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线上教学;自主学习;“高等数学”;教学互动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教育单一传递信息的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和途径更加多样化[1]。疫情下,学校坚持停课不停学,“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线上教学,在线教学使教师们抛开熟悉的模式,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毕竟没有线下教学那般轻车熟路,难免会遇到困难。线上教学时,教学互动受到一定限制,师生、生生之间都不能面对面交流,不能实时互动反馈。因此,在“高等数学”线上教学中,教学互动环节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线上学习质量,产生了疫情背景下教学互动的许多问题。

1 “高等数学”线上教学互动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互动性不足

互动式教学,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2]。“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学过程要有较高的课堂互动性,要求有活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下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教师会即时提问,有时需要学生登台演板,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即时讲解习题,即时布置作业,有时需要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线上教学时,这些教学互动受到一定限制,师生、生生之间都不能面对面交流,不能实时互动反馈,如学生在做题时,教师不能看到学生的具体计算、推理步骤,在讲解时就会缺乏针对性。生生之间因缺少讨论交流,减少思想碰撞,给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维能力造成影响。

1.2 互动参与的局限性

线上教学有钉钉直播、超星直播、QQ直播、腾讯会议等教学平台,线上互动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只要网络畅通,可以随时随地开展[3]。但对互动参与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线上互动教学时,有部分学生非常活跃,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但由于网络问题,出现连不上麦,或者正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信号中断,导致教学互动不能有效顺利开展。上讨论课时,部分学生由于电脑配置低或者网络不畅通,出现进不了课堂的现象,这也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线上教学的积极性与互动性,从而影响了线上教学的效果。

1.3 互动效果监测困难

直播教学互动时,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在认真配合教学互动;对于网络信号不好的地区,学生听直播课时,经常会遇到网络掉线问题;教师布置的练习或作业,学生是否亲自完成,实施监控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也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互动效果因缺少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观察而难以监测。教学互动效果监测困难,教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摸不清、弄不透”,就不能“对症下药”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 线上教学互动共享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面对“高等数学”线上教学互动的这些问题,在开展线上教学之前,积极组织教学团队,仔细研讨“高等数学”的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精准施策,一课一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取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线上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境来设置互动交流的方式。多种途径增加互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探索虚拟状态下互动教学的实现方式,探索课后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互动活动。通过教学实践与学生反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建构了“高等数学”线上教学积极的课前互动、有效的课堂互动、有趣的课下互动等多模式。

2.1 建构轻松、积极的课前交流互动

线上直播教学之前,建构易懂、积极的课前互动,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资源,精心挑选与教材版本相匹配、适合初学者的、学生易懂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平台的讨论区提问,或者利用选择题、简答题等测试方式采集学生的观点,为后续设计问题开展学生讨论提供基础,提前一周将视频到QQ群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预习。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在后面的直播课堂中有的放矢。为敦促学生预习,每节课前,在雨课堂小测试。雨课堂可以清晰地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包括提交和未提交学生名单,每道题的完成时间、正确率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线上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监督学生开展学习。通过课前教学互动环节,学生对教师要讲的课堂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听课时,专注力与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克服了线上教学学生在课堂抓不住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现象,为下一步课堂直播做好准备。

2.2 建构活泼、有效的课堂交流互动

课堂教学采用在线上教学平台直播。线上教学容易出现教与学分离的误区,尤其是“高等数学”,因为涉及的公式多,计算繁杂,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因听不懂而走神分心,甚至会出现用手机参与直播,人却离开的情况。为此,在直播中要特别注意教学互动,合理安排活泼、有效的课堂互动。课上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发言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在PPT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在线提问、练习等环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习题也进行分类,通过限定时间的方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在线提交所做题目,然后,教师进行实时点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学生不理解、易出错的地方及时进行讲解。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优势展示课件、视频、文献,学生通过连麦的方式进行语音回答,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通过群聊形式进行师生和生生活动小组研讨,事先设置并在QQ群内公告讨论题,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准备,然后在课上小组推选代表来发言,教师当场择要记录,并提问,结合课程知识和背景来作总结、点评。采用文字反馈和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在评论区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一些重点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向教师反馈,并就学生易犯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纠正与讲解。在讲解习题时,也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习题PK环节,对同一道题目,安排不同的学生解答,限时在教学平台上传解答,通过评比,比较解题方法的优劣,对解题方法独特、新颖的学生,安排其在平台上进行直播讲解,这一做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从而喜欢线上教学这种授课方式。通过活泼、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积极参与线上课堂教学,教学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成功的课堂互动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依据。

