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规避的优点

风险规避的优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规避的优点

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第1篇

套期保值定义: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的一种交易活动。为了在货币折算或兑换过程中保障收益锁定成本,通过外汇衍生交易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做法叫套期保值。

外汇远期合约是进行套期保值的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优点在于当金融体系不完备、运行效率低下时,是成本最低的套期保值方式。原因是交易相对简单,不需要保证金,涉及资金流动次数少,公司决策方式简明等。

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第2篇

我们知道衍生金融工具是规避风险的有力法宝,但实际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同时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风险的来源有很多,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一)市场风险

我们知道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取决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原生金融工具的典型就是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这些原生金融工具的晴雨表,类似股价、利率等,特别容易波动。各因素的变动可能会造成合约价值的剧烈变化。而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工具保值和规避风险较少,投机比重较大,投资者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采用高抛低吸方式,这也将加剧合约的价格波动。

(二)信用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就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双方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签订协约,到了交割日,双方要是有人违约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这种风险在互换业务中比较突出,特别是进行场外交易时,此类信用风险更易发生。

(三)运作风险

运作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而且由于市场的监管体系不完善,相关操作人员违规操作,人为故意失误最终也会导致衍生金融工具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在筹资融资上的影响

企业在日常的生活经营中,资金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在补充,资金流动的过程也是资本积累的过程,因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资金作为企业的血脉,如何以最少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自然就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了。对于传统的筹资融资方式,很多有实力的公司选择BUT或发行债券,但是这样的筹集方式的前期工作很多,对于企业业绩、综合实力等方面要求也高,但要是单纯地向信贷单位借款的话,企业就必须面对需承担高额的借款利息的事实。而衍生金融工具融资具有融资效率高、面对的市场广阔、筹集成本比较低等优点。衍生金融工具中的互换,常常被视为一种典型的融资方式,互换市场更是被称为最佳的筹资市场。

(二)衍生金融工具在投资增值上的影响

企业的管理除了对现金流的管理优化外,如何有效使用现金和保值增值也是企业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选择充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以小博大,获取风险收益。简单地以金融期货作为一个例子,投机者若预测期货未来价格会涨,选择在低价的时候买入,一旦未来如预期一样有所上涨便脱手卖出,这样便可获得风险收益。衍生金融工具给想要获取风险收益手头又没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投资增值的可能。我们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一般采取多种投资组合来规避系统风险,但是这种组合的有效性是值得推敲的。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似乎又可以方便企业来规避投资的系统风险,因为不履约的代价是损失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一旦发现市场有变化,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衍生工具再以少量资金为代价投下另外一个赌注。

(三)衍生金融工具在经营管理上的影响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往往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若对未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期的话,这些进出口企业便可选择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来规避由于汇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样,在利率风险的管理上,衍生金融工具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利率对于筹融资成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利率上行的时候,与商业银行签订利率掉期协议将其浮动利率的贷款合约转换为固定利率的贷款合约。这样一来,即便市场按照预期调高了基准利率,企业仍可按照原先约定的固定利率来负担其相应的债务成本,节约了成本支出。相反地,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商业银行签订利率掉期协议,将其固定利率的贷款合约转换为浮动利率的贷款合约,以享受未来贷款利率下降带来的好处。

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进出易;外汇结算;电汇方式

在对外贸易中结算方式是困扰当事人的重要问题,因为结算方式选用的正确与否,将关系到能否安全收汇,甚至影响到进出口企业自身的安危。在我国传统的进出口贸易中,属于银行信用的信用证方式曾经是被广泛使用的结算方式,在20世纪末,信用证方式曾经占我国出口结算的80%以上,我国的大多数“国际贸易实务”教科书至今仍将信用证方式作为出口结算的首选方式,理由是信用证方式风险最小,最安全。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信用证方式的不足日益显现,据笔者调查,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实际业务中信用证方式的使用已急剧下降,属于商业信用的电汇方式已成为对外贸易结算的主流方式。本文拟对电汇方式成为主流方式的原因及其风险的规避做初步探讨。

