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实验动物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任务驱动;创新团队;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18-02
目前,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围绕创新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在这其中,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组建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通过选拔合适的成员,聚拢了团队人气,激发了学生兴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等干扰源中吸引到学以致用的途径上,而且在团队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锻炼协作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因此,很多高校对组建学生创新团队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期望依托学生团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也希望创新团队的活动与发展能引领学生生活的有利风气。然而,应该看到,对于目前国内高校的学生创新团队建设而言,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团队的构建、制度的确定等方面尚缺乏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了任务驱动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理论架构,并以湖北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质量工程系本科生为主体对象,应用了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了教学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总结。
一、理论元素
所谓“任务驱动”,基本思想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学生创新团队的培养中,任务驱动的特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以及任务,将三者关系进行合理而平衡的构建是主要的理论研究任务。
1.教师主导。虽然目前高等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反对灌输式的单向模式,但是这并非弱化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特别在创新团队的任务驱动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要承担任务的设计、完成的指导以及完成后的评价等工作,因此可以说教师是创新团队的灵魂。准确来说,在以高校学生为主的创新团队培养中,教师被称为“导师”更加合适,其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①设计任务。创新团队的任务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科技竞赛和科研课题。无论是竞赛类还是科研类,如何在其中选择适合团队投入的目标是团队培养和建设的重点,必须结合团队的学科特色,制订团队发展计划,聚焦重点项目,将任务层层分解,合理配置人员与设备,争取取得好成绩。这样创新团队的影响力将不断扩大,成员素质逐渐提高,还可以不断吸引新的人员加入,从而形成团队的良性发展。团队的任务需要围绕学科特色核心,尽量避免多头出击,分散力量。②指导任务。创新团队的成员都是对科技创新有兴趣、对自身发展有激情的大学生,但是在专业基础、统筹能力及团队管理方面会缺乏一些经验。在任务分配及下发以后,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团队运行,及时为遇到困难的成员提供帮助,随时纠正团队发展方向。③评价任务。创新团队的发展应该定期总结,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创新团队的不断进步,发现运行中的问题,通过任务评价,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加以鼓励,能更好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
2.学生主体。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的建立,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团队运行过程中,要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以及特长进行团队成员安排,然后使各成员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制订解决方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预设“标准方法”,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尝试各种可靠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加强团队成员交流,互相协作完成任务,锻炼沟通协作能力。除了科技、科研任务的完成以外,团队建立以后,日常运行与规则制定等环节,都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
3.任务主线。既然是“任务驱动”,那么“任务”就是整个教学方法中的核心。任务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创新团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没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制度流形式,也没有考试等环节约束,任务几乎就成为串联教师和学生的唯一纽带。因此,在创新团队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任务目标的合理性、任务实现的可行性和任务成果的显著性;团队成员要充分理解任务的要求,积极面对任务的挑战,构思解决方案,制订完成计划,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动进度。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除了在考核阶段需要正式集中,在各时间节点也需要进行交流,教师听取进展情况,学生汇报心得与困难,从而使任务能积极推进,团队成员通过任务所表达的目标导向,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创新团队和任务三者是任务驱动培养模式的三要素。教师和创新团队被任务连接起来,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工作,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该培养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
二、教学实践
根据任务驱动创新团队培养理论的指导,以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质量工程系本科生为主要成员,进行了创新团队“力创”的组建和发展。
1.指导教师。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仪器系教师担任,专业领域涵盖了机械、电子、测量及计算机等各方面,为创新团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团队在创立之初,根据仪器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将“挑战杯”、“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作为主要目标,指导教师再依照成员的专业基础和特长兴趣,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应任务,以“边学边做”的方式,使成员能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发挥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团队成员。“力创”创新团队主要面向本科学生,将建成一个支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各类国家级竞赛以及参加国际上各种制作大奖赛的技术支撑平台。团队的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其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其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一大批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团队核心以大二学生为主,一些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但是很多团队成员已经自学完大三、大四的课程。而在试验中遇到理论难题,成员多通过网络学习与查阅书籍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也使得“力创团队”成员在实践的同时学习巩固了课堂内容,获得了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经过不断建设,团队成员完善了运行制度,已经基本能自主运行。