2.3 建构形式多样的多模式课下交流互动

课堂直播结束之后,在教学平台课后测试题目,限定完成时间,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复习。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课下互动。首先,开展贴心式师生“一对一”课下互动。教师适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单个辅导,与学生通过微信、QQ或钉钉成为好友,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及时请教教师,教师一对一单个辅导。单个辅导的最大优点在于具有自由性与针对性,学生通过图片、音频把问题发给教师,教师不管什么时间看到,都可以及时交流解决。由于只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因此单个辅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不在班级教学平台进行,减少了对其他学生的干扰。其次,开展师生“一对多”互动。针对容易出错或者普遍觉得难的题目,教师在习题课中重点讲解或者在QQ群中及时给出求解步骤。教师深入集中辅导,互动交流,对于线下答疑,学生通过QQ群进行提问,教师进行在线一一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在后续课程的讲解中改进。开展师生“一对多”互动,提高了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最后,开展生生“多对多”互动。把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积极探索课后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互动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相应的作业,在QQ群中作业,先让小组内学生讨论互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动,通过思想碰撞,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及思维能力。

3 结语

“高等数学”线上教学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课前预习互动、课中互动、课后检测相结合的全时段互动环节,大大提高了线上“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还要继续探索虚拟状态下互动教学的实现方式,真正做好“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立体化;电工电子;信息技术;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作为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的最新发展形式,自2008 年被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商业资本、互联网公司的极大兴趣,在2012 年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为全球开放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曙光[1 ~2 ]。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最早运用于美国,研究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课堂上课程知识讲授的过程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3 ]。教育部在2003 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 号文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意图建设一批示范课程[4 ]。2011 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基础上颁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 ]8 号文件),启动了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及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5 ]。由此,MOOC的出现,为我国未来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利的资源和平台,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铺垫。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学”是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规划建设的,于2017 年6 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是为该校三个非电类学科下的20 多个专业在校生以及全国非电类专业学生而开设,是这些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同年“电工学”课程被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并获得2017 年度中国大学MOOC“新锐奖”。2018 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在“电工学”教学和实验改革方面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好评,并于2014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 背景和意义

翻转课堂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渠道单一的状况;有助于实现自主式、探究式和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问题难于理解、讨论互动少等系列问题。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教师建立多元化教学,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学、重复学、互学、群学。图1 为新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电工电子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战技能的培养,教师和学生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线下交流、实验等多种形式,如图2 所示。

2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

课程教学是高校大学生电工电子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理工科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伴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的展开,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的教学成果之一―――教材的编写不再拘泥于传统纸质书,而是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精品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伴随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编写出多本新型态教材,不仅让本校学生获益,更为全国高校电工电子教学作出积极贡献,让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获得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学习效果,更高的学习效率。主要成果列举如下:(1)2005 年国家精品课“电工学”。(2)2013 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面向全校电气、电子、控制、信息等电类与机械、材料、能源等非电类共计43 个相关专业,3000 多名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该本课程既包括基础型验证实验、设计型实验,又包括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大学MOOC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学”于2017 年6 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累计开课5 次,学习人数达7 万人,是非电类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2017 年被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2018 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iCourse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电工电子实验系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廉玉欣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刘东梅主编电工学实验教程王宇红主编电工电子EDA实践教程李琰主编高级电子学创新实验教程王猛主编下面以《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新形态教材为例介绍新形态教材的特点[6 ]。在这本变“鲜活”的书中,可以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课程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式授课。线上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大量关联视频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视频、PPT课件、重点难点、测试题、作业题、讨论题。首先打开这本第一页就有“与本书配套的数字课程资源使用说明页”,从中可以看到本书配套数字资源网站,用户注册后输入封底的密码,方可登录如图3 所示,学生可以到网站下载、观看与本书相关的教学资源,也可直接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如图4 所示。扫描二维码后读者会发现:书中的视频不是简单的把传统50 分钟课堂的内容,划分成几个6-15 钟的短视频内容,更多的是对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优化设计,既保证了每个知识点的独立性,又兼顾到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内容的系统性和风格的一致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们线下自学能力,同时吴建强教授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一睹名师讲课风采和魅力。