一、电汇方式是当前进出口贸易结算的主流方式

电汇(TelegraphicTransfer,简称T/T)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拍发加押电报或电传(TestedCable/Telex)或者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给国外汇入行,指示其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结算方式。又据其性质,分为“前T/T”(PaymentInAdvance)和“后T/T”(DeferredPayment)两种。

所谓“前T/T”,即“预付货款”,就是卖方在发货前即已收到货款,然后,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发给买方的一种结算方法。所谓“后T/T”,即“延迟付款”,是在签署合同后,由卖方先发货,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再付款的结算方式。

显而易见,“前TIT”,是一种对于出口商较为有利的结算品种。因为,出口商在发货前就已经收到了货款,等于得到了进口方的信贷,其出口的风险程度得到了控制;而“后T/T”则相反,是一种比较有利进口商的结算方式,出口商货款的收回,需要等到进口商收到货物的一段时间之后,实际上等于出口方给予进口商信贷,出口商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从某种程度反映了企业乃至整个地区外贸进出口的特点以及风险偏好。

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贸易的85%以上采取信用证方式。进入90年代以后,信用证使用的比例迅速下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电汇结算方式比例大幅度提高。根据表1的统计,21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使用信用证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20%,企业的出口结算方式主要采用商业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信用证使用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但除中东地区以外,也已经下降到50%以下。

上海从2002-2007年期间,出口增长率多数年份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在上海外贸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其结算方式的构成,可以反映出上海出口企业的结算特点和偏好。

表2反映了3种出口结算方式在E海外贸业务中所占比例:电汇占到了50%以上,托收的比例在5%以下,而信用证使用比例介于32%到37%之间,即约1/3。显然,电汇方式已经成为上海出口结算的主流方式。必须指出的是,上海进出口企业采用电汇的实际比例应该比统计数据还要高出一些,因为根据了解,有部分属于贸易结算的外汇,由于种种原因,在电汇方式下直接汇入了个人账户,而按照银行统计的口径,这部分金额无法统计在贸易结算项下。

上海是全国的窗口,上海外贸结算方式的现状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外贸结算方式使用的基本情况。

二、电汇方式与信用证、托收方式相比较的优势

电汇方式之成为对外贸易结算的主流方式是同其具有的优点分不开的。与信用证、托收方式相比,电汇方式具有其显著的优点。

1、风险比较信用证方式虽然风险较小,但也并非是一种无风险的支付方式。进口商或开证行可以利用信用证的“软条款”造成出口方难以履约或单证不符而无法收汇。当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市场风险出现时''''甚至可以利用单证、单单“严格相符”的原则,以一些非实质性不符点为借口,拒付货款,逃避付款责任,而出口方还要承担信用证的通知费、电报费等额外费用。

托收方式和T/T一样,也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在托收方式下的出口方与银行属于委托关系。所以,托收方式下出口方收汇客观上存在较大风险,如进口方破产或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出口方则可能收不回货款。在进口人拒不付款赎单后,除非事先约定,银行没有义务代为保管货物,如货物已到达,还要发生在进口地办理提货、交纳关税、存仓、保险、转售以致被低价拍卖或被运回国内的损失。在D/A条件下,进口人只要在汇票上办理承兑手续,即可取得货运单据,凭以提取货物,出口人收款的保障就是进口人的信用,一旦进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会遭到货款两空的严重损失。同时托收方式也不利于出口方的资金周转。在托收方式下,出口方的收汇时间晚于L/C(即期),尤其是D/P(远期)和D/A方式,更不利于资金周转。实质上等于出口方向进口方提供了无偿的信贷。由于收汇的期限较长,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口方还有可能因合同货币贬值而带来损失。

电汇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出口商虽然具有较大的收汇风险,但在我们出口实际中其风险仍然处于可控状态。例如,在出口结算方式大多数以电汇方式的情况下,上海保持了较高的外贸出口结汇率,根据上海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04~2007年的出口结汇率分别为:98.93%,99.03%,100.12%,99.99%,上海出口收汇的坏账比例最高年份的2004年也只占1.07%,而2007年仅有0.01%,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换言之,对于上海出口企业而言,选择TFF并没有增加收汇风险,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费用比较信用证方式费用较高。信用证的相关费用不仅有显性费用,而且还有隐性费用。显性的费用是指与非证结算方式相比需要额外支付的银行费用,包括开证费、通知费、议付费、电报费、保兑费等。在带不符点出运情况下,需要支付开证行的不符点费、电报费和单据处理费,一般一个不符点需花费的整体费用在150—200美元之间。隐性的费用是指进口商借用银行信用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隐性费用高也是进口商不愿采取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主要原因。

