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范文第1篇

一、2004年是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将有所放缓

从经济增长来看,2004年大部分经济体的复苏更为有力。预计2004年将会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而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将会有所放缓。当前,全球产出和出口增长都已经达到近期的较高水平,是全球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动力。在生产方面,供给能力提高和利润增加使产出增长较快;在需求方面,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经济复苏。在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再次扮演了火车头的角色,日本经济增长强劲,欧元区经济持续复苏;发展中经济体中,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较快,而非洲国家和拉美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前景与90年代初期相比较为模糊和脆弱。结构调整没有到位使得没有出现类似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投资热点,同时,安全因素影响扩大,打击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此外,通货膨胀有所抬头、利率水平上升、失业居高不下、美国双赤字不断扩大和石油价格飞涨等不确定性因素令人担忧。因此,总体来看,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会出现适度回调。

近期,一些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对各自的世界经济预测纷纷做出了一些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9月底公布的新一期秋季展望报告中,调高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5.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估为4.3%。世界银行11月16日《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4年的全球增长率为4%,2005年会放缓至3.2%。联合国LINK项目11月22日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8%,2005年的增长率也将放缓至3.2%。在发达国家当中,2005年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将比2004年明显放慢。受巨额财政赤字、庞大贸易逆差及生产能力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明显减缓。日本经济发展中不利因素较多,经济缺乏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通货紧缩的阴影尚未完全摆脱,将抑制经济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很难继续通过增加公共投资的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世界经济回调的影响,出口有可能会减速。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于受发达国家需求增长减速的影响,增长也将有所放缓。

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带动全球贸易大幅增长。世界贸易自2002年2季度开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长趋势。联合国和IMF预测200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将达到9.3%和9.1%,不仅明显高于2003年,也将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美国国内需求强劲,日本和中国外贸快速增长,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复苏是拉动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美国月度进、出口额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日本出口增长继续明显提高,欧元区在2004年第一季度进、出口额双双实现正增长后,增速逐步提高。受这些发达国家的带动,亚洲发展中国家外贸继续大幅度增长,进出口额增长速度大多在10%,甚至20%以上。

但是同样,世界贸易增长的稳定性也令人担忧。首先,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数额持续扩大将制约其进口的继续快速增加,因此国际市场需求难以稳定增长;其次,美元汇率波动造成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贸易量的增长有限;第三,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受阻、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国际贸易环境向合作和保护两重性并存的方向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有所放缓,联合国LINK项目和IMF预测2005年全球贸易量增长将达到8.0%和7.4%,尽管比2004年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是将明显高于近10年来世界贸易量年均6.6%的增长速度。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分析

1. 全球开始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

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开始进入稳定复苏阶段,为了抑制未来通货膨胀上升趋势,保证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6月30日开始美联储连续5次小幅提高基准利率,标志美国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当然,美联储是否将继续提高利率仍然取决于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但是,只要美国经济能够保持适度的温和增长,不出现大幅度衰退,未来美国整体利率水平将会继续有所提高。

英国央行也已经连续五次提息,以遏制经济增长较快出现的日益高涨的借贷水平和防止出现通货膨胀。与此同时,英国住房市场和消费信贷持续升温,同时房地产价格持续较快增长,消费者债务日益增加。虽然英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升幅仍控制在政府设定的 2%目标之内,但从中期来看存在通货膨胀压力。预计英国央行的基本利率有可能继续上升。

当然,各发达经济体的情况不尽相同。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复苏,欧洲中央银行目前仍然维持现行2.0%的再融资基准利率水平不变,认为需要创造区内有利环境,促进下半年以后经济复苏的增强。但是,由于一年多来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欧元坚挺,提高了欧元区的通胀水平,而且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因此如果欧元区经济进一步复苏,欧洲央行将会转而考虑结束降息周期。

各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将决定利率走势。本轮世界经济复苏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一些不利因素可能使复苏的持续性面临潜在风险,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国央行的利率政策。如果复苏减慢,那么利率的上升将会随之放缓,甚至出现波动。根据美国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美联储将会采取“有节制”稳步升息的步骤,逐步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一个“更加中性的水平”,从而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增长。

