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现状

国际贸易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状 新趋势

一、国际贸易现状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发达国家仍为贸易格局中心

以浙江义乌为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甚至是世界的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向。据统计数据分析,在我国外贸形势恶化的近两年期间,小商品城的景气指数从2008年2月的1168.38下降到2009年8月的1042.47,下降幅度达到了10.8%,直至2010年才略有回升。这里,义乌小商品市场指数所反映的问题,正是目前外贸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GDP总量比重较大。可以看出,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发展中。美国、欧盟和日本仍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总量的大多数并在交易过程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经济合作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向

受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影响,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以地理位置为主要联合方式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各主要贸易大国都在积极追求区域内贸易的主导权。

从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上看,截至2010年6月,全球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已有187个。其中,大多数亚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甚至均在50%以上,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十分迅猛。

(三)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的逐步凸显,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纷纷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另一方面,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更是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如2003年,我国各行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限制比例均达60%以上,损失高达170亿元。而在这些TBT中,又以受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限制最多。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步发展、显示出下列三个特点:与知识产权相联系、保护环境的绿色壁垒和影响渐渐由单个企业转向整个行业。这样的贸易壁垒使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并将使各国间的贸易陷入更加严峻的形势。

二、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一)“金砖五国”将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发展中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正在不断的加深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其中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新兴的经济体更是保持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这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注入了强大的新鲜血液。其中“金砖五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则更是目前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力军。据国外相关统计机构推测,至2016年,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并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二)电子贸易的新生与成长

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同时电子商务也将替代传统的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这样的网络贸易将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环节的交易地点都放在了网络上进行,对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而言,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便利和生命力,所以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于是纷纷制订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在1996年,世界网上交易额仅有23亿美元,而到了2002年网上交易额就突破3490亿美元。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将在21世纪的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枝独秀。

(三)跨过公司对世界贸易的积极作用

据统计,世界上4万家的跨国公司共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研究开发的80%~90%以及国际投资的90%。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跨国公司为全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坚实的力量。

三、结束语

参与国际贸易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意义深刻,因而必须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和新趋势。这样,不但有助于外贸企业掌握国际贸易的新动态,研究国际贸易政策变化,从而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维护企业的自身权益,以在国际贸易中保持良好的地位,处于不败之地;同时,可以促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最佳水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良性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瑾.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J].管理观察,2009

[2]王兆密.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与环境[J].中国商界,2010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一、人才需求状况

1.适应WTO规则、熟悉国内外市场运作的外经贸人才短缺。目前,中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但是,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主要贸易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增多,贸易摩擦国家和地区有扩大的趋势。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欧盟、韩国修改食品卫生法,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应沉着应对,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市场,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采取种种措施,努力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一支掌握并运用WTO有关法律规则,懂国际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队伍。据了解,我国目前有9000余家律师事务所、11万余名律师。但是,其中懂外文的律师人数不多,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跨国性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仅有2000多人,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更是凤毛麟角。国家经贸委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能打WTO官司的专业律师的确不多。一场官司有的能打上一两年,可企业找一个会应诉的律师都难,有的律师连填写调查表都不熟悉。

2.外经贸实务操作、外销员、报检员、报关员等技能型人才短缺。目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基本上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而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据调查,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目前,我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达7000多万人,但只有8万多人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的需求缺口也很大,以潍坊市为例,全市注册进出口企业1000多家,而全市报关员仅一百人左右,平均1个报关员要承担10多家企业的报关业务量。而一些受访企业认为,未来几年,报关人才的缺口可能倍增,尤其是熟悉合同、申报、运输等外贸环节的技能型人才,将成为“抢手货”。

3.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复合型人才号称“多面手”,在人才市场上十分抢手。例如,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持续走红。而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另外,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的人才也十分稀缺。

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研究

1.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学(研)结合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高等学校和企业界的重视,正在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课题认为,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来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全过程,是进一步办出特色和生成新的增长点的基本途径。目前,很多国际贸易本科院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基本上停留在形式上。多数外贸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和经济效益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上岗操作,学生缺乏真正操练的机会。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依托行业和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与到教育中来,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结合起来。

2.构建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内容、实践场所、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的安排和组织实施上对实习单位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将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移进实验室内操作。例如,基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模拟教学软件”的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以模拟具体商品交易为背景,从外贸企业的注册开始,完成外贸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修改,出口托运定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学生通过角色互换,依次完成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报关公司等各自承担的业务。在操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将自己融入一个团队当中,通过与其他队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自的工作,从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使他们在模拟实践中强化了操作技能,加深了理论认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