在托收方式下,进出口双方达成D/A方式付款的话,出口方还需要承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隐性费用,增加机会成本。同时,在D/P条件下,进口人在未付清货款前,不能取得货运单据,无法提走货物,货物的所有权仍属出口人,但如进口人到期拒不付款赎单,出口人虽然还可把货物另行处理或运回来,但需要承担一笔额外费用及降价处理等损失。电汇方式由于不经过银行处理单据,其费用相对于信用证要低很多,与托收方式相比较在费用上也有较大优势,这是人们愿意采用电汇方式的重要原因。

3、手续和时间的比较电汇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汇款手续简便,速度快,一般3个工作日内可以到账。而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开立信用证的手续繁琐,银行力、理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且只负责单据表面与信用证严格相符,不涉及货物。而在托收方式下,出口方需要先将货物和全套跟单汇票通过托收行和代收行交由进口人手中,如果在D/A或是D/P远期的条件下。出口人还需等到汇票到期日才能拿到货款,因此在时间上并不占优势。同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进口人还要在汇票上承兑,力、理相应的手续,因此在手续上也比较繁琐。笔者在对上海10多家进出口企业的调查中发现,选择以T/T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中,有约半数的企业结算期限在0-30天内,其余约半数的企业其结算期限则在90天之内。然而,以L/C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其结算期限均超过90天,由此可见,使用T/T方式可以大大缩短结算期限,从而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顺应了现代物流的要求。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不管是从费用方面还是手续方面,T/T是在这3种结算方式中手续最简便,速度最快,费用最低,在实际业务执行中其风险也并不大。这无疑是进出口商比较愿意采用电汇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

三、电汇方式的风险及规避方法

综上所述,电汇方式具有汇款手续简便,汇款速度快,汇款费用低,占用资金少,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便捷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它属于商业信用,因而仍具有较大的风险。对于进口商而言,在“前T/T”方式下容易产生损失预付款的风险,而对于出口商而言,在“后T/T”方式下容易产生收汇风险。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因采用电汇方式而遭受货款损失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在对外贸易结算中选择电汇方式时必须注意风险的控制,采用有效手段来降低风险。一般来说,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都具有良好的信用,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历。规避电汇方式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运输单据规避收汇风险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后,出口方通常即可获得提单等全套运输单据。但是为了规避收汇风险,除非进口方有足够的信用,出口方不应立即将正本提单交付给进口方,防止进口方在获得物权象征的正本提单后,逃避付款责任。出口方的做法是:可以先将提单副本交至进口方,证明货物已经按照合同规定装运。在获得银行出具的进口方电汇货款的收据以后,再将正本提单等全套运输单据交付给进口方。出口方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获得进口方传真的电汇收据与交付正本提单或指示承运人放货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差,以保证银行将款项汇出,从而规避进口方在获得正本提单后立即向银行撤销汇款的风险,因此,最稳妥的方法是汇款到账后再提交提单正本。

2、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控制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在商品出口中发生的、保险人(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向国外买方提供信用的出口商或银行)签订的一种保险合同。根据该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交纳保险费,保险人赔偿保险合同项下买方信用及相关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有两种:一种是承保出口商的国外风险和对出口信贷的保险;另一种是卖方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免除买方不付款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使出口人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必承担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推动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目的,同时,投保后可提高出口企业信用等级,有利于获得银行打包贷款、托收押汇、保理等金融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可为企业提供客户信用调查、账款追讨等其他业务。但是,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责任范围是因买方破产、拖欠货款、拒收货物等的商业风险和因买方所在国家动乱、或政府法规变动等的政治风险而导致卖方无法收汇的情形。只有当出口业务因这两个风险导致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才给予赔偿,任何因第三方责任而引起的损失均在其免责之列。所以,并非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即可万事大吉。