三、实践成果
1.针对团队培养有特点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的“三主”任务驱动育人模式。以此为基本理论基础,研究了在“力创”团队中推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学中做、做中学”的团队基本思想,以竞赛任务为牵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方向,进行任务牵引,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分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乃至自主解决问题。
2.在团队育人的背景下,对建设方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团体建设与运行机制,实现了任务驱动下的团队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正常建立,使每位成员尽量发挥特长,避免不同意见引发的内耗,保证任务正常完成,育人目标顺利达成。
3.带领团队,进行竞赛,调整队伍组织,向国家级奖发起冲击。目前在团队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内,已经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华南赛区一等奖一项,地区比赛三等奖若干项,申请专利五项,其中授权一项。
将具备专业基础、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团队,在科技创新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提高成员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素质。从目前的成效看,任务驱动下的创新团队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模式。坚持不懈地将创新团队办下去,必将能开拓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代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名义有效汇率 消费物价指数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2下降到2011年10月的6.3483,累计升值超过30%。2012年我国央行三次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流动性,但依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现状,通胀压力依然不减。汇率变动会直接影响进口商品的价格,因此,研究汇率的变动能否显著地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对一国中央银行制定适当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策意义。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物价水平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系统地分析商品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Goldberg 和Knetter(1997)提出了如(1)式中的一般方程:
Pt=α+δXt+γEt+λZt+εt (1)
其中,Pt、Xt、Et、Zt分别表示本国的价格水平、国外控制变量、即时汇率和国内控制变量。
通常以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一国物价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因此,本文拟采用消费物价指数(CPI)来代表本国的价格水平,主要讨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鉴于名义有效汇率能够更有效的反映汇率的真实波动,本文拟采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代表即时汇率。
根据一般均衡理论,价格水平受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影响。自从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测算,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到2010年已达到了53.7%,它能通过引起国内厂商生产成本的变动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因此,本文将国际原油价格作为重要的供给冲击,以国际原油美元价格(OP)作为国外控制变量Xt。国内需求的变化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可以通过与本国经济增长等相关的控制变量来反映,因此,本文拟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需求冲击。
此外,央行通过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国内物价水平施加影响。因此,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量(M)和利率(IR)作为国内控制变量Zt的变量。
因此,本文设定如下实证方程:
CPI=F(NEER,OP,GDP,M,IR) (2)
(二)数据选取与处理
鉴于2005年7月后针对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将比针对美元的人民币汇率能更好地反映人民币的价值变化,本文采用2005年7月-2011年10月的月度数据,相关数据说明如下:
消费物价指数(CPI)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BIS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ices)。为了保持指数的一致性,将CPI和NEER都转化为定基指数(定基于2005年)。
国际原油美元价格(OP)来源于美国政府的能源信息管理局。
由于没有月度GDP数据,而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采用工业增加值作为GDP的变量。2006年12月后不再公布工业增加值,2006年12月后的用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和同期工业增加值进行推算,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
由于广义货币供应中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缺乏流动性,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本文采用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代表M,数据则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在利率指标的选取上,为反映货币市场的真实利率水平,本文采用CHIBOR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为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和便于分析,所以数据序列均利用X12进行季节调整后取自然对数。因此,模型可以详细描述为:
LCPI=γ1LNEER+γ2LOP+γ3LGDP+γ4LM1+γ5LIR+ε (3)
模型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因为包含非平衡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模型会存在“伪回归”现象,而协整分析要求所有参与变量为同阶单整序列,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及变量是否为同阶单整序列。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LCPI、LNNER、LOP、LGDP、LM1和LIR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1和表2的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所有变量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都是I(1)序列。
(二)协整检验
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 and Granger)提出的协整概念能够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对于每个单独的序列而言可能是非平稳的,但是这些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因此,非零阶单整变量的回归分析也变得有意义。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研究的6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属于多元协整关系检验,因此采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采用带截距项的检验模型对式(3)进行协整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本文所研究的变量存在2个协整方程。正规化后的长期协整关系式为:
LCPI=-0.027898LNEER-0.093201LOP-
(0.17504) (0.02559)
0.776344LGDP+0.401283LM1+0.008755LIR+ε