2. 美国“双高”赤字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潜在威胁是美国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由于布什上台以来推行大规模减税计划和增加军费开支,2003财年财政赤字激增到3740亿美元,2004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将达475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超过4%,相当于世界储蓄总额的6%。美国高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问题也是由来已久,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达到1662亿美元,比前一个季度增加12.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财政收入在短短的几年中由黑变红表明,美国财政状况出现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恶化。财政赤字将会减少储蓄和抑制投资,不利于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双赤字"带给美国的将是经济发展放缓以及政策风险积聚,这不仅给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也给国际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这个火车头现在越来越多地依靠从世界其他国家借来的资源所推动。有人甚至认为,美国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借来的资金和借来的时间”基础上的。所以,美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欧洲各国的中央银行是否愿意继续通过购买美国资产(如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等)的方式借钱给美国人花。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和重要地位,美国的长期“双高”赤字并未给经济带来太大的麻烦,而且其大规模的进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与其他国家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很难长期维持下去。如果长期累积起来的风险在商品、市场和资金的某一链条的断裂上释放出来,其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如果美国不进行重大政策调整,美国的财政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美国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必将会危害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美国破记录的预算和贸易赤字,将对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3. 全球国外直接投资将恢复增长

90年代,国外直接投资(fdi)显著增长。从90年代初的2000亿美元,达到2000年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fdi流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任何其它世界经济主要综合指标。fdi已经超过贸易,成为组织国际化生产和服务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并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但是,进入新的世纪,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连续三年下跌,2003年降到只有5600亿美元。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减少,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其中流入美国仅为300亿美元,为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只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了复苏,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

世界经济回暖的背后是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恢复性增长。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字,2004年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比去年同期增长3%。随着跨国并购活动的恢复以及经济增长的加速,全球投资流量将在2004年重新开始增长,预示着全球fdi流动将开始新一轮繁荣。《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预测,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增长到6000亿美元,增长速度为7.1%。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范文第2篇

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应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作一定的储备,积极地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并与各地方政府密切协调,最大程度地对冲世界经济放缓的风险;从企业层面来看,可以开发一些对冲风险的投资项目,更要在开发国内市场上下大工夫。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往往是绝好的海外扩张时机,中国企业也可以在战略思维和资金上作好准备,考虑在适当的时机有步骤地收购合适的海外资产包括公司控制权。

各种指标上看,中国宏观经济当前处于一个相当平稳的高速运行时期: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通货膨胀的压力尚不明显,油电煤运等领域的瓶颈已经基本消除,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价格从整体来看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说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状态正处于几十年来最好的时期,也不为过。

在如此之好的情况下,特别值得政府、商界和学界关注的是那些正在酝酿的、可能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尤其是那些可能由某些突发因素导致的、具有大范围影响的因素。当然,比较清楚的是中国经济中已经蕴含着的一些长期性的结构性问题,包括消费比重过低、投资比重过高、对国外市场依赖比较严重、城市化水平滞后等。而对于来自国际的突发性因素,笔者认为,最值得警惕的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或者突然下滑,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放缓或急速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经济增长背后的三大威胁

以美国经济为火车头的世界经济,在过去几年里处于一个高速平稳的运行状态。世界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5%左右,美国经济增长率已经长达5年维持在3%左右或以上。对于世界乃至美国经济而言,这都是历史上少见的高增长繁荣阶段。有人说,这是世界经济自二战结束以来的黄金时期。但是,在这高增长和繁荣的背后,隐含着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因素。

首先,就美国经济而言,其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日积月累,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尤其是美国长期以来储蓄率低下,民众乃至于政府都是靠借钱过日子。近年来,美国的净储蓄率基本为零,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左右,这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在未来5年之内,美国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提高储蓄,减少消费,其对于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必然会下降。

第二,在美国高度消费和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各种资产,尤其是房产的涨价,出现了名副其实的地产泡沫。泡沫何时破裂,令人担忧。事实上,地产泡沫破裂的迹象已经出现。根据美国房地产协会的最新调查,美国近300个城市中有100个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下降。在此之前,许多城市中,近几年来置业的年轻家庭每个月的平均供房款额已经接近或者超过每个月的平均总收入水平。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任何微小波动,失业率上升,将会导致很多银行的房屋贷款出现呆账和坏账,影响银行的资本质量,并最终传导到整体贷款水平上。

第三,与中国相似,美国也是长期依赖原材料和能源进口的国家,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尽管最近石油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将来能源价格有可能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上)对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肯定是有影响的,它会影响到很多企业的利润率,最终也会影响到民众的消费。

这三大因素威胁着美国经济。在2008年美国大选以后,随着政治周期进入较冷的阶段,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随机因素应该说都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较大规模的减速甚至衰退,这种可能性任何专家都不能排除。