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第4篇

20世纪9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首次出现在我国金融市场。自此以后,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企业和单位,衍生金融工具既是风险规避工具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简单地论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些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简述了它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衍生金融工具;财务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理论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security),亦称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特殊类别买卖的金融工具统称。衍生金融工具是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同时包括这些传统金融工具的衍生在内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而来,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主要特征。简单说来,衍生金融工具就是通过预期未来的股市、利率等的行情,采取事先支付少量的权利金和保证金,以期来减少损失,保证收益。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及特点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方式很多,我们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对衍生工具进行分类。首先,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型。按照衍生工具的原生资产性质来分的话,可以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分类上我们很容易总结出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些特点,比如:跨期未来性。我们知道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时候不是现时的金融产品,我们采取事先支付少量保证金或交付部分保证金,最终的交割都是在未来发生的。衍生金融工具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杠杆性,少量的现金支付就是一个以小博大的过程,少量的现金却艺术般地撬动了价值远远多于它的资产。其次,衍生金融资产还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我们都知道利率、汇率、股价会受到政治、经济、市场等等的影响,事先约定这些变量就自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也必将导致衍生金融工具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我们知道衍生金融工具是规避风险的有力法宝,但实际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同时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风险的来源有很多,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一)市场风险我们知道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取决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原生金融工具的典型就是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这些原生金融工具的晴雨表,类似股价、利率等,特别容易波动。各因素的变动可能会造成合约价值的剧烈变化。而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工具保值和规避风险较少,投机比重较大,投资者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采用高抛低吸方式,这也将加剧合约的价格波动。

(二)信用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就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双方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签订协约,到了交割日,双方要是有人违约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这种风险在互换业务中比较突出,特别是进行场外交易时,此类信用风险更易发生。

(三)运作风险运作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而且由于市场的监管体系不完善,相关操作人员违规操作,人为故意失误最终也会导致衍生金融工具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在筹资融资上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的生活经营中,资金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在补充,资金流动的过程也是资本积累的过程,因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资金作为企业的血脉,如何以最少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自然就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了。对于传统的筹资融资方式,很多有实力的公司选择IPO或发行债券,但是这样的筹集方式的前期工作很多,对于企业业绩、综合实力等方面要求也高,但要是单纯地向信贷单位借款的话,企业就必须面对需承担高额的借款利息的事实。而衍生金融工具融资具有融资效率高、面对的市场广阔、筹集成本比较低等优点。衍生金融工具中的互换,常常被视为一种典型的融资方式,互换市场更是被称为最佳的筹资市场。

(二)衍生金融工具在投资增值上的影响企业的管理除了对现金流的管理优化外,如何有效使用现金和保值增值也是企业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选择充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以小博大,获取风险收益。简单地以金融期货作为一个例子,投机者若预测期货未来价格会涨,选择在低价的时候买入,一旦未来如预期一样有所上涨便脱手卖出,这样便可获得风险收益。衍生金融工具给想要获取风险收益手头又没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投资增值的可能。我们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一般采取多种投资组合来规避系统风险,但是这种组合的有效性是值得推敲的。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似乎又可以方便企业来规避投资的系统风险,因为不履约的代价是损失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一旦发现市场有变化,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衍生工具再以少量资金为代价投下另外一个赌注。

(三)衍生金融工具在经营管理上的影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往往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若对未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期的话,这些进出口企业便可选择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来规避由于汇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样,在利率风险的管理上,衍生金融工具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利率对于筹融资成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利率上行的时候,与商业银行签订利率掉期协议将其浮动利率的贷款合约转换为固定利率的贷款合约。这样一来,即便市场按照预期调高了基准利率,企业仍可按照原先约定的固定利率来负担其相应的债务成本,节约了成本支出。相反地,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商业银行签订利率掉期协议,将其固定利率的贷款合约转换为浮动利率的贷款合约,以享受未来贷款利率下降带来的好处。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合理地对资金进行了配置,也对企业投资风险的规避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知道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其他的金融工具,高风险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而且它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财务会计在对它进行确认计量的时候会存有很多疑问。针对这些方面的风险,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同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珣.金融衍生品浅谈[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4).

[2]时成.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马玉峰.浅析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9).

[4]张桃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风险分析;有效规避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2]鲁艺伟.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的防范[J].知识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