3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特点

新形态教材是一本变“鲜活”的书,承载了更多教学内容,基于以上对它的介绍和特色分析,可以看出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对教师要求更高。为此,构建高校体验式电工电子立体化教材体系定位需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强化前沿性与先进性;(2)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3)立足立体化与系列化;(4)基于线上线下开展混合式教学。基于新型态教材的特点,本套电工电子立体化新形态教材建构的主要特色是:(1)在内容编排和体系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构,大量增加了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既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又大量涉及了电工电子教学的实务与经验。(2)对教材的展现形式进行设计。根据教师备课教学需求出发,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逻辑地将相关教学备课资源进行系统编排,帮助授课老师快速找到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方法实务和间接经验信息,提供教师对各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课堂引入、课堂案例、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堂演练、实验实践、课堂视频、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等资料,以互联网为依托,图文声像全方位对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书中设置边栏,用于编排二维码,为体验式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授课教师方便、快捷、灵活地备课教学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授课效果。(3)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依托高教社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集课内外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集、阅读材料、网络资源链接指引、实训指导以及学生实践成果平台等。将传统教材与辅助数字化资源集成于一体,在拓展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训练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动静结合,纸质教材变得生动有趣。纸质教材中将教师讲课视频、动画、彩色图片制作成二维码供学生扫描观看,让原本静态的书变得“鲜活”。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扩招;课程思政;工学矛盾;多元教学;考核评价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9~2021年连续三年高职院校面向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人员开展社会扩招。面对新型群体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高职专业教师思考和探究。利用“建筑材料与检测”省级教学示范课建设,分析统招和扩招不同生源的差异,在专业课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结合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与灵活机制的考核评价,打造符合高职扩招学生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全过程育人新格局。

一、传统课程教学与考核现状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方法及工程应用,让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材料常规性能试验的操作技能,会根据工程特征和环境特点合理、经济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真正做到“会取样、能检测、懂评价、知选用”的基本原则,确保为今后从事材料检测、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等职业岗位提供知识与技能。然而,该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形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授课教师仅讲解知识点,没有针对扩招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现有工程案例,课程结束后,仅用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导致未能完全实现其开设课程的初衷,尤其是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课程技能训练和考核,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和人格历练提升。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制定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标准是根据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围绕“1”种专业能力—具有合理选择、调配、管理和检测材料的能力;实施“2”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依托“3”个专业岗位—材料员、试验员和质检员,设计“4”个教学环节—项目导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验证;学习“5”种模块材料—砌体材料、混凝土材料、钢材、装饰材料和其他材料。教学重点主要从建筑材料选择、材料进场验收、质量性能检测、材料工程应用等方面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后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材料品种及采购、材料质量与检验、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主要采用“顶层设计、标准可依、模块教学、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4],融入职业岗位和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充分体现“课—岗—证”一体化教学。

(二)课程思政融入

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建立了思政微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思政元素具体到教学模块中,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课程导入阶段列举典型的工程案例(从古代长城、嵩岳寺塔,到现代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等),用实际工程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认同感;以工程灾害和事故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以建筑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

(三)教学方案设计

面对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性和“工学矛盾”,课题组利用淮南联合大学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完整的课程资源,包含课件、习题、视频教学材料和教学互动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成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让学生利用工作业余时间进入教学平成线上课程的知识点学习,教师利用周末线下教学和试验指导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标准要求和课程课时安排开展教学,教学方案设计主要从项目导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验证四个环节设计课堂教学,每个项目围绕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组织