笔者统计了9家国际机构的预测,它们无一例外地认为2007年美国经济会放缓,增长率从2006的3.4%(预计)降为2.5%(预测平均值)。2008年以及其后的预期尚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唯一一致的论点是不确定性很大。世界银行对2007-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是3.5%,明显低于近年来的4-5%。

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的冲击远超亚洲金融危机

事实上,在一个多月前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联合年会上,一个被集中议论的话题就是未来3年内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衰退。美国经济的衰退,必然会引起世界整体经济增长的放慢,因为美国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其中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也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导致了中国的贸易伙伴如非洲和拉美等各原材料供应国的经济繁荣。以俄罗斯为例,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俄罗斯过去几年里难得地保持了财政平衡和国际收支盈余,形成了累计50多亿美元的财政盈余,美国经济的拉动力可见一般。

如果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在未来两三年内出现较大规模的减速,对中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呢?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真的进入衰退期或者说硬着陆,其负面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即便是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其中的基本原因就是,今天中国经济的开放度已经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水平,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即常用的开放度指标已经超出70%。尽管这一指标往往引起争议,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一比重的分母即中国的经济规模被大大低估了,而且中国出口贸易中附加值的比重比较低,但至少从四个方面来看,美国经济的减速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于中国的冲击会远远超过1997年的水平。

第一,今天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程度已远远超过1997年,贸易和投资的相关度已经大大提高,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如美国经济的放缓都会导致全世界的连锁反应。所以,即使美国经济的减缓不会直接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也会通过对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经济的负面效应传导到中国经济上,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全球经济增长的放慢,可能会进一步减缓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甚至导致这一进程的倒退。这已经表现在多哈回合谈判的暂停上,因为经济增长减速往往促使国内政治力量嫁祸于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令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倒退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最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恐怕就是中国,这将造成中国产品出口的困难。

第三,尽管中国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目前在5%左右,但是,占中国GDP35%的出口和30%的进口集中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省份,所以,这些沿海省份经济所受到的冲击远不止5%,而这种冲击又会通过宏观经济的种种传导机制影响到其他省份,所以,世界经济放慢对中国的影响就不止是净出口所占GDP的5%这么简单。根据巴黎百富勤的经济学家陈兴动的研究,美国在经济上升时期,每1%的经济增长拉动7%

的中国出口增长;而在下滑时期,每1%的下滑拖后6%的中国出口增速。

第四,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放缓,每年高达500-6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很可能会减少,因为资本输出国经济的放缓会对相关企业的资金链乃至对外投资策略产生影响。这些投资只占中国每年引资额的7-8%,但这部分投资却是中国经济中效益较高的一部分,它的减少对整体经济造成的影响应该超过其7-8%的投资比重。

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作好准备

对于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或者衰退所可能带来的冲击,中国经济界应该从现在开始采取怎样的准备措施呢?

首先,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应该作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心理准备,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要作一定的储备。比如,在财政支出上要留有余地,以备未来重拾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比如,国家级的各种项目,包括各种环保项目和其他公共福利性项目,要事先作好立项的准备,一旦经济遭到冲击,随时可以启动来扩大内需,否则,事后再进行论证可能会对投资的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要积极地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最大程度地对冲世界经济放缓的风险。比如,外汇储备要尽量减少投入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中,因为这些资产的价值往往是与美国经济变化的方向相同的,一旦美国经济放慢,带来美元的疲软,就会减少我们投资于美元资产的回报。与此相关的是,可以考虑投资于一些回报率与美国经济增长无关的股票,如公用事业部门的股票。

再次,中央政府要与各地方政府,尤其是沿海地区政府密切协调,向地方政府充分预警经济形势变化的可能性,极力避免出现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放开后企业大量投资、大量出口造成贸易摩擦的不利局面。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呈现出连年顺差态势,为此世界其他经济体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了技术贸易壁垒行动,以至于国内出口行业正在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峻考验。将重新梳理中国入世以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产生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行业;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4301

1 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发展

入世后的十余年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在从原来的贸易大国,逐渐向现在的贸易强国迈进;从原来的引进来,到现在的走出去;从原来的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现在的世界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上述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经济十余年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关税降低,并且调整了数以千计的税号关税。实践中可以看到,国内很多关税水平出现了大幅度降低的现象,比如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43.2%,下降到现在的9.8%。