3.要增强师资队伍实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最近,高等院校引进的教师文凭是越来越高,由最初的本科生,到现在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这些教师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实践技能明显不足。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实践技能。建议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不仅要看文凭的高低,还要实践技能的具备与否。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放在首位。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据笔者调查,外贸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工作态度,有些学生在工作以后,不安心于本职工作,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或者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贪图享乐,这些都是跟外贸职业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第3篇

1中国天然气资源概况

天然气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这种气体易挥发,属于可燃可爆型气体,而-162℃常压下可液化,液化后体积缩小到1/600。天然气属于清洁燃料,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小。中国有着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天然气预测地质总储量为38万亿立方米,从分布上将,存在着西多东少,许多储量在地下的天然气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采[1]。

2中国燃气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

虽然我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受开采条件的限制,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所开采出来的天然气资源依然难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国内天然气工序不平衡,导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攀升。2011年天然气进口总量迅速达到314亿立方米,占国内消费的比例达到近1/4。短时间内,中国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取得了重大突破,多气源供气格局初步形成。而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进口燃气价格与国产燃气价格倒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燃气业务的毁损也越来越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燃气开发和贸易商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经济快速的当下,新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供需两旺,需求增速快于产量增速,天然气进口快速增加,初步形成了国产气、进口管道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并存的多气源供气格局。在国际贸易中,燃气国际贸易中主要为管道气和液化气。天然气管道气占贸易总量的72.6%,液化气的贸易量占总量的27.4%。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卡达尔和马来西亚登过,分别29.8%、16.3%、19.1%、12.9%。管道气进口始于2009年,首先是来自土库曼斯坦,随着管道气进口量的增加,中国又分别与哈沙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协议。

3中国燃气发展策略

3.1加大燃气技术研究

从中国燃气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燃气主要依靠进口,而随着燃气进口量的增加,进口燃气价格与国产燃气价格倒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燃气业务的毁损也越来越严重。从中国燃气开采工作来看,中国燃气开采水平还比较低,内部供应不足,自然就会加重进口量,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加大燃气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在中国燃气未来发展道路上,技术是一道重要的关卡,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中国燃气开采中面临的问题也就能迎刃可解。因此,中国应当加大燃气技术方面的研究,既要加大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燃气开采技术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从而促进中国燃气产业的更好发展。

3.2加强国际合作

当前,中国燃气供给30%来自进口,面对经济发展对燃气资源需求的增加,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燃气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首先,要积极推行“一带一路”方案,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实现优势互补,互赢互利,从而迈向新的台阶。其次,要梳理“一带一路”燃气合作的国家背景以及发展趋势,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合作关系。另外,要深入研究各种燃气合作相关机制,如安全保证机制、经济金融机制、法律法规机制等,为燃气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燃气业务的顺利开展。

3.3改革定价机制

在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机制的影响下,中国燃气消费的增长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燃气产业很难完成2020年天然气一次能源占比达10%的规划目标。而造成中国燃气消费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燃气高价,高价格的燃气使得人们用不起燃气,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燃气市场的大规模推广。而要想推动中国燃气产业的发展,国家就必须改革定价机制,要根据燃气进口贸易积极内需,制定合理的燃气价格,确保燃气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带动燃气产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第4篇

一、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特点、课程改革及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实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进程,改变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形式,以“企业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依托的教育模式。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理论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很多学者在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做了深人的研究。杨岚、王晓红(2009)提出了“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三结合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俞学伟等(2010)提出了“国际贸易专业`双体系融合’与`个体职业发展引导’培养模式研究”,认为通过职业资格的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为就业服务。李画画(2011)从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模式发生的根本性转变,为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实践研究方面,虽然理论研究的论证已经相当完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陈亮等(2014)校企合作之间冷热不均,合作知易行难。虽然校企合作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已经初具规模,但现实状况中,还存在着诸多只有学院一头热,企业对此并无积极性也没有太多举措。校企合作的深度欠缺,大部分仅限于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初级阶段,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张晓燕(2010)学校需要培养合格的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需要和企业合作来进行教学定位,然而企业需要的是利益,没有相关利益企业不可能有热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而不是人为维护,提高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生源及师资现状。邱萍,周卓华(2009)随着今年来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复杂多样,有普通高考生,对口单招生,中职对接生,高中注册生,中职注册生等,由此造成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知识储备薄弱等现象。在高职师资方面,田晓燕(2015)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及企业一线人员兼职教师少;一线教师欠缺专业化知识.