(0.17414) (0.10812) (0.02185)
(4)
上述的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消费物价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国际原油价格、本国的工业总产出负相关,与国内货币供应量以及银行同业间拆借利率正相关。所有的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1个百分点引起消费物价指数下降0.027898个百分点。
(三)VEC模型估计
根据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结果,LCPI、LNEER、LOP、LGDP、LM1、LIR这六个变量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变量的短期瞬时反应和长期关系结合起来。结果如下:
D(CPI)=-0.0956828921633*VECM(-1)+8.66473114847*D(LNEER)+1.78055626953*D(LOP)-3.02030996453*D(LGDP)-0.820751009439*D(LM1)-0.0740413433106*D(LIR)+0.181585276413*D(LNEER(-1))+1.9450700997*D(LOP(-1))+0.167835498785*D(LGDP(-1))+4.7508258485*D(LM1(-1))+0.683302167911*D(LIR(-1))+5.33039919733*D(LNEER(-2))-0.135258019141*D(LOP(-2))+0.736956722117*D(LGDP(-2))-5.15491692196*D(LM1(-2))+0.35654346937*D(LIR(-2))+0.280457253462 (5)
结果显示,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说明消费价格指数在短期内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整机制。系数的绝对值比较小说明调整速度比较慢。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来进一步提示各变量间的动态联系。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狭义货币供应量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是引起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原因。
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2005年7月-2011年10月的月底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以消费物价指数为主要指标的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从协整的检验结果来看,消费物价指数与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也验证了消费物价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CPI的长期汇率传递弹性为-0.027898,说明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物价水平上升,即人民币升值促使物价水平上涨,这说明从历史数据来看,麦金农“汇率升值导致通货紧缩螺旋”理论机制在我国没有发生。
相对于国际油价、国民生产总值以及货币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的影响来说,汇率波动对物价的影响很有限。因此对于央行来说,预测通胀率时不必高估汇率因素。从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来看,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说明经济中存在反向修正机制,但是修正系数较小,回复到长期均衡的速度较慢。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出如下启示:
一是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使得我国宏观调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比较容易实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用担心汇率波动的影响,这需要对放宽汇率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内外均衡冲突的一个重要表现。当前我国物价水平的上涨部分原因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的,即贸易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而引起资本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增加、物价上升。因此,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加强对资本流入的限制和管理。
三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比较小,所以不必过分担心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胀水平的影响,这为我国在稳定物价的前提下,实施更具有弹性的汇率政策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7)
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四个主要因素(动物、仪器设备、信息和试剂)中,实验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1-2]。根据前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生物医学协会统计:美国政府资助的所有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中,70%以上课题要使用实验动物;历年来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2-3]。由此可见,熟悉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技能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是生物医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要进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实验动物。研究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要进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动物学知识。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的反应(动物实验的结果)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公式:R=(A+B+C)×(D+E)+F。式中,R是动物的反应,也就是动物实验处理的结果;A代表动物(非植物)的反应;B代表动物种,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同,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可以改造动物种,从而达到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目的;C代表个体的反应,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控制,可以减少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D表示环境因素和动物种、动物个体相互作用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E代表应激反应,通过改善动物的福利,减轻动物疼痛或痛苦可以获得更准确实验结果;F代表环境误差。从以上共识我们可以看出,一旦一个实验计划确定并开始动物实验,那么A、B、C、D和F基本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小,而E,即应激,却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不恰当甚至粗暴的操作会引起动物严重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因此,作为实验动物学的一线教师,将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加上责任(Responsibility)原则,即4R原则,贯穿实验动物学教学全程,教会学生通过改善动物的福利,减轻动物疼痛或痛苦来减少动物应激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这不仅提升了我校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科研素质,这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生物医学科学人才的需要。