第二,建立了适应入世的外贸机制,健全了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入世十余年,国内生产总值从原来的10.89万亿元(2001年的数据),增至到现在的39.79万亿元(2010年的数据),年增长量超过了10%;同时,对外贸易总量也大幅度提高,从4.22万亿增至15.06万亿人(年份同上),年增长量大约350%。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信息数据显示,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率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顶住关税降低压力情况下,又受到频繁的反补贴、反倾销以及保障和特殊保障措施等影响,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据商务部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全球贸易发展造成的障碍占关税壁垒总和的80%左右,其中我国每年因反倾销影响的出口额仅为出口总额的1%,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影响已超过25%。从内容上来讲,技术性贸易壁垒几乎涵盖了全部出口产品和种类,成为影响国内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产生的影响

作为一个新兴的世界最大贸易体,中国的出口行业遭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是世界最多被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行业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通过对国内诸多学者研究观点可以断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行业发展的重大桎梏。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绿色标准、环境壁垒等,客观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来将,任何经济体发展本国对外贸易时,均需扩大出口、增加经济收入,以此来有效完善经济建设;然而,任何国家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均会遇到经济建设、环保冲突问题。通常情况下,眼前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导致人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比如,2000至2010年期间,中国的工业废物排放量连年下降,废物综合利用量连年上升,由此以及推测,发达国家提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虽然绿色标准增加了中国出口产品成本,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行业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出口行业的市场准入难度。近年来,中国货物进出口数额远超过发达国家,在当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比重非常的大,对世界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该种情况下,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并不奇怪。比如,就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行业而言,发达国家依靠先进的技术、经济层面的优势,采取立法等形式,对进口产品严格规定,甚至限制农产品进口,以至于中国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严苛法规和标准要求,甚至无法进入世界市场。

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国内产品产量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国际对中国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加的频繁、力度越来越大,这对中国进入世界市场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产品的大量积压以及内销滞后,造成次年、次个生产循环周期内的自主生产程度降低。比如,在农业发展方面,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对中国的禽类出口检验检疫限制力度加大,以至于中国禽类养殖量明显降低;再如,蜂蜜产品出口遭美国、欧盟以及加拿大等国受限,对于中国养蜂行业造成了重创,先前与欧美加企业建立固定贸易合作伙伴的蜂农,被迫减少蜂类养殖量;同时,水产品遭到欧盟逐步增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与影响,水产养殖大户也不得不控制一些出口水产品种的养殖。从中国的工业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中国重轨出口遭到美国、欧盟等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近年来产量较之于其他工业行业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

3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最大障碍之一,展望下一个十年,中国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当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行业产生的影响,从根本上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藩篱。

参考文献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国际金融危机 流动性的紧缺

自2006年到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缺的转变,一直以来“流动性”一词成为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什么是流动性?货币的流动性为何会出现过剩和紧缩的状况?流动性对经济有何影响?如何避免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缺使经济平稳发展,已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流动性的过剩和紧缺也通过汇率和利率传导给其他国家,此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发生流动性的扭曲,别的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美国、西欧和日本等重要经济体之间的动态影响越来越明显。

一、对流动性的定义及认识

欧洲中央银行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简单理解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然后这些转化成银行的存款余额的增加,使大量资金闲置。关于流动性的定义一些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见解,Baks和Kramer(1999)等认为应区分两种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金融市场吸收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变化而又不对价格产生不适当影响的能力,它最常用于描述二级市场,有时也用于一级市场;货币流动性常与短期利率或货币总量相联系,常常被认为与短期信贷市场有关。夏斌和陈道富(2007)认为“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转化为现金与支付手段的难易程度”,由此看出流动性与资产的可变现性有关。我们可以认为银行体系内的超额准备金存款为流动性,它可以随时满足居民的储蓄、兑换、支付、转账需要和企业的投资信贷需求。从消费投资的角度看,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还可以将与实体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货币供应量M2视同于流动性。最后从更广泛的范围看,经济社会中一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金融资产均可被视为流动性。在一国投资市场中,如果居民普遍偏好长期投资,长期资产价格出现上涨,短期利率上升,而中长期利率没有上升,可以认为本国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一国的金融创新,宏观经济强劲发展,国际资本大量涌入等都会使流动性出现过剩。2008年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流动性发生紧缺,由美国积累的房贷危机波及到金融市场,一场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到紧缺的转变开始漫延到世界各地。

二、世界经济流动性过剩到紧缺的转变

在清楚地认识流动性的含义后,我们可以从世界经济近年的发展结构和发展模式来理解全球流动性过剩到紧缺的前因后果。全球性的高储蓄低利率以及全球性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直接引起世界经济的流动性过剩。

