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的基本规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成功心理学认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长期的研究中,成功心理学发现,每个正常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干以及由才干构成的独特优势.重要的是,每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之上,以期取得成功.
成功心理学的创始人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说:成功者一般都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很难把握自己的优势是哪种类型.成功心理学在做了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基本规律,让你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
当你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你心里是否有一种强烈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你完成某件事时,你心里是否会有一种愉快的欣慰感——我还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你在做某类事情时几乎是自发地,无师自通就能将其完成得很好;你在做某类事情时不是一步一步,而是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这些都是最重要的信号,它诠释了你的优势所在.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护生
一、护理心理学存在的现状
护理心理学基础着重强调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心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为整个护理学提供心理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因此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护理学得以迅猛发展,护理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系。它能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形成生理与心理相统一的整体认识观,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并能从生理与心理社会因素认识疾病与解释疾病、治疗疾病,以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心理学课程未受到足够重视
与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相比,护理心理学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被护生冠以“副科”的地位。在相当多的医学院校中,护理心理学虽被设为必修课,但是因为一般设为随堂考试,又不是重要课程,护生一般不认真学习,有些老师也认为护理心理学并非重要课程,学不学对护生影响不大,护生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比较随意。
2.护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基础多、内容枯燥
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了心理理论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与现实问题严重脱节。 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以及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护生很难理解,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护生来说理论流派不但难以记忆,而且与护生的实际需要关联较少,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3.课时设置都是理论学习,没有实践
护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实践,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下来,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课程考完试就丢了,护生只在内心有一个心理护理的概念,但是在临床上护生很难进行实际的心理护理,这样护理心理学的学习的意义就很有限。
三、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路径
1.适当增多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学时,改变考核方式
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指挥棒,它怎样指挥,学生就向那个方面努力。改变考核方式可以引导护生对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心理护理进行考核,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到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如何改进自己,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心理学教学考核改革,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率。
2.利用网络资源中的金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存放在网络上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给学生介绍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站和网址,要让护生在护理心理学的学习中充分利用这样一种优质资源。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还可以自己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而且上面有很多的名家讲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护生学习一些扩展的知识。
3.运用案例分析
运用案例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和原理生动易懂,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教育或教学情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比如在心理护理和病人心理阶段,可以给学生找一些案例,让护生分析病人是因为什么样的心理产生这样的行为,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病人,如果有,作为他的护士的话应该怎么做能够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促进病人康复。
4.角色扮演法
譬如可以用心理剧的形式,老师给出一种病房或医院的情境,并讲明表演要求,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的角色,演绎在病房和医院的发生的事情,通过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护生的认识,感受和评价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这种方法能够让护生体验到真正的心理护理应该为病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增强观赏性和互动性,激发了护生对医院工作的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什么是护理心理。
参考文献:
[1] 黄群瑛.浅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探索研究,2010,(16).
[2].肖体慧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的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1,(6).
[3].刘海燕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9).
[4].杨仲雄.高等教育功能的历史性转变[J].职教论坛, 1999,(1)
[5].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策略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4):54-57.
[6].曹枫林.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1.医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庞杂,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内容由心理学概论与诸多专业心理学内容合编为一门课程,包括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内容,使得课程内容相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每部分内容难以深入讲解。而且部分内容与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病学等学科内容重复,学科本身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开设课程时间安排上,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将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年,但此时才学习医学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显得太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要求形成脱节现象,如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课程中有关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如心身疾病、心理咨询与治疗、病人心理、异常心理等与医学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而本阶段学生内外妇儿、诊断学等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根据心理学的知识,从基础到分支学科,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合理安排课程。
在教学方面,教学目标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认知而轻情感,重概念的记忆、理解而轻知识的整合、实践;教学方法依旧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虽然辅以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但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还不够,学生大多习惯了教师教什么,就被动地学什么,习惯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现今的教学手段由于教学硬件的改善而大量采用多媒体呈现信息,但是这种电子板书如果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量太多,也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
2.医学心理学课程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医学心理学既然成为临床医学等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现有医学心理学学科的单一课程已经难以适应医学模式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变当前单一医学心理学课程,架构一个比较科学的、完善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及教学体系。
2.1 合理建构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与相关医学课程整体协调
优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结合学生心理、能力等因素,将课程分解开设于不同学年,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心理学基础。是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框架,主要包括心理活动过程、人格、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等。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解,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有助于记忆、思维规律和方法的掌握及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这些对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形态学科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增强适应社会、应对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其二为医学心理学内容。是以与临床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为框架。主要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身疾病、病人心理和异常心理等,重点放在医学过程中涉及到疾病、病人与医生的心理学问题,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临床学习阶段,因为这些内容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因此应当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课程及临床见习同步安排。可以结合实际条件合理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促进临床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在实践中认识和解决服务对象在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拓展医学心理学学科外延,建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仍是将诸多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内容合并为一。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合适的选修课,如心理学概论、心理测量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诊断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
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吸纳医学心理学最新的研宄进展。在现有教材资源基础上,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基本练习、实践活动、参考文献、推荐阅读、相关网站等,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加强医学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建立网络学习环境,供师生交流、合作、查阅信息等。
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联系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的课本不只是教师的“教材”,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包括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等。而且在各章之前提供内容提要、学习目标、案例问题。从临床实际中编撰医学心理学课中的一些思考问题和案例。
2.2 合理建构医学心理学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诸因素中最具变化活力的因素。在当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影响下,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教学的互动性、教学活动的生命性、教学方式的现代性。根据不同的主题,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基础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①研讨式教学法。在学习医学心理学初期,就向学生介绍和医学心理学相关的中英文期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献并提交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寻求新的研宄课题,然后鼓励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或者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或者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沿着所选定的课题开展研宄。适用于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情绪理论等;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此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如,在学习心身疾病一章时,可以让学生从流行病学、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早年经验和心理治疗等方面查阅资料来分析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癌症等心身疾病的表现特征,然后请同学们根据个人所查阅的资料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改革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教学中:①多媒体教学。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生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使单纯用文字描述的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学基本知识、技能,能以准确、清晰、直观、形象地场景再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②网络教学。建立医学心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教学资源、相关链接、论坛、留言板、试题库、邮件列表等栏目,促进师生、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答疑以及传送作业等。
改革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体现灵活性与全面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有效地考察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可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情况。结业考试主要采取笔试,不仅考查知识面,也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论文,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报告、自主阅读的文献笔记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