图1材料讲解框架结构图“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施工现场材料员、试验员和质量员岗位要求设置,采用模块化教学,课程整体分为五个模块,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砌体材料、混凝土材料、钢材、建筑装饰材料和其他材料的检测与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特点,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条件选择和有效使用各种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验收、保管、储存和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相关材料的试验及质量评定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工作、机理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识,每种材料学习讲解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针对社招学生特殊群体,把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知识点采用线上教学,对于材料的基本性质、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等复杂理论知识点和技能试验操作采用线下面授,这样便于社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五)教学流程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本位,将典型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导入来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课堂讲解主要围绕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针对社招学生主要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掌握理论知识,周末面授开展线下实操,整体课程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三、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淮南联合大学关于深化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评价+期末理论测试+课程实训操作”三个方面。教学过程评价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教学,一方面看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学习进度,课程学习、课堂参与度和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看周末线下课堂教学出勤和课堂表现;期末理论考试由学院负责安排统一命题和组织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课程实训操作由任课老师负责组织实施,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过程评价、期末测试、课程实训操作占比4∶4∶2。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增加拓展项目,主要结合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对于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现场材料管理的社招学生,可以利用从事施工现场材料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来申请“建筑材料与检测”学分认定。学分认定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期末理论测试课免考,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很好地反应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体现职业教育注重过程性考核方式,从而达到高职扩招要求的“标准不降、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原则,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标。

四、结语

高职扩招背景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生源,很多学校采用灵活的弹性学制、学分认定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和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淮南联合大学“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省级教学示范课程,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采用多样教学形式、多元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增添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亚萍,胡大柱,苟小泉,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128-129,132.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4]黄世谋.基于“如盐在肴”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探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54-58.

[5]隆平,罗源,田伟军.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19,12(2):3-5.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项目教学法;以赛促学法;深度学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硬件类课程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单片机课程知识内容多,相关知识涉及“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印刷电路板制图”等电路类的课程,也涉及“C语言”等程序类的课程;单片机的后续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与RFID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实时系统”等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还是“嵌入式综合项目设计”“物联网综合项目设计”“人工智能综合项目设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基础,可以看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师实践应用面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覆盖面不足,无法做到教考一致等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实施“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评价进行规整都势在必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工信部举办的各项大学生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智能车、机器人、光电设计、飞行器大赛中,基本都会涉及这门课程内容。在校级主办的各类科技小制作中,这门课程所学的内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熟练掌握单片机技术和系统设计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近年来的比赛题目,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为例,比赛题目为“送药小车”“坡道小车”“风力摆”“电磁炮”“无线充电小车”“滚球控制系统”,不难发现,每年的赛题有难度增加的趋势,单片机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单片机与相关技术的融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针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如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手段,MOOC、翻转课堂以及高阶教学的一系列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驱动法和教赛相长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际教学实施和总结,从学生反馈、学生成绩、学生作品、比赛成果等多方面,都反映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1-2]。

1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标

经过近3年开展“专业课程设置逆向革命”,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薪酬、行业进行分析,从《电子类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发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在企业的实用性很高,如何将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联合起来,值得探讨。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开展多方面深度合作,教师参与到企业中,与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技术研发,同时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校企共建实验室,配备与企业应用相同或相似的开发板,校企共同攥写实验手册,确定具有企业实用性的实验内容。

2知识点的项目化梳理

利用项目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建议在“单片机基础”课程开课4周后开始实施,并且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不能全按照教材中的章节来划分教学内容,而应归纳出项目相关的知识点,在相应的项目教学开始前,先将对应的课程知识点学好,然后通过项目对知识点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3项目题目选择实用化

项目设计和选择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分解复杂问题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软硬件动手能力。在项目题目的选择方面,力求从实用性出发,选材来源于生活,将实验应用于生活。基于此,选择了以下项目:LED灯的控制、按键控制灯的亮灭、流水灯、温湿度测量、串口显示、LCD屏幕显示等。