1贯彻4R原则的基础是转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认识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生物医学研究者和研究生对实验动物的重要性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加上由于课程设置时间和内容的不适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很多情况下,实验动物是解决和阐明生物医学科学问题不可替代的实验材料和阐明生物医学问题的最主要手段之一[4]。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内许多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很多来自于实验动物,这一点已被许多事实所证实。美国政府资助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中,70%以上课题要使用实验动物;历年来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而要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就必须在实验中自觉遵守动物伦理保护制度,减轻动物疼痛或痛苦以减少动物应激。熟悉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技能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保证践行4R原则是其重要保证。通过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转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认识,激发其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动力。只有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了其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一步的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接受并遵循4R原则,才能提升其自身的科研素质,为其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到4R原则
医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掌握娴熟的实验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科研思维能力的提升、对科研项目整体规划的设计能力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大多数医学研究人员如果没有基本的动物实验基本能力是不可想象的。随着现代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和4R原则被大多数研究人员所接受和普及,在现阶段的实验动物教学中,从始至终贯彻4R原则,使学生在今后的动物实验中自觉并乐意遵守4R原则已经是一线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遵循4R原则,不仅是保证动物福利的需要,也是提升医学生自身科研素质的必然要求。因此,一线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提到4R原则,使之深入人心。刘恩岐主编的《实验动物学》教材中将动物实验定义为“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目的,在动物福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对动物进行各种处理,获得新的、科学的实验数据。”首次将保障动物福利列为动物实验的前提,而4R原则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2]。这样在学生上本门课的第一次课堂上就接触到了而4R原则,在接下来的常用实验动物介绍、四大控制(遗传、微生物、环境和营养控制)、动物模型、动物实验设计和动物福利等章节均通过实例,并结合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经历进行讲述和讨论。这样,在理论课教学中使4R原则贯穿教学全过程,并有机整合到各个教学章节,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认知并自觉接受4R原则,提升其自身科研素质。
3在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R原则
实验教学是实验动物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一线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R原则的好机会。正人必先正己,只有一线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在实验教学中遵循4R原则,才能做到言传身教,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每年在做实验教学计划时,一般会结合本实验室的动物需求和了解到的部分研究生需求,将实验结束后的动物不进行安乐死,而是在其状态恢复后用于本实验室或一些研究生的预实验,以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同时开放实验室,对于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欢迎其参与我们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使之有更大的收获和对4R原则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专门增加了一节标准动物实验操作及动物中心常规工作参观,使之了解标准的操作不仅能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和减轻实验动物痛苦,而且更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参加每年在我校实验动物纪念碑前举行的实验动物祭奠,加深其对实验动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和奉献生命的可敬性的认识,更加坚定在今后科研工作中践行4R原则的意志,为其进行高水平和更加科学性的动物实验提供保障。
4在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其遵守4R原则
我校动物中心每年都要进行几百项科研项目。在管理中,首先对于要在中心进行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的了解,管理人员同时肩负起监督学生在实验中保障动物福利的情况的义务。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动物伦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教师在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其遵守4R原则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样,通过学习4R原则、认同4R原则、贯彻4R原则、监督执行情况、自觉改善动物福利,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论文摘要:加强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要从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团队精神,抵抗挫折以及实事求是的作风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从鲜活、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中认识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对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精神。
科学实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来源,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高等学校中的实验课程不仅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技能、作风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它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动物科学必修课程中,动物生理学是沟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重要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优势是让学生从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中认识,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对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
