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空间思维能力;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32-02

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法受限于课本教材、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不足,一直以来导致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能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空间环境,学生由于空间思维经验不足导致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问题将会改善,为地理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基础[1]。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详细阐述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中学地理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指立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以高效处理教学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图画、视频等与教学有关的媒体资料。为了展示更多复杂、具有空间性的信息,将以上媒体资料通过整合来建立逻辑连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我国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观看问题的视觉化描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现阶段,如何高效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与地理教学,成为更多教育者共同研究的问题。

综观教育较发达国家的地理教学,他们十分重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如英国中学课程“国家地理课程”,高度重视现代化先进技术在地理教学上的应用。在“教学目标”“学习纲要”中,概括总结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视频录像、数码相机等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告诫每位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上述资源来研究分析地理数据资料,并总结地理模式和特点。日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绘制世界地区、全面掌握地理特征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调查结果的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也在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推动现代地理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的教学环境。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有利于实现视觉化地理空间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视觉来认知空间地理。视觉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真实的地理图像、视频等,有利于降低学生在完成地理三维任务时出现的困难。

模拟多维地理空间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地理环境,如模拟太空、深海、地震、大气运动、远古时代,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地理环境与现象,有利于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

展示地理空间关系 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传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指导他们学习与实践操作,如实际操作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变换等。

收集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料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收集丰富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数据资料,方便向学生展示不同区域的环境图片。教师可重新调整与操作这些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能全面掌握地理空间概念的变换。

提供多样化的空间表征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照片或者地图等方法来阐述自己的旅行体验设计,提供不同的表达空间和知识的方法。

3 真实教学案例: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涵盖了相对高度、山坡、山谷等很多地理空间知识,并要求学生利用等高线来描绘地理地势的起伏,简言之,就是将多维图画以平面图展示出来。学生接触地理不久,他们的空间理念、立体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此,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空间化、视觉化、可操作化的特点,突出章节重难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等高线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地形图知识时,要学好如何判断地形高度、如何分辨地形的哪个部位、准确画出地形剖面图等知识。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可以将上述问题的答案通过视频的方法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强理解等高距所展示的地形高度的变化。

利用计算机展示一个山地景观模型图片 图片必须包括山顶、山脊和山谷等三个地形的部位。然后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构建视频影像,展示三维景观,学生观看影像,并总结阴影与光线的变化规律,掌握山顶、山脊和山谷的形象、地形海拔的高度。教师把二维、三维景观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视觉观看其阴影特点,比较二维、三维景观图形的特征,总结等高线形状和地形高低之间的关系。

将二维、三维地形景观图的彩色图片输入计算机系统 教师将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可以对这些图片进行位移、旋转,以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总结等高线与地形图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不断变换三维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三维图像变换时,二维图像是如何变换的,基于此,总结等高线和地形图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2],如:根据屏幕上所展现的视频影像,你觉得这是什么地形?这个地形不同方向上的坡度一样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知识点更容易牢记。

利用水浸法提高三维图形的可视度 在利用计算机展示三维图形时,利用鼠标拖拽、变换箭头,让水位上升并且与其中的一条等高线平行;另外,也可以在等高线上设置一个水位,通过对图形的变换,观察水位和地形之间的关联与作用。在展示过程中,仍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水能淹没此景观吗?如果水到达一定坡度的高度时会发生什么?最后让学生总结此景观最终是如何被淹没的。

描绘等高线剖面图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地形图以及某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同时通过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选择一条剖面线时,旁边能及时显示τΦ钠拭嫱迹相互对比,发现规律。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或者移动、变换剖面线时,观察对应的剖面图的变化[3]。还可以将鼠标沿着二维等高线中的红线移动,同时展示相应的路径,学生就能发现不同的路径下,不同地形剖面图的实际情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因为各学校的条件、教学水平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总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不仅创新了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推动地理教学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必须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民中,王忠志.浅析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3(5):28.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教学软件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具有高速度地传递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在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现代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也不断地改变。教师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帮助,深受学生的喜爱。下面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切身体会,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与认识,与大家共享。

1、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的理念。

1.1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涵义。“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目前已约有数十种。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理解。就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就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就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本论文涉及的“信息技术”侧重于狭义的含意。

“数学”的涵义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阐述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理论依据。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另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我从两方面来加以阐述:

2.1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师所起的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除研究数学学科的知识,在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创新,而且还学习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学理念,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同时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由于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喜欢用多媒体的,有的是做成课件,有的是运用实物投影,令每一节课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利用课件可以节省一些书写时间(当然本节课重点的知识点还是要写的),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曾经在两个班做过对比实验,一个班不使用课件,另一个班使用课件,教材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3.2节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对比实验如下表:通过对比,利用信息技术在平时教学中确实省时间,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合作交流。

对于“动”数学,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这些动态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可变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软件等都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动画,使“生硬”的数学立刻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使枯燥无昧的数学变得很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就能主动地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乐于与教师互相合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去学习,使其脑海里一直有“我要学习”的念头。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达到乐学,必然要使他们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为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表现与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发现,每当我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学生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这就为新的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利用信息技术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有了发现,学生才会创造出新的内容,这就是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显然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把抽象的思维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以后,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这方面的不足,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传