4项目难度层次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学生边讲边练,验证性实验约占80%。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多数是浅层学习,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项目的复杂度和覆盖知识点的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项目分为3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3个层次分别为基础型项目、进阶型项目和综合应用型项目。基础型项目中典型的项目为程序包的安装、点亮/熄灭LED灯、串口显示姓名学号等。基础性项目根据初学者的特点来设计,目标主要是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点。这一层次项目功能简单,易于实现,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入门。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可以采用常规教学,教师带领并加强指导。具体实施流程可以归纳为: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配套实验手册—学生根据步骤练习—教师及时解决学生提问—总结易错点、重难点,如图1所示。进阶型项目中典型的项目为流水灯的制作、按键控制灯泡的亮灭、PWM制作呼吸灯、温湿度信息采集等。由于上一阶段对知识进行了积累,这一阶段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实施流程为: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给出实验项目要求—教师引导分析题目—学生思考解决思路—师生探讨可行性—学生书写程序—调试运行—教师总结。综合应用型项目如简易智慧家居项目设计,可根据难度(如表1所示)给出项目要求:要求学生制作的智慧家居包括单片机控制灯泡的亮灭、单片机控制风扇的转动、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模拟窗帘的开关)。分组讨论教学用在这一阶段比较合适,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既定任务。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给出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撰写程序—调试运行—学生总结汇报—教师点评。兴趣爱好型项目如自制电动小车,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组装小车模型,用单片机模块、电机、红外等搭建硬件平台,控制小车前进、转弯、避障等。学生还可以自行构思,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小车的功能,搭载不同的硬件平台。此项目可作为选做项目或者加分项目,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安排在课后由学生讨论完成,重点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攥写方案、动手能力、器件认识能力、电路理解能力、书写程序能力、调试程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实施流程可以为:教师给出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确定方案—购买相应硬件器材—自行组装—自行编写程序—自行调试运行—展示作品—学生答辩讲解实施方案。

5教赛相长,以赛促赛的实施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多,只靠课堂上学习,仅能够学习一些皮毛知识,比如4学分的课程,能学习到的内容最多包括GPIO、串口、PWM、定时器、ADC、DMA,每个部分应至少做一个实验进行巩固。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督促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很有必要,因此,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重在教思路和教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结束前,开展一场科技小制作比赛,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比赛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器件,如超市收银机的小型模拟、电子体脂称、音乐氛围灯、红外计数器、自动感应门、音乐小闹钟、智能小夜灯等。功能不需太复杂,但是必须做出成果,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硬件连线方法,书写学习程序,解决常见的软硬件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将比赛题目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由学生自主设计小器件,学生可以根据特殊场景设计个性化的电子产品,让学生做设计的同时看到商机。赛题可以采用“命题作文+自主题目”形式,组织比赛时学生可参与进来,教师作为评委。评选学生作品,推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为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做准备。形成以赛促赛“课程比赛—校赛—省赛—国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6以赛促教,全员参与

据统计,参加学科相关比赛的学生一般占10%~20%,如何增加比赛的受众群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结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课堂设计中,追踪技术前沿,关联课程相关的国赛和省赛相关技术,更新教学内容。笔者非常注重对比赛的反馈,按照梳理→分解→反思→分类→加工→聚合步骤进行重构,将比赛任务分解到课程,再细分到知识点,以缩小版的赛题来设置高阶翻转课题,做到教赛融合,以赛促教;在课程中植入比赛元素,开展全员翻转教学,提升课程的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实现以赛促学,而比赛的辐射面也从20%提高到100%,全员受益。

7建立以赛促学的内循环,建立生生传帮带

当年的比赛结束并不代表真正结束,下一年的备赛工作才刚刚开始。比如电子设计大赛因为有时间限制,在四天三夜中,有的小组仅仅实现了赛题中的小部分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趁着学生的任务劲头未减,抓紧做好赛后硬件作品完善、软件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从完善作品中提升自身的能力。选派技术能力优秀并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培训师,为下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培训,并参与备赛关键技术MOOC视频的录制。选派学生开展赛事专题讲座,发挥学生的影响力;鼓励参赛小组跨年级组队,建立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共同备赛、参赛的机制,做好技术传承,如图3所示。

8建设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多元化实践评价模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比例较大,本校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接近1∶1,建立健全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以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的、集课程比赛、实验操作检查、实验考勤、实验任务点、实验报告、分组讨论情况、高阶作品情况等一体的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模型。

