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企业与民众的低碳意识。政府应结合低碳意识普及现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达到宣传低碳意识的目的。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政府应出台有关低碳化物流的指导性文件,以便于指导和完善物流低碳化的工作,使之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可以借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通过组织的活动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低碳物流。

4.3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

(1)加快物流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物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区域整合。将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利用水运;有效利用区域物流中心,减少迂回运输和倒流运输;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使跨区域运输更便利。②加强模式结合。将各种运输模式综合考虑,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为此,我国必须要推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使各种运输方式能方便地相互转化,实现无缝链接。③优化物流结点。国家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从物流结点的辐射范围到其内部的设施布置,都要采用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式。④发展清洁运输模式,促进管道运输的建设和水路的利用。(2)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运输。①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有相关责任部门对企业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把减少碳排放的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个企业;对于达标企业和不达标企业的认定要真实公正,奖惩措施的实施要公开公平。②重视政府引导作用。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低碳运输示范,促使企业效仿。③开展低碳运输专项行动。以专项行动为契机,规范物流运输市场。我国在2010年启动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依据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营运车辆准入、退出制度等一系列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标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这类专项行动值得推广和扩大。(3)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低碳物流园区、低碳运输模式试点。低碳试点的有效开展,将在全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城市和项目,同时要积极关注并调整试点工作的进行状况。

4.4低碳物流人才培育

首先要进行低碳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同时,国家对各大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给予适当补贴。还要注意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深入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第5篇

第三方物流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效率,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然而,现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规模小,服务功能弱,物流基础设施简陋

据中国仓储协会2010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1%的生产企业和6%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实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且物流基础设施简陋。

2流通渠道不畅通,具有严重的地区局域性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10年的统计,物流服务商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均没有超过2%。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3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物流业还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物流职业教育不完善,人才缺乏,素质不高。2011年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未来五年该专业人才缺口达600余万。据粗略统计,2010年我国各类企业中物流的从业人员总数在1000万人以上,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将不断上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虽然在群体数量上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2010年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和北京为例,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而美国奥尔良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土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国内物流人才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人才的匮乏,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企业运营的质量。

4企业体制不完善,缺乏创新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摸索状态,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10年的统计,80%的企业缺少一套完善的物流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企业体制,是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旦缺少这种保障,必然使企业的发展陷入混乱状态,导致企业发展滞后,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

发展低碳经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低碳经济理念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现代社会中企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时刻把握经济发展态势,处处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第三方物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突破口,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倡导工作

有些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内容纳入区域合作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仍然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区域发展的节能减排一体化模式尚未形成。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助第三方物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节能降耗工作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要推动传统物流行业的升级改造,引导高新技术改造物流产业,最终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确保低碳经济的实现。

2发展循环经济和一体化经济,践行低碳经济理念

在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低消耗、高利用、重复利用的理念,发展一体式产业,充分发挥集聚效应的作用,减少能源的浪费。此外,各个企业间要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产业融合、技术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各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在发展性能源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置,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有效进行生产力布局,科学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

3提高企业整体主人翁责任感,筑牢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实施低碳经济不仅仅只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引进高科技和高级技术人才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一决策的实施又是一项更大的挑战,这不仅仅要求第三方企业要实现低碳经济,还要求企业上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以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将低碳进行到底,实现企业内在以及外在两个方面自身价值的提升。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坚持推广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这对于低碳经济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前提作用。

4力求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现人文理念管理

首先,对于那些市场份额占有量较大第三方企业,可以将本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充分利用国际现有的科学技术,以达到最大的限度减少碳排放量,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培养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念,吸引高级管理培训人员,做到及时培训,更新管理知识。其次,建立有限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的如提升奖金、增加红利、为优秀员工及其家人提供带薪休假、提供各类保险等措施,精神层面的,如面对面沟通交流、升迁职位、当面表扬、授予荣誉称号、提供高质量的员工培训等,让员工有归属感的前提下,树立他们的压迫感和竞争意识。再次,构建企业内部和新建制体系,始终以质量说话,以服务服人,吸取教训,诚信经营,树立国有企业的地位和荣誉。这样,企业才能提升形象,敦促内部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