随着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对金融分业经营管制的消除和金融创新、对冲基金的发展,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工具快速发展,为美国公民的投资和消费提供便利,形成过度消费,负储蓄的不合理结构,美国多年来的低利率政策,更加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小,普遍偏好个人当前消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贴现使居民对储蓄选择的空间极小,大有“及时行乐”的风气。这样就使各种可流动的资金总量和流动速度大大增加。

我们可以以一种更清晰的方式理解这种资金总量和流通速度的加快。由于行业的区隔和管制,这些金融行业的资金不能相互融通或融通时受到很多限制,取消这些管制后,行业间的资金借贷自由畅通,促进了各种流动性的使用和循环,增加了量的同时也使流通速度大大加快,同时流动性对实体和虚拟经济活动的冲击力自然也大了。伴随着各国资本账户的日益开放和浮动汇率体制的日益盛行,资金在全球流动的技术障碍和规制壁垒日益得到消除,各国间的资金融通程度日益加强,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关联体,一国的流动性过剩必将伴随着各国资金活动,进行快速地传导,这样世界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就成为必然。

美国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加上伊拉克战争的战略物资的巨大消耗,这导致美国国内储蓄率过低,国际收支逆差严重,对外输出大量美元,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泛滥。这不仅引起重要的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还引起其他国家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居于霸权地位,国际上石油、粮食以及一些重要原材料,能源都是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提高了这些产品的实际价格,引发国际投资者的投机炒作,更加使价格高得惊人。而我国作为外汇美元储备大国,由于美元的大量贬值而造成严重的国民收入损失,使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面临升值的压力,并且由于国际投机者的炒作,进入黑市的资金也造成一定的流动性过剩。在经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我们了解到因为在2000年以后,格林斯潘时代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购房者的信用不高,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金融和房产市场出现虚假繁荣,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出现房地产经济泡沫,由于金融市场与房贷市场的紧密关联性,这种虚假繁荣很快波及到金融市场,更进一步传递给实体经济。可以认为美元的主导地位和美元的贬值,使世界经济的流动性泛滥。

2008年,通货膨胀蔓延到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以及石油出口国等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欧元区的通胀率达到3.3%,成为十四年来的最高水平,美国5月份CPI连续第3个月大幅上升,达到3.8%,创17年来新高。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国政府采取加息政策,这样一些低信用的房贷者就面临还款的压力,美国金融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使次级房贷证券化,并出售给各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而且涉及到国外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在利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于还款的问题则会使金融机构出现信贷紧缩。世界其他各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性通货膨胀也普遍采取了加息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政策,使全球性的信贷紧缩成为可能。同时,其他国家对美国证券和股票市场的评价降低,未来信心不足,以及美国经济放缓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信贷紧缩的趋势。这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发生紧缺,满足不了企业的投资信贷需求,以及消费者的信贷消费。一方面,企业就会由于贷不到足够的款而使投资降低,一些固定资产利用率不足,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入不敷出,出现流动性紧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交叉影响,使整个经济体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信贷紧缩常常使实体经济部门发生资金链“中断”,不能完成预定的经济目标,造成经济衰退。

三、世界经济流动性从过剩到紧缺的形成原因

下面对世界经济流动性过剩到紧缺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1、流动性过剩到紧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我们知道,世界经济的联动性使美国这个经济大国的经济动向成为风向标,美国次级贷和次级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由于美国金融业多年来不断的创新和高风险高收益金融资产投资的驱动,而且近几年美元的不断疲软,市场利率降低,使得积累多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各国投资银行业务深受其害,一些银行巨头购买大量的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衍生品,在危机来临时,变成了一堆不能兑现的废品,银行业的流动性急剧减少,从而波及到金融市场,整个实体经济也深受打击,由此引发世界经济流动性出现紧缺的态势,各个国家也都尽量采取适合现阶段本国国情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此次经济危机造成的衰退。

2、流动性紧缺对世界经济结构造成的影响

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美国房地产、金融、能源等多个行业,加剧了美元贬值,而且极大地破坏了股票和信贷市场稳定,并且导致全球性流动性在局部区域发生紧缺,由于技术资源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配置的不平衡,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依赖于不同的投入要素和投入驱动,发达国家因资本流出而滥发货币刺激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因资本流入生产效率提高,出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产能过剩型增长。在全球资本技术流动推动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过度依赖消费而滥发货币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储蓄份额,造成流动性不足,发展中国家大多依赖出口型贸易的增长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附加值加工型企业造成经济的短暂繁荣,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在全球分工中处于落后和不利的发展位置,进而引发长期内全球经济发展结构严重失调。