9做好反刍,促进教学

线上教学时,通过布置任务点、查看视频观看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课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和反馈学习数据,实时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用雨课堂等布置作业,实时生成作业报告和优秀学生、低分学生名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课前、期中、期末,以问卷的方式统计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投入情况、实践课程等,及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反馈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反刍比。除了“项目驱动”和“以赛促学”2种教学方法,日常教学中,应加强线上课堂的建设,丰富课程相关的MOOC资源,建立健全试题库、作业库、项目任务库,利用网络上的精品课程资料开展线上翻转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CBL案例教学、PBL问题导向、讨论教学、头脑风暴、以赛促学、工作过程导向等多种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课堂质量。同时采用作业、考试、提问、汇报、作品制作等方式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多项非认知能力。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从坐在教室听,变为学生与教师互动,再变为学生当教师、教师作为评委,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创造力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出既能适应当前产业和岗位要求又能适应产业未来发展变化要求的人才。通过分阶层实施项目教学,并以赛促学巩固提升,形成一种混合式教学体制,这种混合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经学情调研分析发现,和以往的教学相比,学生动手能力有较大提高;线上、线下课堂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线下课堂中,学生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期末考试平均分同比往年增加近5分。在全国性和省级比赛中,也取得了比往年更优秀的成绩。综上,将项目教学和以赛促学融合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天亮.基于单片机和传感器的电子秤系统教学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9(10):25-29.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办学理念建设;制度建设;支持服务建设;文化建设

在互联网教育尤其是MOOC风靡全球的今天,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向深层次迈进。要推动远程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使其适应时展的要求,须在注重现代远程教育“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现代远程教育“软实力”的建设力度。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硬实力”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较为薄弱的“软实力”建设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造和提升现代远程教育的软实力,是远程教育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一、办学理念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学习资源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辅助系统,相对低廉的学习费用,满足了成人接受高等教育和继续学习的愿望,也有利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空间的进一步开拓。因此,现代远程教育要充分贯彻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坚持贯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根据合作办学试点高校拥有的师资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依托学校学科和专业优势以及专业学位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平台,合理设置专业,分层次性,控制好办学的规模和数量,保证教育质量,培养为社会服务的高质量人才。现代远程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学习者为本。办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学习者创造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强化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从而达到“以学习者为本,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努力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理念。

二、制度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对主讲教师来说,目前主讲教师大部分都是具有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的普通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主讲教师的教学评估,评估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其教学态度,使其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其教学技能;加强专业教学委员会的建设,网络学院为专业教学委员会提供资金,专业教学委员会可定期召开本专业远程教育会议,推动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辅导教师来说,要通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远程辅导的技能、远程辅导的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组织学生网上学习讨论、解答学生网上学习困惑的能力;健全辅导教师评估及相应的考核、竞争、激励制度,对辅导教师进行定期考核,把教师的辅导工作与他们的职称评定或奖金相结合,培养一支熟悉网络教育教学课程辅导、数量适中、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责任心强、稳定性高的辅导师资队伍。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说,以出国培训、国内进修和专项拓展等形式,利用远程培训、现场培训等手段,积极组织学习中心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实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2.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制度

校外学习中心是联系试点高校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现代远程教育持续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外部建设来说,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规校外学习中心停止其办学资格,取消不合格的校外学习中心;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办学的宏观控制,不断完善校外学习中心的不定期抽查制度、年检制度,加强对其办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从内部建设来说,要积极扶持办学规模大,服务质量较好,在管理上具有创新的校外学习中心,整合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校外学习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抓大放小,扶强扶大;坚持校外学习中心的宏观布局与微观调整相结合,每个试点高校都有自己特定的专业和学科,每个省份也存在着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的差距,这些都影响着试点高校在建立校外学习中心时要有不同的考虑。有的试点院校在全国基本上都建立了校外学习中心,而有的试点院校则只是选择较少的省份、把其所在的省份作为开展远程教育的重心,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服务的特点。还要加强网络学院对校外学习中心的指导和管理,要经常主动地指导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及日常工作,建立有效的面向学习中心的质量监管制度。