授知识的高效性。信息技术确实是教师教学的好助手。

2.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问有意地把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几何画板》、flash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等)的基本使用方法教给学生,不会的同学可以上网去下载一些相关的学习视频。比如在讲浙教版七下“1-3三角形的高线“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画三角形的高线,并通过画图发现三角形三条高线位置与三角形的分类有密切相关,直观的发现: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且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不相交于一点。后来有个同学惊奇地发现他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分别延长后,相交于一点。可见,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他们一定会给你展示出一个丰富的世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从这些发现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自身发展上得到了一次飞跃。再比如学到利用七巧板设计一些漂亮的图案时,除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外,我让学生上网下载一个七巧板游戏,通过玩七巧板游戏,使学生大开眼界。再比如在讲有关二十四点题目时,告诉他们也可以上网下载‘个二十四点游戏。我发现平时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这些软件的学习,使他们感觉到数学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了,感觉数学非常好玩,使他们在玩中学数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的更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一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比如学到浙教版七下有关线段中垂线的性质时,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让学生自己猜想结论,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几何画板》来验证“线段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做了一个小小的课件,通过中垂线上一一点的动画,并利用软件的“度量”功能,来直地看到动点到两端点的距离数值始终不变,所以这一结论很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再比如学到浙教版八上《数学》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时,我把Excel中几个基本操作(求平均数、求加权平均数、求中数、求众数、利用Excel中提供的插入图表功能来完成有关统计图的绘制等)教给学生,学生课下就可以运用相关操作来完成有关知识点的学习,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时刻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纲要,不脱离《数学课程标准》,平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现在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了,是学牛学习的好帮手。

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欣赏。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但要研究数学学科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等,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教到老、学到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更新,即我们经常说的要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下面我以两个常用的教学软件为例,谈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学习中是如何使用的。

3.1 《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欣赏。《几何画板》是比较适合中学数学教学使用的常用教学软件之

。《几何画板》有着强大的实验功能,能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通过数学实验,生动、直观、准确地反映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寓教于乐,为帮助教师讲授、学生理解和自我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欣赏1:用《几何画板》验证2009年杭州中考数学试卷中第24题。当我做好该题目后,发现该题的第二问与第三问都有两种情况,当时我还不敢肯定是否完全正确,为了使答案更直观,我马上想到用《几何画板》来验证的方法,接下来我就用《几何画板》做了该题的课件。通过课件的验证,使我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下面我把制作思路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是课件打开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界面(一):

以上界面(三)操作声明:单击界面上的“隐藏(1)分析”按钮,先把(I)分析隐藏起来,单击“显示(2)分析”按钮后,可以看到以上界面(三)。

以下是第(3)问的分析界面(四):

以上界面(四)操作声明:单击界面上的“隐藏(2)分析”,先把(2)隐藏起来,单击“显示(3)分析”按钮后,可以看到以上界面(四)。

欣赏2:拼图游戏:来源于浙教版七下《数学》27页(任意剪一个三角形纸片,把这个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三块,再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当时学生做到这个题目时,我先让学生动手剪来尝试,然后让剪出来且拼成的同学把自己的剪法、拼法与大家共享。同时,我用《几何画板》这个教学软件很快做出了该题的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我发现原来还不太明白的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以下是课件的画面与大家分享。

通过点击上面的两个动画按钮,使学生很容易看出剪法与拼法,使教学更直观。正如上面我所说的,对于“动”数学,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这些动态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可变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学生也会兴趣盎然。

3.2 Excel教学软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欣赏。我们知道Excel办公软件对数据有十分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所以在平时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凡是关于数据分析、处理的问题都可以应用该软件。比如在学到浙教版八上的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和八下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等,我平时教到这部分时。都与学生共用这个软件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使用该软件运用于初中数学“教”与“学”中,非常的方便、快捷、直观。下面我与学生用Excel软件进行一个题目的处理策略,供大家参考。

欣赏3:此题目来源于浙教版《数学》八下3.3频数分布折线图这节课后的作业题2。题目如下:被誉为“世界奇观”的秦始皇兵马俑位于我国陕西省,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某处挖掘出36个兵俑的高度分别为(单位:cm):

(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3)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

分析(1):首先把这36个数据输入到Excel中,然后对它们进行一次排序,最后再对排序列进行一次分类汇总,在Excel中的左上角,有1、2、3三个数字按钮(如下图),叫“分级显示级别按钮”,按钮1是一级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工作表显示整个统计数据的个数。按钮2是二级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工作表显示的是每一个数字在该组数据中的个数。按钮3是三级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展开的汇总表是一个明细工作表,工作表可以显示前三级数据。单击“按钮2”二级数据按钮,学生很快、很正确地完成第一问。

分析(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见下图):操作方法(在Excel中选择频数分布表中的“频数”一列中的数据,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菜单,选择“图表”命令,然后按照图表向导中的“自定义”可以完成频数分布直方图)(见下图)。

分析(3):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操作方法基本上同(2)(见下图)。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学生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

《课程标准》培养新一代全面性人才,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数学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发展其数学特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并且让学生知道不是就数学去学数学,而是从学数学中去学会怎样去做人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探索和合情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习惯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教学中,教师应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现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普遍的适用的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如直观判断、化归类比、统计推断、合情推理,等等。当学生面临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能自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努力寻求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新教材中有许多规律性的推断题,此类题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下“探索规律”时,可设计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在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什么样的规律。

3,5,7,__________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1)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2)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两个数的和减1;(3)填入27,181,4879,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8。)学生也可能给出一些错误的答案,但教师也应对积极探索给予肯定,并对错误原因让学生讨论纠错。

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从这些例题我们看到了数学中学生经历了探索、推理、归纳的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强度,帮助学生擦出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中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精力不够集中,尤其是数学课。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数学教学才能彻底地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到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要看到对学生学习指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又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习“圆周角”时,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预习:(1)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2)圆周角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3)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有困难时,可以先让学生考虑其特殊形式,然后设法解决一般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转化、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又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让学生用剪刀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根据它的对称性,把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线,或顶角的平分线)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学生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及“三线合一”等性质,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使其获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灵活性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励学习方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