三、校企合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深远意义

1、校企合作可以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1)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企业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践,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从中体验理论上的框架知识如何被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2)校企合作有效地环节双师型教师缺乏所带来的理论教学偏重的教学模式,不再使“毕业等于失业”的模式出现、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轨的状况产生,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知识型人才一从学校步人学校,很少有企业锻炼经验,讲授的课程偏重于理论,与实践性工作有脱轨现象。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理论的含义,同时也弥补了高职师资方面的不足。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第5篇

走出负增长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后首次负增长,世界贸易也呈现70年来最大跌幅。自2009年11月起,随着世界经 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品的贸易额与上年同月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主要贸易国的外贸也几乎都在12月转入正增长状态。此后,国际贸易进入稳步增长 期。据WT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世界贸易名义增长23%,彻底摆脱了上年名义增长-23%、实际增长-12.2%的阴影。可 以说,世界贸易已经走出2009年负增长的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上半年的增速快于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同比增幅达25%。而下半年,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先扬后抑、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外溢、各方纠正失衡进展缓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季度世界贸易额增长放慢至18%。

二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外贸均增长迅速美国2010年1~10月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19.3%;欧盟分别增长22%和23%;日本增长28.4%和18.1%。

三是“金砖四国”依然是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从201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5.4%、35.4%、37.6%和37.9%。特别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口增长均超过了40%,为世界贸易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亚太地区FTA向无税化方向迈进

据WTO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世界上已经签署的双边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有187个(包含关税同盟)。其中2000年以后签 署的121个,占全部FTA的64.7%。从地区上看,亚太地区是FTA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亚太国家的FTA覆盖率都在50%以上, 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的FTA覆盖率更高。

日中韩三国是FTA覆盖率较低的国家。但近些年,三个国家均加快了FTA谈判的步伐。截至2010年7月,日本已经与10个国家(新加坡、马 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墨西哥、智利、瑞士)和一个地区(东盟)签署并实施了11个自由贸易协定。到目前为止,日本的FTA覆盖 率达到16.5%。

目前韩国的FTA覆盖率为14.4%,低于日本。但由于韩国加紧了FTA谈判的步伐,2007年与美国签署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由于美国国会 内部有争议一直未能实施,但最近奥巴马表示要敦促国会尽快批准并实施)。2010年9月16日,与欧盟的自贸协定已获欧盟27国的一致同意,该协定将于 10月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韩国峰会上签订,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如果加上这两个协定的话,韩国的FTA覆盖率将上升至35.6%。

亚太地区的FTA正逐步向无税化迈进。自2010年1月起ASEAN+1的FTA(ASEAN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间的 FTA)均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中,东盟(ASEAN)原加盟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自2010年1月起。几乎全部品目 (品目总数的99%)实现了无税化,ASEAN和中国的FTA也于2010年1月起对大半品目开始实行无税化。ASEAN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FTA以及 ASEAN与印度的FTA也于2010年1月起生效。

通过FTA的实施,亚太地区的关税不断得到削减,域内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9年ASEAN+6的域内贸易比率达到43.8%,比 2008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与2000年(41.9%)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随着域内贸易比率的不断提高,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

环境产品贸易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对环境产品进行界定存在很多困难,多哈谈判已进行近九年,各成员对环境产品的概念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目前WTO的成员国大多采用的是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环境产品清单方法,包含了HS6位码中的153个产品,也有成员国采用世界银行报告中提 出的43个品目。

尽管WTO在探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产品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的 世界环境产品出口额达到1825亿美元,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1.5%。如果以HS6位码中的153个品目为对象的话,出口额为6857亿美元,占世界贸 易总额的5.6%,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其中,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关联制品(发电机、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也占碱。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品贸易增长较快,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7.6%和28.9%。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环境产品 贸易虽然下跌了,但下跌的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环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其占世界环境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快速上升,由2006年的占比 23.7%快速升至2009年的30%。相信随着人们对低碳、环保认识的不断加深,世界环境产品贸易将取得更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世界环境产品贸易 自由化的进展。

国际自然资源贸易备受关注

自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有五大鲜明特性: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可耗竭性,市场漠视资源开发的经济后 果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一些经济体对其高度依赖性,市场价格的高度波动性。正是由于上述特征,使国际自然资源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现代经济技术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身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部资源,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加入到国际资源关联与贸易的网络之中。世界 资源贸易一旦出现阻滞,就会引起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给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

由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在经济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资源贸易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7月23日WTO的《2010年世界贸易报告》以资源贸易为主题,报告了全球自然资源贸易的发展状况,表明自然资源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