实验动物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漫无科学目的或者反复盲目进行动物实验,就会给动物的身体造成莫大的痛苦,故应尽可能的减少活体动物实验,更有必要寻求代替实验方法。对必须进行的动物实验要将实验动物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代者”,在各项科学研究和产品鉴定过程中,它们为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福利和健康,承受着痛苦甚至牺牲。从1628年哈维利用动物发现血液循环从而把生理学确定为一门科学开始,到十九世纪认识糖尿病的本质,二十世纪抗生素及磺胺药物的发明,单克隆抗体的发明及体细胞克隆成成功,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等若干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飞跃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从道义情感上讲,人们应尊重和爱惜实验动物。在实验动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关心自己是否人道地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学生如果不爱惜实验动物就忽略了精神、神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当实验动物遭受到虐待、创伤、粗暴对待等意外刺激时,其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机体代谢都与正常时不同,不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手术对实验动物创伤大,也造成动物损失。在试验中的饲养管理和处置都应想到动物的感受。关爱实验动物,善待实验动物,是每一个动物实验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保护环境,防止因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造成公共卫生事件。对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进行焚烧,对维护科研正常秩序,加强对实验动物生产及动物实验研究管理,确保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证明了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过程,认为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不仅仅是在智能上比较相近,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在道德方面都非常相近。所以他说,对动物的人道是人类所能继承的最高贵的美德。
二、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安排了数个实验,充分涵盖了生理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包括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急性动物手术操作,微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等,这些基本技能是完成动物生理实验课所必须的,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和重要的基础。
三、实验现象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观察不只单纯看到,还包含思维过程在其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包括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
主动观察是有意识安排的,通常是根据预期结果安排的观察。做实验时,如果只看到预期的现象,就有可能错过预料之外的现象。而这些预料之外的现象却最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发现。虽然这种可能很小,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记录必须准确、简练详尽和清楚。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生理学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行为。这其中的理解,沟通,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未来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从教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接受到训练,从实验研究角度讲,完成实验是大家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锻炼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实验对象是动物机体,所以,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果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获得成功是件好事,但如果实验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也未必是坏事。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步骤,讨论实验细节,改进实验操作水平和技能,培养锲而不舍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燕,曹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2006(3).
2、陈忻华.综合性实验的开设,2005(10).
3、周娅.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尝试与体会,2002.
4、周小玲,柯美珍.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9).
实验动物福利的实质就是善待实验动物,是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动物免遭不必要的伤害、使其不受到饥渴、惊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证动物能够实现自然行为,受到良好的管理与照料。我们在动物实验教学课程中,注重讲述实验动物福利,不断加入人文关怀的内容。实验动物福利内容主要涉及饲养管理过程与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诸多方面。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工作起步较晚,对动物福利的认识更是滞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的关于实验动物福利方面的法规。实验动物虽然不是人,但是它是生命。善待动物、关爱生命无疑是动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动物在安逸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结束生命历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物实验中的事例、有关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肺腑的一些影片,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愫。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严格要求教师的实验操作行为,带动学生做到不惊吓、虐待动物,尽量给它们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选择最佳仁慈终点,对实验用后的动物实施安乐死等等,让学生从一接触实验动物,就养成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对实验动物学虽然有兴趣,但惧怕动物,不爱动手操作,这一点表现在女孩子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在讲授理论阶段,我们的学生接触动物实验的机会比较少,为此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并把常规动物实验技能作为授课的重点,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讲授的同时,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操作课程,由专业老师给学生加强规范操作的实验指导,严格执行实验操作抽签考试制度,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强调动物实验中实验者的自身防护
首先,加强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每次接触动物或者培养物,以及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彻底洗手。学习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动物、排泄物或感染性材料时,必须戴上手套、口罩、禁止用手触摸面部、鼻、眼、口部,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存放食物。提醒学生实验期间应穿着白大衣,离开时必须脱下,定时消毒清洗。
其次,严格的实验动物选择及规范实验操作技术。近年来,有不少因动物选择或实验操作不当,导致学生甚至老师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事例发生,严重危害到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我们教学实验用小动物,如大鼠、小鼠、豚鼠以普及为SPF级动物进行实验,但是某些大动物如兔、狗、羊等都多为普通级甚至民间收取的动物。若由于条件有限,购买清洁级以下动物,引进后必须检疫,检查是否携带人兽共患病原,合格后才能引入动物实验室用于实验。实验操作过程中,选择合格实验动物的同时,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方法,杜绝因实验动物携带病原体而使实验人员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