3.教学管理制度

如何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交互反馈,加强教学管理,对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秩序。建立学生管理系统,提供对学生注册、学习、考试、毕业等环节的管理,远程学习者要经历注册、课程选择、教学计划制订和教师选择、学生自主学习、考核、学分认定、授予学位和毕业等环节。建立教师管理系统,提供对教师任职审查、教师授课及教师考核评价等的管理。建立教务管理系统,提供对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教学内容等的管理,优化开设专业,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增加线上视频答疑交流学习环节。建立远程考试及评价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质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试命题和批阅做到合理、规范,考题适当体现平时作业和模拟试卷;逐步提高形成性成绩比例,将在线时长、导学资料点击、课程讨论等指标引入形成性考核,引导学生开展过程学习。

三、支持服务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

在远程教育教学中,多媒体课程资源是核心,合理搭建课程资源结构、组织课程内容,是完成远程学习的关键环节。一是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现代远程教育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利用优秀的师资、设备和技术集中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的组织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和学生特点的优质课程资源,加强总体设计,规范开发流程;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标准,推出一批适合社会经济和学生发展新需求的教材;课程质量上水平,推进实用性强、微课、支持移动学习的国家级网络精品课。二是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整合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实现共享和交流,使课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形成规模效应;建立国家教育平台,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建设动态与静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加强校际合作,促进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共建,网络课程学分的互换互认,让学生可突破地域限制,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我国远程教育还可以引进、吸收、改造和利用国外课程、师资等优秀教育资源及采用校企、校地联盟等形式和途径促进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共享。

2.在线不间断服务

在线不间断服务是帮助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一是网上辅导答疑,网上辅导答疑是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远程教育辅导答疑可以采用实时和非实时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如利用BBS进行实时讨论,教师和学员同时在网上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设立全方位服务的呼叫中心;通过可视电话、双向视频会议等实现人际远程面对面的教学会谈;还可采用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非实时互动。二是过程督学,应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督促,包括督促学员课程学习、作业完成、参加辅导答疑、论坛交流,充分利用电话、QQ、电子邮件等交互工具和学员进行互动,让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存在与负责。三是个性助学,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按专业、入学批次等标准创设QQ群,学习信息、传递学习资源、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交流频率,消除学生的孤独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四是规范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可以要求教师和学生填写教学和学习情况卡,以考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考核标准;还可以通过建立自主学习过程档案,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信息的管理,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3.学生线下学习体验服务

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结合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也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线下学习作为线上学习的重要补充,在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提供高质量的面授辅导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适当增加面授的课时,指导学员充分利用仅有的几次面授辅导,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使网上学习的灵活性和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二是依托学习中心开展线下教学体验,组织教师、学生开展面对面讨论等活动,分享和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感受、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构建学生与教师、同学直接接触的教学环境。三是组织学生直接到主办院校参观、学习和开展交流,借助当地高校相关专业资源参加学术活动或参观实验室,如英国的开放大学每年都安排学生到高校进行学习辅导,效果良好。四是组织学员到生产基地具体操作学习、通过社会实践获得专业操作技能和应用体验,组织实践环节教学一直是现代远程教育的薄弱环节,导致远程知识的学习难以转化为学员的能力、素质,因此要注重依托学习中心及当地社会资源进行的实践教学。

四、文化建设

一是构建虚拟校园文化。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网络虚拟校园文化,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发接近真实的、师生互动的网络校园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学生活动中心、虚拟社区和开展网上学生社团活动等来营造出真实校园的氛围,还可通过网上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教学活动及虚拟教学情境等,使虚拟校园空间蕴涵高校的精神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文化因素。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校外学习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可通过“校园行”“母校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大学文化氛围,多渠道地创造学生与学院、试点高校交流接触的机会,增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还可借助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毕业论文动员、专业实习动员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三是设立班委会、学生会组织。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活动的开展,应重视学生自身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应该尝试设立班委会、学生会,探索以网络教育平台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班委会、学生会模式,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共同营造出健康、文明、高品位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建设.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因素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183-185.

[2]万光龙.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09):90-92.

[3]孙忠峰,郭志强.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提升远程教育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89-91.

[4]刘孟.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学理论,2012,(20):210-212.

[5]杨立峰,闫元元.关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成的思考[J].云南电大学报,2010,(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