四、世界经济的流动性由过剩到紧缺的思考及建议

世界经济流动性从过剩发展到紧缺,有其发展的复杂因素。其中美国房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近年来不断贬值是引起世界经济流动性扭曲的主要因素。这引起我们的很大思考,流动性过剩使金融机构的效益不高,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过剩,压低了贷款利率,使其盈利降低,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效率也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重复繁多,利用不足,企业存货过多,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冲击。在使经济不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要注意经济不要发生流动性紧缺,紧缺的流动性同样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流动性紧缺会导致市场低迷,影响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房地产,制造业,服务业市场低迷,使整个经济陷入迷茫。流动性紧缺还会直接引发消费者的需求下降,打击融资体系信用的扩张,信贷信用“贬值”,普遍信用违约迫使信贷信用紧缩。因此世界经济的各国政府应当根据本国实际经济水平适当实行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及时调整,避免出现流动性过剩或紧缺。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想要扭转流动性紧缺的颓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利率,降低储贷款利率,使资金从银行中流出,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购买欲望,避免形成过度储蓄,造成市场需求低迷,拉动国内需求,走出流动性紧缺的低谷。政府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方式,直接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则是放松银根,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扩大信贷规模。

【参考文献】

[1] 高鹏: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1).

[2] 王苏凌:防止流动性枯竭[J].银行客户,2009(2).

[3] 吴敏钰:浅论流动性过剩问题及对策[J].三江学院学报,2008(1-2).

[4] 王自力、叶贸:流动性过剩难题及破解[J].中国金融,2007(10).

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 对外贸易 信贷评级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发展的必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变化集中反映在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整体,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各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企业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体系中,各个企业间的高度依赖,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的变动,都将引起其他环节的相应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在每个企业内部,它都尽可能的突破其所在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限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说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利影响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领域的引资带来了机遇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了一座桥梁,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从目前世界投资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引资面临许多有利的条件: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头强劲

跨国公司正成为各国大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将更加频繁。

2、由于中国经济目前增长的趋势良好

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这将对国际大量的剩余资本形成有利的吸引。

3、新兴国家对外信贷评级降低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使大批新兴国家清偿力和信心迅速下降,对外信贷评级降低。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流入这些国家的外资将大大减少。这些国家对外信贷评级的降低,会使中国的竞争力相对上升,在吸收西方投资中占有不断上升的优势。?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之后,中国不断进行对外开放,因而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经过近20年的改革实践,对外经济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具体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亿美元(目前全球进出口前三强为美国、中国和德国),占当年GDP总额的50%左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亿元约合计6.04万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资本流动加快,并呈多元化趋势。由于可以便利的进行国际间资金的划拨和结算,从而为我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是我国的资金余缺能在世界范围内调配,闲置的资金可以转变为盈利的资本,使我国的贸易可以不完全受制于国内储蓄和资金的积累,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对外贸易。

三、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经济波动性增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逶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我国的市场发育不太充分,经济结构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如果国内政策不当.就有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甚军整个经济危机。

2、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结为一体,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过去,我国凭借严格的贸易保护建立了许多本国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随着外国商品和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这些产业将面临外国竞争者的巨大冲击,有的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

3、世界经济一体化可能危及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处于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原来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2)全球性的自由贸易规则使我国敞开自己的大门,保护自己产业和市场的能力大大削弱。(3)我国的重要经济领域可能受到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操纵,使还很小且不健全的市场和脆弱的民族工业处于困境。(4)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使我国小而不健全的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冲击。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领域引资的影响

资金是贸易的源泉,中国对外贸易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很好的招商引资。世界经济一体化之后,中国贸易引资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首先是东南亚危机所导致的该地区对外信贷评级的降低将会使欧美国家对亚洲的贷款和投资更加谨慎,使流向亚洲的资本大量减少,从而给中国2l世纪的引资带来更大困难。?而且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问的双向流动为主的趋势在当前不会有根本的改观,同时许多新兴地区也在大力引进投资.这使中国引进外资所碰临的地区竞争更加激烈。?另外拉美地区和转轨后的东欧与独联体各国也都放宽了引资政策,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投资热点的增加,各国竞相吸引外资,将使中国利用外资在2l世纪初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从货物贸易来看:科技进步推动着全球化,科技产品的贸易增长最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日趋不利,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

从服务贸易来看:信息革命促进了全球化,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柱。我国服务贸易的滞后会拖住国民经济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